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素质体育文化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大健康的背景下,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作为贴近基层民众的体育服务形式,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拓展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提升居民体质健康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目前我国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发展路向。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社区素质体育文化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社区素质体育文化论文 篇1: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结构性改革探讨

摘 要:我国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存在服务产品供给主体单一、社区居民服务诉求遭忽略、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当前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遵循平衡性和充分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均等性原则、共享性原则、绿色环保性原则与体医融合原则,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社会多元参与、体医融合发展、市场化调节与第三方评价的机制,提升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推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制;农村社区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和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显现,农村社区居民期待政府部门在提供预防疾病、降低疾病率、促进健康、提高幸福感等方面供给有效的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产品。2017年10月,国家决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下简称“战略”)。该“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满足农村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需要,解决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蔓延、急性骨病扩大化等社会问题,提高农村人口质量,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了确保该“战略”的深入实施与推进,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该“行动”和“方案”从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指导和考核全国各地的健康工作。迄今为止,国内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构建及标准体系构建等方面,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有待加强。农村社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供需矛盾”[1]。为了实现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全面小康,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改革就成为实现“战略”规划的关键一环。从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探索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改革的原则和机制,为深化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有助于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增进体质健康,对于服务国家“战略”、实现“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

1.1 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面临的困境

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工程,旨在解决目前存在的制约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是提升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效益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比较单一[2];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供给存在供给主体单一的现象[3];政府按照计划向社区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社区居民公共体育服务诉求遭忽略,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乏力[4];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建设是农村社区公共体育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体系建设之一,现阶段还缺乏系统的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已有的相关研究也比较零散[5];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立法理念存在“缺位”,主要涉及“量少”和“质变”两方面[6]。“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一环在农村,我国农村地区在“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现方面责任重大。

1.2 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

农村社区是农村的最小社会单位,也是农村社会的微观缩影,研究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探索实现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发展目标的实施措施,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发挥预防疾病、促进医疗康复与降低病死率的功能,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于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发展。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农村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需求侧出发,调整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结构,优化农村社区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方式,提高农村社区共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产品的质量与效益,倡导绿色、健康理念,以扩大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促进农村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确保“健康中国战略”目标顺利实现而进行的改革。

实施“战略”需要推进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在“健康中国”推进过程中的示范作用。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应与国家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呼应,着眼于解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美好生活需要和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矛盾。在体现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的公益性、均等性和共享性特点的基础上,确保社区居民有健身场馆、场地、器材,确保社区居民,有科学健身指导与健康、健身咨询,确保社区居民能够享受体质健康检测,确保社区居民有丰富的体育赛事组织,提高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平衡充分的发展,为实现农村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新时代应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导向,逐步推进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7]。

2 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则

该“战略”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工程。进行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遵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原则,在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组织、筹划等环节体现规范性和科学性,确保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的规范和合理。原则是代表性及问题性的一个定点词,是行事所依据的准则。进行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考虑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强调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资源的平衡性和充分性,遵循平衡性和充分性的原则;要体现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公共性,遵循公益性原则;要確保不同收入、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农村社区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需要,遵循均等性原则;要协调社会资源确保政府部门、乡镇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所属的体育资源向农村社区居民开放、与农村社区居民共享,遵循共享性原则;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场馆、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减少浪费、保护自然、避免污染、低碳环保,遵循绿色环保性原则;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伤病发生,患病、伤病积极医疗,医疗后积极进行体育康复锻炼,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还要遵循体育和医疗相互融合的原则[8]。

3 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制

“机制”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现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和自然现象的解释中,指事物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机制具有专业属性,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中的含义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在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机制是指协调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功能的运行方式。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机制主要指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社会多元参与、体医融合发展的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机制、市场化调节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机制和第三方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机制。

