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知识管理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资源,甚至是比设备、物资更为重要的资源。企业技术创新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对相关先进技术和客户需求的把握。在对先进技术知识与客户知识的获取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产学研结合和客户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构建了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产学研知识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产学研知识管理论文 篇1:

基于SECI模型的“政产学研用”嵌入式创意产业园知识管理

[摘要]基于协同创新基础上的“政产学研用”嵌入式创意产业园,在城市经济、产业转型及商业模式变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其中,知识管理是其发展的核心。本研究基于SECI知识转化理论,提出了“政产学研用”嵌入式创意产业园知识管理的五阶段模型,并提出了构建多元互动机制、驱动企业创新动机等对策,以期推进“政产学研用”嵌入式创意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SECI;政产学研用;知识管理

[

1引言

在“政产学研用”多主体嵌入式创意产业园的构建及发展过程中,知识作为创意产品或服务的核心要素,在驱动主体创意元素的产生、创造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多主体嵌入式的创意产业园区中,由于多主体的存在使得知识异质性异常显著,若不通过有效整合机制进行管理,知识将丧失创造性、组合性,创意园也将难以发挥协同创新作用。因此,创意产业园的知识管理是其发展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有力保障。知识管理,其本质在于构建一种可操作化、可推广的知识运行模式,实现知识获取、创造、分享、整合、应用、反馈、再创造的多线性过程,从而提高知识的社会经济效应。基于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当前已有一些学者在探索创意产业园的构建与发展过程中嫁接了比较成熟的知识转化模型。基于上述思考,本文尝试嵌入SECI模型,并将其作为分析“政产学研用”多主体嵌入式创意产业园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剖析了创意产业园知识管理过程及机制,以推进创意产业园区的知识创新与市场化应用,提高产业园的创意集聚及社会经济效应。

2知识及SECI模型

21知识及知识管理

日本的野中郁次郎认为知识是一种被确认的信念,通过知识持有者和接收者的信念模式和约束来创造、组织和传递。在现有的相关研究中,知识往往被划分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又称缄默知识,是指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其获取、应用过程往往与特定的较为复杂的工作岗位相关,人们凭借直觉进行体验,通过观察或环境映射习得相应知识。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又称言传知识,是可以用清晰语言进行准确表达的知识,可以形成简单明了的公式或谱图。人们通过识记等方式习得相应知识。基于知识基础上的知识管理是指组织遵循知识开发及应用规律,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开发运营系统,并通过多主体的积极互动,实现组织中知识的创造、分享、组合、记录、存取、更新、再创造、应用的系统化过程。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成为企业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22SECI模型

在知识管理可以借鉴的知识开发及应用规律体系中,由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和竹内弘高(Hirotaka Takeuchi)于1995年最先提出的SECI模型,在知识管理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与应用。其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图1野中郁次郎及竹内弘高的SECI模型示意图

该模型包含四阶段螺旋及四个场域。第一阶段为社会化(Socialization)。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观察、模仿或实践感受,体验外主体隐性知识,引起内心共鸣,形成内心的隐性知识初级感悟。此时人们往往通过一个创始场(Originating Ba),实现人与人之间直接互动,进而为知识交流、转化提供机会与条件。第二阶段为外在化(Externalization)。人们根据已有对隐性知识的初级感悟,尝试通过显性概念或语言来清晰表达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对话场(Dialoguing Ba)这一平台,运用隐喻、类比或模型等方式实现知识外显化创造的过程。第三阶段为组合化(Combination)。人们将零散的、经个体加工的显性知识通过多媒体、多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化整合,实现知识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系统化场(Systemizing Ba)进行技术、媒体及知识嫁接,形成更为复杂、创新及系统的显性知识体系,以便于各主体借鉴、学习及使用。第四阶段为内隐化(Internalization),即内生化阶段。人们通过试用、实践等方式将显性知识吸收内化,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隐性知识。在这个阶段练习场(Exercising Ba)的构建至关重要的。人们通过在练习场的练习与实践,能很好地习得显性知识,并将其转化为隐性知识,从而为第二轮知识转化提供条件。在实践中,这四阶段螺旋及四个场域往往相互交融,难以进行清晰区分。同时,由于个体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其具体转化过程也会存有差异。

3基于SECI的多主体嵌入式创意产业园知识管理模型基于SECI理论的“政产学研用”嵌入式创意产业园知识管理,在遵循SECI的知识转化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及用户的主体特性,形成了五阶段的知识管理模型。具体如图2所示。

