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多”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浅议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 我们在进行教学时, 要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使他们在自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去学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多给学生几分钟, 确保学生自主“表演”的时间

课堂上往往是教师独霸讲台, 滔滔不绝, 学生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接受着知识, 并且这些知识大多数是学生不愿接受的知识, 而现在要求教师把课堂上的大多数时间留给学生, 用这些时间让学生围绕所提的问题充分地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 改变以前教师当演员, 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当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时, 教师可以参与他们的讨论, 给他们一些指导。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时, 可以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 自己提出问题思考: (1) 圆可以转化为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 (2) 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 通过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在教学中, 不妨多给学生一些时间, 引导他们向老师提问题。引导学生质疑, 帮助学生释疑, 这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途经。

2 多对学生赞一句, 促进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

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 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的鼓励。所以, 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善思多问,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和方法, 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比如说:教学“28+15”这道题时, 教师可以问学生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计算变得简单, 当学生举手之后, 说:“请大家试一试, 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妙。”学生列举了不同的方法之后, 要立即给学生肯定:“你们真能干, 找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 真是太棒了。”对于那些平时不太敢举手发言的学生来说, 只要有勇气举手, 即使回答错了, 也要表扬:“你发言了, 就说明你战胜了自己, 慢慢来, 我们都相信你。”这样一来, 教师就把课堂上的气氛调动起来了, 学生的心情也放松了, 保证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并且促进了师生气分的融洽。

3 多让学生试一试, 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面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参与, 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注意面向全体, 如果只是一小部分的学生在频繁活动, 还有一部分的学生还是被动参与, 很显然教师还是主人, 因此, 课堂上要提供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人,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统计时, 要求统计图形的数量, 把学生分成8人一组, 组长负责报图形名称, 其余的学生负责用自己喜欢的法来统计, 统计结束后交流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的, 从而选出一种最为方便简单的方法来统计, 这样一来, 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了。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而且还体验了统计的多样化, 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

4 多给学生留余地, 提高学生自主研究的主动性

课堂上,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印象会更深刻。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大量的时间, 让学生去研究。教师要有机地把教学内容整合, 不零打碎敲, 不频繁问答, 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 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对于学生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研究。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大小有关, 与角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为每组学生提供四个不同的活动角, 分别是:角的两边很短;角的一条边长一条边短;角的两条边都较长;角的两条边更长。让学生自由地转动角边、比较角的大小, 观察思考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并随机出示导向性问题: (1) 怎样才能把角变大?怎样才能把角变小? (2)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与什么无关?学生在摆弄活动角, 在组内比较、讨论、争论的过程中, 感悟到了“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与角的边画得长短无关”。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掌握知识, 能发展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 使他们学得扎实, 记得牢靠。

5 多让学生学方法,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 如同游泳一样, 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我们也应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探索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操作能自己解决的问题, 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同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必要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还应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与适当点拨。如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即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时, 首先让学生练习, 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计算几道分数化成小数的题目。其次,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比较与讨论这几个分数:为什么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有的却不能, 这是为什么?并告诉学生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是有秘密的。这个秘密是在分数什么地方?让学生进行探讨, 然后告诉学生这个秘密是在分数的分母。那么, 分母有什么秘密呢?请大家把分母分解质因数进行探讨。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讨、发现、总结出一个分数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 这个数分数就能化成小数;如果分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 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让学生利用这个特征来判断几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从中发现5/3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7/35却能。最后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这样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突出学生主体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因此, 要多给学生几分钟, 确保学生自主“表演”的时间, 还要多对学生赞一句, 促进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标准,自主探究

上一篇:浅谈基层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下一篇:舞龙舞狮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