3.1 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机制

政府是国家的管理机关,政府决策具有自上而下的整体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便于对社会事务的宏观把控与处理。政府购买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性”“公益性”和“共享性”。政府作为改革的主体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体制优势,集中力量推进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提高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政府主要解决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在诸如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制定、大型公共体育服场地场馆建设等领域的重大问题。此外,政府在购买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时应开拓思路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地域发展的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产品供给新方法、新思路,确保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平衡和充分的发展。

3.2 建立社会多元参与的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机制

社会团体、乡镇厂矿企业、事业单位、慈善公益组织与个人等社会资源具有多元性、自主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积极吸收社会资源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够分担政府提供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压力,使政府能够集中力量优先解决急需解决的重大社会关切。社会团体、乡镇厂矿企业、事业单位、慈善公益组织、个人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向农村社区捐献资金;也可以共享所属体育资源等形式向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有效解决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短缺的困境;还可以通过直接购买诸如体育赛事、体育健身指导、体育运动处方、体育康复等形式的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在建立吸纳广泛社会多元力量参与提供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机制的的过程中,应科学制定社会多元力量参与提供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行为规范,避免社会力量在提供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时的混乱无序,确保社会多元力量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有效的提供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

3.3 建立体医融合发展的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机制

农村社区“体医融合”发展涉及农村社区体育、农村医疗、农村卫生等多部门。由于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如何充分利用各部门的优势资源形成合力,集中向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是一个难点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机制来确保农村社区“体医融合”策略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开展。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农村社区体育、医疗、卫生等部门为主体的多元协同机制,制定多元主体协调、监督、激励、惩罚制度,指导、督促、建立多元主体间的合作,均衡多元主体利益,诱导协同主体从融合共生中获得公平、公正的利益是当前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改革的方向[9]。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体医融合”策略,优化农村社区体育健康资源配置,实现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的提高。

3.4 引入市场化的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调节机制

引入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供给的市场经济机制。引入现代市场管理方法改进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以市场经济规律调控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供给,协调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的联动发展。一方面可以减轻乡镇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提高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供给的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挖掘更多的市场资源,扩大公共体育服务范畴[10]。在引入市场化机制调节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机制的同时,还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确保市场化调节机制能够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3.5 建立第三方農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机制

评价或评估是判定政府绩效管理质量状况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工作绩效管理评价是政府部门的内部评价或是政府部门对所属下级机构的评价,这种评价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但是,这种评价存在社会力量参与不足、透明性缺乏等弊端,不利于新时代“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引入“第三方评价”是政府进行绩效管理的趋势,是提高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体系和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举措之一。第三方评价又分为委托第三方评价和独立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估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制衡机制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能够弥补传统绩效管理评价的缺陷,在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以乡镇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供给绩效管理应引入委托第三方评价和独立第三方评价,拓宽第三方评价渠道,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供给的综合监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专业优势,建立专家、专业公司、社会代表和民众参与的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绩效管理第三方协同评价模式。

4 结语

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选择,探析新时代农村社区居民的健康需要。立足新时代农村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现实需求,分析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存在的困境,建构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则,寻求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机制,探讨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措施,推进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实施。这有利于切实增强农村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对于实现国家“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康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11):11-14,55.

[2] 颜小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8,39(2):13-19.

[3] 来博.多元供给模式下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1):34-37.

[4] 熊禄全,张玲燕,孔庆波.我国农村公共体育场地有效供给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2):47-52.

[5] 樊炳有,王家宏.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体系框架构建及运行模式[J].体育学刊,2018,25(2):39-44.

[6] 毕森,王松.对完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法律体系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8(4):5-9.

[7] 赵慧娣.新时代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优化路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8,39(2):20-26.

[8] 董新军.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8:125-128.

[9] 董新军,易锋.“互联网+”时代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2):43-46,57.

[10] 冯振伟,韩磊磊.融合·互惠·共生:体育与医疗卫生共生机制及路径探寻[J].体育科学,2019,39(1):35-46.

