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素质教育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以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体育素质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浅析高校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体育舞蹈教学

体育舞蹈受到各大学生的热爱,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体育舞蹈如此迅速发展的原因与其自身的素质教育功能密切相关。本文从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和发展现状出发,详细探讨了体育舞蹈的高质量教育功能的表现和发展前景,旨在研究体育舞蹈的高质量教育功能。将成为真正的体育舞蹈,并为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体育舞蹈是体育,音乐和舞蹈的融合,既能锻炼身体也能兼具艺术的审美,是公众希望听到的一种艺术形式和锻炼方法。高校的体育舞蹈教育是完全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和新课改以及树立学生个性独立的人格趋势相吻合。体育舞蹈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坚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教育工程。

1 体育舞蹈有着鲜明的美学特征

体育舞蹈具有独特鲜明的美学特征,同时也具备体育的一些相关特征。体育舞蹈是把体育的阳光形象与舞蹈艺术的美相结合。因此,体育舞蹈是刚与柔的结合兼具运动美和舞蹈美。体育之美主要在于舞者的身体。以及姿势等方面的肌肉线条。舞者轻巧的舞蹈不仅展示了标准的动作,而且还展示了节奏和体力。舞蹈平衡和旋转等技术在运动之美中脱颖而出。风格多样的体育舞蹈在美学上的表现也各不相同。例如,现代舞的形状更优雅,拉丁舞的形状和风格各异,但在美学和艺术上更丰富多彩,是艺术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

2 体育舞蹈的素质教育探析

2.1 体育舞蹈的素质教育的体现

首先,可以通过体育舞蹈作为媒介,采用舞蹈语言和体育元素来展现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健康昂扬,用内容弘扬正能量有助于学生精神以及意志品质的提升。这属于体育舞蹈德育功能方面的体现。第二,体育舞蹈在美育功能方面的体现。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能获得美的享受,优美端庄的姿态以及完美的形体語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和实践积累。第三,体育舞蹈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体现,体育舞蹈的发展有着独属于自身的文化沉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相关的文化知识和理论,同时还能锻炼出一个好的体魄,让学习更有动力。

2.2 体育舞蹈的发展前景简述

随着体育舞蹈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欣赏,以及体育舞蹈教学的不断发展和优化,将会迎来体育舞蹈的真正春天,形式会变得更加的多样和丰富。与此同时,随着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体育舞蹈的健身效果也会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当前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比较关注健康以及体重管理,而体育舞蹈的健身功能和形体塑造功能都很强大,在未来的发展中体育舞蹈将踏上属于它独有的浪潮,各高校也会开设对应的课程设定,将体育舞蹈项目作为重要的教学课程纳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体育舞蹈教学的制约因素

3.1 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科学性较低

相较于体育其他课程而言,体育舞蹈课程的引入和发展时间较短,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有所欠缺。首先在教材方面,缺乏专业的,统一的体育舞蹈教材是当前体育舞蹈教学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现行的教材来看,大多数高校教材都是教师自己编写或者由其他高校引进,教师根据自身的理解和经验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同时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教师的个人能力几乎决定了学生的水平高低,因此无法保证体育舞蹈教学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其次高校对体育舞蹈教学不够重视,没有正确认识到体育舞蹈教学作为体育教学分支的重要性和存在意义,比较容易将体育舞蹈和社交舞蹈混淆,导致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知程度不高,不利于高校体育舞蹈的推广和普及。

3.2 育舞蹈教学方式单一

相较于体育专业其他教学内容而言,体育舞蹈引入我国时间较晚,因此在发展和改革上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经验,因而缺乏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方式。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校体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课堂的基本构架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教师的动作示范和学生的机械模仿练习,整个教学过程既单调又枯燥,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二是对体育舞蹈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力度不足。随着新媒体技术在教育行业的运用,教育改革的推进已经迫在眉睫,但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改革力度不足,落后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体育舞蹈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3.3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场地设施较为落后

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相较于其他体育项目,体育舞蹈专业普遍缺乏专业的训练场地和练习设施,影响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首先体育舞蹈教学场地和设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高校领导的不重视,导致这一专业分支在日常教学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其次则是由于资金的限制,场地环境和基础设施相较于其他体育项目都相去甚远,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保证。

