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写议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鉴赏写景抒情诗关键要抓住三个要点:景、情、手法,抓住了这三个要点,就找到了读懂古典诗词的关键。关键词:鉴赏;拆分;时空立足点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是高考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鉴赏古典诗词必须要越过的一个高峰。提高学生鉴赏写景抒情诗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鉴赏写景抒情诗关键要抓住三个要点:景、情、手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如何引导学生写议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引导学生写议论文 篇1:

浅议如何引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

【关键词】写作兴趣 学生 想象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作为教师,就更应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能写好想象作文。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作文中,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产生写作欲望。播放一段婉转动听的音乐,鼓励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听完音乐之后,让学生各自自由发挥,畅谈自己的想象。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激起学生对作文的极大兴趣,还会使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最佳精神状态中写作。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五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从而引导学生想象,激起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

二、多方积累,使学生“肚中有物”

1.想象作文没有模式,没有范围,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甚至异想天开。但想象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也就越充实,这就要求学生的脑子里有一个储存生活画面的仓库,時时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世界,不断地积累写作的素材。而作为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丰富他们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积累是学生获取写作材料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还应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加强阅读积累。在课内外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景物情貌和作者心境展开想象; 要引导学生多读各种体裁、各种内容的文章,并鼓励学生读后列提纲,写读后感,以此来积累一些好的写作的素材。另外,要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精彩的语言,一些佳词妙句、优美的片段和好的写作的方法等进行积累。

三、提供空间,让学生能遨游想象的太空

写好想象作文,就必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想象,真正把作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扮演的不是指导者,取而代之的是期待者,用期待的心态来鼓起学生尝试的欲望,让学生能自觉自愿的去想,去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去表达自己的思想。

作为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让学生爱怎么想就怎么想,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以满足的他们想象和创造的愿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我会写”为“我爱写”,他们就会把作文当作一种享受,一种自我满足。在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让每个学生在欢乐中、玩耍中、情趣中展开想象,进行写作。

总之,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多方引导积累写作的素材,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创设想象的氛围,就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创作欲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习作活动中来,写好想象作文。

作者:刘秀芝

如何引导学生写议论文 篇2:

浅议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写景抒情诗

摘 要:鉴赏写景抒情诗关键要抓住三个要点:景、情、手法,抓住了这三个要点,就找到了读懂古典诗词的关键。

关键词:鉴赏;拆分;时空立足点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是高考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鉴赏古典诗词必须要越过的一个高峰。提高学生鉴赏写景抒情诗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鉴赏写景抒情诗关键要抓住三个要点:景、情、手法。

一、学会对诗歌的语言进行拆分、分析和重新组合

诗歌的语言是一种高度凝练化的语言,法国诗人马拉美曾说,诗歌语言是“与日常生活中的消息性语言截然不同的生成性语言”,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曾说诗歌语言是一种“从根本说来就不同于普通的会话语言,诗人用语言创造出来的东西是一种关于事件、人物、情感反应、经验、地点和生活状况的幻象”。从根本上说,要读懂诗歌就要对这种高度凝练化的语言进行拆分、分析和重新组合,从这种“幻象”中拨开云雾,找到其中的事件、人物、情感反映、经验、地点和生活状况,从而把这种难懂的“生成性语言”转换成我们可以理解的生活性的普通的语言。所谓的拆分,就是将诗歌语言分成若干个意义单位,通常情况下,读者读完一首古典诗词,特别是写景抒情诗,略加思考就完成了拆分这个动作。所谓的分析,就是对拆分出来的意义单位进行词义方面的解析,弄清楚每个意义单位的含义。所谓的重新组合,就是对拆分出来的意义单位进行合理的调整,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些意义单位重新组合成一句话,或是一幅画面。可以对一句诗进行重新组合,也可以对整首诗进行重新组合。引导学生按照這种方法去理解一首诗,反复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就会渐渐地提高鉴赏能力。

如《鹧鸪天·建康上元作》: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注:(1)此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2)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鉴赏这首诗的时候先引导学生,对诗歌完成拆分,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然后指导学生对拆分出来的意义单位进行仔细的分析,弄清楚每个意义单位的具体含义。比如,“客路”,指他乡的路,这就显现出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是游子,“春到小桃枝”,是指春天来了,桃树开花了,指出了季节,同时写出了眼前的实景,“泪满衣”,写出抒情主人公伤痛的心情。然后,引导学生对全诗进行重新组合,可以重新组合成一句话,也可以重新组合成一幅画面。对于写景抒情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分析出来的意义单位按下面的公式进行重新组合:____人,在____时间,在____地点,在____天气状况下,看到了____景象,想到了____,抒发了____的思想感情。学生把这些空填完,基本上就把握住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感情。

二、学会合理想象,考虑景的性质和手法

写景抒情诗,有三个关键要点:景、情、手法,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景是什么样的景,是乐景,还是哀景;是动景,还是静景;是实景,还是虚景;是远景,还是近景;是视觉,还是听觉;是俯视,还是仰视;引导学生进行这些分析后,学生就能找出其中的手法,比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同时学生也能从中找到情与景之间的关系,如以乐景衬哀情等。这样的话,学生就把握了写景抒情诗的三个关键点:情、景、手法。通过这一系列训练逐步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如《鹧鸪天·建康上元作》: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1)此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2)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忽惊春到小桃枝”是实景,是乐景,是静景,是视觉,而“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是乐景,是虚景,是动景,是视觉,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找到其中写景的手法,比如动静结合,如虚实相生,如从全诗的角度看是对比,从下阙的角度看是想象,这样学生就能把握住诗歌的基本手法和景的特点。

