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个人成长感悟

2023-0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幼儿教师个人成长感悟

赏识教育与教师的个人成长

有一位老师讲了一个故事,班上有一个男孩自尊心非常强,上课时见同学都举手,他也举手,但叫他回答问题时候,却怎么也回答不上来,每次都是红着脸坐下。放学后老师让他留下来,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要是不举手怕同学看不起他。于是老师和他约定:要是不会就举左手,要是举右手说明他能够回答问题。在他举右手的时候老师及时叫他,他答对了,以后他每次举右手时老师都会叫他,几个月后这个孩子就告别了左手。

老师还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女孩总是记不住外语单词,但老师发现这个孩子的发音很好,于是就经常让她朗读课文,夸她读音准确,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个孩子每次上课时都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回答问题成了最快乐的事,后来她成了外语科的尖子生。

没有笨学生,只要方法得当,让学生学出兴趣来,学生回报你的就是奇迹。

人们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这个光辉形象被众人称颂着。

然而,这个为世人尊敬的职业吓跑了多少人啊!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多少人望而生畏。有一位美丽的南方姑娘应聘来到一所高中任教,立志要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老师。谁想,学校繁杂的事务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眼见得如花的面庞变得晦暗了,她不得不选择离开,走进了一家手机公司。同样,一位北京外语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来到一所知名中学教英语,不到一个月她就因承受不住繁重的工作压力离开了学校。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验证了教师这个职业不是简简单单的教与学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是主题,描绘的却是学生的求学态度,唯独看不到师者的形象。

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是什么?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教师有着更重要的义务和社会责任,教师职业伦理对教师个人德行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与医生相比,医生在人的身体内工作,教师则是在人的心里工作,所以每一个教学过程也像一台手术一样,可能带来利益也有可能带来危害,作为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局限性要了然于胸。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病人的本能是病人的医生,医生只能帮助本能”,在教学中把学生的潜能好比“病人的本能”,教师的位置不是无所不能,而是善于倾听与发现学生本身的潜能并且帮助他展现自己的潜能。“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今日的很多名人竟是因为当初老师的一句“XX是个考大学的苗子”“他若考不上大学,村里没人能考上”而奋发有为,成就梦想,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教师的位置是倾听的位置,不能占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及小姨……”的位置,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其中的道理:

小学生涛涛因为注意力不集中问题被班主任推荐到一处心理咨询机构做心理辅导,涛涛与那位心理老师的关系非常好。为了使这个咨询可以稳定和持续,心理老师与涛涛约定每次来咨询都要带来一幅他自己画的画(涛涛很擅长画画),作为象征性的收费。

过了一段时间,涛涛有好几次过来都没有带画,心理老师就和他讨论是什么原因,涛涛说:“你不像我小姨,我每次去小姨家从来不用带画”。心理老师就和他讲老师不是他的小姨,老师和他在做心理辅导是为了帮助他找到注意力不集中背后的原因,并且回顾了他们这段时间以来辅导工作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

涛涛的爸妈感情出现了问题,这让他感觉家里的气氛很紧张,内心中有动荡,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替妈妈承担了一部分焦虑。心理老师的工作就是在帮助他看到自己对家庭的爱,涛涛听后明白了,看着老师说:“我欠你几张画?”这样的方式是在帮助涛涛看到改变的方向与动力,心理老师坚守自己倾听的位置才能带给涛涛真正的帮助,否则就会陷入他固有循环模式。

积极语言在构建学生主体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的成长是在社会、家庭、学校多重影响下逐步发展的,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校生活是百炼成钢的道场,学生的学识、品质是在这个环境中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

“绿领巾”事件让我们看到负面强化思想在校园的蔓延,负面强化指的是眼光与评价总是放在学生做得不够好的方面,而忽略不良行为背后学生的情感与情绪及学生努力的部分。负面强化的语言环境对于学生自信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受到严重挫伤,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

有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疾病具有共性和个性。主要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厌学、人际关系不良、自卑、叛逆、考试焦虑以及亲子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所占比例分别为:厌学30%、人际交往障碍15%、亲子关系问题14%、注意力不集中10%、考试紧张问题10%、 早恋问题7%、网瘾问题6%、强迫症、恐惧症、抑郁倾向问题8%。日益增长的学生心理问题给我们的启示是语言环境的改善是教学环境首先需要面临的问题。

积极语言是一种目标、资源导向的语言,在学生做得不够好的时候依然能看到他的潜质与优势。有一个幽默:学生小明数学考0分,语文考1分,老师摸摸他的头说:“小明咱可是有点偏科啊!”笑过之后你会发现,透过分数我们保护的是学生的尊严,是个体的人,人不等于分数。

案例1:

有一个 4年级的男孩喜欢打游戏,不喜欢学习。妈妈带孩子去咨询,咨询师没有给孩子讲不要打游戏,这会影响你学习之类的话,问孩子:“你知道你打游戏的时候你很专注吗?”孩子一脸茫然说:“不知道。”咨询师告诉孩子:“你打游戏的时候注意力很集中,这个很好!当你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做到像打游戏一样专注,学习就没问题了。”孩子眼中闪着光,他第一次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专注。

案例2:

柳柳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小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上初中后的第一次考试,她远远的落在了以前同班级的同学后面,班主任在班会上表扬其他同学后也不忘提一句,“柳柳的成绩是可提升空间最大的!”柳柳在后来多次的谈话中提到班主任老师的话对她来说是一种激励,那种信任与尊重让她很快进入班级的最强战队中。

案例3:

晓晓是一所重点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平时学习很优秀,她的困惑是每当到重要的考试就会发挥失常;严重的时候头晕目眩,看不清题,手发抖握不住笔,以至于试题总是做不完。即便到了咨询室,依然是很焦虑,走来走去不能坐下来,咨询师对她说:“走来走去也很好,你也是在想办法,但是你去感受每走一步自己的身体就会放松一些。”过了几分钟晓晓就可以安静地坐下来交流了。老师问她平时什么时候最放松?晓晓说她看综艺节目的时候最放松,但是从高二以来学习紧张,自己已经很久没看电视了。于是在接下来的放松训练中让她想象自己在看节目,然后去体会考试的时候也很轻松,就像看了一档综艺节目。两周后晓晓反馈,她这次参加会考一点都没紧张。

