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简言之,所谓企业供应链管理就是追求企业与合作伙伴彼此间的合作效率,以较少的营运成本与产品前置时间作为最佳考虑,获取企业营运的竞争优势。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1: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探究

摘 要:通过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探究,对国内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提出优化建议: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理念,引进管理人才;建立供应商准入评估体系;强化供应链信息系统建设;采用科学库存管理模式。希望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模式,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客户满意度,加大企业上下游供应商之间合作推进纺织服装企业发展。

关键词: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VMI库存管理

近年来,服装行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以中国服装企业代表拉夏贝尔为例:2017年是其发展高峰期,拥有9400多家实体门店,营业收入接近104亿元,跃居国内服装企营业收入的前列。但是到2018年,拉夏贝尔营收开始出现负增长,净利润亏损约1.6亿元。2019年,负增长规模持续增长,实体经营门店数量也急剧减少一半左右。而与之对比的Zara,却因其快速反应机制成为行业标杆,究其不同,不是因为产品,也不是因为运营,其重要原因之一,则是因为供应链管理模式不同导致企业发展结果不同。因此,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我国传统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对国内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提出优化建议,希望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模式,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客户满意度、加大企业上下游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来推进企业发展。

1 供应链管理概述

1.1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管理的载体是贯穿于“链”条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采用的管理方法是管理学中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激励等;采用的技术是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等,目的是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不仅提高本企业的竞争力,还使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受益。

1.2 供应链管理理论

1)快速反应的服装管理理论。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 QR)最早来自美国纺织服装行业,指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目标,零售商和制造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利用EDI 等信息技术,进行销售时点的信息交换,以及补充订货等其他经营信息的交换,用多频度、小数量配送方式连续补充商品,以实现缩短交货日期、减少库存、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2)有效客户反应机制。有效客户反应(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 ECR)是1992年从美国的食品杂货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有效客户反应是以满足顾客要求和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费用为原则,能及时做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品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战略。

3)供应商管理库存理论。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 Inventory,VMI)这种管理模式是从QR和ECR基础上发展而来,其核心思想是供应商通过共享用户企业的当前库存和实际耗用数据,按照实际的消耗模型、消耗趋势和补货策略进行有实际根据的补货。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理论方法之一,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

2 传统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发展现状

2.1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2019年,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纺织企业有240多亿件的产量,同比增长3.28%,服装商品零售额达9778.1亿元。从出口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增速逐渐下降,且出现下游产品如服饰鞋类的下降程度高于上游纺织产品的现象(图1)。

如图1,我国服装零售在 2013 年开始由低单位数的增幅逐渐放缓到高双位数,而 2019 年增长进一步放缓至 2.9%。全年分月度看,当月同比增速在-1%至6%之间波动,相比 2018 年整体放緩较为明显。

2.2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基本供应链环节

图2为传统纺织服装企业基本供应链环节,主要包括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3个阶段,而其中的供应链主体主要有以下4个:面辅料供应商、成衣加工商、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一般的企业供应链环节都是从原材料供应商提供原材料,加工制造商收到原材料后进行产品加工,接着产品流向经销商,经销商将产品再分销给零售商,最后进入市场,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原材料和产品,信息也是关键点。此处的市场信息,即市场上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需求信息,对需求信息的获取整理及传达是很重要的。需求是企业活动中关键的一部分,它决定着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原材料、设计什么样的款式、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原材料是进行生产的前提,处在供应链的前端;企业的服务是消费者在享受,处在供应链的后端;经销商零售商,则是市场信息收集的重要主体,消费者的需求会直接反馈给他们,而市场需求和具体的产品生产数量,也都是由他们分析并反馈给服装企业。

供应链每一个环节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影响一方面体现在产品和信息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价格上。服装企业对上端布料面料等原材料的价格有影响,也对其后端的店铺成品衣服的售价有影响。服装企业的经营利润由这两个阶段直接决定,服装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也格外重视这两个阶段。

2.3 传统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

传统的服装纺织企业一般都是采用逐级向前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企业生产出成品之后库存,再零售给下游的各级市场,上游和下游之间信息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无论是在制造、零售还是运输环节,做出正确的市场分析都相对困难。