3.4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体育舞蹈教学引入我国较晚,在发展上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高校缺乏专门从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也是影响体育舞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高校目前的体育舞蹈教师都是由其他舞蹈专业转入的,部分教师甚至“身兼数职”,他们只经过了短期的体育舞蹈教学培训,无论是在专业程度方面还是在教学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欠缺,并不能满足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其次体育舞蹈教师的进修和提升途径较少,相关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以至于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发展较为滞后。

4 在高校体育舞蹈教育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方式分析

4.1 树立适应时代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素质教育,教师需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要有师生平等的思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并积极探索和学习体育舞蹈动作。最后,教师必须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在讲解完体育舞蹈的课程之后,教师可以督促或者伴随学生一起走出课堂,并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舞蹈活动。

4.2 加强体育舞蹈教育师资力量

为了使高质量的教育顺利进行,提高教师素质也是一个前提,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体育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相关人才的引进。作为一所学校,它应为体育舞蹈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参与教育的机会,并为场所和体育设施提供保证。例如,学校定期雇用与舞蹈相关的专业人员来学校为体育舞蹈老师提供讲座和技术指导,并设立特殊的舞蹈活动室。作为老师,您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并通过各种渠道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共享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并通过Internet与其他同事进行交流。

4.3 创新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有必要通过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除了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程中向学生教授舞蹈知识外,教师还可以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技能,通过观看舞蹈视频来提高大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为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公益表演和体育舞蹈比赛等形式,充分展示体育舞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4 以互联网为依托创新体育舞蹈教学内容

首先,在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改革时,教学内容必须要和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并以此作为出发点,选择科学的教材或者由教师对现有教材进行创新和编制,提高教材和学生之间的适配性,从而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证舞蹈体育教学的质量。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不断丰富课堂内容。尤其是互联网资源中不仅有大量的体育舞蹈教学资源,同时具有更新速度快,创新程度较高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对网络舞蹈教学进行筛选,不断更新课堂,使学生能够始终学习最新的知识。

4.5 创新体育舞蹈教学方式

创新体育舞蹈教学方式的首要任务就是打破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方式,课堂结构单调等问题,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发展。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锻炼,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可以增加高校对体育舞蹈这一课程开展活动和比赛的次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最后通过借助互联网来创新教学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视频等方式来展示体育舞蹈的表演细节,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入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6 为体育舞蹈教学配备专业的场地和设施

首先高校要对当前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未来教学中,体育舞蹈也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对体育舞蹈教学配备专业的场地和设施势在必行。这就需要高校在资金方面想体育舞蹈教学倾斜,为体育舞蹈教学打造合适的教学场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尤其是購置相关训练设备以及防护设施等,以此来提高体育舞蹈教学的专业性和安全性。最后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内的各项活动,在提高自身舞蹈水平的同时,还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体育舞蹈教学,促进体育舞蹈的全面发展。

5 结语

高校体育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的审美和生理以及思想道德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补充。为了更好地实现体育素质教育,大学体育舞蹈教学应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先进教学理念,不断加强体育舞蹈教育师资队伍的组成,灵活运用并创新优化教育方式。提高大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王敏

体育素质教育论文 篇2:

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水平方面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关注已经逐渐加深,国家相关方面也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支持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主要针对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研究发展现状,其中涉及到一些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素质教育在当今世界发展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以及重视,许多高校在进行学科教育中也逐渐加入了素质教育的因素在内,对于未来我国的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素质教育对于我国大多数高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提出新的改革方法。笔者主要讨论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体如下所述。

一、素质教育概述

高超的科学技术为当今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帮助,脑力劳动者能力的加强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然而,随着脑力工作者的工作强度逐渐加大,其自身的体力劳动大幅度之后,他们自身的身体机能逐渐降低,自身的心理压力上升。使得很多脑力工作者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受到威胁。针对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经过研究和对比发现,体育学科教育在改善这一现状的问题上能够提供帮助。体育能够作为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人们对于人体自身健康的要求。所以,高校体育教育承担着极大的重任。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方面侧重于培养体育方面的人才,注重的是体育项目的训练,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成为了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二、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发展现状