学生从来不缺乏学习的能力与热情,只是有时候情绪的困扰阻挡了他们前行的动力,积极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无穷的动力与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尊严与力量。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心理疾病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当师大毕业的赵老师到一所高中教课时,积极乐观,信心满满。但偶然听到同学们议论他的上任老师教学如何好、如何棒的时候,他感到了一股莫名的压力,总感觉自己不如上任老师,觉得同学们也在用异样的目光看他。赵老师最终因时常焦虑,失去自信而不得不放弃教学工作。一个细枝末节就能够引发心理问题,由自信到不自信,由乐观到焦虑,赵老师身上发生的心理变化源于一件小事,甚至这些只是他想象的或者联想的心理过程,却改变了他的人生。可见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中学生丽丽和小萌是同桌,她们的课桌一端靠着教室的墙,就是说丽丽想离开座位就必须让小萌起身让行。由于一次两人间的小矛盾,小萌变得很不耐烦,便寻机对丽丽说:“你每次课间活动后,早点回自己的座位,不要让我总是给你起身。”“这怎么可能呢!别的同学咋没像你这样计较?”丽丽不让步地反击。她们经常因为此事发生舌战,最终把矛盾推给班主任解决。班主任老师是一位嫉恶如仇、性情耿直的人,对小萌的行为大为不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责小萌“缺德”“品质不好”,小萌一气之下辍学出走,结果给家长和学校带来重大误解和损失。这位班主任就是因为缺乏心理素质、缺乏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同学之间一般性的纠纷、矛盾上升为道德品质问题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造成不应有的后果。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挥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过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地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李老师是南方人,讲课时偶尔夹杂几句方言,便会引起哄堂大笑,而李老师并不急,乐呵呵地对同学们说:“你们懂什么!回头我给你们讲讲方言是怎么回事,”后来,李老师果然找时间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方言知识课,从方言的形成到标准语(普通话)的制定。李老师讲得风趣幽默,还经常模仿一些地方的方言给同学们听,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此后,再也没有同学嘲笑李老师的方言了。自信和健康心理使得李老师不但摆脱了“方言危机”,还和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各个学校在招聘大学生时,把那些有志青年招在旗下。这些大学生给各个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是学校的栋梁、是学校的未来,因此领导更多的是关注新教师的业务素质,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工作。从而忽略了新教师在适应工作期间的心理体验以及心理问题,致使许多大学生调整不好心态,带着遗憾选择离开。在辛劳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多多关注新教师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走过这一关。

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群体,就不会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为了我们神圣的教师职业,请更多地关注新教师的心理问题吧。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幸福教师!

作者:王连友

第2篇:浅析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知识成为当前社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力量,建立学习型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迫切要求加快教师教育改革进程。企业知识管理进入教育领域,为学校组织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也为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本文通过对知识、知识管理基本内涵的阐述,探讨教育领域内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作用,以及对教师专业成长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教师专业成长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建立学习型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及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迫切要求我国对教师教育加快改革进程。企业知识管理进入教育领域,为学校组织管理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也为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一、概述

(一)知识与知识管理

1.知识

对于“知识”这一概念的阐释,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如哲学家认为知识离不开人与实践,而且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学家通过寻求知识客观性的传统认识论,发展为人具有隐性认知功能的意会认知论;而管理学家则把知识当做一种具体存在的事物,可以被应用与管理。[1]

《教育辞典》中将“知识”定义为:“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总和。”[2]美国《韦伯斯特词典》(1997版)也对“知识”这一概念做了界定:“The fact or condition of knowing something with familiarity gained through experience or association,and the acquaintance with or understanding of a science,art,or technique”[3]即知识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调查而获得的事实或状态的认识,是对科学、艺术或技术的理解。《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提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对事物的了解,其中可靠的成分就是知识。”[4]

归纳以上说法,本文认为“知识”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事物的了解、识别、检验,并使其上升为理性的层面,而知识的获得者拥有对事实的熟悉度,通过应用和管理知识,以产生更大价值的各种认识。

知识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从表现形态来讲,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那些能够被清楚表达的知识,文字、数字、图形或其他象征物都可以用来作为传播媒介。隐性知识则是根植于个人的经验、判断、联想、创意和潜意识的心智模式内的知识,被认为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5]在存储方式上,知识包括公共知识与个人知识。[6]前者被看做是一种全体成员共享的资源,后者则是个体所拥有的知识。总的来说,知识种类的划分标准,为开展知识管理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管理理论,作为从企业管理中发展起来的新兴理论,知识管理理论以人才开发为核心,以广泛交流为途径,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以持续学习为动力。[7]“知识管理”的概念在1986年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主办的欧洲管理大会上的一份主旨发言中被正式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理念的转变过程中,知识管理顺应网络的发展而诞生,是对一个组织或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捕获过程,而使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合适的人,实现最佳决策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8]

简单来说,知识管理就是将能够获得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使知识与人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这其中包括了对知识的获取、整理、存储、共享、应用和创新。同时,知识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间的相互转化,进而实现组织的优化。

(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1.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在个体方面的应用,成为有效管理个人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对这一概念的界说,最早由美国的Paul A.Dorsey教授提出:“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hould be viewed as a set a problem-solving skills that have both a logical or conceptual as well as physical or hands-on component.”即“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做既有逻辑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9]从操作层面讲,个人知识管理包含信息的检索、评估、组织、分析,以及信息协同等技巧。

可以看出,个人知识管理其根本是在于以人为中心,个体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新知识的吸取和加工,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激发存在于自身的隐性知识,从而进行知识的创新。总的来说,个人知识管理是涵盖逻辑概念层面与实际操作层面的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个体从自身的兴趣与需要出发,组织并集中这些重要的信息,使其最终成为知识基础的一部分。

个人知识的系统、高效管理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已逐步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必需。作为人才的培养者,教师则更需要学习运用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解决教学中的“知识之惑”,不断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成为知识的管理者和创造者,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2.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概念由台湾学者陈美玉教授率先提出,她从教师“个人发展”的观点出发,强调教师必须强化个人专业实践知识的获取、吸收、组织、管理、创新与活用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其更宽广且快速地再学习的潜能,掌握目前及未来多变且越来越不可预测的教学情境,成为一位具有实践智慧的专业教师。[10]

