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市场营销创新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从我国农产品总产量及供给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入手,首先剖析了农业供给侧经济结构改革的方向,其次提出农产品跨界营销的商业生态系统框架,重构了从田间到餐桌农产品营销创新体系,最后针对营销模式提出农产品跨界营销模式创新体系及商业生态系统构建。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产品市场营销创新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产品市场营销创新论文 篇1:

刍议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创新

摘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方式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促使各种不同类型的市场营销方式出现。文章以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创新为研究对象,结合互联网对市场营销发展的影响,对如何创新营销方式,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市场营销;创新

引言:互联网影响下,市场营销方式由面对面的线下交易,更多地转变为线上不见面的交易,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大动力。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市场营销方式,提升企业销售能力,是当前企业发展中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与研判。

一、互联网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一)改变消费习惯

互联网未普及前,消费者主要通过实体店这一途径,完成消费活动,购买心仪的商品。在互联网发展下,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线上购物成为主要销售途径和购物体验。网络购物平台的出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各种各样的商品,节省消费时间,为生活工作提供便利。

(二)供应链发生变化

传统营销模式,拥有固定的销售供应链,通过生产厂家、一级经销商、二级供销商等多个销售环节,进入消费者手中。中间环节的增加,增加了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最终推高了产品的销售价格。在互联网模式下,产品只需要经过三个环节就可以到达消费者的手中,生产厂家——电商——消费者。经销商的减少,不仅节约了销售成本,同时节省了销售时间,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并提升产品销售量。

(三)销售方式的转变

传统销售中,主要通过现金交易的方式完成销售活动。这种交易方式,会涉及较多的现金,无法保证销售安全[1]。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方式,出现线上支付这种交易模式。当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完成支付行为。该交易方式具有安全、便捷的优势。

(四)信息交流方式发生转变

传统营销活动中,企业会组织销售人员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接收一些反馈信息。这种模式相对单一,无法及时了解消费者的心声,不能为销售工作提供更加有利的数据。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传统的信息反馈方式,可以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实时了解用户的需求与想法,能够据此完善企业销售方式,或者弥补销售产品的不足,为企业销售活动的开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二、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市场的营销创新策略

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需要对互联网优势进行分析,了解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利用网络信息共享的特点,了解用户的需求[2],并将此作为市场营销创新的依据,以此提升企业的销售量与竞争力。

(一)立足消费者需求,优化营销手段

消费者是企业市场营销主要对象,其消费需求直接影响营销效果。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应该提升对消费者消费需求的研究与分析,利用网络信息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个性需求,并利用此完善企业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产品,同时提升营销效果,提升市场竞争力。各种网络消费平台的出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若想提升企业营销能力,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消费者多样性、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对自身产品进行完善,以此增加消费量。此外,企业应加强对消费终端的沟通,借此了解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实现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并选择其喜欢的方式进行营销工作。通过网络信息的收集,为营销工作开展提供更多可靠依据,促使企业走进群众,让更多人了解营销产品,无形中增加市场竞争力。

(二)利用分销方式,提升市场占有率

互聯网背景下,改变传统分销模式,减少中间销售环节,企业选择直接与电商合作,利用电商平台与消费者直接沟通,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并为此提供针对性地服务,以此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与信任,提升服务感受。淘宝、京东是我国比较火爆的销售平台,当消费者产生消费欲望时,会直接在手机终端查找相关信息,并下单,随后由企业直接配送。该销售过程,节省一部分销售时间,同时可以降低销售成本,以最适合的价格给到消费者。当前市场环境下,加强对该分销模式的运用,借此增加消费者与商家的联系,使消费者感受到更加贴心的服务,以此提升企业营销效果,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重视产品促销,加强网络宣传

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采用多种不同方式对产品进行宣传,利用互联网信息共享的优势,让更多消费者了解本产品,这就为企业产品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传统 销售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同时不利于企业市场营销发展。对于企业来讲,销售量的提升,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与自身的销售水平,能够督促自身更好地发展。商品在宣传时,可以利用当前比较受人们欢迎的社交软件,如微信、微博、QQ及各种直播视频等进行宣传,将产品的优势渗透给消费者,以此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为后续销售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互联网的覆盖面较大,可以快速让各个平台对用户进行了解,并做到与消费者动态沟通,从而更加有利于企业适应社会变化。