传统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

1)ODM/OEM订单式供应链管理模式

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供应链管理模式。ODM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及研发能力较强,拥有独立自主的设计部门及团队,在各大品牌订货会前,选择符合品牌定位的自主设计产品推荐给品牌企业,产品被选中后,结合品牌企业的意见作出修改,确认品质及款式后,品牌企业与ODM供应商签订订购合同,ODM供应商按照交期及订购数量自行安排生产,把控质量。交货后,再由品牌企业配送给经销商。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供应链管理模式。OEM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较强,且产能稳定。品牌企业自主设计研发产品后,寻找合适的OEM供应商,签订订购合同后,让OEM供应商按照其制定的生产计划安排产品生产。交货后,再由品牌企业配送给经销商。

2)商品市场直采供应链管理模式

品牌企业直接在市场上采买符合自身品牌定位的款式产品,将产品标牌及包装换掉,再由销售部门直接发至市场出售。该模式多为小型快销类服装企业采用,他们的特点是:款式多、库存少、无开发及生产压力,但是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不利于品牌的长期发展。

3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供应链管理理念滞后

我国传统纺织服装企业存在资金有限、设备陈旧、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的现状,因此纺织企业目前的生产目的还是降低成本、控制质量等,并没有考虑整个供应商、零售商到客户的完整供应链。对于传统纺织服装企业来说,他们一般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理解不够,没有形成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企业文化,同时没有制定与供应链相关的价值观念、发展目标等,因此难以形成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利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氛围。很多企业往往只顾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忽略供应链上其他成员企业的合作及利益,甚至可能以牺牲合作商的利益为代价追求自身利益,这样使得合作关系破裂,很难形成一条稳定的供应链。

3.2 供应链合作商之间关系紧张

如上所说,由于纺织服装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理念的不重视,忽视长期合作的可能性,追求短期利益,很可能会出现供应链上下游合作商之间关系紧张,并由此引发出更多问题,如交易行为不规范,价格博弈过度,信息共享受阻等,更甚者可能导致合作关系破裂,企业不得不时常更换合作商。因此如何解决合作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是供应链管理需要注重的一个问题。

3.3 信息管理问题

纺织服装企业的信息管理不当直接会影响供应链的整体效率。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信息管理首要问题就是供应链信息逐级传递导致信息不能及时共享。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方式从市场信息到生产信息再到库存信息,都需要逐级传递,因此总是不能及时共享信息。而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递不及时,都需要以足够的库存作为缓冲以此保证商品供应过程的物流通畅。这不仅会导致库存可能会增加,也会导致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市场预测的准确性降低。由于信息传递是间断且缓慢的,市场预测准确性降低,这也会导致企业很可能错过市场销售的最佳时机,比如出现产品需求明显增加企业才安排生产,而生產过后需求降低等情况的发生。

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服装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规范的信息交流体系,是信息传递不及时、供应链运作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3.4 库存管理问题

库存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库存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没有整体供应链管理理念。在库存管理中,往往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方法及标准,而在今天这个市场大融合的信息社会,我们需要将合作企业的管理方法及标准做到尽量统一并能够及时传递。如面辅料供应商,他们每日生产的状况、库存状况;生产商台产、日产、成衣库存状况;销售商,日销、库存状况等都可以及时反馈到系统中,并根据各方情况及时制定合适的生产及库存计划。供应链是一个整体,需要协调各方活动,才能使整个供应链可以根据的消费者的需求达到步调一致,形成更为合理的供需关系,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4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探究

4.1 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理念,引进管理人才

由于我国工业发展较晚,供应链管理思想也不够成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不是企业与企业的比拼,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较量,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更需要提升自身供应链管理水平,并引进供应链管理人才。纺织服装企业应加深供应链管理的认知,加强上下游合作商之间的合作,着眼长期发展,全面做到合作共赢,而不是传统企业文化中,只注重本企业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合作发展目标。

4.2 建立供应商准入评估体系

企业应加强市场竞争力,选适合企业供应链发展的优质合作伙伴,并与其建立良好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企业应从多方考察合作商,确认其是否适合成为企业供应链中的一员,并确保供应链高效稳定地运行,因此建立适当的供应商选择体系是尤为重要的。如表1,从不同方面评估待选供应商。

