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学校

2022-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学校

以制度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关键词】制度文化

学校“和谐教育”特色工作开展以来,我得到许多专家的指点,在学校特色创建的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亦得到不少感悟,欲与大家共分享。

一、要面子。更要里子

提到校园文化建设,不少人自然会联想到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具有警示和激励作用的校风、校训、校歌,以及多姿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日常文化活动和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有其重要意义,但我们更应重视的是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办学精神的建设,这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初期阶段,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校园、办公室、教室等地方的标语、张贴的宣传画主题不鲜明,风格不统一,杂乱无章;尽管校园、办公室、教室等地方装饰风格统一,校园里的校务公栏里内容翔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等也出现在醒目的位置,但是,整体的感觉就是呆板,没有生气。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够深入。一所学校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对学校自身有清醒的认识: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学校的管理定位在哪里?学校的价值导向指向性是否明确?学校的行为准则的参照标准是什么?等等。只有对以上的内容有清晰的认识,我们才能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如文化长廊、有主题的实践活动、学校课程等表现出来。

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办学理念、工作作风、管理模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以关爱、培育学生、不断激励学生奋发成才,以关心、依靠教职员工,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办学质量为目的。如果不注重作为文化灵魂的精神和理念的塑造,校园文化就不会有生命力。

校园文化建设要富有文化教育的传承性和时代的创造性。学校管理者对于校园规划一定要高瞻远瞩,不能感情用事。校园建设中今天建、明天拆,或前任建、后任拆,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个别现象,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能把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让校园文化激励代代学子,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二、欲速则不达

塑造校园文化之灵魂,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决不能奢望一蹴而就。学校管理者要在师生员工中推介学校的使命和办学目标,使他们树立理想和追求。有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教职员工才会有共同的努力方向,师生的精神力量才会进发出来,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有了无穷的力量源泉。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在师生员工的共同奋斗中,在学校办学的艰难历程中磨砺而成的。

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制度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路径,和谐校园不是完全没有矛盾的校园,关键是学校能对矛盾事件有科学有效的预见和处置。师生的主观情感不满,学校在一些资源的投入方面有失匹配性和可调适性,损害了一些师生的正当权益。人的有限理性和现实的信息不对称,人性具有诚信的同时还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另一面,导致客观现实的不公平会引起主观的不公平感。很多学校较少或无力采用关怀性政策增进信任,在激励方面缺少人文价值取向,将激励仅作为追求某方面效率的一项经济化的技术操作,忽视了教职工的实际需求与发展。对于校园不和谐的主要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制度,履行学校相对于师生、教职工相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应尽义务,增强制度设计与执行中的民主和激励导向,善于运用人的诚信和发挥情感力量,建设良好的制度。

学校制度是学校组织对其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不同的出发点,会有不同的规定,从而形成不同的制度文化。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使得学校各级组织的工作以及全部校园成员的活动有了依据,确保教学、实践等各方面的活动顺利进行。

同具有明显的外在性的物质文化相比,制度文化在整个文化世界中是深层次的文化。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主要满足人的更深层次的需求,即由于人的交往需求而产生的合理地处理和安排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需求。

学校加强了自身制度文化建设,就能用制度规范行为、凝聚人心。加强了制度文化建设,个人随意性行为将会减少,秩序、规范将得到强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从而保证学校的和谐发展和办学目标的实现。从文化建设要求来看,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文化立校。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于核心精神文化和表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层文化,它不仅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保障系统。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制度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学校的文化气息和师生的行为规范水平,影响学校的工作绩效和办学水平,影响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创新发展。重视和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文化立校、文化理校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大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只有在深刻认识和理解学校制度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切实抓好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虽然如今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但还是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制度过时、滞后、缺失、疏漏等情况,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有章不循、无章可循、执行成效不高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的和谐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没有任何一项制度是完美的,也没有任何一项制度能够长期使用。这需要全校师生员工长期地共同参与到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当中来,因时、因地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有约束力、可操作的学校制度。

三、全员参与制度文化建设

无论什么事情,都需要人来做。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设中要重点体现在如何对待人、对待集体、对待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塑造上,师生员工只有受到尊重和信任,只有当自身的价值在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中得以实现,才能不断奋发向上。管理者要从人本思想出发,做到尊重、爱护、信任、理解人,让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平等互利、宽容谦逊、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群体精神氛围。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学校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应当按章办事、不徇私情,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学校还要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性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在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中,学校管理者应发挥全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都参与到学校文化的制度建设。当教师参与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就会从自身的情况来思考符合自身利益的制度。每一位教师都这样,那么在制度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思维的碰撞,各种思维火花的产生,各条制度的形成,会潜移默化地让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同时,在各条制度的制定中,也会让教师逐步认同、理解校园的规章制度。只有认同,才不会抵触,只有理解,才能有拥护。

学校的制度建设应在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立足于激励师生员工,有效地发挥其创造力,让制度文化发挥统一思想、规范行为、激励员工、形成合力的作用。那种没有群众基础、空洞而无操作依据的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不仅不会为学校文化的建设起保障作用,反而会阻碍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作者:陈梅琴

第2篇:西溪中学打造足球文化特色学校

2014年12月21日,南安市西溪中学足球队(初中组)代表泉州参加“2014厦漳泉同城化中学生足球邀请赛”,获得第二名的佳绩。

西溪中学在校园里引入足球的历史很短,但进步很快,成效显著,这得益于南安市足协校足办的大力支持,而与固美金属公司的校企合作,则得到了发展校园足球最强有力的保障。

2014年8月,福建青少年校园足球固美英材计划启动,则为西溪中学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武汉体育学院已经分派足球专业的大学生进驻西溪中学,使得西溪中学的足球训练更加专业化、系统化。

校园足球从无到有

西溪中学前身为莲塘附中,1989年8月,学校迁新址于市郊屏山南麓,更名为西溪中学。21世纪初,南安市开始有群众性的足球活动时,这里还是一片足球的荒漠,学校师生基本不踢足球。

2005年南安市足协挂牌成立后,着手准备将足球运动到本地中小学进行推广。吴焕勇、林艺雄、陈艳峰等南安足协人士到西溪中学时,西溪中学校园里没有一块像样的可供踢足球的场地,更谈不上有关设施,学校教师几乎没有踢球经历,即便体育教师中也没有接触过足球专业的。

当南安足协提出帮助学校搞校园足球时,由于对足球的了解不够,学校领导、老师们最初的态度是试试看。很快,他们看到了南安足协的诚意,南安足协聘福建足球名宿纪国庆为校园足球总教练,纪国庆从厦门带来他的弟子来到西溪中学,教学生踢足球,也教老师,为学校培养足球教练,于是,学校体育老师开始接触足球,其他老师也有转行过来学踢足球的。南安足协派教练到学校是免费的,还通过足协和社会力量免费为学校提供了足球、衣服等体育装备。

校园足球在西溪中学开展起来,学校领导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踢足球,而踢足球并没有影响学生学习、安全,不少学生踢足球后在学习习惯、精神状态等方面都有了好的改观。

到2012年7月南安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时,西溪中学的校园足球已经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这一年2月,西溪中学被授予南安市校园足球定点学校。

梯队建设依托基地

据西溪中学现任校长庄稼鸿介绍,在搞足球之前,西溪中学在足球方面最大的特点是“三无”:无师资,无场地,无设备,足球基础基本上就是零。刚开始搞校园足球时,没有足球教练,就由体育老师去带,在这方面有兴趣的其他科目老师也转行去教学生踢球。

为提高教练员水平,西溪中学选派学校老师去南安足协、固美公司开设的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班的培训,用该校资深体育教师陈巧玲的话来说就是:“能去培训,也是学校老师的一种福利。”