(四)加强互联网技术分析,实现精准销售

互联网技术,可以将用户的信息集中在一起,能够为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提供更为精准的动态信息。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收集用户的实际需求,并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当前用户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并据此引导精准消费,提升与市场营销的针对性和互动性[3]。此外,企业可以对当前消费者喜欢的购物途径进行分析,如有的用户喜欢在网络平台上购买商品,有的用户喜欢在实体店购买商品。企业可以将此作为市场销售活动开展的依据,借此推广企业产品,满足消费者不同的购物需求。这样一来,不仅实现精准消费,同时可以减少销售活动方面的投入,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将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增加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互动及合作。在此背景下,改变传统营销方式,结合消费者消费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消费服务,将提升企业的营销能力,促使企业和消费者在更多的商品体验中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康元华.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业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评《农产品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J].中国蔬菜,2020,(09):119.

[2]刘子真.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生命线”——市场营销与企业管理的比较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7):14-15.

[3]陈莹.市场营销中企业策略探究——评机械工业出版社《价值竞争: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转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05):178.

作者:张华瞻

农产品市场营销创新论文 篇2:

基于供给侧结构改革下的农产品跨界营销模式创新

摘 要:从我国农产品总产量及供给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入手,首先剖析了农业供给侧经济结构改革的方向,其次提出农产品跨界营销的商业生态系统框架,重构了从田间到餐桌农产品营销创新体系,最后针对营销模式提出农产品跨界营销模式创新体系及商业生态系统构建。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改革;农产品;农产品营销;跨界营销;营销模式;创新

一、引言

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农业经济发展中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条件,全社会农产品供需结构失衡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的过剩产能处置缓慢,多类化、个性化、高档化农产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因此,促进农产品营销就必须加强需求管理,调整农产品供给的总量问题,着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本文在结合政府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精神上,面对日益严峻而复杂的环境,农产品营销亟需从模式创新上寻求变革,利用跨界营销延展农产品营销的价值链和生态圈,谋求走出困境之策,以探寻其创新的路径和方法。

二、文獻回顾及综述

关于农产品营销的研究,学者郭锦墉探讨了在农产品营销里影响农户合作选择的要素,认为政府部门应该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完善市场体系,极力培育各种农产品营销主体;胡克敏等通过分析影响产品营销合作中农户履约行为的因素,探讨了设施投入、宏观调节、人力资本、法律限制和利益共享机制等要素;张桂华在农产品的营销方面强调了文化营销作用,分析了文化品牌是基于产品和营销的文化因素;李怀斌把农户与政府当作基点,着手于增加农民经济效益,以政府支撑和经济利益为桥梁,来促进合作社的发展;王延明分析了西方国家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并提出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相关建议及措施;周正平通过建立农产品网络销售国际竞争力“4I”模型,并给出网络销售背景下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建议及措施;肖亮从农产品销售途径的成员合理选择角度分析,构建了农产品营销渠道成员能力评价决策模型,并实施了综合评价;盛凡提出构建产品产销一体化平台系统。上述学者在不同层面对农产品营销的角度、层面及方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为我们开拓视野和思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示。因此,我们将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互联网+的前瞻性理念为导向,试图从全新的角度对农产品跨界营销模式创新进行探讨。

三、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依据及方向

1.我国农产品总产量及供给失衡分析

近年来,农业发展越发显现出降低投入、去除库存、补齐短板的急切需求。若农产品的进口和库存量一起增加则说明我国的农产品供给结构还具有一些问题。当农业的生产投入比较高时使得国外市场上农产品价格竞争力不够,一定程度上国内农产品被进口农产品挤出市场,导致库存提高;另一方面,当农产品质量达不到需求时,也可能导致对我国农产品的需求降低、库存提高。其次是农业发展进程的投入降低问题。基于确保农产品提供的数量和质量条件下,缩减农业生产投入,利于减少海内外农产品价格差和国内农产品营销数目的增加。最后是补齐短板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增加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和亟须提高农产品品质方面。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农业发展中诸多问题源自于供给侧而非需求侧。要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重点任务”。

2.农业供给侧经济结构改革的方向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核心,是指通过国家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而实现无缝对接就必须加速由传统农业向当代农业转变的步调,实现和做好创新。

目前,中央已經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光延伸到农业领域,并将其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农业增效的重要策略。随着农产品的供给侧向生态、绿色的转变,中国的农业将会更加高效、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四、农产品跨界营销的商业生态系统架构

1.农产品跨界营销的内涵及外延

跨界营销是根据不同产品、产业、偏好、环境的消费者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联系的消费特性,将原来那些没有关系的成分实现融合、渗透与延展,显现出一种不同凡响的生活立场、审美趣味或者价值观点,以获得目标顾客的好感,最终实现跨界整合的市场、利润最大化的新型营销模式。