图2基于SECI的“政产学研用”嵌入式创意

产业园知识管理模型示意图

31知识管理启动阶段

SECI模型中的第一阶段为创始场的知识集聚。而在“政产学研用”嵌入式创意产业园中,这种知识集聚往往通过主体的空间集聚而产生。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及用户会基于创意产业园平台构建互动的网络体系。其中政府往往发挥协调者、组织者角色,为主体集聚创造机会与条件;企业是主体集聚的积极推进者,他们往往会基于自身企业发展实际需要产生知识互动的强烈诉求;学校和科研机构往往是被邀请参与知识互动,他们基于自身教育培训及问题咨询角色发挥作用;用户,特别是一些领先用户也往往是被企业邀请参与知识互动,由于用户是创意产品或服务的终端消费者,因此用户的知识互动参与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性。

32多主体知识交流阶段

在知识管理启动之后,“政产学研用”五主体会基于自身特有知识,以企业自发项目或政府委托项目为核心开展知识交流。交流内容以隐性知识为主,显性知识为辅。交流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会议等正式、直接的交流互动,即各主体围绕特定项目召开联席会、项目评审会等比较正式会议,各主体代表进行项目阐述;二是参观、体验等间接互动,即各主体通过现场参观、体验的方式感悟各主体间隐性知识,形成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33多主体隐性知识创造阶段

在多主体互动交流之后,各主体进入了隐性知识创造阶段。首先,各主体基于会议、参观、体验逐步感悟、内化所学习、观察或体验到的隐性知识,并进行个体化识别。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每个主体角色分工及功能的差异,其感悟过程及结果也会有差异。政府更多感悟的是各主体所拥有知识的差异,从而为其更好地服务各主体提供依据;企业更多地将从对用户知识的感悟中映射现有产品或服务的缺陷,并通过对学校、科研机构的知识感悟识别其所需知识;学校与科研机构则更多地是从其与企业市场需求差距中寻求感悟。其次,在主体感悟的基础上,各主体将尝试隐性知识创造。政府将从多主体知识差异中形成概括性的知识管理框架;企业将从市场需求诉求及知识供给角度,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创意;学校及科研机构则将通过重构人才培养或项目执行理念,建立更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知识导向。

34知识管理的方案设计

在各主体形成新的隐性知识之后,各主体将以此为导向,构建可执行的、外显的知识管理方案,从而将隐性知识外显化。政府会通过建立创意产业园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主体沟通协调机制、利益分享机制等方式为知识管理提供保障与平台;企业则会在学校、科研机构及用户的共同参与下,以创新产品或服务为目标驱动,形成新的可执行的创意方案;学校及科研机构将会通过建立应用性创意人才培养方案及可执行的项目咨询方案实现知识嵌入;用户也将通过参与新产品或服务研发传递用户知识;其他企业则将通过集群共享及扩散效应为行业产品或服务创新提供技术、网络支持,甚至共同参与以某企业为核心的产品创新。

35知识管理的实际应用

各主体形成设计方案之后,将以创意产业园为核心平台、以企业为核心主体实施知识管理。创意产业园区内企业通过实施产品或服务创意方案,整合了政府、其他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及用户知识,并最终通过用户的市场购买完成知识管理的产出。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反馈及利益分享是持续推进应用的关键。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涉及财务与非财务两类指标,其中非财务指标更难以量化;知识管理绩效的反馈是从结果角度重新审视主体的知识互动体系,并进行更新;利益分享则是各主体对知识管理结果的利益分配,这是实现主体持续参与知识管理的重要保障。

4基于SECI的“政产学研用”嵌入式创意产业园知识管理对策分析41建立“政产学研用”多元互动机制

创意产业园知识管理的前提是“政产学研用”多主体互动所产生的知识对话,因此建立多元互动机制是推进知识管理的重要条件。首先,各主体要有互动的积极心态。其中,政府要发挥自身特殊地位优势,驱动多主体的积极参与。对于一些具有较强社会效益但缺乏个体效益的创意项目,政府要首当其冲进行科学规划,并通过委托外包方式吸引各主体参与。其次,建立多主体的多元化互动平台,包括有形的空间平台和无形的制度保障。有形的空间平台是创意产业园要有不同功能会议室、沙龙等场所;无形的制度保障是指创意产业园要有定期的多主体交流机制。最后,建立多元化的互动交流形式。除了传统的沙龙、会议等形式,创意产业园也可以通过企业参观、现场体验、众包、网络沙龙等多种方式推进多主体的多元互动。