陈巧玲从西溪中学建校至今一直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她的丈夫陈小平是西溪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据陈巧玲回忆,当时学校搞足球训练的场地是一块渣滓土场,场地凹凸不平,学生训练怕受伤,而下雨天就完全没法训练了。基于学校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匮乏,西溪中学便向南安市教育请示,希望能得到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南安市教育局局长对此事很重视,局长想到了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固美金属公司董事长陈东升。陈东升本是西溪中学所在地莲塘村人,时任南安市足协副主席,他本身对足球运动非常爱好,加上愿意为家乡做贡献,正好家乡学校有这个要求,双方找到了契合点。于是,西溪中学和固美金属很快达成了校企合作搞校园足球的协议。陈东升当即投入60万元,为西溪中学建足球场,然后是其他配套设施,包括队员公寓、更衣室、食堂、校园足球办公室等硬件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中。

校企合作模式开启后,西溪中学校园足球的成绩很快得到提升,2012年南安市中学生足球联赛男子初中组第三名,2013年南安市中学生足球联赛男子初中组第二名、南安市九运会男子组第二名、南安市“市长杯”足球赛初中组第二名。

2014年,固美公司出资在西溪中学建成了一个足球训练基地,包括一块标准的七人制人工草足球场。西溪中学固美足球训练基地的条件,在整个南安的校园里首屈一指,武汉体育学院足球教练到西溪中学指导工作时,看了基地后感叹道:“你们学校有这么好的场地条件,何愁足球搞不上去啊!”

这块校企合作建成的基地不仅供西溪中学足球训练,还覆盖了周边的小学,周边小学周末可以过来集中训练,形成了以西溪中学为主导的青少年足球梯队建设架构。

在庄稼鸿校长看来,在当前校园足球大环境利好的形势下,西溪中学很好的把握住了时机,但也有忧虑,就是怕梯队建设不足,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要真正做到“足球从娃娃抓起”,就得下到各个村小去做工作,跟小学签订“帮扶协议”,在校园足球方面去推动他、促进他、带动他,一旦开展下去,他们尝到了甜头,就停不下来。据庄稼鸿透露,西溪中学目前已经和两所小学达成了帮扶协议。

校企合作掀新篇章

2014年8月15日,南安固美职业足球俱乐部举行授牌仪式,这源自南安足球和武汉体育学院的战略合作计划,除了与固美公司联合组建职业足球队外,武汉体院还将为南安校园足球提供训练支持,帮助固美公司实施“福建青少年校园足球固美英材计划”。

固美公司和西溪中学实行资源共享,固美公司资助西溪中学发展校园足球,西溪中学培养的优秀队员将充实到固美职业队梯队。武汉体育学院足球教练严璧政曾到西溪中学指导校园足球工作,记者到西溪中学采访时,严指导的一个学生正驻校带学生训练。武汉体院足球专业大学生的到来,西溪中学的足球训练水平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校企合作模式掀开了新的篇章。

据庄稼鸿介绍,目前武汉体育学院已经派了8个大学生分两批到南安支教。武汉体院学生对西溪中学足球训练工作带来的变化,陈巧玲道:“他们的东西确实专业,以前我们的老师都不知道足球应该这么练。”

在提升足球队的训练、参赛水平的同时,西溪中学也在抓校园足球的普及,目前已服务三万五千多人,其中小学生三千多人,中学生接近一千。这个趋势还会不断的延伸下去,西溪中学校园足球正一步步走向成熟和规范化。

近年来,西溪中学持之以恒地把开展校园足球作为学校特色之一,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西溪中学“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以推动和发展校园足球文化作为学校特色办学目标。为提高足球训练水平,西溪中学还确定了校园足球发展三年规划和长远目标,组织有计划对足球教练员进行培训和提升,加强足球梯队建设,大力营造校园足球氛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于目前的成绩,庄稼鸿道:“这些成绩的取得,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的目标是创办足球文化特色学校。”

附:南安市西溪中学简介

南安市西溪中学前身为莲塘附中,1989年8月,学校迁新址于市郊屏山南麓。学校前临碧绿国效,后枕幽幽屏山,充满特有的田园风光,是教书育人、学生求知成才的理想场所。

学校校园面积达4906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505平方米,运动场所面积近10000平方米,有标准400米跑道环绕的土质足球场一个,有2700平方米人工草七人制足球场一个,拥有配置较完备的教学楼、实验楼、科技楼、宿舍楼、食堂楼,配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以及体育、音乐、美术、劳技、卫生等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建有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室和多功能视听室、语音室。

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807人,教职员工113人,教职员工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形成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新时期教育队伍。

西溪中学校园足球大事记

2012年2月,西溪中学被授予南安市校园足球定点学校。

2012年10月,校学生男子足球队获南安市中学生足球联赛初中组第三名。

2013年4月,校学生男子足球队获南安市中学生足球联赛初中组第二名。

2013年7月,以校学生足球队为主力的溪美街道办事处男子足球队获南安市第九届运动会足球比赛获第二名。

2013年10月,校学生男子足球队参加南安市“市长杯”足球比赛获初中组第二名。

2013年12月,武汉体育学院足球队主教练严壁政教授对西溪中学足球进行考察和指导。

2014年1月,校学生男子足球队参加福建省“阳光体育”足球进校园国家级、省级布局市足球比赛厦门赛区获初中组二等奖。

2014年3月31日,《足球之夜》记者陈伟在南安市校足办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到西溪中学进行采访。

2014年12月21日,代表泉州参加“2014厦漳泉同城化中学生足球邀请赛”获得初中组第二名。

作者:陈伟

第3篇:寻找六祖文化资源 打造学校文化特色

摘 要:课题实验通过交流六祖故事和六祖文化,使教师了解六祖文化在本地传承的载体和弘扬的途径,理解六祖文化的内涵,从而提炼出形成学校文化的要素,达到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校长的管理能力,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关键词:六祖文化;学校文化;学校内涵

作者简介:梁思云(1979—),男,广东省新兴县六祖镇中心小学校长,从教十九年,有十五年的校长管理经历,一直专注于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有《基于自主交互式课堂的实践与探索》等二十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主持参与过十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有“自主交互模式下山区骨干教师培养策略研究”等四个课题于政府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获奖。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广东省新兴县(以下简称“新兴县”)六祖镇中心小学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是禅宗六祖惠能出生和圆寂的地方。禅宗文化不仅是六祖惠能留给世人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具有岭南特色的禅宗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本土现有的文化资源,发掘和弘扬“禅宗文化”道德精髓,促进本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区域教育特色,有力地推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了重大贡献。

习总書记强调:我们需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由区域不同文化融合、创新传承而来。教育的发展需要发挥文化制度的引领作用。随着2014年3月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出台,新兴县人民政府响应文件精神,在2016年提出,为打响“中国禅都”品牌,要全面建设禅意生态名城。2017年5月,六祖镇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1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要求,提出要发挥禅宗文化优势,构建幸福六祖名镇。同时在2017年1月,根据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督导验收组意见,六祖镇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把“禅宗文化”道德精髓进一步挖掘出来,融合本土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效促进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区域教育特色。

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弘扬优秀文化的路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提升校长的管理能力,从而丰富学校的发展内涵,我们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与实践。

二、课题组组成人员

课题的研究得到了新兴县教育顾问王卫国的悉心指导,得到了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大力支持,六祖镇组织有进取心的教师团队,对六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实践研究。

课题组顾问:王卫国(新兴县教育顾问);冯贤兴(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

主持人:梁思云(新兴县六祖镇中心小学校长)。

成员:梁健彬(新兴县六祖镇中心小学教研组长);李志强(新兴县六祖镇船岗小学校长);顾婉玲(新兴县六祖镇夏卢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梁海榕(新兴县六祖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冯玉莲(新兴县六祖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钟锦新(新兴县六祖镇官洞小学校长);王兴仁(新兴县六祖镇船岗小学副校长);盘洪亮(新兴县六祖镇船岗小学副校长);梁凤芳(新兴县六祖镇夏卢小学附属幼儿园副园长);崔红梅(新兴县六祖镇官洞小学副校长);谢祥添(顺德到六祖镇挂职教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实验研究的目标

