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2022-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味

摘要:壮族校园文化建设是区域教育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影响着学生和教师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念和影响着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和习惯。壮族校园文化建设是直接凝聚区域教育人心、推动区域教育学校的发展、提高区域教育学校的品牌和影响力的重要关键,也是直接推动学校区域教育经济的发展、推动促进区域校园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校园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本文以壮族刺绣校园文化为案例进行研究,论证如何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品味。

关键词:校园文化;壮族;刺绣

引言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一个学校特定的素质教育精神文化环境和特定的文化氛围,是一个学校素质教育精神的集中体现。健康和谐的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可以为全校师生之间营造实实在在、庄严肃穆的素质教育心理“磁场”,可以无形中始终凝聚着广大师生的素质教育灵魂,散发出“润物细无声”的素质教育精神魅力。如何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使之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精神辐射源和教育的能量池,也是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新时期,我国把教育文化建设作为“国家的大计、党的大计”来抓。目前,人们已经普遍认为一个学校和社区的教育文化的建设主要可以大致分为精神校园文化的建设、生态校园文化建设、制度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物质校园文化的建设四个方面。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是指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學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思想价值观和理念;校园社会性活动文化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活动包括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文化艺术节、女生节等各类的文化活动,活动都影响和激励着学校的全体师生。校园的规章制度物质文化的建设是指学校能够有效规范和指导全校成员文化行为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各种行为规范。中小学校园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的建设,属于校园文化的一个硬件,是指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文化东西,包括学校标志的设计、校园主体建筑、景观、园林绿化等各种物质元素和形式的各种文化内容。其中,物质环境和文化的建设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二、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味的对策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课程选择,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了解教师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性是引导学生实施其他壮族现代刺绣课程的关键和先导。刺绣本身的特性既是对壮族女性的审美心理特征的传递,也可以是一般壮族女性审美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所以非壮族刺绣艺术课程既要引导学生关注非壮族女性的群体,也要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壮族男性的群体,既要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壮族女性群体,也要引导学生关注非壮族的群体。在非壮族刺绣艺术课程的具体实施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教师与学生在刺绣的知识、情感、意义上的显著个体差异以及这些显著差异因素可能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分析教师和学生的特殊艺术需求和学生的期望,分类进行指导,尊重教师和学生独立自主的选择,积极探索师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同时,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刺绣文化为背景,建设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班级背景,使得班级建设具有当地特有的文化品位,这既有效结合并发展了当地的刺绣文化,又加强了班级的管理。

(二)整合刺绣课程资源,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刺绣专业课程文化艺术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刺绣专业课程的开发中主要起着积极和基础性的推动作用。一是刺绣专业学校要积极地组织和开展基层群众聚集交流活动,征集和介绍刺绣优秀的文化和艺术的资料,把学校的刺绣专业教育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还要进一步加强与民宗局、旅游局、新文化局的交流合作,促进少数民族刺绣教育资源共享。二是通过特色刺绣课程和校本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进一步地促进刺绣教育资源整合,为各少数民族刺绣文化的长久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挖掘和整合一批优质特色的刺绣艺术教育资源,整合特色刺绣课程和教材资源,加快开发和编写教学标准统一,内容丰富,集教学艺术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特色刺绣课程和教材。三是学校要继续地挖掘和整合学校师资艺术教育资源,加强对民族传统艺术和刺绣特长教师的培训,从学校和社区集中聘请兼职教师,确保特色刺绣艺术教育课程顺利地实施。同时,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具有专业艺术素质的高素质教师。

(三)完善刺绣校本课程体系,推进课程管理和评价制度改革

基于这一认识推进现行的课程管理教育教育体制和科学评价教育教育体系结构性改革的巨大紧迫性,要在刺绣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级学校刺绣教育课程目标,正确处理好与社会、学科和学生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处理好与刺绣教育理论和技能的交叉关系,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全面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在刺绣课程内容的组织性和选择上,艺术性与教学的技术性、多样性与整体性、课程内容的高度融合性这些都是在进行壮族文学艺术欣赏时注重和组织的基本内容,既要尽量避免因课程内容晦涩而造成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兴趣的严重丧失,又必须要充分地注重其内容的丰富和开放性,要给广大师生提供自由想象和发挥艺术创造的空间,更多的意义是在继承和维护壮族的文化传统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同时。

三、结语

如今,校园文化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学校的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们推动现代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和具有先导性的重要力量。所以,壮族地区的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需要有效结合刺绣文化融入校园,这一方面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发展,同时也是继承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的极好形式,更重要的也是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良好举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训谈.特色传承展民族文化魅力[N].语言文字报,2020-03-27(007).

[2]靳琰,王书凝,郭文雅.基于校园文化的高校导视系统设计研究——以天津财经大学为例[J].工业设计,2020(03):74-75.

[3]胡建永.传承弘扬阳明文化,做好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20(07):14-15.

作者:余云莹

第2篇:浅析如何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摘 要: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多年来形成集制度、环境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于一体的特色校园文化,精心设计各项内容和活动,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行为素质、语言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立体交叉式的引导和培养,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均衡发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校园文化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全国独立高校不仅重视在文化课上的教育工作,同时还提高了对高校对社会进步的引领水平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开放水平的重视程度。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自建校以来,在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注重校园文化的培养与建设。优秀校园文化是构建高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培育优秀校园文化的载体至关重要,“牵手教育”不失为一种最佳的手段和途径,而“牵手教育”的终极内涵就是服务。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本届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深入研究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把德、智、体、美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圍和工作环境。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在特色文化建设方面着重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模块。下面就我院的校园文化建设问题,针对以上三点作如下分析。

(一)人才培养方面

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术品位,学院决定邀请吉林大学一些学科领域中的优秀学者来我院开展校园文化系列讲座。目前,我国正在深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认真反思人才培养的现状,就会发现存在“人文教育”沦为配角、“社会化教育”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浅尝辄止、“思想道德教育”有待提高、“法制教育”弱化等问题。对此,我院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凸显人文特色,建设和谐校园,有针对性地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与此同时,在教育方面,我院不仅加强课堂理论的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的能力。例如,我院机电工程系通过对学生布置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的课程,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与软件的掌握能力,还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分工合作意识,教学效果尤为显著。从机电实训楼、实验楼的建设就足以证明我院对人才教育的足够重视。

