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发展农村经济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摘要:在中国区域经济的版图上,农村经济是重要的战略基点。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然而,中国的农村金融不仅落后于城市金融,而且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也不相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更是不尽人意。为什么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设想在城市及一些其他国家已经实现,而在中国农村却表现的十分迥异?不仅如此,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中国的农村表现的十分突出。发达地区农村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状况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那么,农村金融发展差异是否会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差异,还是相反?当前,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和深度调整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步入增长速度放缓和结构转型的“新常态”。面对国际和国内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尤为引人瞩目。这是因为,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既符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战略又能满足中国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宏观经济要求;同时,国际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大,使原本脆弱的农村经济更是雪上加霜。被寄予厚望用于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金融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在各种利益博弈下,农村金融发展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体系残缺不全、农村金融创新动力匮乏和农村金融改革推进缓慢。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农村金融发展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并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破解,首先要深刻认识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基本关系状态,并结合中国改革实际深入分析其原因;其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特征明显,即使在农村,发达地区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各自发展情况差异巨大,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难点和重点在于欠发达传统农业区,因此研究欠发达传统农业区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具有特殊意义;第三,资金瓶颈始终困扰着农村经济发展,在市场化改革的各个阶段,中国的农村资金供给方式和状态具有各自的特点,那么理解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行为与作用则十分必要;第四,即使农村金融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也未必一定会增加农民的福利水平。消费水平一般可以代表福利水平,而提高农民福利水平既是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因此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巨大的情况下,讨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影响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五,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学术界往往更加关注金融对经济的反作用,而较少顾及经济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农村金融发展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又是哪些,同时这些影响因素是否存在区域差异?这无疑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围绕上述五个方面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试图揭开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问题之谜。本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农村存款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效率均具有负向影响。第二,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改革存在“路径依赖”;农村贷款和财政支农的相对比例较低,不利于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中央政府能够适时改变发展战略,愈加尊重市场的作用,使农村金融、财政支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趋于协调。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村金融和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逐步显现,且作用的力度不断增强;只有农村金融和财政支农相互配合,破除阻碍市场功能发挥的体制性和行政性障碍,才能破解农村融资难题。第三,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影响。总体来看,农村金融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尤其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积极作用。农村金融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发展不仅未能促进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反而由于农村金融风险积累、农村小企业贷款和农村储蓄存款分流了农村金融资源,使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受到了极大的抑制。第四,政府和市场是影响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支出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作用存在收入差异性特征,即在农村高收入地区,政府支出对农村金融发展具有负向效应,而在农村低收入地区,政府支出对农村金融发展具有正向效应;农村市场化对农村金融发展总体上表现为的正向效应,农村市场化进程的提升将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均金融资产和农村人均贷款水平,同时会抑制农村金融流出,但是可能会加大农村金融风险。第五,欠发达地区是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薄弱点。通过对吉林省的案例分析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并不是表现为农村金融结构的优化和农村金融效率的提升,而是因为缺乏有效的金融供给而导致的强制性储蓄。国有商业银行撤出农村,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滞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还未普遍设立,造成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农村资金外流问题突出,农村金融风险较大。农村贷款比率相对较低,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相对不足。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一是要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二是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行政性和体制性障碍;三是要加快普惠金融实施步伐,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四是要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加强对欠发达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本文共分为8章,分别是:第1章:绪论;第2章:文献综述;第3章: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第4章: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第5章: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第6章: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第7章: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分析——以吉林省为例;第8章:主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市场化进程

学科专业:区域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

1.4 结构安排

1.5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早期思想:20 世纪之前

2.2 20 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

2.3 20 世纪50年至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

2.4 20 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

2.5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

2.6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第3章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3.1 引言

3.2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3.2.1 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作用机制

3.2.2 内生增长理论中的作用机制

3.2.3 帕特里克理论中的作用机制

3.3 模型设定和数据来源

3.3.1 模型设定

3.3.2 变量与数据说明

3.4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3.4.1 单位根检验

3.4.2 协整检验

3.4.3 格兰杰因果检验

3.5 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4章 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

4.1 引言

4.2 文献回顾

4.3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历程回顾

4.3.1 第一阶段:农村金融体系初建阶段(1952-1977) 50

4.3.2 第二阶段:农村金融体系恢复与发展阶段(1978-1993)

4.3.3 第三阶段:农村金融体系完善与创新阶段(1994-2012)

4.4 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4.4.1 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分析

4.4.2 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结构分析

4.5 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4.5.1 模型设定、变量释义和数据说明

4.5.2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4.5.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5.4 方差分解分析

4.6 实证检验结果的进一步讨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视角

4.7 基本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5章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

5.1 引言

5.2 文献评述

5.3 模型设定、变量数据说明与数据描述统计

5.3.1 模型设定

5.3.2 变量数据说明

5.3.3 数据描述统计

5.4 计量分析与讨论

5.4.1 基于全国的计量分析

5.4.2 基于东部地区的计量分析

5.4.3 基于中部地区的计量分析

5.4.4 基于西部地区的计量分析

5.5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比较分析

5.6 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6章 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

6.1 引言

6.2 文献回顾

6.3 模型设定、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6.3.1 模型设定

6.3.2 变量说明

6.3.3 数据来源

6.4 计量分析与讨论

6.4.1 基于农村人均金融资产为因变量的全样本的计量分析

6.4.2 基于三个因变量的全样本计量分析

6.4.3 基于四个因变量的农村高收入地区和农村低收入地区样本的计量分析

6.5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7章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分析——以吉林省为例

7.1 吉林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7.1.1 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7.1.2 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状况

7.2 吉林省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7.2.1 引言

7.2.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7.2.3 实证检验结果及原因分析

7.2.4 结论及政策含义

7.3 长春市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7.3.1 前言

7.3.2 模型设定、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7.3.3 实证检验结果

7.3.4 原因分析

7.3.5 基本结论与对策

7.4 四平市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7.4.1 引言

7.4.2 理论分析

7.4.3 实证模型构建

7.4.4 回归分析

7.4.5 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8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

上一篇:职称评审工作专业技术论文提纲下一篇:电工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