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教育

2022-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台湾的教育

台湾学前融合教育的启示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融合教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考虑到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有着相同的文化根源,且融合教育收效甚好,因此本文从台湾地区的学前融合教育状况出发,结合世界其他国家融合教育的概况,对此进行概括与分析,旨在加深对学前融合教育的价值的认知,并为大陆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融合教育 特殊儿童 社会性

一、引言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对我国残疾人口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公布截至2010年底中国残疾人总数约8502万人,占我国总人口数的6.5%,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在2013年9月初做的一项样本容量约一万的调查,七成受访者表示身边有残障儿童,八成受访者表示当下残障儿童入学不容易,将近八成受访者认为身边残障儿童的受教育状况不佳。

而台湾地区实行融合教育从幼儿园学段开始,贯穿整个受教育的过程,这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应常规学习和生活的条件,特殊儿童的“特殊性”被弱化, 完成学业后可以和普通毕业生一样参与正常生活和工作。

如果大陆也可以像台湾一样从幼儿园开始普遍实行融合教育,让这8502万人能够参与大众的生活和工作,将会为这个社会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出于此念想,对台湾的融合教育进行研究,希望得出启示,由此思考大陆实施融合教育的相关问题。

二、台湾的学前融合教育

1.政策的制定与发展

台湾是一个重视法律法规的地区。1968年出台的“九年国民教育实施条例”规定:对于身体残疾,精神发育迟滞和天才儿童,应实施特殊教育或适当的学校教育机会。1987年颁布的 “特殊教育法实施条例”保障残疾人既有获得特殊教育服务的权利,同时还有参加普通班级的权利。1997年修订了 “1894年特殊教育法”,该法主要强调必须为所有特殊儿童提供所需的特殊教育及其相关的专业服务,明确规定了特殊儿童就读普通班的必要性,确保融合教育落到实处。

2.台湾学前融合教育的安置形式

(1)自足式特殊教育班

大多安置中、重度以上的身心障碍学生,学生大部分课程是集中在同一班级上课,特殊教育教师负责主要教学工作,学习内容按启智班课程标准规定之领域设计;并视学生学习能力,安排部分课程在资源班或普通班上课。

(2)分散式资源班

特教学生适应普通班级的学习这一过程的协助由特教教师来完成。特殊教育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大部分课程,如有需要,他们可利用部分时间接受资源班教师的辅导。

(3)巡回辅导班

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例如特殊儿童人数太少不能自成一班,或是所就读的园所没有此类的班级或老师,可酌情在某些幼儿园成立巡回辅导班,由这些园所的老师到外校辅导学生。巡回辅导班的服务对象包括各种障碍类别的学生,台南市的巡回辅导班包括学前特幼和国小视障、自闭症、听障,此外还服务在家教育的学生,例如因身體病弱而住院的学生。

3.身心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的安置主张

(1)安排特殊儿童就读于离其家庭较近的学校的普通班;

(2)必须将对环境中特殊儿童学习的限制保持在最低限度;

(3)为身心障碍儿童提供在普通班级的相关教育服务和普通班级教师的必要支持;

(4)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注,重视环境改变带来的障碍。

台湾每所小学都至少配备两名特殊教师,早期设立的专项特教学校在融合教育思潮的影响下逐渐退出教育体系,特殊儿童逐渐回归普通学校。

三、台湾学前融合教育的思考

1.融合教育有利于促进特殊儿童的自我发展

特殊儿童接受融合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实现自我提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激发和张扬个性的过程,特殊儿童通过接受常规教育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潜能限度,最终适应社会。随着融合教育开展的不断深入,特殊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经验逐渐丰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特殊性进行自我发展。

融合教育能培养特殊儿童的一技之长,让他们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融合教育可以向特殊儿童传授科学知识、技术等,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融合教育有利于促进特殊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特殊儿童在开展融合教育的班级中能够正视自己的不同之处,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社会规范、人际交往技能等,学会协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更好地融入到社会。无论是普通儿童还是特殊儿童最终都要回归社会,特殊儿童在特殊学校完成学业后还需要花较长时间来适应一般社会的环境。但若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则能够缩短适应的过程,令特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更为有效。

3.学前整合教育有利于促进普通儿童的自我发展

“自我效能”是对个人执行其工作某个方面的能力的主观评估。研究表明,当儿童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融合在同个班级共同学习和生活,普通儿童帮助特殊儿童时自我效能感会被激发。特殊儿童在被帮助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会帮助他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也会得到提升。这是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相互促进的过程。

4.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受益于融合教育实践

台湾地区将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放在一起共同学习这样的融合教育的方式在台湾地区收效良好。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没有歧视,取而代之的是自发帮助、照顾他们,特殊儿童在帮助与鼓励中学会如何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还试着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在这里,他们找到了成就感,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

与此同时,有些人认为融合教育对普通儿童不公平,会拖延学习进度。但大部分声音还是认为大家平等地处于同一个社会中,资源共享是理所应当的。并且,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的帮助都是自愿的,学校没有规定他们去做这些事,这些付出让他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友谊,同时也是自身受益的过程。

四、对于台湾融合教育可借鉴之处的启示

1.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台湾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在当地和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明确了特殊儿童的范围、招生、繼续教育、服务、咨询、设施和福利, 自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令特殊教育可以依法进行。 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充满了人文关怀,法规内容细致、全面。同时,当局还出台一些具体的实施规则,让特殊教育法更容易推广和操作。 例如,实施“特殊教育学生申诉办法” 和 “人民特殊教育奖励办法” 等实施细则,实施 “所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转学实施点” 和 “高校身心残疾人处理原则”也有行政规定。时代在发展,“特殊教育法”得到与时俱进的修订和完善,台湾融合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

2.健全专业的教师培养体系

台湾地区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规定学年必须培训半年,并取得 “教师职前教育证书” 。特教师范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后,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台湾特殊教育教师的师资考核内容主要涵盖:语言能力、教育原理、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特殊教育课程及实施技能、评估与辅导特殊学生的能力等,尤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

各个大学和学院培训特殊教育教师时,特殊教育课程是必修课,并与小组选修课结合起来,特殊教育师范生在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巧的引导下,研究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和指导的具体方法。其他非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若需要学习特殊教育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辅修来完成。

3.以适宜性原则发展融合教育

大陆的融合教育仍属于起步阶段,许多地方有待完善,目前首先要填补特教学校工作的空白。 另外,由于特教理论研究薄弱、推广不甚深入、实践范例也不够典型,人们对融合教育的认知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甚至存在一些误解。实施融合教育不仅仅是将有需要的特殊儿童安插于普通班级,而是根据该地区特殊儿童的类型和数量,以及特教教师资源的配备程度,将特殊儿童的教育以多种形式进行安置,可参考台湾地区现行的安置方式。

融合教育旨在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享有同等教育资源,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接纳和实行,大陆教育界同胞正为这群特殊儿童们的良好发展而努力着,虽然我们起步不久,但我们会一直在路上,相信大家的努力会让融合教育在大陆蓬勃发展,将会为“特殊朋友们”带来更多希望和曙光,将会为社会的发展注入另一股强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1]台湾特殊教育学会.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M].心理出版社,1987.

[2]黄志成,王伟.英国全纳教育研究的现状[J].外国教育研究,2002(03).

[3]兰继军,李国庆,柳树森.论全纳教育的教育原则[J].中国特殊教育,2003(06).

