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代表大會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随后乡村振兴不断得到发展和落实,21世纪以来国家把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脱贫攻坚作为三大国家重点发展决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论文 篇1:

发展农村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农村的发展实践证明,多种非农产业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注意到,农村旅游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农村一些地区的经济与社会面貌的改善都起到很好地的促进作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的《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标志着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签署的“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合作协议”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现笔者就发展农村旅游,促进徐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徐州发展农村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村旅游总体来说起步较晚,徐州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为农村旅游的大力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更好更快地发展农村旅游业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1.发展农村旅游业是提升徐州农业产业结构的内在要求。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徐州旅游业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借助丰厚的两汉文化底蕴,发展农村旅游,有利于徐州更好地抓住旅游业发展机遇,拓宽旅游业辐射范围,整合徐州旅游资源,拓展旅游市场,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增强农村发展动力。

2.发展农村旅游业是加快徐州城乡互动的必要举措。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处于“以城带乡”阶段。发展农村旅游业,可以提供农民就业的机会,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缓解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通过城市文明向农村的延伸,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业和农村转型,有利于形成城乡互动发展格局,加快城乡一体化。

3.发展农村旅游业是推进区域合作的客观需要。徐州乃千古龙飞地,历代帝王乡,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五省通衢,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在徐州发展农村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以借助两汉文化的羽翼,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农业生态资源的优势,密切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促进徐州的都市农业接轨南京、上海等周边城市,推进区域合作。

4.发展农村旅游业是提升徐州城市品位的重要载体。徐州的两汉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把拥有较好生态环境的农村和特色农业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可以增强旅游业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壮大,并推动徐州向国家级、世界级风景旅游城市迈进。

二、徐州发展农村旅游业的优势

农村旅游业顺应人们更加注重休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徐州发展农村旅游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1.资源优势。徐州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江、河、湖、溪、山、林等各具特色,农村地域特色鲜明,苏北民俗、农耕文明、乡野风情保存相对完好,发展农村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2.区位优势。徐州是五省通衢,地处苏、鲁、豫、皖交界,位于长三角北端,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在徐州发展农村旅游业,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3.经济优势。徐州农村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备发展农村旅游业的经济实力。农村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资金投入机制比较规范。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区域合作不断深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旅游业客源市场日益扩展。

4.基础优势。徐州生机勃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生态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为发展农村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鼓楼区的九龙湖农业主题公园、徐州经济开发区的观赏鱼生态示范园、云龙区的亚美花木繁育基地、泉山区的泰山农业生态园等一大批先进的农业旅游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徐州现代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格局,具备扎实的基础优势。

5.城市优势。徐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丰厚的两汉文化底蕴,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较高的知名度。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刘邦、项羽、张良等。清代文学评论家张竹坡,史学家萧一山,近代书画家张伯英、萧龙士,当代作曲音乐理论家马可,国画大师李可染,均生于斯而成著名大家,睢宁的儿童画更是享誉世界。

三、发展徐州农业旅游的建议

徐州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村旅游的市场潜力很大,应进一步科学规划,扶持开发,突出特色,策划包装,加强营销,规范服务,提升水平,促进农村旅游健康有序地发展。

1.科学规划。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多方借鉴国外及国内先进地区的都市郊区发展农村旅游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徐州经济发展和资源特色,论证和编制农村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先行,找准农村旅游业的市场定位,有效防止景点的无序开发。

2.突出特色,典型示范。农村旅游之所以在短期内能快速兴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原汁原味的“农”字特色。发展农村旅游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投资者利益与保护资源并重,注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当地农民风俗、农业风光、农村风情等特色。

3.加强促销。要加大对农村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力度,大力开发消费市场。重视农村旅游业项目的包装宣传和市场开发工作,强化农村旅游业的整体吸引力,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当前,农村旅游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游客需求,因此,宣传促销的重点应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特别是做好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促销,不断提高农村旅游在区域旅游市场的占有率。

4.主动服务。各级相关管理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做好协调,为农村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培育农村旅游业龙头企业,提高农村旅游业从业者的组织化程度,建立行业商会,发挥行业商会的行业自律和中介推销作用,推动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高。农村旅游发展时间较短,很多事情有待理顺和规范,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形成合力,主动帮助农村旅游从业人员解决好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推动农村旅游健康发展。

作者:张健

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论文 篇2:

探析乡村振兴与农村休闲旅游经济发展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代表大會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随后乡村振兴不断得到发展和落实,21世纪以来国家把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脱贫攻坚作为三大国家重点发展决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发展和提高,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成为突出矛盾,国家提出共同富裕的原则,保证在2020年全体人民实现脱贫攻坚迈向小康社会,解决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人民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也是把乡村振兴当作目前发展中的主要任务,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发展

引言:

在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最重要的是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快速解决不仅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依据。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我们国家不断的去通过时间探究每一个农村地方发展的特色,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特色去带动人民发家致富。乡村振兴的目光不应该全放在物质财富的获得,更要注意培养农民的素质,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乡村振兴是带动农民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是物质财富增加的过程。这样才能使乡村文化兴旺门,农民素质提高,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

一、乡村振兴的内涵

(一)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是我国格外重视的促进乡村发展的一大措施,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只有农村的产业繁荣了,才有可能带给农民更多的岗位以提高农村就业率,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农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加快复兴农村产业,要有不断坚持的品质,在保证绿色产品的基础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化改革,推进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相结合,达到带动农业发展的效果。比如,在收获粮食时利用大型机械帮助收割,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在出售农产品时,可以利用网络化平台进行售卖,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生态宜居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人人都向往的,生态宜居是优良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农村较于城市的一大优点。主要包括农村整体环境安逸干净以及农村的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提倡生态宜居,要以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为基础,整顿污水和空气污染,逐步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平稳发展,从而让农村环境绿起来、美起来,长此以往,会大大推动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

(三)乡风文明

乡风乡气是农村较为看重的一点,良好的乡风乡气不仅能反应出农民对于幸福的追求,而且能透露出农民之间的和谐关系。乡风建设主要包括扶持教育行业和医疗服务业发展、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水平,又包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尊老爱幼、左邻右舍相互帮助以及诚信待人、和谐友善等。

培养农村乡风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民的精神风貌,弘扬民风民俗,完善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四)治理有效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的,所以在农村也不例外,农村的村民委员会以及村支书等等也在尽自己的力量把农村建设的更加民主化、自治化。良好的农村建设要以法治建设为依据,逐步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有效调节农民关系,有效调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从而造就一个有活力、有激情的农村风貌[1]。

(五)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每个农民都极力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只有生活富裕了、经济宽裕了,生活才能越过越便捷。在农村,要促进经济繁荣从而带动每家每户生活富裕,就需要立足于农村发展经济的优势,例如,改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城市人来农村感受风土人情,或者是来农村欣赏自然景观以陶冶情操。这样就能很好的带动农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以此提高农民的日常收益,把农村建设成美好的新家园。

二、农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

农村旅游是我国旅游行业中前景最为广阔、带动能力最强的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因此人们越来越注重于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旅游人数急剧增加。从目前来看,农村旅游资源占全国旅游资源的绝大多比例,但是来农村旅游的人数确占全部旅游人数的很小一部分,这就说明农村旅游业发展存在很大的空间,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农村旅游主要是以度假为主,发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农村的优美环境,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城市人远离城市,愉悦身心[2]。我国的农村旅游业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也是出于成长发展的阶段,为了促进农村旅游更快的成熟发展,我们也开始大力推崇农村休闲旅游业,由于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密度较小,该种旅游业发展较快,各种各样的农业观光园、水果蔬菜采摘园、农家乐等农村旅游形式在各地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收益。在农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农村特色产品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售卖,横跨了一二三产业,从最大程度上发展了农村经济。

三、乡村振兴对农村休闲旅游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人民代表大会上这种提出的战略方案,是实现国家实体经济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国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我们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生存和角逐,而乡村振兴是发展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非常重视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定要解决农民问题,自古以来,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为了解决农民贫穷问题,我国大力实行脱贫攻坚战,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我国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经济,国家根据每个农村当地的特色,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展了具有农村特色文化的种植业、旅游业、采集业等发展模式,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依据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发展了许多农村休闲和旅游文化。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民的就业,也是在无形中壮大了我国文化遗产的知名度[3]。比如:我国在台儿庄遗址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经济,不仅把台儿庄战役中的革命精神书写的淋漓尽致,而且吸引了各地的游客,真正意义上带动了当地旅游文化的发展。最著名的还有武当山,武当山被称为天下第一仙山,人杰地灵,道教圣地,国家重点发展该地区把武当山从人烟稀少的农村发展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当地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得到宣传和发展,武当武术,道教圣地,休闲养生更是成为当地的代名词。该地区农民根据武当特色文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增加了物质财富,更是丰富了文化素养。再有从2017年以来,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最大水库----三利水库,位于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五山镇境内,依据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国家计划立项打造成三利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下步发展农村休闲旅游经济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农村休闲旅游经济是新型具有潜力的经济,他与乡村振兴相互关联,释放了农村发展潜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能很好的适应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保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和农村休闲旅游都是我国较为注重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方式,一方面,乡村振兴可以带动农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也已经成为众多地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和途径。