责任编辑 张栋梁

作者:董新军 易锋

社区素质体育文化论文 篇2:

我国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状况及发展路向研究

摘 要: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大健康的背景下,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作为贴近基层民众的体育服务形式,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拓展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提升居民体质健康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目前我国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发展路向。研究认为,我国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已初见成效,但是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互联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进程较为缓慢,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建议:建设符合广大群众需求的体育设施,加快体育信息服务和数据平台建设,建立公共体育服务性人才储备体系,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

关键词: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状况;发展路向

文献标识码:A

With the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community culture became the mainstream of urban life, community culture is first and foremost by community residents according to own hobby in spare time of various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including sports, fitness, community cultural activities, such as the community need to move to public activities platform and auxiliary facilities,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community culture and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also increasingly perfect, in terms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in our country community,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constantly improve, in the near future, community activities will be more orderly.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the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to study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Key words: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Development direction

“十三五”時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群众的体育权益为着眼点,充分调动人民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着力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使全体人民在体育参与中增强体育意识,享受体育乐趣,提升幸福感是未来五年体育事业发展所要遵循的根本原则与基本任务”。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期,我国人民群众的存在形式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社区作为基层群众的人口集团在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部分中也明确提出,应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推进社区等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由此可见,社区在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人民群众体育参与意识、增强社会公众身体素质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建设“健康中国”和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的背景下,建设与完善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存在模式陈旧、供给主体单一、政策指导性不强等问题,我国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待提高[1]。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总结我国当前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未来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1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界定和功能

1.1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是由“社区”与“公共体育服务”组成的复合词。“社区”一词最初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后传入我国。在概念界定过程中由于采用的视角不同,在概念阐述上也存在着差异。常见的界定有社会群体视角、社会过程视角、社会功能视角以及地理区域视角等。其中较为贴切的界定,社区是由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公共体育服务”是由“公共服务”一词衍生出的专有名词,指由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提供的,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体育需要为目的,着眼于提高公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既给公民提供基本的体育文化享受,也提供并保障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体育环境与条件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 [2]。

综上,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是由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提供的,面向社区居民,旨在满足居民体育需求,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一项社会治理行为。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以其体育公共物品的不可分割性,社区成员的非排他性和体育消费的非竞争性等特征[3],已经成为优化体育产业布局、创建和谐社区、满足居民健身需求的重要途径。

1.2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功能

1.2.1促进和谐示范社区建设

和谐社区的概念来源于和谐社会。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将和谐社会的特征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国家和各地方对于和谐社区的建设也出台了相应的标准。2005年全国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和谐示范社区的基本标准: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

和谐社区的建设要求实现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社区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具体表现在,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以及社区管理者和居民的和睦相处。而社区体育在以上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社区管理者通过积极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服务供给,一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锻炼身体的物质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为居民搭建了人际交流的平台,丰富了精神生活。

社區公共体育服务在满足社区居民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同时,为社区居民日常体育锻炼与健身提供了产品与服务,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余暇生活,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创建和谐示范社区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1.2.2拓展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伴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这就对社区体育运动环境的建设与改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公共体育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与责任主体为政府。政府在场地设施、资金政策、人员配置等方面“全面承揽”,给自身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与负担,导致了政府供给效率低下、供给效果不乐观等现象[4]。而社区基层管理组织,对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特征、健身场地设施情况都最为了解,能够因地制宜的设计符合社区发展需求的体育服务供给模式,购买、建设最为需要的运动器材和场地,有效地避免政府主导下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容易出现的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发展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实施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改变政府独揽的工作局面。社区可以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居民公共体育服务需求,适时吸引企业或社会力量加入到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中,形成政府、企业与社会多元供给的供给模式与渠道,提升社区居民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度,实现公共体育服务惠之于民的基本特征。

