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管理的骨科护理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外来器械中,细节护理模式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入的602例外来器械进行分析。以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未实施细节护理模式下)收入的301例灭菌外来器械作为对照组,以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实施细节护理模式下)收入的301例灭菌外来器械作为观察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质量管理的骨科护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护理质量管理的骨科护理论文 篇1:

全面质量管理在骨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TQM作为一种最早期应用在企业中的哲学思想,目前已被普遍应用到医疗领域。其目标是提升病人的满意程度,帮助病人恢复健康。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减少医疗事故,让病人得到科学的治疗,这是具有高针对性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护理工作的核心是质量,护理工作的质量衡量着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从2018年2月份开始,我院骨科病房引入了“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并获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骨科;护理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在骨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内容

在应用之前,采取了常规护理的方法,包括健康教育和药物的引导。应用后的全面质量管理如下:

(1)成立的全面质量管理组,包括1个主治医师和1个护士,3位护士长,主要职责是制定并健全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护理操作,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计划,监督护理工作,并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评估。

(2)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关于骨科的系统和标准。完成手术后,将骨科病房护士分成3个基础小组: A组9名, B组9名;C小组8名,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每个护士都能参加全面管理。A组是早上, B是中午, C是晚上,每个团队都要对病人进行卫生管理,消毒,要对病人的体温、血压进行测量。管理团队每个月对护士进行3次培训,包括知识竞赛和技能竞赛,以提升护士整体水平。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就要每日对3个团体进行日常基础护理的质量检查,包括专科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水平、健康教育质量、服务水平及书写的护理文档等,对上述各项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查,以保证检查的全面性。

(4)实施全面的质控,以日常考核和月末考核为主,重点与全面结合,实践与经验相结合,两者兼而有之。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对评估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并将出现的问题记入护士的质量控制手册中。每月开一次讨论会,讨论护士质量管理手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并将此问题列为下次检查。对其进行重点检查,追踪整改成效。

(5)评估和奖励:每个月15号,下午三时举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情况总结会,重点剖析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病房护士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表现突出的护理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在年终考核中给予优待。

二、全面质量管理在骨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可以从各科室各调派一两个护理人员,从骨科找一些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组建一个“骨骼护理质量管理协会”。本协会重视的是骨骼外科的管理和标准,其制订方案必须严格参考现行的质量控制原则,并根据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和骨科护理现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清楚地阐明骨骼科护理制度的操作规范;对护士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价。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应当对骨科护士进行全面的监控,其中包含了基本质量管理、中间过程质量管理、终端过程质量管理等。除此之外,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科主任的自我认知,让每位护士都能对整体的工作负责,让所有的护理都能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

(二)理论教学联系实践

按照 TQM流程,制订出符合矫形病房的照护标准,并采用分级管理,也就是分组管理,就骨科来说,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状况,分成四到五个小队,队长是五年的经验丰富的,有责任感的,护士长是队长。定期请各部门的资深主管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简单介绍,以便于护士们了解。还可以请到院内外的专业人士做专题演讲,然后按时间分组进入检查。可以给予成绩好的一组学生在国外进修的机会,而成绩差的一组则由小队的护士队跟随指导,确保每一名护工都能正确地掌握相应的理论。

(三)加强心理疏导

因为骨科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病人的康复时间比较长,所以很多病患可能会存在很多的心理问题,为了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要及时的给予心理疏导。所以在骨科的护理中,要增加病人的心理疏导,增加病人的自愈能力,从而提高病人的心理素质。除了进行精神上的介入外,还要通過体育介入来刺激病人对自己的认同,让病人感觉到自己的康复。尤其是青少年病人,其骨骼发育比较迅速,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其康复。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TQM能有效改善护士的工作质量

目前,TQM被国内国外公认为最有科学意义的管理模式之一,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我国医院骨科、儿科、产科等多个科中。专家认为,实施 TQM可以有效地改善护士的护理质量。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吻合,此项调查发现,执行后的护士工作质量较执行前显著改善(P<0.05),表明在骨科病房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护士的护士质量,与整体质量管理小组每日检查护理质量,以及每个月培训3次有很大的关系。

