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感悟

2022-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感悟

对“如何管理与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感悟

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的根本,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发挥和调动学校的全员力量,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的根本,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作为学校校长,如何发挥和调动学校的全员力量,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就谈谈在农村小学当了十几年的校长的我平时抓教学质量的几点感悟与粗浅的做法。

一、当前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当前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有:撤点并校所带来的生员质量不整,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留守儿童问题,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优秀学生的外流问题,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教师创新意识、质量意识不强,教育经费与投入偏少等问题。

二、改变目前制约教育发展现状的实施对策

要改善上述制约因素,从外部环境来说要加快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建立留住优秀教师资源的有效机制,多方筹资加大教育投入等;作为学校管理者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教学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学的主线,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的切入口,解决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认为应该重点抓好“一个完善、二个加强、三个重视”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管理好一所学校,一定要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我校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考勤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教师评优制度》、《教师全员聘任制方案》等。并把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与学校和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晋级绩效奖励等挂钩;充分发挥教学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教学成绩优秀、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做到奖勤罚劣。

2.两个加强。(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因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学质量取决于课堂效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掌握的新理念。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熟读教材,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安排学生学习,并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参与学习,使所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同时还要提高40分钟质量关。一是抓教学过程。学校的教导处、教研组要认真抓好备课、上课、辅导、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学行为;二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抓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三是提高教师的教案预设。写好教案、备好课是课堂优化的前提。有些老师备课,写教案都是为了应付检查,照搬照抄,没有落到实处。为此,教师备课必须严格具备“五备”、“四点”、“两法”、“两题”。“五备”:备教材、备教参、备课标、备教辅、备学生。“四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2)加强新教材新教师培训。现在基层农村学校的教师拿到新教材后,不知从何入手。为此,我校每学期初都要对教师进行新教材知识点和教学技能的指导培训,使教师们及时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基本理念,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掌握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请名师来我校对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及教材研究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3.三个重视:即“一活动、二管理、三检查”。(1)重视教研活动,学校领导带头经常深入各班级课堂中去听课与教师交流,进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氛围,并做好观察和记录,以便指导教师教学。同时,积极开展区域间、校际间和班级间的教研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到外校学习或请进名师来我校讲座培训老师,为教师搭建教学经验交流与合作平台,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学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长负责制”和“师德责任追究制”,按照“领导当楷模,教师树形象”的原则在教师中围绕“如何构建和谐群体”,怎样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等深入开展师德大讨论,并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十不准》等要求,紧密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师德师风和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活动,切实扎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维护教师利益。(3)重视“检查”,学校成立了教师常规督查领导小组,加强教学常规督查。一查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每学期做到三大查、每周一抽查、每月一检查。每次检查结果通报上墙公布。二查平时教学工作。每学期校领导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班级,检查教师们的教案、学生作业等,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为教师改进的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检查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并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工作量化及绩效奖惩挂钩。同时,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不同年级、不同层次教师的课都要听,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

三、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身先士卒,注重感情投入、人文关怀,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校长,要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对学校外围进行透彻的了解:这所学校所辖的村委会是否对学校各方面大力支持;村里的大部分家长怎样,对孩子的学习是否关心到位;村民对学校有什么看法;有哪些爱校人士值得我们今后去联系,去争取。毕竟,外围的环境不受我们的管理,不受我们制约,得靠我们去努力,去挖掘。同时,学校认真开展了“教师访万家”的家访活动,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家长座谈会,让全体教师也了解了解学校外围的及家长所关心的学生学习的情况,以便今后的教育教学,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人是有感情的,作为校长,应放下架子,关注每位教师每个家庭的情况,给教师以温暖,让每位教师感觉到学校也是他的家,甚至让教师感觉到学校不仅是他们工作的地方,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地方。如果能这样,何愁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提高。

四、把好教师任科关,加强平时单元质量关的监控

在农村小学,教师的流动面较大,几乎每年都有教师调动。为了把好任课关,学校一般要在开学前召开教师聘任大会,教师根据双向选择根据爱好自愿领课、任课,学校协调微调精心安排每位教师的任课。平时加强单元考试管理,建立学生学习质量抽查与分析跟踪制度。对单元检测环节把好关,实行全程跟踪,建立学科单元考试成绩和质量分析登记制度,每次单元质量都要在墙上公布,记录各学班科的及格率、优秀率等,每次单元考试成绩及质量分析都及时上墙,学校组织对成绩较差的学科进行调研分析,同时把学年期末考试成绩与学年评优评先、绩效工资挂钩,督促教师扎实抓好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郭永生

