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主要事迹

2023-0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书育人主要事迹

文化育人的核心要义与主要路径成

摘要 反思,是文化进步的重要原因。学校文化建设要从现状反思出发,让文化育人站立在可靠的基石上。本文基于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反思,提出文化育人的核心要义:实质与根本目的是学以成人,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核心与重点是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境界是将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伴随情感的沸腾,以美其身。文化育人的主要途径是课程育人、学科育人、活动育人等。

关键词文化反思;文化育人;學校文化;主要途径

这么多年来,学校文化建设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热词,放眼望去,校园里一片蓬勃的文化景象,呈现出美好的前景。学校本是文化存在的形态、担当着文化传承的重任,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在伟大的新时代,文化建设又迎来了春天,文化在校园里再一次冒出新的绿芽,将会长成一棵树,长成一片树林。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充满信心与希望。

一、学校文化建设现状的反思

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的进展是显著的,成果也是丰富的。同时,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突出的。对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存在不必惊诧,因为尽管我们对文化、对文化建设可以说已是熟知,但熟知并非真知。正是应为有对问题的反思,文化建设才能走向真知,才能抵于文化建设的真义,臻于文化建设的境界。

反思一:在学校文化建设宗旨上存在偏差,我们往往重视学校特色的追求与彰显,而忽略了文化育人的根本目的。学校特色的形成,有助于克服学校、教育的同质化,所以,特色建设成了所有学校的必然追求。而所谓特色,说到底是文化特色,抑或说文化是学校特色形成的根本原因,通过文化建设,彰显文化的差异性、独特性应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必由之路。但是,有个问题必须厘清: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不是特色形成,而在于用文化育人。特色建设与文化育人并不矛盾,可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中,不少学校仅止于特色建设,而没有深层次的追问其根本目的。学校特色建设的根本目的仍在于育人,可以叫作特色育人。但是,学校特色建设中,一些学校只见特色项目、特色品牌,而往往不见人,没有学生的发展,育人的目的被所谓的特色遮蔽了。此时,文化已经被边缘化了,文化建设的宗旨被偏离了,如果不加以纠正,还很有可能被异化。必须指出的是,这一现象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我们尤要警惕,予以克服。

反思二: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上,忽略了价值观教育。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无疑,文化建设的核心应是价值观教育。有人说,“价值观”就是“观价值”,这一表述看起来有点玩文字游戏的味道。其实不然,“价值观”是看待事物的根本态度、观点和标准,而“观价值”则是对事物进行观察,让事物透射出价值,然后进一步考察、判断与选择,离开事物,离开“观”,便无价值观可言。也许是认识上的误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价值观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重形式,开发各种不同的活动、项目、工程,忙于汇报、展示,有时候汇报、展示又变成了表演,表面上热气腾腾、风生水起,可是并没有深入到核心问题上去,造成了文化之“体”与文化之“魂”的分离和割裂,文化成了一种“面具”,丢了魂,少了根。

反思三:在文化建设方式上,重“教”轻“化”,即常常用灌输的方式,而忽略了文化应有的方式。软实力的提出者约瑟夫·奈说:“传统的经济手段和军事资源已经不足以解释当下的种种现象了。它们虽有助于理解强迫和收买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却无法解释吸引和说服的威力所在”[1]。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而软实力的方式重在“吸引”与“说服”。吸引人、说服人,恰是文化的魅力,也是文化的威力。中华文化中也道出文化的方式是“品”,是浸润、濡化、探究、体验,是以身体之,以心悟之。这样的方式,看起来风轻云淡,却春风化雨、沁人心脾、滋养心灵,是有威力的。文化之窗在这样的方式中不知不觉被打开,更加宽阔、更加美好、更加深刻的文化景象呈现在面前。

反思四:在现代技术运用上,重技术的操作以及新技术的引进,而忽略运用技术的人的价值与作用。信息、媒体、技能,尤其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应用是一种趋势。新技术本身就是文化存在的一种形态和工具,彰显着文化的威力,同时,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无疑,文化建设必须运用新技术,用新技术来支撑。但是,技术是人创造的,是为人服务的,人是新技术的主人,文化建设不能只见技术而不见人。否则,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却是人的“退化”,人的“退化”肯定是文化的退步、衰落。必须看到,也必须承认,当下的学校文化建设,还没有处理好技术与人的关系,这方面的问题是存在的。这一问题还表现为,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忽略理念,忽略形而上的道,过分注重形而下的器,有时还以接地气为理由,使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一种技术化的过程,走进了纯技术、纯工具的胡同。这种情况如不加以防范和改进,将会发展为一种倾向,影响、阻碍学校文化的深度发展。

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其实质、其核心是,学校文化建设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文化育人的理念,更没有成为信念。反思告诉我们,一定要将文化育人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让文化在育人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坚守并彰显文化育人应有的价值与魅力。唯此,文化才会有真正的进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有效得以落实。

二、文化育人的核心要义

反思是为了明晰、改进和提升文化育人的内涵和核心要义。文化育人的内涵丰厚、深刻。文化是关于意义解释的科学,因此,不妨可以用简单的话语来概括文化育人的内涵:用文化的力量推动人的发展,用文化的方式滋养人的心灵,让人在文化的进步中培植文化精神,形成文化人格,最终让人成为文化的创造者、积极的生活者。也许这样阐述性的概括还不够全面、准确,不过,相信概括的基本方向与旨意是对的。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可以梳理出文化育人的核心要义,并以此理清、把握文化育人的基本策略和路径。

1.文化育人的根本目的与任务:学以成人,立德树人

文化育人是文化实质的具体落实和生动体现,抑或说,文化育人命题源自文化的实质。文化的实质就是两个字:人化,文化即人化。其基本含义有三:以文化人;以人化文;让文化成为人的精神家园,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文化育人这一命题本身就决定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任务。从文化的实质出发,讨论文化育人的核心要义有以下视角。

一是从哲学的视角看,文化建设推动文化育人,其深层意蕴是学以成人。哲学是文化建设的高地,用一学者的话来描述,哲学是挂在国家文化客厅里的字画,凝练着文化育人的思想精髓和精神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的使命与文化育人的主题在内在逻辑上是完全一致的。关于哲学的使命,不能不说到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世界哲学大会成立118年后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并且用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学以成人”作为大会的主题。用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教授、哲学家杜维明的话来说,设立这一主题虽有一点“私心”,却具有“公共性”。[2]所谓公共性,言其“学以成人”这一主题世界各国哲学家们是基本认同并共同追求的。学以成人,关涉到对学习目的的认知与把握。孔子早就指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所谓“为己”,深蕴着对自己、对每一个人的核心关切,意思非常深刻。其中的“学以成人”之“成”,有两种解释:“作动词解释时,强调通过修养成就人;作形容词解释时,‘成人’即‘完人’。两个方面,均需要通过‘学’而成就”[3]。不言而喻,“学”是知识习得过程,这是文化过程,也是文化的方式。如此,哲学、文化,通过“学”指向了人、指向了成人,文化育人便获得哲学的解释,进一步折射出文化的本质和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与任务。

二是从道德的视角看,学以成人完全可以演绎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思想精髓,是中华民族育人的初心,内涵也极为豐富。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色与底色是道德。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于有德,中国人的精神结构是“伦理—道德”结构。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有“立德”的观念,而且还有“树人”的观念,并将“树人”作为文化的核心观念。正所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显然,树人难于树谷、树木。“树”是学习的另一种阐释,“树人”是学以成人的形象化表达。其三,在中华文化里,“立德”与“树人”两个核心概念自然走到了一起,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就有了“立德树人”的概念,形成了“立德树人”的思想精髓。这就是中华文化思想的深刻,中华民族初心的伟大。

综上所述,文化育人源自文化的实质,又从这一实质演绎为学以成人、立德树人,于是文化育人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与根本任务。文化育人命题的提出与讨论,直击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的弊端,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战略意义。

2.文化育人的重大命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价值观是文化育人的核心命题和重大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随之而来,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些错误的价值观误导着学生。当前文化育人中的价值观教育应当着力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笔者作了一些归纳:一是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加强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梳理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二是提升幸福价值观,确信幸福是自己奋斗出来的,真正的幸福超越金钱;提升审美价值观,真正的美丽源自志向和思想,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才是真正的美丽,以此抵制“看脸时代”所带来的拼颜值等低俗审美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明晰地摆在我们面前,文化育人就是要坚持用价值观育人,就是要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育人。文化育人就是要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图谱,落细、落小、落实,从基本问题入手,既要注重价值的渗透,也要注重价值的开发;既要注重价值的隐性呈现,也要注重价值的显性呈现;既要注重价值的澄清,也要注重价值的引领;既要注重价值教育的生活情境性,也要注重生活情境中价值元素的深度发掘,防止用生活情境遮蔽德育、遮蔽价值教育。总之,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照亮文化育人之路,让文化育人映射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文化、文化育人的方式与境界:在美育与德育的融合中,厚文养正,以美其身

文化育人有其固有的、特有的方式。方式是打开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文化方式形成人的文化行为模式,文化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可以有这样的判断:文化育人的效果,以及文化育人的境界,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化方式有关。

文化育人方式的讨论应该再一次回到中华文化传统中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德育与美育是相通、相融的。梁启超、王国维、朱光潜等学者对这方面都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教育,要以德育为中心;美育是德育的助手、津梁,而道德则是美育的基石;从伦理观来看,善就是一种美,从美学观来看,美就是一种善;德,让美有了方向,美则是对道德的象征;孔子的育人之道“始于美,终于美”。德育与美育的融合,为文化育人铺展开了一条新的道路。文化是一种生活,文化育人落实在学生美好的生活中,既达成目的,又走向崇高境界。

三、文化育人的关键与主要途径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文化育人的关键有不同的理解与把握,但是从实质看,文化育人的关键仍在于人,在于教师,因为文化的实质是人化。文化育人,说到底是人、是教师用文化去育人,创造文化去育人,也可以认为是教师带领学生在文化的继承与创造中育人。

教师是文化育人的关键所在,究竟怎么发挥关键作用呢?从事了一辈子音乐创作的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常听到周围不少人讲,现在的孩子都没歌唱了,有些歌还在污染孩子们的耳朵。听到这些,谷建芬的心被刺痛了,她决定将流行歌创作弃置一旁,全身心为孩子们写歌,只为孩子们能听着美好的歌声长大。写什么样的歌呢?什么样的歌才是美好的?她想到了“启蒙”二字,并且说,这样的启蒙必须源自文化本体。后来,谷建芬把目光投向那些千百年来久诵不衰、意蕴丰富的中华文化经典作品,为古诗词谱曲,并把这些歌曲称为“新学堂歌”。12年时间,她共创作了50首儿童歌曲。谷建芬说:“在中国,要走的老人总要在最后一刻把儿女叫到跟前,嘱咐一些事。于我而言,这最后的事要讲给全中国的人听,我多希望大家多想想孩子的事,而别只在‘六一’这一天。”启蒙课是文化的,是美好的,文化育人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艺术教育方面。有人称谷建芬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摆渡者”,我十分赞同。

文化育人,于教师,就应该像谷建芬老师那样,做个文化的“摆渡者”。摆渡,就是用另一种方式传承。传统文化向时代转化,让传统文化闪耀现代与未来的色彩;向儿童转化,用儿童喜欢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成为儿童人格的一部分;向实践转化,让传统文化落实在课程教学中、管理中。摆渡,是文化育人的途径、方式,为文化育人搭起一座桥梁;摆渡,是在文化土壤里生长起来的智慧。摆渡者,说到底是文化育人者,是文化育人的智者。

1.坚持课程育人

课程是文化的载体,承担着文化传承、发展的重任,课程本身是文化的一种形态,是一种文化。教师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学生学习课程,就是从课程中汲取文化的养分。赫尔巴特讲过这样的话,大体意思是,不相信没有教学的教育,也不相信没有教育的教学。所有课程的教与学,都有教育性,都是教育,其实都是价值教育,课程育人,即是价值育人。课程改革以来,在优化接受性学习方式,让其有积极意义的同时,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文化。文化背后是思维方式的变革,课程育人,即是用变革了的思维育人。

2.坚持学科育人

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所设置的学科,都是国家规定的,是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意志、国家要求的集中体现,要尊重国家课程的权威性,维护国家课程的完整性,发挥国家课程的主导性。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就在学科里得到落实,育人就在其中。同时,不同的学科从各自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出发,凝练出育人的学科核心素养,对育人作出学科贡献,学科育人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得以实现。

3.坚持活动育人

这里的活动主要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国家课程,是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打开学科边界,打开思维的视界,把学生引导到课程的综合地带,在真实、丰厚、复杂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这样的学习更具主体性、探究性、跨界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跨界性的活动育人的情境更为生动、有效。

文化育人不只是一种理念,也不只是一种要求,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一种行动。当文化育人落实在行动中,那才是真正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奈.软实力[M].马娟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5.

[2]杜维明.为什么要“学做人”—关于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的思考[EB/OL].(2018-08-11)[2019-02-12].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8-08/11/nw.D110000gmrb_20180811_1-11.htm.

[3]王琎,张颖天,晋浩天.以哲学的方式走向世界—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侧记[EB/OL].(2018-08-17)[2019-02-1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17/c_1123286270.htm.

