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见闻

2022-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台湾教育见闻

台湾中医药见闻

台湾中医与祖国中医同根同源,两岸人民同宗同文。本文仅从中医师培养途径、中医治疗、全民健保、科学中药及大众卫生教育五个方面对中医药在台湾的发展现况予以简介。

1 中医师培养途径

1.1 高等教育 台湾的医学院校中,目前主要有两所大学从事中医的高等教育。一所是中国医药大学。另一所是长庚大学。每年这两所大学招收的中医专业学生共约270名。中国医药大学原名中国医药学院,于1958年创立,2003年8月改名为中国医药大学,是一所集教学、研究和医疗服务于一体的私立综合性医学大学。中国医药大学于1966年开始设立中医学系,学制7年,1997年改为双主修制,学制改为8年。双主修制是指中西医双修,既要学中医又要学西医,并且中西医都要实习,学生毕业后先参加中医师检覆考,及格后再参加西医师检覆考,可同时具有中西双重医师资格,但是就业时只能选择一张执照执业。基于目前市场和社会地位的考虑,绝大部分的毕业生还是选择当西医,留在中医界执业的比例只有19%。长庚大学,原名长庚医学院,创立于1987年4月,1997年8月起正式改名为长庚大学。长庚大学于1998年开始招收中医学系学生,学制8年,课程也采取中西医双修。长庚大学为提升中医基础及临床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北京、成都、南京等中医药大学合作教学,迄今已聘请了37位大陆资深教授参与授课,深受学生好评。

1.2 学士后 中国医药大学1984年开始设立5年制学士后中医,学制5年(包含1年实习)。学士后中医的报考资格必须是大学毕业已取得学士资格的(不限专业)。据了解,绝大多数考学士后中医的学生是相当热爱中医且具相当实力的,许多报名者甚至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目前中国医药大学学士后中医每年招生100名,但报名人数逾千人。学士后中医的课程以中医为主,毕业后只能参加中医师检覆考。台湾目前受过正规中医教育的中医师中,绝大多数都是学士后中医系的毕业生。

1.3 检、特考 检、特考即中医师检定考试和特种考试,类似于大陆的自学考试。检考不限学历,只要是年满22岁的台湾民众均可参加,2005年是检考报名的最后一年,2006年以后中医师检定考试就已经停止报考。检定考试及格者才有资格报名特考,特考举办到2011年,以后也将停止举办。今后台湾的中医师都必须是通过正规的中医高等教育的培养。特考的通过率特别低,一般只有3%~5%。特考合格后,还必须到中国医药大学再接受一年半的基础训练和临床实习,训练期满,才能由台湾卫生署核发中医师执照。检、特考的考试科目以中医经典医著为主,如中药学考的是《本草备要》和《神农本草经读》,方剂学考的是《医方集解》,内科学考的是《医宗金鉴》的内科部分(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杂病心法要诀》)和《温病条辨》等等。笔者在和通过特考的中医师聊天时,发现他们的中医经典原著都掌握得非常好。

1.4 西学中 所谓西学中是指凡大学医学系毕业,加修45个中医学分成绩及格者,可比照中医系毕业生参加中医师的检覆考。台湾目前尚未承认大陆高校的学历,所以许多在大陆中医院校求学的学生毕业后,很多人为了考取台湾的中医师执照,还是得通过上述途径方可。台湾目前执业的中医师有4300多人,中医师在当地是非常受尊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比较高,一般的中医师待遇每月都有十几万新台币的收入(相当于人民币3~4万)。

2 中医治疗

在台湾,中医有着很好的民众基础,许多老百姓都知道一些中医的养生之道,比如女性生理期后,会去中药房或诊所买四物汤来补血;分娩后,家人会去买生化汤来给产妇排恶露;小朋友在青春发育期,家长就会去中药房买转骨散来给小孩补身体、帮助长高等等。随着中医医疗质量的提升,台湾民众对于中医治疗效果的信赖程度日益升高,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生病时,会寻求中医治疗。根据资料显示:利用中医就诊前十名的疾病,第一是脱臼、扭伤及拉伤,第二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损伤、创伤的早期并发症,其它如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疾患、月经异常、呼吸道疾病及皮肤、皮下组织等疾病。就诊病患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中年人所占比例较高。中医在台湾,早期看病模式以诊所为主,截至2004年底,台湾地区已有中医诊所2729家、中医医院36家。最近11年,台湾的大中型医院,开始纷纷成立了中医部,如中心医院中有10家设有中医部,区域医院中有41家设有中医部,地区医院中有23家设有中医部。中医部下面再分设中医各科,如中国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中医部设有五科: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伤科和针灸科;长庚大学附属医院中医部设有中医内科、中医伤科和中医针灸科。虽然许多中医师拥有双重医师资格,但如果他们一旦选择中医执业的话,是严禁使用西药治病的。早期台湾中医是不主张住院治疗的,绝大多数是门诊治疗,所以当他们听说大陆的中医医院病人可以住院治疗时都很吃惊。直到1998年后长庚大学中医部才开始收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住院,住院期间采取内服水煎药,外用针灸、推拿、按摩、药浴等综合性中医治疗方法。在台湾,医疗院所基本上实现了业务数位化,从病患挂号、医师门诊、病历书写、批价记账、资料备份、处方列印等通通都是电脑作业,准确、简捷、快速。电脑科技公司都会设计好系统整合的门诊流程软件供医疗院所使用,并且医院、诊所的电脑和健保局都是联网的。在台湾,病历采用实体病历和电子病历并存的方式,并且规定病历归医疗机构所有,民众看病自己是没有病历本的,每一位复诊患者的既往看诊记录在医院电脑中都有存档。医师大多使用电脑处理病历,然后随即将病历纪录内容打印签名,以建立“实体病历”(即纸病历),并依规定年限保存,医疗机构可依病人要求,提供病历摘要或检验报告的复印件。

