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课外练习

2023-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二文言文课外练习

初二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国无尉/去国怀乡 ..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 ..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 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答:

(二)(9分)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11.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

(三)申屠献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②斜错,其文③烂如④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⑤象而铸之。淬⑥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普生物也,乃曰:“敦其有.鼎,其形酷肖是。第⑦不知孰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辩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注释】①申屠敦:人名。申屠,复姓。②云璃(chī)小指鼎上所雕的云和璃的图形。璃是传说中一种似龙而无角的动物。③文:花纹。④烂如:明亮有光彩的样子。如,形容词词尾。⑤金工:铸造金属器物的工人。⑥淬(cuì ):铸造器物时把它烧红,浸人水中,以增加硬度。⑦第:但,只。 2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呼金工象而铸之 象: 贵人宝之 宝: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

(2)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2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申屠敦遭遇的看法。(4分)

(四)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 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17.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 分) 夫 不 喜 之 人 未 必 本 恶 习 以 性 成 梁 上 君 子 是 矣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 B、俄.闻自投地(不久) C、乃遗.布二端(赠送) D、后更无盗.(强盗)

19.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游东坡 [南宋]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自州门而东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 (4)为一郡之最 ..1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16.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17.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4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 ”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 之情。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2题。(10分) 翁①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尝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翁深耻之,然不欲上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御史⑥之死网事业,向二毛其施弗究⑦。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 (节选自罗玘⑧《坦然翁传》)

【注释】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②蚤:通“早”。③成立:抚养成人。④艤(yǐ)舟:船泊岸边。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⑧罗玘(qǐ):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论者谓有神相云 A.论者∕谓有神相云 B.论者谓∕有神相云 C.论者谓有∕神相云 D.论者谓有神∕相云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尝( ) (2)悉(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顷之,持妹而出。

12.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13.读了文本,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2分)

(一)(10分)

6.(1)孰:仔细(2)私:偏爱(3)间:间或,偶然。(每项1分,意思对即可。)

7.(1)(2分)(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关注点:“自视”(看看自己)、“弗如远甚”(远远比不上)。

(2)(2分)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关注点:“初下”(刚发布)、“若市”(如同市场)。

8.D“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领悟。

9.B你(A.任用/行为。C.诸侯国,国家/国都。D.听说/出名。)

10.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11.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

(三)、古文阅读(共10分)

22、 (2分)象:模仿;宝:以„„为宝

23、 (1)众宾客也一个接一个地都说:“这鼎确实不是真的。”(2)我从今以后终于明白权势完全能使是非颠倒啊!(每小题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共4分)

24、申屠敦的遭遇完全是由于鲁生趋炎附势、攀附权贵故意造假造成的。答对这一点给2分。联系实际言之有理,观点正确,语言通顺给2分。(4分) 附二:课外文言参考译文

洛阳平民申屠敦有一个汉朝古鼎,是在长安一条深河中获得的。鼎上云和螭的图形交互错杂,花纹熠熠发光。西邻的鲁生看见铜鼎后很是喜欢,请铜匠模仿它铸造了一个。用一种特殊的药液淬火后,埋入地洞中藏了三年。铜鼎受到泥土和药液的腐蚀,表面上开始生锈,与申屠敦的汉鼎大致相类似。一天早上,普生拿着假鼎献给权贵人,贵人竟视为宝物,大宴宾客时拿到席间让大家赏玩。申屠敦碰巧也在座,心中知道是普生的假东西,就(对权贵人)说:“我也有一个古鼎,外形同你的这个鼎极为相似,只是不知道哪座是真的。”权贵人让申屠把鼎拿来看看,看了半晌说:“这鼎确实不是真的”。众宾客也一个接一个地都说:“这鼎确实不是真的。申屠敦气愤不过,(与他们)论理不止。众人群起羞辱他。申屠敦无奈,闭口不再作声。回家后,(他)感慨地说,“我从今以后终于明白权势完全能使是非颠倒啊!”