第2篇:发掘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提高农村学校科学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提出: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要实现新课改目标就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教学资源。目前,小学科学教材中所展现或提示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且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及城乡差异大,各地都蕴藏着具有地方特色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相比存在着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欠缺等因素,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也有一些差别:生活空间不同。农村的孩子同伴多,活动空间大,年龄层次差距大,各类观念是比较混杂的。城市的孩子,他们大多数有长辈们照顾,生活的空间相对狭小些,学习资源空间不同。农村孩子学习的资料是比较少的,家中藏书几乎很少,电视是他们课余生活的主要营地,课外知识大都来自这里。而城市孩子条件好,家里不仅有网络资源的利用,还有书店、图书馆这些有知识可获取的地方离他们较近,看书、购书都便利;生活地域不同。城市孩子生活地域是城市的景象:交通便利,道路、房子、酒店、商场、绿地相对集中。农村孩子生活的地域是农村景象:田野,纵横交错,村落星星点点,相对分散。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困扰着科学课教学的有效开展。但是农村小学也有自身的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小学生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广阔的天地为开展科学课的教学提供了观察、动手操作的实践场所;并且科学课中许多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使得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及现象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我认为充分发掘农村科学课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教学服务,优化课堂教学,提升科学课的教学质量。

一、以神奇的大自然作教材,充实科学课教学内容

在农村走出家门,就是美丽的大自然,我们的校园就是被农田包围着。大自然孕集着许许多多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小学生探究的对象。而农村山清水秀,河道纵横,岩石、土壤到处都是;春、夏、秋、冬的物候变化多端;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云、雾、雨、露、霜、雪等自然现象司空见惯,蜿蜒的河流,广阔的田野,悦耳的虫鸣鸟叫,都为科学课提供了活生生的教学资源。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引导,发挥孩子们丰富的感性认识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两片不同植物的叶子,让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找出了形状、颜色、大小、小虫子、叶脉、边缘、叶柄粗细、长短、含水量、光滑、毛多少等不同时老师启发学生,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去找不同。学生找出了薄厚、叶尖、品种、气味、声响、味道等不同。从看、闻、听、摸、尝等各种方面来观察叶子。鼓励学生多想些方法来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又如教学《有生命的物体》这一章的动物部分时,可以预先让学生们亲自观察家禽家畜和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熟悉它们吃东西的样子及食物类别、生活习性等。课前准备捉一些蜗牛、蚂蚁、蜻蜓等动物,上课时带到教室里进行仔细观察、比较;这样做,既诱发了学生从小具有研究科学的兴趣,又为学生深刻认识动物提供感性材料。通过对这些动物的学习研究,使他们更全面地认识了这些动物。再让学生饲养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并记录成功养殖的过程。像这样的学习,既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通过学生的这种行为,既让他们观察到了动物一生的变化和生活的习性,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库,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去考察、去感知自然现象,学生科学课既能上得生动活泼、学到许多科学知识和方法,又能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教育。

二、就地取材,制作动植物标本,丰富课程资源

虽然现在“普九”的实施给农村小学配备了一定的教学实验仪器,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仍然制约着科学课的教学有序开展。为此我们除用好、用活现有的教学仪器,根据教材和农村的丰富资源就地取材,教师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动植物标本活动。制作植物标本可采集银杏、水杉、樟树叶和樱花、裸蕨、杨梅等;制作动物标本有蝴蝶、壁虎、青蛙、泥鳅、杜鹃、画眉等;当然还有许多种岩石和铜、铁、锰矿。这样极大地缓解了科学课教学资源的短缺问题,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和实践的机会,极大地提升了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观察和课外实践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探究生活中真实生动的材料,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课的教学内容90%为农村中常见的资源,如动物、植物、四季、矿产、岩石、土壤等,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同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家乡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科学课的教学和课外科学探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让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学生通过科学课里《塑料》的学习,懂得了有些塑料有毒且难以被土壤“消化”,并且对环(下转第26页)(上接第25页)境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自觉主动考察研究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并提出了比较好的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方案,这样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中,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学到了科学知识,锻炼了科学实践能力,增强了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新课改给了我们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了我们无穷的发掘空间,只要我们根据农村学校特有的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实践意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教学,不但充实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其后果必将导致农村学校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高峰九年制学校小学部

作者:向 星

第3篇:农村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摘 要:自信课程改革以来,农村英语教学取得明显进步。但是由于农村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城市英语教学相比,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主动性不高等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农村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对提高农村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进行简单分析,借此为农村英语教育发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农村;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学习兴趣

当前阶段的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工作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是农村英语教学在实际开展中,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积极贯彻新时期的教育观念,导致农村英语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因此,本文结合农村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对提高农村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策略的分析,对提高农村英语教学水平,促进农村英语教育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农村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根据现阶段农村乡镇小学的评课、听课活动情况,发现农村英语课堂教学在实际开展中,仍存在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学生缺乏主动性,学生自主合作课堂模式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在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为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部分教育工作者,总结出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在农村英语课堂上,教师虽清楚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仍存在学习主动性不高、被动听课的问题。比如,教师在导入、操练环节,遇到教学难点,都会以“教师带读”的方式,让学生机械的朗读英语单词和句子。这种英语课堂模式,导致学生内化时间较少,缺乏对英语知识的消化、接受时间,最终会导致英语教学活动开展没有实际效果,学生成绩、英语运用能力普遍不高。

其次,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农村教师仍会强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并且在呈现英语单词时,不会重点讲解单词发音规律。此外,受农村学生的生长环境影响,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较为拘谨,说英语时会害怕出错,所以经常会不积极回答教师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农村学生性格特点,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给予学生鼓励。最后,农村英语课堂教学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固化的问题[1]。当前农村英语教育中,很多教育仍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没有明确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目前,在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教学占用较多课堂时间,而学生仅是打开课本,听教师讲解和跟着教师读,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以上问题,农村英语教育工作者,应以新课程改革目标为方向,以新时期教育理念为途径,在英语课堂上,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我国教育改革做贡献。