42强化企业的知识创新动机

在创意产业园的知识管理过程中,政府、学校、科研机构及用户往往都是依托企业的创意项目实施相应知识管理,因此企业在知识管理体系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如何激发企业知识创新动机是推动知识管理的核心驱动力。首先,企业要提高市场警觉性。市场瞬息万变,用户需求日新月异,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有危机感,建立市场警觉机制,从而提高自身的市场机会识别能力,为企业产品或服务创新提供动力。其次,政府、学校、科研机构及其他企业要整合资源,构建知识创新的外部环境,驱动企业知识创新。最后,政府要建立保障企业参与知识创新的制度,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从而保护首创者利益。

43提高创意产品的市场转化率

创意园知识管理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前提就是知识管理支撑下的创意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进入及有效转化。用户作为市场需求方,是提高创意产品市场转化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为此,企业要注重培养一批领先用户以实现渗透式的市场进入。除此之外,政府应该关注并支持创新及创意产品的市场进入。例如政府通过组织展会等形式进行产品推介。对于关乎政府、社会形象的特殊创意或创新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制度或法律手段予以保护,从而切实提高新产品的市场进入速度及成功率。

44构建科学的多主体利益分享机制

不同价值观、利益驱动的多主体合作的潜在风险是利益分配问题。企业以寻求利益为主要诉求点,政府以社会发展为诉求点,学校及科研机构以人才培养、项目运营为诉求点,用户以满足自身效用为主要诉求点,五个主体价值追求不同使得他们在知识管理实践中容易出现纠纷与矛盾。解决潜在冲突的有效机制就是构建合理、科学的多主体利益分享机制。政府要在项目拟定之时就应给予科学项目评价,从而规避不合法甚至有失道德的项目;学校及科研机构则可通过提高人才市场就业率、项目运营成功率获得相应利益;企业则可直接通过创意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销售获取经济收益;用户则在试用或体验新产品或新服务过程中获得效用。当主体间出现利益纠纷时,政府应当发挥自身协调者、组织者角色定位,及时处理相应纠纷与问题,推进“政产学研用”多主体嵌入式创意产业园知识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5结论

SECI理论所提供的知识转化模型,为“政产学研用”多主体嵌入式的创意产业园知识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四阶段螺旋及四个场域的知识转化为五阶段创意产业园知识管理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内核。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本研究具体阐述了五阶段“政产学研用”多主体嵌入式的创意产业园知识管理模式,并从互动机制构建、创新动机驱动等角度阐述了知识管理的相关对策,以推进多主体嵌入式创意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柏洲,赵健宇,苏屹基于SECI模型的组织知识进化过程及条件[J].系统管理学报,2013(5):618-628

[2]刘嘉欣,潘珏,王雨晴,等上海文化创意园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4(1):125-128

[3]李亚薇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城市发展——以北京市和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例[J].特区经济,2012(11):168-172

[4]杨斌,邓雅芯基于知识转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培育路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12):166-170

[5]王江企业隐性环境知识管理战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2):53-58

[6]张海营基于SECI模型的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的实证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12):68-71

[基金项目]2013年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研究课题“‘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嵌入式的新型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以义乌环湖创意产业带为例”(批准号2013B031)、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基于协同的传统产业集群电子商务转型的影响因素与模式构建研究”(2013N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潘建林

产学研知识管理论文 篇2: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研究

摘要: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资源,甚至是比设备、物资更为重要的资源。企业技术创新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对相关先进技术和客户需求的把握。在对先进技术知识与客户知识的获取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产学研结合和客户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构建了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客户知识管理;技术创新;模型

一、引言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先进技术知识和客户知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在知识以非线性扩张的速度增长的今天,企业如果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取需要的所有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花费昂贵,而且困难重重。企业技术创新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学习、引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并以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内外部知识的共享和整合,这样才能实现创新的成功,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地与外界相关主体(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进行技术创新知识的学习与交流。

