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校长讲座有感

2023-03-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听校长讲座有感

听徐建平校长讲座有感

缘,让你我相识

——听徐建平校长讲座有感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回今生的相遇。细想一下,芸芸众生,能共谱一首师生之曲,真的是缘分也是上天注定。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的情怀,我们的校园还会有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吗?我们做为一名教育者,本应该成就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那么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我们扮演的应该是一名引导者的角色。但是在现实社会、家庭付于教师责任的重重压力之下,我们引导者的心态在逐步的转化甚至是扭曲:体罚事件、学生在学习重压之下轻生、师生严重冲突事件屡见不鲜。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老师怎么了?

是呀,我们老师怎么了,我们为什么总要以成人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孩子,总要用自己都无法相信的道理去给孩子们苍白的讲解,总要用善意的谎言去蒙蔽孩子求知的双眼。面对这些,有时自己也很彷徨,但有种改变不了现实的无力感。但听了徐校长的讲座,我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徐校长的一些观点真的和自己有些想法不谋而合:学生犯错不是学生的错,学校就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用平常心看学生正常的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学生都是一块完美无暇的美玉,不需要我们的雕凿,我们教师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所以共建以尊重学生的为前提的和谐师生关系,我们老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下就是我有关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些想法:

一、 平等对待学生,尊重之心

人类对精神世界里有种重要的需求:被尊重。无论富贵与贫穷,无论伟 大与卑微,无论古稀与年幼,都希望被尊重。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同样也

第 1 页 共 3 页

有尊严,而且他们对此更为敏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眼神,在孩子的脑中可能都会激起滔天巨浪,引发无尽的联想。所以做为一名教师要有一种平等对待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精心呵护学生脆弱的自尊心。这种思想不单只是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还包含师生之间,老师要放下姿态,走进学生的世界,用心感受学生的喜乐哀愁,不能总是以一种师者的心态去面对学生,那样容易产生距离和隔膜,也很难做到对学生内心的尊重。要学会换位思考,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多从他们的角度去着想,如果盲目地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想,也许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损害了学生的自尊。总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的教育工作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 善待学生错误,关爱之心

我们的教师都已为人父母,在面对自己孩子时,我们往往有足够的耐心约束、教导、引导他们,也有足够的爱去包容孩子,让他们快乐的成长。但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感情投入似乎变成非常奢侈的事情。学生在我们心中变成了一具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产品,我们只知道麻木的对这些产品按照我们的思路去加工复制,一旦出现不合格的产品就立刻淘汰,没有丝毫的怜悯与同情。真的,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作者,我们应该比普通的工作者要更有耐心和爱心,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一个冰冷的产品,而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有思想的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波折,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其成长更加真实。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面对我们的工作心怀敬畏之心,善待学生的错误,用自己的爱去感化他们。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后进生都是后来进步的学生,只要你能倾注你的爱心和感情,静静的等待,那也是一种幸福。

第 2 页 共 3 页

三、 启发引导学生,扶助之心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不加了解就大发雷霆或严厉处罚,也许只能对学生的问题起到暂时的压制,终究不能解决实质的问题,久而久之,容易与学生产生一定的隔膜,再加之学生的逆反心理,那么以后的教育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漠然对待,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已经与你存在一条对立的鸿沟,你的说教再也无法触动他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往往我们经常看到不少老师因为学生的问题在那里暴跳如雷,但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无动于衷。学生的错误大部分是因为一些不良的习惯缺少有效的监督造成的,是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冷静是第一要素,一个不冷静的老师是无法对学生的问题做出智慧的引导。要学会静心分析学生的问题,用心去倾听去感受孩子内心世界的对对错的评判,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想法和观念,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让他们也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当然在教育的过程中适当的处罚也是有必要的,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师的处罚并不是目的,只是让学生理解这是他对他所犯错误应该承担的一种惩戒,是一种态度。让他在接受惩罚时也能感觉到老师对其殷殷企盼。美玉是需要打磨的,宝剑锋从磨励来,蛮力只会适得其反,智慧的引导才是王道。

缘由天定,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上天注定的师生情,用我们的爱心、恒心、耐心与学生共谱一首和美师生之情的赞歌吧!