(四)17. 夫 不 喜 之 人/未 必 本 恶/ 习 以 性 成/ 梁 上 君 子 是 矣 18.D 19.观君形状非罪人,应由贫困。

20.⑴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看出他宽宏大量。⑵陈寔对梁上君子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看出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

(五)14.(4)(1)向东走(2)空而开阔(3)面向 (4)是 15. (3)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16. (3分)B 17.(4分)(1)雪堂(2)仰慕

(六)9.A(2分) 10.(1)曾经(1分) (2)全、都(1分) 11.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里)出来。(2分) 12.奋力救妹,让出田宅,遵从父愿。(2分,写出两件事即可)

13.围绕“孝敬父母,善待家人,体恤父母”几个要点来谈即可,答到一点給1分,答到两点给2分.(2分)

第2篇: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卓,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12.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云( ) (2)得 ( )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 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 (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 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14.“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本文表现了韩魏公 的品质。(3分)

(二)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 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 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此言甚善( ) (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3分)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1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三)误认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幸至丞相府归我( ) .(2)乃诣丞相府归马( ) .8.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9.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 。(2分)

10.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 的品质,表现了“马主” 的品质。(4分)

(四)秦西巴纵麑①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②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③,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

[注释] ①纵麑(ni):放走小鹿。 麑:小鹿。②窃:私自。③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在文中指老师。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 ) .(2)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 .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A对一头小鹿也不能忍受,又何况对人呢? B对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 C连一头小鹿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容忍一个人呢? D连他都不忍心伤害小鹿,其他人会忍心伤害吗?

9.秦西巴“纵麑”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10.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3分)

答案

⒎⑴还,归还⑵往,到„„去 ⒏D ⒐想确认马是谁的

⒑仁厚(宽厚、宽容)诚实

12、好 实行

13、D

14、喜 赐

15、C

12.说 获得 得到 13.A 14.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15.待下宽厚

7.(1)命令;派遣;让(2)停;过了 8.B 9.“麂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

10.要知人善用; 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3分;认为自己正确就不怕得罪人2分;知错就改:不计个人恩怨1分

第3篇: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 曹彬仁爱(9分)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2分)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2分)

4.文章通过 、 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 ”的德行。 (3分)

(二)巨商蓄鹦鹉(8分)

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半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羽徘徊,似不忍去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半年方得释 ( ) (2)就笼与语曰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2分)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 ;(4) 。(4分) 4.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1)其所居堂屋敝 ( ) (2)吾为将 ( ) ..

第4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一、曲突徙薪

客有过①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②有积薪。客谓主人:“曲其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③不应。居无何,家果失火,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④。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⑤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⑥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⑧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⑨而请之。 (《说苑•权谋》) 【注释】

①过:拜访。②傍:同“旁”,旁边。③嘿(mî)然:嘿,同“默”,不说话的样子。④息:同“熄”,灭。⑤燔(fán):烧;灼(zhuï),被火烧伤。⑥而不录:却不邀请。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⑧乡(xiàng)使:当初如果。乡,同“向”,从前;使,假如。⑨寤:同“悟”,醒悟,觉悟。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

) ②于是杀牛置酒(

) ③余各以功次坐(

) ④今论功而请宾(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二、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②。天下之马者③,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④。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⑤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⑥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⑦。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⑧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列子•说符》) 【注释】

①子姓:您的家族。姓,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②形容筋骨:形体外表、筋肉骨架。相,仔细观察。③天下之马者:天下绝伦之马。④绝尘:不扬尘土,形容跑得快,灰尘来不及沾到马蹄上;弥辙:没有车辙,形容拉的车速度极快,车轮碾过没有留下痕迹。弥,同“弭”。⑤担纆(mî)薪菜:担柴拾草。纆,绳索。菜通“采”。⑥牝(pìn):雌。⑦牡(mǔ):雄;骊(lí):纯黑色的马。⑧一:副词,竟然。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请见之(

) ②三月而反(

)

③穆公不说(

)

④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九方皋相马的方法,对我们观察认识事物有什么启发?