二、先进技术知识的获取及其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一)先进技术知识的获取

企业在学习、引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企业必须能准确把握及判断当前先进技术发展的方向,因此,先进技术知识是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证明,先进技术知识的获取及开发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企业只有同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技术创新,因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了企业不可比拟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一般企业从高校和科研机构获取先进技术知识的方式有:(1)专家培训:企业聘请技术专家对企业相关员工进行先进技术知识的培训,为企业后续研发做准备;(2)合作研发:建立在利益相关的合作基础上的互相学习与沟通,企业可以在实践中获得自身所需的技术和信息;(3)公派学习:企业挑选合适员工公派到高校或科研院所学习,这类员工一般为企业重点培养的、级别较高的研发人员,作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人员储备。

因为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其中很多困难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具有丰富的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二)产学研合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当前的技术环境从过去的相对稳定变得动荡多变、难以预测,技术不确定性增加,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缩短,研究开发的成本和风险增大,技术边界变得模糊,这些趋势已经成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直接动力之一。

1 大学和科研院所是知识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对企业技术创新而言,它们是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源泉。技术开发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耗费时间和精力,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一般不会进行基础研究,而是着重开展应用研究。大学和科研院所具有丰富的创新人才、技术和信息储备,更有实力进行基础研究,给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基本的技术保障。

2 科研院所和大学要在科学创新中扮主角,而企业要在技术创新中扮主角。在技术创新中科研院所和大学甘当配角,为企业服务,“受制”于企业。这方面,身处美国硅谷中心、支撑硅谷创新发展的斯坦福大学堪称楷模。斯坦福对硅谷的贡献举世闻名,它从不直接经商办企业,而是以先进的创新理念传播和优秀人才培育去促进硅谷的繁荣。

3 对于没有条件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研发机构的企业,如果要想开展技术创新,必须依靠科研院所和大学技术创新的战略储备和近期的技术和知识支持,采用多种形式密切产学研结合。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成功的组织了微电子技术产学研联合攻关,使其在生产技术上超过了美国。这种创新模式被誉为产学研结合的经典范例,为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作了重大贡献。

三、客户知识的获取及其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一)客户知识的获取

客户知识的获取是指企业通过与客户的接触,开发、收集和整合企业内、外部各种客户信息,并利用数据挖掘、知识推理等人工智能技术从中提取客户知识。客户知识获取的方式为:首先,企业收集现有客户和目标市场中潜在客户的人文统计信息,并分析现有客户的历史消费情况以及潜在客户的可能消费需求,掌握市场上关于客户的详细信息,从而得到关于客户的知识;企业通过关于客户的知识,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市场上的客户资源,从而为每类客户提供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而有关企业为客户提供的定制化产品的信息就是客户所需要的知识,这类知识使客户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产品,提高产品推广的响应率;产品推出后,企业需要知道客户对这些产品使用后的评价以改善产品的功能,这就是来自客户的知识。企业利用呼叫中心、客户抱怨管理系统以及客户服务人员与客户直接的交流和沟通来获得相关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并以电子文档、书面资料等形式进行存储利用这类知识,企业能更准确地了解客户需求,从而更新关于客户的知识,并能改进产品的功能,推出新的更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同时更新客户需要的知识。当新产品推出后,企业又能获得新的来自客户的知识。客户知识的获取就是在这样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中实现。

对客户知识的获取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关键在于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客户知识管理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始终,企业的技术创新只有不断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客户知识是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永远是持续的流程,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更新客户知识,加强自身的客户知识管理能力。

(二)客户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1 客户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的有序化

客户知识管理作为企业客户管理的新理念,通过对客户知识的整理和分类,通过数字化和知识化将大量无序信息有序化,将客户需求具体化,使技术创新的过程流畅,各个阶段紧密有序,为员工提供知识共享的环境,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改善服务质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主要还是取决于技术创新的参与者。客户知识管理的实施可以使技术创新过程流程化,便于每个参与者掌握和熟悉。在创新过程中,流程化的管理也便于参与者根据创新环境的变化而有效地对技术創新过程做出调整。创新人员既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基础知识,又要了解企业的客户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传达给创新人员,从而及时地调整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企业的客户知识管理者将各种客户知识综合整理,将客户隐性知识变为企业的显性知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2 客户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规避

企业技术创新是具有风险的,创新成果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可能根本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技术创新能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其过程也是一种创新,它包含了许多企业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从而使技术创新充满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由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新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所决定的。客户知识管理可有效降低这种风险。客户知识管理并不是从技术开始的,它始于商业目标。现在许多企业已认识到,企业应该到客户那里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通过对知识的传播和收集,通过企业与客户的互动沟通,企业可从市场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为技术创新作依据和参考,减少技术创新方案中不完整之处以及可根据市场信息的反馈而及时调整创新方案。