第 3 页 共 3 页

第2篇:听武建谋校长讲座有感

初中部

孙芳红

对于我——一个参加工作一年的教师,可以说是初出茅庐的黄毛丫头。从小就憧憬能站在三尺讲台做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民教师。有幸的是,在生命当中总可以遇见一些贵人,她们总是指引着我,一步一步走着我的人生之路。这又是我遇见的一个贵人,一个良师——武建谋校长。最深的感慨就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当付总介绍武校长时,说真的仔细打量了许久,看到这个穿着普通,体型微瘦的中年男子,很难想象他就是今天要给我们讲谈的人。可是在他说了几句话之后,我就断定:这个人很棒。他的魅力就在于他的朴实,内涵和幽默。

武校长说:“当今教师的心态,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做一个有职业情结的人。”对啊!在我的教师生涯终,我是否放弃,抛弃过?在我们要求学生的时候,如果人摆正心态,放低要求,那么教书就是意见幸福的事情了。

一眨眼,一年时光悄然流逝,可我觉得自己并不像众人认为的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配这句话是有点当之有愧的。我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引导者,一个陪伴者。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能教会她们多少,有幸能站在讲台上与她们一起成长是何等的幸福!当她们一双双魅力的眼睛注视着我,认真地听,那时的我是多么的感动啊!她们真是伟大的倾听者。其实真正能教会她们什么的是她们自己,有时反而觉得自己能在学生身上学到什么。她们像一块水晶,把我照的清清楚楚。

现在的我,就像武校长说的学开车的人,我还是那个学了一年开车,就去开快车,闯红灯的人。总想不按部就班,总想有一些心的教学方式,总想让每一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事实却有时会事与愿违。有时是因学生的情况不同,有时也是自己准备不充分,这样总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武校长又说:“教育需要的是综合知识,只有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教师价值。

想了很久,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职业(在累了的时候想过放弃,而如果有一天,真的离开,一定会很不舍得。总会对自己的职业有所眷恋。)大家都认为,教师是一项非常理想的职业,不论对于家庭,社会,都是受益很深的。但有一点,从听了无校长的讲谈才突然明白,原来当老师会培养一些宁静的气质,会更加的学会包容,不会那么容易犯错。更能看清“真假,善恶,丑美”。会让恩心里充满着爱与责任。

而我现在要做的也是了解学生生活。可我总是记性不好或许是不 用心,不过我教26个班,要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谈何容易啊!记得才开学的一个月,我居然觉得每个班的学生都长得一样。我知道这正是我要努力的方面之一。我深知,能在校园里或大街上叫出学生的名字,他该会多么快乐啊!可我连这点快乐都不能给予这就是爱得不够的表现。

我一直认为站在讲台上,并不意味着我最大。所以要从内心去尊重她们。尽量不要从言语上伤害她们。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她们,甚至一生。学生做错事是很正常的。有句话说:“年轻人是允许犯错误的。”如果要一个永远都不犯错误的人来学校,那还要老师干嘛?还要那么多规章制度干嘛?谁都不是圣人,老师也会犯错,更何况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有时会琢磨。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是差生?其实是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武校长说得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规律,它是一个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影响的自然规律。

一般传统的认为:在学校文化成绩好,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反之就是差生。如果这样去评定,那么社会上有那么多事业有成的人是初中没毕业,在老师眼里是草包的人那又如何说明呢。文化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只是因为面对这样的教育形式,我们不得不这样做而已。说不定班上成绩平平,调皮捣蛋的学生以后会成为国家栋梁。总之她们总有一些闪光点。所以我认为尽量去发现她们的有点,不断发展,有朝一日定会成才。