作者:陈艺璇

第2篇:台湾别样的素质教育

摘 要:作为台湾第一所体制外的新理念学校,森林小学的建立给台湾教育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森林小学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得台湾当局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激发一些有识之士陆续建立了一批类似的新理念学校。本文旨在介绍以人本主义教育为指针的台湾第一所新理念学校——森林小学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尝试探讨它给大陆小学所带来的相关启示。

关键词:台湾;森林小学;人本主义;启示

在台湾有这样一类学校,它们被称为教育改革的灯塔,它们力排众议存活于传统教育体制之外。在台湾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一心致力于儿童教育的改革事业,无视外界的猜疑和诽谤,始终以儿童的自由、快乐、自我实现为教育之理念。他们在这块实验田里辛勤耕耘、倾情奉献,他们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是理想教育的引路人。这类学校就是以“爱、尊重、诚实与公义”为自己的办学理念,以举世闻名的国际示范学校英国夏山学校为蓝本而创办的台湾新理念学校——森林小学。这类人便是森林小学的创办者和新理念的践行者。

一、什么是森林小学

20世纪80年代,台湾教育积弊已深,孩子们被传统教育体制压得失去了自由伸展的能力,其自由、创造力和思辨力几乎消失殆尽。一些教育界的有识之士认为,“我们的传统教育已经是患有重病了”,改革教育势在必行。他们以英国夏山学校( Summerhill School)为范本,针对当时僵化、单一、只重智育的教育体制,建立了第一所旨在建立全人教育,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培养多元学习兴趣与關怀的新理念学校——森林小学。创始人台湾大学教授史英说:“创办森林小学,对我们而言,是最自然又无可避免的事了;我们要办自己的教育,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研究自己的教育方法。”

二、森林小学的基本情况

(一)如入仙境的学校环境

森林小学,顾名思义,位于景色怡人、群山环抱的森林旁边。四周碧绿葱翠,一眼望去是满眼绿色的树的海洋。以花莲县西宝国民小学为例,在兴建校舍时,他们融合当地太鲁阁壮丽的景观与阶梯状的地貌,大量使用木质材料作为建筑特色,把学校的各式建筑与后山山脉相统一,展现出和谐稳定而不突兀的状态,让学生完全感受不到普通学校那种由水泥和混凝土所搭建起来生硬冰冷的感觉。学校还配合学生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如陶版、陶灯等装置于校园内,更添温馨浪漫气氛,再配以学校周围各种自然植被树木,花鸟虫鱼,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山水学堂,书声、笑声传遍山谷的每一处。

(二)森林小学独特的课程设计(以花莲县西宝国小为例)

森林小学的课程不尽相同,每所学校各有千秋,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独特、多样、学校本位、满足学生需要。花莲县西宝国小的宗旨:热爱知识、快乐与认真的生活、自我解放与自我约束、以身体伸展出生命的美感及自我实现。其内容包括:

1.基本学历课程

又称为科目课程,是教育部颁布的科目,如国文、英文、数学等。开设科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日后的发展,为了使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不做社会中的“另类人”,并且有机会得到更深的发展。不过科目课程的讲授方式有别于传统学校的填鸭

灌输,带有明显的“森小风格”。

2.学校本位课程

(1)以自我为中心的主题课程。根据各自学校的不同特点,围绕认识学校,以“与学校建立亲密关系”为主题开展。以西宝国小为例,他们分为三个层次,低年级以认识学校为主题,中年级以爱护社区为主题,高年级以太鲁阁国家公园周边自然环境为主题,建立“移动教室”。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山林草木皆是教材,笑语歌声尽为学习”。

(2)为自己负责的自主课程。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与老师签订协约,期末向全校展示所学。课程有农业体验、自然观察、家政烹饪、射箭、美术等。

(3)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森林小学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学校的课外活动课程异常丰富。他们迎合孩童的各方面兴趣,创办社团,如篮球社、钓鱼社、养狗社、自然探索社、陶艺社、游学社,游泳社等,只要孩子感兴趣就可以成立一个社团,让有兴趣的同学一起参与学习。学生在完全没有任务和压力的情况去发现、探索,就会学得舒心,学有所长。

(4)紧贴现实的生活课程。孩子们在学校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通过一系列自我管理课程如生活会议,家族课程学习到了书本以外的东西。

生活会议

每个月召开一次,大家提出日常问题及困难,在全体师生会议上讨论解决的方法,并形成大家共同决定共同遵守的公约。这有利于建立孩子在团体生活中互助、合作、民主的正确态度,也有助于落实民主教育的目标——尊重及法治。

家族课程

学校采用年级混合住宿方式,每间寝室老师为大家长,提供生活辅导,高年级学生担任寝室长,协助中低年级成员生活作息。一个寝室犹如一个家族,寝室成员家聚谈天,友谊竞赛,帮弱扶小,情感交流及生活照应形同家人。在日常的生活与相处中,学生懂得了信任、关怀与尊重他人。

(5)独具特色的亲子课程。森林小学有感于现代家庭观念日渐淡薄,亲子关系日益疏远,特别有意将这份家庭亲子教育的担子承担了起来。他们设立快乐亲子营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相互尊重,良好沟通。让很多家长欣慰的是,通过积极参与这种活动,解决了他们最头疼的子女教育问题。

(三)教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森林小学的教学从来不拘泥于特有的教材,大自然就是他们最好最有挖掘深度的教科书。学校经常开展一些户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亲身体验中感受生活,进行学习。比如,在一次涉外郊游中,一个孩子不幸落入溪水。针对这一外出的安全疏忽问题,学校立即组织讨论会,跟孩子讲解相关的安全策略,并辅之以救生、自救等科学知识的学习。他们这种随机应变,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同身受,得以渗透吸收,非常可取。

(四)森林小学的师资

森林小学教师选拔不拘一格,文凭只要求为大专以上,接受人本教育理念。选拔教师时首要看重的是教师的教育精神与理念,至于教材及教法则留待教师自己去探索。森林小学对教师素质的看法是以品格与思想为第一,技能次之。学校每年要对选拔后的老师举办师资培训,让学员经过两个月25堂课的培训,再经10天的试教,进入森小执教。每一名老师都要有自己研究、进修的精神,并且须自己设计教案,而非依照一定的教材教课。培训班所教的,并非单纯的教课技巧,而是多元化的内容,包括人际沟通、教案设计、人本哲学、教育改革等等。

三、人本教育理念的哲学内涵

森林小学的教改实验是由民间组织人本教育基金会倡导和支持,在台北县教育局合作下进行的。人本教育文教基金会以提升教育品质,促进教育正常化,推动以人为本的教育为宗旨,一直秉持“改变,要从教育开始;教育,使人成为他自己”的精神理念,致力于改变一般人教育孩子的刻板模式。

森林小学是人本主义在教育上的一个极端实例,要想对它有一个清晰透彻的了解和认识则必须要由其基本的哲学思想——人本主义下手。

人本主义教育的目的,用其代表人物马斯洛的话来概括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完美人性的形成和达到人所能及的境界”。在人本论者看来,自我实现的人必须从整体的人和形成过程中的人这两个方面去把握:

(一)整体的人的实现

人本论者从整体论的方法出发,来论述整体的人。他们认为人的人格是有组织而完整的整体,这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行为主义“刺激反应”思维方式。弗洛姆认为如果把人的情感生活与智力分割开来,其结果是双方都受到损害。这正是传统学校教育所缺失的,他们重智育而忽视情感,过分强调学习中的认知和理性,使学生的情感、情绪、感觉等得不到充分表达和发展。所以“必须靠着实现人的整个人格,靠积极地表现人的情感与心智,才能实现自我”。

(二)创造性的人的实现

人本论者把自我实现倾向看做是动态的形成过程,而不是遥远的目标和终极的静态。生活的一种确定性就是变化,只有创造性的人才能适应这种变化,既生动又集中地体现自我实现。创造力最生动的体现就是人固有潜力的挖掘。而创造力并非只为少数特殊天才所固有,而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特质,是所有人或大多数人的固有潜能,它渗透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是:教育不仅要努力寻找和造就天才,而且是要培养更多的天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中指出:教育既有焕发人的创造精神的力量,同时也有抑制人的创造精神的力量。眼下的很多儿童在传统教育以升学为目的,以考试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情况下,放弃了自己的想象取而代之的是顺从地接受和循规蹈矩地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将磨灭掉他最为宝贵的人生价值创造力。

人本主义的中心思想,不外乎就是针对重视科学教育而忽略人文关怀,重视知识技能学习而忽略全人格培养的倾向所提出的批判。它告诫我们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让他们储備更多的科学知识,还更应该重视他们的情感智力的挖掘。只有情感因素才是人的潜能得以释放,创造力得以突显的深层根源。