防止独自作战,寻找不同行业内的联盟搭档,施展不同种类品牌的协同效应。在客户体验的互补关系前提下,建立“跨界”联系的不同品牌,在营销思想模式上形成由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的转移,保障了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思想。

品牌效应叠加。是指两个品牌在优缺点上彼此弥补完善,并使自已完全确立的市场声望和品牌内蕴互相移向对手品牌身上或者传递作用相互累计,最终实现丰富品牌的内涵和提高品牌整体的影响力。

2.重构从田间到餐桌农产品营销创新体系

目前,“互联网+”逐渐促进“农户+交易平台”、“农户+信息平台”、“农户+价值链整合平台”等形式越发完善,利用虚拟的信息网络系统为散而小的农户供应“统”的信息服务、商业流通、生产协作等基础设施,以电子商务经济体为例的虚拟农业产业集群正当崛起。“互联网+”系统不仅可以缩减联结、服务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成本,解决此地区产业链资源缺乏的问题,而且推动了地区农业经营主体跨区域、跨产业、跨部门直接对接、融合产业链资源,搭建动态、开放、自组织的农业产业链生态系统。

由于近来消费互联网逐渐向产业互联网进展转变,位置分散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将加速实现互联互达,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模仿虚拟的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网络节点,对贯通农业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整合、培育虚拟农业产业集群着施展更大的影响。

3.农产品跨界营销的商业生态系统及其构建

(1)农产品跨界营销的商业生态系统

①当前,共享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利用“互联网+”,推进大数据建设,搭建流通企业共享经济信息平台,构建以农产品跨界营销平台为核心的农产品跨界营销生态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碎片化闲置资源的再配置,重塑农产品企业营销的商业模式,推动实体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实现互联网化、产品在线化、平台数字化。

②有助于实现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其他业态的跨界融合

随着传统商业业态迭代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流通企业的改革步伐加速,但流通企业服务生产者、消费者的角色没变。同时,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催生了新的重大市场需求。因此,农产品企业应在供给、需求的矛盾中找准位置,通过与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服务业、制造业等跨界融合,打造多元化“一站式农产品跨界营销生态圈”平台,实现农产品营销商业模式的创新化、个性化、多样化。

五、农产品跨界营销模式创新体系

1.农产品跨界营销的一般流程

(1)基于B2B

随着“互联网+农业”跨界融合理念的普及,农产品营销的传统渠道如农产品物流园、农超对接、批发市场等逐渐发生改变,尽最大可能地保障客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要。然而,因为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尚位于初级层面,规模不大,散户较多,商超需求和供给能力不匹配,没有可能直接对接上超市。因此,将“农超对接”融入“互联网+”新元素,打造“农超对接”商务云平台模式,大力推广“农超对接”等各种对接直销模式,支持各市场主体积极进行订单营销,使得生产和销售流程能够实时控制和预测。“农超对接”的传统流通模式见图2。

近来,国内B2C的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逐渐兴起,互联网、电子商务日益与当地成熟农产品市场形成一体。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将名优特农产品推向海内外,并与国家大中型超市、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达成长期联盟伙伴关系,加快实现“专业社+基地+超市(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其次,农产品物流园区侧重发展以高端进口食材交易为主的高端市场交易平台,建立海鲜水产、进口水果、进口食品、进口肉类等交易区以及名优特产展示展销中心、体验式消费主题街区、电商体验中心,全面配套建设农产品冷链等项目,最终实现不同行业间跨界融合,达到最大效益。

(2)基于B2C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消费者已走到商业舞台中央,并且开始主导所有商业模式。以B2C电子商务嫁接生鲜供应,利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重构原有的农产品生产流程,使大众顾客积极参与其中,大力倡导食品安全,追溯农业生态。其次,进行消费者体验式营销,打造“三平台一基地”营销模式,即仓储物流平台、产品供应体验基地、实体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极力打造餐饮、电商、农商、文商相结合的创新型营销平台和具有实体产品展示、订单销售、品牌推广、线上购买、线下试吃体验、基地采摘活动等功能,集线上推广、线下体验于一体的地方特色体验馆,让农产品优良的品质品牌有效对接高端消费市场,达成农企、政府部门与互联网资源跨界营销,跨界融合的多赢局面。

