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管理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信息技术学科四个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普通高中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中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的体现,被视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必备品格。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是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管理论文 篇1:

微视频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点,分析微视频的几种类型,探索微视频在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中的使用策略。结合案例总结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流程和有助于教师使用微视频提高教学效果的几个关注点,以及传统课堂教学中如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有效地应用微视频。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视频;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6-0062-04

随着翻转课堂与微课等概念的提出,“微视频”成为教师日益关注的内容。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微视频开展学科教学,是目前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微视频的类型

首先需要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微视频的类型进行分析。微视频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与学。微视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知识讲解类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会涉及很多信息技术的概念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学生学习起来相对枯燥,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如何讲好这些概念性的知识,是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一些抽象概念如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等,教师可以把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做成微视频,以动画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知识讲解类微视频可以由教师个人或者教研组教师共同制作;教师还可以从网上搜索与获取,并稍作修改后直接使用,这对年轻教师或者教学能力稍欠缺的教师是很有帮助的。

2.操作技能类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许多内容需要学生学会具体的操作。针对具体的实例演示其操作步骤、强调细节,教师可以把具体的操作通过屏幕录制软件制作成微视频,并对录制的微视频进行编辑,在视频中对关键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可以进行醒目的标注等。如在PPT中插入视频与动画、Word图文混排、Excel图像的创建步骤等内容。操作技能类的微视频一般由教师自己制作或者学校教研组教师共同制作。

3.教学情境类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经常要设计任务或者项目,通过任务与项目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在任务与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操作,等等。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任务与项目,教师需要把任务与项目置于情境中。教学情境可以文字形式、图片形式或者教师口头描述等,但是基于视频形式的情境一般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任务与项目。教学情境类微视频一般通过视频拍摄工具进行拍摄,突出情境的真实性及与学生生活的紧密性。

4.原理与思想方法类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和实践,同时也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需要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原理,要求学生理解信息技术中所包含的基本原理,要求学生汲取原理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信息技术学科的相关原理与思想方法对于学生来说理解相对困难,往往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果把这些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与体会。要制作有效的信息技术相关原理与思想类微视频,对教师要求比较高,因此这类微视频最好由学校教研组教师共同分析、讨论与制作,教师也可以从网上搜索获取相关微视频,并稍作修改后直接使用。

5.习题讲解类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教师也经常布置一些习题,这些习题可能是涉及相关知识与原理的,也可能涉及具体的任务分析、操作步骤与方法,等等。其中某些习题内容学生做错的可能性比较高,例如,高中信息科技程序设计教学中,以VB编程中学生的常见错误为主题,对常见错误进行分类,然后举例分析、讲解错误原因及解决办法,教师课前制作好微视频,课中学生根据需要自主观看所需要的微视频。这类微视频一般由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自己制作,或者学校教研组内由教师共同协作完成并共同享用。

基于微视频的信息技术学科翻转课堂

随着国内许多地区尝试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许多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也在探索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1. 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流程

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流程图

基于微视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翻转课堂主要包括课前与课中两个部分。课前,教师根据知识点内容设计与制作微视频,并设计与微视频配套的学生学习任务单;学生基于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相关的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教师收集与整理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开展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课中,教师根据设计的课堂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学习,在课堂学习中注重通过互动讨论、协作探究等活动来进行问题的解决与知识的内化。

下面是上海市奉贤中学的许骏老师开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枚举算法的具体案例。

课前:第一,教师制作了有关枚举算法的“选豆游戏”微视频。微视频主要是对筛选红豆算法进行介绍,并讲解枚举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适用情况;同时教师还设计了学生课前对微视频学习情况的自测题(微视频学习任务单),试图通过课前自测完成对学生自学情况的检查。教师设计的基于微视频的课前学习任务单有坡度,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微视频。

第二,学生自主学习微视频、完成课前自测题、提出自学后存在的疑问与发现的问题,并通过QQ群进行交流与互相学习并解决部分问题。

第三,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

课中:教师将教学过程分成几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学习有关枚举法的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枚举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环节一:教师针对课前整理的学生的问题进行点评与解答。由于教师很好地根据学生学习反馈情况来组织学生交流、学习与分析,课堂学习效果比较好。

