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2022-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方案简称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浓缩,是教研的源头,是一堂课的总纲领,只有纲领设计的好,课堂才能精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泉城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泉城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导入揭题,引发矛盾冲突。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读课题《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彭德怀非常爱他的大黑骡子,与它亲如手足,(板书:爱)然而,他却一次又一次地下令杀它,这是怎样曲折的过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彭德怀下令杀骡子的句子。

交流:三个命令

二、 品味细节,走进人物内心。

1. 这三道命令中,到底饱含着彭德怀怎样复杂的情感呢?(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3~20自然段,思考:三次命令分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下达的?圈画彭德怀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的描写,结合下令的背景,用心体会人物的内心)

2. 交流第一次命令,感受情况之迫

(1) 出示命令:第一次命令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呢?(草地断粮,情况紧迫)抓住“燃眉之急”理解当时环境的恶劣、情况的紧迫。

(2) 过渡:每走不远,就有一个战士的尸体啊!(播放红军过草地视频)看着这样的画面,作为三军团长的彭德怀心情如何呢?

(3) 对啊,他必须让自己的战士活着走出草地,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啊!谁能读好这第一次命令?

(4) 小结:彭德怀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从这道“命令”中我们感受到了彭德怀的果断和坚决。

[评析]红军过草地的这段经历离学生生活遥远,所以,抓住“燃眉之急”这一情感的爆发点,适时播放电视剧《长征》中红军过草地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体验过草地那种超出常人想象的艰辛,更真切地感知当时情况的迫在眉睫,战士们的生命危在旦夕,感受作为三军团长的彭德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3. 交流第二次命令,感受决心之坚

(1) 第二次命令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下达的呢?(学生交流因为战士的一再请求)战士们是如何请求的呢?谁来读读他们的请求?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 小结过渡:是啊,彭德怀是三军的团长,他肩负的担子非常沉重,这匹坐骑对他而言是多么重要啊!面对这样一群宁可自己昏倒,也不愿杀他坐骑的战士,彭德怀是如何表现的呢?

(3) 交流出示句子:“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彭德怀怎样的内心感受呢?

① 抓住“深情地望着”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深深的眷恋和不忍。(你读懂了彭德怀的眼神,大黑螺子和他亲如兄弟,杀它,不就像是要切断自己的手足吗?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② 质疑:既然充满深情,既然满怀不舍,那他为什么还下令杀它,而且话说得如此平静呢?

③ 抓住“只有”体会这是唯一的办法,为了战士他必须这么做,这是理智的选择。

④ 抓住“多一些人”体会在大黑骡子和战士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战士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⑤ 抓住“或许”体会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做出这样的选择。

⑥ 小结引读:同学们,在他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的是痛苦和不舍,流露出的是对战士的爱啊,所以他深情地望着大黑骡子,却平静地说……

(4) 出示句子: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你从彭德怀的话语中读懂了什么?

① 抓住“能……也能……”体会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

② 抓住“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体会彭德怀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英雄气概。

③ 彭德怀仅仅是在表白自己内心的无畏吗?联系“拍”体会对战士的鼓舞。

④ 抓住“最后一次大功”体会彭德怀豪迈悲壮的情怀。

⑤ 同学们,彭德怀的那种誓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决心和那无所畏惧的气概已经完全饱含在了他那坚定有力的话语中,体现在他对老饲养员肩头的一拍中。让我们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深情的朗读中吧!

(5) 在战士的再三请求下,彭德怀“不耐烦了”,出示第二次命令,你从不耐烦中又感受到了什么?他做事向来雷厉风行,这是彭德怀鲜明个性的真实写照,真切地反映了忍痛割爱背后的坚定决心,源于对战士的爱。

(6) 这不耐烦中饱含着这样复杂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对战士的爱啊!齐读命令。

[评析]所谓“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是内心情感表达的外显形式。因此,在教学第二次命令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展示和彭德怀的对话,用心品读,在与课文人物、与文本用心对话的基础上,展开师生交流,说中悟,悟中读。从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中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对战士的无私大爱,感受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人格魅力。

4. 交流第三次命令,感受割爱之痛。

(1) 杀一头骡子只需一枪一弹,然而,要杀这匹大黑骡子怎么那么难啊!这第三次命令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下达的呢?(在方副官长迟迟不肯开枪的时候。)

(2) 出示句子:二十分钟过去了……

① 这一迟就是多长时间啊!在这二十分钟里,出现了哪些感人的画面与场景呢?

② 重点交流:彭德怀背过脸去。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彭德怀“背”过去的脸上,用心体会,你看到了什么呢?