(二)科学研究方面

我院将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作为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科学研究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部分,科学研究实践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条件,而科学研究平台则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基石。高校应重视科学研究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之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我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我们在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的同时,积极倡导师生开展科研工作。我院的自然科学技术创新活动,一直是围绕地方的产业发展、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展开的;人文社科的探索研究,则是直接服务于政府的决策,为地方立法调研咨询,为城市的功能定位、城市规划、经济运行、人才开发管理展开研究。如《珠海市横琴岛开发战略与规划提纲》、《珠海市地方旅游立法调研咨询报告》、《珠海市无线电管理办法的调研与实证研究》、《珠海市高技能人才紧缺工种目录的调研》等我院教师的优秀作品都直接成为政府立法或制定有关政策的依据。

(三)社会服务方面

高校社会服务作为促进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良好的社会服务职能使我院在促进现代高校教育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作用显著。我院坚持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作为社会服务的首要任务,积极鼓励广大师生参与社会服务。迄今为止,高校的社会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科学合理的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有利于指导高校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利于高校对社会服务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控,更好地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作用。因此,如何对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并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决策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3年年初,我院毕业生黄炊患白血病的消息就曾牵动母校师生的心。2013年1月8日,珠海学院学生会发出微博,倡议全院师生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黄炊渡过难关。随后,在她的母校,一股股爱的暖流汇聚成河,全校师生纷纷捐款献爱心,共募得4.7万多元善款。目前黄炊第三次化疗已结束,精神状态不错,近日将回到医院进行骨髓穿刺术,“如病情完全缓解,就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配型”。人间自有真情在,相信通过大家的力量会帮助黄炊渡过难关。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办学过程中长期下来形成的一种文化成果和价值的认同,不仅包括以上三大模块的建设,同时还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无处不在,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物。它是学校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不仅影响学校的办学和教学,还决定着一代代毕业生走向社会后的作用,决定着学校对社会的影响。

(一)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形式,它是校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校园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理环境、规划与布局、建筑与设施、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及其他小型的或辅助型的物质文化。

吉林大学珠海校区是吉林大学在珠江三角洲设立的战略窗口。占地5000亩,现有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海分中心、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吉林大学海洋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方基地、吉林大学粤港澳台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等9个教学、科研和管理机构。已经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培养的完整高等教育教学体系,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完整高等学校功能体系。

作者:纪东富 孙昆

第3篇:建设多元校园文化 打造特色中职德育

【摘要】校园文化是校园中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所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基本形态,以及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基于三种文化形成的学校特色文化,它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校园精神为核心。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校的治学理念、精神面貌和办学特色,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学生的思想修养、行为规范、做人原则、敬业精神、合作精神以及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他们将来竞争上岗的基本要求,因此,职业学校应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拓宽德育工作的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提高学生的修养、涵养、教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按章办事、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工作作风,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好本职工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因国家、省市教育领导部门的重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缺少个性。多数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普通高中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内容等如出一辙;学校整体环境也与普通中学大同小异,如校园、教室里遍布科学家的名人名言等,职业学校的文化气息不够突显,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也很难找到职业学校的特征。

(二)缺乏系统性。不少学校、教师和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面上,因此,绝大多数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完全依赖政教处和团委,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其它层面则不尽人意。

(三)缺乏时代性。不少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囿于传统老框框,不能根据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特征和学校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实际来改变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创新思路,学校不能与时俱进。

三、学校的历史与传承

我校是一所省重点职业学校,自1984年建校以来,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经历了“创业、成长、发展”三个阶段,逐步成长壮大,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享誉省内外,具有一定规模、专业门类齐全的民办中职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良的育人传统。

学校秉承“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艰苦拼搏、共创辉煌”的秀水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坚持“爱心、严管、优出”的办学方针;不断建立高标准的管理制度,不断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成绩,不断提升高目标的技能水平,培养品质好、富有创新能力、崇尚实践精神的技能型、开放性人才。

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学校文化建设的品位尚需提高,在文化建设上,还存在着内涵不深、形式单调等问题,还没有形成一个富有职教特色的、比较系列的、成熟的文化建设体系,与学校主动发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现实尚不相吻合。

四、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校的治学理念、精神面貌和办学特色,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包含以物载德、陶冶情操的物质文化,同时也是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制度文化和彰显魅力、师生认同的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

(一)环境文化重在熏陶

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学校文化的外在标志,是学校文化的基础。作为一所中职学校,职业教育其实质就是就业的预备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第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实质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服务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要求职业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服务学生就业这个核心。

这就需要学校根据自身特点,结合企业文化如“7S”的规章制度,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开辟灯光报栏、灯光橱窗、个性展示墙、优秀企业人物等展示走廊、专业作品展示角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利用教室走廊展示专业特点,开辟文化墙,使学生亲自参与自我熏陶;在学校主要部位进行全国劳模名人名言宣传,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力求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既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又要在思想概念、布局格调、育人功能上做到和谐统一。

(二)制度文化重在强化

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规范性、连续性和导向性。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內容和表现形式。通过它可以把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科学的管理机构,务实的管理阶层,严谨规范、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保证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学校的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力求“全”,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内容力求“细”,条例明确,操作性强;执行力求“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坚持教代会制度,涉及教职工调资、聘任、评先、奖励等重大利益的事项都要提交教代会民主讨论决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公开、公平、公正;坚持集体决策、民主议事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学校各项事务都要通过校务会讨论后予以发布执行;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利用橱窗公示等多种方式及时对外公布学校财务收支、学生费用收取等情况,做到校务公开透明,教职工心中有数;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做到照章行事,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管理中的功能。

以学校现有《规章制度》为基准,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努力使各项制度既能体现合理、规范、人文、激励的特点,又具有时代性,体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精神,并使学校制度成为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三)精神文化重在引领

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良好的载体,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根据学校30年的发展历史,深刻挖掘学校的文化内涵,确立我校的文化建设以校训“厚德、重能、励志、自强”为主调,以“爱的教育”为特色,以活动开展为抓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开展多彩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一方面要注重创设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例如举办好每年一届“两节一会”(艺术节、技能节和运动会)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开展“向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学习“活动,让学生产生对模范人物由衷敬佩的道德情感,体会什么是“我为人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默默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教育,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如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通过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鼓励学生健康向上;。组织“学雷锋月”、“庆国庆”系列活动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师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結合学校实际,通过阐释校训、校歌、校徽等形式,汇集学校特色,传承学校文化,弘扬学校精神。