責任编辑︱张楚然

读者热线:010-62003451

投稿邮箱:zgdy_xueshu@163.com

作者:尚荣

第2篇:1950年高德明相声事迹考

高德明于1949年、1950年、1951年多次在山东济南晨光茶社的相声大会演出,往返北京、山东两地。在晨光,通常由李寿增为他量活,偶尔与兄长高德光也合作一二。高德明表演的《传辈钱》《生意经》《买卖论》等说功活,仿学旧京货声的“杂条”活①, 包括1951年在当地最先表演的新相声《假博士》都给同行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一、1950年年初高德明济南晨光茶社相声行迹考

高德明1957年自述:“1949年我由济南回到北京。”具体回京日期他没有讲明,也未见于《新民报》等报刊和其他相声艺人的口述材料。对1949年高德明回京时间的考订比起梳理1950年高德明的相声事迹,难度要大得多。他自述的后半句话,似乎给我们一丝警告:“听说领导上说‘相声不堪造就,演员们最好转业。’真感到没有前途了。”  ②

根据《新民报》记载,1950年4月底,高德明从济南回到北京,稍作休息,从5月1日开始演出。这是他1950年年初在山东作艺的终点。那么,他1949年、1950年年初两次山东作艺的起点是何时呢?1949年回到北京的时间又能推测出来吗?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了对第一个主题“1950年年初高德明济南晨光茶社相声行迹”的考证。

相声艺人张春奎晚年接受口述采访说:李寿增委托从晨光茶社回京完婚的郭全宝联系艺人。晨光在济南解放后人员短缺,北京解放后在天桥撂地的艺人生活艰难,在谈好价钱后,1949年七八月间,张春奎、罗荣寿搭档来到济南③。罗荣寿1950年6月说:“我自去年由济南回京”④,此后又讲:“一九四九年,十一月间,我由济南回京” ⑤,这一往返间隔与张春奎说的罗荣寿在济南待了3个多月是吻合的。一些事件也侧面记录二人行迹,证明在京與否⑥。他们到济南后,见到同行陆续到此,张春奎提到“于俊波带着他儿子春藻,也来了”“高德明也来了”,高德明“呆了半年多,也走了。”“于俊波爷俩,呆了六七个月也回北京了。” ⑦根据《新民报》1950年5月1日高德明与于俊波父子同场演出的广告消息可知,高、于在4月下旬离开济南回到北京。由此往前推移半年多的时间即1949年10月,高德明来到济南,比张、罗晚2个月。这2个月也符合张说的“在济南待了一段时间”,艺人们陆续来了。

做一个大胆推测,高德明从1949年10月到1950年4月之间,应该是两度从北京到济南。在他第一次回到北京时,赶上李燕等干部对相声艺人的断语,以致1957年他受影响还说出“听说领导上说‘相声不堪造就,演员们最好转业’”的话。分析高德明这句话,领导当指在剧艺界联合讲习班上宣讲的干部。1949年8月初到1950年4月,由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文艺部旧剧处筹备、北平市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旧剧科主办了两期剧艺界联合讲习班,学员包括京剧、评剧、曲艺艺人和从业人员。当时还是十几岁的青年艺人任笑海(1934年生)、于连仲(1935年生)、于世德(1932年生)对李燕等讲习干部的宣讲攻势都印象深刻。于世德明确记得是“11月某天”⑧。1953年6月出台的《北京市人民政府文化处三年来戏曲改革及戏改工作执行情况和评剧创作修改计划草案》作为官方意见也对干部宣传中的弊端予以记述⑨。与剧艺社联合讲习班肇始相关的1949年5月1日顾荣甫、尹福来《反正话》事件等,促发了不少相声艺人意图转行和1950年初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筹备。高德明所说的“1949年我由济南回到北京”应该是1949年十一二月间,回京听说这句话所激发的不能适应新时代“真感到没有前途了”的情绪,吻合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在这一时期的《新民报》娱乐广告中查不到高德明的消息,推测高德明选择了回到天桥撂地谋生的隐没方式。撂地作艺很难有广告费用,自然高德明难以再现报端。直到1950年4月,他由济南回到北京在小型场所演出才引来《新民报》的报道。艺人在北京的茶社、园子等场所演出资质与他们的觉悟、立场息息相关,连结二者的纽带则是曲艺公会颁发的会员证。1951年29岁的常宝堃牺牲后,相声艺人任笑海不愿赴朝慰问而上交会员证、被迫退会,半年后远走山西⑩。在下沉生活中,高德明迎来1950年1月1日公历新年和2月17日旧历新年。1950年高德明与晨光同台的李伯祥(1938年生)回忆相声界演出风俗:腊月年底班社“辞学”,艺人放假回家,如被续聘,正月初六开张时再来演出。那么,高德明1950年年初去济南,当在2月22日(正月初六)左右。距离他再次离开济南回京也是2个月。这符合“小神童”李伯祥的回忆,“是在1950年初,高德明在晨光茶社演出”。1949年高德明在晨光时,李伯祥和父亲已经从北京回到天津,同年12月李伯祥在群英戏院拜师赵佩如。1950年2月至4月,《天津日报》《新生晚报》小梨园演出广告尚有“小神童”的名字?。如此,李伯祥在济南见到高德明的日子当是1950年4月中下旬,同台不足半月。《相声艺术的摇篮——济南晨光茶社》也佐证了高德明、李伯祥先来后到的关系? 。

这期间,相声改进小组筹备和成立,小组成员去北京饭店拜访老舍,北京相声界等为了图存的行为都没有打扰高德明的生活。

接下来谈谈高德明表演改编相声《假博士》的情况。孙少臣《晨光茶社始末》记述“1949年,从高德明表演老舍的《假博士》开始,晨光的演员们说新唱新”?。高德明在山东济南上演《假博士》的时间是否如上呢?探讨这个问题,先从《假博士》等改编相声的诞生谈起。

二、《假博士》等改编相声的诞生

1949年12月12日,老舍由美国回到北京? 。1950年1月,北京相声艺人筹划组建“北京相声改进小组”,改进小组于1月19日成立?,“每天上午”? “借前门箭楼大众游艺社”活动,“每周星期四召开一次全市零散相声艺人的座谈会”? ,1950年夏搬到西单口袋胡同5号办公?。按照多数史料记载和当事人回忆,高德明三弟高德亮参加小组,成为11名初创成员之一。只有倪锺之《中国相声史》把高德明误作初创人员?。据《新民报》1950年1月23日《相声艺人访老舍讨论改编旧相声》的报道,1月22日下午4时到5时,侯一尘、侯宝林、孙玉奎、郭启如(儒)、白家(佳)麟、全常保、于世德、罗荣寿等在北京饭店拜访老舍,寻求相声发展的出路和如何改进作品的方法。此事颇为相声业界乐道,但所述拜访时间不实?。从1950年3月到1951年11月,相声改进小组下设的演出组在新华游艺社(1950年3月5日?)、西单东杂技场启鸣游艺社(1950年7月6日起? )、迎秋剧茶社(1950年4月起)、凤凰厅(1950年9月起)、群众游艺社(1951年)?等茶社、剧场演出。

1951年《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特刊》罗列相声改进小组改编、创作的新相声、双簧、数来宝、太平歌词30多段?。名目与1950年《新民报》娱乐广告所见相符。老舍改编相声6段?。北京的艺人孙玉奎、侯宝林在改编、创作中身先士卒。孙玉奎同侯宝林1949年创作《二房东》,独自改编出《思想改造》?《自找罪受》? ,与1950年五六月间加入的席香远改编出《新酒令》《八扇屏》,共同创作《如此美国》。席香远加入改进小组不久,同谢纯一创作《美的研究》?,创作改编《大上寿》(太平歌词) ?《新西江月》《新绕口令》《纸老虎》 ?《拥护和平》《新三字经》? 《原子弹》(数来宝,与孙玉奎合作)?等。侯宝林改编《字象》,创作了于1949年6月13日?首演的《婚姻与迷信》,同孙玉奎创作《一贯道》。其他艺人如:高凤山改编创作数来宝《黑姑娘》,于俊波改编《大地主》,常连安改编《拉洋片》,佟大方创作《西江月》,天津来北京参加相声大会的马三立改编《西江月》《百家姓》? 。

老舍1950年帮助“北京相声改进小组”改编6段传统相声刊载出版如下?:

《维生素》(据《菜单子》),发表于1950年3月22日《光明日报》;《假博士》(据《文章会》),发表于1950年4月19日《光明日报》;《绕口令》(据侯一尘口述《绕口令》),发表于1950年4月5日《光明日报》;《铃铛谱》(据《铃铛谱》),发表于1950年5月7日《光明日报》;《两条路线》(据《地理图》),刊载于1950年7月三联书店出版《对口相声》;《对春联》(据《对对子》),发表于1950年9月《新戏剧》创刊号?。

自1950年3月2日(正月十四)起,相声改进小组每天演出相声大会。相声大会的初衷是为了巩固相声改进小组地位和增强小组凝聚力,旨在提供“便利学习与改革业务的条件”,更是为了解决“大家生活” ?,加快艺人思想改造和业务创收的进度。相声大会的兴办从容纳100人的新华游艺社?开始,首场演出定在晚场6点半开始。艺人阵容如下:高德亮、郭启儒、侯宝林、刘德志、罗荣寿、白全福、常连安、常宝霆、佟大方、赵霭如、于世德、高凤山、孙玉奎、赵春田、于连仲、方笑文、关春山、全长保、杜三宝、阿双全,一共20人。此后“侯宝林领导全体二十余人”“每天日夜准演两场”?,3月24日,一直没有被侯宝林放弃的迎秋剧茶社迎来了相声改进小组的业务演出,这里能够容纳150人。侯宝林、郭启儒两处赶场,对于新的阵地注意广告细节的宣传?。同月,相声大会在剧场、戏院等容纳1000多人的大型场所加演一两场。据李甦介绍,至6月中旬大型场所相声大会一共演出9次?。据《新民报》刊载的节目单,大型场所每場相声大会有11至13段相声不等,节目形式丰富多彩,相声的单口、对口、群活兼备,又有数来宝、太平歌词、双簧等与相声关联度很高的曲种穿插其间。大型演出的票价、上座率双高有利于保证艺人收入,又扩大了新相声的试验人群范围,并且“都是实况,电台到那儿去直播”?。从相声大会的节目安排来看,在当时说新唱新渐起,相声固然存在危机,但传统节目还不至于寸步难行无立锥之处,它们依然是艺人适应新的环境、转变观念的过渡手法。

新华游艺社、迎秋剧茶社的业务场演出在报纸广告上基本不刊登节目单,但从《相声改进小组演出情况表》中可知,在这种小茶社的演出中已经有改编新创相声,1950年3月至5月的演出比例为30%。对此间改编、创作的新节目数量和每月每段节目上演频次一时无法得到相关数据,做不到精准的量化分析和频次排名,但是,一个有意思的统计显示,上演频次最高的《思想改造》《假博士》占到新节目的60%?。《相声改进小组演出情况表》中这种退而求其次的分析,或许基于同样的相关数据。“压活”是相声行业优良的传统。改编新创的节目走向大型场所免不了在小茶社反复锤炼,因为水平不一会经历扬弃过程。艺人在面对改造思想和争取市场份额的权衡取舍中,还是发挥了他们选择的主动性。

《新民报》从4月16日开始刊载改进小组大型场所演出的节目单,一场传统节目为主的相声大会夹杂一两段锤炼过的新相声,显然有试水味道。新节目尽快公演,或许也是老舍希望的。孙玉奎在全体艺人中最有文化,他起到了检验新作品的作用。1950年6月12日《新民报》刊登姚世光《侯宝林与孙玉奎》一文说“新相声编出来了,别人因为没有把握,不敢演,他就自己先演。他说‘我成了相声的冒险家了。’因为他演出的新相声很受观众欢迎,这才引起其他艺人学习新‘活’的热潮。……孙玉奎应记一大功。”作品在检验成功后,一些艺人向孙玉奎学习,并把这种改编节目传播到各地去。孙玉奎是《假博士》在北京的首演者。

《假博士》系老舍根据传统相声《文章会》改编,叙述写作“相声与化学之关系”论文的留欧相声博士翻身解放,在全国文代会上借助“贯口”形式背诵所阅读的新文艺作品歌颂新社会。这六七十种新文艺作品是老舍参考了“两摞老解放区出版的小说和歌剧”所得。孙玉奎曾撰文回忆《假博士》创作过程?。《假博士》创作日期不详,于1950年4月19日《光明日报》发表后,又在4天后刊载在4月23日天津《新生晚报》?,1950年7月在“工农兵文艺丛书”《对口相声》转载,并由三联书店出版,同年10月第3版印刷发行?。此后,又收入《过新年》《相声大观》《老舍曲艺文选》等书籍?。以当时相声的危险处境和对于新时代宣传的需要来考虑,《假博士》上演时间和刊发时间相差不远,结合孙玉奎《老舍与相声》一文推测当在1950年二三月间表演,由北京首演再行传播到天津、山东等相声重地。据《新民报》,作品刊载的前3天,1950年4月16日,孙玉奎、全长保在长安戏院上演《假博士》,即先上演后刊发,1950年6月1日,二人再次在长安戏院上演这段新节目,两天后的6月3日,常宝霆、白全福也在长安戏院表演《假博士》?,9月到天津后,二人在红风曲艺社表演《假博士》?。1950年7月29日,受邀参加相声改进小组演出的马三立,离开北京前夕在民主戏院的相声大会没有表演传统相声,而选择《假博士》。其时,刊载《假博士》的《对口相声》正由三联书店出版不久。从短短几个月3版印刷来看,《假博士》以文字形式传播的速度也是很快。这无疑也有助于艺人掌握台词、上演该段节目。

4月16日,长安戏院相声大会同场另一段新节目就是侯宝林、孙玉奎1950年创作的《一贯道》?,4月11日由侯宝林、郭启儒在迎秋剧茶社试演,这或许为5天后在长安戏院公演做准备“压场”。侯宝林自述文章及《侯宝林年表》《相声大词典》没有记述《一贯道》创作日期,据4月11日、16日《新民报》娱乐广告考查时间,可以把范围缩小到1950年的2月至4月。4月23日,孙玉奎、全长保上演老舍根据《地理图》改编的《两条路线》。在与老舍这样爱护相声的文人紧密呼应方面,艺人孙玉奎是最积极的 。《两条路线》创作时间、刊发时间暂时无考,只从《老舍曲艺作品目录》 知道1950年7月出版时间,从1950年4月23日的《新民报》知道公演时间。