4.3 强化供应链信息系统建设

供应链管理中贯穿全程的一个问题就是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信息传递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市场预测不准确、生产数量及进度不合理、库存不合理等问题的发生。因此,我们应当强化供应链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此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将平台源头设于零售端,直接将服装产品的市场信息反应到系统中,供应链各端收到市场信息共享后,将收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后便可从市场预测、成衣加工、库存准备等多方进行活动,这不仅能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增加工作准确度,也可使供应链各端企业更具有信任感,达到真正的合作共赢。在信息共享平台中,还可加入消费者需求端。消费者在零售店消费后,将自己的需求信息输入平台。信息处理汇总后,可传到到设计部门,设计部门以此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心理。

目前已有許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可引入纺织服装供应链管理中。如利用EDI技术,可以交换上下游企业间的数据;POS技术,能将零售市场的销售数据快速传到企业的信息中心;采用BC/RF技术可以对货物进行全球监测识别。

4.4 采用科学库存管理模式

1)建立科学的补货、调货方案。在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信息系统后,下游零售商会将市场数据共享给服装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服装企业应树立行数据分析的意识,得到下游零售商及各类信息后,在补货前应先进行数据分析,以此更准确地预测补货范围及调货区域。

2)使用VMI库存管理模式,提高库存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是一种创新管理方式,它能很好的适应市场变化波动,形成体系化的管理思路,在供应链库存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这种模式是由供应商控制库存存货量,在服装企业与供应商签订的协议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优化初次签订的协议,双方沟通、协商,合理补货。如表2,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运作流程。

实施VMI有很多优点。第一,供应商拥有库存管理自主权,对库存尽可能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进一步降低总成本。第二,对于服装企业,可减少多余的定货部门,使库存成本更低,服务水平更高。第三,供应商可以根据实际销售数据,对需求做预测,更准确地提出采购计划,降低预测的不确定性,并减少库存量。

参考文献

[1]徐克凡.BX公司服装供应链商业模式设计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9.

[2]颜科.OTC服装公司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9.

[3]胡恒基.Y服装企业库存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8.

[4]高云鹏.纺织服装企业供应链创新管理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15

[5]马玉.解码ZARA创新供应链管理模式[J].现代商业,2018(024):17-18.

[6]许齐星.服装企业库存管理优化研究[J].纳税,2019,13(09):221-222.

[7]郭敏.浅谈目前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企业文化旬刊,2014(2).

[8]尹静文.中国服装行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以ZARA为例[J]. 商场现代化,2019年(13).

Key words:textile and garment enterprises;supply chain management;VMI inventory management

作者:纪影 徐运保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2:

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文章研究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及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让供应链更加智能、能够让信息传递更加顺畅、能够让用户需求分析更加直接、能够让供应链成员更加优化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并进一步分析了面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物联网的系统结构,希望能够对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是在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技术,其在发展之初就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被看做是推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驱动力之一。2009年8月,时任国家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就曾经专门指出:“要尽快发展并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保证我国占领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而且在次年,也就是2010年,物联网就开始进入了我国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由此可见,国家对于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视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在近些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逐渐开始应用于物流、道路以及交通、环保和医疗等多个领域,也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上述领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变化。鉴于此,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促进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优化发展,本文就针对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 物联网的概念及内涵

物联网是在电子产品编码(EPC)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电子产品编码(EPC)技术和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现代技术跨学科综合应用的一种方式。简单来说,物联网指的就是在互联网这一信息承载体的基础之上,通过利用无线数据通讯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所构造的一个能够覆盖所有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并让其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概括来说,物联网的概念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在互联网的技术上所进行的扩展与延伸,所以,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二是物联网的用户端扩展和延伸到了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之间,进行信息的交互和通讯。