其次,开发德育课程资源,完善德育课程体系。统筹各类主题活动,推进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构建学校德育特色课程体系。结合学校实际,采取“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策略,找到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切入点,突破重点,彰显亮点,以点带面,推进学校特色德育课程的建设。

1.常规德育活动课程。学校集会、例会、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以及新生入学的军训等活动都是每个学生必须参与的学校常规活动。这些常规德育活动的开展形式虽然相对固定,但却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逐步落实学校德育内容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建立健全较规范的学生集会、例会制度,将这些常规德育活动纳入课程管理,以课程的规范来实施这些德育常规活动。

2.学科德育课程。要求全校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各类学科教育之中,形成“时时德育、人人德育”的氛围。充分利用德育教材,充实早读时间。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学校社会互为补充来推进学科德育建设。例如志愿者服务活动,关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增长社会活动知识等方面的人文素养;“认知性实习”实施工学结合,学以致用,以树立职业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等。

3.德育主题班会课程校本开发与实施。班会是学校德育以课堂教学形式呈现的绝佳时机。同时,作为职业学校,可以结合企业文化,开设德育校本课程“7S志愿文明岗”,即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轮到志愿者文明岗的班级主要工作负责全校劳动卫生打扫和校园风纪管理。此课程安排进学生课表统一管理,同时根据学生的工作表现结合企业化的管理制度以德育学分形式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

(四)特色文化重在延伸

特色文化是独特的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中职教育要办出特色,才能占领市场。因此学校应在校园建设发展进程中深入挖掘自身特色,把特色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展现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中职学校都肩负着培养技术人才,推动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更应该注意融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精神,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完成从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形成富有职教特色、促进学生技能成才、岗位成才的积极舆论氛围。

学校将“学做人、重实训、强技能”作为特色文化建设的重点。明确办学定位,改革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精神文化;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物质文化;下企业挂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师文化;以职业道德为先,以专业技能见长,拓展多彩社团活动,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学生文化;根据企业需求,狠抓课程改革,以“一个导向”为中心开展“五项行动”,即以围绕学生的自由选择为导向,开展“改”(改变教学现状,体现职教特色)、“拓”(拓宽学渠道,完善学制选择)、“跨”(跨专业选择,满足学生需求)、“构”(构建课程超市,丰富学生选择)、“融”(融普职教育,创秀水特色)五项行动,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文化;完善管理制度,实行民主治校,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管理文化;“送教上门”,“换岗培训”,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职业培训文化。

融合企业精神,营造富有职教特色的积极舆论导向;注重职场文化,拓宽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搭建优秀融入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的平台;校园文化建设与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夯实技能人才成长的根基。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将职业文化引入学校,让学生零距离的感受到职业气息,过硬的职业技能本领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等则能将中职德育所固有的职业特色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只有真正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全体师生通力合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构建一个完善高效的校园文化体系,才能真正发挥环境育人、德育育人的作用,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晓军.浅议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5.

[2]汪长星.解析高职校园文化的定义及内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3]柯昌汉.构建职业技术学校物质文化的四大理念[J].职业教育研究,2013,03.

[4]丁云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职校德育实效[J].新课程(中旬),2012,08.

作者:陆雅平

第4篇: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中铁十七集团五公司中南铁路通道(山西段)项目部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葛鹏)

中铁十七集团五公司中南铁路通道(山西段)项目部承建中南铁路ZNTJ-5标段全长18.493公里的施工任务,是集路、桥、隧、涵基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主要工程有9座桥梁,总长4.594千米;7座隧道,总长5.330千米;60座涵洞及区间路基工程,而这其中的石楼隧道是中南铁路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之一。项目部自2010年4月8日进场建点开始,一直把如何认真践行企业文化,打造特色项目文化作为首要工作并始终贯彻于施工生产当中。我们通过运用文化的力量来促进施工进度,保证安全质量,以此实现人才、经济和社会三大效应。

在经过一年的不断摸索和创新,项目部着重在如何打造形象文化、创新文化、团队文化、宣传文化4个方面下足了工夫;经过创新载体,不断总结和反复提炼,并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促进项目整体发展的文化理念;在生产进度、安全质量、攻坚克难、抗洪救灾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规范管理 打造形象文化

我们把抓好形象文化作为项目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抓好形象宣传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来鼓舞士气、

促进生产、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突出形象塑造,优化现场舆论环境。我们从一开始就以“大气、震撼、永久、唯美”作为现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始终本着“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的原则,从管段起点和末端开始做起,让所有的人员一进入工地就能留下深刻印象。为此,我们在主要路口、沿线公路设置了指路牌及宣传标语,营造出大气、震撼的文化宣传氛围;在项目部安装了醒目的单位名称字幅及企业理念标语;在主要工点设置独具特色的文化宣传背景墙,独具特色并全面展示和宣传了企业文化建设;在各个工点设置了“七牌一图”,并先后制作了近300余幅安全警示标语,让文化气息无处不在。

组建迎检团队,提高迎检服务质量。我们把迎检工作作为项目管理的关键工作来抓,成立了固定的内外业迎检小组,制定了各项迎检程序。周到细致的迎检工作给各级领导留下了“着装统一整齐、工地彩旗招展,汇报全面及时、服务跟进到位”的深刻印象。此外,我们在项目部建起了整洁、温馨的小餐厅用于接待就餐,凡是在小餐厅就餐过的各级领导都给予了较高评价,同时项目部还降低了迎检成本。

倡导现场安全和文明意识,优化现场工作环境。项目部把创建平安现场和文明现场看做是形象文化展示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安全和文明扮靓项目形象,我们成立了“标准化工地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合理规划施工现场、钢筋加工、材料堆码等区域,使整个工地区域分明、功能清晰、互不干扰、整齐划

一、标识明确;

通过过程控制,现场操作人员安全服、安全绳、安全帽穿戴规范,现场材料堆码整齐、临边防护到位。为树立全员安全质量意识,项目部先后开展了“消防演练”、“安全演讲赛”、“高空坠落应急演练”等活动。

增强文化活力 打造创新文化

创新管理意识。项目部通过创新管理理念来加强项目管控。一是要求全体员工正确树立队伍的成本就是项目成本的“成本意识”,要求全体员工通过抓好工序及工序衔接,来提高队伍的劳动效率;通过抓好队伍的各种材料消耗,减少浪费;通过配备合理的机械设备,以及各项资源的均衡利用,减少损失;通过抓技术方案、指导来降低队伍返工、窝工,避免发生安全质量事故;通过抓好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抓好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及管理费等措施,最终达到成本受控。二是树立好“双赢意识”,想方设法地为项目部降低成本,为项目部提供有效的分析和对比资源,帮助项目部查找自身差距,帮助项目部降低材料浪费等措施,最终达到双赢。三是树立为项目部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为项目部解决问题就是给自己解决问题的“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各项服务水平。四是树立“风险意识”,通过及时了解项目部动态以及抓好项目部因管理不善造成的窝工、返工所带来的各种风险,规避项目风险。