③ 对彭德怀来说,这是怎样的二十分钟呢?(漫长、痛苦、难熬、令人窒息……)

(2) 师:在这死寂的二十分钟过后,爆出了他的第三道命令,齐读。

(3) 这时,他双手叉腰,显然真的动怒了,你从这“怒吼”声中又体会到什么了呢?(痛苦,想赶快结束,很急,再不开枪,战士们将倒下得更多。)这怒吼中饱含的又是对战士的爱啊,再读命令。

(4) 彭德怀已经下达了死命令,方副官长怎么还能拖延呢?(教师配乐深情朗读)“砰”一声枪响,大黑骡子缓缓地、缓缓地斜倒下去,老饲养员猛地挣脱拉着他的人,扑上前去,抱住大黑骡子的脖子深深痛哭起来,狂风呜咽,野草叹息,在场地战士个个泪流满面,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此时此刻,他有多少知心的话想对它倾诉呀。

(5) 彭德怀要对大黑骡子说些什么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走进人物内心,以“大黑骡子啊……”开头,为彭德怀写一段真情告白。

(6) 教师小结:纵有千言万语,却一句话也没说,这才是彭德怀, 一个有情有义,却刚毅果敢的将领,他把对大黑骡子的情感都藏在了这摘下军帽的动作中。

(7) 在彭德怀的心里,在三军将士的心里,此时的大黑骡子成了什么?

(8) 是啊,只有英雄才能享有如此崇高的军礼啊,齐读句子。

[评析]在教学第三次命令时,就抓住一个“背”字,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这背过去的脸上的神情,感受到彭德怀的割爱之痛,联系课文展开想象,写出彭德怀的心里话。此时学生能在已有体验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展开想象,于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他们眼前,他们的思绪跟随文中人物融进了一个个难以忘怀的场景,真切地感悟到了课文的意境。

5. 在这三次命令中,彭德怀的情绪有不耐烦的怒吼,甚至是发火,但我们关注细节,联系下令的情况,深入到彭德怀的内心,收获到的却是一份深沉的爱,为了战士、为了革命愿意献出一切的无私大爱。

[评析]此时,学生自然地经历了一个“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感受过程,虽然无法完全用语言表达,但通过教师及时的总结回顾,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已完全为他们所心领意会,人物形象也完全在学生的眼前高大丰满起来了。

三、 升华情感,凸显文章中心

1.引读“漫漫长征路……”

虽然身无……却能……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对,这样的队伍就是铁流。

是什么融进了这支红军队伍?让他们能这样的英勇无畏?

2.这真是,“风雨苍苍,一路泥潭一路霜。征途茫茫,一把草根一把糠。绝处危情,战士生死谁牵挂?痛杀爱骑,一腔热血洒碧疆!”配乐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是啊,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出示资料。

[评析]根据这篇文章提炼出小诗,学生学到此,配上悲壮的背景音乐渲染,更好地领会到战士们能“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的精神动力的来源,升华主题,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四、课后作业,开展延伸阅读。

长征途中还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倔强的小红军》《丰碑》《金色的鱼钩》等,尝试着抓住细节描写,好好品读。

(作者单位:宜兴市范道实验小学

宜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作者:张文雅 吴芳

第2篇:泉城第一课时教案

《泉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读“剔”“啸”“昼”,学会10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首尾两个自然段。

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与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语言文字的特点与优美,想像画面,适当借助视频与音乐,体会泉城的泉多与水美,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些地方?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有众多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你一定去过或通过阅读身临其境游览过许多地方,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知不知道这是哪儿。

2.逐个出示图片,师表述:

这里鲜花盛开,四季如春,被称为中国的“春城”,这里是中国的——(生答:昆明)

这里有连绵不绝的山脉,整个城市依山而建,被成为“山城”,这里是——(生答:重庆)

这里是板桥故居,被成为“梦里水乡”,这是——(生答:兴化) 3.你们知道兴化为什么被成为“梦里水乡”吗?(兴化河道众多、纵横交错)

4.师板书:济南

师:同学们想到了什么?(泉城)

5.板书课题,学生伸出小手齐写,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师:济南为什么被成为“泉城”呢?课文哪句话能回答这个问题?生自由读文。

2.生读句交流,出示第六自然段: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城济南为“泉城”。

板书:天下闻名,理解并读好这个词。

指读这句话。

设疑:为什么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她到底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呢?请大家自读课文,要求:大声读文,借助课本注音与字词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

(1)出示生字,练读,指读,齐读。

济(jǐ)南 约(yuē)一亩见方 忽断(duàn)忽续

悬(xuán)崖

洞穴(xué) 占(zhàn)

冒(mào) 三堆(duī)白雪

(2)出示文中难读词语,练读,指读,齐读。 白浪翻滚

晶莹剔(tī)透

明珠散(sàn)落

银花盛开

虎啸(xiào)狮吼 秋雨潇(xiāo)潇

昼(zhòu)夜不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完成填空。

1. 师:词语读好了,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的更好,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下面大家默读课文,并完成老师这道简单的题目。

出示:课文首先总写济南有____,然后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最后再总写济南的泉水____。学生自读,思考。

2.交流。

四、又读课文,思考济南泉水天下闻名的原因,精读第一段,领略泉城的泉多与水美。

1.师:我们再次回到我们刚才所提的问题,济南的泉水为什么天下闻名呢?她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学生再次思考,交流。