如《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引导学生去分析“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是实景,是哀景,“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是虚景,是作者想象归家后和妻子在一起的幸福、快乐、温馨的家庭生活,二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三、引导学生找到写景抒情诗中作者的时空立足点

要理解写景抒情诗,就要找到作者抑或是抒情主人公的立足点、观景的角度,观景的时间,也就是作者抑或是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时空立足点的确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的性质,明白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的景是何种形式的景。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写景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找到作者抑或是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也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抑或是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并能帮助弄清情与景的关系。

如《鹧鸪天·建康上元作》: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注:(1)此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2)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这首诗首先可以启发学生作者的时间的立足点是北宋灭亡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空间立足点是“客路”,这样学生就容易把握景的性质了,“春到小桃枝”是实景,“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是虚景,手法是虚实结合,当年北宋全胜时期的景象和当前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对故国的思念。

如蒋捷的《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抒情主人公的空间立足点是江上的一条船上。

我们引导学生掌握了这三点,就能不断鼓励学生去分析理解进而主动地去鉴赏古典诗词,引导他们去欣赏其中的美。

编辑 谢尾合

作者:邢志强

如何引导学生写议论文 篇3:

浅议如何引导小学生写作文

小学生初学作文,老师难教,学生难以入门。低年级小学生纵然有写作的欲望,但他们根本不知道写些什么,这需要老师慢慢地培养,耐心地引导。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在引导低年级小学生作文入门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一、感受成功,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个人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人们的评价与认可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则是激发兴趣的关键因素,对于作文也是如此。因此,在对小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我更多的是采取鼓励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认知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实施差异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这样,学生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写作的兴趣会越来越高,写出的文章也会越来越好。如:我教过的一位学生特别害怕写作文,但她画画很好,我就让她把美术和作文结合起来,自己构思画的内容,根据构思的步骤、内容画画,然后给每一幅画写上几句话,结果她写得很好,内容也很丰富。在评讲作文时,我特别表扬了她的创作是“最有创意的作文”。在鼓励下,她逐渐喜欢上了语文课,写作水平也逐渐地提高了。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渴望成功、獲得成功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大胆仿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在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之后,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填空式作文,架设“阶梯”,让学生大胆仿写。利用课文,我指导学生仿写了《秋天的田野》、《春雨》。通过自己的观察,很多学生不但没有照搬照抄,还写出了很多优美的句子。通过这样浅显易学的反复练习,激发了学生写的欲望,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正确使用优美的词句,而且对于正确断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也有很大帮助。作文就是用自己的手写自己心里的话,花些功夫,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然后以仿写起步,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积累材料

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自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多看、多读、多想、多写是作文的基础。为此,我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各种活动,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重视提供写作的范围,如生活见闻、自然现象、熟悉的人和各种动植物等。我还设计了自由读写课,教师提供阅读场所,利用学生手边的各类图书、报纸交换阅读,记下各类材料,体味、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生有了广泛积累,就不再觉得无材料可写,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基础。学生在课上记录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彼此进行交流、讨论、评比,既丰富了词汇量,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

四、疏通语句

低年级看图写话居多,教师稍加指点,学生就能说出图意,但很多学生不能将说出来的内容比较全面、流畅地写下来,这和平常语句通顺的训练有关。要想语句通顺,首先要求造句时用词准确、结构完整、合乎语法。训练学生写含主语、谓语、宾语的简单句子,平时回答问题要求尽量完整,再训练写含有修饰成分的较复杂的句子。疏通语句这一项任务完成后,再进行段落的仿写,才能给写作奠定基础。疏通语句是很重要的,这一工作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是用笔、用脑去耕耘心田,收获自己的心声。小学生写作文不像成人写作有很强的功利性,他们只是为了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小学生不也常在欢快地交流着彼此的生活内容和心事吗?单拿螳螂这种动物来说,小学生的喜好也各不相同,让他们大胆表露自己或喜或惧的感情,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吗?

五、反复修改

低年级学生由于刚接触写作文,对于“内容具体、主题明确、中心突出”之类的字眼可以说是不知其意。那么怎么批改作文呢?我总结了“三看三读”法。三看:学生先自己看,改掉错别字以及不正确的拼音;再优生、差生搭配看,疏通语句;最后同桌交换看,彼此修改,取长补短。学生在为别人修改时,常常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驱使其精心推敲,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改作文的好方法。“三读”:先大声、很快地朗读,检查语句是否通顺;再有表情地朗读,检查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写作激情;最后读给家长听,让自己的文字接受成人的检查,成人或多或少的表扬更能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我在批改作文时,尽量精批细改,三言两语切中肯綮,使学生一目了然,有所知、有所悟。不提过高要求,不单纯地评判正误和优劣,使用一些简明适用的批改术语、一看便知的修改符号,使学生从批改中受益。

作者:王燕明

上一篇:社会信用体系构建论文下一篇:妇联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