大型演出“北京市全体相声艺人大合作”基本每周一次。正如于连仲等回忆,从小茶社到大剧场,相声在试探中扩大影响。每周一次多选在周末利于吸引更多观众,这是频率也是策略。但是演出地点并不固定,如4月15日在长安戏院,4月23日换在吉祥戏院。这也看出“大合作”演出的临时性和艰难程度。艺人通过强强联手的集体合作,通过地点调整扩大演出区域,共度时艰。上座率是艺人关心的。小剧场上座率大体是百分之百,时有观众盈门的超额现象。观众流动的零打钱制度较之固定的售票制会让上座率超过100%,重振艺人的信心,并把演出场所从新华游艺社扩展到迎秋剧茶社。《相声改进小组演出情况表》统计的新华游艺社1950年3月至5月营业收入数额或许实际不止这些。但是换到大型场所,也就是3至4成的上座率 。除去时局影响,侯宝林、罗荣寿对长安剧院上座率受天气因素影响都表达过隐忧,好在他们渡过了这一关 。

显然,高德明并没有赶上1950年三四月间相声从旧到新转变的迸发期,在一个月后,他将面对这种融合带来的不适,两个月后,他也开始了新相声的表演。

三、1950年5月以来高德明在北京相声事迹考

1950年5月1日,鲜鱼口内大众剧场“庆祝五一劳动节全体相声艺人大合作”举行相声大会,在13段节目中,高德明双出表演,倒二是他与赵霭如的《拉洋片》,不休息与侯宝林、郭启儒接演《训徒》攒底  ,5月8日、9日、10日,从周一到周三,“全体相声艺人”继续“大合作”,分别在长安戏院、大众剧场、吉祥戏院连演三天。5月9日,高德明继续双出表演,节目是他与于俊波的《豆腐房》 ,与常连安、赵霭如的《扒马褂》。这一场侯宝林只表演一段,即《六十整寿》。5月8日在长安戏院,5月9日在吉祥戏院,侯宝林双出,与郭启儒分别表演《婚姻与迷信》《新酒令》(另有孙玉奎)和《二房东》《八大改行》。高德明与于俊波分别表演《拴娃娃》《赌论》。从5月7日开始,高德明在前门外鲜鱼口的迎秋剧茶社公演来接替此前的侯宝林  。在迎秋,由良小楼的京韵大鼓攒底,高德明的相声排在倒二,暂时由郭启儒量活。头三天的节目都是他的拿手好戏,分别是《朋友谱》 《赌论》《拉洋片》,此后至5月20日,依次为《生意经》《官衣贺喜》《倭瓜镖》《梦中婚》《吃翅子》《論捧逗》《揭瓦》《豆腐房》《大上寿》《空城计》《拴娃娃》一类说功吃重的节目。从5月16日到当月底,高德明还在“日夜两场”的相声业务场加演反串小戏《老妈上京》《大狂(逛)西顶扭秧歌》《耍狗熊》《新探亲》等。由其他曲种艺人偕同相声艺人高德明、郭启儒演出,如《老妈上京》高德明饰演柱子、郭启儒饰演腊梅。加演小戏一方面是创收,再一方面也是不同曲种艺人在相互借力,偶尔在春庆这等新成立的小游艺社,高德明也帮场演出相声和反串小戏。

5月在大型演出场所(大众剧场、长安戏院、吉祥戏院)的相声大会,高德明、侯宝林这两位北京当红艺人轮流双出表演,高德明被安排在南城的大众剧场,侯宝林则在西城的长安戏院和东城的吉祥戏院。这种安排或许是考虑观众的层次和习惯。当事人于连仲回忆,“(对老艺人来说,)这是相声有史以来进最大的地方了。”“虽然原来在地上,但是老艺人不怯场,上去演出都是准词,没有抓哏、现挂、砸挂了” 。以高德明来说,既捧又逗,既与于俊波、赵霭如分别合作《豆腐房》《拴娃娃》和《拉洋片》,又为罗荣寿量活《卖布头》,或者锦上添花,与侯宝林、郭启儒或者常连安、赵霭如合作群活《训徒》《扒马褂》。他的三弟高德亮也与兄长同台,为罗荣寿、全长保和青年艺人于春藻捧哏《白事会》《思想改造》和《地理图》。5月18日,声誉渐起的相声大会奔赴外埠,留下高德明、于俊波等看家。侯宝林领导相声大会先在天津演出10天  ,据记载,18日在大观园演出。5月下旬,为了参加北京市文代大会,侯宝林率众赶回北京,5月29日在新华游艺社与高德明、常宝霆领衔,日夜两场同台演出,同时在吉祥戏院恢复停演近20天的“北京市相声艺人大合作”相声大会。高德明、于俊波倒三表演《生意经》,侯宝林、郭启儒攒底,节目为《汾河湾》,这种安排可能方便新华游艺社、吉祥戏院两地赶场。高德明在这一时期与侯宝林共用搭档郭启儒,同时高、郭在迎秋剧茶社赶场,两地演出都是“日夜两场”。

1950年6月1日,“北京市相声大合作”在吉祥戏院继续。高德明、赵霭如倒三表演《朋友谱》,常宝霆、白全福倒二《拉洋片》,侯宝林、郭启儒攒底,表演看家节目《六十整寿》。6月3日,长安戏院举行“新相声示范演出大会”“庆祝曲艺节全体相声艺人大合作”,高德明首次在大型场所上演新活,与郭启儒表演孙玉奎、侯宝林创作的《二房东》。 这一天是阴历四月十八,“是曲艺界祭祖师的日子。往年曲艺界人士定要齐聚药王庙,向祖师爷烧香、磕头和祭奠。解放以后,曲艺界就自觉自动地把这封建迷信的仪式废除了,他们并公议决定将这一天做为曲艺节。”在第二届曲艺节举行之际 ,300位艺人上午在前门箭楼大众游艺社举行庆祝大会,晚上相声艺人大合作演出。20来个人全部演出改编或新创的节目,以舞台表演的实际行动表明这是内涵翻新的曲艺节,响应上级部门鼓励的“大家开展新曲艺”。这一天恰逢是周六,顺理成章地在大型场所演出,能够多招徕观众扩大宣传。整场11段新节目除了一段高凤山的数来宝《黑姑娘》,剩余是“旧瓶装新酒”的改编相声。老舍改编创作的6段相声中,《维生素》《绕口令》《铃铛谱》《对春联》并没有上演,《假博士》由常宝霆、白全福表演,《两条路线》由孙玉奎、全长保表演。孙玉奎改编的《思想改造》由全长保、罗荣寿表演,《新三字经》由佟大方改编并与杜三宝表演,新加入相声改进小组的席香远和孙玉奎创作的《新酒令》由赵春田、于世德、孙玉奎表演,《字象》是相声创始人朱绍文创作的,侯宝林改编后和常宝霆、郭启儒表演。此外,本场舞台监督常连安表演太平歌词《新拴娃娃》,王文禄改编的《新双簧》由他和老搭档孙宝才上演,侯宝林、孙玉奎创作的《一贯道》由侯宝林、郭启儒表演并作为攒底节目。除去《假博士》《思想改造》《二房东》,基本上编与演是同一个人,以利于节目排演。相反,也看出高德明的才能,他虽然目不识丁,借助他人“念活”的方式上演新作品,依然能够用《二房东》完成说新唱新的工作。这离不开敏锐的生活洞察力、扎实的相声基本功和提纯生活化为艺术的本事。

6月3日之后,大型场所的相声大会再次沉寂半个多月,侯宝林等13人当年第二次去天津,代表相声改进小组“向天津曲艺公会和天津相声小组献旗”“并将在津演出半个月至一个月” 献旗日期为6月18日,6月25日侯宝林仍在天津演出 。6月28日至30日,班底焕然一新的相声大会在民主剧场、长安戏院连演三天。侯宝林、常宝霆被代以从天津来的马三立、王世臣两位  ,黄鹤来也穿插其间,趙玉贵同时为黄鹤来、王世臣捧哏。7月2日、7日、9日、16日、18日、20日、22日、23日、26日、29日、30日,马三立与侯宝林、常宝霆同各自搭档在大型场所如民主戏院、吉祥戏院、长安戏院、中山公园音乐堂的相声大会领衔,相声改进小组又与电影联合演出,忙得不亦乐乎。8月,王世臣替代马三立,也是如此,4日、6日、10日、13日、15日、19日,均在大型场所领衔相声大会。特别是7月2日在吉祥戏院日场,10对节目集结侯宝林、马三立、常宝霆、王世臣4对硬场。

大型场所此时已经看不到高德明的身影,从5月1日到6月3日,高德明1950年一共参加7次在大型场所的相声大会,大众剧场2次,长安戏院2次,吉祥戏院3次。6月中旬以来,高德明在迎秋剧茶社每日与郭启儒表演传统相声,如《论捧逗》(17日、27日)、《揭瓦》(18日)、《吃饼子》(19日)、《拉洋片》(20日)、《对春联》(21日)、《羊上树》(22日)、《官衣贺喜》(23日)、《三字经》(24日)、《老老年》(25日)、《大上寿》(26日)、《树没叶》(28日)、《洪羊洞》(29日)。此外,从6月5日开始,在迎秋参加加演的反串彩唱《一匹布》。

1950年7月3日到10月底,《新民报》上包括迎秋剧茶社在内的大小演出场所,都查阅不到高德明名字。1950年10月底,在南方不得志的张杰尧携眷北上,在北京短暂停留,应邀在吉祥戏院、新罗天献艺,与昔日搭档高德明合作。当时吉祥戏院举行“曲艺技术气功武术大合作”系列演出,高德明、张杰尧参加了一场。“7点准演,票价2000—2600元”,“不分牌位,笔划为序,请早购票,以免向隅”。节目安排更让人迭呼过瘾。有于韵芳、尹福来的京韵大鼓,王全义的武术,王玉麟的空竹,王雨田的飞叉,朱国全、朱国良、朱国勋的钉板开石,王金凤的京韵大鼓,张杰尧、高德明和杜三宝、佟大方的两对相声,宋慧玲的踢毽,金震的中国戏法,金石的魔术,马小荣的河南坠子,曹宝禄的单弦,张英杰的大刀举重,罗沛霖的拉洋片,魏喜奎的奉天大鼓,关学曾的琴书,顾荣甫的牌子戏。的确,11月2日晚上将近20场的节目,说学逗唱,耍弹变练,汇聚了各门类的名家,单是水牌子就让人艳慕、恨错生了年代。几天后,粉饰一新、安装直达电梯的新罗天更打出亲情广告,11月6日,由“南游十载新近回京”的“相声泰斗”张傻子与高德明,表演“时代口技”,同场有小岚侠、赵佩英、高凌云、周金铃、孙剑池、马聚泉等帮衬,至11月12日演出7天。以上是目前可知1950年5月以来高德明在京的相声行迹。

四、高德明《假博士》在晨光茶社首演时间的推论

高德明会不会在兄长高德光1950年夏天去世时在晨光表演《假博士》呢?不会。

1950年4月底,高德明由济南回到北京在剧场茶社作艺。1950年夏,高德光在晨光茶社舞台意外去世。去世时间和现场细节当事人李伯祥均有回忆。高德光自40年代初一直在晨光演出,除去年节和1947年父亲高闻元去世奔丧,很少回京。高德明与兄长在山东合作演出很难得,这是李伯祥在接受采访中记忆深刻的。

相声业界提到,高德光后事由三弟高德亮从京赴济料理。但这一时期《新民报》有高德亮在京演出记录,相反,高德明是缺位的。又据于连仲记述,晨光茶社为高德光事一度停业整顿。或许大胆推测,去济南奔丧的是高德明,之后他回京蛰居,并且高德明在济南表演《假博士》不会在1950年夏天,至少是1950年秋后甚至1951年。

1950年11月下旬到年底,高德明的消息不见于《新民报》所载北京各大小游艺社等演出场所的演出信息。1951年除2月3日《新民报》报道外,北京、天津依然不见高德明消息。结合此前晨光相声艺人所说,高德明此时应在山东济南晨光相声大会。

综上所述:相声艺人拜访老舍图存与相声改进小组成立的先后关系,因有孙玉奎《老舍与相声》异说,尚待查考。《假博士》由老舍根据传统相声《文章会》改编,孙玉奎1950年4月在北京首演,常宝霆继演并于9月以后在天津首演,马三立于7月继演,高德明在山东济南晨光首演,演出时间应在1950年11月下旬之后,而不是孙少臣误记的1949年。1951年4月,晨光相声艺人以《假博士》为说新唱新的代表,开始向北京、天津取经 。 高德明则在山东济南、新疆昌吉  等地演出。

谨此纪念老舍诞辰120周年,纪念曲艺永远的朋友。

注释:

①高德明表演的传统相声,系由李伯祥回忆。

②《让曲艺这朵花开得更灿烂——首都曲艺界人士座谈会纪要》,载《曲艺》1957年第3期。

③参见“张春奎口述”,百度贴吧,出处下同。

④《我的感想》,载《新民报》1950年6月12日。相声改进小组6位艺人刘德志、常宝霆、罗荣寿、高凤山、全长保、于世德在该文发表感想。

⑤罗荣寿《为相声搞生产》,载《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特刊》(1951年1月,非公开出版)。

⑥如1949年夏,马三立在北京收徒方笑文合影,罗荣寿在列。又如罗荣寿在《我的感想》中说,没有赶上第一期戏曲曲艺艺人讲习班,“到后来二期讲习班成立,我赶紧报上名参加学习”。据记述,北平剧艺界联合讲习班1949年8月8日开班,同年10月结束,12月1日第二期开班,1950年4月结束。(《北京文化艺术大事纪要》,2003年编写,北京市文化局内部出版,第104—105页;傅任秋述、郭庭勤整理《记解放初期的两期戏曲界讲习班》,载《文史资料选编》33,北京出版社1988年,第243—249页;刘乃崇《解放初期的连阔如先生》,载《北京文史资料》71,北京出版社2006年,第236—237页)

⑦“张春奎口述”。

⑧于连仲回忆:“干部就说整个形势看来都很好,对我们相声,就叹了一口气。……相声怎么办?走哪儿哪儿轰,没饭辙了。很多演员就改行了。”祝鹏程采访于连仲并整理,2011年11月1日。

于世德回忆:“但很快就出现了最吓人的‘险情’。”“十一月的某天,戏曲讲习班的主持人在散会前照例做个小结。她说:‘……唯独相声那里边除了低级、庸俗、拿父母抓哏的,就是讽刺、挖苦劳动人民的。它的前途哇……唉!’往下没说,只打了个唉声。那时我们只知道她是政府干部,是代表政府的,因此这个‘唉声’,在我们听来并不亚于一声迅雷!”,于世德《我这半辈子》,载《黑龙江文史资料》第15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7页)。