2.出示句子: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济南的泉水怎样?(板书:多)

读好“七十二”,读好这句话。

师:“自然”是表示不需要人提醒,看来,济南的泉已经和济南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泉已经成了济南的一张名片。其实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名片。出示: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说到北京,自然会________________。

说到兴化,自然会________________。 说到____,自然会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练说,完成。

3.师:济南的泉不仅多,而且------(留有空白),播放济南泉水视频,师朗读第一段。

4.师:大家觉得济南的泉怎么样?(板书:美)

师:济南的泉美,课文用了很多的词写出了她的美。(出示第一段)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5.交流所画词语。小黑板出示词语:

白浪翻滚

银花盛开

晶莹剔透

明珠散落 声音洪大

虎啸狮吼

声音低细

秋雨潇潇

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学生质疑。

(1)白浪翻滚的样子一般在哪儿出现?读出气势。出示画面,理解“银花盛开”。

(2)晶莹是透明光亮的,剔透是明澈的,如晶莹剔透的珍珠,又如晶莹剔透的( ),生答,练读“晶莹剔透” “ 明珠散落”。

出示画面,感悟,读好词语。

(3)师:济南的泉不仅形态美,而且声音也美。听——有的声音洪大,如(做好指导,读好“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如(秋雨潇潇)。古人诗句“秋雨梧桐叶落时”,夏天是暴雨如注,而秋天的雨却给人无限的遐想与沉思。

指读,读好“秋雨潇潇”。

(4)齐读,想像形象。 6.自由练读句子,感悟、想像泉水的美。指读,男女声读,配乐读。读中见悟。

7.师: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美好的句子,我们有必要把它珍藏心中。出示提示:

说到______, 自然会想到 _______ 。这些____有的 ________ , 好像_______ ;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___ ;有的 ________ ,听起来如 _______ ;有的 ________ ,听起来如________。

播放视频,学生练背。

8.放音乐,指背,鼓励。齐背。

五、欣赏泉水图片,激发下节课学文兴趣。

师:济南泉水七十二,课文没有全写下来,而是——(生答)

想不想看看其它泉?点击图片欣赏,可适当联想文中句子,说一说。

六、诗文朗诵,课堂小结。

师:读了优美的词句,看了优美的图画,老师不禁要作诗一首,赞美这可爱的泉水。同学们会写诗吗?

师结合板书与小黑板,稍作改动,形诗一首。

泉城

白浪翻滚像花开,晶莹剔透像珠落。 声音洪大如狮吼,声音低细如雨潇。 济南泉水多而美,天下闻名是“泉城”!

七、书写指导与训练。

1. 指读。 2. 观察,指说注意点。

3. 师补充:(1)“崖”与“堆”的不同,用手齐写。

(2)注重字的主笔,如“亩”“悬”,写好长横。范写“亩”“悬”。

(3)注重字的部首,如三点水。范写“济”。

4. 学生临写。

第3篇:泉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9、《泉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一节。

2、学写生字,指导规范书写“悬、崖、著、堆”,注意书写横画较多的字时,要注意间距相等,横画多有变化。

3、积累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白浪翻滚、晶莹剔透、虎啸狮吼”。

4、整体感知课文整体脉络,体会泉的形态美和声音美,感受泉城的美。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经验,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你有外出旅游吗?都到了哪些地方?是啊,我们的祖国有众多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你一定去过或通过阅读身临其境地游览过许多地方,下面老师考考大家。

(1)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脉,整个城市依山而建,被称为“山城”。这里是——(重庆) (3)这里是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城市,冬季漫长而寒冷,被称为“冰城”。这里是——(哈尔滨)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这座“泉城”,去领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

板书课题:泉城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读课文,根据老师给出的要求自由地读一读 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试着小组交流解决。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

(1)标出生字,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句子中的哪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2)书写指导:著、悬、崖、堆

①观察“著、悬、崖”这三个字,比较一下,在书写时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②你觉得在书写时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③教师讲解横画多的字书写要点:横画有变化,间距要均匀。 ④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3)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读一读 出示:

白浪翻滚 晶莹剔透 明珠散落 虎啸狮吼 秋雨潇潇 昼夜不息 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教师相机正音:“剔”是第一声。“散”是个多音字,当表示由聚集而分离的时候是第四声。

积累词语:观察“虎啸狮吼”,它有什么特点?(两种动物)你的词库中有这样的词语吗?(教师送词:莺歌燕舞、龙争虎斗、龙腾虎跃、龙飞凤舞……)

(4)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默读课文,试着完成填空。 出示:

课文首先总写济南有 ,然后分别介绍了 、 、 、 , 最后再总写济南的泉水 。 学生口头填空,课文捺几个自然段是写这四大名泉的?(2-5自然段)想一想,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结构)

三、感受济南泉的美

1、济南的泉水为什么天下闻名呢?它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出示: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问:从这句话中,你觉得济南的泉水怎样?“自然”是什么意思?你读出了什么?(“自然”表示不需要人提醒。可见,泉已经成了济南的一张名片。)