说到这里,其实鼓励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天,一个领导说:“谁都爱被表扬,不光是孩子,就是我们,也希望被表扬,被赞美。而特别是平时表现不怎么样的学生,更应该抓住她一点实实在在的有点去加以表扬。如果她没有那方面的长处,你也去乱加表扬一翻,她只会觉得这个老师不是真诚的。

当老师,说通俗一点,就是靠肚子里的墨水和嘴皮子混的。而说好听一点呢,当老师就是一门艺术。除了具备强硬的专业技能,掌握更多的课外综合知识以外,还要有语言表达的天赋。这样才会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一本永远也翻不完的书。所以武校长说:要多读书,读好书,要终生学习,还要懂得虚心向学生学习。

选择的教师,就意味着敬业,意味着选择爱与责任。终有一天,我会从教学生涯中体会更多的快乐与幸福。终有一天,我将永远也舍不得离开。因为正如武校长所言:教师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培养宁静的气质。与世无争,却桃李满天下。平平淡淡却幸福快乐。选择教师职业将是我一生无怨无悔的选择。

第3篇:听讲座有感

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李培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谈“好玩的数学”》专题讲座,此次讲座别出心裁,以前听讲座一般都是坐着静静地听,但这次的讲座有互动环节:要么提问,要么做题,要么思考,可以说是一场头脑风暴,虽然仅有1个半小时,但却令我的思维行万里。

其实很多时候,老师自己都觉得数学不好玩,很枯燥无味,试想那我们又怎么能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呢?正如李老师所说的:我们应该问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数学好玩?然后朝着学生所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下午李老师主要从数学魔术,数学悖论,数学故事,数学思维,数学发现,数学猜想6个方面谈起,通过一系列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思考,进而喜欢上数学!如通过几个数学小魔术,吊住学生胃口,让学生止不住想,不得不想,很多时候学生想不出也是在想,只要学生有在动脑筋,哪怕想不出也是有在进步的;在讲数学思维举了个例子:125×102一125×囗,囗里你想填入多少?最初2,接着22,62,94,100,101,102等,学生的思维经常就是在看到別人智慧火花后激发起来的……

讲座是短暂的但思考却是长久的,如果孩子们能感受到数学像刘谦的魔术那般神奇,那么他们的数学学习不就会像呼吸那般自然呢?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积累,挖掘,创造更多有意思,有价值的素材,让数学在学生心中变得美好和

第4篇:听讲座有感

听吴正宪教授讲座有感

有幸听了吴教授的讲座《让孩子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深深的触动。

在大多数人的眼睛里,“又好吃,又有营养”是用来形容食品的,但吴教授却用它来形容数学,用它来形容教书传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这种比喻是我第一次听到的,细细想来,这种比喻是那么地贴切。我们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可谓是营养丰富,可以说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然而这些营养却并不想孩子们所品尝的美食那样可口,甚至是难以下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这些极富营养的知识,烹调成好吃的,近似美食的数学。

如何让孩子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的问题。吴教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读懂学生、读懂数学、读懂课堂,只有属于孩子们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只有属于孩子自身的数学才是真正的数学。好吃的数学就是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就是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好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就是能给孩子良好感受的数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能“走教案”!要读懂学生,要放下架子。课堂要“真实”、“朴实”、“互动”。如果教师能真正融入课堂,就是对课程有感觉的人。教师要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点化、丰富、开启学生的智慧。创造孩子们“好吃的”数学就必须改变我们自己已经习惯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中有所突破,充满智慧的数学、有魅力的数学一定是伴随孩子千奇百怪为题的开始,学生会在亲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亲自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力量和价值,并从中体验探究的快乐。