二、提高农村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有效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结合农村英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提高农村英语教学质量时,应通过创设课堂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方式,吸引学生课堂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保障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在直观、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融入课堂环境,跟上教师教学思维[2]。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来说,小学生属于初步接触英语,所以对英语仍保持着一定好奇心。因此,教师应以此为契机,结合英语教材以及农村现有教育资源,创设有效情境,并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对英语学习具有一定自信心。學生在教学情境中,会对本节英语课中的教学内容反复练习,并且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对英语句子、情境对话产生兴趣,为教师后期英语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实践证明,新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村英语教师,应改变固有教育观念,创新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用课堂互动、问题情境等方式,调动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此外,在农村教学设施不断完善的今天,农村英语教师应发挥现代教学设备对英语课堂的丰富作用,采用PPT、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发挥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PPT上加入动画内容,让有趣的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跟着教师准备的课件,进入英语学习状态中。比如在学习“sad、happy、angry、worry”这些情绪形容词时,教师可以用学习喜欢的动画人物,作为相应的情绪图片,以此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之后在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根据所学词汇进行表演,进而让学生在参与感浓厚的课堂氛围中内化英语知识。

(三)优化教学流程,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在农村素质教育的要求中,教师应结合农村英语课堂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流程,创建自然、有趣的特色课堂,同时发挥师生互动、同伴互动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具体来说,在课前热身环节,教师可以播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英语歌曲,并且用眼神、动作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英语氛围中。之中在教学流程中增设问候环节,这类日常性的英语对话中,能改善部分农村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拘谨情况。在课前互动环节完成后,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英语课堂中优化教学流程时,还应重视本环节课堂氛围的调节。

三、结语

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农村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当前农村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从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创设有效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等方面,丰富英语课堂教学条件,提高农村英语课堂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进而贯彻新时期教育理念,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圆圆.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农村英语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7(9):58-59.

[2]柳絮.浅议新课改下农村英语课堂教学[J].情感读本,2019(8):66-67.

作者简介:

张子平,汉族,男,甘肃临洮,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英语课堂教学.

作者:张子平

第4篇:《小学科学教学的点滴感悟》教学感悟

小学科学教学的点滴感悟

鞍山市立山区友谊小学 于蕾

小学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培养的重大学科, 随着新课改的一步步施行,科学这门课程在小学应运而生,逐步 得到重视和提升。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学习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观察为主。这不仅标志着该课程从单一的学科教育转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上来,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要飞跃和教 学 不断深化。回顾前后教学,现对本人在《科学》科目的教育教学中的体会做一梳理 。

一、科学探究活动是不可替代的

不要用教师的多次讲解和重复的演示替代学生的动手。科学课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科学事物和应用所获取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要缩短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和多次演示,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要引导学生亲自感知,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经历“问题——猜测——实验——结论——猜测——实验”的探究过程 , 充分体现做科学、体验科学、感受科学、领悟科学的思想。如:在一杯满了的水中能再放入多少个回形针水会溢出来这一实验?教师先请学生把杯中的水倒满,(觉得不能再倒进为止),然后猜一猜能放入几个回形针水会溢出来?学生有的就说五个,有的说十个有的说二十个等等,接着就请两位同学为一组开始做这实验,教师再作指导,放的时候要轻、快、要平。一个两个、、、一直到二十个水还是没有溢出来,这时大家交流一下观点,再继续猜猜还能再放几个, 然后继续做实验。探究对于科学教师而言,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需要教师突破传统“知识传授”的做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设计实验、形成理论、交流观点的能力,并能在探究中培养科学精神、情感和价值观。

总之,在科学课的探究过程中, 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积累一定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二、认真深入地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把握教材是教材优化处理的重要前 提 ,把握教材首先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目的要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一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教学的认知结构,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住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教学的前提是必须“用教材教”,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所做的适当的调整。是否善于运用教例如: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第十三课《冷水和热水》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 :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测两个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到5分钟时到8分钟时)在实验前让同学说一说将要出现的结果.同学们只说出了两个结果温度一样热水比冷水高一点.我说冷水比热水温度高点.同学们说“那是不可能的.”我说“那好吧我们来试一试再说.”同学们都非常好奇,认真的看和记录.结果正是冷水高一点.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讨论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科学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要具备一定的扎实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注意拓展教材, 对教材的改进和补充,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科学探究的方向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因此,老师到底如何掌握教材的变化程度,与教师自身钻研教材的深度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课程标准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就能做到对教材的最有效的使用。

三要学会化繁为简 科学课的教学 要得到家长理解和支持,得到他们的配合,进而形成亲师生三者互相成长的良性发展。例如:《养蚕》的教学,为了让学生能观察到蚕, 开展养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历蚕的“卵-幼虫-蛹-成虫”的完全变化过程,使学生感悟生命的短暂和存在的意义,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意识。有位教师就让每位学生养了十几条蚕,随着蚕慢慢的长大, 蚕叶越来越不够吃了,家长只能开车到很远的郊区买,很麻烦的。所以教师就改为号召学生在教室指定的一个角落养十几只。大家共同养,做好观察记录,这样也能达到观察的效果 。让学生和家长体会了自然真切 、简捷方便 。

