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学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我们国家是個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对于整个国家教学质量的提高,国民素质的改善,甚至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小学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小学教学论文 篇1:

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在音乐教学方面的差异性

摘 要:音乐课程是小学阶段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具有重要的价值,现代学校推行的素质教育离不开音乐教育。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就要抓好音乐教育。然而,囿于城乡之间经济条件、家庭观念以及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方法的差异,城乡学生对音乐教育的态度和音乐效果却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不符合我国教育公平的目标和要求。因此,对城乡小学生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以从源头上发现城乡音乐教育之间的差异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进行探索,不断推动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音乐;农村;城市;小学

城乡教育水平存在差距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现实。近年来,国家虽然有采取措施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但城乡教育之间还是没有达到均衡,城市的教育资源远远超过农村,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音乐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更为明显。总的来说,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和教学重点的因素,音乐在乡村学校教育中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另一方面,城乡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存在差距,城市小学师资力量更强,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在这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城乡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不公平程度只会更为明显。

一、差异性表现

(一)音乐资源。一般情况下,城市是文化艺术和教育资源的集中地区,拥有完善的文化设施和优秀的人才资源。与农村学生相比,城市学生拥有更多的音乐学习机会和音乐资源。例如,城市的音乐厅和大剧院一般都建立在市区内,并且定期举行各种音乐艺术等活动,包括表演、歌剧和独奏表演等,这些活动日益丰富了城市学生的文化视野。然而,农村小学学生可以进行的娱乐活动更为有限,并且难以满足农村小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例如,在音乐教育中,农村地区的理解范围相对狭窄。音乐对他们来说就是流行的通俗歌曲。尽管他们也有听音乐的欲望,但音乐的类型最终还是相对单一的,对教育的理解范围也相对有限。

(二)学习音乐的行为与态度。受到学校发展、教学师资力量和学习环境的差异,城乡小学学校的学生对音乐学习行为和态度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情况下,城市小学学生对音乐学习认可和参与度相比农村小学学生来说更高,城市小学也对学生在音乐教育上有一套比较规范和成熟的培养模式,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也会感到学习音乐专业可以给他们更多的表现和参加更多表演的机会,音乐成为学生自信的重要来源以及综合评价素质的重要内容。农村小学的学生择认为学习音乐不是必须的,把数学、语文等重要课程学好就可以了,意识不到音乐学习对自身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养成的重要性。

(三)教师水平。城乡小学对教师的吸引力是不同的,城市小学更容易吸收引进优秀的青年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地区许多能干的教师大多被转移到城市小学任教,农村教师团队流动性很高,师资稳定性查很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另外,农村小学生的来源主要来自农村或外来务工人員的子女,经济条件的欠缺导致父母普遍不重视素质教育。而城市的许多父母会投入很多的资金投入到学生音乐艺术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比如,报音乐课外培训班等。这种现象和学习环境几乎是农村小学学生得不到的教育机会,这种师资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是当前仍然存在的现实。

二、城乡音乐学习差异性的原因

(一)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教育反过来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联系,并且每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重心和教育资源都是朝着城市小学倾斜。城市小学的教师编制、工资待遇以及社会地位都高于农村小学,这导致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投身市区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这样一来,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之间的教育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影响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后续学习和发展。

(二)教育观念的影响。在目前的小学教育阶段,部分学校领导没有意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只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教育,忽略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后续关注,没有形成对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没有达到素质教育培养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政府将重点放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上,教育的发展也集中在城市上。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现实,加上城市教育体系的相对完善,导致城乡教育方面出现一系列的严重失衡。城市父母的素质普遍高于农村父母、农村小学硬件设施差、教育观念落后是比较明显的因素。为了平衡学校教育资源的分配,我们仍然需要从"根"开始。就算是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者重视音乐教育,那教师这一资源的配置不由校长决定,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这一资源的管理权和分配权在县级一层而不在学校,学校如果有优秀的音乐教师,也被县上选拔到城市学校去了,农村的音乐教学任务大多是兼职教师完成,专职教师很少,音乐教师只能凑数,不能保证专业。 总的来说,教育观念涉及的主体包括教育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等方面,都对城乡小学音乐教育的差异性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教师师资队伍。音乐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影响城乡小学音乐教学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由于缺少优秀的音乐师资队伍,许多地区不得不停止开设音乐课程。就是刚毕业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先到农村锻炼,在学校工作一段时间后,重新考回市区小学。反过来,由于地理和经济等发展条件的相对优势,城市地区小学对优秀青年教师更具吸引力。久而久之,城乡小学之间的音乐教育水平差距性也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陈镜池.小学音乐教育实施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9.