创建和谐氛围 打造团队文化

以共同愿景激励员工。凡是进场员工,项目部都先以主管领

导谈话后再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及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势、目标、权益和责任”教育,将项目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结合起来,让员工们在一开始就给自己定好位,确立好目标,充分认识到如何开展工作,才能最大化地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个人目标。

以民主管理凝聚员工。项目部把民主管理作为凝聚人心和打造团队文化的一项重要手段,在项目部及各个架子队都设立了企务公开栏、意见箱,及时准确地将各种重大决策和涉及员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公布出去,并及时收集意见,通过班子会议或职工大会的方式予以及时解决。公开、公正、透明的企务公开机制,有力地凝聚了人心,调动了全员积极性。

以学习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项目部把创建学习型项目部,把培训工作作为一种投资。先后开展了500余期培训,培训人员达4880人次,通过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措施、安全质量技术标准、标准化建设、内业资料等多方面培训,达到了员工、项目部在培训中提高,在培训中成长,在培训中发展和壮大;达到了项目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工作,热情负责地工作,快乐向上地工作和创新努力地工作。

以真情关怀温暖员工。项目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关爱员工。面对员工住宿十分紧张这一情况,项目部依然设立了员工探亲房、招待所,配备齐全了各种生活必需品,专门提供给探亲的家属;只要有项目部员工或作业队伍员工生病住院,项目部

工会都会组织慰问活动。

服务大局 打造宣传文化

组建宣传团队。项目部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成立了以工会、综合部成员为核心,以项目及各架子队青年骨干为成员的宣传队伍。利用自身优势和切身体会,从重难点突破、先进典型、心得体会、工艺革新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宣传报道。项目部先后在集团公司和公司网站、中南公司《吕指建设》月刊、《中铁工人》报刊等平台发表刊登报道70余篇;利用隰县电视台在工地进行现场采访,大大提升了公司的企业形象和知名度。开展特色活动。在做好基础文化宣传的同时,项目部结合项目施工特点,提出了“奉献在隰州、创业在中南,争当铁路建设开路先锋”主题劳动竞赛的口号,并结合主题活动阶段目标,开展了创先争优及党员先锋工程活动,形成了党旗飘扬、党员带头的良好氛围。项目部还在施工生产之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比赛,缓解职工的思乡情绪。例如2010年6月15日组织了“安全发展、预防为主”演讲比赛;7月30日组织了“迎新学生歌咏晚会”;7月31日建军节前夕组织了庆“八一”铁道兵老兵座谈会;9月8日组织了“爱心资助、圆梦大学”捐助活动,向梦圆大学的职工子女资助3000元;10月1日组织了庆“十一”篮球赛、乒乓球赛和扑克比赛等活动;此外,舟曲等地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时,项目部开展了“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区送温暖、献爱心”捐款活动,征得捐款2250元……丰富多彩各种各样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也增强了广

大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之,项目文化建设是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特殊层面,项目文化建设亟待完善,需要在实际过程中不断深入探析,不断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探索分析,并不断创新。项目文化建设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才能真正做到通过提升项目文化,提高队伍素质,达到增强项目的核心竞争力的效果。

第5篇:打造校园文化创建特色校园

马石立学校校园文化特色

学生寝室是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常规管理工作重要阵地、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构筑寝室特色文化,对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培养合格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石门中学以“树人先树德,立身先立行”为德育理念,把寝室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坚持“以人为本、温馨和谐”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观性、创造性,以推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教育为根本,以寝室文化建设为核心,倾力打造了一个活泼、愉快、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了基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寝室文化建设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住校生行为习惯的各种潜在因素,然后以明确的教育目标为导向确定寝室文化的具体内容,并通过系列措施使之落到实处。

1、为了保障寝室管理有章可循,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先后制订和修正完善了《马石立学校文明寝室公约》等一系列寝室管理相关制度,并采用自制标语警示牌等有趣形式将枯燥的规章深入人心,促使学生对这些制度由服从到内化。

2、构建寝室管理网络,建立健全了由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总责,政教处、班主任、年级组长、寝室室长、团支部、学生会干部为成员的学生寝室管理网络,形成管理合力,保证管理渠道畅通,避免了寝室管理纽带的断裂。

3、定期组织班主任老师集中学习,提高其管理水平,学校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带生活管理老师到兄弟学校取经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收获,形成马石立学校寝室管理自有特色。

4、建立寝室管理考评机制,组织“示范寝室”、“文明寝室”、“优秀寝室长”等考核、评优,通过奖励先进,达到激励全校学生的目的。

5、狠抓常规教育,加强对学生生活,特别是内务的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差,对此班主任老师变过去的“管”为“导”,从指导学生折叠被子、摆放鞋子、物品、洗漱、拖地等小事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通过反复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被子折叠得有棱有角,鞋子、漱口盅、盆的摆放规范有序,整个寝室显得整洁、规范。

6、开展寝室美化活动,增加人文底蕴,彰显育人理念。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手工制作、书法、绘画作品,装扮生活空间。现在,每间寝室漂亮整洁,文明高雅,兼具“书房”和“家”的特点,给了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该校寝室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并已渗透到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之中,学生寝室环境发生了改变,达到了净化、美化、个性化和人性化,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和谐的寝室生活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寝室作为思想教育载体的作用,拓宽了育人渠道;实现了思想工作和寝室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

第6篇:依托红色文化 打造特色校园

依托红色文化

打造德育特色

南赛中心小学

樊利强 薛仁生 刘明君

南赛中心小学创建于1938年,是一所具有近八十年历史的革命传统老校。近年来,学校不断将革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有机结合,从红色文化特色建设入手,广泛开展系列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丰富特色德育教育。 以校本教材为抓手

助力红色教育

南赛中心小学前身是内丘县第一抗日高级小学,始建于1938年,由河北省首届人民政府主席、时任冀西游击队司令员的杨秀峰创办。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秀峰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毅然放弃北平师范大学教授的优越生活,投笔从戎,深入太行,建立抗日武装,开辟冀西抗日根据地。