教师个体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对自身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进行识别、挖掘、创造、存储、传播、应用,使得个人知识系统化,以提高其应变能力,发展个人综合能力。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程的实施需要以学校机制和教师组织文化作为保障,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作为支持,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效能,提升教师与整个学校的竞争力。[11]

总的来说,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中应用与拓展的一个重要层面,不断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内隐的经验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外显的理论性知识实现转化。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的传承与共享。显性知识的内隐化则有利于理论知识指导教育实践。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已不仅是教师的个体行为,而且是教师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和分享的过程,这点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

(一)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教师的个人知识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师范课程所给予的教育知识,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在自己的成长中所不断积累起来的教育知识,这类知识也通常会作为教师教育行为的依据。对于教师的个人发展而言,所谓的理论知识经过学习,进入教师的大脑中,这些知识能够被清晰地复述,然而,教师若未能亲自体验并理解这些知识,将难以成为他们开展教育行为强有力的保障。

教师个人知识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帮助教师将所谓的理论转化成个人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同时,这样的一个过程也充分考虑了教师原有的个人知识,通过个体对个人知识的管理,将那些潜在的、未被表征和编码的隐性知识显性化,[12]实现知识的明晰化和理性化,使经验层次的个人知识上升到知识层次的真正的个人知识,指导教师的个体行为。

(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1.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在于教师不断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13]教师的专业成长内容涵盖多个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已成为教师成长的基础。美国教育家Shulman明确提出了教师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即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生及其发展特点的知识、教育背景的知识。[14]

通过学习,教师可以获得相关的公共教学理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这就需要他们能够及时地做出反应。相比从已学过的大堆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依据自身经验和内化的理论知识分析、处理问题,对教师而言才能够更加快速地解决问题。可以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有一大部分可以被认为是来自于个人的知识。

然而,教师个人主动建构的知识由于在概念与概念之间缺乏一定程度的严密的逻辑关系,知识的内容具有很高的情景性,因而需要重新回到某个特定的情境中,才能够了解其深层的意义。如果教师只拥有庞杂的经验累积,而欠缺较为系统化的个人知识,就会将过多的时间不可避免地花费在专业实践的对错尝试上。此外,由于问题的情境总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差异性,因此就有可能会使那些极有价值的个人知识在不知不觉中逐渐丧失功效。

由此可见,教师采取有效途径发现挖掘自身拥有的个人知识,将其转化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显性化的理论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此外,教师作为典型的知识工作者,其任务是要教导学生如何学习,而教师自身对知识的管理能力决定了其专业素养,同时也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影响。

2.教师专业成长有益于推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教师知识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建构过程。教师从自身的生活经验、现实情境及对教学的理解出发,经过长时间的累积与创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自身内隐的、实践性的知识外显化,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的质量。这一系列的行为,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都可以被视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段经历。

教师的专业成长促使教师能够主动地学习,不断拓展个人的知识、技能领域,通过在教学中的反思,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处在知识时代的教师而言,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道路也是知识管理发展的过程。

三、结语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个人知识管理,二者彼此影响、相互促进。高水平的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能够通过知识管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不断地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学习素质,主动学习新知识、创造和自我超越的能力,能够对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还要增强对知识的需求意识,使自己拥有的各种信息变成更有价值的知识,不断地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俊慧.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5.

[2]朱作仁.教育辞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6.

[3]韦伯字典网: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knowledge.

[4]王力.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4.

[5]林东清.知识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6]吴建国.从私人知识到公共知识的建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2.

[7]岳亚平.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形成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7,5.

[8]程德荣.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9]黄娟.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探微[J].教育传播与技术,2005,1.

[10]沈俊慧.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5.

[11]邵晶晶.教师知识管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5.

[12]刘丽.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J].师资培养,2005,7.

[13]刘秀英,叶青.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J].教学与管理,2008,10.

[14]李琼.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8.

作者:张真真

第3篇:浅谈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成长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个体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识别、挖掘、创造、存储、传播、应用以系统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应变能力,发展个人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它的发展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最终影响到整个教育领域的进步。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 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在教师专业领域上,随着我国师资市场更加开放,教育改革的实施 (例如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教育全球性竞争的严峻考验,都将使教师更强烈感受到社会变革与自己的专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一波波前所未有重新学习的压力将毫不留情的涌现出来。再者, 教师是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因素,是教育活动最终实效的关键影响因素,也是学校教育力量的重要激活者,只有教师才有可能将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探索。因此,教师必须成为“主动知识建构与创新者”,以更主动且具延续性的“教师专业成长”,取代过去零散、被动取得知识的方式,强化个人创新与应用知识的能力,避免个人知识被边缘化,影响教师专业地位的建立,阻碍整个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个体必须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对自己的知识应该运用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系统管理,并与他人共享,共同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一、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教师个人知识是指教师个人通过实践活动,融合了自主建构的实践知识与公共理论知识的有机体。它既来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同行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也来自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扩展,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而又不为教师所察觉,具有个体性、实践性、情境性、内隐性、层次性、多样性、稳定性,它在缺乏系统管理的情况下,显得较为松散、琐碎,难以言传,尽管具有高度的智慧与实用价值,但是终究难以登上严肃的知识殿堂而广为传播,只能被当作“个人经验”或是“教学心得”看待。这必然影响教师专业地位的确立,也必然造成教师实践智慧传承与累积的困难。因此,把企业知识管理引入教育领域,进而应用到教师个体层面,使教师个体具备个人知识管理的思想,积极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同时,学校组织、教师组织也应该积极创设宽松、平等、分享的环境促进教师个人知识管理长期、有效地进行。因此,台湾学者陈美玉教授率先提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概念。她是从教师“个人发展”的观点出发,截取知识管理对组织中的个人与组织本身可能发挥的价值,以及作为促进革新力量的来源,强调教师必须强化个人专业实践知识的获取、吸收、组织、管理、创新与活用能力,才能有效的促发其更宽广且快速的再学习潜能,掌握目前及未来多变且愈发不可预测的教学情境,成为一位具有实践智慧的专业教师。

