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园文化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农村小学应该注重对校园特色文化的有效规划和设计,采取恰当的措施,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发展。文章首先就我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创新与建设的重大意义作了简要的研究和分析,然后提出了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策略,为农村小學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论文 篇1:

浅析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一、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涵义

(一)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界定

研究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前提是厘清文化的涵义。根据不同学科属性和研究角度,文化的定义已经数不胜数。当前对文化的理解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务和经神财富的总和;2.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具体体现在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及共识;3.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有一切的能力与习惯;4. 文化,即人类的高度发展,即文明程度,体现在训练与经验而促成人类在智力、体力、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修养、锻炼上。

在讨论教育问题中,文化的涵义应该理解为第一种观点。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即贵州农村小学里的人所创造的一切。学校教育中的人员包括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管理人员,但学校人员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教师和学生,所以本文讨论的校园中人员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

以教师和学生为主的校园文化应该包括以下特点:1. 校园文化是校园里的人的文化。这里的校园文化就可以理解为教师和学生所创造的文化。2. 校园文化是校园里的人传递、传播、创新的后天产物。可以理解为校园文化是校园里一辈辈教师和一代代学生所传递、传播、创新的文化。

(二)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划分方法,校园文化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鉴于校园文化的特殊性,主要从体现形式、创造主体和作用效果三个方面对校园文化进行划分。

1. 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借用哲学的观点,依据文化的体现形式,文化可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即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精神文化即从事物质文化基础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中的物质产品和体现,包括校舍选址、校舍布局、建筑风格、绿化设施、教学设备等多方面因素;校园精神文化是在校园物质基础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包括办学理念、学习氛围、校园风气、校园传统等多方面因素。

2. 校园教师文化和校园学生文化。依据创造文化的主体,文化可划分不同类型人的文化,校园文化在这里可以划分为校园教师文化和校园学生文化。校园教师文化即以教师为主体创造的校园文化,包括教师的教育目的观、教育制度观、学生观、教育课程观、教育途径观以及依据这些观念所实施的行为,校园学生文化即以学生为主题创造的校园文化,包括学生的学习目的观、学习制度观、教师观、学习课程观、学习途径观以及依据这些观念所实施的行为。

3. 校园积极文化和校园消极文化。依据文化的作用效果,文化可划分为积极文化和消极文化。积极文化即能够对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文化;消极文化即能够对人的发展起到消极的抑制作用的文化。校园积极文化是在学校中对人的发展产生正面的、有积极影响的文化,主要体现在能够开启人的智力、能够增強人的体力、能够提高人的道德、能够完善人的个性,校园消极文化是在学校中对人的发展产生负面的、有消极影响的文化,主要体现在能够抑制人智力的开启、抑制人体力的增强、抑制人道德的提高、抑制人个性的完善。

(三)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众所周知,许多历史悠久的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这些文化都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积累下来的。蔡元培在改革北大的时候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由此形成北大的校园文化,在具体实施中围绕这一原则确定相关的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生遴选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

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若干意见》中,重点提出了要支持贵州省各县镇薄弱农村学校扩容扩造,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文化,通过研究得出系统的成果,尝试丰富其理论基础,总结其建设经验,弥补其建设不足。

二、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其积极因素,也存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缺失现象,从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教师文化和校园学生文化、校园积极文化和校园消极文化这三个层面来讨论,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因素和建设缺陷主要体现如下:

(一)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因素

1. 贵州农村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学校的撤并现象以及留守儿童的现状、学生入学路途遥远使得寄宿制学校逐渐盛行。2011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实施方案》中,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寄宿制农村小学的完善使得学生上课不必长途跋涉,在学校能够获得住宿和伙食保障,能够得到老师的照顾,学习和生活在“硬件”上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是当前贵州农村小学校园发展硬件上质的变化。

2. 贵州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一些农村小学充分了解到本民族文化或者当地文化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采取传承本地或本民族特色文化的方式来进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2010年世博会上,贵州省从江县某小学为世界各地客人表演了天籁之音——侗族大歌“蝉之歌”。该小学处在侗族聚集地,所能感受的民族文化得天独厚,在此基础上在学校开设民族文化课程,并深入落实,经过老师、学生以及社会的支持,“侗族大歌”这一具有独特地方气息的校园文化就得以形成了。这类现象是贵州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良好发展的代表。

(二)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缺失的现状

1. 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消极文化。更多的贵州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存在缺陷。很多学校不注重学校的办学精神实质,在办学过程中不知道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也不知道如何把学校办成理想中的学校。很多学校也尝试通过实施地方课程或者校本课程的方式来体现办学特色。但是在校本课程设计的时候欠缺理性,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未理解校本课程的实质,在校本课程的延续性方面其时效性不能得到延续。这是贵州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缺陷。