⑨“四、对艺人思想教育和态度问题。解放后办的两期讲习班起了一定作用,存在的问题是:内容多根据主观拟定,脱离实际,上课的逐渐‘掉座’,五二年又因请不到教员停掉,时事报告也停掉,艺人学习现在几近停顿。对艺人态度一直是情绪的,但对尚小云、新凤霞也尊重不够,个别干部如方华对所有艺人自称老师,王劼竹对艺人发脾气的错误。”(《文化处关于三年来戏改工作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摘要)》)

⑩ 祝鹏程采访任笑海并整理。

?参见贾立青编著《骆玉笙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20—325页)。我在对李伯祥采访中,他也回忆过1950年年初在天津演出,并与王毓宝同台。这与《骆玉笙年谱》中所记1950年4月,小神童、王毓宝等在小梨园演出,是吻合的。此“小神童”即李伯祥。

?“全国解放以后,……各路出走的演员如李寿增、郭全宝、高桂清、王长友、王凤山等陆续返回,特别是在北京红极一时的高德明和于俊波、连笑琨也相继来济,稍后李洁尘、李伯祥、冯立章、冯立铎也返回,又新加入了张春奎,连同原有的孙少林、袁佩楼、郭宝珊、孙兴海、赵文启,加上新培养了一批相声新秀孙少臣、赵振铎、于春藻、王文元等,一时阵容又相当坚强。”《相声艺术的摇篮——济南晨光茶社》,载《济南文史集萃》下册(内部出版,2000年,第794—795页)。另据“张春奎自述”:郭全宝跟随李寿增从南方回到济南,1949年大约7月间回北京完婚,代邀罗荣寿、张春奎到晨光演出。

?《晨光茶社始末》,载《山东省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 (第四辑) 《济南市〈文化志〉资料专辑》,出版信息不详,第137页。

?老舍回国经历可见如下材料:《北京文化艺术大事纪要》记述“12月9日  老舍从美国返抵天津,两天后回到北京。”(编写组2003年编写,北京市文化局内部出版,第109页)甘海岚编撰《老舍年谱》记述“十二月十二日  在天津住两天后,乘车回到久别的故乡北京。因家属尚在重庆,暂住北京饭店,为时四个月。”(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238页)郝长海、吴怀斌编《老舍年谱》记述“12月12日,回到北京。”(黄山书社1988年,第108页)胡絜青《老舍和曲艺》回忆了老舍回到北京一个人入住北京饭店并进行曲艺创作的细节,载《老舍曲艺文选》(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年,第391页)。

?关于相声改进小组,《新民报》1950年1月并无任何报道记录,5个月后6月20日才在李甦《“相声改进小组”成立经过》一文提到创立时间为1月19日。或许1月时相声改进小组相较于其他行业组织如曲艺公会尚在襁褓之中,未大肆宣传。

?孙玉奎《老舍与相声》,载《曲艺》1999年第3期。

?罗荣寿《相声表演漫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第98页。《新民报》1950年1月21日刊登了一则消息《侯一尘等座谈怎样改进旧相声》,“北京市曲艺界、相声艺人侯一尘、侯宝林、常宝堃等三十余人,昨天开小组讨论会,研究怎样改造旧相声,和创造新相声。……”当与罗荣寿所说一致。只是这次小组讨论会是周五(1月20日),与罗荣寿说的周四略有出入。

?参见孙玉奎《老舍与相声》 (载《曲艺》1999年第3期)、任笑海采访等文章材料。

?参见倪锺之《中国相声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37页)。

?有些材料记载相声艺人拜访老舍是下榻北京饭店次日。此说与《老舍年谱》引1950年1月23日《新民报》所记1月21日,时间相距甚远。特查阅《新民报》和《老舍全集》老舍日记“1月21日  相声侯一尘等来,讨论改造相声方法。”所記时日无误,且确为小组成立后拜访老舍,以正业界旧说之讹。在拜访人员中,刘德志见于艺人口述而非报端。但于连仲的口述提供了细节证明,“侯一尘就打听到老舍由美国回来了,就去了,当时有11位啊,侯宝林、孙玉奎、刘德志……人家老舍就认识刘德志,其他都不认识。因为他小时候‘焦溜相声’红极一时,人家上地的时候是下午两点多钟去的,也就演两个小时,这几天的挑费就够了。……侯宝林‘抄早’就在人家地上抄。”“老舍说别改行啊,我从小就听你的相声,我先趟趟路子,你们把有一个这个庙那个庙的那个,还有这个菜那个菜的那个(给我),孙玉奎把这个抄了给他送去了。送去了他就改了,很快《菜单子》就改成了《维生素》。”该材料由祝鹏程采访于连仲并整理。

?3月5日的说法,见孙玉奎《老舍与相声》一文,“3月5日,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在前门外大礼纱帽胡同新华游艺社演出。”载《曲艺》1999年第3期。但《新民报》3月2日已有详细的演出信息。

?孙玉奎带领青年艺人于世德、赵春田、于春藻、于连仲、方笑文、阿双全、任笑海、李宝珊、赵连升、黄德义(即黄铁良)、王学义、贾振良、孙宝奎等以“相声改进小组”名义在该场所演出,特邀汤金澄、孙寿斋、王世臣、赵玉贵、于俊波、黄鹤来等助演。演出时日不长,或为锤炼技艺、检验改编作品之用。

?常宝霆1950年9月由京到津,参见贾立青编著《骆玉笙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相声大会在凤凰厅演出60天,参见丁琳主编《北京曲艺60年》(北京出版社2015年,第122页)。陈涌泉1951年11月15日进入改进小组,并在崇文门外巾帽胡同群众游艺社参加演出,参见陈涌泉口述、蒋慧明整理《清门后人——相声名家陈涌泉艺术自传》(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61页)。

?小组口述记录的传统相声不止《特刊》所列,计划弄“50至80段旧相声,由大家力量把它添全,一一地写出来再研究它、改造它。”(徐琮《相声艺人研究业务  成立改进小组  昨举行第十次研讨会》,载《新民报》1950年3月31日)“谈曲说艺清平客”(梁彦)微博刊载其收藏的相声改进小组艺人口述、专人记录的相声文本24段。该材料用北京市文联稿纸记录,每段相声分别装订成册。“封皮封底损伤较重,但内文基本完整。”计有:《对春联》 《酒令》 《八大吉祥》 《菜单子》 《空城计》 (即《忘词》),高德亮《酒迷》,汤金城《八大改行》,赵霭如、汤金城《五行诗》,赵春田、于世德《书迷》《打灯谜》 《买竹竿》 《学说话》 《老老年》,于连仲、王学义《五红图》,罗荣寿、李桂山《卖布头》 《拴娃娃》 《闹公堂》 (罗荣寿抄录),王世臣、赵玉贵《学聋哑》 《拉洋片》 《朱夫子》 《闹公堂》 (李宝岩记录),佟大方《无鬼论》  《失街亭》 (又名《站门》),于春藻、赵世忠《绕口令》。

?据侯宝林记述,老舍为相声改进小组写了20多段相声,参见《新相声的奠基人——老舍先生》,载侯錱主编《一户侯说:侯宝林自传和逸事》 (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第136页)。但舒济主编《老舍文学词典》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作品编·曲艺卷”中未见相声改进小组时期老舍其他相声作品,相关的太平歌词作品只有《中苏同盟》 《开国纪念一周年》 《庆祝“七一”》。

?《思想改造》系孙玉奎根据传统相声《洋药方》改编,1950年5月1日已经由全长保、高德亮表演,推测这段相声改编时间当在1950年三四月间。另,在相声大会中,全长保、孙玉奎(5月11日)均表演《思想改造》。

?《自找罪受》改编时间不详,据孙玉奎在相声改进小组成立4个月的汇报,1950年五六月间尚未得到改编面世。参见孙玉奎《改进相声》,载《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 (大众书店1951年9月,第131页)。《自找罪受》系孙玉奎根据张寿臣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怯讲究》改编,后收入《西江月》等书籍。

?《美的研究》的作者被后世误记为侯宝林(参见丁琳主编《北京曲艺60年》,北京出版社2015年),今从孙玉奎说修改,参见孙玉奎《改进相声》,载《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大众书店1951年9月,第131页)。

?1950年5月27日在《新民报》发表。

?1950年7月25日在《新民报》发表。

?1950年12月8日在《新民报》发表。

?《原子弹》1950年11月24日在《新民报》发表。与《新三字经》都是以朝鲜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偏重于传统作品“翻瓤子”,不同于另起炉灶者。

?《婚姻与迷信》首次上演的时间说法纷纭,侯宝林自己也出现记忆错误。在纪念侯宝林诞辰85周年的研讨会上,刘乃崇专文历数诸家误说。此外,亦有1949年春天说,孙玉奎也对1949年冬季侯宝林表演《婚姻与迷信》印象深刻,记入《老舍与相声》一文。这里采用刘乃崇说,即1949年6月13日为首演日。刘文初题《相声攀登  永怀侯公》,由刘乃崇、蒋健兰夫妇联合署名,未收入《侯宝林相声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该文第一部分以《侯宝林与新相声》为题收入侯錱编《七嘴八舌侯家事儿》(中华书局2008年,“6月13日说”见第123—124页),署名刘乃崇。

?相声改进小组成立四个月(1950年五六月间)孙玉奎统计的改编创作相声(含数来宝、太平歌词)18段。参见孙玉奎《改进相声》,载《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大众书店1951年9月,第131页),其时席香远参加改进小组不久。在天津艺人参加改进小组相声大会之前,改编创作的相声数目是20多段,参见李甦《“相声改进小组”成立经过》(载《新民报》1950年6月12日)。1951年1月《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特刊》出版时,这类节目统计为30多段。

后世研究人员引用上述材料时,没有把数来宝(如高凤山《黑姑娘》)、太平歌词(常连安《新拴娃娃》)统计进来,参见丁琳主编《北京曲艺60年》(北京出版社2015年,第124—125页)。

?参见“维生素”“假博士”词条(载《相声大词典》,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年,第252页、第251页),又据舒济整理《老舍曲艺作品目录》(载《老舍曲艺文选》,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年,第398页),据舒济主编《老舍文学词典》“作品编·曲艺卷”(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40—344页)。

?《对对子》老舍改编创作时间不详,据孙玉奎《改进相声》一文推测,应在1950年6月后改编,包括《两条路线》在内的5段相声在相声改进小组成立4个月内均由完成改编创作。

?李甦《“相声改进小组”成立经过》,载《新民报》1950年6月12日。

?据于连仲介绍,新华游艺社在小李纱帽胡同一个缝纫社的二楼,没有后台,艺人就在台下候场,台下容纳100多人。每天中午12点左右开始,晚上10点半、11点半结束。“有一顿饭得在那儿吃啊,就带着窝头,干饽饽辣饼子什么的,喝点茶水吃点咸菜就是一顿”,有时候家里没剩饭不带,就到外边饭馆叫个炒疙瘩,寻一块酱萝卜。年轻艺人“赶上饭点了上台使活,或者帮忙打钱,那是练兵嘛。”挣钱采用的还是传统的零打钱制度,一段一收钱不卖票。分钱采用的也是传统的分份儿制度,侯宝林等拿到一个半份儿,学徒的拿零钱,当作“点心钱”。那时4000块钱(折合0.4元)可以买一两好茶叶。“后来游艺社生意太好了,外面站队了,怎么办呢,就到鲜鱼口的迎秋去了。”祝鹏程采访于连仲并整理,2011年11月1日。

关于在新华游艺社零打钱,侯宝林也有生动记述。参见《北京相声改进小组》,载侯錱主编《一户侯说:侯宝林自传和逸事》(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第130—131页)。

?参见《新民报》1950年3月以来的娱乐广告。《相声改进小组演出情况表》中“新华”(误作“华新”)从3月到5月的演出次数为180次,也是按照90天、日均2次计算的。

?参见1950年3月24日起《新民报》关于迎秋剧茶社的广告,侯宝林名字周围有“时代口技”宣传语。关于迎秋剧茶社的位置,广告中加有“中国电影院□隔壁”字样。

?参见李甦《“相声改进小组”成立经过》,载《新民报》1950年6月12日。另据《新民报》1950年4月(15日)至6月(20日)2个月每日广告,相声大会可知演出日期者如下:4月15日周六(长安戏院)、4月23日周日(长安戏院)、5月1日周一(大众剧场)、5月8日周一(长安戏院)、5月9日周二(大众剧场)、5月10日周三(吉祥戏院)、5月29日周一(吉祥戏院)、6月1日周五(吉祥戏院)、6月3日(长安戏院,新相声示范演出大会),计有9次。

?祝鹏程采访于连仲并整理。

?参见《相声改进小组演出情况表》,载丁琳主编《北京曲艺60年》(北京出版社2015年,第123页)。

?参见孙玉奎《老舍与相声》(载《曲艺》1999年第3期)。

?参见贾立青编《天津曲艺大事记——中国曲艺志天津卷资料选编》(中国曲艺志天津卷编辑部1998年出版)。作品发表时原文说名字用的是《改编文章会》,从名字差异能够看出艺人在考虑两个城市对新相声的接受程度。

?参见《假博士》文后注,载《老舍曲艺文选》(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年,第312页)。

?参见“假博士(改编《文章会》)”词条,载舒济主编《老舍文学词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43页)。

