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馆建筑设计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榆林市科技馆项目选址位于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市的经济开发区内项目用地为48亩建设展馆面积为21000m2。榆林市位于陕、甘、宁、蒙、晋5省接壤地带,黄河沿其东界南下涉境400多公里,古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沙漠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省科技馆建筑设计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省科技馆建筑设计论文 篇1:

程东红来豫调研指导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建设工作

4月16日至17日,中国科协党组原副书记、副主席,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程东红来豫,调研指导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建设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听取省科协工作汇报。省科协党组书记曹奎,主席霍金花,党组成员、副主席谈朗玉、冯琦,副巡視员陈萍、杨金河等出席座谈会。

程东红指出,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是全国科技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建设,程东红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科技馆的建设要体现出科学性和开放性,要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二是科普服务和配套设施要提前规划,在建筑设计之初就进行合理设计;三是要突出河南省科技馆的后发优势,做好展教同步整体规划和复合型科技馆的理念研究;四是在展览和教育活动中要体现河南元素,利用好河南特色。她希望河南省科技馆不仅要成为省级综合性科技馆,而且要成为中西部具有影响力的科技馆,乃至面向全国的特色科技馆。

曹奎指出,省科技馆新馆建设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模式,建好科技馆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也是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努力奋发进取,坚定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科技馆的信心,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力争建成一座具有时代特征、彰显河南特色的特大型现代化科技馆。

霍金花指出,省科技馆新馆建设要借鉴国内外一流科技馆的先进做法和科学经验,勇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探索科技馆建设与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学习,多思考,多了解,多提高。要深入学习国内外一流科技馆的好思路、好做法,认真分析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注重运用专业团队力量和发挥业界知名专家作用,扎实有序地推进省科技馆新馆各项工作。

在豫调研期间,程东红在省科协领导的陪同下赴郑东新区象湖片区,考察省科技馆新馆建设项目选址。

省科技馆建筑设计论文 篇2:

榆林科技馆

榆林市科技馆项目选址位于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市的经济开发区内项目用地为48亩建设展馆面积为21000m2。

榆林市位于陕、甘、宁、蒙、晋5省接壤地带,黄河沿其东界南下涉境400多公里,古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沙漠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现在境内一半是沙漠地,曾用名“驼城”也是由来于此。同时沙漠地和当地固有黄土沟壑地各一半共存的现象也成了城市的一大特色。

方案结合当地的地质特点,用建筑的形体模仿沙漠的形象,用沙漠所特有的曲线和材质细腻的特点来反映建筑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同时结合科技馆本身的建筑特点,用科技馆穹幕影院的“球型”造型来比喻榆林市科技力量破土而出的前景,使榆林成为陕北一颗耀眼的明珠,沙漠与明珠的结合形成“塞上明珠”的建筑形态和理念。

屋顶上的曲线造型暗台数学上的“张力线”概念,设计采用数学“张力线”的形式来描绘沙漠的曲线造型,从而体现建筑的形式美感。在这里张力线代表了科学的概念,曲线美代表着艺术的美感,屋顶的形式在这里达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建筑形体上的高度统一。

榆林市物华天宝,矿产非常丰富,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煤、汽、油、盐是其四大主要能源,开发潜力大。近年来在市政府的重视下,矿产行业对榆林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能源成为了榆林市的城市名片。

设计通过建筑的表现手法来体现榆林的能源特色,建筑里的“玻璃体”模仿矿产的形象特征,抽象为简洁的晶体型在阳光的照射下,玻璃会折射出不同角度的光线,使整个建筑就像是沙漠下蕴藏着的巨大的“能源宝藏”。

设计单位:中国航空工业设计研究院

设计人:王建一、洪芸、宫学宁、王雪莲

设计指导:于一平、傅绍辉

北京市交通学校北校区建筑设计方案

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北京市交通学校北校区”建筑设计方案存有3家设计单位参加的竞赛中中标,并被确定为最终实施方案。

北京市交通学校北校区位于海淀区西三旗东,校区东侧相临高压走廊备用输电站,南侧300m为规划待建的西小口城市快速路,西侧为学校职工住宅小区和雪梨澳乡别墅小区及八达岭高速公路,北侧为西三旗北街城市规划路和原运输公司技校地块总面积约50150m2,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41100m2,代征道路用地面积2935m2,代征绿化用地面积6115m2。

本项目将建成与首都经济和新北京交通体系相适应的中,高职并举,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兼顾国内国际教育交流与培训市场,办学水平达到国内一流,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接轨的首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设计强调自然通风采光,通过利用太阳能及地面雨水收集系统的设置,体现现代建筑节能环保的设计原则,整体校园建筑风格与南校区建筑遥相呼应,形成中关村高科技材料园区宏伟靓丽、特色鲜明的建筑群体。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方案指导:黄新兵

方案设计:陆非非、熊厚、王思莹、陈昱夫

作者:李 沉

省科技馆建筑设计论文 篇3:

成都博物馆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总建筑师,研究员。代表作品:黑龙江科技馆、首都机场专机和公务机楼、长白山机场航站楼、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云南省科技馆、绍兴市体育公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绍兴市科技馆和文化艺术中心、北川县影剧院/艺术团/艺术学校、内蒙古科技馆新馆、内蒙古演艺中心、成都博物馆等。天府广场成都博物馆