四、森林小学对台湾的影响

森林小学作为第一所新理念学校,对台湾教育的影响是明显和广泛的,它推动了台湾当局的教育教学改革。影响较大的有体制内的台北市和台中市的教学与评量改进班、台北市的田园教学、台北县的开放教育等。在体制外,它使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新理念教育的改革浪潮中来。这些体制外的学校也由最初的遭受非议、排斥到被接纳鼓励,人本教育的思想观念也由口号转化为一批批各有不同特色的理念学校。诸如,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及回归自然生活技能的台北县乌来种籽学苑;以美国“奇异学校”(key school)为蓝本,强调品格教育及重视迦纳(Gardner)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方式的雅歌小学;追求提供学生一个能够自由发展的环境与空间的新竹全人实验中学;采用蒙特梭利教法的彰化苗圃学园及以人智学教育为理论基础学,将人类生命本质,归结于身体、心灵、精神三种层次的结合,强调身心全面发展的宜兰慈心华德福教育实验学校等。

五、启示

作为台湾第一所新理念学校,森林小学能在法令不完备、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胸怀对理想教育的热情与执著,建构出一块块“没有围墙的新天堂乐园”,不但获得家长们的信赖、学生们的喜欢,在相当程度上,也因为它们的独辟蹊径和勇于开拓而给传统教育带来一股新风。

目前,中国内地也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如何在众多的改革模式中找到行之有效的一种,台湾森林小学可能给我们提供思路:

(一)对教育理念应更执著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念,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不同于以往对教师要求的重要区别。无论是一所学校或是一位教师拥有对一种教育理念的执著追求是必需的,只有胸中怀有一种梦想,以自己的理念为行为的标准,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这种教育理念包括对知识观、学生观、教师权威观、教学活动观等各个方面的理解。

(二)课程开设应更开阔

课程是教育目的的最好呈现与实现。学生需要的不是标准课本中的死知识而是能够融入生活的真实技能,学生需要的不是知识记忆的填充而是能够应用、分析、综合与运用进而内化为人格内涵的高级能力,因此让课程内容更丰富而多元,才是现代教育的适应之举。

(三)师资来源应更有弹性

新理念学校具有弹性的招聘方式,他们大胆利用各领域具有专业素养的师资以专长施教,弥补一线任课教师专业素养不够的弊病。老师不是通才也不可能是全才,大胆起用各方面的能手专家甚至与社会各界联手资助办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四)家长应该转变观念

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多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求学这条路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在学校的成绩排名来确定孩子未来的社会竞争力,过高的希望,过多的焦虑无形中对孩子形成一种压力。实不知只有对孩子实行全人的教育,让孩子在爱、关怀、自由与尊重的情境下成长,才能培养出一个有潜力、有自信、自尊、自强的人。因此各位家长应该转变观念,给孩子松绑。

(五)社会应给以更多理解和支持

森林小学作为新理念学校的典范,它的出现与存在带有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它有很多体制内学校无法学习,无法效仿的地方,比如它的设校环境、它的小规模办学、小班级教学、高昂的学费,这些都是大众主流学校无法改变的事实,因为主流学校承担着为大众学子服务的使命。我们应该向它学习的就是,它们执著的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它们独特、多样的办学课程,它们以尊重、爱、诚实与公义的办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弗洛姆.逃避自由[M].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134.

[2]麦肖玲.森林小学简介[J].基础教育学报,1998,(8)2.

[3]港澳台及外国教育[N].教育时报,1999.

[4]http://hef.yam.org.tw

[5]http://www.spps.hlc.edu.tw

[6]www.china.com.cn.

作者:冯 灿 郭玉洁

第3篇:浅谈台湾护理教育的差异

2018年7月,我参加了学院组织的为期8天的台湾辅英科技大学的考察学习,这次外出培训使我收获很多、受益匪浅。考虑到我院教师团队的多专业性,辅英科技大学精心为我们安排了涉及各个专业的非常紧凑的培训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参访考察两个方面。

理论学习包含了郭诗宪博士的“老人药事照顾”,吴宏兰院长的“专业核心素养融入护理教学”,谢天杰博士的“台湾生物多样性与传统医药之探索”,程纹贞主任的“安宁疗护在台湾的趋势与学校护理教育”等课程。在学习之余我们参观了附属医院并考察了四维长青养老机构,从而更深层次的了解台湾医护工作的现状。

1专业素养融入护理教育

台湾护理教育评鉴委员会建议学生毕业时应具备八方面的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一般临床护理技能、基础生物医学科学、沟通与合作、关爱、伦理素养、克尽职责性、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台湾护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的照护能力之外,更强调解决问题、关怀沟通、团队合作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她们推荐了几种常用的实践教学方法可供参考:技术课模拟体验(伤口护理、辅具使用、包尿布等),模拟病人,体验与同理;推荐学生阅读疾病经验书籍,因为当你懂得了死亡,你才懂得如何好好的活着;志工服务与学习,台湾学生每学期课后都要完成6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锻炼了沟通能力。

2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多元化

在台湾,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现状严重,因此养老中心、护理院等照顾机构需求量大增,这也是大陆十余年后即将面临的问题,而衰老与死亡密不可分,安宁疗护近年来在台湾发展迅速,现代医学照顾观念提出最大的治疗≠最理想的照顾,延长濒死期≠延长生命,如何做到让人临终时身无病苦,安享余生呢?1995年台大医院建立了缓和医疗病房,2000年台湾立法通过安宁缓和医疗条例,并将安宁疗护纳入健康保险给付体制,形成了安宁病房、安宁居家/社区照顾、安宁共同照顾共同运作模式。

辅英科技大学将临终关怀设置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护士是开展安宁疗护的主要力量,尽管台湾向来注重安宁疗护专业人员的培养,但新时期仍面临着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对于医疗资源紧张的内地地区,这个问题更加严峻。近年来浙江中医药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邀请程主任来校培训或派师资赴辅英科技大学学习。

3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

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简称OSCE,是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测试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一种客观、有序、有组织的客观考核方法。台湾地区目前也已将OSCE纳入医师执业考试。而且,目前已逐渐扩展到中醫、药学、护士等专业。OSCE考试具有客观化、结构化和标准化的特点,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等临床能力。它设有12~15个不同的站,每站使用时间约5~15分钟,每个考生以跑台的方式,都会在相同的情境中,通过相同的考站,执行相同的任务。每个考站测试考生的一种临床能力。每个考站都有主考人使用预先设计的表格作为评分标准,OSCE考核的原则为过程流畅,避免工作人员与考生接触,提供考生休息准备,避免考生相互干扰等。

4标准化病人为医学教学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

标准化病人(SP)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的Barrows在南加州大学首次提出,美国125所医学院校中有111所运用标准化病人作为医学教学和评估的一种手段。在我国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医学教育与教学资源缺乏的矛盾凸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国内的标准化病人应运而生。近年来,我国许多医院和高校都开展了标准化病人的招聘和培训工作。临床实践证实,用标准化病人评价医学生的能力是有效和可靠的。

SP需要统一培训,培训时需提供标准化的剧本包括:模拟主题,案例情境,人物介绍,任务,个案态度、个案装扮、个案情境等。但是台湾医学院校在应用SP时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如SP未能按照牌理出牌,考生问到剧本没有的项目,考试自问自答不理会SP,脱稿演出,冷场处理等,这是SP在今后应用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5借鉴与启示

第一,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并培养人文关怀的理念。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方面侧重于一般临床护理技能、基础生物医学科学的学习,实践方面对沟通与合作、克尽职责性关注较多,而关爱,伦理素养,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所缺乏。导致部分学生缺少同理心,终身学习能力欠缺。今后的教学中应对侧重点加以调整,注重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

第二,充分利用我校OSCE考站的资源。国内多家医院如北京协和、湘雅医院,医学院校如重庆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陆续采用OSCE对临床医学、麻醉医学及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我院高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已经过广泛的专业学习,应具备临床推理与决策、专业态度、临场反应等能力,可于实习前进行内、外、妇、儿、基础护理的综合OSCE考核。

第三,将标准化病人融入教学。为适应国家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我院学生的技能,积极开展标准化病人的招募与培训,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第四,积极发展老年护理专业。我校已开设老年护理专业,但临终关怀仅在基础护理学中占一个章节,多数学生毕业后接触到癌症等疾病末期的病人或家属时不知道如何应对,教学中应注重临终关怀教育,以提高生命质量,尽可能减轻临终病人生理、心理、社会上的各种痛楚,维护其人格和生命的尊严,使其安宁、舒适、平静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

这次培训拓展了我的视野,辅英科技大学教授们的那种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以及对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对我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触动,也使我对医学及护理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深刻理解到任何一门科学知识的学成或传授都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不断的亲身实践、总结,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含义。

作者:顾迎春

第4篇:台湾职业教育的考察报告

赴台访问考察汇报2013-4-16共4页第 1页

台湾职业教育的考察报告

集美轻工业学校庄敏琦

2004年12月12~22日,应台湾省“民雄文教基金会”的邀请,厦门教育基金会 “两岸高中职教育学术交流”考察团一行12人,由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林华明团长带队,赴台湾省学习考察。

在台湾短短10天里,我们参访了台湾嘉义大学、中正大学、嘉义高商、莺歌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嘉义高中、民雄高農職業學校、私立协志高中(高职)、嘉义国小以及协志高职的建教合作单位(类似大陆的校外实训基地)小林发廊、曼都国际美容等单位,参观了各个学校的校容校貌、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并和各个职业教育学校的同行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专题研讨和交流。所到之处,主人体贴入微、详尽周到,浓浓的乡音、乡情,真让人有“宾至如归”感觉!