(二)TQM能有效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每一个护理环节都有可能产生不正当的事情,为了保证护士的质量,护士们要始终以严格的工作态度来对待工作。在骨科急诊手术中,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唯有加强护士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水平,方能在危急关头,冷静地分析病情,避免不正当事件的发生。

四、结论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不但可以提升护士的基本素质,而且有助于提升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地掌握新的知识,从而提升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尤其在今天,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是要做好各项骨科治疗工作,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身体,全面质量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未来的医学研究中,可以以此为方向,把握研究重点,实现我国医学领域的全新突破。

参考文献:

[1]王莉.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心理医生,2016,22(23):136-137.

[2]魏娜,桑依毛,施亚君,等.全面质量管理在骨科病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11):39-42.

[3]童莺歌,李云霞,田素明,等.骨科大手术后接受硬膜外镇痛和防栓治疗患者安全护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效果[J].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68-1070.

祁珮珺,女,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作者:祁珮珺

护理质量管理的骨科护理论文 篇2:

细节护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外来器械中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外来器械中,细节护理模式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入的602例外来器械进行分析。以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未实施细节护理模式下)收入的301例灭菌外来器械作为对照组,以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实施细节护理模式下)收入的301例灭菌外来器械作为观察组。对比,对比两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器械消毒合格率、器械保存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人员风险防范能力评分、手术配合能力评分、安全问题识别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医师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外来器械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应用细节护理模式能促进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细节护理模式;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效果