(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音乐教育差距的研究》之成果,课题立项号DX[2020]GHB168)

作者:王霞

农村小学教学论文 篇2:

浅析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在数学教学方面的差异性

摘 要:我们国家是個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对于整个国家教学质量的提高,国民素质的改善,甚至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多年,深深地感受到国家对农村小学教学的重视,对自己所从事的数学教学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教学热情,但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些固有的问题。就城市小学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希望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城市小学;数学教学;差异性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重点的城镇小学,处于城乡结合部,学校附近农村人口以及外来人口较多,在国家重视教育投入的今天,我们的学校是许多现代化农村小学的缩影,虽然周边的城镇建设越来越现代化,学校的硬件建设也很到位,却依然存在许多农村小学才有的故有问题。本文结合我校教学实际,从师资角度、生源角度、教学力量配比等角度,对城市小学与农村小学在数学教学上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讨论差异性造成的原因以及解决之道,希望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注意,从而改善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利条件,重视农村小学教师诉求,进一步发现和解决因城乡差异而造成的城乡教学质量不均衡的问题,更好地推动农村小学教学的高效有序发展。

一、生源差异对数学教学造成的影响

大多数的农村小学与笔者所在小学存在同样的生源问题,学生来自于农村,或者是流动从业人员,而城市学校的生源大多是城市户口,父母都有相对比较稳定的工作,这种差异反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明显的不同,城市小学生的家长普遍比较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面对孩子择校的压力,以及来自于同龄孩子的竞争,家长都不敢有丝毫的松懈,除了平时课下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之外,还争相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以及补习班,对于孩子的在校表现也经常主动与教师交流,努力地配合教师搞好孩子的学习。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这一环在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身上却大多数是缺失的。由于环境的原因,农村孩子的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学习监管不到位,甚至很少过问,他们中有一部分是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学习鞭长莫及,学生的流动性太大,造成许多孩子的学习系统很难自我完善。还有一些学生的家长在重视教育方面有所欠缺,孩子们回家后学习无人监督,全靠在校老师监督学习!很多家长都是孩子小学六年都没进过学校一次,家长会经常性不参加,更不用说主动联系教师了,同样的数学计算训练,城市学校的教师可以要求家长每天给孩子出题并监督孩子做完,作为农村学校的老师只能通过课上有限的时间来练习,课下作业总不能很好地完成,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师资不均衡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笔者所在学校师资比较匮乏,这也是许多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由于学生数量不是很多,按人均师生比教师的配备缺口不大,但教师往往都身兼数个学科教师,无法做到专职专任,尤其是一些综合素质学科,教师的配备几乎无法适合教学需要。而在城市小学中,上级部门都会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备专任教师,这对开展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是很重要的保障。反映在数学教学上,比如我校的多媒体,老师们几乎都会操作,但是在制作教学课件方面水平普遍欠缺,缺少更专业人士的指导,虽然有计算机老师,但是由于人员不够,管理不严格,使得他们不能服务于大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比较单一落后。

三、教学培训及科研落实不到位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笔者所在学校的市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还是很大的,比如城市农村互帮互助式的捆绑教学模式,三校联盟科研交流等,形式多样,这为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保障,但培训之后的新型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的落实却成了问题。由于师资匮乏,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很难有机会将所学贯彻实施。在城市小学,教育科研是教师的常规教学任务,学校对此有统一的部署安排,教师培训,教研活动,各种竞赛都推动着教师往新型的科研型教师模式转变,而农村小学的教育科研往往只是流于表面,比如数学的教研活动,往往就是学校的老师讲讲公开课,写写听课记录就完了,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不利于教育教学。

综上所述,相比城市教学,我们的农村数学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这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研究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手段,调动家长密切与学校和教师的合作,教育主管部门改善相应的教师培训及科研方案,多方面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改变当前农村教育教学的落后面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有更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林婉红.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

[2]刘儒德,陈红艳.小学生数学观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12(2).