一:当前台湾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在台湾,职业教育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其中,初中毕业后入学三年制学习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高职”教育,我们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接待单位台湾协志高职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高职”教育是台湾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台湾的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地向第

二、三产业转移,产业类型转轨,需要大量的中等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这给台湾的高职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台湾的中等职业学校处在黄金时间,在校学生数迅速增长,职普学生数比例在1996年达到了最高峰的7:3,目前仍保持在5:5左右。台湾中等职业教育同行坦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台湾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台湾实业界、舆论界所公认的,它被认为是台湾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现在台湾的高职学生就业和升学渠道都比较通畅,职业教育在台湾仍有市场。 尤其是有办学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高职)仍能顺利发展,我们参观的几所高职学校情况都还不错,其中协志高中(高职)在学校的学生数将近5000人。

二:台湾职业教育特色明显

台湾的中等职业教育修业方式和教学方式在原来教学模式基础上向着两个平台方向发展:面向进一步升学的“综合高中班”和面向就业的“建教班”共同存在,初步实现“学制弹性化、入学方式多元化、课程多样化,并与终身教育,职业证照制度相互配合”的技术及职业教育体系。

1.在办学理念上:大力宣传“终身教育”观念,强调以“重学力”取代“重学历”,加强学生 “通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各学校普遍开办“延教班”----类似大陆的夜校,为在职学员提供学习机会。

2.在修业方式上:实行学分制管理,有“日间部”、“夜间部”,不同学制及不同学校之间的相互选课已经开展,并将实行春、秋两季招生,使技职学校的学生得以采取“随时进出”和“零存整取”的方式完成学业。

3.在办学方向上:分成“综合高中”和“建教合作班”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综合高中” 是近年台湾技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安排是:一年级开设统一的文化课,二年级开设少量职业试探性课程,三年级分设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称为“高一统整,高二试探,高三分化”。目的之一是延缓课程分化,满足部分职业取向和兴趣发展较为迟缓的学生的需 1

要;目的之二是强化基本学科知识,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以迎合高科技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进一步升学做准备。

尤其值得借鉴的是,台湾的“建教合作”教学模式。所谓的建教合作指的是,建设单位、教学单位共同合作,把学生教育好,建设单位提供给学校比较稳定的实习和勤工俭学场所,学校派员协作管理,学生毕业后优先把毕业生推荐到这些单位就业。学制实行“季度学习法”三个月在学校学习理论,三个月到建设单位实训,每六个月进行一次课堂和实训的轮换,学生不放寒署假。

据介绍,建设单位不但为学校提供了稳定的实训场所,还为一大批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出路,这些学生被称为“建教生”。根据台湾当地的规定,“建教生”每月工作薪资至少为16000台币(约4000元人民币),每位学生工作半年,学习半年,这样他们可以得到约10万左右的台币,除去学费6万,尚有一些零花钱补贴生活之用。

显而易见,这样做,是多赢之举:对学校来说,建教合作这种模式使得校舍、师资等教学资源得到综合利用,每年可以同时招收两个班级,连轴转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有一个学习和工作两不误的路子;对学习困难生(差生)而言,也找到了学分弥补的机会,理论不足的学分,通过实习和考证获得;对用人单位来说,有了一批比较稳定而且素质较好的员工;另外,学生经过三年学习,毕业后他们的学历和高中毕业同级别,但是,由于他们实习的机会多,在通过丙级技士(类似大陆的技能初级证书,台湾高职学生毕业时必备)证照比较容易,就业有明显的优势。

明显的例子,协志高中(高职)的建教合作伙伴-----小林发廊和曼都国际美容,这两家单位在台湾都是有很大规模的连锁经营集团,在中国大陆也有分店,服务的内容主要是美发,美容,美甲以及肌肤护理、美丽指导等等服务,场所布置高雅,面积达到数百平方米,让人耳目一新。

4.在教学内容上,十分重视中国的传统美德教育和技能实训培养:台湾的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和操守的教育是十分重视的。我们每到一处交流,各个学校校长们谈论最多是教育愿景,他们通常把中国的传统美德教育放在首位,从所访问的台湾省几所学校看,校内车辆一般都排列整齐,井然有序;校园环境卫生也较为整洁,也看不到随地吐痰、乱扔脏物等不文明现象,学生服饰简洁得体,举止高雅,文明礼貌较好,我们参观了学生宿舍,物品摆设、被子叠放,井井有条,说明台湾的校园管理有方,显示了中国的传统美德教育的直接成果。

在嘉义高商,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发扬学校优良传统伦理,建和谐校园,注重学生生活教育,塑造良好校风;在民雄高农,提出培养理想是:培养多元兴趣,注重人生规划、激发潜能;在协志高职,校训是“公、正、勤、朴、真、诚”,教育远景为培养术德兼修,手脑并用的专业技术人才,此外,还专门开设了领袖人才训练营和家庭活动训练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完美的人格,每逢中国传统节日,要求学生回去向父母表示感恩活动;这些做法对学生习懂得待人处事的道理,增强同学的相互信任,认识自我,和谐共处,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在技能实训的重视程度和效果上,我们深有感触。到嘉义大学的花卉培育场,我们看到专业教师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利用兰花的遗传基因进行品种改良,培育出许多珍贵的新花种;在莺歌高职的陶瓷作品上,看到了不少获得国际比赛作品,都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在自己的窑炉上烧制的。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各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协志高职,该校设有电子、资讯、汽车、美容、幼保、资料处理、餐饮管理等7科,该校把职业技术实践技能的教育和培训看成是生命线,不但在实训设备的投入上舍得花大本钱,还争取到了台湾职训局审定的技能检定场地(类似大陆的技能鉴定站),内容涵盖了汽车维修、电脑软件应用、电脑程序设计、工业电子等等专业,一套设备两种功用效率高,学校的实验室 ------按该校创始人何明宗先生

的话讲,这是学校最值钱的地方。

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协志高职,办公室主任用很自豪的口气告诉我:该校汽车专业的专职教师中,有一个拥有台湾为数不多的甲级技师(类似大陆的高级技师)的证照!该专业的实训基地是台湾地区最著名培训场所之一;与此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厂校联合,共同培养学生,在我们参观当日,恰巧遇到了在大陆开有分店的“葛来美汽车美容连锁店”的一个工程师为协志高职的学生上课。有了一流的设备和师资保证,加上学校的重视,该校的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都获得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技术技能丙级证书,三分之一的学生获得乙级(相当于大专毕业)证书,就业情况理想。

此外,各个学校对各种技能竞赛十分重视,通常提前一年就开始做准备。项目组通常由几个学生组成,一位教师指导。技能竞赛项目都计入学分,在教学计划中列为专题研究(相当于大陆的毕业设计)。由于学校重视,我们看到了各个学校的作品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各校把实训投入作为重要的基础建设项目来抓,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场所,也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台湾职业学校管理方式值得借鉴

在台湾,教师是大家比较羡慕的一个职业,一般没有下岗失业的危机,教师工资按照从教时间逐步递增,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比较高。根据我们考察情况看,感觉到教师参与管理力度比较大,主人翁意识比较明显(尤其是国立学校)。台湾的教育主管部门规定,重大的决策必须同时通过两个四分之三,才能生效,一个是类似大陆的教工代表大会,还有一个单独的教师委员会,这两个委员会共同负责审议学校的重大决策。笔者参观了國立民雄高級農工職業學校,校长希望增设综合高中,经教师委员会投票,由于没有通过四分之三,结果作罢。