2.农产品跨界营销创新模式的类型

(1)电商营销渠道模式

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和流通配送业快速发展,使电商营销渠道模式成为了可能。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等建立多种形式的联营协作关系,拓展农产品进城途径,解决农产品冷链运輸问题。

(2)第三方营销平台模式

建设一批基于互联网的“透明农场”,开发建立专门服务于农产品交易的行业网站及跨行业的第三方营销平台,实现农产品的全程透明、可追溯。推动农产品第三方营销平台向行业内外的开放与共享,搭建起“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供需流通平台,培育大型本地涉农网络购物平台,共建农产品数据化供应链平台。支持中小型农业生产与创客社区、设计企业、行业专家等创新主体高效对接,降低研发设计成本。

(3)区域分销一体化和配送共同化模式

依托互联网为载体,与成熟的第三方电商服务商合作开展网络分销,建立强有力的分销系统,将区域内实体零售的产品数据与网络零售数据进行同步管理,实现区域分销一体化。以“互联网+物流”模式,建立农产品共同配送服务中心,承接物流园区共同配送业务,打造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智能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实行合理优化组单,进行一站式服务,实现配送车辆优化配置,从根本上缩减物流成本、提升配送时效。

(4)终端社区营销模式

①终端社区营销模式

近来,“互联网+”使得线上与社区的生活方式相结合,日益变成未来社区商业最具想象力的价值增加空间,终端社区经销模式逐渐成为农产品企业经销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比如社区商业中的餐饮饭店,通过手机APP消费者能够实行预约、点菜服务、网上支付等,同时开展外卖业务;以及结合社区生鲜电商在社区商业实体店建立快递收纳及配送网络,如顺丰快递在社区开“嘿客”,天猫设置集中的快递代收点,打造离家最近的、实体体验+互联网的全新商业业态。

②搭建智慧社区,构建互联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紧密围绕客户需求,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平台,应用远程监控、智能管控等信息化技术,建立跨界融合战略,建立社区商业创新模式,实现跨界营销。协调融合农产品商业运营资源和经验的大商业格局,兼容统合商业、地产、物业三大业务模块资源,联合招商资源和物业租售资源,从商户服务、高智能平台、咨询服务三大角度为社区商业提供全天候保障,以营造社区便捷、提升社区品质、引领社区繁荣的良好氛围。从“衣、食、住、行”到“教、超、养、医、娱、文、金”延展,将农产品企业与生活超市、餐饮服务、食疗保健、家政服务、快递取货点、金融服务中心等整合在大型综合电商平台上,建立大数据中心,打造一个集智慧政府、智慧公共服務、智慧商圈等为一体的“智慧社区”微服务平台,实现信息位置共享的智能化社区体验服务,促进线上线下多元化融合,提供针对消费者的售后服务及特色精准化服务。详见图3、表。

设立社区银行、便利店、干洗店、宠物店、汽车美容、社区医院儿保、疫苗挂号预约等服务项目,开通社保、计生办事等板块。

六、结语

面对目前农产品供求失衡和供给过剩现象,创新农产品营销渠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围绕农业产业链进行集成创新,加快创新农业商业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拓宽农业产销的边界,或者运用跨界思维,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等融合起来,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满足市场对农业多样化的需求,缓解供给侧结构失衡现状。加快农产品跨界营销步伐,整合社会闲置资源,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创新农产品营销价值链体系,打造农产品商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产品企业的竞争力,为顾客提高更加精准、多样、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郭锦墉,尹琴,廖小官.农产品营销中影响农户合作伙伴选择的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农户的实证[J].农业经济问题,2007(1):86-93.

[2]胡克敏,冷小黑.农产品营销合作中农户履约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J].农村经济,2007(10):30-33.

[3]张桂华.农产品营销的新方式[J].中国商贸,2012(8):35-36.

[4]王延明,趙贵玉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战略及其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12(12):79-81.

[5]李怀斌,马文成.基于文化嵌入的农产品营销组织整合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12):127-134.

[6]周正平,丁家云,江六一等.基于网络营销视角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J].解决问题探索,2013(03):148-152.

[7]肖亮.农产品营销渠道成员能力评价与渠道优化设计[J].统计与决策,2013,419(23):61-65.

[8]盛凡.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形势下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策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5,(69):69-73.

[9]苏华.跨界营销联盟制胜[J].企業管理,2009,(Z1):82-84.

[10]徐乃真,祝平.跨界营销在品牌传播中的运用[J].中国市场,2013(25):11-14.