(1)交流六祖故事和六祖文化,理解六祖文化的内涵,了解六祖文化在新兴县的发展现状,了解六祖文化在本地传承的载体和弘扬的途径。

(2)深入领会六祖文化内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校长的管理能力,促进学校的发展内涵。

(3)领会文化的发展内涵,研究文化多样性给学校文化建带来的积极影响。

2.实验研究的内容

课题以寻访六祖文化相关的关键人物,着重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六祖文化内涵。了解六祖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概念,引申到学校文化的内涵与组成要素。

(2)六祖文化在新兴的发展现状与传播途径。寻访10位与六祖文化相关的人,了解六祖文化在企业、单位和寺庙的情况及其传承方式。

(3)学校特色文化形成的要素。由六祖文化的内涵,领会文化的内核与外延,研究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点以及学校文化形成的要素。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论述和成果进行收集、梳理、学习与研讨。通过分享会等活动,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逐渐形成支撑本课题的理论体系。

2.个案研究法

对寻访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分析其对六祖文化的理解与表述,了解六祖文化在新兴县的发展现状。

3.比较研究法

对比不同访谈对象对同一文化现象的陈述,比较其异同并进行分析。

4.经验总结法

通过座谈、讲座、个人展示和团队展示等形式,随时进行经验总结,提炼文化内涵,思考定位学校的文化特色。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2016年8月,小专题向新兴县教育局申请立项,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2016年8月—2017年7月)。一年来,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6年8月—2016年11月):准备阶段

(1)收集六祖文化寻访对象。

(2)确定研究方向,形成实验方案,达成研究目的。

(3)成立研究课题组,召开小专题开题会议。

2.第二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6月):实施阶段

(1)分解研究任务,理解研究宗旨,形成文化研究的氛围。

(2)寻访文化对象,内化文化理念,提炼六祖文化的内涵。

(3)搭建交流平台,观摩先进学校,找准学校文化的定位。

(4)成立专业机构,搭建成长舞台,丰富弘扬文化的途径。

3.第三阶段(2017年6月—2017年7月):总结阶段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收集并归类整理研究过程中的一些过程资料,对过程资料进行分析。

(2)撰写研究报告。归纳、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3)召开结题报告会。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反思研究的思路与成效。

(4)申请课题结题。按要求准备结题所有材料,向新兴县教育局提出结题申请,邀请相关人员进行课题结题评审。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1.分解研究任务,理解研究宗旨,形成文化研究的氛围

2016年12月1日,召开课题组成员座谈会,分解实践研究任务,确定研究分工,形成研究思路。

2017年2月,课题组成员与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管委会座谈,确定寻访的对象。

2017年3月,课题组成员与教育发展顾问座谈,确定研究方法的形成,探讨研究要达到的成果。

2017年3月15日,召开课题组成员工作布置会,学习研究方法,落实研究要求。

2017年3月30日,召开课题组成员学习会议,学习研读新兴县六祖惠能思想文化研究会赠阅的《六祖坛经》。

在实踐研究前期,通过召开动员座谈会,让教师了解实践研究的目标,明确实践研究的任务,同时,通过读书会、讲座和分享会等形式,深入交流六祖思想内涵,分享身边六祖的故事,让教师交流了经验,从而拉近教师需求和实践研究要求的距离,使研究的思路更清晰,研究的预期效果更明显。

2.寻访文化对象,深化文化理念,提炼六祖文化的内涵

2017年3月23日,访谈广东藏佛坑禅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赵伟,听《基于全域旅游发展下的六祖文化现状》讲座,并进行座谈研讨。

2017年3月29日,访谈三宝寺当家释达一,就《六祖文化在当代的借鉴与启示》进行研讨。

2017年4月25日,访谈新兴县六祖惠能思想文化研究会杜树坚会长,听《六祖文化给当代社会的启示》讲座,并进行座谈研讨。

2017年5月2日,访谈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管委会冯贤兴副主任,聆听《六祖文化的产业发展与新兴的社会经济文化》讲座,并进行交流座谈。

2017年5月2日,召开课题组成员学习会议,观看云浮市委宣传部摄制的电视剧《惠能大师》。

2017年5月5日,访谈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法慧法师,聆听法师解读《六祖坛经》,并进行交流座谈。

2017年5月18日,访谈广东万事泰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梁爱伟,聆听讲座《六祖坛经的创新与发展》,并进行交流座谈。

经过寻访不同的六祖文化相关的人,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六祖文化故事,比较了不同的人讲不同的六祖文化,分析了不同的部门以不同的形式宣传弘扬六祖文化,我们形成了“六祖的故事,是励志的故事; 六祖的精神,是创新的精神;六祖的文化,是生活化的文化”的认识。

我们认识到,《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佛的智慧理解佛法的精神,从而达到思想上的觉悟解脱。《六祖坛经》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中“顿悟成佛”一说,不仅使晦涩难懂的佛教简易化,还实现了从印度传入带有印度文化特色的佛教的中国化。这些,正是我们学校当下改革需要的思想,是我们教师直面现实、安心教书育人的精神资粮。

3.搭建交流平台,观摩先进学校,找准学校文化的定位

2017年4月5日,邀请广东省肇庆市第十六小学卢少延校长到学校指导文化建设工作,并召开《推进教育现代化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

2017年4月6日,组织部分中层领导教师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小学交流学习。

2017年4月12日,邀请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学区刘永青和胡和秋两位校长到学校指导文化建设工作,并召开《学校文化重建方案》研讨会。

2017年4月13日,组织校长外出广东省中山市平岚小学参观学习,聆听刘杰校长《关于教育现代化的思考:我的校长经历与思考》讲座。

2017年4月14日,组织校长外出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二十一小学参观学习,聆听《班级文化主题的构想:童趣乡间》和《文化:文以化之》讲座,并进行研讨。

2017年5月3日,邀请新兴县教育局副局长、新兴县实验小学校长梁福慧作学校文化诊断,并作相关报告。

2017年5月17日,七所完全小学参加“新兴县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自我诊断汇报”演讲,并通过评审。

2017年6月14日,邀请县教育发展顾问王卫国到船岗片学校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并召开相关座谈会。

2017年6月15日,邀请县教育发展顾问王卫国到船岗片学校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并召开相关座谈会。

2017年7月9日,召开小专题总结会。

通过不断“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文化观摩与学习,校长与专家的观点有了更多的交融,与名校校长的思维有了更深的对接,校长专业的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各学校对文化的定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构想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我们认为,六祖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地通过增加六祖文化课程的学习,更多的是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思维,有效利用六祖文化背后的意义和题材,服务于小学教育,改革和创新现代素质教育思维下的新教育、新方法、新模式、新方向,这才是六祖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真正结合。因此,要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六祖文化进校园,必须将六祖文化与学校倡导的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

4.成立专业机构,搭建成长舞台,丰富弘扬文化的途径

2016年10月,新兴县六祖镇船岗小学开展书画家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并举行“中国禅文化艺术村青少年儿童美术书法培训基地”授牌。

2016年11月,云浮市书法家协会授予新兴县六祖镇船岗小学“青苗培训基地”称号。

2017年5月12日,成立“六祖镇艺术教育研究会”,聘请李志能、赵习兴、欧祖云和朱新华等书画家为研究会顾问,并举行第一次书画教师培训活动。

2017年6月27日,新兴县六祖镇中心小学的“恒志艺术馆”挂牌,并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版画教育活动基地”称号。