环节二:教师通过课前自测题的三个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对枚举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适用情况进行知识内化。教师设计的这三个有关枚举法的生活实例材料对于枚举算法的理解与分析比较有典型性,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

环节三: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枚举法知识自己来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强调学生利用枚举法来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环节四:教师通过例题1来讲解枚举算法的基本实现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写出列举范围与检验条件,并绘制算法流程图,引导学生归纳枚举法特有的“循环嵌套分支”执行流程。

环节五: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例题2的算法实现过程,引导学生分小组来分析问题。写出列举范围与检验条件,并把绘制算法流程图作为课后作业。

2. 基于微视频的信息技术学科翻转课堂的关注点

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要理解与掌握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实施的流程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真正有效地开展,教师需关注以下内容。

(1)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学科内容都适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强调让学生通过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但是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有些内容做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与教师直接在课堂上讲解演示相比,可能后者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因此,信息技术学科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要选择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思考和探究的内容,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也要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目的来开展。例如,Word、PPT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将相关的基础操作内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课前预习、观看这些教学视频内容,课中阶段,教师可以节省出教学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电子小报或者演示文稿的作品创作和表达过程,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

(2)翻转课堂教学需要相应网络平台的支撑

要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开展教学,网络平台一般来说是必需的。

首先,师生便捷浏览微视频需要网络平台。教师课前把制作好的有关知识点的微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学生在家里或者学校里都能方便地通过网络观看平台上教师提供的微视频。从网络平台使用便捷性方面来看,应该能让教师和学生便捷地访问,减少使用过程中的技术障碍。

其次,教师对学生观看微视频情况的掌握需要网络平台。除了微视频形式的资源和翻转了课堂教学活动流程外,翻转课堂还有一个成功因素是对学生学习的数据分析,需要对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时间、次数等情况进行记录,从而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也能对班级中学生群体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这就需要网络平台记录每个学生每次观看微视频的情况。有人提出,通过微信、网盘或者邮件等形式也可以把微视频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微信、网盘等手段无法像网络平台那样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

再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的交流与讨论需要网络平台。学生在家里通过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这时候需要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网络平台能有效支持生生与师生之间交流与讨论。另外,教师在课前需要收集与整理学生自主学习微视频过程中的问题,以便设计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对于班级学生问题的有效收集需要网络平台的支撑。

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需要网络平台的支撑。那么如何来构建相关的网络平台呢?笔者认为,可以购买公司开发的专业平台,或者安装部署开源的课程管理平台,如Moodle、Claroline、Sakai等。

(3)翻转课堂课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很重要

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的学习活动与传统课堂教学活动是有很大差异的。传统课堂教学活动更多地关注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翻转课堂课中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在学生已经自主通过微视频开展知识初步学习的基础上,设计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内化。因此不能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路与方法来设计翻转课堂的课中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学习翻转课堂课中学习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如果说课前的自主学习是课堂“翻转”的前提和“预设”,那么课中的交流、协作与讨论就是翻转课堂最精彩的“生成”。在上课前,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自测题提前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或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教师再给予不同的学生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在课中教师又是学生交流研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

(4)翻转课堂微视频的设计比制作更重要

要开展基于微视频的信息技术学科翻转课堂,许多教师认为微视频的制作很重要。因此,区域与学校都注重对教师微视频制作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更多的是讲解如何从技术层面(摄像机拍摄、手机与平板拍摄、录屏软件录制、PPT制作等)制作微视频。实际上,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视频,制作技术手段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微视频制作之前的设计工作——如何从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的角度设计微视频的内容。因为微视频最终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也就是微视频的使用对象是学生。

基于微视频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一说到微视频,教师们可能马上想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一般需要微视频,但是微视频也可以运用于非翻转的课堂教学中。

1.情境导入(情境引入)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能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理解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创设情境来进行教学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提高教学情境的有效性,让情境为学生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供支撑,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提供土壤,是值得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讨的问题。通过教学情境类的微视频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是十分有效的方法。通过微视频来进行情境引入,要关注微视频能否引起注意、激发动机、促进迁移。根据不同表现形态可以将情境分为悬念、问题、任务、演示、故事等,这些都可以制作成微视频。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微视频来实现情境导入,一般都是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共同观看微视频。在观看微视频的情境前,教师一般需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更快地进入教学情境。

