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课外练习

2022-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年级文言文课外练习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④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 ) ②反归取之(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①反归取之( )

②何不试之以足( )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答:

(三)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①女还( ) ②顾反为女杀彘( )

③特与婴儿戏耳( ) ④婴儿非与戏也( )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四)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席上啖菱( ) ②或曰( )

③啖菱须去壳( )④欲以清热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五)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③臣闻之() ④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加点词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 还( )

2、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七)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 嬉: ②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处: ③复徙居学宫之旁 徙:

④遂居焉 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

②此可以处吾子矣

3、你从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得到什么教益?

(八)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苦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子之少也

2、翻译句子 孟母以刀断其织。

旦夕勤学不息,

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

孟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使人信服,你能对她的教育方法加以评点么

(一)

1、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二)

1、 ① 坐 座 ② 反 返

2、 D 度

3、① 尺码 ② 履 ③到、往 、 尺码

4、 ① (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②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 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

(三)

1、 ① 同“汝”,你 ② 回来 ③ 罢了 ④ 开玩笑

2、 D

3、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 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四)

1、 ① 吃 ② 有人 ③ 剥掉 ④想要

2、 B

3、 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4、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五)

1、①晚 ②怎么 ③ 听说 ④ 好

2、 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六)

1、 离开 正 想要 回去

2、 老妪 以前的知识

3、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七)

1、游戏,玩耍 安置、居住 搬家 住

2、经常把处理丧事作为玩耍。 这里可以用来安置我的孩子了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对人熏染太重要 教育应重视环境的选择

(八)

1、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故:原因

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提炼

一、三个“遵照”

遵照原文语气、语义和习惯。

二、四个步骤

1.审。审清句中语法要点,找准采分点。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句子,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切。将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逐一解释。

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释出的词义连缀成句。

4.誊。在逐一查对原句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纸上。在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三、六字歌诀:留、对、换、补、删、调

1.留:即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那些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照搬即可。

2.对:即对译法。对应直译,逐字落实。指译文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要求字字落实。

3.换:即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4.补:即增补法。补出相关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语意。文言文省略现象较多,常考的是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于”,为使译文明白通顺,不产生歧义,必须补充译出被省略的成分。可先将其补足,然后依照常规句式翻译,译出补足部分后用括号标示。

5.删:即删削法。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发语词、衬音助词、部分连词等,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可删去不译。如:

6.调:即调整法。将倒装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对于倒装句式要先找出该句的谓语,再以此为核心找出主、宾、定、状、补,然后分析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和介宾结构后置等现象,再做调整。

第2篇: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终不知车 》方孝孺 ①②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

⑤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敞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辊(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4分) (1)辐腐而轮败 ( ) (2)以为车固若是( ) ..(3)效而为之者相属( )(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及寇兵侵其境。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3分)

二、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 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汉书·班超传》)

[注释]①徐令:徐县县令。②执:操持,做。③研:通“砚”。 3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分) ①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学习) ②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广泛搜寻) ③尝辍业投笔叹曰(停止) ④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罢官) ⑤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报酬)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3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与“不耻劳辱”中的“耻”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居家常执勤苦。 C.外连横而斗诸候。 ③②

④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两项是( )( )(1分) A.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B.卿弟安在

C.兄固被召诣校书郎D.立功异域E.豫州今欲何至

35.“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 ( )(1分) A.家境贫寒,班超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B.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C.家境贫寒,班固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D.家境贫寒,班固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36.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 (1)班超、班彪、班固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2)班超在为人、品行方面有哪三点比较突出?

