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新教育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时代,各领域人才都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而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就注定了教育需要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本文研究了小学科学对学生的创新教育,针对小学科学教育中还存在的部分问题,从创新的角度来进行解决,既完善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实现对人才的创新培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科学创新教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创新教育论文 篇1: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教育探究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之源。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应不断创新,教育教学领域更不例外。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创新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教育。

关键词:小学学段;科学学科;教学方式创新

引言

小学科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趣味性,其能够带领学生打开科学的神奇大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科学意识的形成,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科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原理和知识产生的过程,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科学学科的魅力,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科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亲自设计、动手实验,获得相应的实验结论,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对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创新的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教师重视程度普遍不够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科学学科一直被认为是“次重点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更加着重数学、语文这样的重点学科教育,在课时分配上科学学科所占的量本身就比较少,而且还有可能面临被其他科老师占课的“风险”,实际科学老师能够真正授课的节数更少了。而教师们在教授时也将学科学作为应付考试的一种手段,不会花太多心思在教学手段的创新上。以上情况说明了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而这也是科学学科创新教学模式遇到的主要瓶颈之一。

(二)教学与实操相距较远

科学的学科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一些科学理念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之后学生才能够理解,但反观如今农村地区的小学科学教学,我们会发现,由于实验设备、实验场地、教学理念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内容一直属于空缺项,教师往往企图用举实际例子的方式代替科学实验教学,但实际例子说到底还是缺乏直观性,学生很难通过例子去理解生动的实验,这种实验缺失的现状广泛存在于农村小学科学的教学课堂,这种情况也深刻影响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二、如何实现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创新

(一)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研究表明,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往往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去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教学需求,创新实验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例如,在对“种子发芽了”这一科学实验进行教学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很多的疑问,如:为什么我的种子还没发芽?他的种子就发芽了呢?怎样才能够让我的种子也快速发芽长大呢?这时教师不急于将答案直接告知学生,而是通过创设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和激励学生创造和创新,让学生针对自己心中的疑问进行思考和探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没有浸没在水里的种子都发芽了,而浸没在水里的种子都没有发芽。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答案,看看种子发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通过这样的方式,远比直接告知学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加强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运用及深入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实验内容及过程是需要动手体验的,结合实验的实施过程感受科学变化,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及理论知识。但现阶段教学工作中,部分实验无法有效完善,或者实验过于复杂,學校缺乏实验的基础性条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实验内容及实验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全面性的科学实验知识,进而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工作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推进作用下,已经运用到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大部分学校及教学过程中,为现代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及效果的发展起到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体现多媒体实验教学的优势特点并提升学生科学实验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将相关科学实验内容以多媒体呈现,在激发学生实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理解能力。例如,在“空气”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势,将实验过程通过课件的形式进行呈现,引导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完成相关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过程掌握其中的科学知识。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降低实验教学的压力。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优化教学方案,制订现代化教育体系,推动科学教育良性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并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尤其是实验教学。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对科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和情感体验,以此来提升学生科学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晓光.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92.

[2]高志勇.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69.

作者:黄青华

科学创新教育论文 篇2: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教育探究

摘要:新时代,各领域人才都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而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就注定了教育需要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本文研究了小学科学对学生的创新教育,针对小学科学教育中还存在的部分问题,从创新的角度来进行解决,既完善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实现对人才的创新培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教育;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创新改革,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系统性培养,促进学生个人素养与科学精神的全面提升。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全面推进,在小学的教学当中,科学这一科目受到了较之以往更強烈的关注,在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提上了日程。但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对小学科学的重视程度仍然远低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

在课时安排、课程容量等各方面,小学科学都无法与语文等学科相提并论。而且,一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这种时间段,科学课堂极其容易被其他学科的教师所占,导致学生学习科学的时间变得更少。

并且,不少科学教师在备课和授课环节都没有认真,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有限,能力得不到提高。更不要说对小学科学的教学课堂进行创新了,大部分教师还在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授,让学生课上听讲、课后背诵,对学生的兴趣提升作用很小。没有动力的学习,效果比较差。

这是小学科学教学中最严重的问题,另外,小学科学的教学缺乏实践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很少带着学生一起进行试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让学生对于科学原理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

二、进行小学科学创新教学的有效办法

小学科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会让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验能力都无法得到十分有效地提升,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上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创新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使得科学原理变得更加有趣和鲜活,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心理,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小学科学的兴趣,从而在课堂上仔细听、认真学,让那个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而且,创新的小学科学课堂还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增长,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行小学科学创新课堂的方法如下。

(1)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科学形象性

现代教学的发展中,计算机技术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使得教育教学变得更加简便,资源和形式却更多丰富多彩。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的教学时,要注意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和形象,让学生看到科学原理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并且有主动求索的意愿。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来为学生营造出生动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沉浸在教学环境中,将注意力放到教学内容上。

比如,在鄂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材中,第三单元《物质的状态》的教学,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利用视频动画播放水的液态、气态、固态转化,让学生在动画当中更加形象且深入地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时怎样进行的、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完成形态变化,使得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牢牢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而且,在形象的动态画面中,学生脱离了死记硬背,对自己的不明白的地方认知更足,能向教师提出更准确的疑难问题。多媒体的帮助不仅让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展,让课堂上的氛围更活跃,还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得到提升。