结合国内外其他学者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所下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就是教师个体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识别、挖掘、创造、存储、传播、应用以系统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应变能力,发展个人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成长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对“成长”一词是这样定义的:(1)生长而成熟;(2)向成熟的阶段发展。两个定义虽有区别,但其实质却是一样的,就是一种变化发展的过程,可以是规模、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质量的提高。就有机体而言,成长可以在生命要素(如空气、阳光及食物等)适当供应下而自然发生,但是用在非有机体上,成长就并非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而需要一定的条件与环境因素的配合。故一般人成长的动力可能是来自内在的驱力与外在的压力。因此,可以创造适当的环境或条件,激发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机,或者给与某些被动教师以发展的外界压力。

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在其专业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经历师范生教育,到初任教师,到有经验的教师,到专业教师的发展历程。已经踏上经验教学工作岗位的教师,虽然经历了职前教育训练并获得了合格的教师资格证书,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人员,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成熟只是相对的,而发展是绝对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心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通过主动的学习和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且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如积极地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职前教育、在职培训的机会和条件;确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和任用标准;建立教师专业组织和形成教师专业规范等。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师专业成长(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是教师在教学工作历程中,主动、积极、持续地参加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学习活动,以促使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态度的提升与增进,以期个人的自我实现,进而促进组织发展,具体包括教师的学科知能、学科教学知能、教学环境知能、学习者特征知能、教育专业精神五个方面的成长。

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截至目前为止,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对教师专业成长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在国内仍然相当少见,而且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至今尚未得到普遍的理解与应用,因此,我们就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1、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法

首先,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及面向相当多元,涉及教师知、情、意等方面的发展,其中“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专业知识,包括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性教学法知识等公共理论知识,也包括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特征知识、教学环境知识等个人主动建构的知识。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如自学,专家讲授,获得有关教育公共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势,迫使他们必须立刻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与其说是在他们已经学过的“公共知识”中寻找理据,毋宁说是自我根据经验和内化的理论知识所作出的判断与决策。再者,教师个人主动建构的知识是一种结构较为松散的知识形式,概念与概念之间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知识的内容也具有较高程度的隐含性与情景性,必须重新回到特定的情境中,才能了解其深层的意义,因而常不易以简单的言词加以表达,需要通过叙述性的(narrative)方式才能充分沟通其内涵。教师若欠缺系统化的个人知识,只有庞杂的经验累积,不免需要花过多的时间在专业实践的尝试错误上,只能任由极有价值的个人知识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流失或遗忘。最后,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在教导学习者获得足以适应并引导社会变迁发展的知识与能力,教师可谓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工作者。尽管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知识的应用,表面上并不如其他在企业组织内的专业者来得竞争激烈且具高度紧迫性,但是,教师是教导人们如何进行独立学习,且能深远影响个人学习态度的重要他人,教师对于自身的知识管理能力,自然决定其专业知觉与素养,进而影响其施教的品质与有效性,决定培育出怎么样的社会成员。

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主要是从教师知识管理的个人层面来探讨,截取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中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够提高个人应变能力并发展个人综合能力的理论观点,以及知识管理方法具有把公共理论知识内化与外化个人隐性知识的的功能。教师若能运用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或策略,有意识有系统地管理知识,强化专业知识的取得、转化、组织、分享、应用与创新,就能有效地开展其更宽广的视野,充实专业知识内涵,增进教学经验与智慧,将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学校教育革新的关键所在,由此可知,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法则是顺理成章。

2、教师专业成长有助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持续推动

教师知识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建构历程,源于教师本身的生活经验、当前情境与其对教学的观点,而教师的教学决策、教学行动与教学反思,即是教师知识累积与创造的重要关键。当教师成功地把隐性的、实践性的情景化知识转化为显性的、普遍化的知识,并应用于教学情境中,提高教学推理及行动力,其实就是一个专业成长的过程。

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层意义,是指教师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主动更新、拓展个人知识技能领域;发展教学能力、技巧与经验;寻求一种强化解决问题、适应环境、思考与反省等能力;为自己发出真实的声音,以自己的思考作出明智的抉择。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教师将能不假外力而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或策略,对自己的知、行、言、想进行理性的反思与修正,使专业实践交付更积极的监督与检视过程,最终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而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从事知识管理活动的过程。因此,处于知识社会时代,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也是知识管理发展的过程。

教师专业成长的范围及内涵,随着社会变迁以及教育革新在不断的变化着。传统上,教师专业成长以教师在人格、行为与信念等方面的表现为指标。知识社会时代中,教师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则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教师在不断地自我学习成长,吸收教学新知,强化信息素养过程中,其实是无形地推动个人知识管理的发展。一位高度专业成长的教师,对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及创造知识,通常也较为娴熟且得心应手,这就是知识管理在实践中的表现。高度专业成长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个称职的知识管理者。

综上所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并非完全固定不变,二者可能互相转换,形成更为复杂的互动关系,产生动态循环的作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一向被视为是一种手段、方法或策略,而教师专业成长则是目的、结果或目标。当教师使用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越好,其专业成长也越好。反之,当教师专业成长往前进步、向上发展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增进教师应用知识管理的策略、方法或效果。因此,应该采取动态的观点,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视为循环的互动历程来理解二者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美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在专业发展上之应用》[J/OL].中等教育,2003年12月第54卷第6期http://0-192.192.169.230.lib1.npttc.edu.tw/cgi-bin/edu_paper/,2007-05-21

[2]沈姗姗.《教师专业成长的诱因与动力——自制度面分析》[J/OL].

http://0-192.192.169.230.lib1.npttc.edu.tw/cgi-bin/edu_paper/tocdetail 00151697100616b773db1d0ae76a4c0afc5,2007-05-12

作者:沈俊慧

第4篇:新教师成长感悟个人成长

我和孩子一起长大 ——新教师成长感悟

光阴似箭,我走上三尺讲台已经有一个月期了,在这段的时间里,在与学生接触中,我挥洒了汗水,收获了感动,也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在茁壮成长,有一些心得体会和成长感悟。我用以下三点来总结,愿和青年同行们一起分享。

一、对于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个学期前选择了一个让人“长不大”的职业———小学教师;一个学期里,我们共同经历,共同成长,我哭过、笑过、茫然过、气馁过、放弃过、失败过、成功过、幸福过;一个学期后的今天我用最朴实的语言来分享我的成长故事。

一个学期前,我怀揣着无限梦想和无限憧憬第一次走进校园,一切是那么的好奇和陌生。最初从学生惊恐的脸上和不安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们对我的怀疑和不信任,怎样才能让他们接受我呢?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想要让孩子们接受你、喜欢你、爱你,那你就先要喜欢他们,爱他们。 ”我试着用爱去包容他们,用心去呵护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成了难舍难分的好朋友,我成了他们的偶像,甚至成了他们家庭中的一员。和他们相处的这些日子里,无时无刻不让我感受到他们的纯洁和善良,无时无刻不让我感受到他们的爱。当我遇到烦心事时,他们会偎依在我身边安慰我;当我生病时,他们会不关心我帮我接热水。 爱人者才能被人爱,你有多爱孩子,孩子就有多爱你!