1.在学校管理上,注重家长参与

在台湾,学校普遍设立家长委员会,并参与管理,发挥很大的作用,家长委员会的职责比起我们现行的家长通气会议,有更大的拓展。据了解,台湾的教育主管部门在这方面有一份指导性的意见,各个学校根据意见制定实施细则,家长委员会的编制根据每一个学校的规模和家长的意愿而定,一般人数在5~21位之间,由全体学生家长选举产生,由他们代表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一般每学期至少开二次会议,一次面向学校,听取学校的汇报工作,另外一次面向全体家长,平时,这些委员随时可以参加学校的行政办公会议,大到学校的决策如:上新专业、征地、盖房,购买大型设备,小到学生的作业本采购数量,学校校服款式,提出见解,还可以代表学校对外进行协调的工作,和社区有关部门联系,家长委员会介绍学校发展的近况,起到桥梁和沟通的作用。

能被选为家长委员会的代表,在台湾被认为是一件光荣而又体面的事。家长委员会设立帐户,接受捐款,该捐款列入学校的帐户,但是使用权利归家长委员会,专款专用。家长委员会向会员收取一定的会费,维持正常的开支。

通过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提高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的认同;家长代表深入介入教育管理后,由他们做其他家长的工作,效果非常好;学校的各项措施由于有家长委员会作为咨询中心,促进规划合理,学校也乐于把重大的事件向家长委员会汇报。

2.在教学管理上,注重因材施教:台湾教育同行认为,在初中阶段,约有15%的学生,其升学欲望不高,就业意向和职业倾向性比较明显,或有轻度智力障碍,或家庭困难等原因无法完成

正常的学业。为充分发挥这类学生的潜能,实行因材施教理念。台湾教育当局决定:除了实施“建教合作班”教学方法、将“延教班”纳入正规学制,正名为“实用技能班”之外,还大力开展特殊教育,以“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为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例如:民雄高农试办特殊教育实验班——家政班,教会有轻度智力障碍的孩子生活自理的同时,教会他们料理自己家务,让一个孩子会为父母煮饭,会向父母感恩,事实上,当父母在外打拼,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马上能吃上热饭热菜,得到一个真诚的笑脸,就能得到一种教育成功的认同,这几年,他们这种实验班,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赏。

还有,在嘉义县有一个“再耕园”,寓意为通过大家的帮助扶持,让残疾人生命展翅、希望再次萌芽、生活继续转动起来。“再耕园”里有一个专为残疾人就业开设的餐厅,该餐厅接受有各种身心障碍的学生参加“建教学习”,同时号召大家“爱心浇灌,用心耕耘,让残疾朋友的希望之树,得以盎然”,看着各位身心障碍的学生认真点头,一边说懂了懂了,一边却又把饭菜连连送错地方;一边有点笨手笨脚举动,一边却又是满脸笑容,这场景,很自然让人深深体味“再耕”二字的份量!

3.在学生管理上,注重以人为本:在学生管理上,我们特别注意到,各校普遍成立辅导处,它和学务处、教务处、总务处一起,被称为主干处室,负责对学生的生涯规划的设计和辅导,内容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人际和谐相处的技巧等等。对学生的辅导方法多样,设有学生导师(类似班主任)、个人咨询办公室、辅导中心,经常开设辅导讲座。在协志高职,我们看到了学生进入老师办公室必须“整肃仪容仪表、先喊报告,经批准始得进入”的告示牌;在嘉义高商,我们看到了劝导学生不要抽烟的标语“校园无烟,青春增艳、活力无限”,显得很有人情味;在嘉义国中、国小,墙壁上画满了交通标志,把提醒注意交通安全和交通常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班级门口悬挂“卫生竞赛冠军”等等标志,寓教育管理于日常生活中。各校还设立“生涯规划”课程,设立军事教官制度,负责学生的军训和日常生活管理,平时进行严格的纪律督察,评比校园秩序冠军,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美化校园,在协志高中,所有的校园卫生包含厕所都是老师和学生自己动手清洁的,校长很自豪地说:我们学校开办30年来,从没有请过清理卫生的校工。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除前面提到的“建教合作”帮助学生勤工俭学之外,各个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关怀,例如设立奖学金、减免学费等等,鼓励学生克服暂时困难,搞好学业。与此同时,本次接待我们考察团的“民雄文教基金会”名誉董事长何明宗先生还特别强调,要注意培养和维护受助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当他了解到集美轻工业学校教职工踊跃捐款设立“爱心基金”帮助贫困学生时,深为赞赏,表示要再次捐十万元给“何明宗—林淑惠奖教奖学基金”专门用于帮助贫困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我们的职业教育遇到新的挑战,也面临新的机遇,如何借鉴台湾同行的先进经验,吸取精华,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文章的配图共10张,请按需选用,谢谢。

第5篇:值得借鉴的台湾学前教育

芜湖中华职教社近日成立了芜湖中华教育科学研究所。主要进行教育研究与培训、教育咨询服务、教育观摩交流策划、教育宣传等社会服务。

2012年12月27日至2013年1月3日,芜湖中华教育科学研究所精心筹划,组织芜湖市小燕子幼儿园等幼儿园的16位园长,邀请市、区教育局的有关同志一行19人,由芜湖中华教育科学研究所李道春所长带队,来到了祖国的宝岛台湾研习幼儿教育。

研习团参访了台北市立南海实验幼儿园和台湾大学附设幼儿园 。每到一所幼儿园,先听园长介绍情况,然后再参观幼儿园环境,最后是座谈交流。在台湾教育大学听取了四位幼教专家的四个专题(幼儿园日常管理要略、幼儿园教学方法概谈、幼儿园教具设计原则、台湾幼儿教育发展脉络)讲座,并与台湾幼教专家专家们就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通过这次参访和学习,思想展开了碰撞,使大家拓宽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对如何办好学前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印象:让人耳目一新

台湾1981年就公布实施了《幼儿教育法》,促使台湾幼儿教育进入新的里程碑,公民办的比例为三比七。

从研习团所接触到的两所幼儿园来看,台湾的幼儿园空间利用率很高,专用教室齐备,因地制宜,设计巧妙。教具玩具及图书丰富多彩且质量很好。环境布置精致,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光线柔和,气氛温馨。

研习团了解到,台湾幼儿园办学规模一般在中等以下,实行小班化教学,师生比一般不超过1:15,每班2名教师,没有专门的保育员。幼儿园教师都是一人多职,这样的安排使得教师既是课程的制订者,也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师根据课程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

培养目标:不为读小学做准备

台湾幼儿园教师所担任的角色是指导者、观察者,她们善于使环境与幼儿互相协调,让幼儿以自己的学习意向和学习速度来教育自己。所采用的教育手段以幼儿自由活动为主、集体活动为辅。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教师可以没有计划,但需要有记录,观察孩子、设置学习环境,协助孩子自己教育自己,让孩子们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形成个性和自信,然后在分享中收获快乐。台湾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不是为小学做准备,而是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础,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交给社会一个完整的人。台湾幼儿教育认为,孩子的智力的成长,和其他生物一样,都要努力和环境相适应。因此非常重视孩子的自由游戏自我学习能力。