1938年8月,为了适应抗战需要,培养大量军事、政治、财经、文教、行政等方面的人才,根据当时内邱抗战的需要,杨秀峰选择了在南赛神头村扁鹊庙群中利用现有庙宇创建了“内邱县第一抗日高级小学”,为当时抗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后几经搬迁于2008年8月迁于现址,正式更名为“南赛中心小学”。

南赛中心小学为使学生从小牢记革命先烈为创建新中国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时刻不忘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和抗日英烈舍小家为大家而奋不顾身的壮举,组织学校教师到市县档案馆查阅资料和杨秀峰工作战斗过的神头村、摩天岭村和孙家坡等村进行实地采访,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出了校本教材----《杨秀峰红色文化》一书。

《杨秀峰红色文化》包括杨秀峰个人成长经历、杨秀峰在内丘抗战、杨秀峰与南赛中心小学、杨秀峰重教思想等五个篇章。此书的编写为学生进行红色继承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助力了学生特色德育教育。此书现在以作为课程在

五、六年级讲解。

以文化建设为阵地

打造红色品牌

南赛中心小学为把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不断打造新的育人阵地。

首先是建设了杨秀峰文化长廊。将杨秀峰在内丘工作战斗及有关教育方面的重要指导展现学生面前。

其次是建设了红色文化墙。将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照片及主要事迹映现在学生眼中,如李大钊、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雷锋等。

再有各班级均设立了红色文化版块。及时更换张贴英雄人物的事迹、红色歌曲和革命小故事等红色文化。

上述文化阵地的开辟,为学校红色文化品牌的创建奠定了基础,更使广大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和组织参观讲解直观感受到现在美好时光的来之不易,更加懂得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以各种活动为载体

拓展红色内涵 南赛中心小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拓展红色教育形式,丰富红色教育内涵。

如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定期播报每班选送上来的红色小故事;学校成立了“红色文化”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已稍有成果;

各班级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学校少先队先后组织了“童心向党”红歌比赛、“童心向党”演讲比赛、“童心向党”征文比赛;红色故事情景剧表演;组织学生参加探访“河北红色足迹”知识竞赛;参观邢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胜纪念馆;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等全校性活动。

又如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开展听爷爷奶奶讲革命小故事活动,并进行整理。到校后与全班同学举行“共享”会。 再如学校利用 “七一”、“八一”、“十一”等特殊节假日进行手抄报、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式的红色教育并及时选择优秀作品张贴在校园。

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更加浓厚,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的思想更加坚定,学校的教风、学风日益向上了。

第7篇:打造特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赵煌平

创建于1997年9月的惠安八二三实验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办学伊始,学校只有一幢教学楼,两三百个学生,没有校门,没有围墙,四周是一片空旷的田野,真可谓“一穷二白”。全体八二三人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心协力、负重拼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创造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奇迹: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通过了“省级示范小学”、第

八、

九、十届“省级文明学校”的评估验收;并被评为“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园林式学校”、“福建省花园式单位”、“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福建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福建省少先队红旗大队”等多项殊荣。原副省长潘心诚同志视察我校时说:“惠安八二三实小从办学的历史说还是个婴儿,但长得体魄健壮,也很可爱,我从这里看到了惠安教育的希望和未来。”

如果说这些成绩是八二三这棵大树上结出的累累硕果,那么那强健而有力的根系便是八二三人提出的“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以德立校,传播先进文化”的办学思想。在这强健的根系下,八二三这棵大树正展现着生命的绚丽。

一、构筑环境文化

1、校容校貌,凸显美化和教育化

走进惠安八二三实验小学的大门,你便会被这里美丽的校园环境以及那春天般的气息所折服,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假山、喷泉、花坛、绿地,更有两千六百多个蓬勃的生命正在这花园式的学校里热情、快乐地成长着。

我校把“建设一流校园”作为办学目标之一。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强调空间立体化设置,提出了“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的理念。着重做好三大工程建设:

1、绿化工程

2、墙壁工程

3、夜景工程,真正让幽雅、高洁、秀美的校园环境发挥育人功能。几年里,师生们动手种植各类花草树木几十余种,乔、灌、花、草配置得当,绿化布局规范美观,校园绿化面积达7133m2。凡是能硬化的地方都铺上广场砖、石砖、硬水泥,摆设了几百盆造型别致、灵秀优美的鲜花盆景。再者,设计并建设了假山、喷泉、人工鱼池,假山与喷泉在校园夜景工程的映照下相映成趣。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乐学,分布了七个极具个性化、教育化、艺术化的园地,有育苑园、乐教园、乐学园、行知园、百花园、百菜园、百草园,园中水花飞洒、垂柳依依、彩蝶纷飞、一幅四季如春的美好景致。(值得一提的是,乐教园与乐学园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所呈现在你眼前的都是体现我校校风学风的四个大字:乐教乐学、教乐学乐。)同时注意搞好立体绿化,营造了舒适、美观、敞亮、雅致的校园生活空间和育人氛围。现如今,被誉为惠安小学第一泉的喷水池,那飞洒的水

花、流淌的清泉,充满着蓬勃的生机。绿化带中, “教育就是生命”、“生命需要生命支撑”等教育敬言牌也恰倒好处地出现在水泥道旁。那座落在红花绿叶中的陶行知塑像,不断地向孩子们传播着“学做真人”的思想。200米的环形跑道运动场和垂柳掩映下的石桌椅旁以及设备齐全的健身场地,回荡着同学们令人心醉的欢声笑语。

当你漫步在校园内,在每个角落里都能见到八二三少年用五彩的笔描绘下的一幅幅装裱精美的画卷以及挥毫写下的飘逸俊秀又墨韵十足的书法作品,校园里的每一面墙壁已俨然成为了八二三少年的艺术长廊,展示生命色彩的天地。

夜色中校园在玉兰花灯的映照下,校园详和而宁静。灯箱上的照片记载着八二三走过的难忘历程,更意示着八二三人豪迈的情怀与坚实的步伐。

八二三实小已然成为八二三人生命的乐园。

2、人际环境,追求平等、友善、协同

建设和谐校园离不开和谐师生的关系,现代德育观认为“德育的有效性源于平等交往、沟通无限”。交往的前提是平等,在我校编印的《我的教育故事》中不断地向我们讲述着 “与孩子共同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它用一个个感动心灵的故事把我校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诠释得十分明了。