2. 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教师文化。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教师文化建设存在缺陷。一方面,当今升学的压力很大,导致诸多教师重视学生考试的成绩和升学率,轻视学生其他方面发展,过度重视升学率导致学校工作重心围绕升学考试而轻视了学校其他方面的提升,导致校园教师文化缺失。另一方面,贵州农村小学教师整体水平发展不均衡,一些教师的素养有待提高,特别是教学实施能力。贵州农村小学教师素养已经成为构建校园文化的制约因素。

3. 贵州农村小学校园学生文化。贵州农村小学校园学生文化建设存在缺陷。当今教育的成本增加,而通过教育得到的回报越来越少,对于教育没有一个正确的观念,造成很多家庭对读书的现实价值进行怀疑和否定。“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很多学生辍学成为学徒或者外出打工,甚至有的小学生开始模仿谈恋爱、吸烟、打架、赌博等行为,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发展,也给其他学生树立了一个反面的典型,如未能得到有效调节,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造成难以计算的负面影响。

三、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明确办学理念,厘清校园精神文化实质

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把这样的学校办好”。正确的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灵魂,错误的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鸦片”;先进的办学理念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生长,落后的办学理念可能抑制校园文化的发展。

办学理念具有实践性、持续性、普及性等特点。明确办学理念需要考虑据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地域特点、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师生素养等因素,在校园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的办学理念是应该让所有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都应该明白的,办学理念成为了大家共同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参与进来,才能更有效地确立办学理念。

(二)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校园精神文化特色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生活着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全省总人口的30%。祖祖辈辈各族人民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民族特色。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可以开发适合当地民族的校本课程,培养其校园文化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既可以增加学校的软实力,也可以保护和发扬本地方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贵阳市偏坡布依族乡民族学校开设了布依族刺绣课、布依族民族歌曲课、体育课上开展了具有浓厚布依族特色的打糠包和板凳操。这样的校本课程开设,对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本民族文化,一举两得,值得借鉴。

(三)培训教师素养,提升校园教师文化层次

明确了办学理念,开设了校本课程,就需要把办学理念的落实和校本课程的实施作为全体教师的共同目标。只有全体教师追求这个目标并为之努力,把这种特色进行传递、传播、创新,校园文化才能有效地生根、发芽。在追求这个目标和努力的前提就是教师能够理解办学理念的涵义、目标和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明白教师在构建校园文化中的角色,应该做些什么。在实施校本课程中,教师需要有精深的专业素养,如果达不到精深的程度,退一个层次说,教师最起码应该具备了解这门课程的内容及教法的素养。在《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民族团结教育〉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的通知》中,省教育厅拟对该课程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教材内容和教法。从这份文件可以得知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教师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对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四)关注学生发展,营造校园学生文化氛围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活动,学校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素养。校园文化是为了能够让学校工作运行流畅,其最終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促进学生在智力、体力、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而学校关注学生这几个方面的发展又反作用于校园文化的发展,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要建设校园文化,关注学生智力、体力、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是重点工作之一。关注学生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在贵州农村小学中开展民族团结课程。贵州农村小学中,一般有多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民族团结、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等因素。2. 在贵州农村小学中开展双语教学。在教学情境中充分结合少数民族的民族语言、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结合当地的地区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既具有新时代特点,又具有地方优秀特质的学生。3. 在贵州农村小学中开展本民族音体美教育。开展少数民族音体美教育教学能充分让学生了解本民族语言的魅力,形成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如此形成一个和谐的校园氛围,有助于贵州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宏飞.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高占祥主编.论校园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

[3]侯长林.校园文化略论[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

[4]于晓阳等主编.校园文化建设新趋向[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5]计国勇主编.开创校园文化的新纪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6]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9]杨伯峻.论语译注(简体字版)[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0]温秋银.乡村特色的校园文化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胡延龄 陈新宇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论文 篇2:

新形势下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农村小学应该注重对校园特色文化的有效规划和设计,采取恰当的措施,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发展。文章首先就我国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创新与建设的重大意义作了简要的研究和分析,然后提出了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策略,为农村小學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园文化;问题;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加强规范管理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我国小学阶段的校园文化主要是从校风、文化、学术风格等多个方面来体现的,而校园的文化、人文环境都会对学生的校园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多元化发展。小学生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小学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使学生在这些环境的影响下提高对美的认识与感受,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审美情趣。