编辑 赵飞飞

作者:陈霞

农村小学教学论文 篇3: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极大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在这其中,教学领域也自然不会例外,以多媒体的发展最为突出。对此,本文也将以农村地区的小学发展为切入点,立足于数学课堂,从信息技术的应用出发,分析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整合的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技术渗透;结合方法

引言:

从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少年儿童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一项就表现为,城市的学生比农村学生享有更多的信息優势,他们拥有的电子设备数量更多。农村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薄弱,很多学生买不起必要的课外书籍,所以在选择资料时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就更需要依靠资源的补给。因此,在数字化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农村小学也应当积极引进信息技术,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转变和潮流。

一、创设多元化问题情境

形象的画面和文字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五官,唤起他们的心智,帮助学生集中精神和思维,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所以教师也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更加多彩的世界。例如,在学习与图形运动有关知识的时候,农村学生很少到大型游乐园去玩耍,所以他们对图形运动的感知力是相对薄弱的。此时,教师就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摩天轮,旋转木马,或者是过山车等游乐项目,制作成丰富多彩的动画,当学生观看以后,会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平移与旋转的概念,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会被有效的调动起来。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与平移和旋转相关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用肢体来感受平移的规律,让他们联系自己的所见所感,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视野。或者,在学习与混合运算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出烤面包的场景,让学生计算面包需要烤几次才可以成熟,并引导他们思考不同的计算方法,把相应的运算技巧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画具象为抽象,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有,多媒体设备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心理需求,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所以教师要结合不同类型的现代化设备。例如,在学习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知识的时候,由于这一节课的概念相对枯燥,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网络上参观生态园,整个生态园的环境是由不同的图形所组成的,例如圆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等等,当学生有了大致的印象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向他们提问:你们觉得生态园的景色怎么样?你们是否可以发现其中的图形规律?学生的问答意识就会被调动起来,他们可以化抽象为具象,把脑海中的概念对应到现实中的实体物质中。

二、组织合作与交流

目前小学生的个体意识变得更加突出,但群体意识却相对减弱,再加上,农村学生本身就没有许多参与社交活动的机会,他们的交往能力并不熟练,很多学生都不善言谈,但从本质上来讲,农村的学生也很渴望参与不同的活动,只是他们缺乏有效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接触信息技术,拓展他们的活动范围,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当展开与数学设计有关的实践课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植根于本土的特色资源,农村地区,往往积淀着特色的传统文化,这也可以成为学生兴趣培养的切入点。部分学生的父母需要把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种地上,所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收集本地的特色农产品,在网络上搜索与农产品市场相关的信息,计算出产业种植园的年产量和收入,然后再组成宣传网页,帮助当地的果农进行市场推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网站,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并鼓励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整理,甚至可以为父母介绍果子的种植技巧,此时,学生的数学学习就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而是延伸到信息技术,美术和健康等多种学科,他们可以迸发出更加强烈的思维火花。

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让学生多多关注生活,很多数学活动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例如,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节约用水当做主题,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或者是图书,了解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存储情况,分析我国的人均占水量,计算一个学校一个水龙头一天所消耗的水,然后再以一年为周期,并制作成相应的统计图,整合成宣传小报或者是电子小报,再传送给当地的村长。或者,在学习元、角、分的时候,引导学生调查人民币的发展历史,并让他们掌握人民币换算的技巧,鼓励学生以家庭的日常开销为单位,计算食物的开销,接着再参考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做好价格上的分类,并整合成表格。

三、推动概念模型的构建

很多抽象性的概念之所以会成为学生的难点,主要原因在于内容过于空泛,并不足够具体,如果教师只是以理论的讲解为主,必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引导学生构建起完善的概念模型,加深他们对抽象性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字时,学生就需要了解站牌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2]。但农村的学生本身就很少乘坐公共汽车,所以他们也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握其精髓。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拍摄室内十字路口的繁忙交通,展示出过往车辆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析,由此一来,学生就可以明确车牌上显示的是几路车。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也应当为学生讲解一些搭车的小技巧,让他们懂得看站牌。还有,在学习统计知识的时候,车辆的录像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轿车,面包车,客车和货车的数量,然后再向他们进行询问: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统计这4种车辆开过的数量?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感受到知识动态演化的过程,可以沉浸在虚拟的情境中。另外,农村的学生很少有机会真正接触游乐场,所以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也可以设计出场景,让学生去游乐场买门票,用20元钱来自由进行计算。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信息技术和农村小学数学的结合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积累学生自信心的应有之策,也是稳定学生心态,引导他们树立积极信念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合作与线下交流,理论框架的完善这几个角度,论述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充分结合了农村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点,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寇生华.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思考[J]. 2021(2018-17):90-90.

[2] 杨国仕. 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究[J]. 中外交流, 2019, 026(013):353.

(2020年蚌埠市教科研课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成果)

作者:梁标 王芳

上一篇:壁画艺术设计论文下一篇:语言与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