出示: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名片吗? 如: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说到北京,自然会 。 说到杭州,自然会 。 说到 ,自然会 。 学生练说。

2、济南的泉不仅多,而且——美。课文第一节用了不少优美的语句总写了她的美,打开课文第一节,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四、课堂总结

课文学到这儿,相信大家对四大名泉很感兴趣了吧,下节课我们再去欣赏它们吧。

五、布置作业 生字练写。

《泉城》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文章——《泉城》。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作具体阐述。

一、教材解读

《泉城》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一篇写景文章,介绍了济南的一种风物特征。从文章的篇章表达形式上来看,本文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进行布局谋篇的;先概述后分述,先面后点;中间并列的分述部分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先交代泉的地点在哪里,再通过几个形象的动词来交代泉水的特点。从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看,文本的总起部分是工笔细描铺成的,用“四个有的……”这样的整体描写让读者初步感受泉城的独特,这个文本跟其他文本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中间部分采用的是大量白描手法勾勒的。

二、教学理念

1、以读促写,建立图式。

从写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并学习写总分总,但是大部分到六年级还没掌握,运用崔峦先生的话说就是“以读促写太少了。”主要就是说的太多,写的太少。我把这篇文本当做写作的一个样品,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言语。帮助建立学生写景类文章的一般意义上写作图式。

2、建立以学为主的生本课堂。

建构学为主的课堂就要关注学生学的完整性、连续性、层次性、交互性、再生性,真正展开学的过程,完成从老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转变。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随文识字,学会“济、剔、”等生字,联系语境、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理解“虎啸狮吼、明珠散落”等词语的意思

2、潜心会文,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

3、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深入文本了解文本结构,关注生活,利用身边的资源读写结合建构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结构。

四、教法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交融、交织的整体,因为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行进中,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琢磨、习得则主要采用批注法和体验法。教师采用“情境引导”“移情体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实现提供最大的可能。

五、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拟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字词,梳理文章的脉络,了解和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潜心会文,通过圈圈画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作者是怎样写出泉水的特点。

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具体操作如下:

(一)、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经验,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你有外出旅游吗?都到了哪些地方?是啊,我们的祖国有众多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你一定去过或通过阅读身临其境地游览过许多地方,下面老师考考大家。

(1)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脉,整个城市依山而建,被称为“山城”。这里是——(重庆) (3)这里是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城市,冬季漫长而寒冷,被称为“冰城”。这里是——(哈尔滨)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这座“泉城”,去领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

(二)、读文解读。

1、检查自学情况。

(1)处理生字、生词和重点词汇。 (2)怎样写好生字。教师指导,学生描红。

2、关注结构。

出示文章的机构图,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总分总”的表达方式。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庐山的云雾》等总分总的文章,因此这个问题难度不会太大。

3、;理清文章脉络。

(三)、泉城印象。

(1)走近泉城,感受印象

济南的泉水为什么天下闻名呢?它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2)济南的泉不仅多,而且——美。课文第一节用了不少优美的语句总写了她的美,在课文第一节,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抄写生字并组词。

第4篇:泉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9、泉城(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一节。

2、学写生字,指导规范书写“悬、崖、著、堆”,注意书写横画较多的字时,要注意间距相等,横画多有变化。

3、积累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白浪翻滚、晶莹剔透、虎啸狮吼”。会运用“自然”说话。

4、整体感知课文整体脉络,体会泉的形态美和声音美,感受泉城的美。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经验,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你有外出旅游吗?都到了哪些地方?是啊,我们的祖国有众多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你一定去过或通过阅读身临其境地游览过许多地方,下面老师考考大家。

(1)昆明图片:这里鲜花盛开,四季如春,被称为中国的“春城”。这里是——

(2)重庆图片: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脉,整个城市依山而建,被称为“山城”。这里是——

(3)哈尔滨图片:这里是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城市,冬季漫长而寒冷,被称为“冰城”。这里是——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这座“泉城”,去领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 板书课题:泉城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一读课文,根据老师给出的要求自由地读一读 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试着小组交流解决。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

(1)你能读好这几个句子吗? ① ② ③ ④ ⑤

标出生字,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句子中的哪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2)书写指导:著、悬、崖、堆

①观察“著、悬、崖”这三个字,比较一下,在书写时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②你觉得在书写时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③教师讲解横画多的字书写要点:横画有变化,间距要均匀。 ④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3)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读一读 出示:

白浪翻滚 晶莹剔透 明珠散落 虎啸狮吼 秋雨潇潇 昼夜不息 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教师相机正音:“剔”是第一声。“散”是个多音字,当表示由聚集而分离的时候是第四声。

积累词语:观察“虎啸狮吼”,它有什么特点?(两种动物)你的词库中有这样的词语吗?(教师送词:莺歌燕舞、龙争虎斗、龙腾虎跃、龙飞凤舞„„)

(4)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默读课文,试着完成填空。 出示:

课文首先总写济南有 ,然后分别介绍了 、 、 、 , 最后再总写济南的泉水 。 学生口头填空,课文捺几个自然段是写这四大名泉的?(2-5自然段)想一想,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结构)

三、感受济南泉的美

1、济南的泉水为什么天下闻名呢?它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出示: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问:从这句话中,你觉得济南的泉水怎样?“自然”是什么意思?你读出了什么?(“自然”表示不需要人提醒。可见,泉已经成了济南的一张名片。)

出示: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名片吗? 如: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说到北京,自然会 。 说到杭州,自然会 。 说到 ,自然会 。 学生练说。

2、济南的泉不仅多,而且——美。课文第一节用了不少优美的语句总写了她的美,打开课文第一节,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出示: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1)观察:这四个分句分别写了泉的哪些方面?(前两句写泉的形态,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①你在哪里见过“白浪翻滚”?从白浪翻滚中体会到泉水怎样?(大、有气势)把词语放在句子中再读一读。

②你见过哪些东西是晶莹剔透的?从晶莹剔透中你又体会到这泉怎样?(透明、细腻、纯净)

③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④男女生分读,齐读。 (2)好词好句积累

出示:说到 ,自然会想到 。这些泉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有的 ,听起来如 ;有的 ,听起来如 。

学生练背,指名背,齐背。 (3)学习写作方法

细细地读这些句子,发现句子的结构是一样的,你还发现了什么?(排比和比喻)你能模仿这个句式来写写吗?

出示菊花图及句式:这些菊花,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

学生练习,指名说,评价。

小结:作者没有将七十二泉一一道来,而是选取几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详细描写,这样的写作方法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四、课堂总结

课文学到这儿,相信大家对四大名泉很感兴趣了吧,下节课我们再去欣赏它们吧。

五、布置作业 生字练写。

第5篇:三月桃花水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是北师大版第八册的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把三月桃花水比喻成春天的竖琴、明镜,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的让人沉醉。文章由9个或长或短的段落错落成章,却又形散而神不散,开篇由两个设喻精巧的疑问句引领全文,接下来“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示了三月桃花水的美,美在有声又有色,结尾直抒心意,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不仅流进喜爱他的人们的心田,让人陶醉,而且还与乡村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粘合了作者浓浓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怀。

设计理念

本文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三月桃花水的万般柔情、清澈明净。我遵循“初步感知——整体感知——精读品味——整体回顾”的阅读规律,采用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表达的方法。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并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再抓住段后的省略号,引导孩子展开想象,让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想象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并运用词义理解课文的意境,体会文章“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

3、用心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句式,体会作者运用动词的妙处。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可贵的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并运用词义理解课文的意境,体会文章“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教师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春天吗,这个季节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说出春天以及春天的变化)

师:是啊,春光明媚的三月,五彩缤纷的花朵竞相开放,和煦的春风拂过面庞,大地一片春意盎然。在这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天,老师带你们走进江南小镇的三月,感受清净明洁的江南春光。(课件出示课题第一课时)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江南春景的优美散文《三月桃花水》。根据题目和图片让学生猜猜三月桃花水指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阳春三月,河水上涨,冰雪融化,此时正是鸟语花香,桃花盛开的季节,这时的水,人们给它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桃花水”,指的就是“春天的河水”。

(板书“春水”)

4、指导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看看本节课老师给你们提出的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带着两个任务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 小组合作,从课文中找出新字、新词,并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填空:“三月的桃花水”是(

)

“三月的桃花水”是(

) 。

2、读后交流自学情况,完成自学要求。

(1)指名一一读生字词,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义,教师课件出示词语,一边引导学习一边点拨部分难以理解的词义,再齐读巩固。

绚(xuàn)丽

流淌(tǎng)

应和(hâ)

纤(xiān)细

开犁(lí) 播种(zhòng) 裹(guǒ)着

琴弦(xián) 袅(niǎo)袅炊烟 催(cuī)促(cù) 草如茵(yīn) 掬(jū)一捧 樱(yīng)花

(2)形近字辨析组词:

竖( ) 犁( ) 旅( ) 披( ) 坚( ) 梨( ) 旋( ) 坡( )

(3)完成填空,理解“竖琴”“明镜”,课件展示竖琴的图片和声音,明镜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三、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播放课件并范读,学生边听边整体感知课文,标出自然段,并说说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读完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出:水声如琴声,水清如明镜,是美丽的、迷人的、令人陶醉的。)

四、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比比谁读的流畅而又感情。

2、让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一段一共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是疑问句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教师重点点拨“呵”和“醒”字,通过比喻、拟人句感受桃花水的美丽动人。)

4、同学们,课后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读课文,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下节课我们来学习。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段话。

2、带着第一段的问题反复朗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春水)

三月桃花水

水声如琴声 水清如明镜

(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课文中“明洁”、“丝绸”、“绚丽”、“纤细”、“应和”、“竖琴”、“沉醉”、“琴弦”、“裹着”、“催促”、“明镜”、“草如茵”、“掬一捧”、“袅袅炊烟” 等词语。