?于连仲记述是常宝霆首演《假博士》。他在《不断革新的艺术家常宝霆》记述“而常宝霆先生又是第一个自告奋勇,实验上演了老舍先生的《贾博士》”,见《情系舞台七十五载——贺常宝霆先生艺术生涯》(非正式出版,第8页)。此回忆当有误,目前没有节目单可佐证于连仲说。常宝霆1950年9月之前一直在北京演出,也参加大型场所的相声大会。如果常宝霆上演《假博士》,也是在他惯常演出的至少容纳400人的王府井凤凰厅。孙玉奎从“压活”到4月13日在长安戏院公演尚需时日,常宝霆的所谓首演当在更早,甚至是在1月底或2月初。新节目的公演机会很为难得,以侯宝林等艺人的谨慎态度看,没有把握的节目不会上演。而以传统相声功底而论,常宝霆明显强于孙玉奎。4月15日公演时,孙玉奎表演《假博士》,常宝霆表演40年代就不断上演的常氏相声代表作《影迷离婚记》,与其说两人同时锤炼新节目《假博士》而选择让舞台表现力弱的孙玉奎上演,不如说常宝霆此时还没有接触这段相声。以常宝霆的舞台风格论并从其艺术生涯来看,他并不排斥新节目上演,所以常宝霆《假博士》处女秀或在1950年四五月间,而在6月3日长安戏院公演。

?《相声世家的“三蘑菇”——记著名相声演员常宝霆》记述“1950年,他参加了天津的红风曲艺社,上演了老舍先生创作的《假博士》,孙玉奎创作的《思想改造》,常宝堃的《新灯谜》”,见张跃铭《中国十二笑星》(春秋出版社1988年,第45—46页)。红风曲艺社1950年8月1日成立,以燕乐戏院为阵地,但艺人多不是固定的,在不同戏院赶场。常宝霆9月24日开始在天津演出(参见贾立青编著《骆玉笙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31—335页)。据此推测,他在红风曲艺社演出并上演《假博士》当在1950年9月之后。作为从北京回到天津又演过《假博士》的著名艺人,常宝霆可能是在天津首演《假博士》者。

《新民报》广告对于小型场所一般不刊登节目名称,侯宝林在迎秋剧茶社表演《一贯道》的消息于4月11日登出,可见自己新创的节目在侯宝林心中的重视程度。或者可以推测,1950年4月16日是侯宝林首演《一贯道》的时间。据侯宝林说,《一贯道》“是1950年配合取缔反动会道门儿‘一贯道’写的,孙玉奎同志写的底稿,我修改。起初我给起名叫《欺骗》,后来干脆就叫《一贯道》”,见《我最早写的两个段子——〈婚姻与迷信〉和〈一贯道〉》,载侯錱主编《一户侯说:侯宝林自传和逸事》(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第129页)。

这一次,侯宝林并没有上演新作,而是选择传统节目《闹公堂》,以充分发挥他在学唱方面的天分,他又与郭启儒、常宝霆表演《字象》。

参见《老舍曲艺文选》,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年,第398页。

关于1950年大型场所相声上座率情况,目前只看到侯宝林的细致描述。他在《难忘的四场演出》(载侯錱主编《一户侯说:侯宝林自传和逸事》,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第132—134页)谈到最初在长安戏院、吉祥戏院尽管有天气因素影响,仍然满座。虽然从1950年4月到9月,侯宝林、高德明、常宝霆、马三立、王世臣等著名艺人领衔,持续在大型场所每周上演相声大会并在七八月间的暑期加大密度,但上座率是否持续乐观并不一定。据《相声改进小组演出情况表》(载丁琳主编《北京曲艺60年》,北京出版社2015年,第123页)统计,7月至10月中旬,各戏院总计演出次数30次,观众数目12000人。暂不管观众数目是否按照卖票数计算,场均按照400人(12000人次/30次)計算,长安戏院可容纳1317人,大众戏院剧场容纳1224人,400人仅占容纳人数1/3多。虽然没有4月至6月大型场所观众数目的统计,但应该相差无几,均数不会有大浮动,即在大型场所的观演人数3—4成。长安戏院、大众戏院剧场容纳人数见柯小卫《当代北京剧场影院史话》(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年),间引自《北京志·文化艺术卷·群众文化志、图书馆志、文化艺术管理志》(北京出版社2001年,第416页)。

相声业内都知道侯宝林、罗荣寿隐忧天气一事,侯宝林是亲历者,在《难忘的四场演出》(载侯錱主编《一户侯说:侯宝林自传和逸事》,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第132—134页)描述了细节。

参见《新民报》1950年4月30日娱乐广告。

《豆腐房》即《猪吃豆腐》,参见《中国曲艺志·北京卷》(中国ISBN中心1999年,第211页)。

一直到1950年7月,高德明还在迎秋剧茶社作艺。《新民报》1950年5月5日,登载高德明回到北京接替侯宝林在迎秋作艺。

从高德明《谈相声表演的“火候”》(载《曲艺》1958年第2期)一文可知,《朋友谱》和《托妻献子》的“底”一样。后据《中国曲艺志·北京卷》(中国ISBN中心1999年,第199页)得知,《朋友谱》即《托妻献子》。

祝鹏程采访于连仲并整理,2011年11月1日。

于连仲回忆“等到感觉很和谐了,沟通了,有共鸣了,上外地演出去,头一站天津。天津劝业场楼上,……我们住后台,老演员住旅馆,在那儿是3场吧,轰动了”。祝鹏程采访于连仲并整理,2011年11月1日。

据贾立青编《天津曲艺大事记——中国曲艺志天津卷资料选编》记载,侯宝林特约常宝堃为舞台监督。以常宝堃在天津相声界的知名度,侯宝林对扩大影响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侯宝林《到天津去巡回演出》(载侯錱主编《一户侯说:侯宝林自传和逸事》,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第134页)一文所谈开演前常宝堃一一介绍北京前来的艺人,可为辅证。《选编》所记艺人没有高德明,2019年3月看到这则材料时以为漏记,8月修改本文再次梳理《新民报》时明确并非《选编》之误,留下高德明在京看家,编者自然看不到。

参见《新民报》1950年5月31日“新华游艺社”演出广告。“全体演员由津载誉荣归,本月廿九日仍在本社。日夜演出,加强阵容,艺术改进。请观众早临,以免向隅。”

参见徐琮《组织学习提高文化  相声在改进中  最近一次的新相声大会起了示范作用很受欢迎》,载《新民报》1950年6月4日。另,第一届曲艺节为1949年5月15日举行。

《曲艺界昨天欢聚一堂  首都庆祝曲艺节  首长们鼓励大家开展新曲艺》,载《新民报》1950年6月4日。

徐琮《组织学习提高文化  相声在改进中  最近一次的新相声大会起了示范作用很受欢迎》,载《新民报》1950年6月4日。

《中国曲艺志·天津卷》“大事年表”(中国ISBN中心2009年,第35頁)碰巧记录了这次天津之行:所谓献旗是以侯宝林、常宝堃为首“两地演员互赠锦旗”“在南市群英戏院举行联欢大会”。6月25日是由天津曲艺公会发起的救济失业工人义演,京津曲艺界“与沈阳艺协启明魔术团、中华马戏团的演员们联合同台演出。”相声艺人有小蘑菇、侯宝林、郭荣启。北京的13人中似乎只有侯宝林一人参加,并没有侯宝林的搭档郭启儒,这与下文提到6月25日郭启儒在北京迎秋剧茶社为高德明捧哏《老老年》似乎是吻合的。

查阅《骆玉笙年谱》,1950年6月天津小梨园、大观园的艺人名单没有王世臣、马三立。对二人去向的推测经过后来查阅《新民报》1950年七八月间每日广告得到证实。

祝鹏程采访于连仲并整理。

1951年4月5日,高桂清来天津向杨少奎、尹寿山等学新相声。参见《中国曲艺志·天津卷》“大事年表”(中国ISBN中心2009年,第37页)。

《中国曲艺志·新疆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曲艺组”词条(中国ISBN中心2009年,第487页)记载,1951年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曲艺组曾请高德明来疆说相声,与辛宝珊、王长林等演出,未提时日。

《中国曲艺志·新疆卷》“相声”词条(中国ISBN中心2009年,第64、487页)记述:辛宝珊(1934—?)11岁拜师绪得贵,1951年参军来新疆中北部昌吉的呼图壁县(乌鲁木齐西边68公里),先和王长林(1932—2001)搭档,1958年王长林离开新疆又与王小山(1932?—)搭档。辛宝珊“曾于北京和内地各省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参加侯宝林领导的相声革新创作小组。1951年参军到(二十二兵团)九军京剧团”。相声革新创作小组即相声改进小组。这与《新民报》记述基本相符,1950年11月11日辛宝珊还在北京演出。

据王长林女儿在微信公众号记述:“建国后,父亲支援边疆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王震和张忠瀚的部队文工团参军,与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堂弟马最良和相声界老前辈高德明成为忘年交。”另班松林《艺苑生涯六十年》有高德明1949年到疆的说法,待考。

(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编审)

(责任编辑/马瑜)

作者:于嘉

第3篇:从报道事迹到关注人心

【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创作的广播特写《心中有玫瑰》获得第三届亚广联气候变化和减灾奖最佳人文故事奖,这是我国第一次参评此奖。亚广联气候变化和减灾奖评选下设“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两个主题,每个主题广播电视各设一个最佳节目奖,另设最佳人文故事奖和最具潜力制作人奖。本文主要从双线叙事、慎用电影音响、关注人物心灵、采访素材再运用等方面分享创作感悟。

【关键词】双线叙事 事迹 心灵 人文 采访素材再运用

广播特写《心中有玫瑰》通过唐山大地震孤儿田金芳的经历,呈现受灾、救援、重建(物质重建与心理重建)的过程,揭示自然灾害对人的深刻影响。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正在唐山工人医院住院的15岁女孩田金芳被埋在废墟里。两天后,一位军人徒手把她救出并把军帽戴到她流血的头上。地震夺走了她的父母和她5个兄弟姐妹,只留下她和7岁的弟弟。此后40年里,田金芳工作上接了妈妈的班,生活中抚养着弟弟;后来她结婚生子,本想就此过上了幸福生活,谁知又遭遇癌症。40年来,每年的7月28日她都要到埋葬了家人的地方“独自站一会儿”;40年来,她一直都想着找到救她的军人,把军帽还给他。为此,她经常去军营,为战士洗衣做饭,认了70多个孤儿及单亲家庭的“兵儿子”。战士一开始称她小妹妹,后来是田大姐、田妈妈。田金芳在寻找军帽主人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爱心,回报当年的救命之恩,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大难不死”的意义,找到自我的社会定位,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心中有玫瑰》是在2016年7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以下简称央广)中国之声早间节目《新闻纵横》播出的广播特写《纪念唐山大地震:一辈子的偿还》基础上再创作的,于2018年1月13日在夜间节目《千里共良宵》中播出。节目播出前主持人有这样一段话:“听众朋友,我的同事肖源告诉我,这几天他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时采访的一位阿姨——田金芳,应邀到央视录春节节目。2018年是汶川大地震10周年,田金芳,这位唐山大地震的孤儿,10年前也在震中映秀当志愿者。40多年来,这位地震的幸存者,一直在寻找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她在我们记者的话筒里也留下了对40多年经历的描述和感悟,现在就请您收听广播特写《心中有玫瑰》,听她的内心独白和从心底流出来的歌。”

本文主要从编辑环节与您分享广播特写《心中有玫瑰》的创作感悟。

双线叙事,拓展灾难纪念报道的空间

双线叙事,是一种写作或叙事手法,是指在作品中,或者是一人两事,或是两人一事,每条线索都串起若干个细节单元,既可以平行展开、殊途同归,又可以交叉重叠、相互衬托,用景物或事物来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做映照。这样的叙事手法,编排得当则为作品增色;但若编排失调,容易给受众造成信息接收障碍。

虚拟与现实的双线叙事,是《纪念唐山大地震:一辈子的偿还》的最大亮点,《心中有玫瑰》沿用了这一叙事手法:以电影《唐山大地震》为虚拟叙事线,以地震孤儿田金芳的经历为现实叙事线,以震时场景、震时救援、震后重建为叙事走向,穿插运用电影同期声与主人公对事件的回述,在虚拟与真实之间切换对接,将电影音响与主人公的真实经历有机串联,过渡自然,可聽性强。

整个节目中,这种虚拟线与现实线的交叉叙述共有7处。如何让两种叙事音响有机融合,避免貌合神离的可能,关键在于找到叙事节点的勾连。比如:

【敲击石板声(电影《唐山大地震》音响)

元妮:都救啊……

路人甲:元妮啊,你看这小子都没声啦,你快去抱着孩子上唐山机场吧,再晚就来不及啦,快去吧……

旁白:15岁的田金芳,带着7岁的弟弟,跟着人流,走到了飞机场。

以电影叙事的音响“送幸存者去唐山机场”,勾连现实叙事中主人公的实际遭遇,而“唐山机场”正是二者联系的关键词。再比如:

【方达:七六年地震,把我妈这辈子全都毁了。(电影《唐山大地震》音响)

旁白:每年的7月28日,田金芳必定要去一个地方,独自站一会儿。

【脚步声

田金芳:这就是我们家(原来的地方),这个电线杆子还在。我妈特勤快,每天扫得特干净。(火车通过声)每天晚上听着火车长大的,你看我现在看到的这个火车、听到这个声音,感觉都特别亲切。这里,就是曾经埋我们家人的地方。

以电影中唐山人在汶川地震救援时说的一段话,勾连现实叙事当中主人公的故地重返,“房子”是联系二者的钥匙。而主人公一句“这就是曾经埋我们家人的地方”,在家庭蒙难40年后,不急不慢、平静如水地讲出来,令人唏嘘。

这种双线叙事手法得以成功,首先得益于有《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其次是主人公田金芳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二者缺一不可。电影音响弥补了40年前唐山大地震没有声音记录的遗憾,田金芳特色鲜明的回忆极富画面感,虚实相映,最大限度地还原了40年前的那场地震,给听众带来强烈的代入感,让听众感同身受,使得报道更立体、更丰富。

新闻报道,让虚拟叙事为现实叙事服务

《纪念唐山大地震:一辈子的偿还》是以虚拟线即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震时场景开头,而《心中有玫瑰》是以现实线即主人公在唐山地震纪念墙祭奠妈妈的场景开头。《心中有玫瑰》从唐山地震纪念墙前孩子的对话切入,出记者旁白,然后是主人公在地震墙上寻找妈妈和亲人的名字……这一组音响,就像电影镜头,从远景地震纪念墙,到中景纪念墙上的人名,再到近景田金芳,将听众迅速带进现实人物对40年前那场大地震的感慨之中,然后接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震时场景,再把听众从现实带入历史。