1.2.3增强社区居民体质健康

社区的建成环境在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促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社区有充足的体育运动设施,并且体育活动场地的辐射半径距离居住地较近,例如,社区内有公园、广场和花园,健身路径或者自行车道等,则会有效提高居民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并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5]。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社区的建成环境。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所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既包含有体育场地设施,还包括体育活动、体育组织、体育指导、体育信息等。场地设施为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提供了空间保障;体育活动为居民更好地参与体育提供了有效途径;体育组织为居民进行日常健身提供了团队支撑;体育指导为居民科学健身提供了技术援助;体育信息为居民全面健身提供了信息宣传与咨询[6]。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不仅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硬件上的保证,还从众多方面培养社区居民的体育参与意识与热情,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将体育作为居民体质健康的前置控制与干预手段,提升居民身体健康状况,为实现大健康贡献力量。

2我国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

现如今的基本体育服务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住宅区和城市中心,住宅区的体育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根据住宅区的级别而定,越是高档的住宅区,体育设施越完善,而在低档住宅区内,体育服务设施建设还不够齐全[7]。而在城市中心处,由于各方面都比较发达,人流量相对较大,因此,大型体育服务设施建设相对齐全,城市中心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主要由政府进行斥资建设,而在居住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是由房地产商进行建设,由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没有相应的建设标准,因此,住宅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规格不一,体育设施不够健全,健身器材以适合老年健身为主,体育设施建设侧重于服务老年人,没能达到市民对体育服务体系的相应要求。此外,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以社区形式呈现的较多,全国体育场地中,分布在乡村的有67.97万个,占41.39%,场地面积6.12亿平方米,占31.39%。其中,室内体育场地2.73万个,场地面积0.05亿平方米;室外体育场地65.24万个,场地面积6.07亿平方米,但公共体育服务配套方面并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模式[8],更多地是通过全民健身计划或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展开投入的,这就严重影响了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整体建设的标准化推进,更加具体的关于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政策亟需制定。

另外,社区体育场地资源布局也不够科学,不能根据社区居民的人口结构及密度、群众体育需求进行社区体育资源建设和布局,这一供给与需求的不适应,使得很多小区健身器材闲置、损坏,而很多年轻人群的健身需求却无法满足。

2.2互联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进程较为缓慢

目前,我国的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方式比较落后,仍停留在以政府为主导的统一供给层面,缺乏个性化的体育服务供给,整体上影响了供给的质量与效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基于大数据的APP服务终端产品的应用,在生活、购物、餐椅、娱乐等领域都实现了线下需求与线上供给的个性化匹配。而在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方面,这方面的应用还很少见[9]。

虽然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实现互联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具有积极作用。既可以为社区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提供表达渠道,又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应的咨询与指导,并且还能够成为社区居民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但是目前互联网+社会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进程较为缓慢,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网络或平台。国家层面的信息公开内容涉及总局政务、政策法规、全民健身等项,其中全民健身的信息公开情况为2010年的520条、2011年的253条和2012年的1 420条。部分省(市)虽然建立了此种网络或平台,但是功能形同虚设,没有专门的人员与部门对网络或平台进行运营与维护,对于居民在网络或平台中表达的各种需求与建议不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对于宣传的信息或新闻更新速度较为缓慢,不能体现时效性与及时性。互联网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推进的不足还体现在:未能将其体系要素分类设定,如关于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专门网站建设缺失,健身电子地图普及不够,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较为单一,民众的公共体育需求未能通过互联网得到反馈,“互联网+”的作用扩大范围有限。

2.3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专业人才较为缺乏

为了解决日益提高的社区居民健身需求,社会

体育专业已经成为继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和民族传统体育之后,我国体育学科本科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专业定位模糊不清、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专业师资匮乏、就业前景不理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10],很多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没有选择从事社区体育指导工作,造成当前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全国各省区市《全民健身计划》评估核心指标数据之健身指导显示,每千人指导员比例最高为贵州的6,多数集中在1~2之间,健身指导员严重不足,亟需改善。