首先,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会带动农民致富,而且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受益者,这就需要培养一批敢于进取、敢于做旅游带头人的农民,让他们积极宣传农村休闲旅游,提高广大农民对农村休闲旅游的认识度,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共同发展、共同进步[4]。其次,要注重发展农村文化,让农民积极参与学习本村的历史文化,了解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成为文化的直接展示者,以便于更好的向游客展示当地的文化风韵,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旅游,而且可以使当地的文化永葆活力和生命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加强环境综合治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将农村环境治理与旅游发展、乡村振兴三者相结合,推动农村环境绿色化,發展农村休闲旅游业的同时,逐步实现乡村振兴中的生态宜居,营造更加适合人们居住以及观赏的环境。

五、农村休闲旅游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在发展农村休闲旅游的同时需要具有丰富的经验,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了许多发展的机会,国家鼓励一些有理想的青年大学生毕业后回乡发展。因此,一批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员投入到了家乡的建设,他们根据家乡的实际情况走上了符合家乡发展的道路,他们利用农村的优势之处发展休闲农业经济、种植业经济、经济作物和旅游业等产业,利用农村的人口制度优势、劳动力和土地优势大规模发展。国家派遣专业人员回乡还能对他们进行磨练,促进个体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一种新型方式。休闲旅游农业是一种能够把国家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农业特色发展模式,是解决传统农业收入不稳定问题多的新途径,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休闲旅游农业如雨后春笋办不断冒出,呈现一种蓬勃发展的业态,有效增加国民收入和就职人员,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但休闲旅游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5]。比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农民经营观念落后,竞争优势小,休闲旅游经济在经营中观念较落后,受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影响,产业规模小,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必须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依托该地休闲旅游资源实现产业联合化发展,扩大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延长产业链,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休闲旅游资源属于第三产业必须具有相对的服务意识,创新发展模式,舍弃传统的经营方式,在经营、管理等方面有效创新,休闲旅游经济发展的时间短,配套设施落后,缺乏服务意识,要融合从经营、管理、服务一体化发展,更新落后的设备,实现大规模、机械化、专门化的一体化过程。

六、乡村振兴与休闲旅游经济的关系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能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该地区的脱贫致富,增加就业。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休闲旅游经济的出现需要大量的配套设施,这就给人们带来了多层次的就业机会,从吃饭、观光旅游、休息、娱乐的一体化发展能够创造丰富的就业机会,因此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乡村振兴的表现,另一方面是农业经济创新化、规模化发展的体现。而乡村经济振兴的提出更是吸引了许多专业技术人员的目光,促使他们带着自己的专业技能返回家乡,进行家乡建造,做带领他们发家致富的领头羊。国家在乡村振兴方面给出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也让很多人敢于尝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乡村振兴在带动乡村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乡村振兴[6]。在发展乡村经济的道路上一定要实现绿色发展,休闲旅游经济自然风光是发展的核心,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保护措施,对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的各个环节做好规划和建设,对环境资源进行系统的、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要本着尊重自然环境的原则,优化旅游资源,保护好文化遗迹,尽量使用绿色能源减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只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才能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链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给农村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而农业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乡村振兴、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带给农村发展的机会和机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协调了城乡之间的发展,也给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带来了难题,处理好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保护,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只有促进第一二三融合发展,开创农业休闲旅游新模式新业态,才能把握住乡村振兴所带来的优势。而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的蓬勃发展也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动力,对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钟真,余镇涛,白迪.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外来投资重要吗?[J].中国农村经济,2019(6):18.

[2]王莉琴,胡永飞.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0(4):2.

[3]谭莉.农村旅游休闲经济发展与乡村经济振兴的关联性研究[J].农业经济,2019(3):3.