这样编辑的原因是:广播特写是一种新闻体裁,以现实场景开头,更为真实。虚拟的叙事线一定要为现实的叙事线服务,要让虚拟叙事线处于配角地位,起补充和陪衬作用:弥补现实叙事的缺失,营造现实叙事的氛围,增加现实叙事的感染力。虚拟的叙事线中的电影音响很有艺术震撼力,但在新闻报道中一定要有节制地使用,否则,就会影响作品的真实性、客观性。而真实,是广播特写(也是新闻作品)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绝对不能为了增强作品的可听性而影响甚至削弱作品的真实性。

《心中有玫瑰》对电影《唐山大地震》音响、音乐的使用非常克制,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作品的客观、真实。首先,保证现实叙事占主导地位;其次,无论电影里的音响音乐有多么完美,可以不用的坚决不用,必要时才有节制地使用。

关照现实,关注心灵,彰显人文情怀

灾难纪念日报道要想做好,并不容易。一篇相对成功的灾难纪念日报道,离不开对历史与当下的关照,更离不开人文关怀。2016年7月,在制作《紀念唐山大地震:一辈子的偿还》报道之初,作者就清醒地意识到:不能悲情、不能煽情,要注重历史与当下的深切关照,要克制地还原4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主要呈现受过大灾大难的唐山人如何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这一理念在《纪念唐山大地震:一辈子的偿还》中呈现得还比较表面,广播特写《心中有玫瑰》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团队的专业讨论,创作理念越来越清晰,导致这两个同一题材的广播特写呈现出不一样的主题:前者重在物质家园的重建,后者更注重心灵家园的重建;前者局限在对主人公田金芳拥军事迹的宣传,后者则更深入地进入田金芳的内心,寻找她拥军的行为逻辑和心理逻辑,揭示她拥军其实就是心理重建的过程,是在寻找适合她自己的方式重新确立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纪念唐山大地震:一辈子的偿还》到《心中有玫瑰》,不只是标题的变化,实质是主题的改变和提升。从一个感恩、报恩的故事转为展示不幸中的人心理重建、信心重塑的过程,展示了个人心灵成长与社会角色成功确立的因果关联。而这样一个主题的转变和提升,让节目有了更深的人文内涵,关照到更多的现实存在,打动了更多的普通人,给更广泛的受众以启示。

《心中有玫瑰》的结尾在田金芳的独白中混出她清唱的歌曲《心中的玫瑰》,这是她最喜欢的一首歌,既展示了主人公田金芳历经磨难依然追求美好的精神世界,又隐含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社会个体之间互帮互助的情怀,契合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中华传统美德。而且这支广为流传的优美深情的电影插曲,营造了温暖的氛围,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为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提升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外,在这里还要强调一下,要重视对采访素材的再运用。广播记者要珍视采访中曾经打动你的人和事,建立自己的音响库,积累资源,提升自己的议题设置能力,创造条件、抓住时机、制作精品。有时候,由于时效要求,也许那些打动你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你虽有意但并没有机会完整地表达出来。但没关系,先按要求报道出去,然后再沉淀、回味、思考,你总能找到或遇到一个契机再呈现。新闻是易碎品,也可以是艺术品。广播是时间的媒体,受众对于不同时段播出的新闻节目有不同的收听需求。广播记者可以依据这一规律,充分运用采访素材,创作出同一题材不同样态的作品,满足听众多层次、深层次的需求。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

作者:肖源 李宏

第4篇:教书育人优秀教师主要事迹

用爱心播种 用智慧耕耘

时光荏苒本人自1996年中师毕业以来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已有十四年了在这平凡的岗位中我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关心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务实求真的态度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出色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在这十四年的工作中让我深深地懂得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一项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的育人工程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心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恒心需要我们具备更高超的育人智慧。

一、宽容善导温暖学子

“爱心”是教师首要的情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是用心和学生沟通用“情”去感化学生用“爱”去感染学生使孩子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让他们更多地能够体验到温暖、仁慈、宽容和幸福。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每一学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的教育我始终遵循宽容善导的原则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与学生交往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良师”同时亦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益友”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学生与他们真诚相处。让自己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当学生出现过错行为或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我把自己成长的类似经历告诉学生让他们有所启发得以借鉴。这种理解、宽容的教育方式学生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增强了我也赢得了学生们的理解、信任、尊重与学生的距离更加贴近了关系更融洽了。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最大的收获是与大部分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节日假日当接到一个个已外出求学或已参加工作的学生的电话和收到短信时与他们一起聊天互道祝福是我最快乐最欣慰的时刻。 记得去年我曾经教育过这样一个女孩子——嘉嘉她在课堂上表现非常活跃认真思考大胆地举手但下课后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独来独往同学见了她躲得远远的。在编座位时谁也不愿意和她同桌。经过多番了解我发现这个孩子性格内向她也因自己长得不够美丽而自卑不想和同学交往。于是我决定用自己的爱去感动嘉嘉让她重新快乐起来阳光起来。首先我抓住一切机会亲近她。她在我面前不大说话但她喜欢写纸条和我交流思想。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我也会认真地写纸条回复她。为了克服她的自卑心理我经常有给她写“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老师觉得你很可爱。相信自己你是多么的优秀啊”类似这样的鼓励纸条让她放下的顾虑多欣赏自己多与同学交往„„其次多引导学生欣赏她。我常在班里表扬她谦虚有礼、勤奋好学赞赏她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利用重阳敬老活动总结这个机会我告诉大家她鲜为人知的事情——她将父母给的平时一分都舍不得花的零用钱全都捐出来了主动帮村里的孤寡老人做家务。”渐渐地和她玩的同学越来越多了。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努力嘉嘉同学变得乐观开朗了她还主动地找老师交谈并感谢老师对她的关心。在即将毕业时她主动要求我和她合影留念还送给我一幅画画上题了她自己写的两首小诗一首是赠友诗一首是赠师诗。她还在办公室深情地朗诵《赠师诗》 “小学六年遇恩师天天为班费心思上了中学离师远师生情意永不忘。”听着这首纯朴的小诗我心中感到阵阵温暖。爱心与赏识教育让嘉嘉同学重拾自信获得了友谊得到了快乐也给我这个班主任带来了无限的欣慰与快乐冰心先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不管

是那种类型的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爱心相信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的。

二、 严于律已身正为范

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西汉著名的哲学家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教师的言行、品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教师必须严于律已正已、敬业、做学生的楷模。 “小学教师的重要由于他们在洁白如纸的孩子们心灵上写下的是永不能磨灭的痕迹这痕迹往往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台湾当代作家柏杨言深知自己作为小学教师的重要我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形成良好道德修养从不有半点松懈。无论在工作时在节假日我都恪守自己的原则不与不良习惯沾边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的人生观平和向上的心理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只有这样我才可以底气十足地教育个别有不良习惯或有过错行为的学生才可以让学生心悦诚服。教师做到言正、身正在学生当中才有信服力曾经与以前教过的小威同学谈天在谈起与他们一起共度的六年级生活的情景时小威突然说“在初中、高中我从没与一个同学吵过架、闹过矛盾。”我问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么好时他的回答让我始料不及他说“黄老师您在六年级时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做一个文明的人’我记住了„„”想不到自己平时教育学生的一句最普通不过的说话却在他们身上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力。这是何等的震撼这也是对我付出的最大回报自己的教育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怎能让我不感到快乐

三、孜孜不倦、努力向前 常言说“学无止境”我认为这不仅是对学生而言的对教师亦如此。我们现在构建的是学习型的社会要求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刚刚出来做教师时总认为小学生年龄尚小教育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用不着那么多理论不需要那么多知识只要自己能随机应变就可以了。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如果自己不改变传统的观念不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不具备创新意识就很难胜任现阶段的教师之职就很难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现在才深深地读懂得这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桶水”我觉得这说得还不够全面我认为教师所具有的不仅仅是一桶水而且必须是一处源头活水。在当前教育的新形势下在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教师不为自己注入新鲜的血液是难以承载教学之重的。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而要掌握这些就只有一个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因此在繁忙的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一方面坚持参加自学考试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工作之余进行自学我先后取得了汉语言文学专科、本科的毕业证书。使自己的学历达到国家的要求。另一方面我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自觉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认真阅读《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福建教育》等杂志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多方面充实自己努力使自己的学识成为能够给学生提供知识养分的“源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使学生受益。

在平凡的工作中用爱心播种、用智慧耕耘结出了不平凡的累累硕果首先在教育工作中多次获得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称号更在2004年、2007年、2009年共三次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其次在教学研究方面2008年8月所写教学论文《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畅所欲言》获市二等奖、县一等奖2008年11月所写教学反思《扣诗眼、设情境、悟诗情》获县三等奖。2009年8月所写教学论文《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学诗》获县二等奖2009年11月所写教学反思《让孩子徜徉在美丽的大草原里》获县一等奖。另外在2009年5月辅导学生参加“师恩难忘”征文比赛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09年11月参加“知行中国中小

学班主任教师远程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教育之路永无坦途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才能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在今后我将立足实际以更大的热情更认真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工作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奉献我的光和热。

第5篇:2016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张丽莉主要事迹材料

201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一、汪秀丽

为了山城的孩子

——记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

站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的校园,仰望校门,一排金色大字映入眼帘:“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

这是这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治校理念,也是这所学校校长从教42年来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的动力源泉。“为了山城的孩子”,这一宗旨和信念已经融入了这所学校校长的办学的思想,融入了校长的一言一行当中,成为校长恒久的教育梦想。

这位校长,就是特级教师、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

“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1972年,年仅19岁的汪秀丽踏上了三尺讲台,当上了班主任。“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她初为人师的梦想。

为了这个朴素的梦想,汪秀丽倾注了全部的时间、心血和智慧,创造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哲学课堂,教给了学生受益一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辩证思维方式,以春风般和煦的影响力带出了最具凝聚力的班集体。每个假期,汪秀丽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劳动,进入工厂学工,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寒来暑往,她和一届届学生度过了他们终生难忘的初中、高中时代。每一届的学生都在毕业照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与老师在一起的日子。 在教师、班主任这一平凡的岗位上,汪秀丽连续10年被评为张家口市劳动模范,还先后荣获市三八红旗手、省优秀教师等称号,年仅24岁就当选为河北省党代会代表,25岁的时候当选为第五届河北省人大代表。

1 “当一名人民满意的校长”

1997年,44岁的汪秀丽被任命为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

然而,汪秀丽是含着眼泪接任校长职务的。众所周知,1997年,中等职业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阶段。首先是大中专学生不包分配了,还有普高热持续升温,就业形势严峻等诸多因素汇聚在一起,使得全国许多职业学校不得不关、停、并、转,张家口市也随后相继撤并了三所职业学校。面对严峻的办学形势,“校长”这一职务意味更多的是重任和挑战。而作为一个女同志,她的一双儿女即将参加中考、高考,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公公婆婆已经年近八旬,爱人的工作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正是家人最需要陪伴和照料的时期。而“校长”这一职务,意味更多的是必须为工作付出更多的时间,做出更多的奉献。 领导的重托,教职工的信任,和一个省人大代表、党代表的使命感、责任感,驱使汪秀丽只有接受,不能退缩。在矛盾、担忧和含着眼泪的抉择中,“当一名人民满意的校长”这一新的理想又刻上了心头。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有多宽,出路就有多广。”这是汪秀丽在接任校长后对全体教工讲的第一句话。上任伊始,汪秀丽以最短的时间带领12名中层干部深入到青岛、大连、天津等地区10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参观、学习,在学习中深化对职教形势的认识和分析: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连接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被称作是二战后德国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汪秀丽以冷静的思辨为自己的学校准确定位:中等职业教育,不是没有出路,而是急待大力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办好中职,造福百姓。

汪秀丽以清晰的思路提出了一系列办学指导思想:要站在经济的角度看教育,站在教育的角度看职业教育;要贴紧市场办学,坚定不移地走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要提高质量求生存,办出特色求发展,打造品牌争一流,要把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当作必须解决的攻坚任务„„

2 汪秀丽以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响亮地提出了“三年创建省级名牌,五年冲击国家级重点,十年建成全国一流中等职业学校”的奋斗目标。

汪秀丽以17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奋斗,倾尽全力为山城孩子的美好未来铺路奠基„„ “职业学校就要围着市场转”

“学校围着市场办,专业跟着产业变,教学围着岗位转。”作为职业学校的校长,汪秀丽始终认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就是研究市场,不断创新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把专业办在企业的兴奋点上,办在职业技能的紧缺口上。

1997年,汪秀丽决心大力开发计算机专业。当时在张家口市,拥有计算机的单位还是凤毛麟角。但汪秀丽认准了信息技术必将飞速发展的前景。她在全校教工大会上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以此来鼓励自己,也激励大家。当年,计算机专业一跃成为全校最大的骨干专业群。随后,她与国内知名企业紧密联办,与国内著名高校不断合作,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交流,逐步形成了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毕业生迅速占领了全市各个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领域,法院、银行、商业系统、建筑系统各单位争相到该校聘用学生,创出了学校计算机专业品牌,还为首都近百家知名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学生始终供不应求。2002年,学校计算机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示范专业;2005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000年的一个夜晚,汪秀丽随意地浏览报纸,一则短短的百字消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国家西部大开发将投资50个亿新建20个机场。一个想法迅速成形——开发航空乘务专业。汪秀丽派出四路人马,奔赴首都机场深入调研,赴海南、深圳航空公司探路,到哈尔滨摸底„„随后在张家口市三家媒体历史性地连续打出招收空姐的广告,从航空公司请来专业人士面试。面试当天,学校门前车水马龙,30个名额,吸引了2000多人报名„„两年后,学校打开了深圳、海南、厦门等五大航空公司的大门,56名“空姐”、“空少”飞上蓝天,成为了河北省第一代航空乘务员。

