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工程管理专业引入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 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 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教育模式。

根据水利水电或建筑领域的行业特点及其对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 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定位上,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 即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备工程技术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 具备造价工程师素质的复合型高级应用管理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 有利于进一步凸显办学优势与专业特色, 更好地加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更好地输送社会需要的素质高、竞争能力强的毕业生, 提高学校学院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

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着重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管理人才。要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是保障, 可分为四个方面。

2.1 人才培养的导向机制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方向导引是制定出企业标准与教育标准相融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通常可在对行业和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由在工程管理方面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和工程管理人员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指导进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制定与修改, 以保证所培养的应用性本科人才为社会需要的“现场工程师”。

2.2 人才培养的教学保障机制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保障主要是具备能够满足工程训练要求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共建, 企业便于发挥品牌效应, 还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场地、设备进行客户培训、产品研发等;而高校则可以明确工程训练目标, 并在有效利用企业资源解决资金不足等问题的同时, 缩小学校与工程现场之间的差距, 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的施工管理技术, 使工程管理训练的内容更接近工程实际。与企业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 高校教师在企业或科研单位挂职锻炼、双服务工作增强实践经验, 及时学习先进技术;企业则可以借助高校的师资解决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横向科研课题) , 高校教师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提高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

2.3 人才培养的教学实施机制

课程建设与开发尤其是工程训练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 教材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载体, 在这些环节上与企业合作, 可以保证企业标准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毕业设计 (综合毕业实践) 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本科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一般可遴选企业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技术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 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 同时也实现了综合毕业实践与就业的有机结合。

2.4 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

政府应建立对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评估体系。在对高校学院的评估工作中, 政府要加大对产学研结合方面的评价权重;重视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 重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综合评价。高等院校应逐步制定产学研合作的具体评价指标, 制定专业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情况的具体评价指标, 并把它纳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 不断检验、完善产学研结合工作。

3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有益尝试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学生就业市场越来越多样化,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结合工程管理专业特点, 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

3.1 结合企业需求修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行业、企业调研, 专家咨询把关的前提下, 对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每年一次的修改, 并已经实施。学院每年定期召开产学研研讨会, 主要任务是:商讨优化专业办学方向, 专业结构, 教学计划和人才规划等;反馈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等信息, 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设性意见;提供专业及企业的发展信息, 以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调整招生计划;支持建立实习基地, 拓宽就业渠道等。

3.2 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目前已有近10家企业成为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其中有2家企业成为挂牌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其余企业为每年接收学生进行实践的有信誉度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例如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清江隔河岩水电厂、宜昌市东山电力公司、湖北城乡建设公司等。这些单位在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参与科研课题等各个环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

3.3 结合企业调研与合作实践, 自编教材

对现行教材中一些内容陈旧、缺乏社会适用性部分, 在和相关企业合作实践的基础上, 根据行业情况与专业特色自编多部教材或讲义, 如工程估价、工程造价管理、水利水电工程造价预测等课程, 使学生及时了解到学科的新进展和前沿动态, 接受到新知识、新技术,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3.4 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

鼓励新进校的青年教师接受企业等主办的各种技能培训, 如神机妙算软件应用、广联达软件应用、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等。另外, 教师通过与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合作开展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丰富了工程经验, 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能力。目前有多名专业教师通过努力, 获得了造价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等资格。

3.5 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结合已建或在建的实际工程开展毕业设计。部分学生在相关合作企业进行综合毕业实习的同时完成毕业设计, 其中, 不少参加顶岗毕业实践的学生被企业接收。如近几年, 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在溪洛渡水电工程进行毕业实习, 参与部分工程施工现场考察及做工程概预算, 并以实习内容做为选题完成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成果大都被评为“优秀”, 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 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以来,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读研率逐年上升, 其中绝大多数学生按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工作或继续深造在水利水电及建筑等相关行业, 并得到了企业等相关单位的充分认可。

4 结语

在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中引入与构建产学合作教育模式, 实践证明, 有利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的工程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当然, 在产学研合作教育取得成效的同时, 也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典型的如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动力尚不足, 合作往往易停留于浅层次。如何实现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学校、产研单位利益上的双赢, 是值得探索的问题。学校以高素质学生的培养为目的, 而产研单位的根本利益主要在于经济效益, 要解决此类矛盾, 除社会大环境问题需要改善外, 教育部门、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识与重视, 加大对实践环节的投入力度。未来, 需要深入加强研究, 不断完善与实践, 构建出使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都能得到最大益处的长效运行机制。

摘要:针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主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引入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 阐述了工程管理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并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践。

关键词:工程管理,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波, 高庆春.学前教育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 :64~65.

[2] 李克华, 黄河, 李水清, 等.化学化工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5 (3) :350~351.

[3] 姜慧, 殷惠光, 王杨, 等.加强工程管理专业产学研相结合问题的几点思考[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6, 21 (5) :89~92.

[4] 李彦军, 丁光彬.水电类专业产学研合作开展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5, 22 (4) :84~85.

[5] 严小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产学合作教育浅谈[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07 (4) :22~24.

上一篇:现代环境下大学师生关系的思考下一篇:论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的财务管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