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教育教学劳动课中的收获

2022-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劳动是人赖以生存和服务社会的基本活动。劳技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 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 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那么, 怎样才能使聋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呢?

1引言激趣, 激发动手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聋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训活动。培养聋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所以,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 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深入地去研究。在课堂中要燃起聋生兴趣的火花, 激发聋生动手实践、进行实际操作的欲望, 首先教师必须设计一个新颖而富有感染力的导言, 吸引聋生的学习兴趣, 刺激聋生心中蕴藏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下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种, 但要因人因课而宜。教师也可使用展示实物法, 把事先做好的劳动成果先展示给聋生, 以激励他们动手实践的欲望。

2创设情境, 激励掌握要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 没有艺术, 那是不可思议的。”小学劳技课的教学也同样如此。如果让聋生单纯机械地模仿教师进行动手操作, 聋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应根据小聋生的好奇心理和兴趣的不稳定性, 运用多种形式, 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劳动氛围, 使聋生的劳动兴趣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让聋生在一种美的艺术中享受并学习掌握知识或技能。在这方面通常可采用角色游戏方法。如《制作竹衣架》一课, 教者紧紧围绕劈、刮、刨, 画线与打孔, 烘烤与压弯, 撑档与组装这几个制作环节让聋生先了然于胸。其次教会聋生“看”。看是引导聋生看教师的示范操作, 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动作表象, 进一步掌握劳动的步骤方法。所以教师要认真地进行分步操作示范, 并将过程一一展示给聋生。如果有动作细微、聋生不易看清楚弄明白的地方, 可用影像资料或实物投影仪等现代化手段来展示这一过程, 以增强其可见性, 使聋生能够看清劳动实践操作中每一个细小的动作要领。

3团结协作, 促进技能掌握

聋生是劳动实践的主体, 只有发挥聋生之间的互相协作, 才能更好组织聋生去实践。因此教师应从聋生的实际出发, 创造一种协作的环境和氛围, 引导聋生之间互相帮助, 彼此发挥自己的优点与长处, 取长补短, 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这样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劳动实践中, 聋生互相协作的方式多种多样,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分工性协作。每个人负责劳动实践中的一个环节, 集体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这样, 每个聋生在劳动实践时, 作为集体的一份子, 会感觉到自己与同伴, 同整个集体之间的关系, 考虑到自己这个环节的好坏, 会直接影响到同伴或整个劳动过程, 影响到整个任务的完成。小聋生普遍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好强的心理, 在劳动实践中, 恰当有效地组织好聋生的分工协作, 会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劳动动机,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辅助性协作。在劳技课教学中, 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形:尽管教师讲解演示得十分细致、清楚, 但总有一部分聋生就是学不会, 掌握不了, 但往往经过旁边同学的指点帮助后, 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所学劳动技能的要领。

在劳技课中, 有一些环节既多又复杂的实践内容。由于平时缺乏锻炼, 动手能力较差, 在从事劳动实践时, 有时会出现手忙脚乱, 不知所措的情形。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时, 可以考虑让聋生结成对子互助或分成小组协作。当一人实践时, 同伴可以在一旁提供帮助或引导, 以保证劳动实践有条不紊地进行。

4动手实践, 培养操作技能

在劳技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聋生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 注重教学过程和策略, 要留给聋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为聋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平台, 让聋生在劳动中探索、发现、研究。虽然在这一过程中聋生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也有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但是, 对每位聋生来说这一过程都是深有感触的, 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有亲手去做, 才能真正使聋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劳动技能实质就是一种新的动作方式, 掌握新的动作方式更重要的方法就是初学者的亲身实践, 由此应反复练习实践以形成劳动技能。在引导聋生动手操作时, 要先在独立实践前先复述一下操作方法, 想一想其中的每一个步骤, 然后再动手操作。也要强调先模仿后创新, 即先模仿教师的操作要领, 在掌握原有制作方法的基础上, 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找出新的操作方法, 创造新颖的劳动成果。

5成果展示, 培养学习兴趣

在聋生完成某一作品或劳动成果后, 并不表示这一学习内容的完结。这些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劳技作品凝聚了聋生智慧的结晶。很多聋生在完成作品后都想把它展示给大家看, 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一位伟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 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 他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聋生辛辛苦苦创作的作品, 只得到教师简单的一句“好”或者“不错”就了事了, 这样会严重挫伤聋生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我认为, 展示交流劳技作品不仅能提高聋生参与劳动的兴趣, 也有助于培养聋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品展示是一种分享和相互学习的方式。聋生的作品被展示出来, 就意味着作品被同伴和老师认可, 从而树立自信心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创作活动中去。所以教师不要吝啬教室里那小小的一面墙壁或一个小小的展台, 因为这对聋生来说, 是展示自我特长的大舞台。

摘要:特殊学校劳技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劳技课中, 应尽可能地吸引聋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情境、团结协作、动手实践和成果展示, 使聋生亲身参与劳动实践体验, 培养聋生的动手能力, 全面提高聋生的素质。

关键词:兴趣,情境,协作,实践,展示

上一篇:企业内部如何应对税务检查及国内税务检查的新趋势下一篇:谈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