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创新人员必须对企业客户知识进行识别、获取、开发、分析、使用和存储。客户知识管理可以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通过构建一个能够有效吸收、保持、共享和转移的知识活动的微观机构,使创新人员能方便、迅速而广泛地获取信息,快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有效地缩减创新时间,减少技术创新成本,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避免项目失败的风险。

3 客户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反馈的监控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是企业整个创新系统之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技术创新的每个阶段的产出都应该反馈到技术创新系统当中来。通过对每个阶段成果的评价来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做的只是一个将技术创新知识整理与存储的工作,客户知识管理应该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结合起来”。,将客户知识作为流程来管理,使企业的资源和客户知识形成一条知识链,让每一阶段的技术创新过程都可以得到检验与评价。而且,企业可以通过对每个阶段反馈信息的分析,相应调整创新战略,领导市场潮流。

4 客户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优势的保持

技术创新是能够扩散的,尽管企业可以对自身创造的技术采取足够的保密手段,但一旦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取得竞争优势,其他企业将会扩大资源的投入进行模仿技术创新,从而消减了技术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样一来已创新的企业必须进行再创新,也就是进行持续性的技术创新。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实施客户知识管理的企业就能保持技术创新的优势,及时适应改变了的创新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跟踪与发现新的客户需求信息,转变成新的客户知识,应用新知识不断指导技术创新,以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要像对待技术成果那样对待客户知识,加强企业客户知识管理,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企业的技术水平优势和强大核心竞争力。

四、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分析

(一)企业技术创新过程

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的演进,许多管理的实践者发现学习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知识的产生、获取、应用和共享等成为了创新研究的重点。第六代创新模型,认为是知识和知识的运用才使得企业之间存在差别,才使得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维持。因此,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先进技术知识和客户知识的获取和应用是关键。而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它所需的创新知识可以来源于企业的内部,也可以来源于企业的外部(其他组织),产学研结合可以有效实现创新知识在各主体间的应用、开发和扩散。

单独考虑合作系统内的单一企业,其技术创新的过程包括创新决策的产生、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四个部分,通过上文客户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可以看到,客户需求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客户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家做出正确的创新决策、研发人员及时掌握客户需求、生产人员准确了解客户对产品的期望、销售人员成功留住客户。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客户知识管理的内容贯穿始终,指导每一个部门的工作,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通过以上分析,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如下:

(二)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分析

1 企业内部技术创新

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图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过程,从创新决策开始,经过研发、生产,将技术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后,由销售部门将产品或服务转化为企业的效益。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考察市场客户的需求,并且结合现有的技术成果,企业又产生新的创新决策,指导下一轮的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客户知识管理的内容贯穿始终,指导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

这一循环过程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客户知识互联”网络。明确要求各部门应该相互合作与协调,跨部门交换客户知识和分享经验。客户知识管理系统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将与创新密切相关的客户知识分发给需要的职能部门和人员,达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协同工作的目的。比如针对某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生产部门会接收到CKM系统分发的客户知识,以此为依据开展制造加工,并将制造流程信息反馈给客户服务部门,客户服务人员会结合相关客户知识,通知该客户详细的供货细节。

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

模型的下半部分为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中的知识创新过程。在此系统中,技术开发一般由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力完成,企业应该是技术开发的主要力量,高校和科研机构创造的知识趋向于基础性,企业的知识创造趋向于实际。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过程中,系统内部的知识管理机制会形成一个从知识获取到知识创新的首尾相接的良性循环,是一个知识不断拓深、价值不断提升的过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交互学习和互相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量和创新能力,增加了创新成功的可能性。高校和科研机构是科技知识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知识源;企业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创新的信息源。

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依赖于创新环境的支持。政府主要负责对技术创新的宏观调控,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创新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市场为企业提供客户需求信息,為产学研三方提供技术需求;中介机构促进知识从高校和科研机构向市场扩散和流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科技服务,是知识流动的桥梁;金融机构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提供融资服务,提供大量的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创新。知识、信息、人力资本、资源和文化不断在系统中流动和互动,丰富和完善知识库中的内容。

作者:范德成 唐小旭

产学研知识管理论文 篇3:

自组织理论视野中心区域知识管理系统

区域知识管理系统是在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和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为了更好地研究企业知识管理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引入区域知识管理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知识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生产、流动、共享和创新,让企业融八自身所在的环境,积极地与合作者进行交流,实现企业内部知识整合及与外部合作者的知识整合,并通过区域中的学习挤压效应,不断增强组织学习能力,并将其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使企业能够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和重新设计自己的知识管理,从而保证企业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一、系统的构成及相互作用

所谓区域知识管理系统,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包括知识管理实践的主体——企业、知识资源和人才高度集中的高校科研所、倡导和推动知识管理的政府与中介机构,作为不同角色的参与者为知识管理的发展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构成的系统。区域知识管理系统的形成与发展,需要面向市场经济的知识资源和人才、不断衍生和壮大的经济机制灵活的新型企业、新的经济政策与政府管理办法及中介机构的咨询与培训。

1.政府部门

在区域知识管理系统中,政府作为知识管理系统的宏观控制者,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和需求出发,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投入启动资金支持高风险的科研项目;兴建和免费提供公共场所,促进区域主体之间的合作。其主要目标是促使区域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保持本区域的持续竞争优势。

2.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知识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在日益复杂的知识管理活动中,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越来越离不开中介机构的参与,中介机构借助于自己在信息和经验方面的优势,不仅可以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而且已经成为诱发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有效外部动力。

3.高校科研所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使企业和高校科研所的联系日益紧密,高校科研所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知识的集中创造者,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人才和知识支持。

4.企业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整合、知识的共享提供保障,从而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工程提供了一种必要条件。企业只有在内部有效地实施了知识管理,才能面对企业之间的产业链进行有效的整合,而也只有将这种知识管理范围扩大到整个产业链,才能使企业的合作产生核心而长久的竞争优势。

二、系统自组织特性

区域知识管理系统的发展过程表明,系统本身具有自产生、自生更、自适应、自复制等自组织的特生,即使在没有任何特定条件的干页下,由于区域知识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而使区域知识管理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级向高及逐渐演化,因此,区域知识管理系统和生物进化一样,都可以被看作圣有着“内部”程序的自组织系统。

1.自产生

区域知识管理系统是在没有王何条件干预下而自发产生的新内管理模式。有专家认为,竞争是企业集群的发展动力系,使企业之司的界限越来越小,众多企业逐步形成一个整体,为区域知识管理系充的产生创造了一个基础条件。同一区域中的各种主体地理位置集扣,在熟练劳动力、资本、公共基础殳施和资源等方面存在着直接的共享关系,形成了一种长期的合乍,这种合作在知识经济时代直接表现为知识的频繁流动,为区域知只管理系统的产生创造了必要条牛。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早期的基于物质的管理,到后来内基于信息的管理,再到现在的知只管理,为新管理模式不断取代旧管理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章。因此,区域知识管理系统也自发地登上了管理的舞台,它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芝展的客观需求。

2.自生长

一般来说,一个新的系统不可能一产生就很完善。从区域知识管理系统的自我发育、自我完善分析,首先,区域知识管理系统的规模在不断增长,融入区域知识管理系统的部门和地理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次,区域知识管理系统的质量在不断提高,这得益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突破,更得益于区域各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形成集体学习的氛围,加快隐性知识的传播和创新的结构,是集体学习的群力结果。

3.自适应

自适应性是从区域知识管理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的角度来说的。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脱离它所生存的环境,从根本上来说,区域知识管理系统的产生、发展都是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适应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的需要,是一个与环境不断竞争和妥协的复杂动态过程。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区域知识管理系统会通过自组织过程不断产生新的结构、功能和状态。

4.自复制

自我复制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当区域知识管理系统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取得成功之后,将经济合作区的范围扩大,可以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推广,使融入区域中的组织不断增多。第二,区域知识管理系统在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取得成功之后,可以将其成功的模式,应用到其他的经济合作区域。从本质上来说,这些都是一种成功经验的再利用。

三、系统自组织进化条件

区域知识管理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级向高级成功地演化,需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1.开放性

知识永远是没有边界的。因此,区域知识管理系统必须在开放的、全球化的经济中,首先注重区域内主体之间的合作,侧重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中介机构、企业与高校科研所的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让优秀的合作企业大量出现,在区域内创建以企业为核心的知识联盟。其次要注重区域与外界的合作,不断吸收更多的优秀企业加入区域知识管理系统,注重吸收先进的知识、引进优秀的人才。