[4]刘月荣.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经济助力农村发展动力机制探析[J].2021(2019-3):14-19.

[5]姜红, 黄和平, 卢道典.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J]. 中国食用菌, 2020, 39(2):1.

[6]李欢, 杨亦扬. 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茶文化旅游的休闲农业发展策略[J].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49(16):6.

作者:邓能胜

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论文 篇3:

对新疆农村旅游资源的再认识及开发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旅游已成为很多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农村旅游资源的狭隘认识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效益水平和农村地区的持续发展。文章从资源空间分布的角度重新认识农村旅游资源,以此为基础分析新疆农村旅游资源构成和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一些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旅游资源;再认识;开发对策;新疆

一、引言

农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命题。农村地区旅游的发展将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全国各地农村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势头强劲,新疆地区也不例外,各种类型的主要由农民经营参与的农业观光及休闲旅游也迅速发展起来,乡村旅游作为新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地方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成效斐然。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农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生类型,在农村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品开发的投资规模,经营者水平及农村旅游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农村旅游开发兼顾农民利益不够,市场营销缺乏等都影响了农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究其原因,本文认为是对农村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主要体现在:第一,农村旅游开发就是农民、农村集体或企业的“农家乐”或“农业园区”;第二,认为农村旅游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而且广阔的农村地区有超强的环境自净能力;第三,对农村旅游的效用认识比较片面,即发展农村旅游就是让农民致富,与农村地区整体发展的关系不大,忽视其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农村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使农村旅游成为农村地区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新疆农村旅游资源的再认识

农村旅游资源,从地域范围看应该是位于农村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即分布在农村的环境范围中,包括已经被开发、待开发的及原生的、再生的各类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根据国家旅游局2003年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国家标准,农村旅游资源既包括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和天象与气候景观类,还包括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类,也就是说包括了农村范围内的所有的旅游资源,是由自然环境、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共同组成的和谐的乡村地域复合体。据此,新疆农村旅游资源就包含了“标准”中旅游资源8大类中的所有类型,并拥有除岛礁和河口与海面亚类的29个亚类,占全部亚类的93.5%,农村旅游资源种类齐全,赋存丰富,遍布全疆各地(见表1)。

由此看出,新疆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可以说几乎包含了旅游资源的所有类型,而且在新疆旅游资源总量中占绝大比重,其范畴不能仅限于农作景观和民俗。

三、新疆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

正是因为对农村旅游资源的片面认识,导致农村旅游在发展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使农村旅游与农村经济的互动发展弱化,而其负面影响却日益突出。

(一)农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最大直接受益者不是农村地区

从农村旅游资源开发角度来看,真正以农民个人、农民集体及农民企业为主体开发的仅占较少数;而同时,具备较高价值旅游资源的农村区域,包括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林场等区域,一般为国家所有,已经成为由国家直接控制的成型的景区。目前,新疆农村旅游产品开发经营的主体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类是国家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主要经营管理如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资源价值高的高级别景区;第二类是实力比较雄厚的城市企业,如中昆集团、宏景集团等,这些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及市场开发能力,取得了疆内许多有较好资源潜力的景区的开发经营权;第三类是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农民个人、农民集体及农民企业,一般进行小规模的旅游景区开发或是有组织的农业旅游片区开发,从农村旅游经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类旅游产品数量比较有限,而且地域分布不均衡,比较依赖于经济较发展的大中城市或高级别景区,市场开拓能力薄弱;就全疆而言,北疆的农村旅游发展优于南疆,而南疆地区也多集中于如吐鲁番,喀什等地,其它地区如哈密等地的农村旅游也是比较有特色的。这种开发经营格局直接影响了农村地区在旅游开发中的直接受益水平。

(二)发展农村旅游对农民利益兼顾不够

由于人们对农村旅游资源的范畴认识不清,把开发农村旅游资源认为是与农民不相干的事,农民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和安排的境地,目前比较突出的表现有,部分地区农民对旅游开发占用公共或私人土地由于补偿不利很不满意;在山区开发旅游对当地牧民的生活安置和就业指导与安排缺失也导致一些冲突的发生;另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农民获得的工作机会和收入也不理想,目前主要还是以从事个体摊点和被企业聘为底层员工为主,收入比较低。发展旅游对农民来讲毕竟还是新事物,他们在市场把握和投资实力上都处于劣势,又由于自身素质较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所以如果不在政策和资金扶持上予以倾斜,农民往往不能通过发展农村旅游获得受益,故而与发展农村旅游经济的目的相背。