自1998年开办了首个对口高考班以来,汪秀丽就明确了“一手抓高考,一手抓就业,两个拳头都要硬”的办学思路,成为河北省内高等职业院校人才主要输送基地。16年来,汪秀丽先后拓展了计算机、建筑、财会等7个对口高考专业,还下大力开办了美术高考专业,

3 与天津蓟县中专联办了天津春季高考班,在就业类专业增设了成人高考课程,努力延长学生受教育年限。2013年以来,学校又抢抓国家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机遇,大力推进与高职院校的融通,先后与北京及省内7所高职院校洽谈合作,努力为学生开通继续学习的绿色通道。

在汪秀丽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下,学校创新设置了22个分支专业,形成了信息技术、航空乘务、动漫游戏、学前教育和餐旅服务五大专业群,为学校源源不断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要为孩子们搭建成才立交桥”

汪秀丽扭住教学中心、质量重心不放松,始终站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根据高考、就业的不同特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级考核,依托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全力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强化教育教学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促进了育人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大幅提升。 目前,学校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30000名毕业生。可以说,是职业教育成就了孩子们成人成才的梦想,是职业教育为这些孩子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把砝码投向工作那一端”

“因为有爱,才有激情;因为激情,才有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因为忠诚,才会有献身事业的大无畏的勇气和魄力,才会有不到黄河不回头的坚韧和执著。”在河北省百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当中,汪秀丽这样解析自己。

4 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爬坡”年龄,身为女性,家庭和生活的担子也与日俱增。但职业学校办学,校长需要操心的事太多了。1998年5月, 因为全市职业教育现场会在学校召开,而家中3位亲人相继离世,汪秀丽却没有请假一天;2003年非典期间,当年学校对口高考首次冲刺天津大学单招考试,女儿在家备战高考,她却没有时间陪女儿,学校5名学生考入天津大学,女儿却落榜了;2004年,正当她奔波在寻求实训楼建设资金的路途中,90岁的公公独自在家摔伤了腿,她虽然心急如焚却赶不回来;2006年,原市第三中学(市艺术高中)并入学校,为了把艺术高考做大做强,她忍着腰椎病痛驱车1000多公里,远赴大连等地学校求取经验„„

对亲人的愧疚,时常噬咬着汪秀丽的心,但她一次次地对自己说: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一个人民满意的校长,应该知道,在个人和集体、在生活和工作的天平上,应该把砝码投向哪一端„„

2000年,启动校园改扩建工程,汪秀丽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上,筹钱太难;不上,将错失发展的机遇,学校可能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最终,她还是大胆决策: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学校,要敢于用明天的资金来办今天的事业。

征地、拆迁,面对上千万的资金,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问她:“秀丽,行不行?”她立下了军令状:“只要我们几个班子成员还在,就一定将学校办好、建好。”

然而,一次开会当中,汪秀丽接了一个电话后,久久没有抬头,只见豆大的泪珠一颗颗落在桌面上,又是工程催款的电话。

看到校长为了学校建设如此为难,老师们纷纷要求把自己有限的薪水借给学校支援学校建设。就这样,在学校建设最困难的时期,大家三次慷慨解囊,共支援学校1850万元,许多教师甚至向亲朋好友借款支援学校。

崭新的实验楼、办公楼、教学楼、实训楼、图书楼先后拔地而起,两个塑胶运动场相继落成,学校占地面积扩大了6倍,建筑面积翻了4番,专业实训室逐步达到了85个。2013年6月16日,总投资约6000万元的综合实训大楼又破土动工,预计2015年底交付使用。校园面貌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抢占了先机,也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5篇二:2015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简介

2015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简介 01 李银环

02 向军 03 尹贻林04 高歌今

05 魏凤明06 周庆

07 陈红灿08 原子朝

09 马庆 10 李立生篇三:201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201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一、汪秀丽

为了山城的孩子

——记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

站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的校园,仰望校门,一排金色大字映入眼帘:“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

这是这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治校理念,也是这所学校校长从教42年来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的动力源泉。“为了山城的孩子”,这一宗旨和信念已经融入了这所学校校长的办学的思想,融入了校长的一言一行当中,成为校长恒久的教育梦想。

这位校长,就是特级教师、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

“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1972年,年仅19岁的汪秀丽踏上了三尺讲台,当上了班主任。“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她初为人师的梦想。

为了这个朴素的梦想,汪秀丽倾注了全部的时间、心血和智慧,创造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哲学课堂,教给了学生受益一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辩证思维方式,以春风般和煦的影响力带出了最具凝聚力的班

集体。每个假期,汪秀丽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劳动,进入工厂学工,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寒来暑往,她和一届届学生度过了他们终生难忘的初中、高中时代。每一届的学生都在毕业照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与老师在一起的日子。

在教师、班主任这一平凡的岗位上,汪秀丽连续10年被评为张家口市劳动模范,还先后荣获市三八红旗手、省优秀教师等称号,年仅24岁就当选为河北省党代会代表,25岁的时候当选为第五届河北省人大代表。

“当一名人民满意的校长”

1997年,44岁的汪秀丽被任命为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

然而,汪秀丽是含着眼泪接任校长职务的。众所周知,1997年,中等职业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阶段。首先是大中专学生不包分配了,还有普高热持续升温,就业形势严峻等诸多因素汇聚在一起,使得全国许多职业学校不得不关、停、并、转,张家口市也随后相继撤并了三所职业学校。面对严峻的办学形势,“校长”这一职务意味更多的是重任和挑战。而作为一个女同志,她的一双儿女即将参加中考、高考,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公公婆婆已经年近八旬,爱人的工作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正是家人最需要陪伴和照料的时期。而“校长”这一职务,意味更多的是必须为工作付出更多的时间,做出更多的奉献。

领导的重托,教职工的信任,和一个省人大代表、党代表的使命感、责任感,驱使汪秀丽只有接受,不能退缩。在矛盾、担忧和含着眼泪的抉择中,“当一名人民满意的校长”这一新的理想又刻上了心头。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有多宽,出路就有多广。”这是汪秀丽在接任校长后对全体教工讲的第一句话。上任伊始,汪秀丽以最短的时间带领12名中层干部深入到青岛、大连、天津等地区10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参观、学习,在学习中深化对职教形势的认识和分析: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连

接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被称作是二战后德国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汪秀丽以冷静的思辨为自己的学校准确定位:中等职业教育,不是没有出路,而是急待大力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办好中职,造福百姓。

汪秀丽以清晰的思路提出了一系列办学指导思想:要站在经济的角度看教育,站在教育的角度看职业教育;要贴紧市场办学,坚定不移地走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要提高质量求生存,办出特色求发展,打造品牌争一流,要把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当作必须解决的攻坚任务„„

汪秀丽以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响亮地提出了“三年创建省级名牌,五年冲击国家级重点,十年建成全国一流中等职业学校”的奋斗目标。

汪秀丽以17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奋斗,倾尽全力为山城孩子的美好未来铺路奠基„„

“职业学校就要围着市场转”

“学校围着市场办,专业跟着产业变,教学围着岗位转。”作为职业学校的校长,汪秀丽始终认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就是研究市场,不断创新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把专业办在企业的兴奋点上,办在职业技能的紧缺口上。

1997年,汪秀丽决心大力开发计算机专业。当时在张家口市,拥有计算机的单位还是凤毛麟角。但汪秀丽认准了信息技术必将飞速发展的前景。她在全校教工大会上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以此来鼓励自己,也激励大家。当年,计算机专业一跃成为全校最大的骨干专业群。随后,她与国内知名企业紧密联办,与国内著名高校不断合作,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交流,逐步形成了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毕业生迅速占领

了全市各个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领域,法院、银行、商业系统、建筑系统各单位争相到该校聘用学生,创出了学校计算机专业品牌,还为首都近百家知名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学生始终供不应求。2002年,学校计算机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示范专业;2005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000年的一个夜晚,汪秀丽随意地浏览报纸,一则短短的百字消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国家西部大开发将投资50个亿新建20个机场。一个想法迅速成形——开发航空乘务专业。汪秀丽派出四路人马,奔赴首都机场深入调研,赴海南、深圳航空公司探路,到哈尔滨摸底„„随后在张家口市三家媒体历史性地连续打出招收空姐的广告,从航空公司请来专业人士面试。面试当天,学校门前车水马龙,30个名额,吸引了2000多人报名„„两年后,学校打开了深圳、海南、厦门等五大航空公司的大门,56名“空姐”、“空少”飞上蓝天,成为了河北省第一代航空乘务员。

自1998年开办了首个对口高考班以来,汪秀丽就明确了“一手抓高考,一手抓就业,两个拳头都要硬”的办学思路,成为河北省内高等职业院校人才主要输送基地。16年来,汪秀丽先后拓展了计算机、建筑、财会等7个对口高考专业,还下大力开办了美术高考专业,与天津蓟县中专联办了天津春季高考班,在就业类专业增设了成人高考课程,努力延长学生受教育年限。2013年以来,学校又抢抓国家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机遇,大力推进与高职院校的融通,先后与北京及省内7所高职院校洽谈合作,努力为学生开通继续学习的绿色通道。

在汪秀丽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下,学校创新设置了22个分支专业,形成了信息技术、航空乘务、动漫游戏、学前教育和餐旅服务五大专业群,为学校源源不断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要为孩子们搭建成才立交桥”

为了圆学生的就业梦、升学梦,这些年来,汪秀丽坚持立德为先、育人为本,坚持“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并重”的德育原则,全力推进“全纳教育”,使“我们的眼里没有差生”深植每一名教工心灵;创建了“课堂教学建构素质,文明养成规范素质,特色活动拓展素质,劳动训练强化素质,社会实践提升素质”的“五维”素质培养模式;组织开展的新生军训、技能大赛、成人仪式、为校服务、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等积淀而成学校十大德育活动品牌,为学生留下终生难忘、受益一生的高中时代。

汪秀丽扭住教学中心、质量重心不放松,始终站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根据高考、就业的不同特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级考核,依托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全力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强化教育教学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促进了育人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大幅提升。

目前,学校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30000名毕业生。可以说,是职业教育成就了孩子们成人成才的梦想,是职业教育为这些孩子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把砝码投向工作那一端”

“因为有爱,才有激情;因为激情,才有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因为忠诚,才会有献身事业的大无畏的勇气和魄力,才会有不到黄河不回头的坚韧和执著。”在河北省百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当中,汪秀丽这样解析自己。

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爬坡”年龄,身为女性,家庭和生活的担子也与日俱增。但职业学校办学,校长需要操心的事太多了。

第6篇:2016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何金娣主要事迹

2015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

为热烈庆祝第31个教师节,大力宣传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现决定组织开展2015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一、推选范围

曾获得过省部级(含)以上荣誉称号,并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

二、推选名额

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产生候选人(原则上每省推荐2位候选人),从中产生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三、推选条件

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事迹感人,享有很高社会声誉,具有重要影响力,人民群众公认。

四、活动流程

1.推荐候选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推荐候选人。

2.确定候选人

活动组委会对各地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认真审核,确定64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3.公示投票

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刊登候选人名单及简介,教育部门户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青在线、央广网、中国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等开辟专题网页刊登候选人名单及详细事迹,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投票。公示日期从2015年7月25日至8月15日。报纸投票日期从7月28日至8月15日(以邮寄日邮戳为准);网络投票时间从7月25日至8月15日。公众可选择填写报纸选票、网上投票两种方式之一进行投票。

4.确定结果

推选委员会根据投票结果和实际情况,从64位候选人中推选出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五、宣传表彰

教师节期间,将对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进行宣传表彰。>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委员会> 2015年7月28日篇二:2015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2015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 2015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

一、推选范围

曾获得过省部级(含)以上荣誉称号,并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

二、推选名额

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产生候选人(原则上每省推荐2位候选人),从中产生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三、推选条件

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事迹感人,享有很高社会声誉,具有重要影响力,人民群众公认。

四、活动流程

1.推荐候选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推荐候选人。

2.确定候选人

活动组委会对各地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认真审核,确定64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3.公示投票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刊登候选人名单及简介,教育部门户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青在线、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新浪网、搜

狐网等开辟专题网页刊登候选人名单及详细事迹,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投票。公示日期从2015年7月25日至8月15日。网络投票时间从7月25日至8月15日。

投票规则

1.点击教育部门户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青在线、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新浪网、搜狐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专题”,进入投票系统,按提示投票。

2.每个用户全程限投10票,对同一候选人限投一票。

3.在投票过程中,不显示候选人得票结果。

4.本次网络投票一律免费。

5.本次推选活动坚持群众自愿投票原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包办投票、指定投给特定候选人等弄虚作假行为。举办单位设立监督举报电话:010-82296625,监督邮箱:

super@jyb.cn。

公众投票时间: 7月25日0:00至8月15日24:00 4.确定结果

推选委员会根据投票结果和实际情况,从64位候选人中推选出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五、宣传表彰

教师节期间,将对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进行宣传表彰。>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委员会> 2015年7月24日篇三:江西两名教师候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江西两名教师候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为了庆祝第31个教师节,教育部组织开展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江西有两名教师进入候选人名单。

据介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由教育部联合多家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举办,每年评选一次。在各省推荐的名师中产生候选人之后,还需经过投票推选,最后只有10人获得此称号。

三十九年的深山坚守

——记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横寨乡红卫教学点教师罗光祥

“要当好一名人民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热爱这项工作,只要热爱,就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就会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就会想方设法做好该做的事。”这是罗光祥的人生格言,也是他无悔坚守的动力源泉。从青春年少到满头白发,罗光祥坚守三十九载,在三尺讲台上践行着对教育的理想。

——题记

在江西赣州连绵的深山里,有一处偏远的教学点。交通不便,条件简陋,一间教室加一间办公室,就构成了整个学校。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4个年级一百多名学生,只剩下一年级3人、学前班1人共4人;原来的4名教师也退休的退休、调走的调走,只有罗光祥一人默默地坚守,一晃就是39载。 “要当好一名人民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热爱这项工作。只要热爱,就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你就会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就会想方设法做好该做的事。”这是罗光祥的人生格言,也是他无悔坚守的动力源泉。