3 全民健保

从1995年3月1日起,台湾地区开始实施全民健康保险,全民健保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保险,也是一种以人为本、全民互助、风险分担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因此,只要符合全民健保法资格者均须参加,如全台湾的居民都要参与,也包括在台居留满4个月的外籍人士及旅游者。参加健保的每一个被保险人,每个月必须按规定缴纳保险费,健保费率以保险人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台湾居民一共被分为6类人群:第一类是一般受雇者、公务人员、自营业主,健保费由个人、单位、政府按3∶6∶1承担,其中自营业主100%由个人负担;第二类为职业工会和外雇船员,个人与政府按6∶4支付;第三类则是农民、渔民等,个人与政府的支付比例为3∶7。另外的几类,包括军人、低收入户、荣民(注:指早期的退伍军人),则全部由政府支付。笔者未工作前大约每月缴纳健保费600元台币(折合人民币150元),工作后大约交350元台币(折合人民币85元)。当被保险人及其眷属遭遇疾病、伤害、生育事故时,就能提供被保险人适当的医疗保健服务。因为所有的医学中心和区域医院以及百分之九十的诊所都是健保局特约的,所以民众有选择到任何一家特约医疗机构就诊的权利。健保制度加强了对弱势族群的医疗照顾,如低收入户和荣民(早期的退伍军人)看病都是免费的,重大疾病患者和70岁以上的老人看病都有一定的优惠。40~65岁的中老年人,每3年可以享受1次全身免费健康检查,65岁以上的老人则每年免费健康检查1次。民众看病时只需携带健保IC卡就诊即可,健保IC卡是一张智能型芯片卡记录着个人的基本数据、健保数据等,是作为个人医疗的记录工具。中医是从2000年开始纳入健保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由于健保的实施,病人看中医健保费用都不会太高。如果看内科,一般的中医诊所,挂号费150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37.5元),150元挂号费是包括了3天的科学中药,如果病情需要7天的科学中药,则另外加收40元药费;(14天则加80元,1个月则加160元);如果看伤科或针灸科,通常一个疗程6次,第一次挂号费100元,之后5次每次50元。有数据显示:台湾健保开办11年来,每天服务95万人次的民众,包括88万人次的门诊及7万人次的住院,2005年投保人数达到了99%,民众整体满意度也高达83.3%。

4 科学中药

科学中药也是台湾中医的一大特色,传统的煎煮方法因耗时费人力,使得中药浓缩剂成为主要的服用剂型。所谓科学中药是将传统的中药以先进的GMP(优良药品制造规范)提取浓缩技术,提炼成即冲速溶的粉末状颗粒,也是目前全民健保唯一给付的中药剂型。台湾卫生署对科学中药的生产管理严格。药厂未达到GMP标准的不予生产,台湾的浓缩制剂GMP厂有78家,比较有名气的科学中药厂商如有:顺天堂、庄松荣、胜昌、港香兰、科达等等。而且卫生署只允许各药厂严格地按照中医经典著作(如:《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医宗金鉴》)中记载的方剂组成、比例制作浓缩中药。科学中药调配时,依照医师处方先用电子秤秤量,然后将各药粉研磨混匀,再用药粉自动分包机自动分包于药袋中,卫生方便。一般成人每次服用4~5克,每日3~4次,儿童依年龄体重计算。服用时,既可将浓缩药粉置于空杯中,再加入适量温开水搅拌后服用,也可先将药粉酌量入口,再喝小口温开水溶解后吞服。科学中药的优点是保留了传统中药的疗效及有效成份,易于吸收、质量稳定、安全卫生、携带方便,适用于病症单纯及长期需要服药的慢性病患使用,也方便小孩服用。科学中药的缺点是,浓缩药粉严格遵照古方所载药物组成,是已经做好的既定成方,使用上没有办法减味,只能加味,也无法调整原方中的剂量。由于健保只给付科学中药,水煎药属于自费项目,所以一般诊所、医院都是以科学中药为主,再辅以水煎药来治疗,水煎药比较贵,通常诊所买一付水煎药需要200~300元新台币(折合50~75元人民币)。台湾的中药材绝大部份由大陆进口,少部份由韩国、美国等国进口,本地略有生产,但产量不多。

5 大众卫生教育

台湾的卫生教育做的非常好,每天打开报纸、网站都会看到各家医院定期举行各种健康讲座的通知;医院、诊所的门口也都会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常见疾病的卫教宣传资料;在病房的各楼层,每天都有定时的卫教电视宣传片供病人观看;许多大医院设有专门的卫教中心,有专业的卫教人员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卫教不牵涉任何销售,单纯为教而教,服务民众。参加卫教的民众各个年龄层都有,绝大多数以中老年人为主,许多台北的老年人每个星期都要参加好几场卫教课。如台北市中医师协会,每个月第一个星期日的下午都会在台大景福馆举办一次中医健康养生的讲座。只要是对中医药感兴趣的民众都可以免费参加,讲座的题目各种各样,讲课的老师都是台湾比较资深的中医师,通常会讲一些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医是如何预防、诊断、治疗,并提供民众一些简单实用的中医养生方法。讲座前事先会将讲义发给每位民众,讲课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传统讲课式、讨论式、也有采取课件式,民众可以现场提问、咨询,增强了医师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中医认为:“上工治未病”,卫生教育旨在宣传疾病防治、卫生保健知识,是一种未病先防、增进民众健康的好方法,如此可以启发民众的健康观念,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落实健康行为于日常生活之中,延长生命并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收稿日期:2007.12.19)

作者:徐 慧

第2篇:回乡见闻之重庆教育区——沙坪坝

春节回乡楼市见闻:重庆教育区—沙坪坝

1. 城市区位及文化背景

重庆,简称巴和渝,位于中国的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连四川,北与陕西相连,是中西部的水、陆、空型综合交通枢纽。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共和国成立初期为西南大区驻地和中央直辖市,1997年恢复成立中央直辖市后,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文化金融中心。

作为重庆市主城区之一的沙坪坝区,地处重庆西南部,是成渝两地政治、经济交流的必经之地,也是重庆主城区和渝东北、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的重要通道。域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融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于一炉,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

