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下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程已然成为新课改的“先行军”,相较于传统文化科目,科学课堂在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科学教育资源,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教学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创新意识下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新意识下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篇1:

科技辅导员视阈下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摘要】新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也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亲自参加观察活动,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新意识。

【关键词】科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一、创新意识解读

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

(一)创新意识是一种认识水平

每个个体对于创新的认识不一样,体现在水平的高低、深浅程度的不同。往往对创新具有深刻认识的人,在解决问题时就具有较强的创造性。而且这种创造性比较持久地影响个体的做人行事风格和决策的新颖性、独特性。那么,能否做到创造性地处理身边的事物,是否呈现具有创新的行为方式和行动结果,起点在于个体对事物的认识、对创新的认识的水平和质量,支配这些行为的就是个体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意识是一种态度

创新意识根植于自己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在思维上追求灵活、开放和高效,他们对待事物是积极的、主动的,完成任务和目标的途径和策略与众不同,以新颖、独特的观点去思考事物的本质特性,并找到事物间的各种联系,从多种途径去进行理性因素的分析,从而使问题解决方案得到优化,达到创造性地完成目标任务的目的。

(三)创新意识是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

虽然创新意识在个体行为上表现出求异性和新颖性以及创新性的特点,但是它内隐于个体的精神状态,并且面对问题时的思维的创新惯性和延续性是稳定的,这种稳定状态受创新意识的影响的同时影响于新思考、新想法、新行为和新结果,在创新意识的长时间支配下,个体的思维品质比较稳定的去调整和规范活动方向,使得稳定的精神状态成为一股势力。

二、创新意识的“四性”分析

(一)求异性

创新意识的求异性是指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实的思维。

案例: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

洗衣机都是要用洗衣粉的,否则衣服就洗不干净。人们对此进行思维求异:洗衣机是否可以不用洗衣粉也能把衣服洗干净呢?正是在这种求异思维的驱动下,现在世界上已经开发出基于不同原理的各种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如:超声波洗衣机、电磁去污洗衣机等……

创新思维的求异性能使人们打破思维的定势和惯性,启发人们从新的角度去寻求新方法、新路径,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过程体验。

(二)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思维灵活多变,思路及时转换、变通的能力。其人往往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学科进行立体思考,而不是在一个平面上,从一个方向、一个角度去观察思考。

案例:种豆得瓜

科学家赫罗金用了20多年的时间研究将高频电流用于加热金属的问题。但是,无数次的实验表明,高频电流无论如何也不能进入金属毛坯的内部,被加热的只是金属表层,实验以失败告终。后来的人们思维灵活变通,将这一“失败的结果”用于金属零件的表层加热,进行表层淬火,这正符合零件的使用要求:外硬内韧。

(三)反常规性

追求新、奇、特,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大特点。为了获得新、奇、特的构思,必须采用“反常规”的思路,也就是只有奇思异想,才能避免“构思平庸”“与人雷同”而不落俗套。

案例:让飞机克服空气阻力

飞机在空中飞翔,为了克服空气的阻力,必须将机身及翅膀做得非常光滑。可是,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的科技人员用“反常规思维”提出:“在飞机翅膀上钻很多小孔会怎么样?”他们真的在机翼表面打了无数的微孔,结果在试验中发现,微孔可以吸附周围的空气,消除紊流,从而大大地减小了空气的阻力。据此作出样机后,终于产生了可节油40%的飞机。

(四)突发性

所谓突发性,就是在时间上,以一种突发的形式,迸发出创造性的思想火花,新的观念在极短的时间里,脱颖而出。这种创造性思维的突发性,或者是在长期构思酝酿后的自然爆发,或者是受某一偶然因素的触发。突发性往往都是灵感思维的展现。

案例:阿基米德与金冠之谜的故事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有能力去自己接触、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找出事物的种种内在联系,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科技的实践活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科技创新打好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技能,科技辅导员应配合学校举行小发明展评、参观、讲座、科普知识竞赛、主题队会等,以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能力、提高科技素质。

(二)营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给学生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重视教学合作学习问题,做到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有价值、有意义、难易程度适当。当然还要要给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要进行热情真诚的激励,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互助交流并给学生安排具有“探究意义”的实验。

(三)引领学生进行科学观察

能进行科学观察是一种学习科学的基本能力,教师要进行适时、适当的引领。在进行科学观察时尤其要过细,要专注、要善于提问,要多动脑筋、要讲究方法,更要做到全面而细致观察,过程当中要进行方法的指导,并及时记录下观察到的科学现象,以便进行实验分析。

(四)帮助学生做出科学猜想

猜想能开启学生的创新之门,能帮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出科学猜想。根据已知的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做出的一種假设,做出定性的说明或假定性命题。当然,科学的猜想基于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渗透科学素养,把猜想的方法贯穿于科学教学中,并进行针对性的猜想训练。

【参考文献】

[1]周敏.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125-126.