随着如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如今临床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增,人们的医疗需求不断增大,而手术治疗是临床各种疾病的常用治疗方式,因此对手术的需求也不断增大[1]。如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外来器械的应用率也不断提升。手术的开展虽能有效治疗患者的疾病,但在手术的开展过程中,可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手术治疗效果受到较大的影响[2]。其中器械的合格与否是影响手术开展以及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若器械不合格,可能造成手术无法顺利开展,耽誤患者病情,若器械灭菌工作未做好,则会造成患者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大,对手术疗效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可能造成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较大的威胁[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临床也逐渐增大了对手术器械管理的重视。在医院的细节管理中,消毒供应室细节护理模式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外来器械的质量管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4]。为进一步探究细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就消毒供应中心在外来器械的管理中,细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我院收入的602例外来器械进行分析。以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未实施细节护理模式下)收入的301例外来器械作为对照组,以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实施细节护理模式下)收入的301例外来器械作为观察组。共涵盖护理人员100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名,手术医师27名,两组器械均由同一组医师使用。纳入标准:①近2年一直于医院工作未发生岗位调动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暂时于医院实习者;②在研究期间调往其他医院工作者。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外来器械进行管理。观察组则应用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开展对护理人员的细节管理。在院内建立专门的细节护理管理小组。小组长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以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作为组员。加强小组组员学习外来器械及专科器械的相关知识,包括器械正确使用方式、性能、厂商、正确的清洗消毒方式及适用范围。使小组成员了解,如何正确报告反馈不合格器械的方式,当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残缺、短缺或未完成消毒灭菌的器械时,应当进行逐级反应,以避免手术室中放置不合格的器械对手术的开展造成影响。②完善细节管理的相关制度。医院应当将完善的细节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完善手术器械的登记制度,包括器械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使用日期、使用情况等,在手术器械上贴上相应的标号、附上器械的相关信息,以便后期追踪调查。此外,应当根据消毒供应室的情况,建立相应的学习制度。医院应指派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护士定期开展授课,为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讲解关于外来器械的重要使用注意事项,为其讲授如何进行外来器械的区分,避免在手术开展的过程中,混用器械。③开展器械洗洁精管理。外来器械在使用前则应当由专职护士与手术室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告知供应商应在手术前1 d下午三点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在完成器械的规格、型号、数量的核对工作后,再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后送往手术室备用,同时做好电脑的申领工作。④消毒细节管理:在供应商送达外来器械时,应安排专职护士接受器械,完成器械的核对工作及清点工作。在为外来器械开展清洁消毒工作前,首先应当进行消毒分组。若外来器械可进行拆卸,则应当将其各组件拆卸后再放入清洗篮中,以免组件联合消毒或器械过大时发生消毒不彻底的情况。在使用外来器械前,所有手术应当对器械进行生物监测,在器械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临床应用。⑤建立外来器械管理小组。将供应室护士长作为组长,组员包括手术室护士长、手术室专管器械老师、供应室洗器械的老师和科室质控老师以及器械厂商,建立微信群,方便交流,以便及时处理外来植入器械的相关问题。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器械消毒合格率、器械保存完好率。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包括两组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评分、手术配合能力评分、安全问题识别能力评分,每项评分满分为100分,以分值越高代表护理人员的能力越高[5]。对比两组医师的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量表,包括对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的满意度、手术准备满意度、术中护理人员配合能力满意度、器械满意度,各项分值为25分,满分为100分,以80~100分代表手术医师感到满意、以60~80分代表较满意、以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6]。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x±s,用c2检验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器械情况 观察组的器械保存完好数量为277件,保存完好率为92.03%,消毒合格件数为281件,消毒合格率为93.36%,对照组器械保存完好数量为239件,保存完好率为79.40%,消毒合格件数为242件,消毒合格率为80.40%,观察组器械保存完好率及消毒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2.2护理人员能力评分 观察组护理人员风险防范能力评分为(82.36±21.36)分,手术配合能力评分为(83.97±22.03)分,安全问题识别能力评分为(82.57±21.65)分,对照组护理人员风险防范能力评分为(71.49±18.54)分,手术配合能力评分为(69.49±16.71)分,安全问题识别能力评分为(70.37±19.67)分,观察组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2.3对比两组手术医师满意度 观察组手术医师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手术是临床常用的疾病治疗方式,不少疾病需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如肿瘤切除、骨折等疾病[7]。手术的有效开展是保障患者恢复的关键,而影响手术开展的关键性因素在于手术器械的管理。随着如今手术治疗的不断发展,如今的许多手术开展过程中,外来器械的应用率不断提升,手术器械的合格率对于手术的开展十分重要,临床医疗对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愈发重视[8]。在医院中,消毒供应室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效果、患者预后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消毒供应室所涉及的各科室手术较多,接触到的细菌及患者较多,若在其护理工作中出现疏忽,则极易导致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受到感染,严重还可能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消毒供应室中的护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9]。在消毒供应室中,影响其护理质量的因素较多,如护理人员对外来器械的认知度、操作水平、技术、术中配合能力等方面,都会对患者护理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在过去应用的传统护理模式下,较笼统,对细节处理不到位,在应用过程中,常发生失误、护理差错事件等[10]。细节护理管理是由企业管理中的“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理念演变而来,在细节护理管理中,更加注意细节工作,从细微处抓起,细化临床各项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细致化,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科室的護理工作中。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器械消毒合格率、器械保存完好率均比对照组器械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人员风险防范能力评分、手术配合能力评分、安全问题识别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医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的管理工作中,应用细节护理模式,能更注重器械管理中的各项细节工作,能有效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提升对外来器械的管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丽珍, 杨怡, 李秋敏, 等. PDCA循环质量管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手术治疗后医疗器械消毒中的应用及对管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 传染病信息, 2019, 32(5): 438-440.

[2] 文其武, 肖庆, 罗茂华, 等. 前馈控制对消毒供应中心洗消合格率及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的影响[J]. 传染病信息, 2019, 32(5): 434-437.

[3] 陈慧, 黄浩, 周晓丽, 等. 西部地区232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力配置及岗位管理现状调查[J]. 中国护理管理, 2018, 18(10): 1394-1398.

[4] 苏勇, 刘叔敏, 苏彬, 等. PDCA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灭菌器灭菌影响因素与灭菌效果的研究[J]. 传染病信息, 2018, 31(3): 271-272, 275.