四。注意安全

小学生对科学充满着好奇,而动手也是他们探寻奥秘的第一特征,然而在孩子们的动手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潜在危险,如果教师不引起注意或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对学生的伤害。例如:有些实验要用到稀盐酸、酒精等比较危险的化学用品, 酒精灯火焰温度高,碰翻了火会随着酒精的流动四处蔓延,熄灭不当有爆炸危险,所以一点都不能含糊。还有实验中水温的控制等等,教师一定要规范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时指出学生活动的错误,所以上科学课时安全教育需要时时做、处处做。

总之,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科学家,而是培养有素质的公民。我们教师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要为学生创设一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将学习任务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才能真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真正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才能胜任科学教学工作。

第5篇:小学科学教学的点滴感悟

吉林高新区新北实验小学 赵 申

小学科学课程标指出:“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学习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观察为主。这不仅标志着该课程从单一的学科教育转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上来,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要飞跃和教学不断深化。因为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在这里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将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顺应小学新课程的标准,并达到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益谈谈自己的一点理解和认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最好老师。科学课,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型课程。它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让学生在学学做做、玩玩乐乐中,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向学生宣传科技知识,带领学生搜集科技信息,使学生对科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上科学课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不能马虎对待,为今后学好科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所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为重要。例如教学《声音的产生》,首先创设情境,

激发情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然后老师播放课件:无声的大自然。我们刚才看到的画面仿佛缺了点什么?谁能告诉大家有什么美中不足之处吗?然后再将课件画面添上声音,学生兴趣十足。觉得有了声音,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样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当然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益,就要优化教育资源,整合具体的操作过程,并要重视教学设计在实施中的合理性,要看教师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价值的探究活动。

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我们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为此,有必要重新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新课程下的教材不应是学生和教师学习、教育的唯一工具,而是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因此,要做到这几点:

首先教师要真正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在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一切现存事物都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根据自己所在的大教育环境,因地制宜地用批判性的精神对待教材。

其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很好的把握教材难易的“度”。如在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全过程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科学探究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那么这节课该如何开展才能使探究活动更具合理性与有效性呢?我们先来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把小苏打和醋放在一起会怎样?会不会变成其他物质?会不会变气味?这些问题对已经学过《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的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也没有多大意义。因此,这节课中就这一问题而言,提出问题不是重点!再来看学生的猜测结果:会变成糊状,会改变颜色等等,就是没猜到会冒气泡。其实我们也能想到学生的猜测结果,因为在平常生活中学生几乎没有接触小苏打的可能。对未知物质的混合进行猜测,有点瞎猜,所以猜测也不是重点。再来看制定“小苏打和醋混合”的计划:学生讨论需要什么材料?该怎么做?这个实验材料是明摆着的,需要的是小苏打、醋、筷子和杯子,看来价值不大。关于怎么做,学生们提出了顺序问题、数量问题,如:是让醋倒入小苏打还是让小苏打倒入醋?倒入多少?是一点一点倒入还是一下子倒入?等等。这里就包含科学混合方法问题,混合就是倒在一起,倒在一起就有不同的倒法,不同的倒法就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这就是科学课要追求的东西,是具有重要的科学探究价值的。其实我们只要从各环节所用的教学时间出发,就能达到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再次,在教学中要精简探究活动数量,控制活动中的变量。新课

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亲身经历给他们深刻地体验。因而活动多了,如何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重点,并围绕这个点,做深做透,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的责任。而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让学生跟着你草草收场。所以与其热热闹闹,丰富多彩,还不如减少两个活动或某些环节,保证充分地时间,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那么学生的收获可能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了。

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因此,科学课堂教学是一项灵活性比较大的工作,不同的教学内容就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环节。

三、利用科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究知识,获取新知识,是提高探究能力的有效

途径。比如我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物体振动的情况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不同”我就让学生做这样一个探究性实验:三个相同的玻璃杯装着多少不一的水,用筷子敲击杯子的边缘,发出声音最高的是哪个杯子?在这个实验中你发现哪些关于发声现象的科学规律?课后,学生研究兴趣高昂,认真地参与实验,探索出物体发声高低的规律。所以这样的教学内容就突破了课堂时空对于学生发展的限制,而着眼于对整个大自然的探索,提倡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了知识。并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想法。使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我通过尝试探究式教学,体验了从被动的传授者到主动的研究者,在教学中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观念开展教学。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概念和方法形成更明晰、更深刻的认识,对我来说,是教育实践的创新和反思。

总之,我们教师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要为学生创设一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务必时刻提醒自己,避

免越俎代庖。孩子很多的设计都是教师事先不曾料想的,虽然有些设计可能是不够严密,不够科学,但是也总比单纯的直接或间接的模仿要好。呵护孩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孩子科学探究的能力,督促其从挫折中进行反思等才是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更有效达到提高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第6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感悟