2. 人口与产业结构

沙坪坝区幅员面积3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多万,区域内科技教育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旅游资源丰富、物流商贸繁荣,是重庆六大城市副中心之一。2015年,沙坪坝区地区生产总值为714.3亿元,同比增长8.0%,其总值水平和增速在全市各区县位居前列。从产业结构来看,2015年,第

二、三产业加起来所占比重超过90%,表明工业仍是沙坪坝区的主导产业,同时作为重庆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区,商业、服务业、旅游业、教育业等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也较大。

3. 交通方式

沙坪坝区交通通讯畅达,是西南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重要集散地。目前区域内有铁路、水运、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国省干线、城市轨道等路网体系。同时,全区已建成通车轨道一号线,在建有轨道环线,布局有5个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形成了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联网覆盖的公共交通网络,到主城其他区域均较为便捷。

另外,正在建设中的重庆火车西站、沙坪坝火车站铁路综合枢纽均为立体交通综合换乘枢纽,规划分别于2020年、2015年建成投用。届时从沙坪坝区出发将直抵成都、昆明、贵阳、广东、湖北等省市。

4. 西部新城的崛起

重庆直辖市成立以前,沙坪坝区东部和西部城市发展严重失衡,东部3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承载80万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7万人,不堪重负,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城市功能发挥。而西部虽有250平方公里,但常住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在城市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均与东部有着较大差距,沙区城市建设向西扩容变得刻不容缓。自2003年开始,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沙坪坝区西部建设大学城,随后又以大学城为中心进行扩大,相继建设了西永微电园、铁路物流园、台资信息产业园、城市中心区等板块,五大板块统称为重庆的西部新城。

作为西部新城率先启动建设的大学城,目前已进驻了15所高校,教师、学生人数近20万人。与此同时,各大房企如龙湖、金科、协信、新鸥鹏等也扎堆大学城,目前大学城内在售的房地产项目近30个,覆盖高层、别墅、洋房、公寓、写字楼等各种物业类型。随着轨道1号线和双碑大桥的相继通车,如今的大学城不止是大学或居住区,还入驻了IT、物流、地产、金融等领先行业,其辐射的范围和配套区域也一扩再扩,如西永微电子产业园、重庆现代物流园等,成为了西部新城人群休闲、娱乐、消费的核心区域。

5. 房地产市场现状

2015年,重庆楼市虽然有利好政策保驾护航,但在新增供应面积处于高位,存量过大的影响下,主城区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量价齐跌的局面。在整体大环境出现下滑的情况下,沙坪坝区的在售楼盘积极调整营销策略,采取以价换量的营销方式,区域内楼市状况好于主城,2015年住房成交量同比增长6.7%,其市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 区域分化明显,西部在售楼盘比重较大

受城市规划建设不断向西迁移的影响,沙坪坝区东部和西部片区市场分化较为严重。目前重庆沙坪坝区在售楼盘6成以上来自西部片区的大学城、微电园板块。由于进入大学城、微电园板块的房企较多,新增体量供应过剩,虽然近三年需求量逐年攀升,但库存压力仍非常巨大,加之市场竞争白热化,大学城、微电园板块的房价呈现逐年下滑态势,目前整体房价在4900元/㎡左右,与重庆近郊区县的房价水平相当,由此也拉低了沙坪坝区的整体房价。

东部片区的中心商圈由于新增楼盘数量较少,供应量相对较小,且房价一直保持中上水平,整体房价在6800元/㎡左右,致使近两年该区域房屋成交量呈现下滑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东部片区的井双板块于2015年开始落实开发建设,吸引了首创、渝富、金融街等知名房企进驻,虽然目前该板块在售楼盘数量不多,仅占整个沙坪坝区在售楼盘的12%左右,但未来将会逐渐成为众多开发商的首选之地。

2、 需求结构仍以刚需为主

从在售楼盘的形态来看,近三年沙坪坝区的普通住宅、公寓等刚需楼盘仍占市场主导,其中2房或者2+1的户型市场销售占比最大,一房或者单间配套等小户型市场销售占比在逐年下滑。另外,区域的别墅和花园洋房等改善型住房的市场份额较小,其主要集中在大学城、石井坡以及歌乐山等环境较好的地区。

3、 西部大学城购房人群多以投资为主,区域房屋空臵率较高

沙坪坝区是文化教育之区,西部大学城丰富的教育资源吸引了众多购房者前往臵业。购房者中除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外,多为看中其区域价值的投资人群。但目前大学城房地产项目多为期房,加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未非常完善,常住人口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大学城核心商圈附近,故区域内房屋空臵率较高,存在一定的泡沫风险。

6. 楼市预判

西部片区:西部以去库存为主,市场销售量价保持稳定

沙坪坝西部片区还处于城市加速建设阶段,目前随着开发商进驻数量不断增多,商品房新增体量供应趋于过剩,虽然该片区需求量近几年均位居重庆主城其他区域之首,但库存压力仍较大。2016年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仍以去库存为主要方向,届时沙坪坝西部片区的房地产市场也将与中央的步调一致,以去库存为主,区域内的供应量或将有所下滑,市场销售量价将保持稳定。

东部片区:井双片区将满足沙区东部的房地产市场需求

目前沙区东部中心城区人口聚集较多,但区域内土地价格较高,房地产开发成本过大,致使大多房企望而却步,在售项目不到全区的五分之一。2015年,东部片区的沙坪坝中心板块、凤天板块受房源较少,需求选择性较少的影响,成交量价同比均出现下滑。目前,东部片区随着双碑大桥的建成通车,沙区至江北、渝北的距离明显缩小,另外沙滨路延长、磁器口扩容,让离沙区中心商圈较近的“井双片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并且吸引了渝富地产、融创、首创、金融街、信达等多家知名开发企业入驻,未来该片区的房地产市场供需将有所提升,进而弥补沙区东部的房地产项目较少的缺陷。

第3篇:关于台湾教育

08中文文学班刘波10220082202380

关于台湾,我们总会想到政治、经济、外交云云,大多逃不出意识形态的桎梏。而我们往往忽略的是,造成意识形态差异的,除了历史政治等原因,还难免思维方式的差别,而造成思考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

