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农村背景下农村旅游发展模式探索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精准扶贫是国家脱贫前民生工作的重点,乡村旅游扶贫是在精准扶贫的重要创新模式。通过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经济。本文将从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意义,最后提出基于扶贫模式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新途径,旨在深化农村旅游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引言

国家扶贫期间,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指引下,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如火如荼开展,成为农村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项目[1]。乡村旅游扶贫不仅可以开发乡村的旅游资源,同时还可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工作目标。

一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

(一)乡村基础设施的问题

当前在精准扶贫的地区,大都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因此很多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交通运输条件跟不上紧急发展的要求,落后的乡村基础设施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旅游产业经济的升级,游客对很多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都有了更高的心理预期,如景区卫生间、住宿条件和餐饮质量等,当前乡村基础设施的滞后建设严重影响了游客对景区的体验感,对乡村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讲是不利的。

(二)整体规划意识欠缺

当前很多乡村旅游景区设施开发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在旅游发展规划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很多旅游景区在没有进行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就匆匆上项目,在旅游景区的产品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招商等方面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导致出现同区域内出现很多同质化的旅游景区[2],出现很多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的现状,没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文化内涵。这种现状导致浪费人力和物力,让游客对景区的旅游体验感大打折扣。

(三)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只有引进高素质的旅游规划人才,乡村旅游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3]。当前乡村旅游大都是在交通不太发达的乡村,因此引进专业从事旅游规划的专业人才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乡村旅游没有发展起来的背景下,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很少有留在当地进行发展,所以景区内的劳动力紧缺是很大的问题。尽管本地有愿意从事乡村旅游的人,但是知识水平有限,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贡献有限。

二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意义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带动当地老百姓的脱贫致富,是国家精准扶贫和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举措,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4]。

第一,有助于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对当地经济进行统筹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乡村地区的基础设置建设,大力发展乡村的旅游产业,成为脱贫致富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不仅是政府扶贫工作的重点,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对于提高整个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战略发展意义。

第二,有助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相对较好,乡村的景色和民俗文化对于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城市居民在空闲时间进行乡村旅游,可以为当地居民的收入增收,对乡村地区的扶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实现传统的破坏性开发转向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建设,从而实现当地“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对于生态环境已经遭到破坏的地区,通过乡村经济发展建设对当地环境资源进行保护,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最终实现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绿色发展。

三基于扶贫模式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新途径

在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下,要充分发挥当地经济的地缘优势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从而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的目标,最终实现精准扶贫的目的。

(一)建设生态化的乡村旅游模式

建设生态化的乡村旅游模式,这是乡村旅游开发规划的整体思路,对于旅游项目的长期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5]。在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要遵循“人—自然—旅游”的生态化建设思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从而打造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在生态化的建设思想指导下,不仅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同时还可以挖掘当地人文特色文化,实现生态化的旅游规划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出一条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随着旅游政策的变化和乡村发展战略的优化,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随着国家扶贫政策力度的增加和当地助农政策的完善,乡村地区扶贫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成为扶贫工作中的绿色产业。将扶贫工作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是乡村规划发展的新模式。要想实现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单靠政策的引领,当地政府还要大力进行招商工作,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资本支持,增加知名品牌企业的合作,从而为当地旅游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引入规范化的流程。

(三)提高当地农民的参与管理意识

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当地农民的广泛参与。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要充分地调动当地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热情,鼓励广大村民加入到乡村旅游建设的整体决策之中,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化,为农民创收开辟新的途径。当地政府要注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政府要预留专项培训资金,定期邀请相关的专家对广大从业人员进行旅游技能的培训工作,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鼓励广大村民将个人的经济收入和乡村旅游工作结合起来,增强广大农民对乡村旅游经济的认同感,从而帮助大家深化和认识旅游扶贫的深刻内涵。

(四)将乡村旅游扶贫纳入到国家扶贫工作体系中

消除贫困是政府工作的重心,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对于乡村地区的扶贫工作,不仅停留在资金帮扶的政策中,还要立足当地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经济实现扶贫工作的创新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是对当前政府扶贫工作的大胆尝试和创新。当前乡村旅游扶贫建设在部分地区取了一定的成效,并且具有推广示范的价值,因此旅游扶贫工作应该纳入到国家扶贫工作体系之中,为其他地区的经济扶贫工作提供新的思路。这不仅会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同时还可以为旅游建设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

(五)构建高水平的旅游管理队伍

乡村旅游规划需要专业的旅游人才进行管理,才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内涵式发展。乡村旅游部门要加大专业旅游人才的招聘引进工作,对于旅游人才的工作待遇进行统筹规划,从而完成旅游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乡村旅游管理部门要定期派送管理人员外出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从而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制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要鼓励旅游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社会调研工作,对于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及时改进,从而保证乡村旅游产业的长久发展。

四结语

做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创新途径,对于落实党和政府的号召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6]。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要立足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意义,最后在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新途径,从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的长远发展和最终实现脱贫辅助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尹建军,罗倩.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效率评价及空间特征研究—以湖北大别山区为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1,41(1):128-134.

[2]郭爽,王钦安.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江淮分水岭地区农旅融合研究—以滁州市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42(2):68-74.

[3]高雪琴,牛晓春.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西北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路径研究—以甘肃省天祝县天堂村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1):96-103.

[4]齐永静,董玮.多维居民感知视角下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和效应分析—基于皖南地区的调查研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9(1):15-22.

[5]鲁小波,陈晓颖.以乡村旅游带动贫困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探析—以辽宁省建昌县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2021,(1):62-66.

[6]庞卫花.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效应提升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2):65-68.

上一篇:管理者过于自信对并购业绩的影响研究基于董事会管理机制的调节作用下一篇:抗美援朝西南地区舞蹈教育的历史贡献和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