新民镇马坪小学:孟伟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感悟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是当前的一个教学障碍,主要原因是乡村小学在英语师资上的欠缺和乡村学校设备的落后。我在几年的英语教学中,针对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工作,从有效和适用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不断提炼,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从教学实际出发,抓住文本的 灵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英语。

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时义务教育中的新开始,同时也存在难度,主要原因是想在的师资水平和落后的教学设备造成的重大障碍。要想上好一堂英语课。教师的预案至关重要,如果说课堂是舞台,那教师就是一名导演,同时也是一名演员;要想课上得好,“导演”就得导得好,其最终目的还是看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像一个演员一样,那是无可厚非的,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这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

上好小学英语课,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师的文化素养

小学英语教师多数都是中专文化,英语水平大都是初中的文化水平,而且在单词的发音要领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加强教师自己文化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势在必行的教育问题问题,只有我们的教师

水平提高了,我们的学生才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二、 教师的理论素养

新课标的学习,新课标是我们在教学中指挥棒,各个年级段的目标都是不同的,所以要及时了解,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掌握各个年级的目标。

三、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与运用

1、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知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小学英语从三年级到五年级,知识连贯比较密切,后面的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高与延伸,教师要对各个年级段的知识点、重点句型和词汇要能尽量全面掌握,其实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与巩固,比如三年级的一个简单句型:this is a (pen),在五年级又一次得到呈现,变成了this is (my mom),只是在末尾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其实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把也学知识进行再次巩固的过程。

2、 教师对教材灵魂的把握与教学方法

教材的灵魂其实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PEP教材中Section中的Let’s learn和Let’s talk部分,我把这两部分叫做教材的灵魂,是因为在一个单元中,重难点知识都包含其中,我想英语教师也看到了这一点,但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在单词教学中,如遇到学过的词汇,知识在时态上变化的词汇,我一定会让学生个人根据我的动作比划说出相应单词,先理解、听老师发音,然后跟读的方式,教两遍之后检查,学生集体读,个人读,让后根据问题进行纠正,保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能顺利过关,学生在读的过程之

中,还要加以书写练习,这样效果会更好,学生不仅记住单词发音,也认得这的单词。

其次就是句型练习,比如在教学PEP五年级第二单元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这个句型的时候,我把四年级所学的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fruite?这个句型板书在黑板上,有这个句型引导学生进入今天所学的重点,因为这两个句型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是由去前面演变而来的,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很轻松的就理解学习并掌握了这个句型。

第三就是用的问题,我们把知识教给学生,主要是拿来运用,所以在每一个知识点中,必须安排5——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开始时集体对话或老师与学生对话,然后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由简到难的过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对课前时间的合理安排

课前时间合理安排,对学生这一堂课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在我执教的每一个班级,只要是我的英语课,上课铃响了,学生回到教室,立马拿出英语书,在领队的带领下,整齐的朗读前面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在上课时,我会提问那些问题学生,就用课前学生朗读的句型进行问话,学生觉得很愉快,降低的英语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从不愿意学到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学习,所以课前的安排我个人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上述观点与看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真是感悟,在几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寻求一条最适合乡村小学学生的英语教

学之路,我更希望能得到更多老师的帮助与指导,我们一起为乡村小学英语教学献计献策。

第7篇:感悟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因为环境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与城镇小学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差距,因而农村的小学生在初学英语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担负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认真的挖掘学生内心的潜力,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经过几年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所积攒下的经验,针对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在此谈谈自己的心得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英语现状改革心得课堂

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对英语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而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好奇心尤其的强烈。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因为环境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注定与城镇小学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差距。因而农村的小学生在初学英语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担负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认真的挖掘学生内心的潜力,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经过几年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所积攒下的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谈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农村的教学资源匮乏。英语教学需要的硬件设施包括语音室、电脑室、录音机(配套磁带)等。由于农村小学规模小,因而确立的硬件设施齐全的标准是每所学校有一个语音室和一个电脑室,每间教室有一台电视机和一部cD机,录音机能保证供应每天各个年级的使用。由于农村各个小学、特别是乡镇小学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语音室,有些学校连基本的教学用具都没有配齐,各学校教学设备的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师资紧缺且教师综合素质低。农村小学师资紧缺,教学任务重,太过碌必然影响备课的质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改革难以深入开展。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低。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极低,具有英语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并不多。多数老师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由于未经过正规训练,他们语言知识薄弱,语言技能匮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这些教师不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缺乏教学经验 ,难以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还有一点我认为教学评价机制不恰当。小学英语教学缺少合适的评价机制。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注意3~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且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缺少合适的评价机制,主要以期中、期末测试为对学生的评价手段,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为评价指标。考试的形式主要是笔试,考试的内容主要为教材内容。这种评价形式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本人经过几年的农村英语教学实践,针对以上现状以及如何加以改进现状来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1、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英语是小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就如同幼儿学习母语。但是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环境的营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认为英语环境对英语学习无足轻重。但事实证明,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氛围能有效促进英语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究其原因,良好的英语课堂学习氛围能让师生都沉浸在英语学习的乐趣中,在课堂上,适当的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其内在潜能的发挥。在课堂以外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营造氛围,比如成立英语广播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班级活动;唱英语歌曲、短剧表演、诗歌朗诵和手抄报展览等等。