2017年6月28日,举办六祖镇庆祝建党九十六周年师生书画展,并进行第二次教师艺术培训活动。

艺术教育专业机构的成立,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找到了路子,为艺术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搭建了平台,在每一次的培训活动上,在每一次与名师的交流中,都带来老师们技艺的提升,同时,也让传统文化的弘扬有了更多的载体,有了更广的途径。

我们认为,学生的成长既要增长知识,也要锤炼意志,更要健全人格。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的学生,应当以六祖为榜样,学习六祖的故事中的慈孝感恩,感受六祖远途跋涉、不畏艰辛的坚定意志,这就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中利用六祖文化资源应发挥的积极作用。

七、课题研究成果

1.理解了文化的内涵

经过寻访不同的六祖文化相关的人,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六祖文化故事,比较了不同的人讲不同的六祖文化,分析了不同的单位部门以不同的形式宣传弘扬六祖文化。

在与寺庙人士的寻访中,我们了解到六祖惠能“直指人心”的教育法门,了解到佛教“绪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核心思想,了解到禅宗思想对“安人心,定智慧”的现实意义。

在与新兴县六祖惠能思想文化研究会的座谈中,我们理解了“六祖的故事,是励志的故事;六祖的精神,是创新的精神;六祖的文化,是生活化的文化”的内涵,理解了文化创新的方式与内容,明确了文化传承的载体,对做好当下教育工作很有启发。

在与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管委会和相关企业的交流中,我们比较了六祖文化在不同地域存在的方式,对比了不同单位对文化宣传与传承的方式与渠道,给学校文化建设带来了很多思路。

通过广泛的了解,我们对文化的本质有了真切的认识,并且践行着六祖文化的内涵,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同感。

2.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的专业技能,不只是教育教学的水平,还包括与不同人沟通交流的技能、具体语境下语言表达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和自我提升的能力等。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引导不同的对象提升交流方式,注重教师审视自身的不足,注重从自我身上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好地平和了参与者的心态,降低了教师普遍职业倦怠的现象。

在与宗教人士的访谈中,我们强调尊重各自的宗教信仰,引导成员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切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与企业人员的访谈中,我们强调站在别人的立场去分析企业的制度措施,引导成员们从结果推导到过程和起因;在与文化思想等部门的访谈中,我们强调分析不同的部门其职能与思维的异同,引导观察不同职能所引出的工作方式与思路的异同,从而引导教师从校长、学生和家长等角度思考问题,修正日常不良的工作习惯与方法。

一学年来,教师的道德水平普遍提高,学校的服务意识得到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项目优势也得到了呈现:

2017年,新兴县六祖镇官洞小学的围棋连续两届获“温氏杯”围棋比赛第一名,前七名的选手都来自新兴县六祖镇官洞小学。

2017年,新兴县六祖镇中心小学版画社团参加县“世界读书日”书画大赛,有17名学生获奖。

3.提升了校长的管理能力

从决策的角度出发,我们引导校长如何从大局出发组织相关的活动,从而制订具体的细节流程。例如,在组织“走出去”与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平岚小学和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二十一小学的文化交流中,我们让校长提出一些交流的目标,并讨论如何落实到与对方交流的具体的环节中,很好地提高了校长精细化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从实施的角度出发,我们引导校长如何从学校的需求组织相关活动,从而解决具体文化建设的难点。例如,在组织“请进来”与广东省肇庆市第十六小学和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江义学区的文化交流中,我们通过集中各所学校调研,实施分散式分层管理,很好地提升了校长团队凝聚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2017年3月2日,新兴县六祖镇船岗小学送课到新兴县六祖镇龙庆小学,相关学校共11位老师观摩了顺德在六祖镇挂职的谢详添老师的英语课。

2017年5月10日,新兴县六祖镇船岗小学送课到新兴县六祖镇河步小学,相关学校的9位老师观摩了梁杏捷老师的公开课。

2017年5月21日,新兴县六祖镇船岗小学与新兴县六祖镇旧郎小学举行课堂教学交流活动,8位老师观摩了李研老师的示范课,并举行了研讨会。

2017年7月,新兴县六祖镇船岗小学李志强校长撰写的特色学校创建方案,被评为县优秀案例;新兴县六祖镇中心小学梁海榕校长的特色学校创建方案,被推荐为省优秀案例。

校长能力的提升,还体现在活动的组织上:

2017年6月8日,新兴县六祖镇中心小学花样跳绳队16人到新兴县六祖镇旧郎小学展示。

2017年6月9日,新兴县六祖镇中心小学花样跳绳队16人到新兴县六祖镇中和小学展示。

跨校活动的广泛开展,体现了校长能力的提升,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平臺,也促进了学校特色项目和特色文化的提升与交融。

4.提升了学校的发展内涵

学校的内涵发展来源于学校的文化底蕴,学校的文化建设基于学校的特色项目,学校文化的定位来源于学校管理团队对文化深度的理解和广泛的认识。在新兴县六祖镇七所完全小学中,船岗小学通过传承一贯的书法与剪纸等优秀传统项目,把特色项目开展上升到学校的文化建设,并把握住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江义小学结对交流的平台,形成了《善美教育,给孩子最美好童年》的特色学校文化创建方案;中心小学以传统的醒狮与花样跳绳项目为基础,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泰安小学共同打造少儿版画项目,形成了《践行雅致教育,奠基幸福人生》的特色学校文化创建方案;十里小学和龙庆小学立足国粹书法,学校间共建互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导入六祖文化,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氛围,并推动学生优秀观念和思维的塑成,这也为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中,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6年11月29日,新兴县六祖镇船岗小学的“剪纸特色”和新兴县六祖镇旧郎小学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兴县中小学星级特色项目评定中被评为首批特色项目。

2016年12月30日,在新兴县六祖镇中心小学庆元旦暨学生社团展示活动中,学生的醒狮、花样跳绳、版画和乒乓球表演,充分展示了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得到镇党委、政府和广大家长的好评。

2017年7月6日,新兴县六祖镇船岗小学作为县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参观点,迎接郁南县80多位领导和中小学校长的观摩交流。

2017年7月7日,新兴县六祖镇船岗小学作为“新兴县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现场会”主场地,迎接县相关领导和200多位中小学校长的观摩学习,李志强校长在“特色学校创建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

八、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1.存在问题

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文化内涵和文化呈现方式理解比较粗浅,认识不到位;二是小专题的参与者主动提升自身能力的意愿不足,“向内求因”的意识不明显;三是访谈活动过后参与者的交流跟进不到位,未能达成一般共识。

2.改进与深化研究思路

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关注教师不同需求,跟踪课题成员的思想动态,营造更好的环境提升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继续探索六祖文化的内涵及传承途径,扩大寻访与六祖文化相关人的范围,完善更适合师生共同成长的校园环境文化,丰富学校发展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李祖璜.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增强学校德育育人功能[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12).

[2]李庆平,刘方庆.实施文化立校方略增强学校持续发展动力[J].当代教育科学,2003(2).

[3]王大忠.中小學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4]袁雪婷,诸小妮,刘小君,等.论边远山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校长角色[J].教育现代化,2017(13):184-186.