2、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江南三月的美景和清净明洁的迷人春水。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用清新淡雅的词句描绘出有声有色的三月桃花水的醉人美景。

2、用心体会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三月桃花水有声有色的醉人美景,使学生明白,可贵的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

2、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

3、从悦耳动听的水声和清澈明净的水面两方面用心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美,体会作者最后发出“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由衷赞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逐一用课件出示春景图。

师:同学们看,春姑娘唱着歌来了,她走过柳树,柳树变绿了;她走过桃树,桃花开了;她走过小河,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流动着;她走过江南小镇,小镇的树绿了,水流动了;江南小镇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景,今天我们继续跟着春姑娘走进江南小镇的三月,来欣赏江南三月清净明洁的春水吧。出示课题。

2、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三月桃花水指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课件展示,巩固三月桃花水的含义。)

3、巩固词语,叫学生先开火车读词语,然后齐读词语。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师: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课文开门见山提出了两个问题?(课件出示问题并诵读)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并说说你们是从课文的那些自然段知道的?(生自己读文,读完师生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和对应的段落一边找一边课件展示,在展示课件中引导学生知道课文中水声是竖琴,水面是明镜,并板书。)

2、这美丽动人的桃花水我们看到了,也听到了,下面我们就从水面和水声两方面走进课文,欣赏桃花水的美吧。

三、精读感悟

(一)、感悟水声如音乐。

1、师,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你知道吗,竖琴是什么?(引导幼儿自由发言,然后课件出示竖琴的图片)想听听竖琴的声音吗?(播放声音)

2、既然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一定会奏出美妙的音乐,让我们走进课文,听听到底奏出了什么样的乐曲?(请一组同学读文,其他学生找出三月桃花水奏出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都是怎么样的?在描写这些声音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一组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找答案,读完请几名学生说说自己听到的声音。

4、师生共同学习第四自然段,找课文中描写的声音和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课件展示。(浪花声:有节奏的。水波声:忽大忽小的 。 (通过朗读理解“忽大忽小”)低语声:纤细的 ;(指导要小声地、悄悄地读

体会修辞手法:拟人)丁冬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体会修辞手法:比喻)。水浪声:急流的

(理解要读出急来)。

5、是啊,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演奏出了各种悦耳的声音,这么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是一首清脆悦耳的交响曲,请同学们再根据声音的特点一起朗读这一部分,体会各种美妙的声音。并通过整体朗读,体会排比句。

(二)、感悟水清如明镜。

1、三月桃花水不仅是春天的竖琴,而且是春天的明镜,你知道,明镜是什么吗?(引导学生了解明镜,课件出示明镜)

2、既然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它一定能映照出很多的美景吧,请一组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映照出了哪些景物?

3、师生共同交流,看到的美景,课件逐一展示,并学习运用的修辞手法。(燕子裹云、垂柳如长发、姑娘如红莲、村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

4、三月桃花水仅仅只看到了这些吗?你从哪里知道?(引导学生了解省略号)请我们的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它还看见了什么?

5、学生闭眼想像:(用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的句式)。它看见春风轻轻地吹过油菜花地,金色的波浪弥散着沁人心脾的香气;它看见一朵朵洁白的蒲公英在湛蓝的天空快乐地飞翔。 它看见雏鸟飞出巢穴,在天空翱翔;它看见原野上,各种野花竟相开放;它听见楼房里面,好早好早,就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

5、全班美读5—6自然段。

6、是啊,三月桃花水它是春天的竖琴,让我们听到了美妙的乐曲,它是春天的明镜,让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画面。这时的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对它想说什么吗?(引导同学们发出对三月桃花水的赞美——我仿佛置身于桃花水中,被桃花水深深地陶醉了。)

( 三)、赞美三月桃花水。

1、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三段。看看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被这三月桃花水也深深地陶醉了,自然而然的发出了赞美呢?(齐读课文最后三段,回答问题)。咱们这里醉人的一般是什么?说明三月桃花水是醉人的美酒。板书三月桃花水是醉人的美酒。他是怎样赞美的呢?(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2、请同学们结合上文,思考:为什么说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自由发言后课件展示)

3、同学们,在作者心中,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奏出了许多美妙的乐声,说明有声;是春天的明镜,映照了色彩斑斓的画面,有色;是醉人的美酒,让人深深的陶醉,不由得发出赞美,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说明有情。

四、总结全文

1、师:这有声、有色、有情的三月桃花水已经深深地陶醉了我们。让我们听着轻柔的乐声,跟着色彩斑斓的画面,朗读课文,让这明洁悦耳的三月桃花水再次陶醉我们,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2、配乐感情齐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作者按有声、有色、有情的写景顺序,并运用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赞美家乡三月春景的短文。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是春天的竖琴 (有声)

三月桃花水 是春天的明镜 (有色) 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

是醉人的美酒 (有情) 资料: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它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 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 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啊!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第6篇:21《太阳》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大全