台湾教育的历史

正如尊学尚贤的中国大陆,台湾也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日本占领台湾后,在台湾推行同化政策,在学校教育中改汉语为日语,扼制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但台湾民众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抵抗,坚持用汉语,许多知识分子办起了书房(私塾),甚至还兴办收费的义塾,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得日本殖民统治的同化政策失败,中华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承与发展。

台湾光复后,国民党当局深知教育之之重要,更加重视台湾的教育,使得台湾的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教育经费投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上升,对于教师的培养也越发地深入全面,于是学校的质量和数量也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是台湾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不断上升,到2001年达到95.8%。每千人口的高等教育学生数更是大幅上升,而研究所研究生人数也快速增加,教育和科技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台湾的教育政策

一国、一地区的教育发展,总是与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等的发展息息相关,是其社会制度的产物,也必然是为其统治阶级的政治目的,巩固其社会制度、发展经济等服务的。台湾的教育发展也是受上述因素制约的,其目的是为维护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地位,维护其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国民党政府退台后,检讨过去教育失败的原因,认为是对学校控制不严所致。台湾当局1950

年6月颁布所谓《戡乱建国教育实施纲要》,1970年8月通过所谓《复国建国教育纲领》,实行了40年的戒严时期教育,学校全面实行训导制度、学生军训制度,实行"党化教育"(指三民主义教育),即所谓的党义、党治、党办教育,对学校严加控制。经济上抑制通货膨胀,恢复和发展工业,力求稳定财政经济,发展教育也为促进经济发展。基于政治、经济的目的,台湾当局规定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沿袭国民党政府统治大陆时的教育方针,由于时代变迁,教育方针也有所改进。

而台湾的现行教育制度分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体系。正规教育分国民教育、高级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3个阶段。职业教育由职业学校、专科学校及技术学院组成。现行学制依据法规施行。

这些都不需赘述,我想要说明的是台湾教育的两个特殊的制度:联考和兵役制度。

联考。台湾的第一次联考是在一九五四年,那时只有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四所大学招生,考生近万人,但就是这次规模不大的考试,开启了台湾长达四十八年的联考制度。

台湾现行的联考制度主要特点包括:所有大学校系都用一种统一也是唯一的考试方式招生,校方大体上不必为招生事务烦心。考生们都是在成绩张榜后填报志愿,各校再择优录取,基本上不考虑专长问题,志愿亦属其次。

联考是台湾教育制度的重要一环,它造就了一批人才,但也衍生众多弊端。从事教改运动多年的人本教育基金会执行董事史英说:“大学联考是当代台湾人共同的记忆,也是共同的噩梦。”因为联考对学生和老师的危害都已很深,现在老师不是在教学生钻研学问,而是在帮学生应付联考。

“公平”是台湾绝大多数民众对联考最直接、中肯的评价。大学联考制度培育了无数精英人才,对台湾社会结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这“一试定终生”的升学制度也

让台湾高中教育目的受到严重扭曲。台湾前“教育部长”毛高文很早就提出要打倒联考这个“怪物”。社会上很多人也相信,文凭主义是造成台湾教育问题的罪魁祸首。最近十年,民众对联考的改革声浪始终不断。

至于兵役制度,更是台湾教育的一大特点。

台湾“兵役法”规定,服兵役是台湾年轻男性的义务,全岛18岁以上的男性都必须服兵役,陆军服役期为2年,海军和空军的服役期为3年。这种兵役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年6月17日国民党政府公布的兵役法。当时的兵役法明文规定:国民党政府征兵采取义务役和志愿役两种并行体制,其中军官和士官采取以志愿役为主、义务役为辅的方式征募,士兵则采取以义务役为主、志愿役为辅的方式征募。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基本沿袭了这一兵役制度。现在的台军采取义务征兵制与志愿募兵制两种方式,但总体上是以征兵制为主,所有与兵役有关的事务都由台军“人力司”负责

台湾之前的兵役制度,可以说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兵制度。规定每个青年男子(健康原因或被法院判处7年以上徒刑者除外),在年满18岁或大学毕业之后,都必须服兵役,陆军兵役时间为2年,海、空军为3年。服完兵役后,虽未在军营服务,需要时可随时动员回营。

而最近几年台湾兵役制度的改革,主要是由义务兵向志愿兵(即募兵制)的转变——2002年,台军开始试行募兵制,到2006年,台军官兵中募兵的比例上升至60%,军官、士官、士兵比例达到1∶2∶2,实现“募兵为主、征兵为辅”的

调整目标。

我认为兵役制应该可以算是台湾教育制度的重要一环,因为台湾青年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更为主动和直观地去认识世界和认识人,尽管还存在很多的弊端,但很多学生通过服兵役,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兵役制应该也可以算是融入到台湾教育中的一大有效手段。

台湾教育的阶段特点

在我看来,所谓的教育体制,不只是教育的模式或者说是形式,更多的则是一个长久性和全面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相比死气沉沉的刻板制度,更倾向于对于理念和思维模式的塑造。而台湾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通过引导的方式来塑造一个人。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阶段。

1幼教体系

台湾的幼教体系, 从根本上讲就是引导学生该如何自己选择,亦即你觉得怎么样 ,你认为可以怎么做(不告诉你该怎么做 ,用引导的方式) 你有权利去问老师,有权利说出你的看法,老师也有义务要回答你的问题(不会漠视或是处罚)主题式的教学就是很明显的做法。

2国民义务教育

这个时段,所有人都会告诉学生:你有你应尽的责任,也有你身为国民的自由跟权力,你可以为自己发声,因为这是你的权力,没有不能说的事,但是你要搞清楚,比喻跟辱骂是两码子的事情。这样的教育告诉你 ,好的大学不缺会背课本分数高的学生,不缺会念书会考一百分的学生,所缺的是会创新、有创意、有独创力的学生。