作者:梁思云

第4篇:传承书法文化 打造特色学校

传承书法文化

打造特色学校

为传承祖国的书法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提出了“每一位教师都是书法教师,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好汉字”的发展目标,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课程,创新书法展示平台和有效的激励措施,着力打造书法特色学校。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为了深化书法教育,在“兰亭”书法社活动中,学校通过丰富活动课程,点燃全体教师的热情。

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学校成立了“兰亭”书法社,每周三为书法社活动时间,邀请书法名师到学校为社团教师作书法指导讲座。培训内容有书法简史、书法作品欣赏以及书写工具、执笔姿势、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等多个方面,让书法社教师领略了中华书法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书法的奇妙表现力。

书法笔会,结队帮扶。我们以每月笔会活动为契机,为学校书法社的成员创造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教师们一起练习,相互切磋,形成了浓厚的书法学习氛围。在活动中我们还采用结队帮扶的措施,每年评比的优秀社员和新社员结成队,两人结队“一对一”的帮扶使新社员很快成熟起来,在社团中形成梯队,使社团建设良性发展。

文化学习,课题研讨。我们在学校里开设书法文化吧,为社团老师们发放不同碑帖和史学人文方面的书籍,提高他们的“眼力”和“字外功夫”,社团教师书法修养自然得到提升。在书法课程上我们自编了社团书法教材,定期开展社团书法课题研讨活动。社团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从平时教学中的常态课、欣赏课、整合课入手,构建“五入”体验式书画教学模式。

创新展示形式。书法主题活动是书法文化建设的土壤和血液。学校充分挖掘社团成员潜力,广泛运用各种展示形式,积极开展书法校园文化活动。

以节日为载体。我们以平时节日为契机,给书法社老师提供展示的平台。临近春节,我们开展社团成员为全校教职工写春联活动。“六一”活动中节目单全部由书法社成员书写等。

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我们利用网络平台成立“翰墨香”书法QQ群,进行网上晒字活动,社团成员每天晒字一幅,并在群内互相交流、切磋,共同提高。同时,在校微信平台定期对书法社活动和优秀社员进行专题报道,真正让书法教育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我们在武穴市天桥附近设置了“书法一条街”,向社会推介书法社团的优秀教师,让这些在学校的“书法名星”真正“亮”起来;校园里的地书展示、办公室的书法作品、楼道里的书法墙和书法社团的活动展示等,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高效的激励措施。制定激励评价机制,提高书法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开展“先锋团队”评比活动。我们每学期把书法社成员按教研组划分成几个小团队,期末时根据小团队成员的出勤、作业上交情况评比先锋团队。设立全勤奖,鼓励社团成员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开展“阳光教师”评选活动。在每学期结束时,我们采用民主测评,择优评选的方法,评选出十名书法“阳光教师”,并在期末校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让这些教师在全校书法工作中起到榜样引领作用,也给书法社成员一个很好的激励作用。

开展书法“等级过关”活动。每学期对所有社团成员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的内容就是从本学期所练的字中选择一部分,发放书法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进行等级过关。主要是考核平时书法训练效果,并加大奖励力度,避免只写不评、只练不考的应付式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徐世兵)

第5篇:弘扬足球文化打造足球特色学校

足球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它是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开展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2014年9月,内蒙古被列为全国首个足球改革试点省区,我校也火速地踏上了足球改革之路。为了继承和发展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积极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普及足球运动,有利于促进校园足球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更有利于对于我国足球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 成立足球特色领导小组

八中学把足球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把足球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来抓,并在具体的工作中贯彻落实。学校成立了足球领导小组,组长徐捷(校长)担任,副组长由王巨文(副校长)、王升(体育组组长),成员是全体体育组教师组成。制定足球发展规划,解决足球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拨出专款用于足球队的发展,并积极筹措资金改善足球环境。

二、加大投入,保障与激励足球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我校把足球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为足球运动在我校的发展提供了后盾,学校每年有1万元的足球专向经费,基本能够保障足球训练、比赛的开展,同时也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学校把足球队取得的成绩纳入班级和班主任的考核,加强了班主任对足球工作的支持和参与,通过足球培养人,激励人,发展人,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球,在学球、看球、写球中学会凝聚集体的力量,不怕艰苦,在不断的成功与失败体验中健康成长,已成为学校成功的素质教育模式,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以活动为载体、普及与提高和谐发展

每周三节体育课必须有一节是足球课,做到每个班级都有足球队,人人都参与,充分发挥了足球趣味性和观赏性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对足球的热爱之情。近2年来,学校立足自身实际,从课堂入手,以足球游戏和系统的足球业余训练为主,坚持普及与提高的策略,通过搭建足球梯队,不断壮大教练员队伍,培养学生对足球良好的兴趣,实现了足球运动是校内第一运动的目标。

四、建立并完善校内联赛制度

学校建立班级联赛制度。在每年的上、下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每个班级进行“主任杯”、“校长杯”联赛,并对成绩优秀的班级在学期综合考评中加分。

五、以培养优秀人才,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加强教练员的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每名教练员既爱岗敬业,又廉洁自律。加大教练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教练员的综合能力,多次派出去北京、西安等地培训,教练与学生都要牢固树立一个理念,“把握现在、积攒未来、感念恩义、心怀家国”的情怀。要内塑素质,外树形象,练好内功,依靠全体员工踏踏实实的工作,不断提高管理、训练、教学和服务水平,树立学校良好的内外部形象。 足球运动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勇敢、坚强、坚韧不拔意志品质等具有显著的作用。足球运动本身的魅力也将带给学生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愉悦,从而不断激发他们锻炼身体与发展才能的愿望,有利于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利于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

中国足球未来在校园 ,发展校园足球 为学生带来快乐和健康.一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当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发挥作用,中国足球的崛起才有希望。

第6篇: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民族小学特色办学汇报材料

播放视频录象——

(解说:这是学校以“笙歌舞动绣新姿,快乐童年绘蓝图”为主题庆祝“六一”的动人情景,活动得到了中国教育网、德育报、柳州日报等媒体相继转载报道。)

——民小人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记得冷冉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强调办学要有自己的特色,是因为这样学校才能由局部优势发展为整体优势,才能把学校办活。”

融水镇民族小学建于1990年秋,2003年被定为镇中心校,是全县唯一的民族小学。现有师生1809人,是一所环境幽美,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学,近年来,各种殊荣接踵而至,学校先后荣获:柳州市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市“文明学校” “优秀学校”、 “优美校园”、“和谐校园”、 “平安校园”等光荣称号, 获国家级区市级团体奖达数十项,师生获奖达五百人次。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以及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让我们这所座落在大苗山的民族小学,脱颖而出。我们一直秉承“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撑现代学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走特色发展之路。刚才大家看到的视频和听到的原生态演唱,就是我校办学特色的一个侧面。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当学生喜欢的教师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潜移默化篇

泰戈尔说过,鹅卵石的完美不是靠锤的打击,而是因为水的载歌载舞。教育需要一种载体,需要一种氛围,需要教育的熏陶,尤其需要美化、诗化、艺术化。作为一所处在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多个少数民族成分学生的学校,我们在民族教育方面,独树一帜,敢为人先,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依托我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坡会群文化资源,结合学生爱活动、好模仿、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创造性地设置了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刺绣等民族艺术和民族工艺课程,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普及民族文化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学校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地方课、班队会等阵地进行民族知识的教育,请我县民间艺人到校解读《融水民族文化简明读本》,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和本民族本地区的地理概况、民族成分、民族来源、风

土人情等常识,同时还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把理想教育与民族教育相结合,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二、利用民族文化渗透课程,促进课程改革,开设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以综合科为突破,在体育课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及活动;在音乐课中教学吹芦笙、跳民族舞蹈、学唱原生态苗歌;在美术课中教育学生创作民俗风情画、学习手工刺绣技能等,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为学校课程改革拓宽路子,校园文化的民族特色日渐浓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体验篇

有了理论的支撑,我们开始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奋进。努力做到几个结合,让师生在历练中得以成长。

一、结合苗族特点,营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1.成立了“苗娃合唱团”,专门演唱原生态苗歌;

2.建设一支70人的芦笙队,请我县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校指导;