1.树立威信,才有执行力“学高为师”,学生最佩服的是知识渊博的教师。

“身正为范”,新教师要树立威信更要具备崇高的人格魅力。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们,无一不是具备了完美的人格魅力。“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好的教师应有健康的价值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点燃学生心灵中那支待燃的火把。

2.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自己处理偶发事件的智慧和能力。

由于新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不足,一些课堂偶发事件会让新教师陷于窘境。所以我们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的智慧和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课堂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千变万化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但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准确迅速地判断其性质,细致地观察课堂中出现的任何变化,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则可以将之转化为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

3. 放大学生优点,这个世界不缺乏美,只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诲人不难,不倦却难”,新教师进入工作岗位时间短,血气方刚,性格往往急躁,我们应培养自己对待学生的耐心和宽容之心。比如学生来请教问题,千万不能因题目太简单或是讲了许多遍学生还是不懂,有情绪上的不满或是语言上的刺激行为。这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于自己--阳光总在风雨后

相信每位家长都希望教育自己孩子的老师是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虚心学习着,因为我知道,我一没有教学经验,二没有管理班级的能力,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资本,每件事都得靠自己摸索着来。我一边去观看老教师的活动,去学习他们的经验,一边开始参考理论书籍,开始揣磨更好的教育方法和管理班级的方法。因为我知道只有自己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了,孩子们的发展才会更全面,只有孩子们进步了,家长才会充分信任你。

我努力做着,学会理解家长,学会尊重家长,与每位家长约谈,真诚地与他们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并以专业的理论向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的,有的家长开始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家长会到了,借此机会,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向家长展示良好的生活常规和学习习惯,只有努力学习专业理论,并抓住机会,运用到实际教学和管理中去,不断更新,不断创新,使自己变得更加专业,更加有实力,家长才会更信任你,才会更放心。 1. 磨砺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能够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头脑,避免使学生心理上受到不良的刺激,同时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把教师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地投射到学生身上。因此,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即使我们在课前受了委屈,我们也应该把这些抛在脑后,不应该把丝毫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为那些事情和学生无关,我们要对他们的未来负责,给他们作榜样。

新教师在完成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因而有不小的压力,面对压力,边教边学,教学相长。纳尔逊·曼德拉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可怕的事情不是你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是没有看到自身所具有的巨大潜能。”

2.具有广博的兴趣爱好是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

具有广博的兴趣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只有具备广泛而丰富的兴趣爱好,才能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才能研究、探索并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了自己的爱好就等于拥有了自己的一片精神领地,自己的精神就有了寄托,辅助自己专业的成长,使我们的业余时间在健康的快乐的环境中度过,是对教育教学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3.上进心,让我们在成长路上走得更远。

上进心是教师工作的内驱动力,新教师要具有不断追求博学的信念,保持上进的心态。真正有发展前途的教师,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教师。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管现在的你看起来有多么优秀,如果不追求上进,也许十年、也许五年、甚至二到三年之后,你会成为井底之蛙,被学生抛弃、被学校抛弃、被社会抛弃。“学不难,不厌却难”,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厌其烦、不断完善,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并时刻做好准备迎接挑战,这样,才能由合格走向优秀,最终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三、对于工作———态度决定高度

伴随着时间的磨练,我已从一开始的羞涩、单纯、毫无工作经验逐渐走向成熟。有人说,做教师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为了生存,第二层是出于“良心”,第三层是用心去享受这份职业带来的快乐,也就是最高的境界。我想:我会继续从事着这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会朝教师职业的最高境界迈进的,用心灵去感受这份纯真和善良,去享受这份平凡的快乐!

1.听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我们拿到一节教学内容,思路不明朗的时候,听了其他教师的课会让我们感到豁然开朗。新教师授课的内容可能前后联系不到位,知识点不够全面,重难点突破得不够好,那么,听课就是弥补这些缺点的最好的方法。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听课前自己应备好本节课,切忌不能自己先不分析教材,听了指导教师的课后,再整理听课记录制成教案。这样的话增加了对指导教师的依赖,其结果是自己没动脑筋,不能形成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

还有,听课记录是潦草的,写下的随想或符号是模糊的,因此听课后要整理听课记录,而后将整个教学过程做一个完整的回顾,并反思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的优缺点,揣摩他设计的意图,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

2.备课,给学生一研碗水,教师应当有一桶水。

备课是新教师最费劲的一个环节,那是因为我们肚子里的“墨水”还不够。所以备课时要参阅大量资料,写详案,听了其他教师的课后,对自己的教案做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改。通常一节课,新教师需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准备,平时时间紧,可以在寒暑假就把下学期的课备好,提前备课可以让我们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进一步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

3. 教学反思,用文字留住自己的教学足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写是一个过程,一个成长的过程,不追求什么,只是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成长了。

四、小结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悟,对于教学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年轻是我们的优点,也是我们的缺点,因为年轻,我们拥有希望,因为年轻,我们缺乏经验,这就需要在时间、空间上不断地积累。这个过程我们须要认真地去对待,季羡林先生说过:“认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第5篇:新教师个人成长感悟

个人成长感悟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间工作已经年了,对于我这个刚毕业就踏入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感觉我是幸运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也正是这种压力和教师的责任感始终激励着我尽快的前进和成长。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获取了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在一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然而,由于急于求成,又缺乏工作经验,我的第一年是失败的,这一年,对我来说,有失败的泪水,更有深刻的反思和思考。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在成长途中的感想与收获:

一、初当教师的感悟:

当了一年的教师了,虽然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在教学中学到了很多。在这一年里,我担任了一至五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还担任了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记得去年刚来学校时,我的心情不知道有多么紧张,心里一直在担心,学校会让我上什么课呢?又会是几年级呢?因为我是体育类毕业生,但是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始终不能引以为豪,一直来都是靠自己的脚踏实地走过来的,所以挺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当我一听说“代班兼数学教学”时,心情一下子就绷紧了,怎么办?从没接触过,实习时还带的是小学体育教

学,完了!但是回头一想,怕什么,我还年轻嘛,有什么不行的。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肯定行!这样,我激励着自己开始了我的工作。

二、教学工作:

一年的教育也是一年的学习,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孩子们在学习我也不忘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提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面对新教材,我都是一个0,虽然二年级的知识对于我来说很简单,但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这些简单知识,却不那么简单。因此,对于每一节课我都会认真备,每一堂都会认真上,按照自己的方法,结合教材的内容。

1、备课。 开学初,我积极参加了市里和区里的教研活动,按照学校要求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并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还积极制作了各种教具。

2、上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

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以个人魅力来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

4、作业。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5、反思。反思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首先要学会自我反思。因为反思能不断促进自我教学,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反思使我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它升华为自己的教育经验,为我所用;反思还使我的专业能力包括教材的研究能力、处理教材能力、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一年中,我通过平时的教学反思活动以及科研反思活动,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使学生各方面能力能够不断得到培养。

通过以上努力使我在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一个优异的成绩。

三、个人收获:

收获最大的是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活动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教学素质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树立现代教学思想,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学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才能在自己的专业素养上成长起来。

赞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赞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个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让孩子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

爱,可以给孩子以心灵的温暖,爱,可以让孩子更自信。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献出一点爱,时时、事事呵护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共同享受教育的美丽。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爱”字。我想,我们做为一名小学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还要有强烈的创

新意识,不照搬书上的东西,要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宽容的心境,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要不断的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与同事要互相关心、和睦相处。

四、工作上的遗憾:

虽然,经过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在很多地方还不尽人意。如班里出现了一些学困生,主要原因有父母在外,一些学习生活习惯不能好好养成,影响了学习;其次,父母忙于挣钱,无人管理等,这些孩子成了学困生。虽然我也曾想办法试图解决,但是还是不能彻底解决。课堂上要想使每个孩子都做的十全十美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新教师,就要考虑到这些现实问题,想尽办法去解决。

五、个人成长:

我认为收获加遗憾就等于个人的成长。由于人的智力是不等的,有差距的,也就造成了学习的差异。要想把孩子都达到统一标准是不可能,也就是说教好所有的孩子是不容易的。用统一的眼光看不同的孩子是不对的。要用不同的尺子来量孩子,发现孩子与与众不同的长处。不能用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孩子。

学海无涯,亦无止境。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应该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我的教育生涯还很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多学习多思考,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以上是我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点做法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薛雷

廿里铺中心小学

2011-7-8

个人成长总结

薛雷

廿里铺中心小学 2011-7-8

第6篇:个人成长感悟

缤纷的画卷在金色的九月里不知不觉展开。灼眼的阳光烘烤着空气中弥漫着的植物气味,热情的学长学姐们带我们来到喧闹的报名点,还有那些拥挤不堪的超市,熙熙攘攘的人群,家长们匆忙的脚步和溢满了爱的嘱咐叮咛,这些都是刚踏入大学校园时留存的记忆碎片。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惊喜或者兴奋,只是一丝淡淡的似有似无的新奇和因为准备开学事宜而带来的切实的疲惫感提醒着我真的已经来到了大学,借用一句歌词“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你就这样出现,在我的世界里”,大学,就这样我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初见陌生人一样既好奇又怯生生地和你打了第一个招呼。恍惚间,新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修读课程、室友同学一下子填满了我的生活轨迹,跌跌撞撞地就度过了大半个学期,“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已然几近变做“小别而已,来年再见”,大学,谢谢你陪我成长那么多。

一、 新生适应

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经历过寄宿生活,甚至从未离开过爸妈的人来说,摆脱依赖,尽量

适应寄宿生活是我刚开学首先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原本以为自己在这方面会遇到很大问题,父母亲也很担心我没办法照顾好自己,不过真的开始了新生活后发现一切都很自然,饮食起居、生活细节等等我都应付的很好,同寝的室友也很友好地帮助我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我很高兴自己在一周的适应时间中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再是从前那个被爸爸妈妈时时呵护,事事操心的小孩子了。自立,对很多人来说是一门早已修读合格的功课,可对我来说这确实是来到大学才真正开始的课程,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独立自主的大学生,我要完善的方面还很多,除了基本生活技能以外还要锻炼自己的选择决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大学最主要的任务依然是学习,其次才是通过活动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还记得刚开学的时候依然没有从高考后的轻松假期中回过神来,突然的自由反而更加让自己无所适从,作息时间没有规律,不愿意花很多时间看书、学习,每天晚上熄灯后仍然很精神,和室友一样玩手机到很晚。而上课的情况是像大家都在转发的那条说说一样“小学上课费嘴,初中上课费笔,高中上课费脑,大学上课费流量”看似是调侃,其实确实反映了大多数人的状态。这里没有早自习,我们不用天不亮就离开心爱的被窝,不用睡眼朦胧的草草洗漱,不用因为害怕迟到而来不及吃早餐,不用利用坐车的时间背单词默课文。于是,我们忘了从小念叨的“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总是集体起床失败,虽然食堂与寝室近在咫尺,我们还是没办法每天去食堂吃到虽然不怎么可口却至少热气腾腾的早饭,手中攥着干巴巴的面包一边狼吞虎咽一边风风火火的往教室赶,好像我们是全世界最忙碌的人一样,可事实是这些不过只是懒惰者的悲情演绎而已。我们好不容易赶到了教室,拿出课本的同时情不自禁的打开手机,学校为了方便同学学习而设置的的WIFI成了大家用手机消磨时间堂而皇之的借口,我们听着学长学姐们不断地说:“没关系的,在复习月中加油就可以了”、“每年的试题都大同小异”、“老师会提供教学PPT的”等等诸如此类慰藉的话,我们好像总是容易或者非常乐于接受这种教导,却从不愿意去思考它们到底代表着什么态度,会导致什么结果。我们知道高数和英语是作为财大学生必须抓好的法宝,于是,只有这两门课是可以被称之为课堂的课堂,为了培养综合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通识教育课程被大家“亲切地”唤作“水课”。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初入大学时的颓废,学姐们说:“这很正常,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大一嘛,没关系的”,于是,我也就这样迷惘的度过了一个多月,以为从前那个努力的自己真的成了再也回不去的曾经。

