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融合信息技术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根据课堂内容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增添教学趣味性,这一方式的应用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将原本单一枯燥的知识以一种有趣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大脑中,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将抽象的信息知识简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快速的吸收教师所讲内容。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科教学融合信息技术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科教学融合信息技术论文 篇1: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的思考

摘 要:小学美术作为特殊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逐渐与信息技术学科融合,可以丰富小学美术教学手段和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深度融合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信息技术;融合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0.145

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小学美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来看,制约小学美术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学手段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按照教材内容来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深入融合可以改变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困境。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美术属于造型视觉艺术,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是很难培养学生的审美感、艺术感、想象力、创造力。而要想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革新。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在信息技术的依托下,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出真正的视觉环境,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具有造型视觉艺术的环境下,为学生提供新的平台,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小学美术教学手段开始发生了转变,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而是逐渐衍生到课堂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实现远程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1]。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深入融合极其必要。

二、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结构的转变

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教学结构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上一直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信息技术当做一种教学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学科,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要建立起符合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要求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积极转变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

(二)构建网络化教学环境

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是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科学深度融合的基础,脱离了网络,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就难以实现真正的融合,从而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在以前,小学美术教学中虽然应用到了计算机网络,但是网络环境基本处于脱机状态,可利用的资料有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积极构建网络化的教学环境[3]。例如,在教学“形形色色的世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全部通过多媒体来完成教学,借助多媒体丰富的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绘制自己理想中的世界。在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良好效果,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合理选择教材

就目前来看,小学美术的教材内容大多是基于传统教学方法来开发设计的,教材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部分比较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进入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怪圈中,从而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教材合理与否对整个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要求,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材、课例。只有选择了合适的课例、教材,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环境的优势,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能力[4]。例如,在教学“电脑美术”这一课时,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大多是一些图画,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下载一些不同题材的图画让学生欣赏,在学生欣赏完这些图画后,然后过渡到电脑美术,让学生自主将那些静止不动的图画实现动态的变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进而获得知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技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有着其必然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能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要想实现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深度融合,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是基础,课堂教学结构的转变是关键,同时教师要根据融合要求,选择适合的课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环境的优势,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政丽.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8):104.

[2]张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践例谈[J].信息化建设,2015(11):193.

[3]芦惠君,赵会芳.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与学科双向融合研究[J].黄河之声,2016(5):47.

[4]吴兆涵.基于深度融合理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构思[J].理论观察,2013(8):158.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王茂山(1984.9—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

作者:王茂山

学科教学融合信息技术论文 篇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研究与实践

摘 要: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根据课堂内容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增添教学趣味性,这一方式的应用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将原本单一枯燥的知识以一种有趣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大脑中,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将抽象的信息知识简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快速的吸收教师所讲内容。而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将这一教学模式良好的融入课堂当中去,是各学科教师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融合;创新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正逐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正在影响整个社会的改革,这对传统的教育体制会产生重大冲击,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方式有了显著的改善,信息技术和学科教育的整合是提高教育效率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现代教育思想,进而合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1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现实意义

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是时代发展对于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并且为了适应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也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融合创新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提升质量的一个必然舉措。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但是也有非常多不良信息掺杂,需要多加辨别。很多家长并不赞成学生过多地接触这些新技术,对于将新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中也持观望态度,但需要明确的是,信息技术确有其优势,面对技术应该保持中立论,如何使用才是关键。未来的社会必然是信息化社会,并且信息化程度会逐渐加深,所以一味要求学生不去接触这些技术是不现实的,而将其和教育融合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让他们能明确这些技术,应该合理地在学习中用于查找资料、完成作业、拓展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措施

2.1教师要增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一个极其注重实践的学科,需要教师围绕着计算机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信息技术作为一个覆盖面极强的新型教育产业,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做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有效整合也是教师需要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在社会越来越信息化、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加强的背景之下,教师要增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融合信息技术,来完成教学目标,并且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他们的重要性。

2.2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

在很多学科中都会涉及抽象的知识内容,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采用视频、文本、图像、音频等方式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更直观、具体、便于学生理解的内容,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实现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知识内容中,同时还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其产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愿,促进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的提升,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基于信息技术,教师可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要注意的是需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数字化学习情境,同时也要遵循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不能偏离实际,随意为之。例如,在实际学科教育过程中,VR技术和AR技术已被人们所熟知且得到广泛应用,在多个学科内容中均有体现,如物理实验、化学分子、生物基因、语文古诗词、数学函数等,这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使用给学生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理解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2.3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发展过程中,增加了学科教育空间,换言之,基于信息技术,现代学科教育降低了传统观念的不利影响,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在空间与时间上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学生都可以进行学习,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有必要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首先,开展微课教学,在教育信息化中,微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重要产物,其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实际需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所构建的一种具有信息化的课程,在微课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从课本内容出发,更要积极创新,探索互联网中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以此丰富微课教学内容,促进微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其次,开展空中课堂,在实际空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课堂教学间的联系,确保不脱离实际,基于课堂教学选取合适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完善学科教学内容。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教学目标为其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服务,包括课上教学、课后辅导、课下巩固等。除此之外,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内容,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成长,这一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科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促进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更快实现。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研究中应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从传统教育视角下的研究逐渐向信息化视野下的研究转型,并不断结合教育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理想融合,进而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促进他们全面地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郑明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讨[J].考试周刊,2020(A0):93-94.

[2]欧佩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下的思考[J].课程教学研究,2020(3):58-63.