3. 在学校操场四周、教学楼走道两侧、教室前后,随处可见师生的摄影、书画、手工刺绣作品,文化气息浓厚,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些作品的题材大多选自苗族文化的精髓,如“芦笙节”的来历、“斗马”的来历、“苗年”的来历、民族服饰等,许多苗族文化成为师生创作的源泉。学校成了继承和发展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一块园地、圣地,以人文教育为主轴的少数民族办学特色进一步得到彰显。

4.民间艺人亲自到校指导师生开展刺绣学习活动。从五年级起美术课开设刺绣技能学习,并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手绣许多幅精致的作品,装贴成画,制作成挂画、布包和香包等,图文并茂,栩栩如生。5.课间播放“苗娃合唱团”自唱的非常动听的原生态苗歌,师生们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幸福。

二、利用阳光体育大课间平台,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及“五彩校园特色操”活动。在大课间活动中,竹竿舞、踢毽球、拉鼓、板鞋舞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列为主要活动项目。

三、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即“写好中国字,诵读中华经典诗文”。 2004年起我校已自行编印多个版本的《学生经典诵读本》,结合诵读经典的校本课程,独具匠心创编了国学操、少儿韵律操、武术操、手语操等供师生学习,大课间成为师生展示自我、体验生活、学习技能、开拓视野的大课堂。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亲身去感受民族

文化的优美和民族智慧的结晶,一方面既锻炼体能、又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四、学校的艺体教育不断深化,民族特色大放异彩。今年,我校受到广西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的青睐,被选为该校的生源基地,挂牌成立了融水县小天鹅舞蹈考级培训中心,成为县内舞蹈艺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的素质教育开始进入了专业化引领,提升了办学层次和竞争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春华秋实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路走来,尤其倍感欣慰的是,我们苦苦追求并坚持的办学理念和具体举措得到了时代的印证,体现了我们思维的正确性和前瞻性。由于学校注重教育科研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彰显学校特色,成效明显,2007年我们已自行创作了《我们在快乐成长》的校歌。是柳州市“校本教研基地”,学校语文教师全员参与研究了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自治区子课题《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课题。 2009年我校“苗娃合唱团”演唱的《苗家达配敬酒歌》应邀前往柳州市参加“六一”文艺晚会,2010年又参加了东盟博览会第二届妇女企业新论坛会文艺演出 。学生民族舞蹈《达晶乐》进京参赛,获特别金奖,我校的“苗声合唱团”于2009年9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快乐大巴”《为祖国绽放,花开柳州》节目的拍摄。学校鼓号队今年参加市第十届鼓号演奏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日本熊本大学也被我校办学特色所吸引,他们学校的师生曾三次到我校进行校园文化交流活动。 学校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是市“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市“卫生优秀学校”、市“先进基层关工委”、市“特色学校”、市“模范教职工之家”、市中小学图书室先进集体、市“家长学校示范单位”。少先队被评为全国“雏鹰大队”、红旗大队, 我校的办学成果被列入《广西大百科全书》条目。

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市教育局的引领下,沿着特色办学的道路前行,不断创新,让学生享受快乐的童年,让老师收获幸福的教育。

第7篇: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建设品质一流学校

钟祥市实验小学

钟祥市实验小学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国时期,就是闻名于世的文化发祥地,极富历史底蕴的宋玉井如今还保存在学校大门附近。新世纪、新阶段、新面貌,如今的钟祥市实验小学,正着力“弘扬校园文化,构建和美校园”,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一、弘扬精神文化,打造校园环境美

一是弘扬师德责任,塑造教师形象精气神。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校要求每个教师要把沉甸甸的责任放在自己肩上,走出家门一步,就要肩负全家荣辱;走出校门一步,必须肩负学校荣辱。为塑造实小教师良好形象,我们一直倡导教师要有“五气”:一是正气。相对于邪气而言,教师一定要有浩然正气。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校园有正气,师生皆和谐。 二是朝气。相对于暮气而言,尤其对年轻的同志们来说,干任何事情都要永远充满无限的激情。三是灵气。相对于呆气而言,我们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要有主动性,创造性。一个没有灵气的老师是绝对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四是大气。它相对于小气而言,要求我们要有开阔的胸襟,做人不能太斤斤计较。五是书卷气。它相对于世俗气而言,不要整天柴米油盐烟酒茶,不要成天张家长李家短。我们一直在学校开展校长荐读、教师荐读等读书活动,通过阅读培养教师独特气质,做到举手投足气度不凡。

二是弘扬好学无止,锻造教师能力硬基础。我校一贯注重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采取各种方法组织教师加强学习:一是常规教学培训。利用寒暑假教师集训时机,组织教师系统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学校规章制度、集体备课、班级管理等方面内容,让教师较快适应学校的各项特色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落实集体备课议课教研机制,夯实教学常规巡查等日常监管工作,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二是借助名师学。学校举办以“聚焦课堂 解读新课标 促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业务培训,邀请荆门教研室专家吴晓梅、李慧玲到校讲学,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以“解读新课标 感悟新课改”为主题,对不同学科的《新课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极大增强了教师教科研能力。

二、规范学校管理,打造校园严整美

一是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我校大胆推行了“三性三成”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显著成效。“三性”即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三成”即自主学习问题生成、互动互助方法合成、检测反馈目标达成。该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注重小组建设,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去年,学校组织开展了“三性三成”课改模式观摩活动,邀请荆门、钟祥教育专家、家长、社会人士走进课堂探索与研究这一模式,受到专家及家长的一致好评,目前该项实验已被省教育厅立项。

二是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我校把学习培训视作教工的最好福利,不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老师创造学习机会,还以集体备课为平台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使广大教师素质得到持续提升。近5年来,教师出版著作8本,论文发表或获奖400多篇,有30多节课在省、地、市比武中获奖。

三是学校管理民主科学。我校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少先队等群团组织作用,一切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多年来无一人上访。师生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校园里疯赶打闹现象少了,乱丢乱扔没有了,师生违法犯罪一直为零。

四是善雅教育办出特色。为进一步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我校以“善雅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先后开展了三个主题的教育活动:第一是“日行一善·雅行天下”的创德育特色学校活动,倡导学生每天做一件“善”事,多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风范,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学校鲜明的德育特色;第二是“争做善举雅行学生,共创温馨美丽校园”为主题的善雅之星评选活动。评选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学生先根据评选标准自行打分,然后由小组依照得分推荐候选人,最后由全班学生根据候选人事迹投票遴选出校园“善雅之星”共计100名。每位善雅之星都要撰写20-50字的善雅心语,并在校园电子飞播上滚动播出。“善雅之星”评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更多学生发现了闪光点,找到了自信,提升了文明素养;第三是“善雅教育——爱的传递”主题班会活动,学生们以讲故事、朗诵、歌唱、小品等形式,演绎身边爱的故事,并通过自身体验,感受到爱既是一种无尽的付出,也是一种收获的快乐,大家不仅应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爱,更应用自己的行动将爱播洒向四方。

三、培育爱校情怀,打造校园精神美

作为百年老校,实验小学注重特色立校、实力兴校,用实小的发展、实小的成绩、实小的希望来凝聚师生的爱校情怀,培养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是让艺体教育彰显特色。学校从自身优势入手,注重艺体教育特色的打造。音乐组自编自导了集体舞《向前冲》、《春晓》,每天大课间,全校师生集中在运动场“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做一套操”,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实验小学是展示自我的大舞台。美术组组建了“向日葵画室”,开启向日葵画室博客,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绘画。近两年,学生美术作品有400余件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并出版了两本画册。学校体育工作更是锦上添花,足球成为钟祥市乃至湖北省学生体育运动的一个亮点。2008年、2009年,学校足球队代表荆门市参加湖北省青少年足球赛都获得了冠军。2010年,在湖北省十三届运动会上,学校足球队代表荆门参赛荣获亚军。先后有3名学生入选湖北省少年足球俱乐部,其中何统帅入选国少队,钱宇淼入选国青队,另有1名学生入选山东鲁能青少年队。