21 太 阳 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2.听写词语: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温度、钢铁、世界、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热量、比较、杀菌、预防。 3.回忆一下,《太阳》一课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不仅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字词,而且有助于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准备。

二、借助游戏活动,了解太阳特点 1.学生小组讨论学习。 (1)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教师拿出几个太阳形状的头饰,每组发一个。) (2)多媒体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①每个小组从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太阳的一个特点,讨论学习,完成学生活动卡。 ②以太阳的身份介绍“自己”的这个特点,可以每组选一人,也可多人一起介绍。(前两项建议4分钟。)

③比一比哪组介绍得形象生动,颁发红太阳奖章。 2.汇报交流。(学生边汇报,边完成学生活动卡) (1)介绍举例:

①我是火红的太阳,在你们眼中我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可实际上我大得很呢。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我。你一定奇怪,为什么我看起来这么小?那是我离你们的家园——地球太远的缘故。

②传说中后羿射掉了9个太阳,这只是一个传说!你知道我离地球多远吗?有1.5亿公里呢!这么说吧,即使你坐飞机,到我这里也要飞二十几年呢!

③我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我的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再硬的钢铁碰到我,也会变成汽。我的中心温度就更高了,保守地说,会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2)评一评,说说哪组介绍得形象。(学生互相评价,颁发奖章。) 3.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

(1)观察学生活动卡,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远、大、热的?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多媒体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①引导学生发现括号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具体的数字,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

②总结方法: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课文中是不是只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引导学生体会:“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总结写作方法:以后我们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一些不好懂的知识更具体明了。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很适合中低年级的学生。利用游戏活动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使枯燥的说明文充满生气,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利用太阳的身份自述,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积极参与,并把太阳的相关知识内化,既了解了太阳的特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借助游戏活动,感知密切关系 1.自读课文,以采访形式汇报。

(1)引学:同学们,通过刚才太阳的自我介绍,我们已经对它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太阳和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直接说明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句子吗?(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2)读一读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默读第4~8自然段,思考:太阳和人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默读思考,小组讨论。

(4)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好,我是××电视台“探索宇宙”栏目的记者。听说你们对太阳非常有研究,特地来采访你们,请介绍一下太阳与我们的密切关系。

2.朗读重点句,完成课堂句式练习。

(1)找到文中带有“如果……就……”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练习,请学生补充完整。 如果明天下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上学迟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采访的形式学习这部分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对重点句式的训练是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太阳的重要。

四、布置作业,读写训练

1.以太阳的身份介绍“自己”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说给父母听,并写在日记本上。

2.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习作不久,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要抓住机会,从平时练起。有了课上的理解,相信学生能够写得比较轻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以游戏活动为线索进行教学。说明文相对于记叙文,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一定高。因此,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太阳自述和采访,以这两个游戏推进课堂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方法。在介绍说明方法时,教师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太阳的大、热、远这些特点,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

第7篇:《检阅》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与反思

《检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四课 李欣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和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尽情享受着阅读的乐趣,学生不仅是在解读文本,而且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读出有创意的感悟,实现自我建构。本课教学通过抓住课文中对人物细致的心理描写,使其成为学生在学习时感受课文、体验情感的支撑点,并借助语言的读写练习来展开;让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并通过想象、朗读和移情体验,体会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收成长的营养。 【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课文的思路清晰,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突出,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中他们过多的是为自己考虑,很少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对身边的人,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缺乏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三年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更乐于尝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来认识世界,思想上可塑性强。因此,本课期望通过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一方面继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另一方面,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棘手、鸦雀无声”等词语。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朗读和移情体验,领悟体验部分词句,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心灵以及残疾儿童自尊自强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通过“读课文”、“画关键词”和“讨论”的学习方法来完成。

二、教学难点

通过对关键词语的领悟,体会“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用过对课文中隐含场景的想象和“补充句子”这一环节攻克难点。 【教学方法】

总体采用六部教学法进行教学。因本课语言描写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所以以阅读法、自学法、启发法为主要学习方法让学生从读中学,从读中领悟,以课堂讨论法、讲授法为辅,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解决理解中的难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到去年为止,我国已建国整整六十周年。在十月一日这一天,我国的首都北京,同样举行了一次盛大、隆重的检阅。(课件出示60周年国庆阅兵视频片段。)

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盛大”、“隆重”)

在波兰的首都华沙也举办了一次这样隆重而盛大的检阅,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14课《检阅》。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对60周年国庆阅兵视频片段的观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检阅的隆重和严肃,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指名读。

二、共同学习:这个小伙子真棒!

1、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简单回顾场面的隆重)

指导两个“多么”是递进关系需要重读。

从哪里能看出检阅的“盛大”“隆重”?(人山人海、彩旗飘扬、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请你们用朗读声告诉在座的老师们那次检阅的场面。(齐读)

多么隆重,多么盛大的检阅仪式啊!那这场隆重的检阅仪式结果怎么样呢?你能从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找出答案吗?(成功)

课件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角都有谁?(生答,师板书:博莱克 儿童队员)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把博莱克的表现用“—” 画出,

体会他的心情,加上批注。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内容、方法和时间,养成主动思考,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

2、课件出示儿童队检阅的图片

观察图片,说说当时博莱克是怎样表现的?