三、[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

②平生于书(

) ③或答人简札( )④少不当意( )

2.翻译

①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②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3.下例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饮于河、渭 平生于书B.书遂大进 肃遂拜蒙母 C.日以十本为率 自为其名D.故日月星辰移焉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4.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四、【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 ) 方:( )欲( ) 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补充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

(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 )曰:"欲作针。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

五、《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 ) ②秦青弗止( )③响遏行云( ) ④薛谭乃谢求反(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六、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 ④而身为宋国笑( )

2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七)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___ ②吾欲之南海:__ 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__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子何恃而往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 _______。

(八)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暮归 归:回来 B.父怒挞之 之:代词,代王冕 C.执策 执:拿,握 D.冕因去 去:到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听已,辄默记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4.我国古代有许多勤学的故事,除了王冕好学,你还知道哪些勤学的故事?(至少写出2个)

九、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苦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 。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 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 孟子惧而问其故 问则广知 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 孟子之少也

2、 翻译句子

孟母以刀断其织。 旦夕勤学不息

3、 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

4、孟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使人信服,你能对她的教育方法加以评点么?

十、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 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尝 工 过 疵

2、 指出下列句子中“之”指代的含义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多作自能见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

十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在文中括号内解释加点的字

2、翻译句子。 华捉而掷去之: 十

二、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词语 或 弗受 以示玉人 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 丧宝 人有其宝

2、翻译句子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3、你是怎样看待子罕“珍宝”观的?

十三、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③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④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

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①闵:担心,忧虑。②揠:拔。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④槁:枯死。

1、 文章第二段批评了哪两种人?他们的错误实质是什么?

2、 说说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

第3篇:部编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17-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1、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通晓)《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2)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

2、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对如初。

③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

3、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翻译:①门人益亲 ②弟子孰为好学?

4、陈实与“梁上君子”

17-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 ,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②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3)宜省己为善(4)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

5、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翻译:①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 . ②恩过不相补矣

6、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翻译:①之万怪之,询其故

②方乘,遂为掀下 . ③比公乘之,驯良如故 ..(4)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 .

第4篇: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

④而身为宋国笑(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

)(

) (2)吾忘持度(

)(

)

(3)宁信度

(

)(

)

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___

②吾欲之南海:__

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

_______。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⑤父怒挞之

⑥曷不听其所为?

16、翻译下列句子:

王冕者,诸暨人。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17、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

18、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七、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20、加点词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 还:(

)

21、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2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3、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八、日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24、解释加点字:

1、是非君子之道(

)(

)

2、以待来年然后已(

)

25、翻译下面句子: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

(2)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译文:

九、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 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始折旋疾徐(

)

乃四顾胆落(

)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译文:

椎鼓径进……

译文:

28、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29、解释加点的词。

(1)将援引射之(

) (2)宜燔(

) (3)烹燔半焉(

) (4)已而索雁(

) 30、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多读古人的文章 只是致力于读书.

8.(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9.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11.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 )而忘操之(脚的尺寸)

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12.①边境。②到。③反而。④所以。

13.您凭借什么到(南海)?

14.对比,立志。

15.给加点字解释

捉:捡

掷:扔

废:放下

观:观看

16.句子翻译:

管宁划开席位分开而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17.略。言之成理即可。

18、①我想要去楚国 ②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19、①南辕北辙或 背道而驰

②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20、:(离开 ) 方:(正 ) 欲 ( 想要) 还: ( 回去)

21、(老妪)

(以前的知识 )

22、答: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24(这 )( 做法)

2、( 停止) 25:(1)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

(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

(3)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

26、慢 看

27、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28、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

29、牵引 应当 烧 寻找

30、过了一会儿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向高空飞远。

31、三个人都不正确。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机。

第5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课外训练

(一)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④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

) ②反归取之(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①反归取之( )

②何不试之以足( )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答:

(三)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①女还( ) ②顾反为女杀彘( )

③特与婴儿戏耳( ) ④婴儿非与戏也( )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四)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席上啖菱( ) ②或曰( )

③啖菱须去壳( )④欲以清热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 )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五)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③臣闻之( )

④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加点词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 还(

)

2、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七)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

嬉: ②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处: ③复徙居学宫之旁

徙: ④遂居焉

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

②此可以处吾子矣

3、你从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得到什么教益?