2.非线性

在区域知识管理系统内,将知识活动划分为知识获取、知识扩散、知识选择、知识生产、知识内在化与知识外在化等6个主要活动,系统中不同性质的主体在整个知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不同的,大学、科研所在区域知识活动中主要是进行知识获取、生产与扩散,企业主要的知识活动是知识选择、知识内在化、知识外在化等,政府与中介机构对这些活动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它们围绕知识活动来协同合作。另外,区域知识管理系统本身处在科技一经济一社会的大系统中,在与外部环境进行知识和人才的交流中表现为激烈的竞争,区域知识管理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就是表现在这种协同与竞争上。区域知识管理系统的竞争与协同是相互依存的,区域知识管理系统对外部的激烈竞争要求区域知识管理系统内部诸主体之间紧密合作,形成“群体创造知识”的整体优势,同时伴随着区域知识管理系统整体优势的提升,竞争程度也会更加激烈。

3.远离平衡与涨落

对于区域知识管理系统来说,向高级进化的诱因来源于区域内部的非平衡和涨落。因此在区域知识管理系统中必须通过加强科研投入、以客户价值为中心充分了解市场和增强集体学习能力的方式有效地施加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来源于外在的客户需求,也可能来源于区域内部对不确定问题的认知和危机的消除。因此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所和中介机构都可以发挥它们各自的积极作用,有意识地制造波动,让它们的成员面对常规、惯例和认识框架的破坏,使整个区域内主体去重新审视它们的基本观点,从而产生新的观念,让不同的观念建设性地相互碰撞,造成区域内部的失稳和随机涨落,并通过尊重和鼓励他人的思维方式,对特定的涨落进行放大,重新建立起新的平衡,从而使区域知识管理系统在运动中不断向前演化,这也意味着整个区域的持续进展。

四、推动系统自组织进化的思考

根据各个主体对区域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的不同作用,可将主体进一步划分为以企业为主的实践主体和以政府、高校科研所、中介机构为主的服务主体。因此,区域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完善过程,既包括了区域实践主体之间的主动相互联系的自适应过程,也包括因区域服务主体的促进和相应环境的改善而带动实践主体的不断进步的过程。

1.促进区域内实践主体的开放性

根据区域知识管理系统自组织进化条件分析,以区域知识管理系统为核心,企业是区域知识管理系统的实践主体,因此要加快区域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必须加强实践主体的开放性。首先,必须采取对内开放的原则,要从生产链上促进区域内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加强区域内企业人才、资金、信息等诸要素的流动频率,形成以区域内企业为整体的利益共同体,形成非线性相干效应。其次,要采取对外开放的原则,吸收优秀的人才队伍,形成合理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知识型人才的交流合作,促进区域知识的外溢,同时增强有关国家政策、市场需求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的能力。

2.加强知识支持的涨落作用

在区域知识管理系统中,诱导系统涨落的核心原因就是知识的创新,高校科研所要为区域知识管理系统自组织进化提供知识储备和人才支持,所以必须加强高校科研所的知识创新能力。第一,要加强高校科研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增强高校科研所原创性科技成果出产出,为区域知识管理系统提供知识储备。第二,要加强高校科研所技术成果向企业转化的能力,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加快企业与高校科研所的知识流动频率。第三,高校科研所要加强自身人才吸纳能力和高科技人才培养能力,为自身和企业提供人才保障。

3.环境支持推动企业的自主性

自组织系统中的主体自主性是系统自组织进化的内在灵魂,而环境支持的主要功能是为区域知识管理系统自组织进化提供适宜的软环境。因此,政府必须加强企业自主经营的环境建设。首先,政府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变产销兼顾的计划部门为市场经济的服务部门,从国家宏观政策和自身区域的定位两方面来制定政策法规。同时,企业应该在政府指导下深化体制改革,加速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健康主体。

4.加快中介机构的发展

中介机构能够为系统中各主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提供支持,是系统自组织进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目前,我国中介机构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实现中介服务体系的跨越式发展,中介服务体系的发展要逐步实现网络化、功能化、社会化、产业化,坚持数量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中介机构服务质量的提高。

知识的无界限性和企业自身管理的有界限性促进了区域知识管理系统的产生,区域知识管理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和自组织进化机制,要求我们在发展完善区域知识管理系统时,要从自组织的角度去完善区域知识管理系统的各种因素,这是一个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去共同探讨的课题。

作者:肖万程 吴应良

上一篇:乡镇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信息员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