课程特色:与社会、环境的统一

1.环境教育:幼儿园善于利用得天独厚的学校环境资源,开展贴近孩子生活的田园教学课程。台湾是亚热带气候,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种植活动是孩子们的主要活动之一。孩子们从选择种什么,到整地、播种、浇水、拔草,看着植物发芽、生长、收成,亲历整个过程,参与观察植物不同的生长与变化过程。除了种植,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需要孩子关注,摸一摸,抱一抱,爬一爬,看一看不同的树叶和花朵,闻一闻是什么味,讨论小猫为什么喜欢到沙池里来玩耍……可以说,整个校园的自然环境都是他们学习的材料。南海幼儿园的张卫族园长介绍,她们园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自己的课程模式:“学习从环境、经验出发,激发孩子自主学习能力,重视社会文化,师生通过不断的操作和探索的历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全纳教育:张卫族园长介绍的幼儿园全纳教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谓全纳教育,就是幼儿园里“成长缓慢”的儿童必须随班就读,幼儿园没有拒绝的权力。幼儿园需要帮助“特殊的孩子”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除了让他们参与正常儿童的活动以外,还根据他们的需要,在园内投入特殊的教育教学辅助设施,请来专业的心理工作者,介入到学前教育中进行指导。教师随时记录孩子的行为表现,然后与专家一起制订教育方案和措施。专家的介入不仅使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帮助这些儿童拥有良好的发展,达到融入正常社会生活的目的,同时也会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特殊的孩子”的加入,肯定会增加班级管理的工作量,其他孩子家长和教师有意见吗?张卫族说,让健全的孩子学会关爱别人,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教师肯定辛苦很多,但看到孩子的进步,自己也会收获一份成就感,这也是教育机构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3.亲职教育:台湾的幼儿园如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那里不仅感受到老师和同事间的轻声细语相互尊重,通过墙上一幅幅活动照片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家长和学生间、师生间那种自然、和谐的关系无处不在。可以说,亲职教育贯穿于台湾幼儿在园的整个时期,如母亲节感谢妈妈的爱、圣诞节与家长分享快乐。有一个亲职教育活动是让幼儿体验阿公阿婆的生活智慧,请来身怀绝技的阿婆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糕点,让阿公将丰富的种菜经验传授给小朋友。在台湾,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幼儿园和老师单方面的责任,家长作为教育幼儿的主要一方,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园长对家长的重视足以说明家长在学校中的地位和对教育的参与程度。在台大附设幼儿园门口,家长每天对照值日表来园做相应的义工工作,上传活动照片,给植物浇水,更换被子,给脚踏车和球打气,修剪花圃等等。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们,作为积极有效的教育资源,全部融进学校的教育中。重视家长的参与、家长的建议,使幼儿园和家长们形成和谐的教育伙伴关系,这也体现了台湾民主办学的思想。

师资队伍:打造一流的教育团队

台湾幼儿园园长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工作有激情,文化素质高,教育理念相当清晰。如台北市南海幼儿园张卫族园长,谈吐诚恳,行动敏捷,气质高雅。对于我们的到来,她精心准备,热情接待,生动详尽地向我们介绍园内的各个节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台大附设幼儿园的园长郑女士,有着12年教龄。幼儿园的老师对郑园长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充满了信任和尊重。园长在向我们介绍时很动情地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用好钱,管好人才。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幼儿园园长的角色担当。

台湾幼儿园教师给大家的印象是文明、礼貌、有涵养。教师必须毕业于师范院校幼教专业,大学毕业后再经过学习培训,获得相应教师资格后才能担任该职。在南海幼儿园,教师正在办公室伏案书写,见到研习团成员进来,随即停下手头工作,静静地、礼貌地微笑起立,并一直保持着那种姿势(包括微笑)。她们回答我们的提问,声音安静而细腻。在台大附设幼儿园,保教主任带研习团去参观园舍,每个老师都言语得体,彬彬有礼。可以想象,她们对孩子和家长的态度也一定是这样。这样的园长和老师,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也懂文明讲礼貌。

深受启发:软件一流才能可持续发展

通过几天的参观学习和沟通交流,大家感受到了台湾幼儿园的特色和优势,认识到台湾幼儿园虽然教学形式各不相同,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教学经验都相当丰富。这得益于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素质相当不错,还有一套科学而成熟的教学管理体系。只有具备这样的优质软件,才能办好幼儿园、发展好幼儿园。

1.文化引领管理。文化是一所幼儿园发展的核心力量,决定着幼儿园的品牌形象,是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我们所考察的台湾幼儿园,观念创新,思想先进。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愿景和自己的办园理念,以及自己的办园特色。因此,以文化为引领的园所管理,必将促进园所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水平的同步提升。

2.理念决定行动。台湾的幼儿园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孩子,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要崇尚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每个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能,为每个幼儿提供与其经验、能力和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

第6篇: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现状

课程名称:台湾学习见闻指导教师:学号:

姓名:X X X

内容摘要:台湾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通过对一系列现有高等学校的的改革以及相继建立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使台湾高等教育初具规模。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台湾教育政策的大幅调整与开放,进一步促使了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台湾形成了数量众多、门类齐全、分布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而台湾高等教育的体制,也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台湾;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台湾高等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太学”。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则始于日本统治时期。1946年,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设立1所帝国大学及3所独立学院,当时高等教育学生近3000人,教师60余人。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台湾高等教育才真正开始获得发展。

一、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日本人建立的一些大学经过改制得到发展,大陆一些知名大学如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与中央大学等也在台相继复校,同时新建了不少高等学校,使台湾的高等教育得以发展。到1988年,台湾有39年大学和独立学院,其中有13所综合大学,6所理工科学院,6所医学院与12所师范学校,1所艺术学院与1所体育学院。90年代以来,由于教育政策的大幅调整与开放,台湾许多专科技术学校改制为大学或学院,使得台湾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二、台湾高等院校概况

目前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及大学与院校研究所。正规高等学校的学制一般为4年,但师范、法律和建筑系为5年,医学系为6-7年。高等院校研究所招收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专科以上学校大部分设有夜间部,学生以在职青年为主,学习年限较日间部多一年。日间与夜间部均采用学分制。到2000年学年度,台湾有大学53所,独立学院74所,专科学校23所,合计150所,其中,公立院校53所,私立院校97所,3925个科系;在校学生10.9万人,教师4.3万人;研究所达到1410个。

三、台湾高等教育的调整与改革

首先是大学招考制度有重大变革。1953年开始,台湾实施大学联合招考制度。1989年,台湾成立“大学考试中心”,研究改革联合招考制度,并于1992年提出多元入学方案,1994年试办推荐甄选,1997年试办申请入学,不再公布各系组的最低录取原始分数。2001年,台湾高考制度进行重大改革,采行“考招分离”的“多元入学方案”,即“甄选入学制”与“考试分发制”双轨并行,前者占招生比例的六成左右,后者占四成左右。主要内容是:一是“考招分离”。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专门负责命题研究、学科能力测验与指定科目考试等,而招生业务则由“联合分发委员会”负责。“甄选入学制”包括推荐甄选、申请入学和各类资优保送等多种升学方式,由各大学校系自行决定招生方式。“考试分发制”分为甲、乙、丙等三种方案,其中甲、乙两种方案为两阶段式考试,第一阶段为学科能力测试,第二阶段为各大学指定科目考试。丙案则只要参加指定科目考试即可,也就是联考。为配合2002学年度起的多元入学方案,全面停办大学先修制度。这一改革方案,较为复杂,引起社会的极大争议。这一改革后,台湾的高考升学率大幅提升,从此前的约60%上升为2003学年度的110%。

为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台湾“教育部”于2001年8月公布首部《大学教育政策白皮书》,提出多项重大高等教育发展计划。主要包括在两年内开放大学学年制与学季制并行,缩短现行学士4年、硕生生1至4年、博士生2至7年的修学年限,五年内设立10所以内的重点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10年内完成25岁以上成人在具备一定条件后免学历入大学的目标。

四、台湾高等院校的目标定位

为适应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变化,台湾开始大力发展研究型大学,加强高等教育的基础研究。在台湾当局的政策鼓励下,台湾许多大学逐渐规划发展为“研究型大学”,增加研究所硕士与博士生人数。2001年8月,台湾“教育部”选出台湾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成功大学、阳明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台湾科技大学与政治大学等9所大学,提供7.2亿元,用以提高研究所基础教育,推动校际与国际合作,及推动研究生学习国际化。2001年,台湾一般大学研究所硕士与博士班招生名额达到27043人。台湾大学与中央大学研究生比率均已占学生总数的36%,计划未来达到50%;政治大学也减少本科学生人数,增加研究生比例,未来也计划达到1:1。

为了提高高校资源利用率和竞争力,台湾教育部门提供数十亿元,鼓励高校整合。近年来,台湾不少大学出现跨校研究中心或数所高校成立大学系统,甚至出现中等学校并入大学的趋势。未来计划实行“学系学程双轨制”,高等院校可设立跨院系学程,独立招生,大学可跨校组成大学系统、研究中心,以推动校际整合。