[11]胡拥军,“互联网+”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EB/OL].http://www.xjkunlun.cn/ycjy/ncxxh/2016/3843963.htm,2016-05-30/2017-03-11.

[12]狄卫民,王怡宏,聂淼.试论“菜贱伤农”的成因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3(17):28-30.

[1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加大冷链系统建设政策性扶持力度[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21/c_1118699116.htm,2016-04-15.

[14]胡立荣.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EB/OL].http://news.sdchina.com/show/3812890.html,2016-06-04/2016-06-28.

[15]王玲玲.京津冀物流一体化三地打造“互联网+”O2O模式.[EB/OL].http://report.hebei.com.cn/system/2015/10/29/016308012.shtml,2015-11-02/2016-06-28.

[16]张潇博.社区商业站上“互联网+”下一个风口[N].新闻晨报(上海),2015-07-24(C06).

[17]王晓易.社区商业运营专家助你买铺无忧[N].重庆晚报,2016-05-20(011).

作者:杨瑞 李学工

农产品市场营销创新论文 篇3:

新农人需要大平台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部署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促进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推广新兴职业农民培训。今春“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争相注入农业,电商巨头加速抢滩农业生产、流通领域和农产品市场,农业新兴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有舆论称“中国农业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农人要想从传统农人转变过来,需要在“产业规划、农业融资、品牌建设、渠道拓展、职业培训”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

规划确立方向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可为新农人发展新农业提供一个具有宏观性、方向性、指导性的决策依据,可避免盲目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朝着健康、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新农人通过科学规划,可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农业资源产业带,促进形成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竞争力最强的产业新局面。

在这种局面下,有针对性地解决农业生产中一些布局不合理、优势农产品生产比较分散、专业化分工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农业资源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可以挖掘资源增产潜力,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提高生产的集约化水平,促进产业化经营。

融资注入活力

随着农户分化、土地流转的加快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发展,农户小额贷款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如资金需求额度增大、期限延长等。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能够提供更大额度的、供给成本更低的、更有效管理农业风险的新型农业融资模式。

“农业金融是农业产业化的血脉。谁是农村金融的主导者,谁就是产业链的主导者,谁就在产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业内人士表示。新农人要从全局出发,认清新农业时代的发展趋势,摸清自己的前进方向,准备好迎接挑战,破解融资难题。

品牌创造神话

“中国农业必须要走品牌之路,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无论是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农产品的品牌构建,还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品牌二字都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张利庠表示。

联想佳沃、褚橙等品牌名噪一时,是新农人学习的典范。褚橙,这个在2012年横空出世的冰糖脐橙品牌,一度刷新了人们对于“橙子”品牌的认识。根据数据显示,仅在2013年,“褚橙”就完成了2000吨的销量,是2012年销量的10倍之多。“褚橙”的成功营销也一度被列为互联网时代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的成功案例。

因此,传统农产品必须走品牌化之路,从而实现产品快销化、时尚化。如何通过深加工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并开展多维度的品牌营销?这些都是目前农业行业面临的关键问题。

渠道保障利益

目前来看,我国“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市场——消费者”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居于主导地位。农产品生产者和零售成员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几乎无力承担物流、信息收集等职能,基本都依赖于批发商来完成。在此过程中,农户谈判能力弱,利益得不到保障。

相比于国外农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言,我国农产品销售渠道体系还不完善,存在诸多弊端。重生产、轻流通;重大企、轻农户。这严重影响中小农企的成长,农产品销售渠道亟须变革和创新。

培训影响格局

思维的高度决定格局的大小。新农人是一群重信息、重资源、重互利、重创新的农业爱好者、投资者和服务者,是具备新农业思维意识的群体。他们在新农业的基础上对创新思维、整合思维、跨界思维、营销思维等进行了融合。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国家倡导发展的组织形式,是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基础力量。目前,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正在成为改变中国农业结构的重要力量。新农人职业培训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新农人是传统农业人的转型升级。“产业规划、农业融资、品牌建设、渠道拓展、职业培训”全面升级是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搭建新农人大平台、聚拢农业优势资源、合力解决资源对接难题是新农人群体面临的当务之急。

新农联盟带着“为新农人服务”的使命感而来,通过长期深入的实践和考察,深刻了解新平台对新农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5年4月10日,“首届新农人营销创新实战论坛”召开,给全国新农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2015年6月19日,新农联盟承办的素有“中国农业博鳌论坛”之称的第十届“大赢家”论坛将在珠海举行,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林岳中

上一篇:装饰公司工作总结3篇下一篇:秘书述职报告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