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从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小学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进步。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独特作用,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引领下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已接近城市小学的水平,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一)校园文化建设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其中,硬件建设指的是校园环境建设、文化设施建设等,是有形的;软件建设指的是群体精神、群体作风、校园文明的建设,是无形的。在硬件建设方面,农村小学的教育资金较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较少,而将大部分资金用于教学设施建设中。农村小学在软件和硬件建设方面较为落后,在文化的引领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此外,部分学校还存在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不协调的情况。有的学校更重视硬件建设,把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到设施建设上,而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导致软件建设滞后;有的学校重视软件建设,过于强调群体精神、群体作风的建设,忽视了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校园社团活动无法全面覆盖学生群体

校园社团活动是进行软件建设的有效途径。然而,很多农村学校并不重视社团活动的开展,盲目地增加文化课程,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枯燥乏味,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降低学习兴趣。有些学校会开展一些与美术、体育相关的活动,然而这些社团活动只面向特长生,只有少部分学生才有参与资格。另外,从教学质量评价的角度看,农村学校更注重教学建设,尤其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积极作用,这与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目标不符。

(三)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足

从思想上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见效缓慢。随着社会对人们道德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德育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农村小学教师没有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部分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停留在表层,以单一刻板的方法开展相关活动,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教师的认知和行为会影响到学生,在缺乏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只能随意发挥、生搬硬套,给校园文化建设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二、影响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

(一)当前社会流行文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电子设备的迅速普及,当前流行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日益扩大。这些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同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从当前农村地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小学各学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选择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社会主流文化的引领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大众文化是指人们普遍接受和追求的文化。大众文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随,与它自身的特性密不可分。大众文化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简单,对接受者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没有特殊限制。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最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学校要通过建设校园文化,筛选出对学生有积极作用的社会流行文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文化良莠不齐,既有积极的文化,也有消极的文化,因此小学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尽可能地减少不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接触到更多优质的文化,提高个人的文化审美情趣。

(二)教育者素质

作为校园文化的开拓者和组织者,教育工作者在校园文化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崇高的教育理想、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的教育技能、积极的教学态度。其中,教育理想不仅能指引教育者前进的方向,而且能给教育者提供教学动力,教师只有具备教育理想,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教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阶段的校园文化发展,需要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支持,积极的教学态度是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教育工作者要具备积极的教学态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者,在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想让学生在文化方面有更长远的进步,教师就要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以良好的素质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小学各学科教师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丰富性和通用性,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

三、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众所周知,环境会对人产生重大影响,好的环境会给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坏的环境会给人带来消极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小学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校园文化的建设。例如,在农村小学,教师可以营造阅读型的校园文化,用各种图书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从小就喜欢读书、热爱读书,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生活、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在文化的引领下更好地发展。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在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践行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文化知识的熏陶,并在文化的影响下提高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在学生小学阶段体现得十分明显。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既能够保持学校特色,又能保持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各类读书活动,向学生介绍各类传统文化,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和了解文化。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使广大学生了解健康、积极的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成长

小学阶段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发挥出文化的实际作用。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小学生的发展。

1.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良好的身体发育情况是学生其他方面发展的先决条件。小学时期是小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于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小学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期,这个阶段学生记忆力好,求知欲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阅读和生活经验,鼓励小学生多表达,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想象力,使这些能力为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服务。

3.小学生的社会能力。小学生的生活中不仅仅有父母,还有教师、同学、朋友等等,因此他们必须掌握一定的交际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长。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學生在集体中不断发展社会

能力。

另外,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东西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化策略

(一)教育者积极引导小学生关注校园文化建设

要想发挥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教育工作者就要引导学生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校风建设。校风是影响学校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把学校的精神风貌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受到良好校风的熏陶。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并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践行校园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二)定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使校园文化深入人心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校园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加深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在传承和发扬校园文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经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在策划校园活动时,教师要积极发掘学生的长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另外,农村学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特色,开展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校园活动,如观察花草树木,实地考察等。这些特色鲜明的校园活动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小学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不仅要通过理论教育加深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而且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文化更感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比如组织文化类主题实践活动,在特定的节日来临之际,让学生积极融入到节日文化环境之中,体会节日的风俗,加深学生对相关文化的理解与体会。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小学教师要善于将当地的文化传统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对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建立起文化自信。

(三)营造良好校园氛围,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并重

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学校要因地制宜,精心布局,统筹规划,做到将学校理念与校内景观相结合,采用不同的方式布置校园,如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树与花共存,形成和谐的整体,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仿佛置身于花园,尽情享受,舒心自在。

为了满足小学生的身体发展需要,丰富学生的活动方式,农村小学可以规划建设篮球场或足球场,为学生购置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器材,鼓励学生参加年级球队,定期组织校内或校外比赛,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这样不仅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健康成长,逐步养成团结互助的品格。

学校要注意对校园墙角、宣传栏的使用,在宿舍区或教学楼的墙上可以张贴或印刷对学生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文本或图片,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此外,学校还要完善规章制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优化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需要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掘当地资源,定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深入挖掘小学生的能力,将校园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陶小翠.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20.

