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有路趣为径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书有路趣为径篇一: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育家赞可夫也讲过:“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前提。只有当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时,才能学得主动,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近几年来,我在化学教学中就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了如下的探索和实践,效果很明显。

1 建立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发展兴趣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是从古至今的一条教育经验总结。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看到某一学科的爱好者总与教育者有着比较亲密融洽的关系,那些对某科学习差的学生见了教者,往往也敬而远之。可见,学生对老师的冷热与疏密,总是和其所教学科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感情投资乃是培养、提高学生学科兴趣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学生对教师投入的感情非常敏感,在课堂、作业和生活接触中都会有所反馈。为了创造一个形成良好心理兴趣的感情基础,首先要使学生见到老师进入课堂时产生一种亲切愉快的心理情境,而不是恐惧,对立,甚至厌恶的心理状态。

2 巧设悬念诱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乙酸的性质”时,就可以设计如下悬念:①煮鱼时放点醋,为什么可使鱼的肉嫩骨酥;②如同时再加点酒(乙醇),为什么有芳香气味,使鱼肉格外鲜美可口?这些生动有趣的日常的化学变化能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从而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化。

另外,在导入每节课时,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这样,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 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形象鲜明生动的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是创造学习最佳情境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钠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我没有按照先物理性质后化学性质的常规步骤平铺直叙,而是调整顺序,以演示实验开路,以“趣”引“思”。我预先准备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水槽和金属钠、酚酞试剂放在讲台上,告诉学生:你们知道钠有哪些性质吗?这时全班同学注意力集中,议论纷纷,正当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时,我用镊子把一小块黄豆大小的钠投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玻璃水槽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及分析原因,从而明确了钠的物理性质,对钠的性质获得了生动的感知,这样教学,教师讲来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4 开辟第二课堂,发展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仅靠课堂上是不够的,还应该组织好课外兴趣小组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组织固定的课外兴趣小组是第二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兴趣小组的人员是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每班挑选几位爱好化学、肯动手动脑的学生参加。每学期开学初就订好一学期的活动计划,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主要有趣味实验,探索性实验和小制作,其中趣味性实验有“美丽的喷泉”、“星光灿烂”等,小制作有“叶脉书签”、“玻璃雕刻”等,这些实验都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对自己亲手做的作品特别珍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奏效的,也不是举办一两次成功的活动可以一劳永逸的,要持之以恒的不断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激发起来的兴趣形成旺盛的求知欲。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教书有路趣为径篇二:

同学们: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曾经说过一句很富有哲理的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这句话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聪明的人不一定都成才,笨的人不一定不能成才,成才的关键是勤奋。

当然,人与人之间,智力是有差别的,有的人敏锐,有的人迟钝。敏锐的人,如果不学习,也会变得迟钝的。迟钝的人,如果勤学苦思,也会变得敏锐起来。试看古今中外成名成家的人,哪一位不是勤学苦练才有成就的呢?在他们走过的道路上闪烁着勤奋的光芒。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时,老师说他脑子笨,难有成就。可是爱迪生毫不气馁,刻苦钻研,勤奋求学,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成名以后,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天才,可是他却笑着说:“天才等于九十九分血汗加一分灵感。”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出:勤奋,刻苦才是成功的要素。

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天性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才是最关键的。笨鸟先飞的故事就说明,通过勤奋可以弥补天资的不足,懒惰,荒废,即使是天才也会自我扼杀。

相反的,有些天资较好的人不努力勤奋学习,反而一事无成。宋人王安石的文章《伤仲永》里讲了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他天资很好,五岁便能作出很好的诗来。其父为了赚钱,便带他挨家挨户去作诗,却荒废了他的学业,结果到了十二岁时,已经什么也写不出来了。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一块玉石经过磨练才能发光。如果有的少年朋友自以为自己聪明而不认真学习,免不了有“江郎才尽”的一天。

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不间断地耕耘才会有收获,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是不可能的。《荀子·劝学篇》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则亦及之,功在不舍。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

天资差的人,不必自暴自弃,记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上一篇:公园规划景观设计论文下一篇:现代管理科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