而对于面向企业的物联网来说,其主要是由EPC编码、EPC标签、RFD读写器以及SAVANT中间件、对象名解析服务和物理标识语言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其最终的目标是为单个的产品建立一个全球的、开发性的标识标准,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基于全球网络连接的产品信息共享。由此可知,物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便利和空间,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 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供应链管理是面向企业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其指的是对企业从生产到销售这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进行的有效管理,是一种全程性的管理。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而言,这种在全球制造出现之后,在企业经营集团化和国际化趋势下提出的全新的管理模式具有毋庸置疑的优势。例如: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实施,不但能够使得企业的总成本下降20%左右,还能够让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按时交货率明显提高,订货到生产的周期也会相应的缩短。

但是在肯定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具备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供应链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不但会涉及到众多动态的、多变的、目标不同的企业,还会牵扯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现阶段的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实施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缺乏整体性的调控平台等等,都影响了供应链管理自身价值的充分有效发挥。而相应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优化也成为了众多企业家和业界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物联网与企业供应链管理之中的应用,在确保了企业供应链管理已有优势的同时,还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精准的追踪和定位供应链中流动的所有商品,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为上文所分析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现存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概括来说,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让供应链更 加智能

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让企业的供应链更加的智能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让验货、采购、签收以及环境监测和用户结账等环节,从传统的人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变为自动操作,从而更加的便捷和高效;

其次,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还能够让企业仓库与货物之间的配比更加的科学,从而提升仓库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

最后,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让企业借助先进的软件,来进行产品的模拟智能生产测试,从而有效的降低测试工作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2.2 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让信息传递 更加顺畅

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让信息传递更加顺畅,同样也体现在三个主要的方面:

一是在将物联网应用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之后,企业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所有信息都能够及时的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和RFID以及GPS等一系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来实现自动的采集和自动的共享,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相关信息的透明性和完整性;

二是供应链管理是将很多动态的、具有不同目标的企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管理的一种全新模式,所以其所涉及到的企业不止一个,在将物联网应用于供应链管理滞后,供应链中所涉及到的所有企业都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来查看与自己相关的信息,而且最终的用户也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与产品相关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信息传递之间的流畅性;

三是在将物联网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之后,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准确的保存供应链运转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一旦所供应链所涉及的企业发生纠纷,就能够利用信息平台所保存的数据来有效的辨析责任,迅速的解决纠纷,这实际上也是供应链信息传递更加顺畅的一种结果或者说是一种表现。

2.3 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让用户需求 分析更加直接

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让企业通过直接收集数据的方式来完成对用户的需求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的运营计划。例如:麦德龙集团就利用物联网来记录客户的消费行为、购物习惯等一些对企业有帮助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来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这就是利用物联网来进行更加直接的用户需求分析的一个案例。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能否及时、快速的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始成为了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让用户需求分析更加直接便捷这一优势,就成为了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重要价值之一。

2.4 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让供应链成 员更加优化

在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供应链中所涉及到的成员类型和成员数量是造成供应链管理复杂性的关键原因,因此,如果能够优化企业的供应链成员,无疑是降低供应链管理复杂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如果能够将物联网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管理之中,由于物联网的存在往往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供应链信息的共享,同时供应链成员之间作业计划也会更加的协调,这就会使得供应链成员更加的集成和优化。

而供应链成员的集成和优化所带来的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则能够让企业更加及时和客观的评估自己的合作伙伴,并实现对合作企业的筛选,在协商建立统一业绩标准的基础上,确保对供应链的整体调控。

3 面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物联网系统结构

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具体应用物联网技术时,所构建的物联网通常包括三个主要的层次,分别是传感网络层、传输网络层和应用网络层。

3.1 传感网络层

其中,传感网络层是面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物联网系统的最底层,也就是基础层。在传感网络层,所涉及和应用的关键技术主要有RFD技术、传感和控制技术以及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等,所涉及到的关键设备主要包括了EPC标签、RFD移动站以及RFD移动读写器等。传感网络层是物联网的感知层,通俗点来说就是物联网的感觉器官,其主要发挥的是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等作用。

3.2 传输网络层

在通过传感网络层完成了EPC标签信息的采集工作之后,RFD设备所采集的信息就会传输到下一层,也就是传输网络层。传输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系统,在传输网络层,本地的服务器会对传输来EPC代码进行一定的整理和过滤,并在整理和过滤之后,将其发送到本地ONS运算器上。而为了获得所需要的咨询信息,本地的ONS运算器在进行了查询之后,就会将整理以后的EPC域名发送到指定的ONS服务器基础架上。