郑蓉.农村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

蒋南艳.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作者:骆振胜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论文 篇3: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究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是通过管理、规范和熏陶等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而行为习惯养成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可见,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造成直接性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本文从确立办学思想、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组织课外活动、建设高效课堂、完善校园规章制度等方面开展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关键词】农村小学 校园文化建设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探究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校文化符号能够在优雅、和谐的校园环境中自由发展,由于校园文化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故校园文化具有其他任何教育方法均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种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的提高学生道德行为和情感品质等方面的素质教育。为培养农村小学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本文针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研究。

一、确立办学思想

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办学思想有机地将教育、管理思想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其一方面结合了学校关于如何办好学校的思考,另一方面结合了学校关于办怎样的学校的思考[1]。办学思想由学生生存动力、期望以及理由共同构成,农村小学应当结合农村人憨厚老实的本质、善良感恩的情感以及勤恳劳作的黄土地文化,并以此为基础确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在农村小学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求全体师生共同践行学校的先进办学思想,并让其成为农村小学生存的理由、动力以及期望,进而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帮助。

二、打特色校园文化

由于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故校园文化具有其他任何教育方法均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在学校不断传承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气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教师和学生能够保持共同的特质,即积极的精神风貌,其中学校中的建筑、标语、教学用具、图画等均能够体现校园文化[2]。学校办学思想确立,及时召开农村小学校委会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召开校委会能够及时地布置学校校园文化,将学校不同地方布置不同且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如可以在每个班级的教室正墙布置具有本班特色的班风牌、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等,在其他的三面墙壁上可以布置主题展板,在教师走廊墙壁上同样可以布置主题展板,如励志文化主题展板、感恩文化主题展板等,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构建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此外,还可以在学校校园内布置中国传统文化,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在水房附近设置节水节电文化,在校门东西两侧设置艺术文化、孝道文化、安全文化和军民共建文化等。借助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的方式构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组织课外活动

有研究显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故在农村小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3]。农村小学可以在上好文化课的同时高度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活动,如召开春秋季运动会等。除了可以召开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县、镇组织的各类运动会,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其次,可以利用一周中的某一天固定为学校的校园活动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防火防震安全演习、习惯养成班会、文艺汇演、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等。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足球等球类运动、象棋等棋类活动、书法等文艺活动,每项活动均应该安排具体的指导老师,并在活动前后做到有计划开展、有过程进行、有总结完,提升学生体验感同时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建设高效课堂

教學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备课、上课,新课改提出需要读教学课堂的四十分钟时间要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和上课工作[4]。在备课环节,教导处可以展开备课评比活动,如“某某小学三三五教学模式导学案”评比,不断鼓励农村小学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转变传统教学思想。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书写、朗读等习惯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农村小学可以在每个班级设置图书角,邀请学生同教师一起构建图书角,并在班级设置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图书角采用开放式管理,故学生可以通过图书借阅卡借阅图书。教师鼓励学生多阅读,于每周日统计班级学生的借阅情况,让学生之间互相推荐书籍,同时可以在每周布置一篇关于阅读书目的练笔作文。

五、完善校园规章制度

完善的校园规章制度能够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农村小学在开展常规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完善制度文化建设为精神文化建设服务。首先,以农村小学的办学思想为依据建立并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学生每人践行学校制度。其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严格贯彻落实农村小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中,通过学生间的比、学、赶、帮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其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在约束学生日常行为行管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进而达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地理位置偏远,当地生活水平较,多数家长为生计问题外出打工,家长无暇顾及学生的行为养成,而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之间又存在紧密地联系,故农村小学应该在日常教学高度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由此,本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本文从确立办学思想、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组织课外活动、建设高效课堂、完善校园规章制度等方面开展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路永俊.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J].教书育人,2016,05(13):10-11.

[2]路永俊.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J].名师在线,2017,06(04):6-7.

[3]王智勇.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考试周刊,2018,17(39):34.

[4]唐惠琴.创建现代化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教书育人,2018,05(03):121.

作者:蒙城

上一篇:宪法监督制度分析论文下一篇:度旅行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