爱已成为教育的秘诀。爱的力量是神奇的,教育的爱意能滋生奉献,能萌发创造;爱是对生命的一种宽容与期待。我们的老师们始终谨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点化或润泽生命”,因而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是生命的学校,我们必须用友善的宽容,热情的期待去看待每一个活生生的灵魂。这样一种充满宽容与爱意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个八二三人的心里,正如由我校教师编写的《生命因期待而精彩》文集的序言中所写的:“透过那宽厚的期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淡泊明净、充满仁爱与执着的八二三团队,细细品读时,我们时常能感受到老师们那如同注视花儿绽放时温柔的目光,犹如母亲凝视孩子一般慈祥的光芒,在这宽厚的期待下,一个个跳跃的生命走向欢悦,走向甜美,走向成熟,如同春的芽,夏的绿,秋的金黄一样,生命在期待的轮回中变得精彩纷呈”,正是这样一种充满爱的期待,使师生对一切充满信心,让每个生命永远饱含希冀,而这永远的希冀便是快乐的源泉,也正是我们八二三人乐教、乐学的源泉。生命便是在这爱的润泽之下茁壮成长,显得熠熠生辉。

这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充满爱意的师生关系已显示了它巨大的育人功能。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内我们时常可以看见师生们驻足书架下选借书籍以及同桌阅读、交流的情景。老师们正以自己的乐学精神引领学生的乐学行为。相互推荐书籍,借阅教师《读书成长卡》,交流学生的《采蜜集》已成为师生交往、沟通的重要内容。

校园已成为师生们充满人情味、书香味的家园。

二、夯实阵地文化

1、着力发挥宣传功能,精心规范育人机制。

几年来我校相继建立了“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等少先队阵地。而如何发挥阵地作用,丰富校园文化才是重中之重。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大队制定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报名、考核、选拔、培训等程序组建了“八二三小记者团”、“播音员小组”,确保我校宣传阵地的高效运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校小记者团的出色表现,中国少年报在我校成立了惠安首个小记者分站。在红领巾广播站的栏目中设置了“乡土情”、“823少年”、“大家美文”等特色栏目,“乡土情”栏目使学生通过广播站了解家乡,从而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823少年”栏目已然成为八二三少先队员们展示自我,成全自我的一方舞台。校报《种太阳》以及队报《太阳花》以新颖美观的排版、丰富的内容,成为我校与兄弟学校交流的平台,不断地向师生们展示学校德育工作始终恪守着智慧与灵魂的赋予,生命与希望信息的传递,受到了兄弟学校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每周五的中队活动课是我校高度重视的一个德育阵地,为了让每一个中队的活动都更具教育性和实效性,我们组织全体老师来参与设计中队活动方案,并汇编成册《阳光、绿叶、生命》,供中队辅导员组织活动时参考借鉴。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已成为我校常规工作中创特色的一大亮点。除了有规范的程序之外,我们创造性地加入齐唱《惠安八二三实小之歌》以及呼号这两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首内涵丰富、旋律优美的校歌已是八二三人人人耳熟能详,开口能唱的歌曲,全校已然形成了人人以唱好校歌为荣的氛围;我们的呼号——“八二三哺育我成长,我为八二三添光彩!今天我为八二三自豪,明天八二三为我骄傲!”已然成为八二三人坚定的誓言。“人人是八二三的主人,人人是八二三的形象”已成为全体八二三人的共识。

2、搭设家校互联平台,拓宽家校沟通渠道。

①家校联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在家校互通互联方面已形成了以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的家校联系制度。要求每一位辅导员老师每学期至少家访两次,及时的反馈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状况;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邀请教育行家、“家教先锋”进行家教知识的讲座及经验交流,向家长传播家庭教育的新知识、新理念,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

定期召开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会议,在学校的一些重大决策上广泛听取家委会成员意见,寻求家委会的支持,达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共识,构建三位一体的学校德育网络。

②为更好地使家校联系日常化,提高家校联系的针对性。近一年来,我校以建设“平安校园”为契机,扩建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爱贝通家校互联平台”及

时便捷、有针对性地反应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心理情绪状况以及偶发事件,及时取得家长配合。全面充分地发挥该平台应有的育人功能.

由于家校联系工作的成效显著,我校家长学校被评为“泉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在市行风评议检查活动中,我校又以极好的社会反响,荣获“市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称号。

三、打造品牌文化

我校校名——“八二三实验小学”具有历史的纪念意义。1949年8月23日惠安县人民迎来了解放,因而为纪念这一重要日子,县委县政府将我校由原“惠安第二实验小学”更名为“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这样一来,倾力打造“红色八二三”这一校园文化品牌成为了我校最具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资源。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如何把这一校园文化品牌与新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开发利用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资源已成为我校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我校开展了“知我八二三,爱我八二三”为主题的少先队体验教育系列活动:有“八二三知多少”知识竞赛;有“假如我是八二三„„。”主题演讲比赛;有“情系八二三”校园歌手比赛等等。

每年的清明节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前往科山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邀请老干部、老革命为少先队员讲述惠安解放历程中涌现出的革命先烈的事迹。从活动中广大少先队员了解了家乡的历史,进一步激发了少先队员继承遗志,发奋学习的坚定决心。

同时,开展了“家乡知多少”、“家乡风光”、“家乡名人风采录”等读书、摄影、采访等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大大地激发了队员们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

每年八月二十三日是我校全体老师的回校日,学校都会开展纪念活动。学生方面,组织校小记者团赴厦门同安英雄三岛考察大嶝战地观光园。让小记者们重温八二三之路,重温1958年8月23日炮击金门的历史,追思战斗英雄安业民烈士的动人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八二三内涵;教师方面,学校组织一年一度的“师德论坛”演讲活动。

通过活动我们大力弘扬“团结、协作、勤奋、向上”的新时期“八二三精神”,我们还将继续高举“红色八二三”这一面旗帜,不断地挖掘“八二三”内涵,不断地提升“红色八二三”这品牌文化的品味。目前,我校的校本教材《八二三之路——惠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正在编写中,不久将与大家见面。我们意在努力打造校本文化品牌,做大做好这一品牌,让八二三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回顾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万丈.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关注学生发展",其实是在强调和突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地教育引导,而这些都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就意在引导和熏陶学生

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种体悟,而这也是每一所学校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应有之意。我们将继续为每一片叶子输送生命的甘泉,让每一片叶子在灿烂的阳光下焕发生命的翠绿,用生命支撑生命,以博爱预约收获的明天。