2.知识讲授(知识讲解)

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一直在课堂中普遍采用。讲授法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这比学生自己去摸索知识要少走不少弯路。所以,讲授法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无法取代的简捷和高效两大优点。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有许多概念性知识、原理性知识、思想方法类知识,这些知识有些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有些需要教师讲解。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相关微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有许多学者与教师认为,既然课堂上教师要进行知识的讲解,就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讲解制作成微视频。课堂上直接听教师讲解的效果会更好。这些学者与教师的观点是有道理的。那么微视频怎么运用于课堂教学的知识讲授过程中呢?实际上,课堂上教师在讲解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时,教师会发现要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来讲解,自己很难讲清楚、学生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讲解。这时教师需要找一些多媒体材料辅助自己讲解,其中微视频就是一种很好的帮助教师进行知识讲解的媒介。这些微视频一般是从网上获取的。

3.操作演示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比较大的不同之处是操作演示。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涉及软件、工具的操作使用,因此在课堂中教师经常需要进行相关软件、工具的操作演示。如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操作演示的微视频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注重情境的创设、学生思维的引导、体系化的知识点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作业并在体系化的知识上发挥创造力。因此教师不要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花比较多的时间在操作演示上。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该学科中涉及学生上机操作,如何让学生更加有效地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操作技能?微视频是一种很有效的辅助手段。

如果教师强调学生探究学习,可以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微视频来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的操作,完成探究的任务。如在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课堂实际演示相关的操作,然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运用相关的操作技能。如果学生忘记教师演示的具体操作,则可以反复查看教师提供的操作演示微视频,避免了因为遗忘而影响教学效果的达成。

4.课后复习

课后,教师要及时上传相应的微视频资源到学生熟悉的学习平台上,以便学生回家后的自主学习和综合复习。尤其对于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微视频的作用是极大的。学生可以在课后选择自己需要的微视频资源,进行不限次数的播放、暂停、回放和跳转,可以完全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进行主动的意义建构。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作者:王其冰 谢忠新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管理论文 篇2:

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信息技术学科四个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普通高中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中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的体现,被视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必备品格。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是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本文结合重庆市永川中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实例,从数字化学习环境视角探索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期对落实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产至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网络课程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界定了信息技术学科四个核心素养,具体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其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纳入学科核心素养范畴,既是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的体现,又是教育系统对数字化时代需求的积极响应。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的体现。当前,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是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

对数字化学习能力的理解

数字化学习能力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基本技能和必备品格。从表现上看,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能够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与知识分享,能够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能力需要在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持续的数字化学习实践过程中培养。

对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界定

广义上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具有开放性、预设性、生成性、交互性以及虚拟性的网络学习空间。本文所述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是狭义的,特指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后形成的学科网络课程平台。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

1.学科网络课程平台的搭建

搭建专业的学科网络课程平台需要课程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是指具有组织、跟踪、评估、发送、呈现、管理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之间交互等一系列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世界上著名的课程管理系统有Moodle、Sakai、Blackboard等,经过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比较研究,发现由澳大利亚马丁·多格玛斯博士主持开发的Moodle系统适合用于中小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但Moodle课程管理系统主要是为高校开展远程教育而设计开发的,普通中学使用有必要进行二次开发。二次开发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功能调整,通过修改源代码实现功能上的去繁就简、调整优化。二是界面调整,通过修改模板文件,使课程界面能体现学校个性、学科特色,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图1是经过二次开发的重庆市永川中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网络课程学习平台首页。

2.学科网络课程的开发

在新课程标准、旧教材共存的当下,需要根据国家新版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学生和技术发展实际,对国家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化开发。要尽量兼顾高中和初中内容的衔接,避免高中与初中内容重复。要围绕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这四个学科大概念进行内容组织,分专题进行设计,方法如下。

(1)渗透

落实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将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价值观、信息安全与责任等内容通过巧妙设计渗透到各专题教学中。例如,增设学前教育,端正态度,培养习惯;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公益广告;通过“石头剪子布”小游戏的编程,明确网络赌博的危害;通过拒做低头族公益视频制作劝导合理使用手机等。