3.3 应用网络层

应用网络层是面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物联网的第三层,主要包括了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在应用网络层,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输入或者是输出来控制终端,并通过物联网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物品信息。

4 结 语

虽然说物联网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不但离真正的大规模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同时也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处理和解决,如,成本问题、安全问题等。但是这些仍然不影响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未来趋势,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将会毋庸置疑的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所以,无论是业界人士还是专家学者,都应重视物联网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积极的探讨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物联网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飞舟,杨东凯,陈智.物联网技术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毛燕琴,沈苏彬.物联网信息模型与能力分析[J].软件学报,2014,(8).

[3] 苏美文.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作者:吴霞 王雪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3:

环境保护新形势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不确定性与对策

摘 要: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的不断加强,对企业供应链管理带来了挑战。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相比,闭环供应链管理能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空间。但在国家环境保护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在分析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考虑环境保护等外界环境因素对企业供应链管理影响的不确定性,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构架,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流程。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动绿色选择,对接绿色需求,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环境保护;绿色供应链;对策

引言

传统的供应链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结构,其中心是经济效益,目标是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生产的增长基于消耗大量的资源,消费的废弃物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形成生产增长、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系统。现代供应链在传统供应链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变革,形成了闭环的结构,虽然各个生产环节置于传统供应链框架下,但新增加了回收、检测、筛选和再处理或报废处理、再配送等过程环节,形成单循环或多循环的关联网络;在循环网络中,存在逆向活动,对传统供应链框架下的流程进行重组,使所有物料都在关联网络中进行循环流动,有效地管理生产过程的全生命周期,减少供应链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形成闭环供应链[1~2]。

闭环供应链的产生是基于法律法规限制等要求,同时也是基于环境持续恶化和资源不断短缺的社会压力。但企业的经济利益是第一位的,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和增加盈利,是企业能够主动或者前瞻性地实施闭环供应链管理的根本动力。闭环供应链管理减少资源投入、降低库存成本、减少分销成本、增加产品附加价值,不仅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也实现了废弃物品的再循环、再利用,给企业带来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闭环供应链管理与环境法规的要求相一致,企业实施闭环供应链管理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社会效益的同时,在竞争方面能够取得优势,得到更大的市场空间和获得更多的利益[3]。闭环供应链管理使企业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收益,在机械、汽车、电子等行业应用已成为成功应用的典范。目前,废旧电气设备、废旧电子设备、废旧电池、报废汽车等法律法规强制要求企业回收处理废弃产品的行业是闭环供应链应用的主要领域。在这些闭环供应链应用的领域中,企业能从多方面收益。一方面,企业能够从闭环供应链管理中直接获取具有经济效益的副产品,如使用过的金属、各类包装材料,废旧的汽车、电器、电子产品等有用的回收材料;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接收顾客的回收产品来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增强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闭环供应链管理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实现了效益增长和环境友好的双重目标,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形象,对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美好前景,已成为供应链发展的方向。

闭环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循环网络中循环流动所有的物料,对产品实行有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大降低了供应链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但闭环供应链的核心是改善供应链的内部动力,其抵抗外部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的能力相对有限。在我国目前环境保护措施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仅内部环境要素不断完善的闭环供应链管理是不够的,外部环境保护要求也会使企业供应链管理产生不确定性,并且可能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很大的影响。在环境保护新形势下,供应链管理受到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检查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分析供应链受到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给企业供应链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由此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基于现代闭环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考虑外界环境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推动绿色选择,对接绿色需求,推进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保护新形势下供应链管理的不确定性