(一)客观性:我国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素质教育在研究方面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和针对性。很多高校的体育素质教育集中在使用较为抽象的理论和观点来影响学生理想的人格以及促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化的体育技巧。然而,这样的观点在很多当代的大学生心理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得到提升,反而还引发了一些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逆反性心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于很多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能在讲述理论的同时配合一些体育器材进行实践。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在这对一个动作进行认真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难以得到亲身的体会,只能在一旁漠视,那么教师的讲解也就形同虚设。因此,我国目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缺乏客观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严重挫败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自信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难以达到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真正教学效果。

(二)灵活性:另外,很多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在体育教学的成果上进行提升,对于高校体育素质教育也不断提出了新的见解,希望能够在体育素质教育的部分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目前很多高校在专业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限制,不仅难以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教学观,还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师在计算机能力水平上十分匮乏,他们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缺乏一定的科研能力,这对于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发展相当不利。因此,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研究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灵活性,不能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高科技和广阔的资源,有效组织体育教学。促进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未来发展趋势

(一)创新教学方法:由于目前很多高校体育教育在灵活性和创新性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体育课堂教学研究等方面要加大力度,拓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发展空间,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增添体育教学的审美方面内容,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展开体育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增加一些民族类的体育游戏,比如划龙舟等,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还能够愉悦身心。

(二)理论结合实际:我国很多高校在体育教育方面缺乏客观性,教师在讲授体育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客观实践相结合,这使得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缺乏实际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研究应该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未来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体育教育的针对性。教师在讲授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使用高校已有的体育器材,进行实践性的动作展示和分解,这样学生在听取教学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逐渐领会教学知识的内涵,从而提高体育素质教育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推进的是符合我国发现实际的重要发展目标,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和学生能够相互配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客观性和针对性。笔者主要讲述了素质教育的问题以及我国当今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一些其中发展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促进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提供建议。

作者:杨光 任立峰

体育素质教育论文 篇3:

论体育素质教育中身心、能力、人格品质的和谐统一

摘 要 本文着重从体育素质教育中身心、能力、人格品质(简称三要素)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论述,旨在深化体育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体育素质 和谐统一

当代大学生是新世纪主力军、开拓者,他们的素质代表了国民的素质水平,也寄托着国家在世界竞争中获胜的希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专题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素质,它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有着独特的效能和魅力,并成为“唯一的手段”。《面向二十一世纪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相继出台,更加显示了加速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和时代感。“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将成为当代最强音。

一、素质教育与体育素质教育的涵义

(一)素质教育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它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个性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以及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能力作为主要内容。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在本质上是一种看问题的方法,即思维方法。素质不仅指人的知识、技能、体质,它还包括人的修养、气质、审美、志趣、意志、理想、追求、思维方式等。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这是一种符合当前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教育。

(二)体育素质教育。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人往往习惯用“身体素质”来涵盖体育素质。笔者认为“身体素质”所指的是人体在完成各种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弹跳、柔韧性等机能能力。从体育教育的角度来审视,用体育素质来代替“身体素质”较为完整、合理。体育素质包括了“三大”要素,即发展身体素质,培养身心素质,形成社会素质。它不仅使受教育者掌握体育基本素质,而且要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及终身锻炼能力,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和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二、体育素质教育中“三要素”的和谐统一

身心素质、能力素质、人品品质素质是构成体育素质的“三大”要素。它们之间交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一)身心素质是人才成长的前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因此,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是当前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和主要目标。

毛泽东早年就提倡过“健康第一”的号召,并把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位置”放在首位,终生得益于体育锻炼。他认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寓者也,其载知识之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毛泽东认为:一个人“一旦身之不存,德智随之舍也。”列宁指出:“为了实现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应该培养青年一代具有坚强的健康的身体,钢一般的意志及铁一般的肌肉,去迎接这些战斗。”从以上两位伟人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的科学论述,给了我们后人很大启迪,那就是身体是一切物质的基础,“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现代体育科学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

