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创新意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基于观念结构分析的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批评语言学研究

摘要:本文是一项基于观念结构分析的,关于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批评语言学研究。母语教育是应用语言学研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语文教科书则是母语教育最重要的媒介。然而,我国目前对语文教科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经验层面,即使是学术层面的研究,也多是在学科教育学框架下开展,很少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语文教科书可以说是人类言语行为的一种,“分析任何言语行为都应当从这一行为的本质入手”(胡范铸)。而要有效地认识语文教科书的本质,就必须理解“语文”的本质。传统语文教育理论一直纠缠于语文的性质问题,其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说最为流行。那么,到底如何正确认识语文/母语的性质?如何正确认识语文教育即母语教育的行为本质?母语教育是否只是一个学科的教学行为?甚至只是一个语言知识的教学行为?如果不是,那么,应该如何重构母语教育?我们认为,语言不但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而语文教科书不仅是语言和文化知识的样本,“不仅仅是‘事实’的‘传输系统’,它还是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斗争及相互妥协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阿普尔等);而语文教科书提供的知识类型、呈现的认知水平、构建的意识形态更是对于未来社会人群的一种塑造方案,是“关于未来的一个预言”(阿普尔等)。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汉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获得以外,——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怎样的知识类型,这一知识类型是否均衡?是否存在缺失?——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为学习者呈现了一个怎样的认知水平,这—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为学习者构建了—个怎样的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否一致?——在对于上述一系列问题有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能否提出一套新的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建议和规则?由此,本文选取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的四种版本的初中阶段语文教科书,以书中所含所有名词为分析比较对象,综合运用依据观念结构理论、批评语言学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教科书政治学理论、预设理论等相关理论,针对上述四版本语文教科书的知识类型、认知水平、意识形态等方面展开论述,从而考察当今的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是否符合语文教科书的行为本质,并就此对于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原则提出我们的批评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综述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并介绍本文研究思路,据此提出在语文教科书研究方面前人未涉及而本文需要讨论的问题。第二章论述语文教科书行为的本质。语文是人的存在方式,因而语文教育的行为本质就是人的存在方式的教育,是人的存在性教育,必然要求语文教育应该让学生知道语言本身的各种可能性,以显示社会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因此,语文教科书,作为传达语文教育行为本质理念的载体和主要途径,其行为本质和本质功能必然是提供语言本身的各种可能性,以显示社会生活的各种可能性。本章还介绍了本文选取的分析对象——四版本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原因和其所含全部名词概貌。第三章——第五章以四版本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所有名词为对象,进行语文教科书的知识类型分析、认知水平分析和意识形态分析。其中,第三章是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分析。基于“现行大学学科分类基本合理有效”和“母语既构成学习人类全部知识的必须,也开启学习人类全部知识的可能”的假设,通过对于语文教科书名词所反映的观念和观念结构与大学现行学科分类的对比,努力客观描写初中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结构。并进而对各种版本教科书的知识类型分析比较,得出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虽然总体上均具有比较完整的大的知识类型框架,但是深入到具体的知识类型却可以发现,其中依然存在观念结构之间不均衡、知识类型缺失等问题。第四章是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分析。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分析可以从很多角度加以研究,本文主要讨论“认知强化功能”、“深度思维功能”及“多元思维观功能”。通过分析比较,认为初中语文教科书存在认知强化功能弱化、深度思维能力弱化、多元思维观能力弱化的问题,并提出其主要原因源于语文教科书编写存在的最大弊病——“角色预设偏误”。第五章是语文教科书意识形态分析。在回顾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最能体现语文教科书意识形态的名词还是与人有关的名词,因此本文通过对四版本所含的人物类名词本身属性隐涵的意识形态的分析来考察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倾向,揭示了教科书存在的“意识形态简单化”、“意识形态刻板化”的问题。第六章是教科书“叙说”(编写)行为的规则分析。结合对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所含全部名词的分析结论,提出针对四版本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语文教科书编写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和“策略性规则”。第七章为结语,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后续的研究展望。总之,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中国语文教科书的分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切实的意见,为语文教科书的语言学视角研究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关键词:语文教科书;观念结构;批评语言学;知识类型;认知水平;意识形态;编写规则

学科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材与教科书概念的界定

二、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现状

三、语文教科书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理论假设、理论背景、基本架构

一、本文的理论假设

二、本文的理论背景

三、本文的基本架构

第四节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语料来源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语料来源第二章 语文教科书功能定位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语文”的重构与语文教育的行为本质

一、“语文”一词的由来

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

三、语文的重要性

四、对“语文”理解的现状和问题

五、语文是人的存在方式

六、语文教育的行为本质是人的存在性教育

七、“语文”含义重构的框架设想

第三节 语文教科书的重构与行为本质

一、中国语文教科书的变迁

二、教科书的功能定位

三、语文教科书的功能

第四节 语文教科书研究语料概况——以初中段人教版、沪教版、香港启思版和台湾康轩版为例

一、语文教科书版本的选取

二、四版本名词概貌第三章 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框架分析

一、知识类型框架

二、语文教科书名词分析框架

三、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分析比较

第三节 结论

一、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所含名词数量差距大

二、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均具有比较完善的观念结构

三、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总体上均具有比较完整的大的知识类型框架

四、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具体的观念之间的不均衡和知识类型的缺失第四章 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分析

第一节 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框架

一、语文教科书的认知

二、语文教科书的认知水平

三、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分析框架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框架分析比较

一、语文教科书认知强化功能的弱化

二、语文教科书深度思维能力的弱化

三、语文教科书多元思维观能力的弱化

第三节 结论第五章 语文教科书意识形态分析

第一节 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何为教科书意识形态

二、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现状

三、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人物类名词意识形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语文教科书人物类普通名词意识形态分析

三、语文教科书人物类专有名词意识形态分析

第三节 结论

一、性别意识形态

二、年龄意识形态

三、身份角色意识形态

四、人物形象意识形态第六章 语文教科书编写规则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编写建议

一、语文教科书有关知识类型方面的建议

二、语文教科书有关认知水平方面的建议

三、语文教科书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议

第三节 语文教科书编写规则

一、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构成性规则

二、语文教科书编写的策略性规则第七章 结语

一、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

三、本文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上一篇:有关旅游心理学的论文提纲下一篇:产业资本金融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