(八)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苦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子之少也

2、翻译句子

孟母以刀断其织。

旦夕勤学不息,

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

孟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使人信服,你能对她的教育方法加以评点么

(一)

1、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二)

1、 ① 坐 座 ② 反 返

2、 D 度

3、① 尺码 ② 履 ③到、往 、 尺码

4、 ① (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②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 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

(三)

1、 ① 同“汝”,你 ② 回来 ③ 罢了 ④ 开玩笑

2、 D

3、 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 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四)

1、 ① 吃 ② 有人 ③ 剥掉 ④想要

2、 B

3、 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4、 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五)

1、①晚 ②怎么 ③ 听说 ④ 好

2、 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六)

1、

离开

想要

回去

2、

老妪

以前的知识

3、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七)

1、游戏,玩耍

安置、居住

搬家

2、经常把处理丧事作为玩耍。 这里可以用来安置我的孩子了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对人熏染太重要 教育应重视环境的选择

(八)

1、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故:原因

第6篇:人教版七年级课外阅读练习

作者:陈诚

来源:陈诚 博客 时间:2006年11月29日

热点推荐:

冯为民:教好语文选修课的浅见 李彬: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内涵探

唐建新:感受台湾中小学《国文》课本的编排

—— 精彩导读 ————————————

语文报社新网开通,参与活动,100%获得奖品和证书……

飞翔网明星会员火热招募

1

2011年中华语文网年度之“最”

2012年寒假专号导读

资源"备教模块"上线请关注

2012年寒假升格赛特别活动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一)

(一)父爱昼夜无眠(28分) 尤天晨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惟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饭毕,他们又送我一套“三枪”内衣,并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我是说。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 ① 父亲, ② 父亲, ③

父亲并 ④ 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到3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 2 “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

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撇下老李头,不放心地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眼睛。

“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

(选自《伴你一生的情感美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

刚柔并济:

2、请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敬重”“抱愧”“理解”“感激”四个词语填入文中画线的①②③④处。(4分)

3、“我”无意中在浴室碰到父亲,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当我回到浴室,父亲又不放心地追了进去。这些举动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心理?表现出父亲是怎样一个人?(6分)

4、对于父亲做擦背工一事,其实前面有许多暗示,请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4分)

5、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一句的理解。(5分)

6、“父爱昼夜无眠”,确是如此,父亲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时时刻刻在关爱着我们。请你联系实际,写一件给你印象最深的事例,要求叙议结合,不超过100字。(6分)

(二)阳台上的小麻雀(18分) 国永梅

阳台上曾经养过一只小麻雀,现在已是鸟去笼空,但我仍常常怀着一种很复杂的心情想起它。 那只小麻雀是邻居在修房子时捉到,送给儿子的。母亲怕它飞走,把它的翅膀给剪短了。灰灰的小麻雀,实在算不上漂亮,但它那婉转清亮的叫声,两颗转动灵活的宛如黑珍珠的小眼睛,着实让我喜欢。我特地给它买了一个小小的鸟笼,买了小米,在阳台上为它安了家。每天早晨,揉着惺忪的双眼,我总要到阳台上去问候一下这个小家伙。那一段时间,平淡的日 3 子也好像因了这清脆的叫声有了生机。我把小麻雀当成了朋友,照顾得也格外周到小心。 可是,慢慢地,撒落在阳台上的小米和混合着粪便的沙子却越来越多,我不得不天天打扫清洗阳台。与正经同时,麻雀的叫声似乎少了很多,也暗淡了许多。麻雀慢慢地被冷落起来,只有记起来,才去为它添点水,加点食。