目前,社区没有专门负责社区体育工作的人员,通常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将体育与社区其他工作整合在一起,不设置专门的岗位,因此在社区工作开展过程中,体育的相关工作有时会被其他工作所覆盖,社区体育的工作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其人员配备多以其他工作为主,如文化、艺术方面,对体育的关注存在明显的差异,经济条件好的社区会展开多领域的建设,包括公共体育服务,而条件略差的社区在体育工作的投入上则较少,直接影响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进而影响民众的体育参与和享有。另一种情况是在社区中专门设置体育相关岗位,但是却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对岗位的设置吸引不了人才进入,均由兼职人员构成,一般是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的兼职人员,而兼职人员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工作及业务并不熟悉,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不专业性显著,人才匮乏导致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滞后且不能高效。可以说,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工作开展仍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保障。

3我国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路向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虽然政府有专门成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责任部门,但同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缺少有效衔接。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在建立和健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往往将重点投入到与经济利益相关的领域,与社会效益有关的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多受到冷落。其次是民众的配合度不够高,健身热情不足,体育基础设施建立起来是否能够被有效利用成了疑问,民众和基础设施建设部门沟通不够。最后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具体建设方案、资金、人才缺乏。因此,如何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完善,还需社会各界一起共同努力[11]。

3.1建设符合广大群众需求的体育设施

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倡健康中国的新时代,人人都需要健身和健康,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要满足老年人的健身需求,还需要满足年轻人的健身需求,这是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运行的物质保障。老年人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健身设施就可以,但是中青年不一样,球类运动、水上运动、田径运动等项目才适合年轻人,同时不同性别之间的体育锻炼也有差别,舞蹈、瑜伽是女性健身爱好者比较喜欢的,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增设不同类别的运动项目,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人们的需求。要充分调研,以了解不同年龄、性别、地域等社会学特征的差异与切实需求,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针对社区不同群体的设施建设政策。总之,需要坚持因人而异的基本原则、满足广大民众体育需求的宗旨展开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基础设施体系的投入与建设。

3.2加快体育信息服务和数据平台建设

体育信息平台的构建旨在为市民提供更多关于体育方面的信息指导,主要通过专业人员进行指导,避免不科学锻炼;一个有秩序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能够将体育设施、体育场所、体育类型进行合理分类,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体育指导[12]。因此,体育信息平台的作用在于服务市民,帮助市民制定和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有效运转须要多媒体的介入,尤其是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与数据库的建立,通过智能化的宣传、指导与搜索等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参与机会,对具体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反馈促使民众体育锻炼更科学、更有效。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夸专业、跨领域合作,将“互联网+”的作用体现出来,最终建成网络化、智能化及数据化的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体系。一方面,使虚拟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不同社区体育运动场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体育场馆利用率[13]。

3.3建立公共体育服务性人才储备体系

公共体育器材需要专门进行管理,公共体育信息需要专职人员进行发放,公共服务平台需要专职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和信息咨询,因此,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储备专业的体育方面的人才是很有必要的。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需要体系化,如场地设施、组织管理、经费投入、信息宣传、体质监测、政策法规及监督评估等,不同的要素体系需要不同的专门人才进行负责,而不是笼统的全负责模式,分类推进的策略能够更好地细化责任人工作任务,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14]。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岗位

设置与专门人才的储备必须得以完善,通过设立明确的编制岗位吸引专才进入,建立实习岗位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合作,招收更专业的人才进行辅导、指导与工作,形成良性的集实现、学习、就业的人才吸纳机制,建成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人力体系,确保其协调发展。

3.4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

只有在政府的带头作用下,市民才会响应其号召,对体育健身引起重视,这样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才不会白费。首先是政策的支持,对于在城市中占用一定面积进行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需要取得政府同意的,尤其是在建设齐全的体育设施的时候,会占用大面积的城市用地,只有在政府准许的前提之下,才能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场所的建设;同时政府要对提高市民的身体素质引起重视,因此,政府应该在政策上起着带头作用,推崇全民健身;其次是资金扶持,大型的、齐全的公共体育配套设施建设,其花费必然不小,这些资金的来源很大部分要依靠政府的扶持。因此,必须建立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体系,在政府组织的引导下将经费运用得当,避免經费使用的无效。