一个典型的、引起媒体广泛热议的案例是一家在华德国企业,其中华区CEO向地方政府发出“紧急求助函”,表明其某个产品原材料的供应商,“由于环境保护要求的原因”,即刻被“断电停产,拆除相关生产设备”;将导致“49家汽车整车厂的200多个车型从随后开始陆续全面停产”,供货缺口期将可能造成“中国汽车产量300多万辆的减产,相当于3 000多亿元人民币的产值损失”[4~5]。一家因环境保护问题被关停的供应商企业,使整个汽车行业都受到牵连,可见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要求对供应链管理的巨大影响,说明在环境保护的新形势下,现在的闭环供应链管理也存在问题。中国展开大规模环境治理,特别是针对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的严峻形势,对环境保护进行强化监管是大趋所势,不可逆转的。因此,企业供应链真正的风险源不是环境保护新形势下,政府部门的强化环境保护政策和监管措施,而是企业的整个产业链是否关注环境问题,是否适应环境保护的大趋势。生产企业需要依据环境保护的政策,检索和核查供应链的环境保护是否符合环境保护政策与规定,针对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各类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细致的摸底和排查,切实掌握供应链的生产过程可能受到的环境保护的影响,以环境保护的引领为发展目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机制[6]。

环境保护的新形势体现在环境保护政策的持续性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多样性。环境问题是国家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也是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保护环境与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样,是基本国家利益。环境保护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国家安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国家實现全面小康社会,因此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是持续性和不可动摇的。在具体环境保护措施上,具有长期的、持续的监管政策措施,会对不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定的供应链供应商带来关闭、停产和限期整改等。同时,也有突发性(如大型体育赛事、重要国事活动等)环境保护措施和季节性环境保护措施(如冬季空气污染严重),突发性和季节性环境保护措施会使供应链供应商出现临时停产、限产。因此,环境保护新形势对企业供应链管理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防范。此外,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供应链也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

存在不确定性,就存在风险。供应链出现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因此,防范企业的风险需要分析和确定供应链供应商合作之间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研究表明,风险爱好、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等三大类风险意识是供应链供应商通常对于风险的态度。风险爱好型供应链供应商通常明知可能发生风险,但不顾可能发生的危险,仍实施某项行为活动和进行某项决策,追求可能的高收益,获得的随机的收益比获取确定的收益所承担的风险要大,而机会相对则小。风险厌恶型的供应链供应商是比较保守的,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会采取措施或尽可能回避,在收益方面,以获取可能较低的确定收益为目标,而不愿冒风险去获取可能较高的随机收益或不确定收益。风险中性型供应链供应商采取相对稳妥的措施,不冒险也不保守,在风险和保守之间达到平衡,属于风险爱好与风险厌恶之间的风险类型。

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企业不仅要做好自身的环境管理合规工作,更需要关注供应链供应商的环境保护问题,重视其环境保护中的表现,并熟悉和掌握其风险偏好。供应链管理中把握一个企业能否按预期的目标发展,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企业能否有效地认识供应链运行中不确定性分析的必要性,以及防范风险的重要性。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从对供应链环境下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分析,而且从供应链供应商的风险的起因、风险的类别、风险的特征和风险的本质,并结合企业的信用体系和法律意识等,建立起基于多因素的评估模型,为企业与供应链之间构建可持续共赢的桥梁。

二、环境保护新形势下供应链管理不确定性的对策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环境保护新形势下的解决方案绿色供应链管理以闭环供应链为核心,构建多元化供应链风险防范,以互联网创新思维,转变传统的环境保护模式,推行企业绿色发展。图1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构架的基本框图。

在上页图1中,以闭环供应链为基础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三个主要评估体系,分别是“供应商风险评估”“供应商环境保护评估”“供应商可持续评估”,三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供应商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供应链供应商的风险偏好特点,以便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进行风险评级。

“供应商环境保护评估”包括“环境道德意识”“环境法律意识”“与环保政策关联度”“环保制度与措施”“可能存在的环保风险”等要素。“道德风险”是导致供应链中出现各种风险的主因,在环境保护新形势下尤其如此。如果供应商环境道德意识差,缺少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出现供应链环境保护风险是必然的。当然,供应商在较强的环境道德意识下,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环境法律意识也是必要的。如果供应商与环境政策关联度高,则可能存在突发性和季节性的环境保护措施风险,供应商环境保护规章制度与措施、存在的环境保护风险等对供应链环境保护风险也产生重要影响。

“供应商可持续评估”则是对其管理、信誉和历史的考察,通过企业过去的作为、管理制度及关联伙伴的分析,确定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性及信用等级。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构架的功能,有效地进行供应商进行管理,需要建立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流程(见图2)。