建筑设计

成都博物馆新馆位于成都市核心区域——天府广场的西侧,总建筑面积64 161m2,其中地上 38 239m2,地下25 921m2。建筑层数为地上5 层,高46.88m,地下为4 层,深20m。广场周边分别设有四川省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锦城艺术宫等建筑,共同奠定了成都市文化中心区域的空间格局。博物馆东侧方整的建筑轮廓为广场西边确定了新的边界。面向广场的建筑立面采用通透的穿孔金属网,加强了博物馆室内空间与广场空间的视觉联系与交流。

建筑场地非常紧张,用地内有两个与广场连接的地下通道,另外还有地铁2 号线在新馆建筑的底下穿过。为保证建筑面积的需求,建筑紧邻控制线布置,与周边建筑的间距仅能满足最为基本的消防间距要求。

新馆的主要功能为城市博物馆,功能分区为公共活动区(设入口前厅、休息区、餐厅及观景廊等)、展陈区(设临时展厅、基本展厅及专题展厅)、文物库区(含库前区、藏品库、暂存保管区、安全保卫区、展厅库房等)、综合服务区、社会教育区与公共互动区、业务科研区、行政办公区等,附设学术报告厅及配套设备用房等。

建筑造型是在一个长方体的基础上做的一些改变,包括一些较大的斜角。建筑的西北有一个清真寺,中间形成了类似桥梁的架空空间,它是一个大的穿越的空间,这个空间的上部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坡地展示空间。从建筑平面和剖面可以看到,成都博物馆的建筑空间变化丰富,结构层平面不在同一标高,楼板开了很多的洞,形成了众多大小不一的共享空间;主要展厅空间形成了30m 无柱大空间,建筑具有大柱网、大空间、上下空间不连续的特点。文物库房位于地下,同时地下设有一个高16m 的非物质文化演示多功能厅。连续的共享空间和大跨度展厅为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效果,也为展陈设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给结构工程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结构选型

主体结构利用内部主要楼、电梯井设置两个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有效控制整体结构的扭转效应。针对大跨度、大荷载特点,主展厅采用预应力大跨度钢框架结构。建筑造型提供的结构几何要素是三角形网格单元、三角形切面、三角面围合的锥体等三角形构件。成都博物馆新馆运用建筑造型提供的几何力学效率最高的三角形单元,构造出具有最优结构力学效率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及外壳钢网格结构形成的组合空间结构体系。结构构架与建筑形式一致,形成完整统一的构架体系。

隔震设计

该项目是2007 年做的建筑概念设计,之后没有多久就发生了汶川地震,项目因此停滞了一段时间。等这个项目再建的时候又有了很多新要求,最主要的就是结构的安全性问题。四川是文物大省,诸如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都在这里。成都博物馆新馆建筑建成后既是成都市一项重要的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也是大量珍贵文物、贵重藏品的储藏展览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不仅体现在对人员安全的关注,同时也要考虑文物的安全性。场地内有地铁2 号线在新馆建筑的底下穿过,地铁列车的起动、停车和地铁列车通过的时候会产生振动,而地下文物库房与地铁最近处不足20m,如果减振措施采取不当,极有可能对珍贵文物产生破坏性影响。同时成都又临近地震活动带,地震烈度比较高,提高本工程的结构抗震性能尤为重要。基于以上考虑,成都博物馆新馆结构设计采用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与基础隔震体系相结合的技术,确保成都博物馆新馆文物中心库房及展厅文物在罕遇地震下的安全。隔震结构体系在基础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使上部结构与地震动绝缘,从而保护上部结构不受地震破坏,特别是在特大型地震发生后能够有效地保护博物馆及内部珍贵文物的安全。

隔震设计对比分析了隔震层设于标高±0.0m(中间隔震)以及隔震层设于基础标高-20.0m 位置(基础隔震)两种方案。

中间隔震只有隔震层以上结构有减震效果,对于博物馆地下室文物的保护存在较大的缺点,且在楼、电梯及各层出入口的悬挂处理方面构造复杂。基础隔震整体结构均有良好的减震效果且构造简单。成都博物馆最终采用了基础隔震体系。采用底部隔震方案,将隔震层设置在基础筏板上部。

二号线紧邻博物馆区间设置钢弹簧浮置板,双线设置隔震

针对临近地铁造成的振动对建筑物及文物的不利影响,采取双重措施减少振动对成都博物馆新馆结构和馆藏文物的影响。首先,在地铁铁轨下设置浮置板,减轻该段区域地铁产生的振动;其次,利用隔震设计中已有的隔震沟屏蔽部分地铁振动。

从现场的施工情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很多的交叉点都必须用三维数字模型做出来。建筑师可能更喜欢方管,但是当出现几个方管相互连接的时候节点就非常复杂,还要保证它在现场的时候能够拼装得非常准确,因此必须控制好构件的精度,所有的设计最终都是通过数字化来控制的。

作者:傅绍辉

上一篇:学期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师德学习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