[5] 吴华, 张鸿志, 冯瑞. 实景图像联合细节化的供应中心器械消毒在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产生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 2019, 16(11): 150-153.

[6] 陈春香, 王红梅, 任素桃. 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区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19, 26(2): 24-26.

[7] 邵春梅, 柴西英, 韩亚颖, 等.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模式对软式腔镜消毒及灭菌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20): 2578-2581.

[8] 吉桂贇, 雷玲, 贺玉霞, 等. 细节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评价[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 17(7): 972-974.

[9] 陈丽萍, 雷曦兵, 黄炳乾, 等. 宜宾市263家医疗机构消毒供应经济负担调查分析及区域化集中管理模式可行性探讨[J]. 华西医学, 2019, 34(3): 70-74.

[10] 林珮, 姜辉, 郑朱丹. 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细节护理提高手术室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的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11): 1429-1431.

作者:于晓燕

护理质量管理的骨科护理论文 篇3:

骨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摘 要】护理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病人健康知识的普及,维权意识的增强,及人文要求的提高,疾病护理过程也充满了风险,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在病人的整个治疗和康复中,很容易发生护理投诉与纠纷。如何提高骨科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投诉与纠纷的发生是骨科护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骨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护理行业对于多数病人来说是一个依附于医生医嘱的一个辅助的医疗服务过程。但事实上,它又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一门医学分支学科技术,它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病人健康知识的普及,维权意识的增强,及人文要求的提高,疾病护理过程也充满了风险,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存在一定的护理并发症和不良后果的可能性,而对于骨科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科来说,如何處理好护患纠纷,尤为重要,由于大多数骨科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住院时间都相对比较长,加之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预后以及对护士的期望值过高,因此在病人的整个治疗和康复中,很容易发生护理投诉与纠纷。如何提高骨科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投诉与纠纷的发生是骨科护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导致骨科护患纠纷的因素

1.1骨科护理的特殊性 骨科疾病治疗周期长,恢复慢,加之现代医学对某些特殊情况的疾病,无法做出正确的预测及明确的诊断,且疾病的过程长而复杂、多变、病人的个体差异较大,而家属或病人根本不了解其特殊性,对医生及护士技术要求和服务要求的期望值过高,认为进了医院就有了保障,疾病只能朝好的方向发展。所以疾病出现不良预后时,他们往往认为不是疾病所致,而是医务人员医疗水平太差或不负责任,护士的护理技术操作与行为造成的,从而容易引发纠纷。

1.2各种社会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法制意识增强,但又不完全了解医学本身的特殊性及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性,经常将就医等同于一般的消费,加上舆论与媒体的影响,使某些病人与家属存在着误解。骨科疾病漫长、花费大,而部分病人家庭经济收入低,部分因慢性疾病反复入院,医疗费用过高也常常成为护理纠纷的诱因。

1.3骨科护理人员的自身因素 骨科疾病的特殊性,决定了骨科治疗的特殊性,从而决定了骨科护理的特殊性,骨科疾病漫长,治疗周期长,患者住院时间长,有的甚至长达两年之久,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接触了解时间长,因此如果医患沟通不到位,对疾病与诊疗知识的告知不一致,护患沟通不经常,对医嘱、护理操作、收费的执行交代不清楚,缺乏技巧;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表现在懒言懒笔,做得多记的少,不重视各项记录的及时性、客观性;少数护理人员未严格要求自己,服务态度差、行为举止不规范、身体语言使用不当、岗上闲谈、岗位厌倦、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服务态度粗暴、无端发脾气,就会给患者身心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差错,以致发生病人或家属的投诉。同时,护患缺陷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也是导致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新技术的开展,增加了医疗护理风险。部分护士基础不扎实、缺乏经验、责任心不强、应变能力差,尤其是对某些急危重症病人的护理服务不到位,也很容易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