在图2中,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环境保护新形势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不确定性的根本对策,实施流程包括“供应链环保评估、风险管理”两大部分,技术上可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供应商环境信息数据库,采用“一企一档”的建档模式,使每个供应商都有独立的信息档案,建档中记录供应商基本信息和环境公开信息,可以动态检索,实时了解供应商环境表现情况。“风险管理”部分通过真实客观的数据深入了解供应商的营运情况、行业相对水平,掌握供应商的环境风险管控情况,实现供应商的分级管理,建立供应商环境“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绿色供应链管理,对环境保护专业知识和信息化的要求很高,“现场考察、重点关注和定期跟踪”三个流程的结合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管理来降低风险。“现场考察”即深入供应商所在地及其内部,通过实地调查,对所有供应商的环境保护合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并根据调查结果对供应商进行环境保护的分类分级。“重点关注”即在供应商环境保护分类分级的基础上,列出具有较高环境保护关联度的供应商进行特别关注和动态监控,对可能存在环境保护合规高风险的供应商进行深入审查,若发现环境保护问题,应协助供应商建立具体的风险控制方案。“定期跟踪”即对供应商的环境保护状况进行动态评估、合规状态定期进行更新,动态评估和更新周期为每季度或半年,并重点关注环境保护合规风险较高的供应商。

在实施“供应商环保评估”和“环保建档”后,针对供应链供应商的环境保护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从战术层面和战略层面分别给予考虑,建立“战略供应商”。绿色供应链供应商要满足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要求,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要求供应链供应商统一认识、进行协作,基于共同的环境保护策略,建立长期的战略供应商关系;供应链的成员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以信用体系为基础建立可持续的合作机制,并建立供应链成员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的联盟关系,组成行动一致的“战略供应商”群体。

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加强,立法部门、政府及社会各界都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合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环境保护新形势下,要建立供应链环境保护进行“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风险管理”中主要包括“识别风险源”、风险“常态处理”和风险“应急处理”。实现“风险管理”,需要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降低不确定性、降低风险。“风险源识别”中尤其要识别供应链供应商出现的道德风险。企业在风险的日常“常态处理”中,对于风险的管理必须时刻谨慎,并持之以恒,把风险识别和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具有完善的、可实施的措施,形成可识别和预警的持续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风险管理”的风险“应急处理”中要建立和落实应急处理机制,应急处理机制有完善的预警系统,预警系统能发出不同级别的风险警告。基于“风险防范体系”的应急系统及时对分级的“预警”“紧急”和“突发”等事件进行识别和处理,从多方面、多梯度和多层次明确风险问题,通过“风险防范体系”的层次管理和及时信息,避免和消除供应链合作中的各类可能风险,特别是避免和消除意外出现的“紧急”和“突发”风险。

基于“风险防范体系”的要求,风险“预警机制”中建立完整的预警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当评价体系中的某项评价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且超过风险控制的阈值时,依据偏离程度,分级发出预警信号,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基于“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的实施,建立完备的“风险防范体系”。同时基于“供应商环保评估”和“环保建档”,建立“战略供应商”协作关系,则通过“风险防范体系”消除外界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通过“战略供应商”获得供应链的保障,从而保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可靠性。

结语

绿色供应链企业从产品的设计、采购、生产、废弃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以及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供应商等企业都遵循的一整套环境管理要求,它不仅直接建立供应链供应商环境保护不确定性的对策,而且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和战略供应商关系,能对环境保护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卢芬.闭环供应链的运行模式及其绩效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2] 公彥德.基于博弈分析的供应链协调激励机制及外包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3] 潘震东.闭环供应链中的生产批量计划与运输协调的优化方法[D].沈阳:东北大学,2013.

[4] 沈苏南.环境NGO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塑造影响力[J].环境与生活,2018,(10).

[5] 杨忠阳.让汽车在全生命周期“绿”起来[N].经济日报,2017-12-12.

[6] 陈薏婷.绿色发展,链动南粤——广东绿色供应链协会管理实践助推生态文明新模式[J].中国社会组织,2018,(5).

作者:郭伟薇

上一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下一篇:企业价值评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