(2)整合

一是探索学科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整合。有选择性地将选修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整合到必修课程中实施。二是,学科间整合。探索算法与程序实现部分与高中数学必修3“算法初步”章节整合。三是,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例如,将算法与程序实现部分设计成综合实践项目,学生在学完程序设计基础后,通过开发小型的信息管理系統,实现对全国主要城市PM2.5历史数据的抓取,对空气质量大数据进行清洗,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处理。

(3)调整

一是顺序调整。根据知识和技术的相关性和逻辑性调整上课顺序。二是内容调整。保留现有教材经典内容,摒弃过时内容。适当压缩操作类课程,增加综合实践类、计算思维类课程,增加衔接教育专题,增加新兴信息技术内容,如将Python作为程序设计语言,增加移动终端、子通信、物联网、开源硬件、人工智能等内容。三是难度调整。对必修模块的内容适当缩小广度,整合相关选修内容增加深度,对整合到必修课程的选修内容严格控制难度。四是课时调整。上页图2是重庆市永川中学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表(必修部分)。

(4)选修

学案中设计难易不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择。提供拓展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对于必修课时安排以外的内容,通过开设创意智造、创新三维设计、虚拟机器人等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学科网络课程的组织管理

从平台架构、课程、专题、学案和微课五个层面进行组织管理。每个课程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专题由专题简介、学案导航、展示交流、在线测试、作业提交、学习工具等组成。其中学案导航是串连学习环节、明确学习步骤、组织学习资源、引导自主学习的指南,是每个专题必备的重点项目。学案中嵌入微课,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巩固。通过制定《永川中学信息技术网络课程个人课程建设标准》《永川中学信息技术网络课程微课制作技术标准》,对网络课程的建设进行规范。

网络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如图3)。必修课程按共享课程和个人课程分类。共享课程由教研组集体研讨,保证质量;分工负责,共建共享。个人课程可参考共享课程,自建自用,突出特色。个人课程可按学期建立,这样可简化用户管理,减轻服务器负荷。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教学应用

网络课程平台已建成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现有共享课程3个,个人课程39个。依托网络课程平台共提供学案导航279个,布置作业184次,进行学情调查60次,组织学习讨论184次,在线测试128次,开展学情调查30次,提供文件下载251个,链接校外资源57次,开展网络教研54次。网络课程全部实行实名制,累计有学生用户10922人。截至2018年4月初,平台使用日志累计已达4838281条。网络课程平台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案导航,助力自主学习

通过导学案,串连学习环节,明确学习步骤,组织学习资源,引导自主学习。学案设计注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如在信息的获取学案中,设计政治、科学、文艺、教育四个不同的主题,学生可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学案中可提供拓展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同时,学案中还可集成测试功能,教师可获得学情反馈。

2.作业收阅,实现在线管理

通过作业模块,可以实现作业在线提交,在线评阅,作业成绩纳入过程评价。半成品作業可通过平台提供的私人文件夹暂存。

3.展示交流,开展互评互助

对作品类作业,学生可上传到展示交流区,供师生观摩评论;也可以观摩其他同学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评论。

4.成绩管理,实现多元评价

课程管理系统可将学生的测试、作业、交流情况纳入成绩管理,实现系统自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并把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5.学情调查,及时反馈学情

课程管理系统提供投票和问卷调查功能。教师可根据需要开展课堂学情调查和期末学情调查,以便准确掌握学情,优化教学。

6.题库方式管理试题,实现在线组卷测试

平台可按照知识点建立试题,组成课程题库,教师能够在线灵活组卷,且具备客观题系统自动阅卷、智能统计测试成绩等功能。

培养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关键点

数字化学习环境是培养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外部条件,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外部条件外还需要内部条件。这些内部条件包括数字化学习意识的强化,学习技能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外部条件是基础,内部条件是关键。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

1.课程内容的组织

课程内容的有效组织可以减少认知负荷,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吸引力。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在传播学理论的指导下,从方便学习的角度进行设计,呈现顺序要符合学习思维逻辑,呈现形式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多媒体展示。要执行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要做到步骤清晰,描述清楚,提示及时,色彩搭配合理,标识一致,结构统一。