2、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都有一定的好动性,如何利用学生这一特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这也是我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苦苦摸索的。“活”的太过或者“活”的不到位都会对课堂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经过几年的教学,我现在每堂课课前都安排一定的课堂交际活动。让师生或生生互相对话交流,像做游戏一样。使学生“活”着进入英语课堂。在交际活动的时候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有趣精彩的活动。

3、利用简洁、明快、风趣、鼓励的言语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老师应精力充沛,情绪饱满,讲课时面带微笑,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这样一来无形中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上课回答问题时,学生答对了,老师应鼓励;学生答错时,老师也不要责怪;而学生感到题目太难想放弃时,老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勇敢一点。这样以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无后顾之忧,课堂发言会积极踊跃。

4、利用语言教学优势,创设师生情感 " 互动 " 的教学模式。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所以我们的英语学习决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点的学习上,而应把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用于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和表达情感上去。英语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一特点决定了英语课要从知识传授型转向能力训练型。在课堂上教师减少讲解内容,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接近真实情景的交际。只要教师充分意识到交际法的价值,就一定能上活、上好课。

5、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节课除了经常使用的小黑板、挂图等辅助设备,另外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为课堂增色。多媒体信息技术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等于一体,创造生动、形象、交互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它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和高效性等特征,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语言实践,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

总之,在农村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旧的教学方式已不合时宜了,英语学科作为一门“洋学问”,在教学实践中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这时就需要教师自己动脑筋,怎么把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导真正的运用到课堂第一线中,加大步伐推动课改进程。摒弃现实教学中那些不合适的东西,能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和学习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刘朝彦.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3).

杨雪萍.小学英语教学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7).

李瑞青.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及重要原则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第8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讨

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之初探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上好科学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科学课也是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的基础。因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农村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本人认为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 明确实验科目的目的、操作过程及任务

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明确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的。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

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地震》这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每人一根竹棍,慢慢用力使其弯曲或(把一快毛巾折叠成几层,然后用力挤压)。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其余学生讨论补充。还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先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

在《磁铁》的实验中,当我们看到磁铁能把带铁的东西吸起来,我们就知道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所以我们就把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有强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我们把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等到它静止时,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老师可以提示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发明的。通过验验结果可以增强学生对现实生

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二、 千方百计拓展实验空间

小学科学实践课的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实验教师应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把实验场所搬出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学生自己的家里。 如在教学《观察植物根的生长》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做实验,看看种子萌发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植物的根向哪里生长,根的生长速度怎么样。根有哪些作用,种子是怎样变成幼苗的,植物茎的作用和怎样开花结果的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选材,亲自种植,并把每天的生长都记录下来,从而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

农村学校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 如在做《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材料需要土豆、西红柿、米饭、苹果、梨等新鲜蔬菜和食品,就安排学生从家里带来。

三、 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点亮小灯泡》、《种子发芽的实验》《设计制

作一个保温杯》、《做一个钟摆》等这些具有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既有实验的劣势——实验器材不足,也有实验的优势——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各种动植物、地貌等。让学生们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学到自然、地理、生物方面的科学知识。

四、 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 如在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在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时候有学生会发出疑问,有的就说:“哦,浮的一盆水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这时,老师需要反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

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老师又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

又如在教《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老师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不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灯泡发光,而是提出疑问:“谁能让小灯泡发光。”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利用现成的仪器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谁最快让小灯泡发光,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老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比如: 《杠杆》一课,有位老师设计了一个“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让学生推荐出班级中公认的一个力气大的和一个力气小的两位同学来比试。力气小的压离支点远的一端木棍,力气大的压离支点近的一端木棍,结果力气小的几次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果,很显然出乎学生的意料,于是学生提出问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杠杆的兴趣。

比如: 《杠杆》一课,有位老师设计了一个“比谁的力气大”的游

戏,让学生推荐出班级中公认的一个力气大的和一个力气小的两位同学来比试。力气小的压离支点远的一端木棍,力气大的压离支点近的一端木棍,结果力气小的几次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果,很显然出乎学生的意料,于是学生提出问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杠杆的兴趣。

科学探究既要有激情,更要讲究方法 内容摘要:

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

经历探究 激情 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 效果 方法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

很值得我们深思。

有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听课的老师问一个同学,你们在研究什么呀?学生摇摇头……

这节课,教师准备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的课题,致使学生盲目地忙乱了一节课,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东西很有限。 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绝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有人认为探究就是让学生独立研究,只要老师指导了,就不是探究。那种“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学生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的做法实际上是不符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

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之后,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否都有研究的价值,是否都能当堂研究,学生是否具备研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整理、筛选,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并

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位科学课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真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无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说是科学课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

作为科学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探究的脚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动。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让学生从中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当然,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内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系统达成。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初探

摘要

怎样让孩子真正地利用实验学会科学地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器材达到科学课的实效性,抓住中心环节合理调整内容,集中实验;合理取舍教材内容,主攻重点实验;选择实验材料,侧重探究实验后分析