吴教授还提醒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孩子童真的话语;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孩子输出准确的语言;教师要学会对接,在恰当的时候点拨孩子,实现孩子语言想精确语言的转换。听着吴教授的话,我开始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的课堂上就缺少倾听,当孩子们一次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式,我总是很武断地打断他们,力求实现自己预期的目标。教学中,我也缺少耐性,总是不愿多话些时间去等待孩子“成熟”,总是以一个成人的眼光,一个成人的标准去计算孩子们所需的时间,总认为再多的等等待等同于“浪费时间”。至于教师的对接 我更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时间,总是让孩子生硬地接受精准语言,而忽略了童年时代的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听了吴教授的讲座,我才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种种不妥,种种行为表明:我的教学行为正在一点点吞没这孩子们的同去,我的童心也早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翼而飞了,我将孩子们原本快乐的童年时光一点点给抹杀了。

吴教授的讲座从一个侧面唤醒了我,唤回了我那颗消失已久的童心。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一定会改变现状,力求从儿童的心理出发,把好吃又有营养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感受到学习也是童年快乐的幸福时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月8日我听了吴正宪老师关于怎样做一名数学教师的讲座,她讲到数学教师不只是要传授知识与技能给学生,更应把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来看待。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是夯实知识基础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地看待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避免对数学知识的肤浅化、形式化。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能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她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她在讲座中把理论结合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讲述了自己成功的历程、课堂的心得。她的成功之路就是对学生那份深深的爱,和学生真诚相处,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她善于感悟文字的美,课堂的美,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她容易感动学生,也被学生感动。看到她就能感觉到对人生积极向上的活力。她在课堂的情感、激情能点燃学生对生命、生命的热爱。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怎能不成功呢?

吴老师说教师应该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一位重要的朋友,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数学教师要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那需要成长为一个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老师。“教书必然育人——这是不可逃避的历史事实,教书必须育人——这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世界上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吴老师以她的话指导新教师成长,同时点明在成长过程中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的,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吴老师的讲座让我很受鼓舞,我希望自己也能够沿着这样的成长道路,早日成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只要在教学中学生思想出现的火花要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要及时引导,吴老师还提出了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笔很好的资源,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从迷惑中自己能主动去探求,以达到自己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个性得以民展等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情感,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对于所谓的差生要学会等待,等待是艺术,等待是尊重,等待是策略。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小心呵护学生的情感,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除此之外,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能教出数学品位、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漫长悠久的数学史、璀璨的数学文化、著名数学家的名人事迹、古代数学名题”都是滋养学生数学涵养的丰富素材,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当然数学是科学,讲究的是真与实,教学必须扎实、踏实、诚实地对待,让“求真、求实、诚实、守信”的教育浸润其中,让科学的严谨性和教育的艺术性凸显其中。

吴老师在讲座中多次提到她与所教过学生的深厚感情。有因为一句表扬的话而多年还深深记得这句话的学生;有冒着严寒,捧着多年储蓄的零用钱只求能请吴老师吃一顿饭的小学生;有因一句话而影响到一生的学生。从这些例子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吴老师高尚的人格。由此我们想: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心换心,何愁不能实现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

最后再次用吴正宪老师的四句话与大家共勉: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

听了她的讲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十分注重学生的思考和体验!

“笑声过后有思考,交流过后有体验”!真正体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多点自由体验和快乐感受,之后有所反思。正如吴正宪老师对学生说的:笑声过后有思考!她也正是这样去做的。

第5篇:听讲座有感

班主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在3月29至30日,我有幸参加了河东区班主任培训专家报告会,有幸聆听了三位专家的报告,专家的精彩报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首先是迟希新教授的《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的创新观念》,让我感受颇深,在这里,谈两句让我印象最深的话。

一、“道德是感染而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迟博士用一张“冰山模型”的图片来阐述了教师对学生的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的关系,显性德育永远只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那看不见的90%的隐性德育,更需要的是一个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总是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总感觉收效甚微。举个例子:班上某位同学的位子下面有纸削,我会先让他捡起来,再狠狠的批评一顿,最后再让他保证下次不扔了。如果我走过去,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这样带给学生的感受会不会更深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位老师,作为一位班主任,我们要牢记“师范”的含义。