终于,有一天,在我打扫干净阳台之后,我打量了一下那只躲在角落里的毫无色彩的小麻雀,对老公说:“把小麻雀放了吧。”老公以为我是可怜它,就说:“放了吧,它在鸟笼里也怪孤独的。”于是打开鸟笼,老公抓住它,把手从阳台伸了出去,奇怪的是,它并没有振翅高飞,反而直接从三楼掉向地面的花园去了。我立刻明白过来,给它剪短的翅膀还没长好,它还不会飞。果然,摔到地面的小麻雀努力了几次,都没有飞起。一刹那,我的心里灌满自责和歉疚,是我抛弃了它!我匆匆地下楼,一路小跑赶到小花园,想重新带它回家。但小麻雀似乎伤了心,跟我赌气似的,好几次差点就捉到了,但却都溜走了。最后竟钻到灌木丛中,任我怎么呼唤,怎么寻找,再也不出来了。见我在小花园里团团乱转,老公在楼上喊:“上来吧,它不会饿死的。”我怅然地往回走,心里希望它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方天空。

这以后,我经常站在窗前向楼下花园里张望,希望能看到那只小麻雀。有一天,领儿子在楼下散步。儿子走着走着,惊叫起来:“妈妈,小麻雀!”我急走几步,是一只已死去的小麻雀。也是灰灰的羽毛,我的心里一紧,莫非……小儿子蹲在麻雀前,仰起小脸问:“妈妈,小麻雀怎么了?”我没有回答,抱起儿子快步走开了。

以后的日子,常常想起那只生死未卜的小麻雀,心情格外沉重,那种感觉,好像是朋友投奔到我家,而我却自私地只能接纳他带来的益处,不能容纳他的缺点,最后竟将他轰出家门!

1、这是一篇以人与动物关系为题材的时文,文章以 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与自己曾经相处过的那只生死未卜的小麻雀的 之情。(4分)

2、对放掉阳台上的小麻雀,“我”与老公的想法有何不同?(6分)

3、试找出文章首尾呼应的语句。(3分)

4、想起那只生死未卜的小麻雀,“我”的心情格外沉重。这是为什么呢?(5分)

(三)美丽的谎言(29分)

①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②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教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③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我心里一直惦着花名册上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 4 心里升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④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⑤从我离家来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在5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5次住处。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每天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之所以这样,惟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⑥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刚放心地挂了电话,就接到朋友的信,说是遇见了我的母亲,她病了,一个人去医院打针。我愣了好久,觉得心里很慌,赶忙往家里拨电话,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母亲又有什么用呢。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

1、第⑤段中“我”为什么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3分)

2、作者为什么认为有些谎言是美好的?(从谎言的作用上回答,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概括)(4分)

3、老师说谎的目的是什么?(含标点15字以内)(3分)

4、用原文回答“我”为什么能在美国独自忍受陌生和孤独?(3分)

5、文中都有谁说了哪些美丽的谎言?(要全面考虑,不要遗漏)(6分)

6、母亲为什么说谎?(3分)

7、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2分)

8、关于说谎这个问题,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5分)

(四)孩子,请系好鞋带 罗安余

5 ⑪那时,我还在读初一。

⑫学校每到年底都会组织游园活动庆祝新年的到来。

⑬记得那年的游园活动特别热闹,游戏很简单,似乎所有的人都能中奖,所以奖品很快就剩得不多了。

⑭我终于也得到了一张奖票,便兴冲冲地去领奖。领奖处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后几份奖品,我也不甘示弱地往前挤。高高的窗台,狭小的窗口,发奖的人根本看不见领奖人的脸,只能随意地从那些伸进窗口的挥舞着的手中接过奖票,再递给奖品。突然间,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一份奖品!还来不及高兴旋即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了——奖品被别人抢了!我忙抬起头四下搜寻,只见身旁一个大男孩正在冲我得意地笑。 ⑮我冲他喊道:“把奖品还给我!”

⑯他边走边嚷:“每个人都有奖票,谁能抢到就是谁的,凭什么还给你!”我拽住他的衣角,近乎哀求:“我先拿到的,给我吧。”

⑰他猛地推开我,没想到竟使我趔趄在地,他一溜烟跑掉了。

⑱从地上爬起来,我再也忍不住委屈大哭起来。我边哭边走向办公区,这时我本能地想到了母亲,她是这所学校极有权威的老师,她一定能帮我!