幸运的是,自己终于从混沌中走出来了,因为一场讲座和后来的心理健康课期中小组作业。在这里,我遇到了几位优秀的学长、学姐,他们和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大学生活和未来规划方面的话题,包括课业学习、社团活动、素质拓展、心理健康、考研出国事项、就业信息等等很多方面。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学,无论是学业、活动还是个人兴趣培养、能力发展他们都做得十分出色,他们让我知道大学不应该是虚度光阴、随波逐流,这里是我们追逐梦想的地方,这儿将成为塑造自己的绝佳平台。因此在那之后,我开始积极的调整自己,每天坚持背单词,为四级考试做准备,重视理论修养,认真听课,积极消化老师所讲的知识,抽空去图书馆选些书籍拓宽知识面,逐渐从高中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方式。

就在这样的点点滴滴中我一边把玩着光阴的尾巴,一边咀嚼着成长馈赠的甘饴,适应了大学,爱上了大学。

二、自我认识

在来到大学之前,同学们都是原来学校的佼佼者,来到这里组建成“高手如云”的新集体,以前的优势不复存在,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但我知道我还是独一无二的我。在沟通与写作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上我们都专门做了有关自我认识的测试并撰写了个性分析报告,通过这些课程实践我对自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认为这些测试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个人实际情况,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具有参考价值的,只有充分了解了自己的性格倾向、认知习惯以及优劣势表现才能明确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以达到修正完善的目的。通过九型人格测试以及MBTI职业性格测试,我了解到自己是理智型人格,表现为温文儒雅、条理分明、表达含蓄、沉默内向、冷漠疏离、欠缺活力、反应缓慢、喜爱观察、批评好辩;爱倾听不爱说话,发言时表现深刻全面,语调平板,句句精警、寡言,没有感情;喜欢思考分析,要知很多,但缺乏行动,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喜欢精神生活,不善表达内心感受,也不会乱发脾气发泄情绪;不喜欢过多娱乐活动,想藉由获取更多的知识,来了解环境,面对周遭的事物,想找出事情的脉络与原理作为行动的准则;是个很冷静的人,很多时候,都会先做旁观者,之后才会投入参与,同时需要充分的私人空间和高度的私隐,否则会觉得焦虑。我觉得自己的性格适宜做研究,在人际交往方面会遇到一些小问题,而且不善于做操作或者需要体力投入和实际动手的工作,所以在未来选择上自己倾向于考研,希望进一步学习更深入的知识,也是一个大致的大学发展目标。

三、人际关系

来到大学,最先认识的是三位可爱的室友,从初见的陌生和客气到如今的默契和融洽,我们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很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让我们一起度过未来的花样年华,从此我们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散步,一起自习,生活上的联系拉近了我们心灵上的距离,我们同欢笑,共迷茫,你们成功的喜悦里有我赞许的目光,你们失意的忧伤里有我坚定的鼓励,我们将携手成长,共谱人生的乐章。后来,通过参加班级活动,我慢慢的认识了班级中的各位同学,也找到了除室友外的和自己很谈得来的同学,我一直积极地和大家友好地相处,因为我们的相遇都是美丽的缘分。除此之外,上课时我们还有机会接触其他专业的同学,通过各类课程的小组活动我又结识了一些很不错的同学,我们一起完成课堂任务、一起交流学习,很好地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成了我有趣的大学回忆。我参加了暖星义工组织,每周会去当地的亲子苑帮助那里的老师辅助教学,在这儿我又结识了一些热衷公益的伙伴们,我们共同帮助那些智力残疾的孩子们学习,我们一起实现着自己的小小公益梦想。

四、情绪和压力管理

多彩大学生活的开始意味着远离过去熟悉的家乡、挚爱的亲友,告别曾经的朋友、同学,我们都会产生不舍留恋的感情,将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情境进行对比,免不了会产生失落的情绪。我们总是容易美化过去,回忆永远是美好而让人难以忘怀的,叫人牵肠挂肚又惆怅难眠,我回忆着曾经温馨的课堂,熟悉的座位,做不完的试卷,喋喋不休的老师们,那些我们在高考前深恶痛绝的一切在短短的三个月后成了我们这辈子最珍贵的留恋,多想回到曾经去看看,看看那些叫人晕头转向的物理公式,看看那些乱七八糟的课桌涂鸦,看看那一张张可爱的脸颊……恋旧是我们大一的主旋律之一,我们疯狂地追忆过去,拼命挽留住那些可能稍不留意就会溜走的点滴记忆,也许这就是成长吧,就像有句话说的“如果一个人开始回忆过去,那么就证明他已经老了”。我想这些情绪是健康的,它并不代表我们没有积极地面对新生活,恰恰是这种追忆让我更加明白过去的就真的过去了,眼前的世界才是鲜活真实的现实,曾经就让它安睡在昨日,明天才是我要更加珍视的未来。

压力,有的时候来自于自我要求,而更多时候是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就在这种迷乱心神的状况中我们将自己舒服于自己编织的一团乱麻中。其实,压力的存在是正常而且必需的,我时常会觉得自己离既定的目标很遥远,完成的动力也不足,而身边的人又太优秀,如此种种纠结却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压力有其正面和负面的双重作用,我能做的只有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推动我学习的热情,至于它的负面影响我只能努力缓解,因为这世上并没有完美的存在,我只做了我该做的和我能做的,这就够了。