三、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韩非子•喻老》) 【注释】

①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之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②术未尽也(

) ③先则恐逮于臣(

) ④今君后则欲逮臣(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四、 楚人养狙

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②,必部分③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④。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⑤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⑦,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郁离子•术使》) 【注释】

①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猴类。②旦日:(每天)早晨。③部分:安排,组织分派。④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⑤相与:一起。⑥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关兽的木笼。⑦惟其昏而未觉也: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 ②山之果,公所树与(

) ③狙公卒馁而死(

) ④众狙皆寤(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

五、临江之麋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

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⑥道上。麋至死不悟。

(《柳河东集•三戒》) 【注释】

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á):惊恐。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确。⑤俯仰:周旋,应付。⑥狼藉:散乱的样子。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畋得麋麑(

) ②自是日抱就犬(

) ③习示之(

) ④然时啖其舌(

) ⑤麋至死不悟(

) ⑥走欲与为戏(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六、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②,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

①荆:指楚国。②颈:脖子。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吴王欲伐荆(

) ②如是者三旦(

) ③则怀丸操弹(

) ④乃罢其兵(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这则故事告诉人们怎样的道理?

七、程昱胆识过人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①。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②,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③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④。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⑤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⑥。夫趣⑦ 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顷之,昱迁振威将军。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显,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表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三国志•程昱传》 【注释】

①止屯:驻扎。②居:据守。③幡:旗帜。④隙:矛盾,怨仇。⑤假:借。⑥禽:通“擒”。⑦趣:通“趋”。 【练习】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2.简要概括文章围绕程昱写了哪些事件,并说说这些事件可以看出程昱是怎样一个人?

八、高士廉以德处世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①,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②,交趾太守丘和署③为司法书佐。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士廉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④远至,内离外蹙⑤,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长真仅以身免,余众尽降。

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擢拜⑥侍中,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又

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廉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遗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旧唐书•高士廉传》) 【注释】

①器局:才识,气度。②阻绝:隔绝,断绝。③署:任命。④悬军:孤军。⑤蹙(cù):处境窘迫。⑥擢拜:提拔,提升。⑦下车:官员到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

) ②寻属天下大乱(

) ③水陆俱进,逆击破之(

) ④士廉下车,以礼致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文章是怎样表现高士廉讲求伦理道德的? 【参考答案】

一、1.①同情②备办③按照④介词,表修饰关系2.①(你)要让烟囱拐个弯,把柴草放远点,不然的话,你家将有火灾隐患。②当初如果听从客人的劝告,不用杀牛摆酒席,也不会发生火灾。3.不重视别人的忠告和批评,往往会有后患。

二、1.①代词,他②通“返”③通“悦”④表示判断的副词,是2.①糟糕透了,你推荐的相马人,连颜色和雌雄都分不清,又哪能相马呢?②他只看见精而忽视了粗,只看见内中而忽视外表,只看见所需要看的,而忽视他所不需要看的,只观察需要观察的,而遗漏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相出的马,才是比一般的良马珍贵的好马呢!3.认识一件事情,必须抓住它的实质,有时为了追求事物的本质,往往会对事物的非本质方面有所忽略。

三、1.①向②穷尽③被④赶上2.①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②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③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3.①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②略。

四、1.①有的猴(无定指代词)②种③饿死④同“悟”,醒悟2.①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②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他们像狙公吗?3.当大众受蒙蔽时,有权势者尚可得逞于一时,一旦大众觉醒,那么蒙蔽大众的人必将被抛弃。