引领 科学

实验

《科学》新课程实施以来,《科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有几个实验活动不落实,感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假如每个实验活动都要落实,教学时间不够,也达不成明显效果。我常常思考:教材上安排的内容怎么处理呢?怎样使《科学》实验课上得既有高容量,又有高质量?经过《科学》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对教材作合理调整,对实验小组作合理安排,对实验器材作有效选择,对探究实验作有效指导,都能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些因素都需要教师来有效组织。下面结合四年级科学《食物》单元的实验教学,谈谈教师如何有效组织,使《科学》课教学达到既节省教学时间,又提高教学密度,实施最优化教学。

一、抓住中心环节合理调整内容 ,集中实验

依据小学生爱玩、贪玩的特点,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时,要让学生人人都有任务,要让学生尽兴地探究,要激发出探究的兴趣,而且要有所收获。有些科学实验课,按照教材的编排来上,课堂上很难完成任务。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探究实验中的核心环节,有目的地把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再合理安排好实验小组,把做做停停的分散实验改为人人有事干的集中实验,以节省探究实验的时间。便于花更多的时间用于讨论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上升到对概念的理性认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食物中的营养》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材安排了三个有结构的活动。活动一: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活动二:在一天的食物中,我

活动三:辨别事物中的营养成分。第一次教学时,我按照教材的安排,实际操作时分了五组学生实验。活动一:交流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活动二: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将我们一天所吃的食物中,每种食物含有地主要营养成分补充记录在卡片上。活动三,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结果发现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查阅相关资料,以致小组交流时只有个别人发言;还有,六个人不会配合,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就会无所事事。再则组织学生做分散实验,做做停停,花费时间很长,学生实验不能尽兴,也不利于归纳分析。如果分两人小组实验,准备各种实验器材的工作量很大,分发实验材料也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第二次教学时,分五人小组实验,把某些教学环节稍作调整,减少活动环节,学生探究更尽兴了,时间也节省了。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从而揭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实验探究

(一)认识营养成分(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结合课本中的内容,充分熟悉六大营养成分。并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完善食物中哪些食物中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二)了解营养的作用(食物中营养对身体的作用)

让学生自己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教材等途径获得的资料自主学习,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很感兴趣,成为更加主动,自主的学习者。

做实验,辨营养成分(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一)寻找脂肪

(二)寻找淀粉

(三)寻找蛋白质

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了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创设动感探究式教学模式:讨论猜想—实验研究—互动交流—总结归纳四步骤,努力营造一个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和谐平等互助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感知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是为了应用,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课后布置作业时胃自己设计营养丰富的午餐,让学生学以致用的再探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理取舍教材内容,主攻重点实验

科学教师都有同感,《科学》教材有些章节的编排内容在一个课时上安排偏多,但仔细分析教材,发现有些内容是同类实验,教学时完全可以有选择地加以选用。教学时,一堂课上抓住一些重要的探究实验,做透这一部分,可以带动这一类实验,同样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食物中的营养》一课教学活动中,教材安排的三个活动环节,在一节课中无论如何是完成不了这三个探究活动的。在这节课中,告诉他们一些搜索信息的方法,让他们课后去查找这些相关的信息,再把这些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试着作出自己认为很合理的解释。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取知识是主动的,这是一种发现式探究。通过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发现式探究,能让学生亲历科学,培养

我将我们一天中获得的营养成分环节一带而过,让学生充分的合作探究,主要鉴别脂肪和淀粉全部过程,把这一部分做透,做细,学生不仅能在知识与技能上得到收获,而且更能增强学习的有效性。课后让学生自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应该不是困难的事情了。这里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对实验效果都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每次实验结束后,都必须组织好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同时要让学生学会静心地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第三个教学环节,最后花几分钟指导学生去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并要求学生在活动手册上作好记录,下一节课检查。

我认为,科学探究实验,实验小组的安排也很重要。如第一次教学时,我没有对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结果由于学生不会合作,也不认真听老师的要求,同学们不知该做什么,实验时都自己做自己的,教学完全失败。第二次教学,采用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操作员,记录员,观察员等,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做分组实验,实验操作面广,人人动手,人人参与活动;便于观察,更便于管理,课堂秩序好;可以使教学环节安排得非常紧密,节省了很多时间。

三、选择实验材料,侧重探究实验后分析

教材包括材料,材料是教材最重要的部分,一套好的材料可以促成一节好课。我很有同感,教学中也深深地感觉到材料选择得当,可以使探究实验省时而又有效。要使探究有实效,让学生做好探究前的方案设计很必要。但是设计实验方案很花时间,在一节科学课中既要让学

生自己设计好实验方案,又要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还要引导学生作好实验分析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要照顾到个别现象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更需要教师要有精明的组织,充分发掘实验材料,并能提前让学生自己准备生活中容易找到的实验材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将科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省时省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结束后,不仅要重视多数人的结论,也要重视分析个别现象。因为这些特殊现象背后隐藏着学生的疑惑,也隐藏着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情感态度,揭开疑惑可以对知识作更进一步的了解。因为教学中对有些实验材料作了调整,学生在取得同样的学习效果下,才有充足的时间对特殊情况作具体的分析,照顾到个别现象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分几人实验小组?这些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不同材料的不同选择将会影响着课堂的不同结构,也决定着课的成败,所以教师为学生选择好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很重要。