4結语

综上所述,从目前我国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现状来看,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还不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以及相关的服务建设都还有待探索。目前,制约我国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主要因素表现在,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互联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进程较为缓慢,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专业人才较为缺乏。为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在未来的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当继续加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标准的制定,为社区居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体育服务,满足居民健身需求。其次,应当加快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依托大数据技术,充分提高社区体育资源利用度,实现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精准供给。再次,应当加强社区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力度,加大岗位设置、提高工资待遇,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入到社区公共体育服中来。最后,应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公共体育服体系建设,丰富社区公共体育服供给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旭东,曾强,苏欣. 全民健身背景下公共体

育服务资源配置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7, 35(6):26-30.

[2]曹克强,徐菁,俞琳. 完善上海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J].体育科研, 2008(2):32-36.

[3]黄程程.激励相容约束机制下我国城镇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制约因素与模式创新[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 38(5):12-15.

[4]胡因.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11):45-49.

[5]Kaczynski AT, Potwarka LR, Saelens BE. Association of park size, distance, and features with physical activity in neighborhood parks[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08, 98(8): 1451-1456.

[6]陶柳,朱传耿,孙国友.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评述及展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1(12):10-16.

[7]邱忠宗.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动力机制构建要素分析[J].体育与科学, 2011(25):30-39.

[8]胡庆山.迈向体育强国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9):90-111.

[9]王永平,赵岷,魏彪. 大数据时代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8(8):17-21.

[10]郭新艳.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蕴含表达与处理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1(6):30-39.

[11]肖林鹏.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述评[J]. 体育学刊, 2013,6(9):4-5.

[12]郇昌店,肖林鹏,杨晓晨.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框架探讨[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2):4-9.

[13]周文静,李凌,王恒利. 基于方法-目的链的公共体育场馆余裕时间消费者价值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8, 36(2):50-56.

[14]陈静霜.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模式选择与供给主体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6):32-34.

作者:杨惠 陈洪鑫

社区素质体育文化论文 篇3:

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研究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极具生活情趣和丰富的娱乐性。它以其自身民族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功效特点,对培养A,4fJ树立健康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增添生活情趣,以及形成大众文化意识等,有着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是城市社区开展体育的重要素材。因此,加强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背景、现状和对策分析与研究,对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顺利开展,满足城市社区群众的现实需要和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需要,探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民族地区;城市社区

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和焦虑。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身体出现亚健康等,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社区人们的健康生活。社区体育的功能是丰富文体生活,加强社区群众间的联系与情感交流以及保持和增进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公益性体育活动。

一、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挖掘、整理、保护、研究和传承本民族优秀的体育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及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学者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内容的改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体上讲,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特别是从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并不多见。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得知,当前,研究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有:杨林的《湘鄂渝黔边区城市社区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研究》;肖红青的《湘西地区社区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研究》;彭长锦的《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城市社区的传承》;俞琳的《民族体育融入社区体育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王家忠的《当代社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等。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促进我国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

(二)意义

随着社区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在工作之余,人们迫切渴望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特别是一些闲赋在家的社区中老年人越来越多地投身于体育锻炼。加强和发展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满足社区成员广泛的社会交往与参与需求,提高社区成员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是当前社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民族广大民众主要的创造者和传承者,项目运动形式几乎都是“土生土长”,其活动方式简单易学有趣,老少皆宜,功效显著,能被社区群众所认识、接受和参与,所以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适合在城市社区中广泛开展和传播。

因此,在分析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的情况下,提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民族地区社区开展的对策,从而更好地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人各民族地区城市社区的人生旅程和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各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一种独特的体育生存方式。显然,其意义不言自明。一方面,它能为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它可补充和丰富社区体育活动的内容,满足了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强健身体的需要。并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宣传效应,让民族地区的广大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内涵,在促进民族认同、增进民族凝聚力、增强社区成员亲和力、加强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及其分析