(三)农村旅游产品层次低,经营管理水平低

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造成城市和农村经济的二元发展,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是不争的事实,发展农村旅游的物质基础相当薄弱,这在新疆地区尤为突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难以进行实质性开发,行、游、住、食、娱、购等硬件基础薄弱,一些农村旅游景点浏览环境较差,接待设施规模小、档次低;由于投资经营者素质较低,旅游开发存在盲目性,结果因低层次开发,产品品位不高,配套设施和环境较差,逐渐衰落而停业。在大多数地区,由于提供的服务项目大同小异、经营模式几无区别,加之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蓬勃开展导致竞争加剧,造成农业旅游景点彼此间激烈的竞争,甚至有诋毁同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增大了市场风险,导致一些地区开发效益下降;从行业管理上看,立法管理尚不健全,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无证经营的现象普遍存在,不重视卫生、环保的现象较为突出,欺客、宰客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旅游开发引致的环境问题

对农村地区的环境监管往往是缺失的,而绝大多数农村旅游的开发经营者(包括农民)通常也“高估”了农村环境的自净能力,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持续利用认识不清,以为环境问题就是卫生问题,往往是重开发轻保护,或者只开发不保护,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环境隐患。如旅游农业活动污染、生活垃圾和旅游活动污染等,开展农业旅游的地区一般都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带,一旦环境遭到破坏,恢复起来就会非常困难,尤其是土壤、水体等的污染,生态恢复需要较长时期;而且更为严峻的是,这些地区能够保证环境恢复的经济、技术力量非常薄弱,环境破坏之后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影响到地区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初衷最终演变成适得其反的结果,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四、新视野下的新疆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农村地区的直接受益水平

由上所述,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主体主要有三类,而无论由谁开发,都应明确一点,即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理应使农村地区成为最大受益者,但现实并非如此。因此要重新认识农村旅游资源的范畴,完善产权制度,明确责权关系,提高旅游收入的直接回馈比例,地区应通过一系列投资政策、就业政策、劳动力培训政策等政策措施保证农村地区的受益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

(二)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农村旅游产品体系

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最终体现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农村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一方面,农村旅游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新疆特色的农村旅游实际上基于三大文化背景,即与新疆干旱区相适应的绿洲农业文化,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以及开荒戍边的军垦文化,结合农村旅游强烈依托城市客源的特征,直接依托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及农村事项的旅游产品应主要发展城市依托型、景区带动型和民俗特色观光及参与型。另一方面,农村旅游产品进入市场要有整体营销的理念和方案,那些较低级别或知名度的旅游景区(点)应与高级别及高知名度景区“捆绑”销售,以此丰富游客旅游内容并提高农村旅游的整体收益水平。

(三)加速农业旅游的规范化发展

农业旅游的规范化发展是目前农村旅游发展中的一个较普遍的问题,本文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制订农业旅游发展规划。政府应本着积极科学的态度,加以引导,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规范乡村旅游。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开发模式,在以县为单位的区域内形成“农家乐”和其它形式农业旅游点的点面式布局,互为补充,互相衬托。第二,制定行业规范。如成立基层农业旅游管理委员会、建立准入制度、制定行业服务标准等。

(四)对农业旅游的发展进行准确定位

新疆农业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还需在目标、产品和文化三个方面进行重新定位。第一,目标定位。农业旅游的发展要在目的地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旅游产业链、维护生态环境并为游客提供名副其实的多方位的快乐体验。第二,产品定位。要从农业旅游资源特点和目标市场的需求出发进行产品定位,要有“绿色产品”的经营理念,还需要找准目标市场,项目开发应当以当地中等收入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为参照系。第三,文化定位。新疆农村旅游开发应体现“绿洲农业”文化和民俗文化,只有这样,农业旅游才能向成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郁成,黄光文.论农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J].旅游学刊,2003(2).

2、龙良碧,邹盛贵.重庆市农村旅游发展对策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6).

3、胡卫华,王庆.“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开发方向[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本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06BJJ007)。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旅游学院)

作者:王冬萍

上一篇:青年志愿者活动总结(3篇)下一篇:注册会计师工作总结(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