[2]李长征.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策略探究[J].中国教师,2012(17):66-68.

作者:赵财

创新意识下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篇2:

利用科学课堂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程已然成为新课改的“先行军”,相较于传统文化科目,科学课堂在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科学教育资源,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教学问题。

【关键词】 科学课堂;小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决定了未来社会人才的输送效率,学生所表现出的创新意识直接反映了我国当前的教学发展态势。在小学科学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教学环境与学生发展要求进行教学互动,以学生认知为核心,从多个角度引入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现表达创新

创新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在小学科学教学环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逻辑思维,允许其根据当前教学要求进行教学互动,为其营造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在传统的科学教学环节,由于科学课程本身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开放性,学生在接受教育资源的同时,更容易产生探索欲望,并获得创新经验。

科学课堂的教学宗旨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将闭锁转化为开放,要在科学课堂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必须对教学环境进行改革,允许学生自主发挥、自由表达,将学生群体视作不同个体的集合,引导学生展示个人智慧。传统的科学课堂依旧遵循“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已经产生或正在产生的表达创新意识,在科学教学环节,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天马行空、畅所欲言的机会,从已有的教学理论中形成新的教学结论。在科学教学环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看见创新”的能力,从细微之处观察,在活跃之处表达,依靠五感联动,在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实现学习创新

重教材而不重知识已然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环节的一大痛点,要在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应该对教学方法做出改革,关注学生的思维模式,为后续的创新教学打下基础。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部分教育工作者过度强调教材在教学环节中所发挥的作用,忽略了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导致科学教育逐渐僵化,由于学生无法形成创新意识,使科学教育成为教师表演的独角戏。

创新意识由学生的个人思维驱动产生,在科学教学环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创造提升思维、自主发挥的学习空间,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其完成从依靠教师到依靠自身的转变。在引入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学生预留自主发挥的空间,使其能够看见更为丰富的科学知识,拓宽其视野,为创新意识的产生奠定基础。在形成不局限于当前的教学思维的情况下,学生能够依靠自主意识发现更为丰富的科学知识,形成“学习——吸收——应用”的新式学习框架。

三、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现认知创新

在小学科学教学环节,创新是一个经由多方配合、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概念,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观念的同时,应建立多元化教学框架,帮助学生建立与外界资源的教学互动,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完成教学拓展。教师可利用联想、拓展、探究等教学方式建立教学框架,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物质在变化》教学为例,在这一单元,教材着重利用《蜡烛的变化》《铁钉生锈了》等章节演示“物质在变化”这一客观现象,教师可从实际教学出发,鼓励学生探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探究其他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在下达教学任务的时候,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蜡烛、铁钉等教材已经提出的材料进行变化探究,也有一部分学生会产生不局限于当前环境的创新意识,利用其他物质进行拓展实验。在自主参与的情况下,学生会产生更为全面的创新意识,并建立由问题到结论的认知模式——物质的变化形态只有锈蚀吗?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称为物质的变化?在尝试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全面体现自我意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深化个人认知与学习能力。

四、改变学生创新观念,实现教育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改变学生对于科学课堂的传统认知,将学生从“看课本、看图画”的窠臼中解放出来,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从当前教学环境与教学要求出发,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以苏教版六年级教材《我们长大了》的教学为例,在开展教學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提出创新性教学问题——你的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教学对象由外界环境转化为自身,学生能够对科学课程产生全新的认知。创新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应从教学模式上进行自我改革,引导学生改变对科学课程的传统认知,在创新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创新意识已然成为推动科学课程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从实际教学任务出发,引导学生做出学习调整,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科学教育的创新、学生意识的创新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左广艮.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8.

[2]张春亮.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176-177.

[3]邹爱琴.《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学教育,2005(04):50-52.

[4]李春艳.如何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80-81.