⑲母亲听我哭哭啼啼叙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说:“孩子,先系好你的鞋带吧。”我低头一看,真的,鞋带不知什么时候已松开了。我迅速系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没想到她却平静地说:“走吧,我们回家……”

⑳这件事早已过去,我始终没能要回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奖品,为此,我心里不止一次埋怨过母亲。然而,随着渐渐长大,十多年来曾经有过许多成败与得失的现在的我才恍然明白,当年的母亲是多么用心良苦!

⑴她让我系好鞋带,她在我因得不到奖品而懊恼的时候,让我系好鞋带,因为,我确实应该这样做。

⑵如果母亲任由我哭闹,我可能会一辈子对此事耿耿于怀,无法释然。生活中本来就有好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却无法得到,我们又怎可以要求自己每次都能被满足呢?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的心情对待生活。

⑶我知道,命运给予我们的磨难将远远不止是失去一份奖品;我同样知道,对待磨难也并非系好鞋带就能解决这么简单,但我明白生活的真谛就在于此——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永远向前看,总有一天,我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3分) 趔趄( ) 半晌( ) 气馁( )

2、文中有多个成语,请找出三个写在下面。(3分) 、 、 。

3、概括叙述文章内容。(40个字以内)(4分) (提示:人物、事件、感受)

6

4、第⑭段中“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因为 ,“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是因为 。(4分)

5、第⑲段中“我”听完母亲的话后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试以“我想:”开头,结合上、下文,简写在下面。(5分) 我想:

6、本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是 。(2分) A、顺叙 B、插叙 C、倒叙 D、补叙

7、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简要谈一点。(5分)

(五)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①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无书读,闾里②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③。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修全集·附录》

注释:①荻(dí):芦苇一类的植物。②闾里:乡里。③务:任务。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先公四岁而孤(孤儿) B、使学为诗(写,作) C、或因而抄录(有时) D、下笔已如成人(放下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夫人以荻画地(用) B、而家无书读(然而)

C、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代所借的书) D、而已能诵其书(欧阳修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②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4、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3分)

7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

(一)参考答案

(一)

1、刚强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

2、①理解 ②感激 ③敬重 ④抱愧

3、反映了父亲不想让儿子担心自己,又恐怕自己的行为给儿子带来负面影响的矛盾心理。 表现出父亲的无私和宽容。

4、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 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 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

5、(能谈出自己被父爱所感动,体会到父爱如山般沉重,且语言通顺即可。)

6、略

(二)

1、小麻雀 怀念和愧疚

2、我是因为麻雀“撒落在阳台上的小米和混合着粪便的沙子却越来越多”,不得不天天打扫清洗阳台;老公是觉得麻雀“在鸟笼里也怪孤独的”。

3、但我仍常常怀着一种很复杂的心情想起它。 常常想起那只生死未卜的小麻雀,心情格外沉重。 这两处前后呼应,相互照应。

4、自己自私地只能接纳麻雀带来的益处,却不能容纳它的缺点,最后竟将它轰出家门,以至生死未卜,为此深感惭愧。

(三)

1、因为“我”是一个穷学生,被别人瞧不起。

2、因为这些谎言是尊重、关爱、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3、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4、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

5、(1)老师说,所有的学生都得了第一名。 (2)“我”告诉母亲我一切顺利。 (3)母亲在电话中说她一切都好。

6、怕“我”惦念她。

7、过渡

8、略

(四)

1、liè qie shǎng něi

2、不甘示弱 用心良苦 耿耿于怀 如愿以偿 一如既往 自怨自艾

3、母亲没有帮我要回游园活动中被人抢走的奖品,只让我系好鞋带及成年后对此的感悟。

4、得到一份奖品 奖品被抢走了

5、略

6、A

7、略

(五)

1、A、D

2、D

3、(1)他读了很多古人的文章,母亲又让他学习写诗。 (2)他读书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一心致力于读书。