3大学和社会教育

每个人都有的思想,这个时期整个社会的教育清清楚楚地向年轻人说明:所有的人都要尊重你,而你也必须学会去尊重跟你不同想法的人,必须知道在台湾的社会里面是多元的,大家都有自己的选择权,没有人有资格去查看你的信件,去审核你部落格的内容。那是因为这些都是你的权力,我们有很多跟你不一样的人存在,因此你必须学会,尊重对方,但是不一定要苟同对方。

4.社会视野教育

这个时候,整个社会将社会里的人放开,让他们置身于更大的环境去思考

——你开始学会去质疑一些事情 你可以将你自己质疑的问题去跟政府做提问, 而他们也有义务要回答你的问题,你可以发表你认为的事实,只要你没有把炸药绑在自己的身上,没有人有权力去阻止你的言论自由。你手上握有决定台湾走向的一票,所有人都有资格有义务参与,因为台湾不属於几十个人的地方,是属於两千三百万个人的家。你可以选择,在选择间也有一条叫做放弃。

这样四个阶段之后,台湾教育体系的工作,才算真正大功告成。

当然,做的永远都没说的好,再好的教育理念,在执行上总会有偏差,但是理念在,效果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台湾教育与大陆教育

谈到这里,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将之与大陆的教育做个对比。

就课业来看,台湾的学生或许没有比大陆的学生看起来那么聪明,成绩可能也不会比大陆的好,但他们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一定更轻松更自然,而台湾学生的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是胜过大陆学生的。

台湾学生大环境的竞争并没有大陆那么激烈, 所以他们可能不是课业优秀、知识丰富的那种“三好学生”,但是因为环境上自由开放,所看所闻所接触的东西大不相同,所以台湾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跟想法理念的机会很多,因此在创意方面,相比大陆的“三好学生”,台湾学显然更有优势。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大陆教育的一些亮点,但是以学习借鉴的角度,我们的确是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和学习台湾教育的可贵之处。如此这般,大陆之教育才能更上一层楼。

第4篇:台湾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

随着台湾经济腾飞、社会快速变迁,在教育政策上就表现为重视理工实用层面、相对忽视人文理想及社会伦理道德。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让台湾社会付出了沉痛代价,造成诸如伦理价值观念模糊、暴力行为猖獗、家庭功能式微、亲子关系冷漠、人际关系疏离、社会公平正义不彰,乃至政治与经济的乱象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对多元文化和纷乱的价值观无法进行正确判断及抉择,呈现出来的便是肤浅、消极的人生观和不健康的行为取向,例如频频曝出的吸毒、伤人事件,以及自杀率节节上升。

台湾生命教育的兴起就与 1997 年前后几起重大的校园暴力和自杀事件有关。这些事件引发了学术界与教育部门对社会乱象进行深刻反思———在一个物质生活便捷、精神文明衰退及道德伦理紊乱的信息化社会中,教育该如何拯救人类的灵魂,重塑社会伦理秩序?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开始关注和提倡生命教育,希望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我身份认同,追求身心和谐发展与知情行统一的全人教育,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教育内容

具体包含伦理教育、宗教教育、死亡教育等范畴, 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维度:

(1) 宗教取向: 探讨生命的意义以及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 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2)职业取向: 着重认识自我, 培养技能, 对自己的生涯作适当的规划, 达到自我实现的的。

(3) 生活取向: 着重培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如生活适应能力、人际互动能力等。

(4)生理健康取向: 着重探讨预防疾病、维护健康、重视环保等议题, 增进生理、心理健康。(5)生死取向: 认识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并能珍惜生命, 尊重生命。

三、生命教育的实施

1.教材选择方面

台湾地区许多中学参照生命教育课程纲要自行编制教材,强调教材应与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的衔接,教材内容应与时俱进。同时教材内容要尽量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时事相结合,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做判断和抉择。教材各章节之后,提供各种“启发式问题”“思考性问题”或“讨论性问题”,使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学得并尊重多元价值,亦提供相关辅助读物或媒体资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

2.教学方法方面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包括活动课程与理论课程,强调体验、省思和实践。理论课程部分教师采用讲演法、启发法、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价值澄清教学法等进行,而活动课程部分采用座谈、参观、访问、演练、调查、辩论、竞赛、服务学习、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总之要做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可结合采用多媒体和各种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另

外强调教师授课必须遵循“态度必须开放、立场不必中立”的原则,并协助学生遵循此原则来学习。因为中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对人、对事、对物缺乏准确的判断,若教师授课中持模棱两可的立场,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3.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评价涉及怎么评价、谁来评价和评价什么等方面的问题。在台湾地区 《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生命教育”课程纲要》 中指出,生命教育课程的成绩评定以“能达成课程目标”为原则,评价的范围包括行为、态度、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可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及每堂课教学中进行,而评价方法倡导适当多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可见,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突出对学生行为、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评价,倡导评价方法多元化,反对采用单一量化手段对学生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

4.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

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辅助读物、影像资料和其他校内外课程资源等。台湾地区许多中小学设立了专门的生命教育研究委员会,承担着生命教育发展研究的功能,负责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教材的编制、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如聘请生命教育专家到学校做报告,组织不同学校之间进行生命教育教学经验分享和交流会,等等。这些做法提高了生命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5.外部支持力量方面

课程的有效实施还受到外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政府重视程度、师资水平、社会舆论导向、学生家长的态度等。在台湾,地区政府的推动在命教育实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台湾地区政府从政策精神的倡导、资源的整合与提供两个方面推动生命教育的实施,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并规定中小学成立“生命教育中心”。同时,政府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课程的开发和教材的编写,组织师资培训等。如今,台湾地区大部分中小学配备了生命教育的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这无疑有效地推动了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发展。同时台湾地区的非营利组织通过开展研习活动和相关活动、出版宣传品、组织学生夏令营和家长研习活动等,有效地推动了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上至政府部门,下至学校、非营利民间组织,均做出有效行动,这让台湾中学生命教育在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中不断发展。

四、具体案例:

1.建造世界上第一座生命教育情境体验馆“世界宗教博物馆”。帮助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可贵,进而尊重、关怀与珍爱生命并藉此找回生命的尊严与快乐。其中在“生命之旅”厅体验“初生”“成长”“中年”“老年”“死亡”及“死后的世界”等五个生命历程,仿佛进入生命的隧道,让参访代表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生命意义。

2.开设从生命的高度建构的心理健康课。课程内容包含“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生命”四个方面,跨及四个不同的专业领域,课程采用 “绘本思考教学”“体验学习”等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3.台湾某实验小学教师执教的生命教育示范课 “人因梦想而伟大”。先后播放了两段视频: 第一段是关于一群1~100岁台湾人的梦想的;第二段是关于100年前一群年轻人的梦想的。整堂课主要围绕视频展开。这堂生命教育课堂相较于一般课堂, 更注重正面能量的传递。接受和包容每一个孩子,发现每个孩子身上正面的能量,并加以引导和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针对孩子的错误和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也是正向激励, 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没有畏惧感和压抑感,才会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敢于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4.在诸校中,台北护理学院和彰化师大通过一系列生死教育研讨会, 对台湾生命教育政策的发生和生命教育相关系所的设立有较直接且持续性的影响。1997 年,南华大学成立国际间第一个生死学研究所。1998 年,台湾国科会《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规划》将生命科学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1999 年,台湾清华大学等开生死学通识课程,高雄师范大学开设失落与悲伤辅导课程。至此,台湾已有 14 所医护大学院校开设生死学课程,非医护院校至少有 27 所已开设生死学相关课程。伴随青少年伤害案件增多和质优女生的频繁自杀,2000 年,台湾成立“推动生命教育委员会”。

5.2010开展“生命教育与健康促进国际研讨会”。

第5篇: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根据当前国学教育与课程创新的发展需要,增强国学文化地区间交流与合作,2013年7月17日至23日,在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以及中华文教经济发展学会等机构联合组织下,我们作为全国国学教育课题实验地区成员赴台湾进行国学教育交流考察活动。

时间虽短,但依然可以从中追索台湾教育的本真,许多方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总的说来,台湾国民教育比较完整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思想,注重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对学生的熏陶,把立高远志向、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劝学惜时、做品行修养高洁之人作为国文教育的主要目标。

以下是几点体会和一些反思。

印象一:台湾中小学教育与内地相比同大于异

总的来看,台湾与内地的教育同大于异。台湾现行国民义务教育为九年(小学教育六年,中学教育三年)。办学体制主要分为国立和私立,私立学校约占1/3。教育的多元化和可选择性,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家长的主观愿望及心理诉求。课程设臵与内地也大体相同,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从我们参观的新北市米仓国小来看,开设有国语(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生活)、音乐、体育、美劳、综合活动等,与内地不同的是综合活动占的比重相对较大。选修课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学校课程,米仓国小为我们展示的有陀螺、皮影、直排轮滑、陶笛队、乡土棋艺、手偶戏团、美术、魔术、手工艺社、剪纸、射箭、少林棍等。而其

后参观的兴福国小,则开设有高尔夫球、手工、折纸、外教英语、陶艺、厨艺等课程,各具特色。

印象二:传统文化在台湾学校文化建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此次赴台考察,最大的感受是台湾的风土人情与内地几乎没有差别。触目所及,传统文化味道纯正浓郁。就学校文化建设而言,体现了正诚真新的本质精神,某些方面传承得甚至比内地还要好。就拿兴福国小来讲,尽管学校的设计装修非常现代,但学校依然在某些角落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除了墙上悬挂的孔论孟语、诸子百谈外,不经意间你会在校园一角发现绿意盎然的农村景色和清影摇曳的窗棂。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不仅让人感受到时代的变迁,更让人时时回味传统文化的无限韵律。传统文化教育沁润了学生的生命历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细细汲取,努力追寻生命的美丽,这完全是源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

印象三:台湾的中小学有较先进的办学理念

国内各学校大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但“千校一面”现象十分严重,而且很多是空话、套话。而台湾中小学办学理念则一切从学生成长出发,每所学校都有一个“主轴概念”。

米仓国小的“主轴概念”相当明确,就是希望孩子们喜欢来上学,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因为他们知道,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大家希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永恒回忆的童年,要让孩子们在“主轴概念”下去建立“健康、感恩、乐群、上进”的愿景。

兴福国小的“主轴概念”为“活力兴福,绿色兴福”,结合学校与社区所在地特色和学生身心发展,建构学校课程特色,让孩子们的童年时光拥有一个丰富、新奇、多元的美妙回忆。

总而言之,台湾各中小学理念相似之处就是认为教育是为生活做准备,一切教育行为必须为孩子提供“快乐学习”“适性发展”“潜能发挥”等各种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资源“尽情发展”,以求自我实现,将来为社会贡献所学。

印象四:台湾的中小学综合活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台湾对中小学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视,提法与内地可谓异曲同工。台湾称全人教育、提倡五育均衡。因此,彰显个性教育的中小学综合活动在学校的特色教育中各领风骚。

一是目标统领下的综合活动丰富多彩,主要有班会、周会、社团及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乐观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共服务的习惯及终身学习的兴趣,从而开创成功的人生。

二是田园教学独具魅力。台湾的中小学校园面积不大,但总能巧妙地从狭小的校园辟出一块空间,建臵生态区。兴福国小的生机花园仅占地1400平方米,却成为全校师生进行自然观察与探索的乐园。米仓国小校舍更是依据学校依山傍水的特点将田园教学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校区建设规划为室内与户外田园教学区。室内有台湾原生动植物、地质与板块运动、昆虫森林等主题情境布臵;户外1.2公顷的保护区用地也规划为田园教学区,建有观景平台、步行道、赏鸟区、射箭场区等,让师生与大自然进行充分地互动交流。

不论大陆也好、台湾也罢,“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界共同探索的命题。目标很重要,围绕目标展开教育行为更重要。访谈中,我们得知:与大陆不同的是台湾的高考压力不大,炒得也不那么热,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心仪的大学深造。这或许就是台湾的学校教育能够按部就班地执著于自己制定的教育目标的主要原因。

反观自身,尽管我们提出的目标也很明确:“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但有时我们的行为却很无奈。“说”时容易,“做”有时真的很难。“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执著自己的教育行为”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从台湾同行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说此次台湾教育考察收获是巨大的,体验是丰富和多元的。在深入比较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找寻到了自己的差距。

教育是不断传承、实践与创新的过程,在面对少子化现象与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受到市场经济、绩效责任、服务品质与家长教育选择权等多重压力。学校经营必须具有创新理念,才能形成学校特色,彰显学校存在价值,进而促进学校永久和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如何实现学校教育的转型升级,建立学校品牌,的确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顾一时更顾一世,开阔了眼界,更要提升自己的境界。让我们今天的所思所为,真正成为坚实孩子未来成长的有力保障!