《科学》新教材注重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探究活动的落实要靠教师的有效组织。《科学》教学提倡“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敢于树立“用教材教”意识,学会取舍。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只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重点,合理调整探究活动内容,合理安排实验活动小组,善于选择有结构的实验材料,组织好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授学生于渔,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第9篇: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课改尝试

自贡市贡井区成佳小学

刘元昌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国教育越来越着眼于时代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各阶段学生特点,发展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体系,不仅注重学生成绩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有共性也有区别,农村小学实施实验教学更应注意“科学”、注重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作为《科学》学科的一个特色来教学,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维,学会实践,学会创造,使综合素质得到最优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顺应课改要求上好小学科学课?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农村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尝试如下。

一、依托农村区域优势,注重实地教学,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教育心理学家洛克曾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农村山水宜人,鸟语花香,田园溪流,蟹大鱼肥„„农村孩子既勤劳又好动易玩,爱动又不爱静,这是他们的天性。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一自然优势,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以玩促学,寓教于乐。第一:利用自然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第

二、就地取材,鼓励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第

三、寓教于“玩”,激发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第

四、因地制宜,培养学 1 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如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我看到了什么》、《寻访小动物》;四年级科学下册《油菜花开了》《各种各样的岩石》等课程,就可以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进行教学,一来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究的习惯,二来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充分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逐步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用科学的思维想问题,三来促使学生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养成亲近自然,欣赏自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真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二、重视实验教学,拓展科学实验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李四光说过“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师常有的一种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此处的“亲身经历”其实就是科学“实验教学”。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不仅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科学课程标准》中还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作为科学课程的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而我们农村学校便具备这个独特的优势。

由于科学教材的设计很多在书本中没有直接结果的,必须通过师生去试验后才能得出结论。为此,可以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自行实验。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里,轻松自在,设想出许多奇思妙想的实验设计,他们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科学现象,领悟书上学不到的科学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发挥 2 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因为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获得科学知识,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科学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与教师的分工明显不同。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动眼、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教授一些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陶行之先生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会思考会创造的人。”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学科,结合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科学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在大自然中拓展,在实践中培养。如果我们局限在教室里,既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又会削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因此,要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让学生把从书中学到的知识与大自然相印证,再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同时,还可以在社区和家庭生活中延续。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到许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可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体会知识力量的强大。例如学生在家中做家务会有问题,冷天里,倒开水后塞上热水瓶塞,瓶塞会蹦出来等。 3 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学习热胀冷缩知识,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并且已有经验,水到渠成,肯定成功。又例如《电灯亮了》,从书本中导入,去生活中体验,结合家庭用电知识,设计安排了让小灯泡亮起来人等探究活动和拓展活动,学生将经历一次高度开放的探究活动。根据课的性质和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将自选材料,自行试用各种连接方式,使小电灯泡亮起来,并设法控制电灯泡的亮与灭,让学生从实验和书本中学得的知识为家庭生活服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尝试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新课程标准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课堂上,教师应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要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把爱心留给学生,平等对待,真心实意,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以此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用自己的真情与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生活的互助者,情感的交流者,俗话说:“亲其师才信其道”。这样教师才能为实施课堂教学打下最坚实的基础,为施行赏识教育提供条件。

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 4 达。如学习《植物的根和茎》一课时,在完成猜想“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后,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对一些学习困难的或甘于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保护学生的自尊,重树学生的自信,逐步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形成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课堂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学会选择;课堂上学习是快乐的,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和感悟;课堂中是充满挑战的,给孩子一点点困难,让他们自己起尝试解决;课堂外是不断延伸的,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给孩子每次成功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最成功的、最大的机遇!

四、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爱国热情,进行德育渗透的尝试

新课改中,科学学科注重把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知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了起来。在备课时,教师要努力做到挖掘教材,揭示“知识点”和“德育点”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把二者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例如:教学《宇宙》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系等知识外,在介绍人类探求宇宙时,可以特别介绍了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收集了我国人造卫星发射的成果、火箭发射领先世界等事例,特别是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踏上了太空之旅,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敢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紧迫感。随后,还可以介绍了钱学森等科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后,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回国,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科学家的爱国热情和行动,感染了每个同学,大家纷纷 5 表示,要像伟人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通过多种手段、各种渠道向学生渗透爱国情操和品德的教育,能够做到晓之有物,情有所动,具体、形象、生动,润物无声,进而树立孩子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一分劳动一分报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己努力追求农村小学科学课改尝试,既课堂教学有效性尝试,也是所有教师始终追求的最佳的效果,通过自己的尝试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成绩。今后,我们更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科学教学的生命,而这一生命要得以延续,但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在今后教学尝试中必须在思想上要足够重视,主动加强理论研究,在行动上要积极跟进。然后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立足教材与文本有机结合,选择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式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实验的操作。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胆的进行教学尝试,才会真正全面的提高教学质量,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上一篇:经贸系工作计划下一篇:明星开业典礼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