4、欧阳修家境贫苦,却发奋苦学,最终成才。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

(二)

(一)生命的姿势(35分)

①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②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天刚亮时天气就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③然而,就在他们稍稍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了一处山洞,只好住进山洞暂躲避风雪。 ④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重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饿死。

⑤丈夫阻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冻死。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⑥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进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严重的 。

⑦由于没有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⑧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一点地消逝。

⑨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入睡,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⑩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伟大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携带 裸露

2、解释下边短语中加点的字。(2分)

①准备就绪 绪:

②气温陡降 陡:

3、快速阅读全文,说说:“生命的姿势”这一标题中“生命”的含义(整体感知全文,从两个方面来考虑)。(4分)

4、第⑧段中为什么说妻子的喂奶动作“现在却无比艰难”?(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5、第⑨段中写孩子“安然地入睡”、“脸色红润、神态安详”的目的是:(4分)

6、第⑥段方框处应填入的一个词是( )(2分) A、损害 B、损失 C、损耗 D、损坏

7、文中的“一次又一次”前后重复了四次,对此,你如何理解?(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文章中心上的作用)(3分)

8、结合上文,谈谈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5分)

9、找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并写在下面。(3分)

10、课文《生命》的作者在见到的有关生命的例子描写之后,深有感慨地说:“从那一刻起,我告诉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那么,读了上文,你对生命又会作何感想呢?(字数不超过100个)(5分)

(二)打出自己的旗帜(23分)

①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日理万机,一般不会轻易接受记者的采访。但是一位美籍华人在应聘一家媒体的过程中,主管却指示她去采访可口可乐公司总裁。这是刁难,还是一种考验?对于她来说,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必须完成对可口可乐公司总裁的采访,否则,她就无法得到这份工作。

10 ②她通过种种关系和可口可乐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接触,但所有人都告诉她,她的采访要求根本不会得到允许,除非总裁本人同意。但是她又无法知道总裁的电话,她多次进入可口可乐公司总部,但还未到总裁办公室,就被秘书客气地挡回了。

③有一次,她偶然在报上得到总裁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她很高兴,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她再看详细的报道,发现总裁只能在那所大学停留半小时,以她现在的人际关系根本无法采访到总裁本人。她绝望了。

④到了总裁演讲那一天,她还是到了那所大学,她站在人群中等候总裁的到来。总裁按时来了,许多人围着他,快速走向大学的礼堂。她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如果现在不尝试,以后也许更困难了。她冲上前去,气喘吁吁地对总裁说:“ 。”总裁听了,觉得十分奇怪,看着这位东方女孩儿,总裁说:“给你五分钟,只有五分钟。”

⑤总裁说完便走了。她欣喜若狂,她终于得到了宝贵的五分钟。

⑥总裁的演讲在大学礼堂准时开始,她在台下不停地看着表,他的演讲十分生动,大学生报以一阵又一阵热烈掌声。

⑦慢慢地,时间已接近二十五分钟,她知道总裁离开大学的时间快到了,演讲如果再进行五分,那就意味着她的机会蒸发了。

⑧她突然有了一种勇气,撕下自己采访本上的一张纸,在上面写上一句话:“总裁先生,演讲之前你和一个东方女孩有一个约会。”她就从会场的最后穿过数千人的目光走到总裁的眼前,把纸条交给总裁。总裁展开那张纸条,看了一眼,便微微笑了。不一会儿,她听到总裁在台上说:“我的演讲到此为止。”

⑨总裁接受了她的采访,不是五分钟,而是整整二十分钟。总裁离去之前对她说:“你是我所见到的最勇敢也是最有个性的中国人!”