五、1.①打猎②靠近③给„„看④但是⑤醒悟⑥跑2.①麋麑逐渐长大,忘记自己是麋,认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互相顶撞翻滚,越来越亲热。②那些别家的狗看见它,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3.“恃宠而骄”终不会有好下场。

六、1.①攻打②早晨③怀揣④退兵2.①您干什么了,露水把衣服都打湿了?②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隐患。3.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隐患。

七、1.①县令翻越城墙逃跑了,官吏和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向东逃奔到渠丘山。②程昱和郭嘉劝太祖说:“您前些天没有除去刘备,我等确实没有您这样的度量。现在借兵给他,他一定会生叛离之心。”2.(1)①献计

守城,击败王度。②反对刘岱依附公孙瓒,预言必遭祸患。③力劝曹操,除去刘备。④防守鄄城,不接

受增援。(2)程昱有谋略、有胆识,为曹操出谋划策,防守城池,深得曹操信任。

八、1.①出嫁②不久③打败④招来2.①隋军攻打辽,当时的兵部尚书斛斯政逃跑到高丽,士廉因和他交往获罪,被贬官做朱鸢的主簿。②窦轨镇守益州时,听说后就召见他,把衣服送给他穿,逼迫他做乡正官。3.亲情方面,他照顾妹妹一家人的生活,买住宅给妹妹一家居住,恩情甚重;孝情方面,母亲不便跟随自己到岭南,就留下妻子侍候母亲;教化方面,因势利导,使蜀地风俗大为改变。

译文

有一个造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的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改造为弯曲的烟囱,将柴草移到远处。不然的话,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摆酒来感谢他的邻人。烧伤的人在上位,其他的按功劳大小依次排座,但是没有请说改“曲突”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不会有火灾的忧患。现在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建议„曲突徙薪‟的人没有受到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被奉为上宾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人。

译文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侄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

伯乐回答说:“一般的良马是可以从外形容貌筋骨上观察出来的。天下难得的好马,是恍恍惚惚

,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这样的马跑起来像飞一样地快,而且尘土不扬,不留足迹。我的子侄们都是些才智低下的人,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担柴挑菜的叫九方皋的人,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绝不在我以下,请您接见他。”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马呢?”

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

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哩!”

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事实证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战国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比赛之时他多次改换马匹而多次都落在王子期后边。襄主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留着一手,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时候有问题。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重要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远。现在,你在我后面,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引导)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而你的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楚国有个以养猕猴为生的人,楚国人叫他“猴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让老猴率领(其它猴)到山里去,摘取植物的果实,取十分之一的果实来供养自己。有的猴不给,(猴公)就鞭打他们。老猴们都认为(这种生活)很苦,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小猴问众多老猴说:“山上的果子,是猴公种的树(结出的)吗?”众多老猴说:“不对,(果实)是天生的。”又问:“没有猴公的同意(我们)就不能去采吗?”众多老猴说:“不对,谁都能去采。”又问:“(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从他并要被他差使呢?”话还没有说完,老猴们全领悟了。

那天晚上,众多猴一起等到猴公睡着的时候,打破栅栏毁坏仓房,拿走他(猴公)存放的粮食,相互拉着手(这里指一起)进入森林里面,不再回来。猴公最后因为饥饿而死。

郁离子(即刘基隐退青田山时自取的笔名)说:“世上那种凭借权术奴役人民却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不像猴公吗?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翻译

江西省清江县有个打猎的人,捉到一只小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翘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麋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只鹿,把狗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因为害怕主人,于是和麋鹿玩耍,和麋鹿低头抬头十分友善,然而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想要吃掉麋鹿。三年之后,麋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麋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杀了吃掉,麋鹿的尸体七零八落地散落在路上,麋鹿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螳螂捕蝉实拍图片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身边的大臣:“谁再敢劝阻我,我就处死谁!”有一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想要劝吴王,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他便每天拿着弹弓、弹丸在御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打湿了他的衣鞋,接连三个早上都像这样。吴王发现了他,觉得奇怪:“你早上在花园干什么?露水打湿了你的衣鞋。”那少年对吴王回答道:“回禀大王,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在高高的树上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自己的身后;螳螂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想扑上去捉住它,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自己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个家伙,都力求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吴王听了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的太有道理了”于是随后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主意。