(二)能力素质是人才成长关键

所谓能力,在心理学中是指,人们把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最必要的心理特征称之为能力。体育能力包含:(1)对体育的认识能力;(2)运用知识能力;(3)适应环境能力;(4)体育欣赏能力;(5)独立锻炼能力等。

1.对体育认识能力

对于体育认识,许多学生还是比较模糊。因而导致不少学生不惜牺牲自己健康换取“知识”,这种观念上的认识模糊,滞后与目前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认识体育的本质。从生物学的观点分析,体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从社会教育的观点来看,则是使生物化的人从身体方面转化为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对学生加强理论知识教育,提高体育意识教会学生用全新的理念去领悟体育的价值观,只有这样,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能力才有所提高。

2.运用知识能力

现代教育论十分强调“学生中心”和“学习过程”。因为它注重的是不是现成知识的传授,也不是个体经验的形成,而是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培养创造精神发挥。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互相交流信息过程。从教授知识角度来看,教师起主导作用;从接受知识角度来看,则学生是主体。没有学生接受,那也就无所谓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破除旧的观念,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教师应成为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引路人,使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能运用在校期间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来知道自己体育锻炼,使其终身受益。

3.适应环境能力

体育,它不但能增进健康,而且能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环境能力,参加体育锻炼能调节、从实学生生活,提高其生理、心理适应环境的承受力,以保持、改善和提高自身健康水平。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环境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应结合第二课堂,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活跃、健康的校园氛围。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来促进学生适应能力增强。

4.体育欣赏能力

体育运动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的一项运动,它不但增强体质,陶冶人的情操,磨练人的意志,还能给人以力量、美感、享受。

体育运动以其不同的方式的外在美征服着人们。体育美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教师娴熟的动作,优美的示范,有序的教学程序,这一切都成了学生欣赏的对象。如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运动员那熟练的盘带、拼抢、冲顶、劲射等动作;体操运动员那优美的空翻、旋转、腾跃;健美运动中人的本身表现出来的匀称、结实、和谐的体型。这些都是学生审美活动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这种欣赏称之为“高级艺术享受”。

体育美的欣赏,我们不但要考察丰富多彩的美的表现形态,更要理解内部深藏的实质,即创造美。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美的教育外,更要注重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培养。尤其要提高对体育的审美素质,这是“教育世纪”提出一个更高要求。独立锻炼能力所谓独立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来从事自身科学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它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大学阶段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加强大学独立锻炼能力的培养,树立终生体育思想已成为共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教学各个环节,积极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解决好“知识结构”、“学生中心”、“情意侧面”三个问题。“知识结构”就是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学生中心”则是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教育结构;“情意侧面”就是要使体育教学要“寓教于乐”、“以趣激情”,这样,我们既提高了体育课的质量,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

(三)人格品质是人成长的灵魂

我国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早就提出过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养成完全人格”,人格它既包含了一个人的道德情操理想,这是人格的核心;同时它还包涵了一个人的道德情操理想,这是人格的核心;同时它还包涵了言行举止,行为礼仪等外在的显性部分。

回眸以往的教学,我们对学生人格品质培养方面还做的不够,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用体育成绩优劣来评判学生差异,似乎顺理成章。“师道尊严”大有市场,认为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 学生的个性束缚在无形的网中。我们认为,学生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假如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只能泯灭学生个性发展,也是背离体育教育的宗旨。当今,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高标准要求,因而加强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车尔尼雷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作为教师应当在道德品质、情感功能、心理品质等方面优化自身人格结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仅仅是充当传授知识的中介,“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不够的,在此之间最重要的是“传道”即做人的道理。树立起一种新型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地尊重学生,真诚地热爱学生,以良好的人格品质去感染学生,真正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结论与建议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人类可储蓄发展战略和国际教育发展的必然。从教育思想发展总趋势看,是从“本本”到“人本”的转变。即经历了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的转变。

(二)体育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体育素质教育的“三要素”的和谐统一,对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 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奇,陶沙.动作与心理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社.2004 .

[2]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3] 王德春.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尤龙

上一篇:会计准则制定论文下一篇:职业生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