⑩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如果一个人还是按照常规思考问题,你遇上的可能都是壁垒。有了实力,并不代表成功,你还需要勇敢地打出自己的旗帜、抓住机会来证明自己。 (选自《黄河黄土黄种人》有改动)

1、概括叙述文章内容。(含标点40字以内)(4分)

2、女孩得知总裁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她很高兴,是因为 ;她绝望,是因为 。(4分)

3、第④段“说”的内容已省略。女孩该说些什么才能打动总裁呢?请根据上下文内容把她要说的话写在下边。(含标点50字以内)(4分)

4、第⑦段中“蒸发”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5、全文最后一段运用了 表达方式,其作用是

。(4分)

6、女孩儿的成功给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简单谈谈。(5分)

(三)母亲给出的答案(30分) 佚 名

①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②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③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④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⑤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扬,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⑥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1、请概括叙述本文的内容。(含标点40字以内)(4分)

2、母亲在回答儿子的提问,经过一个过程才给出了满意的答案,每一次提问,母亲是怎样做的?从文中选择词语填入下表。(8分) 第一次: ——第二次: . 有几次: ——旅行中: .

3、母亲给出的答案是什么意思?(3分)

4、第⑤段中括号里的词语哪一个用得好?请选择一个并说说理由。(3分)

5、“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例句加以证明。(3分)

6、请你评价一下这位母亲。(4分)

7、你是否有过类似“儿子”一样的疑惑?你得到了怎样的回答?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感受。(5分)

(四)才能来自勤奋学习(21分)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及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所谓的“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捧扬、社交等因素阻碍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时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余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的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三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 是科学上,在文学艺术是 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绩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馆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4分) 屡见不鲜( )( )

2、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3分)

3、第②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4、第②段说“天才”、“神童”因为不能继续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屡见不鲜,请你举出一例。(4分)

5、在第④段横线上填上关联词语。(2分)

6、对“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五)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③,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④不继,日昃⑤固始食。遂大通“六经”⑥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适:古时指女子出嫁。 ②世家:家世。 ③南都:今河南商丘。 ④饘(zhān)粥: 稠粥。 ⑤昃(zè):日偏西。 ⑥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去之南都 B、之虚所卖之 C、后天下之乐而乐 D、子将安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 ) 去之南都( ) 辄以水沃面( )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从这段文字中你得到什么启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谈。(3分)

5、请评价一下范仲淹其人。(3分)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

(二)参考答案

(一)

1、xié luǒ

2、①指丝的头,比喻事情的开端 ②突然,陡然

3、①母亲的生命 ②母亲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儿子的生命

4、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

5、细致描写小孩子的脸色、神态,意在告诉读者,孩子的生命得来不易,这是从侧面赞颂母亲舍身哺子的行为。

6、C

7、既点出时间的推移,也暗示母亲的生命在一点一点消逝。

8、抒情,歌颂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9、一个平凡的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10、略

(二)

1、一美籍华人女孩凭借自己的实力与勇气成功地采访了可口可乐公司总裁。

2、她认为这是一个有可能采访到总裁的好机会

总裁只能在那所大学停留半个小时,以她现在的人际关系根本无法采访到总裁本人。

3、“我是一位实习记者,十分崇拜您,如果您能给我五分钟,即使更少些,也将改变我的命运。”

4、失掉、丧失、没有

5、议论 紧扣题目,点明文章中心。

6、成功靠实力,还需要有勇气抓住机会,证明自己。

(三)

1、面对孩子的提问,母亲终于给出满意的答案,孩子受到启示,终于走向成功。

2、没有回答 没说出口 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3、聪明的人起点很高,笨拙的人起点很低,但笨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能取得成功。

4、“赞赏”好。因为赞赏有赞扬和欣赏之意。

5、有自尊心、刻苦好学的人。如:“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

6、有爱心,且懂教育的孩子。

7、略

(四)

1、lǚ 多次 xiǎn 少

2、人们的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

3、与上文对比,引出下文正面论证的事例。

4、略

5、不仅……也……

6、略

(五)

1、C

2、少年丧父 离开 就

3、于是精通“六经”的意思,并立下雄心大志。

4、

5、略

上一篇:网站租赁协议范本下一篇:大学生亲情观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