翻译

第5篇: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一) 陆清献公

陆稼书先生宰嘉定,日坐堂上课子读书,夫人在后堂纺绩。民有事控县者,即出票交原告,唤被告,如抗出差。其听讼也,以理喻,以情恕,如家人父子调停家事,渐成无讼之风。有兄弟争讼不休,公谓之曰:“弟兄不睦,伦常大变,予为斯民父母,皆予教训无方之.

过也。”遂自跪烈日中,讼者感泣,自此式好无尤。 公生辰,贫不能备寿筵,夫人笑之。公曰:“汝且出堂视之,较寿筵何如?”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

相传稼书先生殁后,为嘉定县城隍,县民数百人直至平湖接公上任。时先生夫人尚在,谓县人曰:“公在县时不肯费民一钱,今远道见迎,恐非公意耳。” .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予为斯民父母() .

(2)谓县人曰()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生辰,贫不能备寿筵,夫人笑之

3、“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陆稼书

4、陆稼书在当嘉定县令时,断案的特点是(用原文回答);他“贫不能备寿筵”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

1、(1)做,当(2)说,对„„说

2、陆稼书生日时,穷得不能自己备办寿筵,夫人取笑他

3、比喻受民爱戴

4、以理喻,以情恕公在县时不肯费民一钱

(二) 王翱

翱镇守辽东还朝,馈贻一无所受者。某太监于同事久,持明珠数颗馈之,公固辞,某.

曰:“公于他人之馈皆不受,我之馈亦不受,吾有死而已。”公不得已受之。乃自缀于衣领间,坐卧自随,虽其妻不知也。

居数年,太监死,其犹子①以贫不敢见公,使人召之,曰:“何不买第宅?”曰:“贫不能也。”公曰:“第买之。”其人讶,不肯买,公乃解其珠出于衣间与之,可值千金,第尚有余云。

诏营第于盐山,有司承媚,于外多列屋若干,公悉拆去之,曰:“非诏旨也。” .

每朝退,于公卿前孑然独行,不与人言。时马昂为兵部尚书,崔恭为吏部侍郎,公直以名呼之。

[注释①犹子:养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馈贻一无所受者() .

(2)公悉拆去之()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乃解其珠出于衣间与之,可值千金

3、王翱“使人召”太监的养子,目的是

4、王翱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赠送(2)去除

2、王翱从衣领里取出明珠给他,价值千金左右

3、归还太监所赠送的明珠

4、正直无私、清廉不贪

(三) 杨公翥有厚德

杨公翥有厚德,为景皇帝宫僚;居京师。乘一驴,邻翁老而得子,闻驴鸣辄惊,公遂.鬻驴徒行。天久雨,邻垣穴,潴水公舍,家人欲与竞。公曰:“雨日少,晴日多,何竞为?”金水河桥成,诏简有德者试涉,廷臣首推公焉。 .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居京师() .

(2)诏简有德者试涉()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闻驴鸣辄惊,公遂鬻驴徒行

3、“廷臣首推公焉”的“首”字,表现了杨公翥

4、文中两次写到杨公翥对邻里的态度,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住在(2)选拔,挑选

2、(邻人之子)听到驴叫声就受惊吓,公就卖了驴步行。

3、有厚德(公认的有德者)

4、邻里之间要懂得谦让

(四) 田公文镜抚豫

雍正初年,田公文镜抚豫十有二年,威不可犯,大法小廉,查逐坐省,长随禁止,府州..县官,毋许逗留省城。往来晏会,随到随见,见后即去,如有言未尽,只许留宿城外,次日.

