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基于Moodle平台的创新思维培养探究 ——以高中信息技术为例

摘要: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重组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独特的、新颖的观点或想法,能多维度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从国家到社会都展现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能否创新已经关乎国家兴亡,而创新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创新思维。学校作为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创新思维培养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课程是随着时代发展衍生出的新学科,在创新思维培养中有者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授课中往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创新思维的培养更多的是停留在字面上。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亟待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中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CMS(Course Management System,课程管理系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形成。借鉴国内外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相关理论和经验成果,理论结合实践,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入Moodle这一国际顶级开源课程管理平台构建资源丰富的数字化自主学习环境和协作学习环境,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形成,并在实践中建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和品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高中信息技术开展创新思维培养可行性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现状,分析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Moodle平台的功能,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研究表明,学生普遍很喜欢信息技术课,他们认为创新思维对一个人的发展是重要的,并且学生都有一定的上网学习经验。其次,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更新快、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都非常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最后,Moodle平台的设计理念、开源免费和功能强大的特点可以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技术支撑。(2)面向创新思维培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实践根据创新思维的特点、影响因素和产生过程等,在Moodle平台构建资源丰富的数字化自主学习环境和协作交流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小组学习、协作学习等模式开展教学,结合Moodle的作业、测验、互动评价等创设积极的评价机制。并将Moodle平台的信息技术课程结构设计为四个功能模块:教学资源、交流协作、评价、拓展知识。然后选择班级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实践表明,学生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创新大赛获奖人数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均有提升,本次创新教育实践是有效的。(3)教学案例与分析根据教学实践内容,分别以理论性较强的《信息技术及其影响》和操作性较强的《“安顺地戏”主题作品制作》为例,从设计思路、活动流程、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如何结合Moodle的功能特点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培养,对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4)高中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培养策略在大量研读了创新思维相关理论和经验成果的前提下,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Moodle平台的功能特点,结合笔者的创新教育实践经历,从课堂氛围、问题情境、发散思维、评价机制等提出了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进一步完善了高中信息技术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综上所述,本研究可为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依托信息技术课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实质性培养,促进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推动素质教育积累经验,同时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教育;高中信息技术;Moodle

学科专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案

第2章 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

2.1 创新思维的概念和内涵

2.2 创新思维的特点

2.3 创新思维的产生过程与影响因素

2.4 相关教育教学理论

第3章 高中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培养可行性研究

3.1 创新思维培养现状调查及分析

3.2 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

3.3 MOODLE平台可以为创新思维的培养保驾护航

第4章 面向创新思维培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实践

4.1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的原则

4.2 面向创新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4.3 面向创新思维培养的MOODLE课程结构设计

4.4 MOODLE平台课程构建

第5章 教学案例与分析

5.1 案例一:《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5.2 案例二:《“安顺地戏”主题作品制作》

第6章 高中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6.1 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前提

6.2 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是创新思维的内驱力

6.3 巧妙提问和思维导图的运用促进发散思维的形成

6.4 小组合作探究促进思维的碰撞

6.5 积极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创新创造

6.6 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6.7 教学效果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整合审计资源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交通工程概论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