2.基本能力的培养

基本能力的增强有助于提高数字化学习的效率。对于新生,需要专门课时熟悉学习平台,训练基本操作。熟悉学习平台包括熟悉平台的登录访问、基本结构、主要功能等。基本操作包括学案的操作,微课的放大、回放,上传作业,发表作品或评论,参与调查和测试,管理私人空间和找回密码等。

3.课堂教学的应用

课堂教学应用是促进数字化学习的关键。课堂教学需要基于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来设计,网络学案的设计要服务于课堂教学。基于网络课程平台辅助下的信息技术课堂可以使学生适应云端支持,课内翻转,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逐步养成通过学案自主学习的习惯。图4为信息技术学科新课教学流程图。

4.严格规范,长期坚持

任何一种意识的强化、技能的形成、习惯的养成都需要规范和时间。在严格规范方面需要特别强调实际参与、信息规范、任务完成和网络文明。特别是在数字化学习的适应期,要注意宣传正面典型,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行为。只要长期坚持,便会形成自觉。

结论

数字化学习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基本技能,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专业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是建立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理想工具。课程内容的组织,基本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应用,严格规范,长期坚持是培养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关键点。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和应用可以使学生强化数字化学习的意识,提高数字化学习的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杨晓哲,任友群.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1-26.

[2]任友群,黄荣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说明[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3.

[3]黎加厚,赵怡.课程管理系统(CMS)及其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2008(9):64-71+75.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cqjwgz3032)的阶段成果。

作者:李念平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管理论文 篇3:

利用翻转课堂实现学困生的分层教学

【内容摘要】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流程再造。本文结合薛窑中学信息技术学科面临的诸多问题,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将其引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改善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现状,实现了学困生的分层教学。

【关键词】翻转课堂 特色教学 学困生 高中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随着信息化发展的全球化,国外较为流行的翻转课堂逐渐被一些勇于创新的教育研究者引入国内教育界。翻转课堂发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初衷是为了帮助经常去外校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耽误了课程而成为学习上的“艰难者”的学生。翻转课堂于2000年正式提出,2011年初步形成。2000年,J·韦斯利·贝克在教学国际会议上指出,翻转课堂可以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利用网络课程管理工具让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指导者。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它的出现被认为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薛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将其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见证了它的可行性。

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现状

薛窑中学是一所地处农村地区的三类普通高中,学生来自全市各个不同的初中,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悬殊特别大,给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带来了严峻挑战。有些学生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过于简单,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他们希望加深课堂的难度。另一部分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则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较难,难以掌握,跟不上讲授的进度,导致厌学。这些都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因材施教,给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

高考是社会以及教育部门对学校评价的一个较重要的标准,学校领导毫无例外地将关注的重心放在高考学科上,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关注程度不够。信息技术课的不受重视直接导致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数严重不足,因此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必须寻找一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即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设置了学业水平测试,因此很多学校紧紧围绕考试大纲,一切为了考试,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忽视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关注的班级的大部分学生,这就导致一些接受能力相对差的学困生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

综上所述,当前薛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来改变现状,更好地解决学困生的困境,帮助学困生培养信心,使得他们能够快速地赶上班级,笔者翻阅查证了大量的研究资料,找到了适合薛窑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一种教学模式,那就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翻转课堂。

二、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跟传统课堂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把原来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变成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自学或合作来完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学生,与传统课堂相比,它实现了学生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时间和空间的逆转。课前它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教学内容;课堂中,则主要借助于不同的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在课堂中,知识的内化主要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不同的协作活动来完成。马秀麟在《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中指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把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传统的教学结构颠倒安排,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场所,通过答疑解惑、合作讨论等策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的教学模式。由于翻转课堂恰巧能够很好的解决薛窑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将翻转课堂作为本校的信息技术学科特色教学在实践中应用,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薛窑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特色教学——翻转课堂的应用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堂变为课前传授,课上深化,体现了教学流程的再造性,扩展了传统的课堂。在翻转课堂的上,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没有的优势。首先,信息技术课程都是在网络机房进行的,学生能够利用机房的设备进行视频的观看和交流;其次,由于翻转课堂需要将知识点制作成一个个短小、精悍、有针对性的教学视频。信息技术教师都具有制作这些视频的能力,完全能够轻松自如地胜任这些任务,这也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所无法比拟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翻转课堂包括课前和课堂两大部分。