第8篇: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成就精彩人生

---方山县城内二小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实现环境育人、活动育人,进而促成师生的长足发展,成就师生的精彩人生,形成教育特色。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 整体规划,打造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

“孟母三迁”的故事诠释了环境育人的真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①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看来打造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头戏之一。

(一)挖掘学校内涵,彰显学校特色。

1、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有特色,学校应该在充分挖掘已有的文化教育设施的基础上,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努力加强校园环境的硬件设施建设、改造、更新,使学校的环境更适合教师、学生的成长,基本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使校园环境达到美丽和谐,有特色。比如,我校创办于1998年,现已是一名老校,学校多年办学历史积淀了底蕴厚重的“和谐包容,襟怀天下”的学校文化。基于此,学校充分发挥教师智慧,提出初步方案,经专家论证认可,形成特色校园环境建设方案。

(1)提到多年名校,我们自然回想起它的校训,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大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等,校训恰恰反映了这些名校的发展的历史渊源,独特的理念以及发展的特色。所以,学校根据发展历程以“传二小文化 导精彩人生”为特色主题,以“和谐包容、襟怀天下”为主题思想,让学校的特色主题深入人心。

(2)学校建筑的风格,主体颜色为白色,红色镶嵌,(白色代表洁白无暇,心底无私天地宽,大气、包容,红色代表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国牺牲的革命志士的鲜血),彰显“和谐包容、襟怀天下”的主题思想。

(二)抓好阵地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1、充分利用橱窗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文化教育阵地,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教室图书角、展示台、雏鹰争章栏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2、班级设置文化展示牌,班级命名体现学校文化主题。如我校的“海纳百川”、“和谐发展”、“风正心齐”等班名在学校主题思想的引领下应运而生,既大气又意境深远。

3、各功能室布置体现功能特点,温馨、舒适。如,图书室命名为“百科全书”,室内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营养品”的至理格言;微机室命名为“现代科技”,室内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书山有路网络为径,学海无涯电脑作舟”的醒目标语。科学实验室享有“科海拾贝”的美名,“探知识海洋,摘科学明珠”、“实践出真知”的标语很具吸引力。

4、教室走道布置主要以与学校有关的名人画像、师生作品、学校活动剪影为主,让学生感受到我是学校的主人,同时让学生感受“今天我为学校而自豪,明天学校因我而骄傲”。现在我校的走廊上悬挂古代诗人名家画像,伟大领袖毛主席,革命烈士黄继光,刘胡兰等画像;学校的艺术活动剪影若干。

5、校园内楼道等均有温馨提示语,真正达到了让每一堵墙说话,让每一棵树育人的境界。通过向全校师生征集以上温馨提示语,我校在楼道上有“校园你我他,环境靠大家”、“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珍爱生命、有序活动”等关于安全、卫生的提示语。

二、以人为本,形成特色的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但以校园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要树立、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精神,关键在于加强校园管理,使各项规章制度内化、吸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高雅素质,最后上升为学校精神。

(一)狠抓师德建设,发挥主体作用。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智慧的开发者,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师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修养是提升校园精神文化的关键所在。

1、学校认真组织了全体教职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向张桂梅、杨建忠、沈浩等师德标兵学习;还加强了政策法规学习,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等。使全校教职工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牢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育、教学中,时时处处能以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怀,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2、开展了“讲师德、讲奉献、争先进”等师德活动,进一步弘扬优良的教育风气,从而真正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3、坚持间周一次的政治学习、每年一次的暑假学习的制度,精心组织学习和培训,牢固树立“李庄教育,我的责任”的意识、“领导即服务、教育即服务”的意识,弘扬“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干劲、讲奉献”的精神,爱岗敬业,淡名薄利,形成了深入推进特色学校创建的合力。

(二)规范学生行为,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1、利用班队课狠抓《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从具体的生活细节开始,晓之以理,付之以行,让孩子们明白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如:怎样听课、发言,如何进办公室,上学离家、放学回家;如何向长辈打招呼,怎样做客,怎样待客;如何使用礼貌用语等等。

2、同时,还以“星级学生”评比活动、“班级流动红旗”评比制度为载体,使“人人为班级争光”、“人人争当文明学生” 逐步内化到每一个学生的头脑中,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形成讲文明、讲学习、讲礼貌、讲卫生、讲团结的良好风尚。

(三)特色活动,让师生共同成长。

常规活动深入开展,学校开展的活动应主要以常规为突破口,以班、队、家庭为单位,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以每年各重大事件、节日及李庄古镇发展活动为契机,做小事、品大德,养习惯、塑思想。特色活动创新开展,在设计每次队活动时,都要力图让所设计的活动或节目能有生动活泼的形式(生动),深入浅出的内容(深动),感人肺腑的设计(感动),心向往之的信服(心动),行之有效的践行(行动)。比如,我校的特色活动主要有:

1、我校开展的“小阵地、大舞台”活动,创新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模式,期初每个班抽签定时间、定内容,让每个班60%以上的学生能走上舞台做精彩表演,提升了学生素养。

2、课前3分钟“唱出风采、诵出韵味”的主题活动,或诗歌、或名言、或朗诵、或古诗等,整个校园文化味浓。

3、为提高教师素养,开展了“会前30分钟属于我”的交流活动。期初抽签定交流时间、定主讲人,内容围绕学校发展自定,每周一的教师会都先由3名教师做精彩交流,主持人做精辟点评。

4、各班利用班(队)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如“走进名人”、“我为学校而自豪”等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内容主题均以古镇文化为核心。

5、为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开展9个特长班培训活动,有美术班、合唱班、舞蹈班、书法班、乐器班。每个兴趣班均定了主讲人,定了培训室,培训教师要备课备查,这些活动均与绩效工资挂钩。

6、小导游团的培训活动,小导游培训从兴趣特长班逐步普及到三至六年级的学生,理论培训——实践演练——再培训——再演练,力争人人成为合格的小导游。

7、艺术节是学校的传统,所以学校在每年的“六一”都要举办一次全校性的大型艺术节活动(包括书法、绘画、摄影、手工和文艺节目),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各项活动质量很高,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8、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大型的教师运动会,以及学生“春季运动会”和“冬运会”,增强体质,健全体魄,并在参加上级的学生运动会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学校创建艺体特色的亮点。