二、迟博士引用的海姆.吉诺特的一段话

我总结出一个可怕的结论,我在课堂上起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我拥有让一个孩子的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权力。我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我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学生心理危机的增加或减缓,孩子长大后是仁

慈还是残忍,都是我的言行所致。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班主任,根本做不了什么。这句话可能是我们面对困境时最合理的慰藉,但看了上面的一段话,虽然我依旧是一个小小的班主任,但我的意义重大。不要轻视自己的作用,不要轻视自己的言行,最后不要轻视自己的良心。做一个有修养、有素养、又有良知的教育人是何等的艰难!但我争取朝着这一目标迈近。

接着,是我听了山东潍坊广文中学校长赵桂霞报告的一些感想。我被彻底征服了,震撼我们身心的力量来自赵桂霞校长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卓越的口才,优雅的气质和全新的课程观。我觉得自己深受一次心灵的洗礼,感触颇多。

我们应当像广文中学一样,利用学校自身现有的资源开展培训,进行学生调查,让我们的老师们都能了解到学生喜欢什么老师,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老师喜欢什么样的校长,学生喜欢什么的学校,真正让我们的老师成长,让学生快乐,让学校发展。赵桂霞校长提出了“行动研究”的目标,在她的带领下,“把行动拿出来研究,把研究成果付诸行动”成为大家行动的“风向标”。提炼出了学校的“五大使命”,构建互动的领导管理体系。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创造了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内的奇迹。其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素质教育的根基;活动课程——个性特长的保障;学校课程——学校发展的特色,使得广文中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持续焕发出勃勃生机。

给我们最大震撼的还有关于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赵校长说“凡是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都可以称之为课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

下,她和广文为学生构建了九大“活动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入校课程,班会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主题教育课程,“节日”课程,社团课程,阳光60分课程,离校课程。几乎涵盖了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全部。以上大多课程大多学校都在做,但恐怕有相当多的学校都会忽视“离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离校课程开发和实施上,赵校长和广文人把它做到了极致,教育的魅力被放大到了极致。原本不是做教育的赵校长突发奇想,要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校会、校园送别活动对毕业生进行离校教育,改变毕业典礼的方式,给孩子们上好“最后一课“,她认为即将离校的孩子,不是教育的结束,而是教育的开始。在主题班会上,引导学生向老师,同学倾诉,可以是对他人的感恩,也可以是三年中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对他心灵伤害或是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在主题校会上,学生,老师,家长深情表达依依学子情、拳拳师者心、厚厚长者意。当赵校长携全体教师站在台上,请求即将离校的毕业生原谅三年来对他们造成心灵伤害、犯下无心之过的老师们,并集体深深鞠下一躬时,感人的场面出现了,只见台下的毕业生满含热泪同时也集体向台上的老师们弯下了腰,久久不愿直身,这个让听报告的老师泪雨纷飞的图片定格的何止是学生对老师的包容,更多的是对老师无尽的愧疚和满心的感激。当学生的情感逐步得到升华后,赵校长和广文老师又不失时机的把离校教育推向了高潮——全体校领导、老师及七八年级的学生列队夹道欢送离别的毕业生,当七八年级同学手持“祝师哥师姐前程似锦,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等内容的条幅并齐声喊出美好的祝福时,毕业班的同学们再也抑

制不住内心的感动,向列队的老师送上拥抱,师生互诉离别的话语,相互擦拭着泪水,久久不愿离开。

次日听了田恒平教授的《在无为中大成》精彩讲座。田恒平教授主要是讲班主任的管理,他的诙谐幽默让我对其演讲感触较深。

田教授以《西游记》唐僧四师徒来隐喻班级管理。田教授认为:唐僧四师徒就是一个团队,唐僧是最没有能力的人,但是他却带领团队取得西经,他的成功原因在于:

1、有目标:向西天取经是他们的目标,“向西、向西、再向西。”是唐僧所坚持的信念。可见,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团队一样,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向着目标不断努力的信念。

2、有境界:无知、无能、无用、无欲。在小说中,唐僧给人的感觉是无知的,每到一个地方,总是问:“悟空,这是什么地方?”“悟空,这是什么树?”,可到了西天,反过来是悟空问唐僧:“师父,这是什么地方?”由此可见,唐僧并非无知,他的无知是假装的,是一种境界,是把自己放在无知的位置上。因此,田博士认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要学会向学生示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唐僧不会识别妖怪,也不会打妖精,更没有打妖精的武器,他似乎是一个无能、无用之人,但细细分析,唐僧并非无能,他的专长不在于打妖精,而在于拜佛念经,佛经就是他强有力的武器,金箍咒就是唐僧管教悟空的有力武器。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找到管理班级的有力武器,对症下药。

3、有仁爱。在唐僧四师徒的团队中,最有能力的当数悟空,悟空更是整个团队的救命恩人,从这一角度看,悟空理所应当是这一团队的领导,但为什么悟空不能成为领导,而唐僧却能呢?田博士认为是唐僧仁爱。唐僧善于调动悟空的积极性,总是把最难办的事都交给悟空,让悟空有一种被重用的感觉,所以悟空每一次都很乐意地接受了任务。唐僧还常怀着仁爱之心对待自己的徒弟,当悟空责备八戒贪吃的时候,他一方面劝悟空:“悟空,你让他吃吧,八戒饭量大。”一方面又安慰八戒:“八戒,你多吃点,你饭量大。”由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自己要有一份仁爱之心,要公平对待自己的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秀生。如此解读《西游记》,如此借《西游记》来隐喻班级管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通过这次学习及培训还使我加深了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我们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当今社会重视教育,强调以科技为第一发展力,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班主任工作需要要放在首位,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很大程度可以提高学生各科的学习成绩。以后我要按照“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警语,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优秀的班主任。

第6篇:听名师讲座有感

聆听名师讲座,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老师们情真意切地讲述,一次次触动着我的心弦。从五位老师胡娓娓道来中,伙看到了千千万万老师默默奉献的身影,从五位老师的娓娓道来中,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平凡中见伟大。

(一)“爱”贯穿教育的始终

无论是孙培娜老师、郭芳老师还是孙宪波、姚慧丰、柴慧娜几位老师,她们在讲述中始终围绕一个“爱”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是从心底里爱学生,爱就变成了责任,从而促使自己带病也要坚持工作。潜心钻研教材,为孩子排忧解难……尤其,当郭芳老师讲到自己拿手绢往返水房与教室几十趟醮湿水给孩子们一个个擦汗以求降温消暑的时候,我想:正是这么“小”的小事,成就了郭芳老师天使般的灵魂,慈母般的形象。为什么学生这么爱戴她,为什么学生如此听从于她—— 一切源于“爱”啊!

(二)能力有大小,耐心决定成效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安全相同的两个人,能力也各不相同,但这决定不了什么。就像先天智力稍慢的人,他们“笨鸟先飞”后天多花些时间,照样能成就一番事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捷径,只有勤奋,只有耐心。姚慧丰老师为了成功讲好一节公开课,她修改教案到深夜,试讲五六次,在一次次被否定中不气馁,寻找新思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坚持、耐心,最终令她浴火重生——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好名次!成为了春光小学一位名师!

与这几位教师相比,我深感自愧不如:对孩子的爱,我们老师都有,但我没有做到那么细致,那么忘我;对孩子的教育,我缺少持之以恒的耐心; 对待教学研究,我也只是浅尝辙止不能够深入挖掘。总之,向她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很多。

上一篇:乐在其中作文600字下一篇:离骚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