二是让工作环境更加温馨。我校坚持“工作环境建设以教师为中心”的原则,不断提高教师的各项待遇,为教师工作创造温馨环境。学校实施“青蓝工程”,举行师徒结对仪式,定期对师带徒成效进行目标考核,不仅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还营造了和谐的人际环境。实施名师成长工程,依托荆门市教育局授牌的“陈大水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为骨干教师成长为市内外知名教师提供物资和智力资源保障。

三是让办学声誉不断提升。学校严谨科学的管理,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各种荣誉接踵而至,办学声誉不断提升。几年来,学校相继被评为全国十佳最具影响力品牌名校、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湖北省首批文化传承学校、湖北省体育传统项目(足球)学校、湖北省家长示范学校、湖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荆门市示范学校、钟祥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春节,群舞《春天的话语》被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校园春晚》展演,并获“魅力校园”第八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金奖。学校被荆门市教育局评为群众最满意的学校,学校工作考核连续5年名列钟祥市中小学前茅。 各位同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沉淀,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将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塑造新形象。

第8篇: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创建文明品牌学校

金丝峡镇初级中学地处商南县城西约45公里丹江河畔。学校占地总面积18197平方米,绿地面积6823平方米,教学班11个,在校学生528名,教职工6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17人。

多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守“求真务实,协和奋进”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善导”的教风、“自主、合作、实践、探究”的学风。逐步形成了以“求真”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学校按照“质量立校,发展特色,创建品牌”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工作,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提升学校品牌效应,逐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素质的综合发展,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全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一、营造文明和谐文化氛围,充分展示学校个性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我校本着“高品味,实用性,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原则,尽力搞好校园绿、美、净三化建设,因地制宜地设臵具备文化育人功能的自然景观,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理想的求学育人场所。

1、完善校园规划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近年来,学校投入资金大力完善校园规划,实现教学、运动、生活三区分离。先后修建了教学楼、图书实验楼、师生餐厅及后勤服务楼、师生公寓楼、行政办公楼,修建有200米环形跑道标准运动场,4000平方米文化广场,标准化篮球场2个,学校有园林2个,栽种名贵树木10余种,绿化带10余条,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学校校园整体规划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巧妙设计各景点,珍花异草、奇石怪木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边边角角也不放过,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校园及公寓前添臵新型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保证上下午在大课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课前一分钟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则播放轻松欢快的轻音乐,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每天下午团委利用广播系统准时播报校园新闻、名篇佳作、名人故事等内容营造富有特色的育人环境。每周周五放学前五分钟为全体师生进行两分钟的安全提示。

2、精心设计文化墙,增强校园育人功能。

为了增强校园的文化育人功能,学校在教学区与生活区交接处设臵十三块共计26个板块的文化墙。包括:学校概况、求真文化主题及校训三风、党风廉政、爱国教育、感恩教育、养成习惯、前途理想、安全法制、国防科技等文化教育内容。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在教学楼、宿舍、餐厅的学生必经的走廊内创设“文化长廊”。编织、剪纸、绘画、石头工艺等师生作品让楼道和校园影壁墙变成会说话的墙。班级教室的布臵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各班师生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创设不同的风格与追求,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良好的班风、学风、教风建设来体现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自主管理、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

3、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努力构建数字校园。

目前,我校拥较为有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多名技术过硬的计算机管理人员。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现代化教学设备投入,建起高标准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30座微机室1个,接通20兆校园网。教师实现了班班通,每个教师办公室各配备电脑一台。在开展教学、教研和管理及对外通讯过程中,运用宽带、局域网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增进交流,逐步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精心设计网页,经常更新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流量,为学校、家庭、社会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实现学生教育家校互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为了全面提升领导的素质,充分发挥领导带头模范引领作用。学校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是校长以身作则,以校为家,激情工作。学校领导们高涨的工作激情和不懈的目标追求时刻感染着广大的教师的同时,也时刻感动着全体学生,校园里就会正气浩然,朝气蓬勃,锐气昂扬,学校的事业也会蒸蒸日上,永葆生机与活力;二是严格按照《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考核细则》与《党风廉政及反腐倡廉目标要求》及《四好班子创建细则》,要求学校领导做到“四到位”、“五创新”、“七个一”。“四到位”即:工作部署到位、检查指导到位、处理问题到位、分析总结到位;“五创新”即:教育思想有创新、组织管理有创新、教育教学有创新、教育科研有创新、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有创新;坚持“七个一”制度:每人包抓一个教研组、每日签一次教案、每天听一节课、每周参加一次教研活动、每月做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每学期有一篇有价值的论文获奖或发表。三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每期领导班子成员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笔记均不得少于普通教师的两倍。通过这些措施使我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一支管理是强手教学是能手,既能带领师生团结奋斗、争创佳绩,又能为事业勇挑重担、敢于拼搏的领导团体。

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师德教育列为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利用教师例会、暑期学习整训会,组织教师学习魏书生、霍懋征、吕清太等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大局意识、争先创优意识奉献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监督和奖励长效机制,把师德作为岗位聘任、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加大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的查处力度。严禁教职工从事有偿家教、推荐或销售各种教辅资料、考试舞弊以及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继续开展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继续坚持开展教师互评、教师评价领导、学生评价教师制度。深入开展向省、市、县推荐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活动和“我最爱戴的老师”的评选活动。

二是扎实开展教师培训。以促进专业成长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师基本素质(三字一画一话)为基础,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和校本研训,大面积提高师资水平。严格执行《商南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培养规划(2011-2015)》,扎实开展全员培训,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以参加实施“国培计划”、 “阳光师训”为抓手,以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切实加强我校教师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提高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通过结对帮扶和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系列化考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实施名师工程和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完善管理与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建立完善教师培训档案,将培训情况作为职务评审、岗位聘用、考核奖惩和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继续做好“一名三优”、“骨干教师”、“教学名师”评选表彰工作。

三是加强教职工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师考核、岗位设臵聘任、绩效工资考核、评优树模、晋职晋级等考核细则,健全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严格程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四是加强骨干教师、名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骨干教师培养考核制度》,制订《名教师培养制度》和《名教师培训计划》。启动“青蓝工程”,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多的实际,为了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研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学校多年坚持实施“青蓝工程”, 积极开展骨干教师、名教师和青年教师“传、帮、带”活动,有计划地安排学科领导、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在业务上勤加指导,相互交流,助其提高,坚持每周互听、互评,实行双向奖励机制。骨干教师的帮助引领使青年教师亲身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青年教师的学习热情反过来又成为骨干教师继续学习和提高的动力。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同伴互助的活动,促进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快速提升。

3、创新德育工作思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校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理念,进一步强化德育首位意识,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培养具有八种品质的人为目标,加强养成教育养成训练,使学生既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形成健全人格,有使其个性得以张扬。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网络,构建有序衔接的德育工作体系(七年级抓养成教育,八年级抓规范教育,九年级抓理想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家长学校建设,使之成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每期开展一次班团干部和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总结推广德育工作经验。有计划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金丝峡风景区等本地德育教育基地资源和“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先进文化教育。继续深入开展假期“三讲两实践”活动、爱国影视教育和影评活动。继续定期深入开展艺术特长培养活动,主要是校园广播通讯班、音乐舞蹈队、乒乓球队、书法美术活动小组。继续扎实有序的开展好学生读书活动,丰富班级图书柜,加大学生读书量。以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汇报会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全校学生的积极性。

三、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强化教育教学民主管理

学校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充满人文关怀的制度必定会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和拥护。多年来我校在制度建设方面,真正做到了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加彰显出了我校各项制度的人文性,最终顺利转化为全体教职工主动遵守的制度。