2护理纠纷的防治措施

2.1转变观念 加强医患交流 提供人性化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医疗护理活动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要顺应当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学建立起良好的医患交流体制。加强有效的护患沟通是预防和处理护理纠纷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求护士认真学习护理人际学,因为语言可以反映一个人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无疑也是护士素质的综合表现,关系到护士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围绕“一切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加强护患沟通,逐渐改变患者在医疗护理活动中的的被动地位。通过多种形式让患者介入到医疗护理活动中,除了向患者说明医疗护理的结果外,还应主动介绍医疗护理过程的特点,医护行为的目的和相关的医疗制度,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让患者过高的期望值逐渐接近现实。同时要尽力提供各项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转变观念,以仁者之心换位思考,交换角色去理解患者的所急、所需,及时给患者及家属心理安慰与护理援助,感动患方。

2.2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 不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除了做好日常医疗护理工作外,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对患者交代病情应该认真、细致,不回避问题,各项记录要求全面、细致、及时,将诊疗护理常规作为医疗护理工作的依据。对实习护士、无证护士进行专职带教,带教老师做到不在患者面前进行效果评价,否则一旦治疗效果不佳或是发生感染迹象时,患者便会认为是由护生操作失误引起,从而成为患者投诉的焦点。

2.3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护理水平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责任心,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及特殊性。对每个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要求按工作流程进行护理,认真观察、评估,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正确护理、记录、汇报。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人们期望值的提高,促使医护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护理人员必须重视知识更新,做到技能训练考核制度化、经常化。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并分期分批进行全科护士与专科护士培训与讲座,拓宽业务学习内容,懂得感恩与微笑服务。只有具备了较好的理论水平及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与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高质量的护理患者。

2.4严格规章制度 狠抓质量管理 严格执行护理投诉管理制度,患者谈话告知制度及重要护理操作告知制度,护患沟通制度及人性化护理服务制度,危重患者上报制度及护理查房、会诊制度,征求患者意见制度及价格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及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加强科室内部管理,强化护士长及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狠抓护理质量,杜绝护理纠纷。

2.5充分发挥护理管理者的岗位作用 加强科室护理管理,强化护士长职责,坚持五到现场,利用护士长的岗位职责、岗位优势、发挥权力与人格威信,协调好医护、护护、护患关系,构建科室就医和谐环境。护士长做到每天上下班前了解护理工作的落实完成情况,征询患者意见,及时改进。接到投诉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分析事发原因,总结经验,接受教训。事发科室护士长及时组织专题讨论,提出整改意见。

2.6加强宣传 改善社会对医院的认识 目前,社会媒体对医院市场的关注,对医疗护理纠纷的报道给医务人员及医务管理者起到了警示作用,同时也存在着片面的报道激化医患矛盾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改善社会对医疗事业再认识的重要性。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改善服务态度。认真做好各种记录,使医院的工作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另一方面优化外部环境,经常性的向媒体宣传解释医院工作的性质及优秀的医护工作者,取得社会的理解支持。出现了医疗护理纠纷也要坦然面对采访,使其客观报道。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护人员服务的期望日渐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优化外部环境,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进而使患者满意,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1] 刁永書,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华西医学,2006,(4):861-862.

[2] 程丽萍,曹秀黎,管理制度是护理差错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J].中国护理管理,2006,(5):26-27.

[3] 王晓红.分析门诊纠纷的原因及对策.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3):2202.

[4] 张陆萍,岳亮,李润梅,等.防范护理纠纷的体会.护理研究,2003,17(1):117.[5][5]汪新华郭燕.护士工作中的法律观念与自我保护.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5):421.

[6] 刘明溱、孙光研.加强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医院管理,2000,5(20):40~41

[7] 席淑华.协调急诊护患关系的重要性E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5):176

[8] 陈晓玲.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与防范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2,25(9):34~35

[9] 卢金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11~661

[10] 李鸿雁.急诊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708~2709

[11] 杨芳.浅谈急诊科护患纠纷的成因及对策[J].西藏医药杂志,2005

作者:敖文丽

上一篇:乡镇关心下一代工作总结下一篇:质监分局党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