第6篇: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应台湾海峡两岸商务文教促进交流协会的邀请,2009

年4月16至23日,在万承祯副市长的带领下,常德市教育参访交流团一行11人,赴台进行了为期8天的参观访问考察。先后考察了台北、花莲、南投、台南、高雄等市县,拜访了在常德有投资项目的几位企业家和台北常德同乡会会长刘云家老先生。重点在台北景文高级中学等单位进行了参观考察,与景文高级中学许胜哲校长和和部分中层骨干及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台湾教育现状和学校情况介绍,参观了学校的实验实习场所,走访了部分师生,深深感受了台湾民众对大陆人民的热情,收获颇丰。

一、台湾教育概况

1、“国民教育”普及。“国民教育”分国小和国中两个阶段,其中国小是6年,国中3年,这就是台湾的9年国民义务教育。台湾的小学和初中就读公办学校的实行免费,学生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就读私立学校的学生需交纳学费、书费、补课费等。台湾的高中阶段教育是收费教育,学校性质、条件不同,收费也不同。私立学校的收费较高,公立学校的收费较低。97%的高中毕业生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2、职教成效显著。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台湾注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一是专门设立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职业学校,类似大陆的职业高中。二是在高级中学里设立高中部和高职部(相当于大陆的中职)。三是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即科技大学,招收高级职校和高中毕业生,学制2至4年,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这类学校主要教授应用学科和技术,培养高级适用技术人才。台湾各级“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投入较大,并且每年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职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呈供不应求趋势。台湾大力推行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效非常明显,对提高就业人口素质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高等教育比较规范。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以及院校研究所,办学比较规范。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依入学资格不同,分2年制、3年制与5年制不等。凡设有3个学院以上称大学,否则称独立学院。正规的高等院校一般为4年学制,但师范、法律、建筑专业等多为5年,医学专业6至7年。

4、办学模式比较灵活。台湾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政府”出资办学和管理;二是由民间(教会、个人、民间团体)出资办学和管理;三是由“政府”出资建设,交由民间管理。

二、台湾教育的特点

- 1 式等。家长委员会还可以代表学校对外进行联系、协调等工作,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5、重视社区教育功能的发挥。台湾乡镇都设有青少年活动中心,且活动设施齐备,如游泳池、健身馆、图书馆等,便于学生课外学习、娱乐。城市建有博物馆,一般都将本地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图文、影像或其它高科技手段表现出来,用以教育、启迪青年人。此外,台湾的各种文化场馆也在假期主办多种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

6、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较高。在台湾,职业教育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简称“技职教育”。其中,初中毕业后入学三年制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是台湾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台湾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地向第

二、三产业转移,产业类型转轨,需要大量的中等技术人才,这给台湾的高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始至九十年代,是台湾的中等职业教育的黄金期,在校学生数量迅速增长,职普学生比例在1996年达到最高峰,为7:3,目前仍保持在5:5左右。台湾中等职业教育同行坦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台湾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台湾实业界、舆论界所公认的,它被认为是台湾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现在台湾的高职学生就业和升学渠道都比较通畅,职业教育仍很有市场。尤其是有办学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高职)更受青睐。

三、对比与借鉴

由于海峡两同根、同源、同文化,两岸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既有相同的成功之处,也面临许多同样的矛盾和困惑。例如,两岸的公办教育都比较发达,办学条件好,水平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由于严重的升学主义倾向,致使恶性补习成风,台湾街头补习招生广告随处可见,补习学校遍地开花。对比两岸教育,有四个问题值行我们思考和借鉴。

1、要进一步重视职业教育。通过此次对台湾职业教育的实地考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台湾从五十年代仅依靠农产品出口发展到今天以工业、信息等高科技产品出口为主,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亚洲乃至世界有目共睹的奇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职业教育是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助推器。常德“一化三基”实行工业强市,必须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专利技术可以买进,个别专家可以引进,但成千上万的技能型人才不能依靠外援,只能依靠常德的职业院校来培养,因此常德经济要发展,职业教育要先行,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实习设备的投入和学校师资的培养上要有更大的力度。

- 3

第7篇:台湾职业教育观感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开放,我们更注重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欧美澳洲的职业教育都给了我们大量有益的启示,对我们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珍贵的借鉴。台湾地区与大陆虽有几十年的隔阂,但是两岸同文同种,许多发展成果的相互共享也已经逐渐达成共识。上世纪台湾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身份,经济发展跻身世界前列,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地区经济腾飞的助推器,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反哺也已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支柱之一,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东西很多,在此只提一点管窥之见。

台湾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伴随台湾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提升而不断成长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台湾社会进入经济转型期,职业学校也不断追求晋级,升格为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本科学校。目前,台湾拥有高等院校163所,本科院校中普通大学71所,技职类大学92所。随着一些专科学校升格为学院或大学,台湾专科生数量减少非常多,而职业教育的博士生人数却增加了4 倍多,硕士生人数增加了7 倍多,大学生人数也增加了近4 倍,说明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学历高移倾向明显。 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以建立学生升学基础和培养核心职业能力为重点。台湾职业教育强调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将技术和基本态度作为核心职业能力的关键。强调高级职业学校“一广二专三精”的职业教育过程,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专业技术都要学习,实现“全人”教育。十几年以前,学生每周两天都是企业实习课(类似于我们开展的职场体验 - 1 -