作者:乔树勇

创新意识下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篇3: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创新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当难题,也是新课改实施以来所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而在所有的学科当中,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途径,同样是也学生发挥自身创新能力的最好实践平台。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科学学习是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探究不单单是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实验教学;创新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探究不但贯穿教师的整个教学,更是活跃在学生学习科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有效的利用探究,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让新课改的实施更加顺利。为此本文对此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内容如下所示。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科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核心课程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的。对于学生而言,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是培养自身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最好途径,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教学之上的。那么教师应如何借助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此本文以小学科学教师的多年教学经验为例,以此来展开分析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需要创新

创新一直以来都是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自主精神以及张扬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在当前社会下,培养创新意识是各行各业的一大难题,在教育界也是如此。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强烈提出要让学生全方面发展,培養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所谓的创新就是其自身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思想以及解决方式上再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而创造出有意义的知识、思想以及方法等。一个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规律,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师提供给学生的科学实验,本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一个实践平台,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自主的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发现新的知识,通过自己所掌握的解决方法去发现新的解决方法。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是与学生的创新意识直接挂钩的,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意识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没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意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会差,那么科学实验开展的作用也就无法发挥到最大。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教师后天的培养所形成的,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应一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一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自己最初的教学目标。

二、结合生活实践,奠定创新之基

在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需要考虑到的便是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特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在加上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较为独特,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好奇心往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说一个科学实验都没有办法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学生自然也就不会对这个实验感兴趣,没有兴趣也就不会自主探究,教师自然也就无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此可见,一个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的科学实验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那么教师在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时,因采取怎样的模式才能引发学生好奇心呢?

既然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那么大多数的小学生自然也就对自己生活中的现象比较感兴趣,教师在开展科学实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场景或事物来展开实验,是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的。例如在《沉和浮》这一课当中,教师便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展开科学实验。在这一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告知生准备好一个小水槽以及5种物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演示一遍实验过程,然后让学生利用自己准备好的物品自己进行实验。赖仙同学在课前准备了体积相同的木块、石块、泡沫块,还准备了塑料瓶和塑料瓶盖,这些实验物品都是赖同学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还没有开始进行自主实验时,赖同学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始自己进行实验,看一看这些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经过实验赖同学发现,虽然木块、石块、泡沫块这三样物品的体积一样,但是这三个物品在水中的状态却是不一样的。石块一放进装满水的水槽中就沉了下去,而木块和泡沫块在放进装满水的水槽中并没有沉下去,而是浮了起来,且细心的赖同学发现泡沫块的浮度要更大一些。将塑料瓶和塑料瓶盖放入水槽中,两个物品的体积虽然不一样,但是发现两个物品都浮了起来。实验过后,结合自己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再加上老师在一旁的耐心提点,发现两个物品的体积、重量不同,但他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却是相同的,在这个过程中,赖同学的创新意识也随之得到了发展。

三、营造实验环境,激发创新之意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当中,除了在教学伊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外,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也是非常重要。在以往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开展科学实验时,大多都是比较严肃且严格的,学生难免会比较紧张。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不高,教师越严格,学生越是没有办法自主进行探究,如此一来教师也就无法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为此,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轻松活跃的实验环境,在轻松活跃的实验环境之下,学生的行为和想法都会随之变得大胆起来。

例如在《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实验环境。这一课的实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描述高锰酸钾以及食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的主要特征。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不同。在这一课开始教授之前,学生是知道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的,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伊始,让学生先自由进行分组,在学生分组之后教师再为每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设备。例如高锰酸钾、水、食盐、沙粒、白砂糖。在为学生提供设备之后,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之后,便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纷纷展开了自己小组的实验,在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进程提出了猜想。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四、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创新之魂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外,教师更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如果学生都没有办法发现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那该如何展开创新?为此,在小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情景。当然,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个初始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来发现其他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展开创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对于教师而言,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创新之魂。

五、结束语

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营造实验环境以及创设问题情景,是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兰宗高. 谈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 软件:电子版, 2017(3).

[2] 张正坤. 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5).

[3] 黄微, 高明丽, 李婉,等.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导向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2):30-33.

[4] 刘愈.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遭遇“意外”的应变[J]. 教学与管理, 2018(11).

作者:伍莉娟

上一篇:我是光荣劳动者演讲稿下一篇:“生命在于运动”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