反观我们大陆,虽然说我们已经建立了十分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但同时还存在许多缺点,比如:如今的大学一味注重综合性而忽视了学校的专业特色,缺乏目标定位;在政府的主导下,为提高所谓的高考生升学率,各个学校不顾一切的扩大招生而忽视教育质量等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向台湾学习,最终使我们的高等教育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第7篇:台湾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

随着台湾经济腾飞、社会快速变迁,在教育政策上就表现为重视理工实用层面、相对忽视人文理想及社会伦理道德。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让台湾社会付出了沉痛代价,造成诸如伦理价值观念模糊、暴力行为猖獗、家庭功能式微、亲子关系冷漠、人际关系疏离、社会公平正义不彰,乃至政治与经济的乱象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对多元文化和纷乱的价值观无法进行正确判断及抉择,呈现出来的便是肤浅、消极的人生观和不健康的行为取向,例如频频曝出的吸毒、伤人事件,以及自杀率节节上升。

台湾生命教育的兴起就与 1997 年前后几起重大的校园暴力和自杀事件有关。这些事件引发了学术界与教育部门对社会乱象进行深刻反思———在一个物质生活便捷、精神文明衰退及道德伦理紊乱的信息化社会中,教育该如何拯救人类的灵魂,重塑社会伦理秩序?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开始关注和提倡生命教育,希望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我身份认同,追求身心和谐发展与知情行统一的全人教育,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教育内容

具体包含伦理教育、宗教教育、死亡教育等范畴, 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维度:

(1) 宗教取向: 探讨生命的意义以及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 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2)职业取向: 着重认识自我, 培养技能, 对自己的生涯作适当的规划, 达到自我实现的的。

(3) 生活取向: 着重培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如生活适应能力、人际互动能力等。

(4)生理健康取向: 着重探讨预防疾病、维护健康、重视环保等议题, 增进生理、心理健康。(5)生死取向: 认识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并能珍惜生命, 尊重生命。

三、生命教育的实施

1.教材选择方面

台湾地区许多中学参照生命教育课程纲要自行编制教材,强调教材应与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的衔接,教材内容应与时俱进。同时教材内容要尽量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时事相结合,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做判断和抉择。教材各章节之后,提供各种“启发式问题”“思考性问题”或“讨论性问题”,使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学得并尊重多元价值,亦提供相关辅助读物或媒体资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

2.教学方法方面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包括活动课程与理论课程,强调体验、省思和实践。理论课程部分教师采用讲演法、启发法、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价值澄清教学法等进行,而活动课程部分采用座谈、参观、访问、演练、调查、辩论、竞赛、服务学习、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总之要做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可结合采用多媒体和各种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另

外强调教师授课必须遵循“态度必须开放、立场不必中立”的原则,并协助学生遵循此原则来学习。因为中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对人、对事、对物缺乏准确的判断,若教师授课中持模棱两可的立场,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3.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评价涉及怎么评价、谁来评价和评价什么等方面的问题。在台湾地区 《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生命教育”课程纲要》 中指出,生命教育课程的成绩评定以“能达成课程目标”为原则,评价的范围包括行为、态度、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可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及每堂课教学中进行,而评价方法倡导适当多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可见,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突出对学生行为、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评价,倡导评价方法多元化,反对采用单一量化手段对学生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

4.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

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辅助读物、影像资料和其他校内外课程资源等。台湾地区许多中小学设立了专门的生命教育研究委员会,承担着生命教育发展研究的功能,负责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教材的编制、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如聘请生命教育专家到学校做报告,组织不同学校之间进行生命教育教学经验分享和交流会,等等。这些做法提高了生命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5.外部支持力量方面

课程的有效实施还受到外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政府重视程度、师资水平、社会舆论导向、学生家长的态度等。在台湾,地区政府的推动在命教育实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台湾地区政府从政策精神的倡导、资源的整合与提供两个方面推动生命教育的实施,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并规定中小学成立“生命教育中心”。同时,政府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课程的开发和教材的编写,组织师资培训等。如今,台湾地区大部分中小学配备了生命教育的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这无疑有效地推动了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发展。同时台湾地区的非营利组织通过开展研习活动和相关活动、出版宣传品、组织学生夏令营和家长研习活动等,有效地推动了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上至政府部门,下至学校、非营利民间组织,均做出有效行动,这让台湾中学生命教育在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中不断发展。

四、具体案例:

1.建造世界上第一座生命教育情境体验馆“世界宗教博物馆”。帮助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可贵,进而尊重、关怀与珍爱生命并藉此找回生命的尊严与快乐。其中在“生命之旅”厅体验“初生”“成长”“中年”“老年”“死亡”及“死后的世界”等五个生命历程,仿佛进入生命的隧道,让参访代表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生命意义。

2.开设从生命的高度建构的心理健康课。课程内容包含“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生命”四个方面,跨及四个不同的专业领域,课程采用 “绘本思考教学”“体验学习”等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3.台湾某实验小学教师执教的生命教育示范课 “人因梦想而伟大”。先后播放了两段视频: 第一段是关于一群1~100岁台湾人的梦想的;第二段是关于100年前一群年轻人的梦想的。整堂课主要围绕视频展开。这堂生命教育课堂相较于一般课堂, 更注重正面能量的传递。接受和包容每一个孩子,发现每个孩子身上正面的能量,并加以引导和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针对孩子的错误和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也是正向激励, 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没有畏惧感和压抑感,才会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敢于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4.在诸校中,台北护理学院和彰化师大通过一系列生死教育研讨会, 对台湾生命教育政策的发生和生命教育相关系所的设立有较直接且持续性的影响。1997 年,南华大学成立国际间第一个生死学研究所。1998 年,台湾国科会《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规划》将生命科学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1999 年,台湾清华大学等开生死学通识课程,高雄师范大学开设失落与悲伤辅导课程。至此,台湾已有 14 所医护大学院校开设生死学课程,非医护院校至少有 27 所已开设生死学相关课程。伴随青少年伤害案件增多和质优女生的频繁自杀,2000 年,台湾成立“推动生命教育委员会”。

5.2010开展“生命教育与健康促进国际研讨会”。

第8篇:台湾教育体会

赴台湾教育考察体会

有幸能在2011三明市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提高培训班中参加了为期十天的台湾考察学习,此行教育考察团共32人,在班主任陈明杰的带领下,由厦门机场乘坐13:30的飞机飞往台北松山机场,一下飞机带着兴奋、激动和一丝神秘感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见到繁体字的招牌、听到亲切的闽南话,让我感受到我们似乎还没有远行,就像在家里一样。第二天参访了台湾桃园国小、郑声中学及托福托儿所,听取国小及郑声中学校长的台湾教育现状和学校介绍,参观了校园、观看了桃园国小的汇报演出,同时走访了部分师生。5月27日开始,我们对台湾进行了为期7天的环岛考察。我们先后到达了台北市、台中市、斗六市、高雄市、台东市、花莲市……,对台湾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现谈谈我此行的感受、体会:

一、台湾教育:

1、注重多元办学,接轨国际教学

台湾的“国民教育”普及分国小和国中,国小六年,国中三年这些就构成了台湾的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学生就读公办学校实行免费,学生所需费用均由政府承担。但校园建设已远远比不过祖国内陆的许多市属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较小。台湾有国立学校,也有私立学校,还有天主教、佛教办学等这是我们内陆所见不到的,台湾人只要家庭收入高,文化知识高的家长都喜欢选择私立学校,虽然私立学校学费昂贵,是公立学校的3倍,但有能力的家长都愿意花钱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私立学校为争取生员,竞争激烈,都努力创建自己的特色。如:我们参观的郑声中学就是一所私立的天主教学校,现已有四十五周年的历史了,校内设有天主教堂,天主教教主寝室,学校利用天主教堂对学生进行生

命教育、感恩教育----举行祭天敬祖礼、十八岁成年礼等品德教育。这所学校有5000多名学生,启动了校园美化工程,让本校广设科学生自行设计并装扮校园文化,将校内厕所及楼梯进行彩绘美化展现了普普风潮的艺术风格,让学生随时臵身在时空交错的空间里。学校施行国际教育,安排学生到海外特色学校参访体验学习,增加其跨国文化知识以及提升未来在全球各地的就职能力。