(一)开展的现状

1.场地设施不足及经费紧缺。据调查,当前城市社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在选择体育锻炼场所时呈现出“就近”的特点。城市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渐渐成了人们锻炼的首选场所,然而,据笔者对云南部分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场地设施及活动经费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的社区针对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经费很少或者说根本没有这方面经费的安排,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动力不足,建设、更新速度相对缓慢,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远不能够满足社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和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有的体育设施较为的简陋和落后;新建设和更新的速度较慢或与国家的相关标准差距很大;现有的体育设施呈现出没人管理和维护;有的社区根本就没有体育锻炼设施和场地等。调查表明,民族地区城市社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场地设施不足及经费紧缺影响了社区体育的发展,这不利于民族地区城市社区群众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扬。

2.社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单调。据笔者对云南部分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调查研究发表,目前社区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以武术、舞蹈、跳竹竿、秋千、爬竹竿、打陀螺等。这些项目具有明显的非竞技性、保健性、表演性、对场地要求不高等特点。但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份,民族自治州有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有29个,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还有很多优秀、健身性强、娱乐强和适合社区群众的体育项目还没有在城市社区中得到有效的开发和推广。现阶段城市社区所开展的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很难满足社区不同年龄阶段居民的多元需求,因此,要保证更多的社区居民有机会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必须改变目前社区体育活动项目过于单调、陈旧的现象,应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集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适宜性于一体的民间体育项目。

3.缺乏科学引导,居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热情难以长久保持。当前,由于城市社区体育文化才刚刚起步,虽然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各社区普遍没有专业的体育指导员给予辅导,导致居民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健身引导,社区居民对体育健康的价值认识不够,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体育器材和体育项目,锻炼效果较差,健身过程中体验不到快乐或出现运动伤害事故,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挫伤了居民健身的积极性。缺乏科学的引导,作为休闲、娱乐、健康、培养人综合素质手段的体育锻炼价值尚未引起大多数城市社区居民的重视,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的居民人数比例还是较低,或者是社区居民参民过程中难以保持长久的锻炼热情。

(二)成因分析

1.社区对兴建和购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设施与器材不够重视或力不从心。由于云南民族地区经济还处于不发达状

态,大部分社区办公经费非常欠缺,而上级体育行政部门对城市社区体育事业的财政投入较少,体育活动经费大多较为紧张甚至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活动经费。上级财政所拨的经费大多只能维持社区基本功能的正常运行,很难再拿出钱来兴建体育设施和购买体育器材了。部分社区领导认为社区体育是虚的东西,管体育、办体育搞不出什么政绩,放松了对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兴建、购买、保护、维修、检查、监督的力度。如对于侵占、破坏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行为,将体育场地改为城市绿地、和房产开发用地等现象、将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挪作他用和一些挪用、克扣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等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社区内的单位、学校、社区所拥有的体育设施很少对外开放。这种状况很难满足城市社区人民群众增强健康的迫切需要。

2.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有效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尽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但由于当前民族地区的各种条件限制,城市社区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较为单调,活动内容较为单一,社区工作人员还没有从因时、因地、因人的原则出发来选择传统体育活动内容。社区缺乏对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体现多样化和本土化的体育项目进行有效的挖掘、整理、开发、改造和包装,导致现阶段社区所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满足不了社区各年龄特点居民对体育活动的需求。

3.社区缺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指导员。实践证明,在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其社区体育指导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据笔者对部分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体育指导员配备状况调查得知,大部分的社区没有配备专门的体育辅导员。社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指导员队伍状况不容乐观,个别社区即使有体育指导员也是兼职的,这部分的指导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了解、认识不深,其业务水平较低,难以顺利完成社区的体育指导工作。

三、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对策

(一)重视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已经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在逐渐增多,这给民族传统体育在城市社区中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据笔者调查得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开展过程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场地设施器材不足、缺乏专门专业的辅导员、当前的锻炼人群是零散状况和宣传力度不够等。广大社区居民对其功能、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了解不够,现阶段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健身手段的人数比例还较低,影响了其在城市社区的正常开展。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开发和保护好云南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了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城市社区中健康、有序的开展,相关部门应支持、关注和重视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为城市社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1.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力量,通过各种有效手段进行宣传,如报纸杂志、书籍、网络、墙报、小册子等,让广大社区居民能够正确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和功效,这是城市社区推广、开展和传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前提。