9、建设好学校小记者站,面向广大同学征稿,定期出版校报校刊并向网站投稿多篇,促进了我校学生文学修养水平的提高。

10、特色教研,助推课堂教学改革。

11、工会活动。为放松心情,缓减压力,工会经常组织一些趣味活动,让教师们在欢声笑语中劳逸结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这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更是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有效法宝。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健康、快乐、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师生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我想在注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长足发展之后,校园文化建设必将是特色学校创建的一朵奇葩。

第9篇:建设美好乡村校园 打造学校文化特色

建设美好乡村校园

打造学校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的点滴感悟

停前镇中学

陈立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璀璨中华文化,而璀璨中华文化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中华文明是至今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辩证摒弃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又是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文化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文化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当它成为一种科学核心价值观时,它是精神动力、吸引力,是软实力;当它转变为文化产业时,它又是物质生产力,是硬实力。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生积极参与和悉心建设的结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造就优秀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学校文化阵地的建设与组织活动策划是一项非常系统性的工程。学校文化阵地建设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窗口,学校文化组织的策划则是学校实施理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样都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作为农村中学,建设美好乡村校园,打造学校文化特色,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第一,师生互动,共建和谐文化校园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包括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但教师的教学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学也是不可低估的,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

学校的教育对象是人,教育者是人,因而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是围绕对人的管理而展开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引导师生在学校目标的指引下形成团结一心的强大凝聚力,使学校成为教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成为学子们安心学习、自我塑造和完善人生的课堂。

社会热点,国际、国内每天都在发生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我们通过教学把它转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社会生活,人人都在生活,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利用生活现象结合政治观点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学生的实际,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特殊性,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人文化精神教育。

在生活中,我们告诉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让生活充满阳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让信任催开真诚之花;基因影响着生物的性状,环境也影响着人的成长,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们让学生懂得:爱憎分明,刚直不阿;傲气不可有,傲骨不可无;厚积薄发,正气浩然。在学习上,我们教会学生:课前能有效预习;不复习不作业,不检查不作业,不小结不作业;学习中有自己的改错本,横抄难题,竖析错因,举一反三,归纳提醒,规范学习行为,养成学习习惯,讲究学习方法。在做人上,我们让学生明白: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亲情的浓厚,友情的纯净,爱情的永恒;仁爱待人,善待家人,谦虚为人。曾听得这样一句话:“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给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身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方法乃至为人处事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用人格力量教育学生,也就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科学精神,这二者构成了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人文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了解哪些价值观在学校内是重要的,哪些行为是适当的,组建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同时,原来的教师和学生又把已经形成的良好价值观和规范传递给新来的教师和学生。这个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师生内化学校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之后依据它们行事,成为校园文化社会化的结果。

第二,环境渗透,共建温馨文化校园

校园文化,像和煦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优雅的人文气息,厚重的校园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是不言自明的!大量的事实表明:成功教育的特点是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发生的,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重视环境中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具有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让各班发挥集体智慧,或张贴一些名言警句,使教室四壁生辉,而且名言警语大都富有哲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些名言警语,就像一位位良师益友,时刻教育、启发、鼓励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或在班级的空白墙壁上开设“学习园地”。学校英语学科正在开展“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在英语老师的配合下,张贴学生自办的英语小报,使之成为“英语角”。许多班采取了全英语的形式。内容有英语小幽默,名人名言,同学自己写学习英语的体会,观看英语原版片的感受等等,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或利用教室的边角设立“阅读角”。放置一些近期的《阅读》、《考试报》、《西游记》等书籍,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翻阅。“阅读角”的开设,使各班形成了“人人爱书,人人读书”的良好风气,也使同学们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每学期评选“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读书由“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宿舍是我家,清洁靠大家。拥有一个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是我校每位同学的心愿。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宿舍环境堪称一流水平,我们学生个人的卫生习惯和公德意识没有理由不做好,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宿舍内卫生勤打扫,早晚一次卫生轮值,垃圾篓一满即清除。宿舍是一个窗口,透过宿舍,可以折射出学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一桌一椅一架一床,都应讲究整体的协调和美观大方,严肃而不失活泼,明快而不失压抑,窗明几净,赏心悦目,谈笑有知交,弹奏觅知音,登斯室也,雅舍自有新天地。良好的宿舍氛围,有利于建立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

“排队,是一种文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民以食为天”……走进我们学校食堂,类似这样的警句或名言随处可见,在食堂的栏柱上、墙壁上,也悬挂着各种蔬菜水果营养价值介绍的镜框,还有各种雅致的装饰画,错落有致,美观得体。

我们学校以和谐优雅的育人环境,以自然美的景观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塑造学生美的心灵。通过花草树木、班级文化、玻璃橱窗、德育宣传栏等,让学生耳濡目染。学生在无数次的“视界融合”中不断得到陶冶和塑造,正所谓:景观是校园的陶冶之源,解读是精神的建构之本。人与自然的融合,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志趣变得高尚,道德得到升华,思想予以渗透。

第三,精神传承,共建特色文化校园

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

1、爱国爱校

热爱祖国,要有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要热爱祖国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自己的一切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而努力!在学校这片热土上,我们不会忘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永远记住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生为民尽瘁,死重于泰山”!我们热爱学校,我们秉承校训的精神,我们继承学校的光荣传统,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

2、爱岗敬业

我校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逐步形成以“爱生”和“敬业”为核心的师德规范。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教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未来高度负责,严谨治教,为人师表。教师们都认识到既有教的义务,又有自我学习的责任,把学校当作是自己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场所,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自己从事的事业当中去。

3、宽容协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校师生具有包容他人、宽恕他人之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同他人斤斤计较,让他人有改错归正的机会;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善于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不心存排斥他人、嫉妒他人之心,善于取众人之长来战胜困难、博取胜利。教师们在工作中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4、勤奋进取

“天才是一分天分+九十九分汗水而来”,我校师生坚信勤奋是成功的基础,是传统的美德,只有专心于学习,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才能不断进步,获得成功;上进心是成功的内在动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个响亮口号呼唤进取,进取是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只有奋发向上,才能学业有成、校业发展、国家发达。教师们在工作中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5、明礼诚信

我校师生时刻谨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会尊敬老师、长辈,不顶撞、不忤逆,有礼有节,文明待人;尊重同学、朋友,不粗言野语,不侮辱、调戏他人,不打架斗殴,慎言慎行、礼貌待人;爱护幼小,躬亲示范,互尊互爱。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互相尊重,人际关系融洽和谐。教师们在工作中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总而言之,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影响。校园文化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上一篇:工程师发展前景下一篇:变电值班员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