禀见遄行,自此怨声载道。清则清矣,而郡中商民之生计绝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威不可犯() .

(2)如有言未尽()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府州县官,毋许逗留省城

3、“见后即去”与“”照应,田文镜这样做的目的是

4、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冒犯(2离开

2、府官、州官、县官,不允许在省城停留

3、毋许逗留省城表示清正廉明

4、做事不可走极端(要多方面考虑问题)

(五) 章公懋为祭酒

章公懋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有监生①请假,托言一力采薪②不至,将往求之。公闻之愕.

然,曰:“薪水之资③脱④有失,奈何?”忧动颜色。使亟求,且冀得之当复我。此生甚悔,曰:“公待我以诚,奈何诒⑤之?”明日返命,具实谢罪。 .

[注释] ①国子监:最高学府。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监生: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②采薪:与下文的“新水” 连用为 “采薪汲水”, 泛指日常生活的必需条件。③资:供给。④脱:无着落,损失。⑤诒:欺骗。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将往求之() .

(2)具实谢罪()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待我以诚,奈何诒之?

3、故事写了监生从“”到“悔”再到“返命”、“”的思想变化过程。

4、这则故事给了你一个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谋求(2)详细

2、公用真诚来对待我,我为什么要欺骗他呢

3、诒谢罪

4、待人要诚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或者:要认识到自己错误,要勇于改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或者:为人要诚实,不要欺骗别人

(六) 陆陇其为令

陆平湖先生为嘉定令,邑有大盗为民患,更数令不治,至是将入寇,捕者以闻。公戒吏.

民无动,令当自治。骑马直入盗中,盗见公皆愕。公谕之曰:“尔等皆良民,迫于捕逐耳,今令来,欲与尔等共为善,能自新乎?各散还家,贳汝罪;否则,官军至,无遗类矣。”众.

皆流涕蒲伏曰:“公真父母,死生唯命!”公回县,盗相率待罪。公曰:“业已许汝矣。”皆泣拜去,盗遂息。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更数令不治() .

(2)无遗类矣()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戒吏民无动,令当自治。

3、陆县令之所以会免去盗贼的罪,是因为: (1)(2)

4、陆平湖做嘉定县令,他的主要贡献在于

【参考答案】

1、(1)更换(2)留下,遗留

2、公告戒官吏百姓不要紧张,县令正在处理

3、(1)他们本身“皆良民,迫于捕逐耳”(2)县令许诺过,“各散还家,贳汝罪”

4、治理了盗贼问题,使得一方平安。

(七) 许姓方士

贾魏公为相日,有方士姓许,对人未尝称名,无贵贱皆称“我”,时人谓之“许我”。言谈颇有可采。然傲诞,视公卿蔑如也。公欲见,使人邀召数四,卒不至。又使门人苦邀致之,许骑驴,径欲造丞相厅事。门吏止之,不可,吏曰:“此丞相厅门,虽丞郎亦须下。”许曰:.

“我无所求于丞相,丞相召我来,若如此,但须我去耳。”不下驴而去。门吏急追之,不还,.以白丞相。魏公又使人谢而召之,终不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门吏止之() .

(2)不还()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欲见,使人邀召数四,卒不至。

3、贾魏公为什么要见许我?

4、这则故事给了你一个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阻止(2)返回

2、公要见他,多次派人邀请召见,他始终没来。

3、许我“言谈颇有可采”

4、对人无所求,就能保持自己的人格、本性(无欲则刚)

(八) 论画

画牛、虎皆画毛,惟马不画。余尝以问画工,工言:“马毛细,不可画。”余难之曰:“鼠毛更细,何故却画?”工不能对。大凡画马,其大不过盈尺,此乃以大为小,所以毛细而不.