1.课前

首先教师必须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编写导学案,导学案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引导。其次,教师根据本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录制内容精练、主题突出,强化重点、难点和疑点的教学视频。由于学生的视觉停留时间一般在5~8分钟,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所以每一段教学视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设计方面,这些教学视频要求图像清晰,声音音量适中,画面美观。在容量方面,为了便于携带,使得学生下载更快速、播放更流畅,这些教学视频的容量不要太大。在数量方面,教师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再制作针对这些问题的教学视频。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的过程中还得考虑到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制作利于学困生学习的步骤更详细、操作更简单的教学视频,使得学困生能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掌握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三节表格数据的加工,教师在制作表格数据的加工的教学视频时,既要制作适合优等生的在一个表达式里混合运用各种函数的较复杂的操作视频,也得制作相对简单的一个表达式就是单纯的函数或者利用单元格名称进行的四则运算。为了学困生能够跟上班级的脚步,可以给学困生多制作一些循序渐进的小视频,让他们分步走。最后,教师将包含导学案、教学视频的资源包上传到本班学生的共享资源平台。学生则是根据教师的导学案,观看教学视频,遇到问题利用本班的交流群进行互动,当然这个互动既包括跟其他同学的互动也包括跟老师的互动交流。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反复观看视频,利于知识的掌握。

2.课堂

在翻转课堂的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交流讨论完成任务,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由于学生已经在课前观看过那些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对所要求学习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再照本宣科地讲课了,而是对进度慢的小组进行专门的指导,对进度快的小组当场编出新的挑战让学生去完成,同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上。在课堂学生主要完成这样几个环节的任务,问题交流、独立创作、小组协作、成果交流。课堂探究的问题由师生共同确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难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将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学生可以先在小组中合作探究这些问题,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翻转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创作、解决问题的时间。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效促进学习知识的内化,从而系统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堂上,学困生独立创作完成任务时,如果遇到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充分利用小组的优势,通过协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教师则是密切观察各学习小组的动态,及时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在经过独立探究和小组协作后,学生将个人及小组的成果或者设计的作品进行展示。成果展示时先让制作者介绍自己的制作的初衷、优点及不足,然后由其他小组或个人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评价的原则是个人纵向比较,对学困生多进行肯定和鼓励,就算是不足也是很委婉地提出来,尽量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翻转课堂得到学生和教师的肯定,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它与传统课堂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翻转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课前通过观看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自己掌控节奏和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视频进行快进或后退,碰到不懂的内容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

2.翻转课堂增强了师生的互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提前学习了传统模式下教师本应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内容,课堂教学变成了学生自身内化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已经对教师应讲授的知识基本掌握,这样就确保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充裕的时间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切磋和交流,互动更充分。

3.翻转课堂实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

翻转课堂教师在进行教学视频制作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分别制作相关难度的教学视频,同时可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两个提升难度的视频和任务供有多余精力感兴趣的学生去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4.翻转课堂有助于改善学困生的学习

传统教学关注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一旦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师就会继续进行课程的进度,少数的学困生就被忽视了。教师讲授内容的进度不会因为他们几个人而放慢。翻转课堂就不同,学困生虽然反应慢一些,理解能力差一些,但他们可以自定速度甚至反复观看视频,有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慢慢领会,逐渐消化,直至完全理解,就算课前观看视频没能完全理解,在课堂上还有充裕的时间供教师对他们提供辅导,这些都改善了他们的学习状况。

翻转课堂作为薛窑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色,虽然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由最初的不适应到熟悉,自主学习情况由散漫、无序到独立、有序,教师对教学视频的制作逐渐熟悉、越来越切中要点,制作的视频越来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逐渐完善这些不足,将翻转课堂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 赵莹莹.“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05).

[2] 陈晓菲.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05).

[3] 罗少华. 中美翻转课堂实践案例比较研究[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04).

[4] 苏莹. 高中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以华师一附中为例[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05).

[5] 郭宝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大连:中学课程资源,2015:35-36.

[6] 任静. 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实施思考[J]. 开封: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2):20.

[7] 贺玉婷.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研究[D]. 开封:河南大学,2014(05).

[8] 马秀麟. 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 杭州:远程教育杂志,2013.31(1):79-85.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

作者:石小琴

上一篇:八月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口语交际有效途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