1、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人意识。

这是一项最能代表教职工心声的制度,学校工会充分发挥了其职能作用。新学期我们选举了新一届校工会委员会成员,学校领导时刻倾听他们的建议,保证学校在重大事务上决策无误、行动无误。领导班子主要成员能够定期与教职工谈心,倾听广大教职工的心声。对群众反映出来的问题,条件成熟的要马上整改,暂时不能整改的也在教师例会上向及时老师们解释清楚。

2、健全完善各种制度,不断加强学校管理

学校在广大教师充分讨论并征得教师代表举手表决同意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学校管理常规》、《学校教学常规》、《教职工综合素质考核制度》、《班级考核制度》、《教学工作制度》、《德育工作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奖励办法》、《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及考核细则》等等,使各项制度更具有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人性化。

3、继续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管理监督。

长期以来,我校扎实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加大教育体育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和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完善学校依法治理机制。认真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持续推动法律进学校、进课堂,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巩固和提高我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成果。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作法制报告至少两次。严格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各项教育法律法规。不断巩固“两基”成果,扎实开展“保学控辍月”活动,强化对各班、各教师履行保学控辍职责的考核。学校把每年3月份和9月份确定为保学控辍活动月,积极开展保学控辍活动,对未报到学生及时做好劝返工作,确保学校辍学率在2%以下。加强对留守少年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确保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居100%,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视力、听力言语和智力)入学率达标。

多年来,金丝峡镇初级中学牢固树立“德育为首,质量立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学校按照“发展特色,创建品牌”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新课改工作,逐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素质的综合发展,以一流的管理水平,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优美雅致的校园环境,使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图书馆”、“陕西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商洛地区先进教育集体”、 “商洛市实施师德形象工程先进集体”、“市文明校园”、“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商洛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全体师生将继续再接再厉,艰苦奋斗,继承发扬优良的光荣传统,立足于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以昂扬的斗志,奋发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把我校的教育事业再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第9篇:聚智打造课堂文化天成学校办学特色

——至深圳南山区卓越课堂建设考察学习体会

重庆市北碚区卓越课堂建设高级研修班语文组学员(东阳小学)谌纺

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即将结束,今天中午从麒麟小学走出,我的脑海里搜寻着几天来的访问的画面——南山实验学校“教师风采”栏里的相片中多名老师以“爱”的石碑为背景为其专业情意的无声诠释;南山二外汇聚一至九年级的学生于一校,并注重以积累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注重发展学生思维的树人工程的战略眼光;大新小学从“礼、智、雅、美、信、健”等方面的注重培养,“为儿童终生幸福奠基”;育才二小针对各科每种课型所作的深入研究以及制定的诸多具有操作指导的务实手册„„无不冲击着我们狭小的视野,敲击着我们渴求获取的心灵。对几所学校参观后的种种感受,以一句时髦的话来汇聚我的感受——“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显内涵”。

学生表现窥日常积淀。

无论在哪一所学校观课,每个起立回答的学生总是能击中问题要害,给予令人满意、令人惊奇的回答;抢答的学生并不是七嘴八舌一起说,相互谦让,聆听等待;坐在位子上静听的学生,眼神流露出思考的痕迹;学生合作学习时的分工协作,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各自恪尽职守,都得到知识与能力的锻炼;运用“爱拍”上课时,更能让人联想到眼前的学生即是将来祖国的栋梁„„

教师表现显底蕴深厚。

几天下来,听了、看了多位老师的课,我们总体的感受是:每位老师的课让我们获益匪浅。他们对教材的把握流露出自己的教学思想,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有教学机智的显露,他们从教学内容延伸开去的拓展更能反映备课时付出的心智与时间,他们与学生亲密的关系等等无不表现出南山区卓越课堂建设中老师们令人钦佩的风采。

科组教研重常态。

每到一校听课完毕,学校的学科组都会邀请我们一起议课。从议课的过程中,除了两地老师们思维的碰撞,技艺的切磋,更让我们感受了卓越课堂文化建设中学科组常态化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特色扣“卓越”。

考察完几所学校,我们能感受到的是,每一所学校都是把学校的工作重点聚焦在对课堂的研究上,没有刻意的去冠以什么华丽的名词吸引人的眼球。每所学校的课堂,虽然都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是把重心放在学生的发展上,真正体现着“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每所学校的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的同时,都又恰到好处地指引着我们走向“卓越课堂建设”的可行路径。正因为每所学校都在朝着“卓越”的方向,行走在“课堂文化建设”的路上,所以,每所学校的特色都显得务实,显得厚重。

领导博学更大家。

连续几天来一直操心、陪同我们全程考察的郑明江主任,不仅为我们集中或者分组活动作了详细周密的安排,也在5号下午为我们语文组学员详细介绍了“四段教学法”、“六学”课堂和“关注课堂学情,

实现以学定教”,讲座中郑主任对我们北碚学员完全是知无不言,真诚可见。11月6日下午,在大新小学聆听了南山五所学校校长的办学经验介绍,裴光勇主任短平快准精的总结性点评,以及王水发局长出口成章就赠予我们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对于指导卓越课堂建设极具可实践性的珍宝级策略。

记得有幅对联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我套用过来表达出此次我们北碚卓越课堂高级研修班访问南山区学校的感受——“南卓越北卓越南北卓越共卓越,师主体生主导师生共学同成长”。

对南山教育这份感性的认识经过沉淀之后必定要升级成为我们对北碚区卓越课堂建设的理性的行为实践。几天的考察访问触动我思考着我所在的学校(系北碚区地处偏远农村的一所寄宿制小学)在教师平均年龄近四十岁,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且差距较大,科研能力极为薄弱,留守儿童占较大比例,学生晚自习辅导至晚上八点,以及夜间整晚值班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增加学校老师们负担的前提下,卓有成效地开展教科研工作?

我初步的想法是,在目前学校要求的每人每月上一次随堂质量监控课,写一篇深度教学反思改为每学期一个学科组上一节教研课,教导处以及教科室从这一节教研课的备课环节开始参与,上课这一环节既要进行全程录制,还要给每个观课老师发给不同的“随机观察记录表”“重点观察记录表”“全面观察记录表”“课后反思记录表”(这些指导观课的表来自于陈大伟所著的《怎样观课议课》),观课之后的环

节聚焦在“议课”。我对议课也存有一个浅薄的想法,我认为即兴议课中要依据自己观课记录表所要求的角度对执教老师进行肯定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即兴议课之后的一周内,老师针对自己执教伙伴持有的肯定和质疑评价要找到相应的理论来做支撑,以理服人,教导处和教科室则将老师们的议课观点进行汇总归纳,聚焦于老师们对执教者课堂上同一执教行为具有不同的看法上组织一次辩论会,之后可以各自结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议课、辩论中的观点与理论支撑重新把这一堂课进行一次设计。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对一节课的流程构建、环节解剖到深度解析的过程成为对提升教师备课、上课、议课能力的途径。这样不必再让负担已经很重的老师们每个月只是为了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去上质量监控课,而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多元的专业收获。

有形的培训、考察是繁忙的、短暂的,无形的修炼还在于我们自己内心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想想我们这个班的学员是北碚区教师队伍中的“特种部队”,当我们回归自各自的工作岗位时,我们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将是“以一带十”完成科研兴校的重大使命。我个人认为此次培训考察产生了“五冲效应”——强大的理论引导是一场汹涌的冲击,是固有教育思想在知识海洋中的惬意冲浪,对我们惯有的教学行为会产生冲刷,当我们因此而产生冲动后的实践是我们在教育领域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一次冲锋!

感谢深圳!感谢南山!感谢南山教育人!谢谢!南北情深何忍别,尔送吾谢盼重逢!

上一篇:博士先进事迹下一篇:足球之歌子怡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