2.相关部门要想方设法地筹集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育设施。在加强对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资金投入同时,也要努力吸引社会资金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和开发。充分利用我们社区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以及辖区的体育场馆,定期在公园、学校、社区单位和广场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来进行健身,并不断创新,开展各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和传承活动,举行社区间的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等,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活”的文化为人们服务。

3.努力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的和专门的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指导员。通过由各地政府相关部门牵头,采取对社区体育指导员或义务服务者进行定期的培训、外出考察、观摩比赛,请专家和民间技师来传授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等形式,培养一批扎根基层、懂业务、身体力行、专业素养高和技术水平高的专(兼)职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教练员,充分发挥体育工作者在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普及、推广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4.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目前,大部分城市社区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人群是呈零散状况,零散的个人练习打造不出活动开展氛围,有时还会影响练习积极性和练习效果,而有组织、有计划的群体性交流展示则可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提高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按照既定的思路、不断地在开展社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中摸索经验,总结得失,加强引导,立足自身特点、重在全民参与,有组织、有计划地在社区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老少适宜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营造社区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氛围。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广泛、持久地在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中开展起来。

(二)以社区体育发展为契机,加大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挖掘整理工作的力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人们体育需求正向着休闲、娱乐、完善自我等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发展。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广州2010年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体育将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在社区建设和社区体育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具有就近、就便特点的社区体育,将成为人们满足体育需求的重要途径,城市社区体育地位将不断得到提高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因此,在社区参加体育活动人数不断增加的状态下,要求社区拥有充足的体育资源配置、完善的体育组织计划和新颖有趣的活动内容。而当前城市社区体育开展过程中的体育项目内容过于单调、陈旧,与目前社区群众参与的人数、年龄、兴趣等不适应,已经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着丰富多彩、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些传统体育项大多是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经过整理、改革等形成民族灿烂的文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健身、娱乐、易学等特点,也是城市社区居民较为熟悉的项目,所以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中开展是可行的。因此,我们应以社区体育发展为契机,加大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挖掘、整理和创新工作的力度,让更多、更好、更优秀、更合适城市社区居民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社区予以推广和运用。这样既能广泛地开展社区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增强人民体质与健康水平,进一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又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沿着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在创新中求发展,走有民族特色的社区体育发展之路

云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十分丰富,这些民族体育项目中,有表现生产生活的、有反映民族文化的、有反映民风民俗的、有反映宗教信仰的,非常具有特色。这些民间体育项目蕴涵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城市社区中开展这些项目,让参与者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能领悟民族地区的民俗风情,如果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对社区居民构成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如何在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中更好、更顺利、更合理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民族传统体育真正在城市社区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笔者认为,城市社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只有在创新中求发展,走有民族特色的社区体育发展之路,使民族传统体育更适合大众健身和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才能真正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在城市社区中的优势。如对某些项目进行技术创新、对项目组织活动内容进行创新、对项目组织活动形式进行创新、对场地器材进行创新等。使这些既有民族特色,又有娱乐、健身的特点和艺术欣赏价值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人城市社区体育活动中来。从而更有效地弥补现阶段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场所和设施的现实不足,丰富社区体育活动的内容,使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达到满足,在促进边区社区体育发展同时,还可以实现这些项目的长期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谭克理.传统保健体育在和谐社区构建中的作用及开展策略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2]王家忠.当代社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5).

[3]肖红青.湘西地区社区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7,(11).

[4]田祖国.发挥民族传统体育作用促进小城镇社区体育文化建设[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6).

[5]杨林.湘鄂渝黔边区城市社区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6).

[6]彭长锦.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城市社区的传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8).

[7]杨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社区体育活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作者:余贞凯 杨文斌

上一篇:中心工会总结下一篇:纪委全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