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语文教学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欲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创新意识语文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新意识语文教学论文 篇1:

浅谈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在此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造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一、转变教师观念,使自己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己首先就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内在动力,它是在创造实践中产生、发展、检验与论证,由实践到意识,又由意识到实践,一直贯穿于创新的全过程。教师要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的意识,要有能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的进行创造性教学。学生只有在教师创新意识的鼓励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释放创新激情,发挥创造性思维。

二、激发学生兴趣,唤醒自主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死海不死的原因,从中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有关的浮力试验,看看水中盐分增多后,浮力有何变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展示试验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育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敢于提出自已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四、启发想象能力,拓宽创新之道

想像力是人类特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如对一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古诗文,就可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

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象,需要循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鉴于学生的能力水平问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已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学的最后,教师进行这样的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离别的场面,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让我们都来学学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赠给自已最不舍的人。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书写出自已的诗篇。我们不强求学生的诗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正是他们一个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吗?只要有这样的土壤,孩子们创新之花必定灿烂绽放。

五、教师正确评价,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该予以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教师应更多多地关注学生对教学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做到不只是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

学生作业、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完善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班中开辟习作园地,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利用评讲课让小作者读自已的优秀作文,及时在班中鼓励、表扬汇编个人、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再配上学生自己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家长写上序言,然后进行评比等等。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再度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创新人才。

★作者单位:安徽省来安县邵集初中。

作者:肖 飞

创新意识语文教学论文 篇2:

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欲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

〓〓二、鼓励质疑,培育创新萌芽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书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鼓励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课文分析中认为胡屠户是个嗜钱如命,趋炎附势的市侩小人,我在教这一篇课文时,有位同学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见解,胡屠户骂范进,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简单地说从他对中举前的范进的态度上就说他是个小人。这个见解一提出,马上引起了争议,有的同学说,胡屠户这个人,从作为范进的岳父的角度来看,他是个好岳父,因为换谁在他这个角度,有了范进这么个只会死读书不会生活的女婿,都会责骂范进,这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这时,又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观点:胡屠户为什么不让范进也去做屠户,光骂他又有什么用?这时,又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全被激活,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此时,教师适时组织读议:“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文,然后将你们所提的问题与当时的现实情况进行对照,看看胡屠户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当时这种情况下,胡屠户由于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中了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好的,有前途的,没中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不成器的,没有用的,同时也决定了他只能让范进在科举这一条路上走下去,而不能有其他的想法……这样通过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惑,不但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启发想象,开拓创新之路

〓〓想象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如对有些充满活力诗情画意的古诗文,就可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像,需要纯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试表展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鉴于学生的能力水平问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例如,在教古诗《天净沙·秋思》时,学生就如何在画中表现“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的诗意展开了讨论,各执一词,争执不已。有的认为应该在房子旁边画一座桥,再画一条小溪绕屋而过,有的认为小溪不应绕屋而过……所有这些争议对诗句的理解似无关联,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学生的形象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龙建刚

作者:邱丽香

创新意识语文教学论文 篇3:

刍议创新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对策

◆摘 要:世界局势多变万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当今归根结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这无意间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课标改革下教师工作的的重点任务,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落实也是一项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就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具备多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书面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下面则是关于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创新意识;初中语文;培养对策

1创新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所谓的创新意识培养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而创造性人才就是具有一定创造力的人才。关于创造力就是人类在社会上已有的事物经过大脑加工产生某种独特的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意识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改变人的本质。创新意识是从某一方面确定了人才的新标准,从客观上间接引导人们下意识往这个方向去发展,是人们的价值得到了更高水平的确认。初中语文是一门主要以实践应用为主的学科,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创新能力,那此学生就只能死读书,读死书,或许考试会考的很好,但是离开课堂去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就不会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没有创新意识更没有创新型人才,那这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很难去解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就会被世界所淘汰,而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更要靠背后的千千万万的后代去延续。中华民族虽说不缺乏创新,但是现有的创新很多都只是局部的创新,还做不到从局部创新到整体创新,因此,创新意识必须要从小开始培养。初中是学生人格跟意识的萌芽时期,这时候是培养的最适合的阶段,教师应该牢牢抓住机会,让学生从小就具备创新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充满活力,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样策略

2.1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

要想调动初中生对创新意识培养的能动性,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证这个社会了。以前的教师大多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体,注重的是自己对知识的讲解程度,并没有太多去注意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久而久之就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吸收效果,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这无疑是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不用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要想打破这一现状,只能改变教学方式,放弃旧的教学理念,开设创新型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创新意识培养的兴趣、主动学习,才能做到真正的创新成长培养。另外,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应该多注重课堂的活跃程度,尽量去构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加偏向于积极主动,反而太过于拘谨的氛围学生都表现的不自在,更不会去踊跃发言。由于传统教学的长期影响,如今的课堂主体大多是教师一个人,学生都成了被动吸收知识的“机器”。这样无疑只会压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得不到更好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师生关系是 谈不上融洽的,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合作的开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都得不到发展,为了给学生有一定的表现机会,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留一个展示的舞台,通过这一系列的展现,相信学生在这种氛围当中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2.2培养学生的思维多向性

创新是人们大脑经过多方向思维 所创造出来的产物,这些产物都是创新的灵魂。要想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就得让学生掌握 多方面思维,遇事能多方向去思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放原本的思维,从原本的定向思维跨越到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思维的得到了提升,才能进行思维多向性的创新。在改变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去接受学生的不同意见,去摸索学生心灵最真实的想法,在这过程中将会伴随着必不可少的困难,教师要做出对应的鼓励与支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实现质的飞跃。学生刚开始 都会对教师的所作所为表示不解,就会有反对的态度,教师不应该批评学生,而应该去接纳学生,因为提出质疑就表示学生们积极主动,在语文这一学科中,最主要的是靠学生去积极主动的面对,这是自主创新的开始,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教学中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积极给学生做指导,给学生解难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3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习中问题多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提出问题。有问题就说明学生有去主动思考,去主动发现,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表扬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反駁。在培养创新能力的道路上最基本的就是多探索,多提出为什么,有了为什么才会从多方面进行思考问题。例如:“在上《滥竽充数》一文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是什么原因让南郭先生能够滥竽充数?”“南郭先生又滥竽充数有什么具体意义呢?”等等。然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问题,应该怎样思考问题。这样学习课文,就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不仅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还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此外,初中生本身知识掌握程度还不够多,学生个体能力还很单薄。在实践教学中,应当进行小组模式,让学生边讨论边思考,毕竟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3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创新思维的培养。只要一起改变教学观念,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多方面去思考,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为学生学习道路指明方向,就一定能让创新的火花绽放,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永奎.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途径分析[J].才智.2020(02)

[2]王世晖.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学周刊.2019(25)

[3]杨有盛.浅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10)

作者:黄静

上一篇:计生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团队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