2、办学特色突显,传承精典文化

参访桃园国小,带给我深深的震撼的是这所学校给我们展示舞蹈特长班的学生表演的节目《蜕〃进行式》,当学生的优美而专业的舞姿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感到这是一所不简单的国小,这节目参加99学年度台湾全国学生舞蹈比赛获得特优奖。听老师们介绍这些特长孩子是从三年级起面向社会特招,经过专业委员严格认定选拔出一个班级,平日每天都上专业舞蹈课,可见特长教育在这里是相当重视的。台湾社会比较注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领域更为突出。从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可以领略到:当我们走进那并不起眼的小学校时,在穿堂中本校校长和教务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穿堂中展示着他们老师的照片,校园校舍的平面图、近期开展的系列活动。走进校园虽然没有华丽的建筑但处处整洁干净,校园内每个角落都有贴近学生的警示标语,如:“禁霸”、“父母恩德重如山,知恩报恩不忘本”、“说话音量放低低,懂事有礼笑嘻嘻”等,这所学校让我印象最深的建筑是在教学楼前立的一尊孔子塑像,至圣先师的文化思想在这儿仍然发扬光大,中华精典文化的传承在这仍然得以延续,虽是一海之隔但本同根生。

3.家长委员热情,关心资助学校

这次参访三所学校的过程式中,两位漂亮的家长委员会会长始终陪着我们,她们热情地接待着我们这些远方的贵宾,在参访桃国小图书馆时,我们还发现

这儿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是由家长委员会的志工当任,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家长委员真正参与了学校的办学、管理。陈校长介召这些家长参与学校重大活动、关心并资助学校发展,有常住学校内的办公室、活动家长室。其历任会长写入学校史册,家长会还协助校务推展、公益团体认养(资助贫困学生)与资助办学,是一种亲师合作。如:家长对学校有什么意见,找家长委员会;学生社团要资金,找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参与学校这么多事务,却是分文不取,完全是做义工。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因为他们明白:一切为了孩子!家长委员会成员表现了非常高的素质。

二、台湾风土人情

1、山美水美人更美

此行我们领略了台湾的美景,台湾同胞的热情好客,台湾人的彬彬有礼。每到一个学校,都受到热情的接待,周到的安排、细致的准备。每天离开酒店时服务人员都会站在门给我们招手离别,讲话轻声细语,举止端庄国民素质较高。

2、提倡环保低炭生活

台湾人很节约注重环保,在校园内装有用电监测即时看板,这是国家电力社监测各用电单位的用电情况,超过规定量电费将倍增。来到每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小镇,很难见粉尘。街上不大看见警察,却看不到有车辆和行人闯红灯的现象,更难见车辆为了抢时间而左冲右突不文明现象,遇到交通堵塞,大家各自在车里静静地等候,听不到喇叭声。街道边的修车店也是干净整洁的。保护环境的意识深深地植根于公民的心中。

台湾一行,来去匆匆。感受了台湾的教育,开拓了教育的视野。一海之隔本是同根生,多少感慨,多少期待,希望早日实现统一。

第9篇: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根据当前国学教育与课程创新的发展需要,增强国学文化地区间交流与合作,2013年7月17日至23日,在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以及中华文教经济发展学会等机构联合组织下,我们作为全国国学教育课题实验地区成员赴台湾进行国学教育交流考察活动。

时间虽短,但依然可以从中追索台湾教育的本真,许多方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总的说来,台湾国民教育比较完整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思想,注重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对学生的熏陶,把立高远志向、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劝学惜时、做品行修养高洁之人作为国文教育的主要目标。

以下是几点体会和一些反思。

印象一:台湾中小学教育与内地相比同大于异

总的来看,台湾与内地的教育同大于异。台湾现行国民义务教育为九年(小学教育六年,中学教育三年)。办学体制主要分为国立和私立,私立学校约占1/3。教育的多元化和可选择性,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家长的主观愿望及心理诉求。课程设臵与内地也大体相同,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从我们参观的新北市米仓国小来看,开设有国语(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生活)、音乐、体育、美劳、综合活动等,与内地不同的是综合活动占的比重相对较大。选修课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学校课程,米仓国小为我们展示的有陀螺、皮影、直排轮滑、陶笛队、乡土棋艺、手偶戏团、美术、魔术、手工艺社、剪纸、射箭、少林棍等。而其

后参观的兴福国小,则开设有高尔夫球、手工、折纸、外教英语、陶艺、厨艺等课程,各具特色。

印象二:传统文化在台湾学校文化建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此次赴台考察,最大的感受是台湾的风土人情与内地几乎没有差别。触目所及,传统文化味道纯正浓郁。就学校文化建设而言,体现了正诚真新的本质精神,某些方面传承得甚至比内地还要好。就拿兴福国小来讲,尽管学校的设计装修非常现代,但学校依然在某些角落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除了墙上悬挂的孔论孟语、诸子百谈外,不经意间你会在校园一角发现绿意盎然的农村景色和清影摇曳的窗棂。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不仅让人感受到时代的变迁,更让人时时回味传统文化的无限韵律。传统文化教育沁润了学生的生命历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细细汲取,努力追寻生命的美丽,这完全是源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

印象三:台湾的中小学有较先进的办学理念

国内各学校大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但“千校一面”现象十分严重,而且很多是空话、套话。而台湾中小学办学理念则一切从学生成长出发,每所学校都有一个“主轴概念”。

米仓国小的“主轴概念”相当明确,就是希望孩子们喜欢来上学,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因为他们知道,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大家希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永恒回忆的童年,要让孩子们在“主轴概念”下去建立“健康、感恩、乐群、上进”的愿景。

兴福国小的“主轴概念”为“活力兴福,绿色兴福”,结合学校与社区所在地特色和学生身心发展,建构学校课程特色,让孩子们的童年时光拥有一个丰富、新奇、多元的美妙回忆。

总而言之,台湾各中小学理念相似之处就是认为教育是为生活做准备,一切教育行为必须为孩子提供“快乐学习”“适性发展”“潜能发挥”等各种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资源“尽情发展”,以求自我实现,将来为社会贡献所学。

印象四:台湾的中小学综合活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台湾对中小学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视,提法与内地可谓异曲同工。台湾称全人教育、提倡五育均衡。因此,彰显个性教育的中小学综合活动在学校的特色教育中各领风骚。

一是目标统领下的综合活动丰富多彩,主要有班会、周会、社团及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乐观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共服务的习惯及终身学习的兴趣,从而开创成功的人生。

二是田园教学独具魅力。台湾的中小学校园面积不大,但总能巧妙地从狭小的校园辟出一块空间,建臵生态区。兴福国小的生机花园仅占地1400平方米,却成为全校师生进行自然观察与探索的乐园。米仓国小校舍更是依据学校依山傍水的特点将田园教学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校区建设规划为室内与户外田园教学区。室内有台湾原生动植物、地质与板块运动、昆虫森林等主题情境布臵;户外1.2公顷的保护区用地也规划为田园教学区,建有观景平台、步行道、赏鸟区、射箭场区等,让师生与大自然进行充分地互动交流。

不论大陆也好、台湾也罢,“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界共同探索的命题。目标很重要,围绕目标展开教育行为更重要。访谈中,我们得知:与大陆不同的是台湾的高考压力不大,炒得也不那么热,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心仪的大学深造。这或许就是台湾的学校教育能够按部就班地执著于自己制定的教育目标的主要原因。

反观自身,尽管我们提出的目标也很明确:“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但有时我们的行为却很无奈。“说”时容易,“做”有时真的很难。“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执著自己的教育行为”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从台湾同行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说此次台湾教育考察收获是巨大的,体验是丰富和多元的。在深入比较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找寻到了自己的差距。

教育是不断传承、实践与创新的过程,在面对少子化现象与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受到市场经济、绩效责任、服务品质与家长教育选择权等多重压力。学校经营必须具有创新理念,才能形成学校特色,彰显学校存在价值,进而促进学校永久和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如何实现学校教育的转型升级,建立学校品牌,的确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顾一时更顾一世,开阔了眼界,更要提升自己的境界。让我们今天的所思所为,真正成为坚实孩子未来成长的有力保障!

上一篇:业务员周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安监局否定报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