让每一个孩子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罗光祥工作的学校紧邻南康区最大的水库横寨水库,家住南坑组的学生上下学经过水库需要步行十几里。由于道路崎岖不平,孩子们一不小心就会掉下一二十米高的水库。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安全,罗光祥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由家长接送。要求归要求,但农村的家长一忙起农活来,往往是早上送来下午忘了接回家。罗光祥每天都会等候每一名学生的家长来接,如果没人来接,就亲自把孩子护送回家。无论刮风下雨、四季更替,罗光祥就这样手牵着学生走过。最难走的地方就一个一个把学生抱过去,小心翼翼地将每一个孩子安全护送回家。特别是在汛期水库溢洪时,风大水急,十分危险,罗家祥就一个一个把学生背过去,。把孩子送到家往往天已经黑了,罗光祥又要全身湿透摸着黑深一脚浅一脚赶回家。

学校没有水,学生常用脏手拿东西吃容易生病,罗光祥就每天从家里提水给学生洗手。教室的屋顶在雨后瓦片松动,经常掉下来伤到师生,年近六十的罗光祥就自己从家里搬来梯子,冒着危险爬上房顶,将屋瓦重新压实。村里经常有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罗光祥就挨家挨户动员家长让孩子入学,并为学生垫付学杂费。村里没有商店,学生们买文具用品很困难,罗光祥就去十多里外的集市上买文具,回来发给学生们用??39年来,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

几十年来,罗光祥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坚持每天上课前在教室后面黑板上的“每日提醒”

写上在不同时间可能会出现的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防火、防雷、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意识。虽然学校地处山区,安全隐患多,但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学生安全事故。

抓住机遇,把教学点建设成真正的学校

红卫教学点是八十年代末村民集资改建的。学校地面没有硬化,到处尘土飞扬,学生课间活动就会浑身是土。没有电,教育部门配备的各类先进教学设备就用不上。学校没有围墙,操场旁就是二米多高的陡坡,课间活动时老师必须站在操场边上守着学生,以防学生一不小心掉落,非常不安全。看到种种情况,罗光祥急在心里: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为此,罗光祥四处奔走,寻求帮助。终于在2008年,为了重新铺设寨坑村公路,村委会成立了集资理事会,并安排罗光祥担任主要成员。罗光祥就和其他成员一起,利用休息时间为村里集资。经过多方努力,罗光祥为村公路硬化筹集到近二十万元资金。与此同时,在罗光祥的不懈努力下,还为学校建设筹集到资金五万多元、沙子三十多方、石子、水泥三吨。罗光祥和学校老师带头捐款,终于筹措到了学校建设的宝贵资金。学校围上了围墙,安装了校门,成为了真正的校园;硬化了地面,孩子们再怎么活动也不会变成 “泥猴子”;拉来了电线,电教设备可以使用了,还为教室安装了电灯、吊扇,把窗户换成了铝合金窗,教室变得宽敞明亮了。如今,红卫教学点成了横寨乡设施最完善的村级小学。

扎实工作,坚守深山教学点39载

教学质量的高低,深刻影响着学生培养的质量。罗光祥十分重视教学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经过努力,红卫教学点在历次教学质量检测中总是名列前茅,罗光祥所教的学生不仅考试成绩好,有礼貌,而且汉字写得特别好。常常能听到其他学校的老师这样说:“某某学生的字写得真漂亮,一看就知道是罗光祥老师教出来的!”几十年来,罗光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正因为如此,罗光祥才备受乡亲们信赖,他才能为学校筹集到改建的资金。

39年间罗光祥有很多机会离开,去条件更好的学校工作,甚至连教育部门领导安排罗光祥到全乡最大的村小当校长,罗光祥都婉拒了。近年,罗光祥的儿子结婚后在城里买房安了家,就动员罗光祥到城里居住,带带孙女,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但罗光祥还是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坚守。他常说:“我不是没想过到位置好、条件好的学校上课,但如果我也离开了,这个教学点就要被撤掉,才五六岁的孩子就要多走十几里路去相邻的学校上学。他们才多大啊,这对他们来说太艰难了,我怎么忍心啊?我是一个老教师、老党员,我不能只顾我自己一个家庭,我要对寨坑村和孩子们负责。”

正是这样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才使罗光祥在偏远深山的教学点一干就是近四十年。从青春年少到满头白发,罗光祥默默坚守在平凡的教育岗位,在三尺讲台上践行着对教育的理想。

在山旮旯里守望的女教师

——记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

她是大山的女儿,像一支燃烧的蜡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照亮了深山孩子的梦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道,努力实践着中国山村的教育梦。35年来,支月英老师坚守岗位,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题记

35年来,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 35年来,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 35年来,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 35年来,她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教好深山的每一个孩子,做一棵大树,守望这片深山,为这片贫瘠带来希望。她就是2010“感动奉新十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女教师支月英。

山村讲台,用守望践行承诺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5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孱弱身躯,为贫瘠山村撑起绿色希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忘记自我,彰显教师本色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学生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她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年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月英老师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更让人揪心的是,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并马上进行了手术。住院的几天,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刚刚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学校。

2012年暑假,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教育部门决定新建校舍。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整个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乡亲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

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扎根山村,从“支姐姐”到“支妈妈”

支月英现已年过半百,当乡亲们问她:“支老师,你退休后我们还请你继续到这任教”。她感动地回答:“我是大山的女儿,如果身体允许,我就一直教下去。”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支月英整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支月英常说:自己虽然没有别墅,没有汽车,但她感到自己心底比千万富翁还舒坦。当在千里之外创业的学子来看望她,亲切拥抱她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才是人生最美的享受,才是青春奉献的美好报偿!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支老师虽然因身体状况有时力不从心,但她还是坚守自己岗位。她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只是在山旮旯的小学平凡工作了35个春秋。支月英老师的事迹感动着大家,她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省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她是大山的女儿,像一支燃烧的蜡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照亮了深山娃儿的梦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道,正努力实践着中国山村的教育梦。

第7篇:“教书育人”先进事迹

“教书育人”模范材料

立足本职,再塑自我,教书育人

我是一名教师,多年来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同时担任着班主任工作,有机会让我在教书育人中摸索出一点点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也获得了一丝丝成功的喜悦。教书育人工作收获是双向的: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团结向上、努力完成学业,同时也不时地触动和鞭策我们教师自身努力地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为人师表。从多年的教书育人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默默奉献 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在工作中,我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教学上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她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对自己所任教的语文学科有了很强的驾驭能力。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认真教学,热心育人

现代的大多数大学生具有思维敏捷、求知欲望强,接受新事物快,

有较强的个性并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等优点,但缺乏自我抑制能力,不习惯于严格纪律的约束,缺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做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认真授课,引导和帮助他们发挥特长,克服不足,全面掌握工程技术知识,既是义务也是职责,我觉得,教师教学的同时就是在育人。

大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材。学生所需要的“营养”,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的书本理论知识和解题能力,他们更需要成为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精神、良好社会道德和百折不挠敬业精神的优良素质。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授课的同时,给予他们的思想上、生活上的更多关怀,同他们进行广泛的感情交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给学生授课中,通过教与学的交织,增强了学生对我的信任,缩短了我们师生感情间的距离,他们课下与我的交往和接触变得主动和频繁,渐渐地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他们主动向我提及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次数多了,而同时对我授课内容的可接受程度在提高了。在我讲课过程中,学生们从不缺席,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自觉地认真完成作业是很正常的事。

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较高的理论水平各对学生一片真诚的爱心。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和学生的接触中,我非常注重我的仪表形象,注重每节课的教学组织,注重学生们对我的直观感。

除正常上课外,上学期我平均每周要到学生宿舍1~2次,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中的困难,也督促他们的自身管理。换季时,我多次为困难的学生捎去衣物,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以使他们安心学习。新年组织联欢,我拿出500元为他们买了食品、饮料和其它用品,学生非常感动。

事实上,在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也可得到学生对自己教学方法、工作作风的反馈,这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三、塑造自身,模范育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在教书中,针对自己所教的几门课程,利用课余时间到重点大学进修学习,向有经验的老教授、老学者取经,并抓住每门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分析,使教学内容规范化,教学形式模块化。在编写教案时,认真分析所选用的教材,参考大量的同类教材和专著,几易其稿。讲课时,预写讲课大纲,虚心向老教师们请教,请他们帮助把关。要求学生认真及时完成作业,自己批改作业时从不马虎敷衍,及时耐心辅导答疑。在课堂上,注重讲课的艺术性,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教师的严谨治学的教风就是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的最好榜样。为了保证教学的良好效果,我的原则是:教学生爱学生,对学生负责到底。在教学改革中,我首次将计算机绘图引入到该课程中,这对于刚刚走进大学校园、没有任何的计算机基础的学生

来说,直接学习计算机绘图确实是一个大胆的偿试。针对学生的现状,我采取了强化教学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甚至晚间的时间为学生补习、辅导、跟晚自习。经过这样的努力,学生不但学到了该学科的知识,而且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中,为了及时得到学生对教学上反馈的意见,我一学期共组织四次学生座谈会,对学生反映的各种情况,能当时解决的马上答复,属于哪位授课教师的,帮助找原因,定措施,以保证教学效果。部分学生反映制图作业量大,学习有困难,对此我及时找学生座谈,同时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适当减少作业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我体会到教师严谨治学的教风就是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的最好榜样。

以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工作中,我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说教,讲大道理,而是脚踏实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以他们朋友和参谋的身份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在我所担任班导师的班级,一度有些学生纪律涣散,学习不用功,时有旷课的现象,他们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其它学生。对这些学生我不是简单说教,讲大道理,而是从他们的心理状态,学习近平况、生活环境进行分析,分别找他们谈心,经常深入他们的宿舍与之交谈,同时开班会动员全班同学主动团结他们,多与他们交往并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家长在管教子女时要多鼓励,少指责。我班有位学生因与家长有分歧,节假日不愿回家,得知此事后,我及时与家长交谈,先得到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理解老人的心,

矛盾化解了,学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对于个别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敢让家长知道,来求我不要与家长写信沟通。这种情况下,首先做好学生工作,同时与家长沟通,肯定学生生活简朴、组织纪律性强、学习用功的优点,同时指出学习方法不正确导致的学习成绩不佳问题,使家长能理解、宽容、善待孩子,帮助孩子消除思想负担,共同鼓励孩子从困境中走出来。由于与家长及时沟通,使学生消除了畏惧心理,改变了学习方法,本学期顺利地通过了各门考试。

教书育人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不但是大学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的职业享受,我给学生爱的同时,也得到学生给我的更真诚、更丰富的爱。有的学生,甚至不愿意与家长谈的交朋友问题也愿意与我讲。从教书育人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光荣。做为任课教师,教书育人是义不容辞的,也可以说是教师的天职。我热爱这项工作,并以满腔热情投入在这项工作中。

2007年7月9日

第8篇:教书育人先进单位事迹

一、坚持以德立校,构建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和谐校园

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校强化办学优势,努力进行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育常规方面,主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为行为准绳,通过新生军训、班级日常管理制度等,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努力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精神素质。

二、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积极实施了以“学会学习,努力创新,强化素质,成就人才”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工程,开展了以科研培育办学特色、创建学校品牌的实践创新,使学校纳入“科研兴校,科研强教”的发展之路。

三、坚持民主管校,构建公正平等、安定有序的校园

我校坚持民主管校,推行校务公开,做到了决策过程公开化、公开内容具体化、公开时间及时化。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构建绿色生态、自然和谐的校园校园“四化”----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建设建设成绩显著

四、构建富有特色的育人文化

学校坚持文化立校的理念,着力于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积淀和构建。在创建过程中注重文化品味的提升,提炼和凝结为全校师生心理认同和价值认同的精神文化,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以文化滋养方式培育更多更好的特色学生。

第9篇:教书育人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济阳县仁风镇中学

2010.9

近年来,我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与素质教育,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学校先后被评为济阳县规范化管理学校、,市绿色学校、济阳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济南市教学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以德立校,构建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和谐校园

德育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校强化办学优势,努力进行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育常规方面,主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为行为准绳,通过新生训练、军训、班级日常管理制度等,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努力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精神素质。近年我校开展了以公民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安全教育以及保持团员先进性等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利用节日、纪念日进行德育教育。每年的元旦清明节、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我校一项德育活动制度。

二、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积极实施了以“学会学习,努力创新,强化素质,成就人才”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工程,开展了以科研培育办学特色、创建学校品牌的实践创新,使学校纳入“科研兴校,科研强教”的发展之路。学校以学生熟悉的、与社会生活贴近的题材入手,开展了以各科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师生创设了“社会调查、教学渗透和活动展示”的实践平台,开始了“综合教育”的构建和探索。在实践层面,着力于学校综合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由各备课组、学科组及教师个人自行开发校本课程,师生共同参与研究的探究性学习小课题,每学期常规安排各种兴趣小组,开设兴趣讲座,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点的综合课程框架体系,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丰盛的课程“大餐”,构筑师生生命表达、才华展示的大舞台。

三、坚持民主管校,构建公正平等、安定有序的校园

我校坚持民主管校,推行校务公开,到目前基本形成了对内公开和对外公开相结合,部分公开与全面公开相衔接,过程公开与结果公开相协调,校务公开与解释说明相统一的工作格局,做到了决策过程公开化、公开内容具体化、公开时间及时化。同时,我校一直坚持和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理财、民主评议行政领导等民主管理制度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构建绿色生态、自然和谐的校园校园“四化”建设成绩显著。近年学校先后推进学校的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如今校园内景点别致,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芳草如茵,与文化长廊、宣传栏等交相映衬,形成了“喜有绿荫伴书香”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作用。环保卫生工作卓有成效。学校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积淀了“仁风中学是我家,人人都爱她”的优良校风,坚持“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的良好习惯。经过有力的整治,确保了食堂烟窗排气、校园生活污水的排放符合环保标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四害”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构建富有特色的育人文化

为了形成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坚持文化立校的理念,着力于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积淀和构建。在创建过程中注重文化品味的提升,在打造班级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教研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实践中,提炼和凝结为全校师生心理认同和价值认同的精神文化,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力图从办学特色建设的整个历程中丰富我校的文化底蕴,确立学校教育的轴心和内核,以文化滋养方式培育更多更好的特色学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