(2)组织小组科学实践活动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适当地引入实践活动,用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严谨的科研态度。教师设计实验时,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上开展实践活动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在实践当中团队合作的精神能够获得提升。

比如,鄂教版四年级关于《种子发芽》的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每个小组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让学生进行不同侧重的科学试验。比如,小组A当中实践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可以进行种子发芽的试验,实践能力良好的学生进行“种子发芽后植物的根是向上长还是向下长”的试验,实践能力优秀的学生进行“根、茎生长方向”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帮助,向对方提出意见和建议。有结果之后,大家要共同讨论。通过科学实验,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结语

小学科学教师务必要加强对于创新课堂的重视,结合时代新技术,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增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提升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华.小学科学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新 课程研究,2021(11):111-1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于恩坤.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 养[J] .学苑教育,2014(4):70-70.

[4]王海峰.浅谈如何利用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z1) .

作者:宋彦明?曹云

科学创新教育论文 篇3: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教育

一、要调整人才观、质量观

当今,一些不科学的评价标准,致使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受到多方面的压力,在不少教师的心目中,通常把善于记忆知识结论、书面考试考分高,视教材和老师讲的知识为绝对真理的学生为“好学生”。上述质量观视学生学习差异的多样性、个性特长的多样性等于不顾,用“分数”作为判断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忽视人才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这是应试教育的质量观,有悖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希望。我们深知,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培育面向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人,育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这就要求教育应使学生在批判意识的指导下,继承课标、教材要求的以及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在继承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实践获得创新与发展。因此,应调整原来的人才观、质量观,舍去不合理的部分,充实符合时代精神的人才观、质量观的内核,把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

二、要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获取知识、技能,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使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这教学三要素发挥最佳功能,教学过程必须优化。

1.课前

要使教和学达到高度统一,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摸清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现状、教材知识结构及课标要求;寻找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教材知识结构的联系点,确定教学起点;选定助学助教的媒体材料,诸如趣味实验、科学趣闻、科学史故事、生活中的某些科学现象等,然后确定教学思路和方案。

2.课堂

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在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和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这就要求教学民主化,师生平等相待,情感互融,学生的学习趣、学习动机被高度激发出来。教师指导学生概括共性,但又注意知识发展,不把规律讲死,共同辨析疑难、实践探索,鼓励好奇求异,形成创新思维品质。

3.课后

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總结学习过程的得失,以便形成适合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法。在知识拓展、思维启迪方面,教师可给出一些与后续课有联系的问题或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间相互深入讨论,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思考探索,这既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化理解,也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4.课外

学生的课外时空很大,家庭生活、社区服务、社会调査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一些研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相互探索。如调查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观赏植物和珍稀植物等。教师给出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既融合了师生情感,又潜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态度。

三、要方法手段创新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传统的教学法以传授知识的最终结果为基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笔记,这难以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理念作为自已教学的思想基础,借助可行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近年来,多媒体正成为科学课堂上师生重要的认知工具,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它能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它可以创设虚拟的问题情境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使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更加便利、直观。通过互联网可以迅速、有效地获取与共享信息,体现大数据时代相关性研究的便利。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自制或购买较好的CAI课件,攻克在实验室难以实现的科学现象。但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主导、主体、辅助三者的关系要分清,满堂应用取代教师的做法是绝对要不得的。加强科学实验教学,首先要把科学实验观由只重视最终结果转变到挖掘实验潜在功能、重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培养的现代实验教学观上来。教师应从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人才的要求出发,将一些验证性的实验逐渐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对实验可提出多种方案,用实验证实哪种方案安全、可行、选优;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等。

四、要提高教师素质

1.树立现代价值观念

教师树立现代价值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教师只有把个人价值融合到社会价值之中,明确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个人的社会责任,他的行为才会表现出爱岗敬业,从关心爱护的基点出发教育学生,勇挑教学、教研重担,淡泊名利,达到高尚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教育大政方针、教育理论的学习,并内化自己思想结构,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体现面向未来的精神风貌。

2.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教材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常调整、改革原来繁、难、多、旧的内容,增加一些学科前沿的、涉及面比较宽的新内容。科学教师除对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及要求有深刻认识、系统研究外,还必须对新材料、新能源、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前沿有系统了解,由于科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科学教师还应加强对这些横向学科课标、教材的了解,熟悉相关基础知识,这就要求科学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提高业务知识水平,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3.提高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的提高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语言表达、板书板画、CAI课件的设计制作、电脑多媒体的使用、实验操作等技能的提高,应重在平时积极投入实践,长期坚持;对新课导入、设问、提问、诱答、讲解等技能可通过微课教学、优质课评比、相互听课、评课等活动来提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撰写小论文可通过专题研究活动、小论文评比活动等形式提高其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任重道远。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等科学素养的发展。

作者:刘永杰 吴秀峰

上一篇:医学本科教学论文下一篇:学生远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