课程),学生供不应求。近几年,产业技术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企业员工数量需求减少,很多行业萎缩,就业难度逐渐加大。学校转向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鼓励学生继续升学深造,以延缓就业压力。以台北淡水工商高级职业学校电机科为例,每年毕业生100人左右,去年只有1个人就业,近几年从来没有超过10人。另外,台湾和大陆的文化一样,每个做家长的都望子成龙,追求更高的学历成为学生和家长的内在需求,很多技术层次要升级换代,发展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以建教合作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取得成功。台湾的“建教合作”教学模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所谓建教合作,是指企业与教育机构合作进行职业与技术训练工作,2004 年台湾出台《高级职业学校建教合作实施办法》,全面推进建教合作。建教合作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在学校接受必需的学科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训练岗位接受就业所需的技能训练。在学制上实行“三三制学习法”,即三个月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三个月到企业实训,每六个月进行一次课堂和实训的轮换,在校生和实训生轮流安排,保证在校生和企业实习生的相对均衡。台湾重视建教合作的管理和考核,依据建教合作实施办法规定,建教合作课程依据现行课程标准实施,学生在建教合作机构实习经学校考察合格,获得实习科目及校订专业科目学分。该办法同时规定,主管教育行政机关视业务需要,对学校办理建教合作予以访视考核,考核结果绩优者给予奖励,办理不善者限期改善,必要时责令其停办或不予受理下次申请案。建教合作企业不但为学校提供了稳定的实训场所,还为一大批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出路,这些学生被称为“建教生”。根据台湾当地的规定,“建教生”每月工作薪资至少为16000台币(约4000元人民币),每位学生工

作半年,学习半年,这样他们可以得到约10万左右的台币,除去学费6万,尚有一些零花钱补贴生活之用。

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台湾的职技学院和科技大学非常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必须与产业界进行交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鼓励具有相当实践操作能力的产业界人士到职业校院兼课或演讲,政府奖励产学合作成绩优良的学校及企业。将教师到产业界的服务成果与教学一起作为升职称评等级之标准,以使职业校院教师能够不断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出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学生。近几年,台湾拟逐步对高职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的上岗教师实行教学评鉴制度。采用档案评鉴、观察教学行为、访谈征询教师同事及家长意见等多方面结果综合考虑。评鉴结果未达到一定标准者再改进;若改进无效,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成评鉴小组进行复评及辅导。评鉴结果作为聘任学校人事聘任、学生选课的依据之一,充分调动教师密切关注行业动态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教师最大的潜能。为适应业界技术的不断变化,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教育部”鼓励职业院校采取“双讲师”制度。理论知识先由本校老师来组织教学,到了实务部分请企业教师来教,实际操作内容由企业教师来做,本校教师也跟着一起做。“双讲师”一般根据需要课程需要,长短不一,一般2-6周的时间,有时单独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式教学。例如,昆山科技大学信息技术系本学期有6门课,占全部课程的五分之一。该办法实行四年的时间,效果很好。经费一般由政府提供。

当然,台湾职业教育发展也同样面临很多的问题,首先是生源问题突出。近几十年来,地区人口出生略不断下降,据统计,90年代初台湾人口出生大约维持在每年30万人,到2001年下降到24万,到2010年

的低谷下降到16.7万人。台湾学校生源将迎来一个历史性的低谷。其次,近年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出台措施,扩充本科院校的招生规模,普通中学毕业生的升学机会率高达123%,使学生选择普通学校就读的意愿弹性更大,造成各类职业院校生源不足、学生素质低下,甚至中途退学等现象发生。现在台湾“教育部”逐渐松绑,规定职业院校招生计划可以有少量(不到10%)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但是职业院校是考不上普通大学退而求其次才来的,也没很大吸引力,对改善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没有根本作用。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促进了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大批传统产业逐渐被新的科技产业所取代,由此要求职业及人才结构能做出相应的变化。但实际上,台湾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主要根据各校办学成绩、师资、设备及意愿等申请设科增班,而不是根据社会需要来统筹规划。公立职校扩充规模以争取员额预算,私立职校增科、设班则以增加学生人数、谋求收入为目的。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近年来已经造成各职校毕业生供需产生结构性失调,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职业教育结构与经济及产业结构不匹配,直接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产业界却求才若渴。

中高职的衔接出现断层,台湾的高级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针对将来升入本科来教学,但是台湾社会面临的转变是社会更崇尚吃喝玩乐的风气,学生越来越不接受机械、电子、信息、化工等工业化教育基础,高职学校为了保证生源,满足学生学习意愿,开设餐饮休闲娱乐类的专业越来越多。造成高等院校生源越来越少,不得不屈从于高职生源

的专业方向。为弥补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专业衔接出现的断层,实现教育衔接,台湾于2009年颁布实施“技职教育再造方案”,政府对实务课程的传授进行补助,对台湾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你要开设汽车维修,政府给你50万元的开办经费,自己设计,把可能断层的技术人才培养衔接起来。政府作为机制体制的制度是完善的,高职与高等教育衔接是个问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是个问题,而不是用谁带动谁的问题。

师资队伍有缺陷,仍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来自普通高校,所以实操的教学也存在很大问题,甚至一些硕士、博士毕业的教师,并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不能将自己实际工作的技能拿到课程里面去。管理体制也不同,公立大学体制僵化,工作压力小,教师一般很少因为工作不适应而辞退,比如台湾大学,要做一个工作,老师经常会不配合,学校派人到每一个系去做工作,反复做都行不通。而私立大学则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末位淘汰,教师要拼命工作,不能懈怠,私立大学的老师都很辛苦,但是做事情很有效率。所以公立学校很多工作就很难推动,教师惰性很大,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很难。这一点与大陆的体制大体是一样的。

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一致,因此研究台湾的职业教育体系,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于深化我们的职业教育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一篇:乡制定粮食工作方案下一篇:教务处检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