可画;鼠乃如其大,自当画毛。然牛、虎亦是以大为小,理亦不应见毛,但牛、虎深毛,马浅毛,理须有别。故名辈为小牛、小虎,虽画毛,但略拂拭而已。若务详密,翻成冗长;约略拂拭,自有神观,迥然生动,难可与俗人论也。 .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大不过盈尺() .

(2)难可与俗人论也()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余难之曰:“鼠毛更细,何故却画?”

3、画马不画毛的原因是

4、本文是论画,但我们能从“论画”中得到生活方面的启示,这个启示就是

【参考答案】

1、(1)满(2)谈论、评论

2、我反驳(驳难)他说:“鼠毛更加细,为什么却要画呢?”

3、画马,其大不过盈尺,此乃以大为小,所以毛细而不可画

4、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或:对事物不可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九) 狄青为将

宝元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陈①,遇寇多北②。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冀军,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③一声则.

止;再声则严阵而阳④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

[注释]①陈:同“阵”,阵势。②北:败北,失败。③钲:古代行军时用的一种乐器。④阳:表面。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尽舍弓弩() .

(2)不可胜计也()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

3、狄青用兵的特点,可以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4、这则故事给了你一个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舍弃,放弃(2)计算

2、刚遇到敌人,还没有接战,突然钲声响,士兵都停止进攻。

3、奇

4、勤于思考,做事能事半功倍(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能收到奇效)

第6篇: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终不知车 》方孝孺 ①②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

⑤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敞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辊(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4分) (1)辐腐而轮败 ( ) (2)以为车固若是( ) ..(3)效而为之者相属( )(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及寇兵侵其境。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3分)

二、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 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汉书·班超传》)

[注释]①徐令:徐县县令。②执:操持,做。③研:通“砚”。 3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分) ①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学习) ②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广泛搜寻) ③尝辍业投笔叹曰(停止) ④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罢官) ⑤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报酬)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3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与“不耻劳辱”中的“耻”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居家常执勤苦。 C.外连横而斗诸候。 ③②

④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两项是( )( )(1分) A.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B.卿弟安在

C.兄固被召诣校书郎D.立功异域E.豫州今欲何至

35.“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 ( )(1分) A.家境贫寒,班超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B.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C.家境贫寒,班固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D.家境贫寒,班固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36.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 (1)班超、班彪、班固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2)班超在为人、品行方面有哪三点比较突出?

三、[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

②平生于书(

) ③或答人简札( )④少不当意( )

2.翻译

①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②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3.下例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饮于河、渭 平生于书B.书遂大进 肃遂拜蒙母 C.日以十本为率 自为其名D.故日月星辰移焉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4.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四、【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 ) 方:( )欲( ) 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补充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

(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 )曰:"欲作针。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

五、《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 ) ②秦青弗止( )③响遏行云( ) ④薛谭乃谢求反(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六、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 ④而身为宋国笑( )

2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七)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___ ②吾欲之南海:__ 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__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子何恃而往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 _______。

(八)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暮归 归:回来 B.父怒挞之 之:代词,代王冕 C.执策 执:拿,握 D.冕因去 去:到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听已,辄默记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4.我国古代有许多勤学的故事,除了王冕好学,你还知道哪些勤学的故事?(至少写出2个)

九、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苦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 。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 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 孟子惧而问其故 问则广知 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 孟子之少也

2、 翻译句子

孟母以刀断其织。 旦夕勤学不息

3、 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

4、孟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使人信服,你能对她的教育方法加以评点么?

十、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 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尝 工 过 疵

2、 指出下列句子中“之”指代的含义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多作自能见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

十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在文中括号内解释加点的字

2、翻译句子。 华捉而掷去之: 十

二、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词语 或 弗受 以示玉人 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 丧宝 人有其宝

2、翻译句子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3、你是怎样看待子罕“珍宝”观的?

十三、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③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④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

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①闵:担心,忧虑。②揠:拔。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④槁:枯死。

1、 文章第二段批评了哪两种人?他们的错误实质是什么?

2、 说说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