(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忘记、紧跟。)

课件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通过关键词句读懂人物的内心)这些表现说明博莱克当时是什么心情?(自信、激动、紧张„„)

板书:自信。(齐读)。

3、联系生活实际、移情体验。(回顾我们的艺术节,我们为了入场仪式,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踏步时,你们经历了怎样的训练?你们的感受又是什么?)

4、通过大胆想象,理解人物自强的品格。(我们正常人的训练就已经很累了,而博莱克作为一名被截止的儿童,在自信的表演背后他又会付出怎样的艰辛呢?) 课件出示:我仿佛看到了 。 (引导学生说出:我仿佛看到了博莱克在训练,他跌倒了又爬起,爬起来再跌倒。但一直在练习。)

那么博莱克是什么样的人?(自强)(板书)

博莱克洒下的辛勤汗水换来了出色的成绩。齐读12自然段。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对博莱克训练场景的想象,深入理解博莱克“棒”在他的自尊自强。

5、课件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生齐读)

三、运用方法讨论自学:这些小伙子真棒!

如果说博莱克是因为自己的自信、自强、不自我放弃的精神得到了大家的称赞。那儿童队员们为什么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引导学生回答:这次检阅虽然很成功,但是在检阅前队员们却遇到了一个难题。)

看自学指导。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第2至9自然段,并用“ ”划出能说

明他们感到为难的关键词、句。

2、小组交流讨论,运用大胆想象、移情体验方法感受儿童队员为什么会为难。

时间:3-4分钟

指名读。 <设计意图> 明确自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讨论。

学生边读边画,自学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注意辅导学困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五、答疑。

汇报并深究:

1、从哪里感受到大家的为难?用为难的语气来为大家读一读吧。(生读。评价。)适时指导:

“棘手”,可以用什么词代替?你能联系上下文找到这个词语吗?(麻烦) “鸦雀无声”是什么意思? 用你的行动来演示一下吧。(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人们默不作声。)生造句。

2、这样为难,大家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

这里一连用了5个问号,多为难哪。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份为难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

3、运用大胆想象的方法:感受儿童队员的为难。

课件出示:如果让他去, ,如果不让他去, 。

(引导学生理解:如果让博莱克参加检阅,可能会影响队形让人笑话,如果不让他去,他会认为大家歧视他,他会伤心、自卑。)

通过这些关键词语、关键句子我们不仅读懂了课文,还了解到了此时儿童队员们矛盾的心理。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同样可以运用到心理描写地方法,巧妙地表达出人物各种复杂的心理。 <设计意图> 通过多次朗读和填空使学生加深对儿童队员为难的理解。

4、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感受儿童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尊重与爱护。

课件出示队长的话: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见他,怎么样?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指名朗读。

假如你就是儿童队员中的一员,你听到队长的这个提议,你会有什么想法?你会有什么感受?(激动、感动)

哪里最让你感动?把你的感动读出来。(指名读)

你为什么会感动,(引导学生说出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尊重”、“爱护”并板书。)

把你独特的体会读出来吧。(指名读)

5、课件出示句子: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齐读。

我感受到了你们很高兴,高兴什么呀?(因为棘手的问题解决了) 谁来带着“高兴”读一读。

此时,再也不是沉默的局面,大家的想法都得到了统一,每个队员们都欢呼着──齐读: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6、课件出示:这些小伙子真棒!

齐读。 板书:真棒。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课文的多次朗,方法的运用读体会儿童队员对残疾人的尊重与爱护,渗透在集体中人人平等的思想。

今天我们紧紧围绕着这两句非常重要的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联系上文读懂了整篇文章。

七、总结:

是这些可爱的小伙子,是这个充满爱的集体,铸就了一个自信自强的博莱克。这次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八、自测。

课件出示:任选一个,说说心里话。

1、看着整齐的儿童队伍,我想对博莱克说:“ 。”

2、看着整齐的儿童队伍,我想对儿童队员说:“ 。”

3、看着整齐的儿童队伍,我想对 说:“ 。” 时间:2-3分钟 汇报。指名读话。

九、作业

课件出示:作业

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

十、拓展。

课件出示残疾人有关图片。简单讲解。

课件出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关心残疾人,让世界沐浴爱的阳光。齐读。

【板书设计】

这个小伙子真棒! 自信、自强 14. 心灵的检阅 { 博莱克 这些小伙子真棒! 尊重、善良

儿童队员

大胆想象 关键词、句{ 联系生活、移情体验 →揣摩、感受人物内心活动

联系上下文 <设计意图> 使教学内容简单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感受博莱克和儿童队员“棒”在何处。同时学会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大胆想象、移情体验、联系上下文,揣摩并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上一篇:大一高数总结上册下一篇:敬畏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