作者:韦彬华

学科教学融合信息技术论文 篇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摘要】 教育信息化是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的加大,各地各学校的教育信息设备也更加完善。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方法,是全国各地各学校都在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深度融合创新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各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配备更加完备,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促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高效地检索、收集、分析、处理所教学科的有关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1]

所以,通过创新应用提高有效融合度,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所在。探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效融合路径,提升学校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课程结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满足人民对教育的殷切期望。

一、存在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就是借助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促进教育公平均衡的目的。在这里,信息技术是工具和手段,而不是目标和目的。各地各学校根据自身基础,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总结,但在实践过程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现实问题。

(一)教师认识不足

对于教育信息化,部分教师认识不足。以致在教学过程中,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使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就认为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学习方式的变革流于表面,没有把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和高效的学习工具应用到极致的高度。部分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教学理念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趋势认识不到位,对传统教育教学课堂面临的挑战认识不到位。[2]

(二)技术不够过硬

在实践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简单工具来使用,从本质上讲是对信息技术应用缺乏熟练驾驭的能力,更谈不上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采集、编制、应用、采纳,由于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不高,导致他们认为只有用了信息技术,就是有效融合了,没能真正理解融合的深刻内涵。[3]

(三)存在逃避心理

由于自身信息技术素养不高,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课堂上发生的突发性问题束手无策,对技术问题无法解决,以至于产生逃避心理,撒手不管,这就限制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课堂的广泛应用,没有真正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缺乏学与用的无缝结合,长此以往使教师产生畏难心理。

(四)教育资源匮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需要大量优质基础教学资源作为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网络资源琳琅满目,而真正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却少之又少,而教师认为自己制作一个好的教学资源的过程复杂繁琐,导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停滞不前。[4]

二、融合目的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对学生而言,可以独立进行教育学习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可以熟练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巧妙利用各种信息平台进行实践探索和创造性学习;可以灵活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良好信息素养。对教师而言,就是革新课程内容、延伸课程资源。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与同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实现扩大课程资源的目的。总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新型的自主、合作、探究以及研究型等学习方式。

三、有效策略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类热词、概念层出不穷,如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微课、慕课、反转课堂、智慧教育等,而它们的提出只为一个目标,那就是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明确信息技术是中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而已,不是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而是用好信息技術这种现代辅助教学工具的手段促进了教育。在实际融合过程中,既要尊重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又要尊重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要分层次、逐渐推进。

(一)认识融合的主要内容

教育系统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部分,但最核心的还是学校。因此,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是有效融合的主要内容。一是要转变教学方式。要借助“互联网+教育”,把教育理念和现代技术有效融合,创设出充满活力的、自主探索的信息化环境。二是要转变学习方式。教师善于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自选学习内容、自定学习速度、自定学习方式,为学生创建独立、有选择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三是要转变平价方式。教育理念和现代技术的有效融合,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本质转变,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发生转变。

(二)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要在提高教师驾驭“三通两平台”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创设和谐共处的人文环境、人机互动的课堂环境。实际上,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创建现代化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化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相比,有着大容量、交互性、独立性、多媒体性、超文本性、网络性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就使学生能主动自主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学习知识,学生主动成为知识的构建者。例如,语文教学可实现语文的“长文短教”和“浅文深教”;数学教学可创设生动逼真的画面,让学生回到视听时代;英语教学可制作课堂小活动,体现学生的亦歌亦舞特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建,不仅能扩展课堂知识容量,还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三)创设课堂教学新模式

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可通过网络创设互动式教学情境,利用网络的多元性及大信息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求、独立思考的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以往教学的局限性,有目的、有步骤地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并以多媒体手段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组织起更有效、更生动、更适切、更能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活动。学区各实验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没有止步于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呈现、展示这样的单向活动,而是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老师们在呈现教学信息的同时大胆制作一些交互软件,交互软件能主动接收到学生转来的信息,并进行自动分析、判断,智能化有效引导学生去思考,强化记忆。在信息化课堂中开展学科竞赛,可以运用交互软件设计一些比赛、竞赛题目,学生可通过软件、网络空间等向教师反馈学习效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改革,多元化组织学生感受、体验、历练,让知识变“厚实”,有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

迈向教育信息化2.0时代,需要重构建课堂教学结构,要创新性应用信息技术,做到学习需求和教育供给相平衡。首先,能促进课堂教学观念的改变。信息技术运用其优势为学生创造了多种学习环境,教师的作用,也从传统课堂的主导,变成了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再加上各学科紧密结合,学生能更自主地学习。如:在《脸谱》一课中,教师在组织教学中集音乐、美术、实践、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于一体,让孩子们在以音乐课为主线的课程中,体验和涉猎到美学、力学、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将学科知识、德育渗透、能力提升有效融合,课堂愉悦而充满生机,真正解放了教师、更解放了学生。其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为学习的主体和教学行为的主导。从学习的渠道来看,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的基础,但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地点、学习時间的选择也将逐渐变为多元选择;从学习内容看,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学生可方便查阅学习资料,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性学习;从学习方式看,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方式必将发生变化,各类形式的在线教学和在线指导都可通过平台或网络呈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第三,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及教学方式的转变,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的主要职能从讲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习的参与者,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加突出。教师从传统教育的讲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和学生处在同等地位。同时随着各学科之间的更加紧密融合,这也需要各学科的教师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教师要不断学会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手段用来制作课件、设计教学过程等来服务于教育教学。举个例子: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中,可让通过学生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再利用网络查看相关数据,最后全班汇总,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课堂上,知识传递有很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网络之间,通过这个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从而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索能力,还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架起了桥梁,还让学生学会了知识的迁移。

四、结束语

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就需要从教育的供给侧入手,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重构课堂教学结构,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促进教育公平,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刘芳军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电教馆

参 考 文 献

[1]杨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21,(04):98-99

[2]欧阳曦.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5):120.

[3]王天信;达文梅.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J].读写算,2021(24):15-16.

[4]沈风林.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机器人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2021(06):74.

作者:刘芳军

上一篇: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研究论文下一篇:中学减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