五、生命教育

生命,总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话题,它时而平易近人,时而深沉厚重,这几个月的大学生活对我在生命方面启迪最大的便是源自亲子苑的经历。那里的孩子们都有智力障碍,程度或轻或重,却都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一开始见到他们的时候,看着他们稚嫩的面庞,我丝毫看不出他们与正常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可是当我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就发现他们基本没有语言能力,有些恢复较好的孩子还能勉强用手势加上一些含混不清的字眼表达他们的感受,而另一些孩子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让他们的视线落在老师的身上都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我们所干的工作无非是帮家长、老师带他们去上课,强制帮助他们遵从指示进行运动、绘画、识物等,我想我们真的帮不了他们什么,看着他们连常人眼中最简单的动作都无法完成,还要被老师批评甚至体罚,我真的只能心痛而已。一边怀疑着这里的教学是否能够达到让他们获得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未来他们能不能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一边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在一次工作结束之际,我带了一下午的小女孩终于在要回家的时候看着我的眼睛向我挥手告别,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突如其来的巨大惊喜,泪水在眼眶中打着转。原来,这就是生命的伟大之处,没有所谓的残缺或是完整,没有高低贵贱,我们都是善良的存在,因为生命,我们感受到彼此,我们珍惜着彼此,就像阿凡达中的台词“I see you”,以生命之名感知周遭的世界,根本区别于冰冷的机械。看着他们在积极地生活,我会为自己时而抱怨生活而感到羞愧,看着他们的父母亲如此辛苦的抚养他们,感恩我的父母赐予我完整的生命,与其说我们在做义工帮助他们,不如说他们点亮了我们的生命,教会了我们成长。

第7篇:个人成长体会及感悟

座右铭: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蔚蓝的天空属于展翅翱翔的雄鹰;广阔无垠的草原属于纵横驰骋的骏马;三年的大学生活是我用辛勤的汗水描绘的一幅多彩的风景画。

在思想上,我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在走近党组织的道路上,我经历着磨练,接受着考验;在学习的道路上,我面对一道道难题,留下一滴滴汗水;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时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年里,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我迈着坚实的步伐,奋发进取,努力学习,树立了坚定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了良好的道德观、牢固的群众观和劳动观。学会了用理智的闸门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遵守学校的校风校纪,响应学校的各项号召,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积极主动地锤炼和提高自己的“自知、自立、自制”能力,使自己不断地走向成熟,真正的成为生活的强者。

学习是大学生永恒的主题,是大学生的中心内容和主要任务,出色的完成学习任务是每一名大学生责无旁贷的天职。渴望成才的大学生都应该把自己的学业同当前时代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正确的学习目的的指引和推动下,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去构建合理的知识技能结构,把自己塑造成一名符合时代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当今激烈的国际竟争的有真才实学的复合型人才。进入大学后,我深知作为一名学生,其首要任务仍是学习。在新的阶段,学习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我没有畏惧和迷茫,而是积极地调整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的,加大学习力度。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中的所有课程我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然而,在成绩面前我仍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人要想立足于充满竞争的二十一世纪,必须寻找更多的机会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因此,我除了加强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外,还报名学习了计算机国家二级、AutoCAD、Photoshop等软件课程的学习,使自己真正做到“一体强健、两翼丰满”。一切成绩都属于过去,在新的起跑线

第 1 页 共 3 页 上,我会不断努力,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去谱写人生更加绚丽的篇章。

记得那年,我刚进入初中,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陌生的都变熟悉了。校园不再陌生了。老师和同学也都成为朋友了,于是走过陌生,一切都变得快乐起来。中学主要是学习,自己却不曾认真的努力的学习过。上课总爱睡觉,总爱耍些小聪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去做,以及许许多多的事都没有我的份,直到每次考试都考的很差。所以在老师眼里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我就集老师的“宠爱”于一身,快乐的进入了高中。

高中生活紧张而充实!但我却陷入地谷,后来才发现初中的学习只是自己耍小聪明,靠考试的突击来学习。而没有扎扎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学。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呵基础知识。所以与其他同学的成绩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渐渐的觉得老师没那么关心自己了,不再那么受宠爱了,不再那么骄傲了。想赶上却找不到前进的动力。觉得自己很很失落觉得自己很没用,但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还不没有到放弃的时候。我决定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学,去体验一下大学的生活。曾听说过:在大学里先学作人,其次是作学问。也在大学生活中体会和实践着这句话。逐渐的发现一个人对生活的价值,于是不断鞭策自己,完善和提高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进入大学,由于现实和理想有一定的差距,这使我的思想又产生了动荡,但是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细心指导下,我很快地实现了由中学到大学的“四个转变”,即:心理状态的转变(在新的生活环境和人际环境中,调整自己的心理态势,树立自信心,自觉地丰富生活,充实自身,主动地与人交往,寻找友谊,加强彼此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优化心理,提高自控及对挫折的承受力,保持心理的健康发展),行为方式的转变(大学生活方式的特点: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因而行为方式的自主性、规范性、有效性显得特别重要。应具有明确的主体意识,注意养成自立、自尊、自强、自爱的独立性格,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行为的自觉性、结构性、有效性),学习方法的转变(这是从机械接受性,记忆贮存性的学习方法向自主性、结构性、创造性学习方法转变)、理想目标的转变(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从而很就地适应了现实的大学生活。

第 2 页 共 3 页 在当今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它不仅要求大学生要熟练地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三年来,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我积极投身到学生工作当中,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充分挖掘自身潜能。

三年的大学生活给予了我获得“自知、自立、自制”能力的机会。这种机会,不仅是我今天驾驭生活的需要,也是明天走向社会、适应快节奏生活,成为开拓的创新性人才必备的意志品质。在大学生活的实践中,我积极主动地锻炼和提高“三自”能力,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

为了加强自立能力的培养,我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这些劳动,不仅使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明白了生活的意义,而且充实了我的知识面,增强了我的生存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活既是丰富美好的,又是紧张复杂的。其中掌握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是过好大学生活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与同学相处中我坚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亲善友好;在把握大学生活规律中,善于调整,使自己生活规律化;在处理学习和业余活动上,冷静地思考,始终抓住学习这个主旋律,有节制地安排业余生活。只有尊重实际,运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才能获得大学生活的主动权,真正实现自尊、自爱、自立、自强。

回顾过去,有成功是我奋斗的基础;有不足是我前进的动力,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争取更大的胜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路任重而道远,我深信:人是打不倒的,除非我自己倒下!奋勇前进,永不言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工作,为母校争光、为父母争光、为关心我们的人争光。

第 3 页 共 3 页

第8篇:幼儿教师成长感悟

二〇一五年一月

我在XXX幼儿园工作已是第九个年头了,这九年既短暂又漫长,这里边既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也有自己的艰辛努力。回顾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我有几点成长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保教质量。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师成长的必备素质。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老师,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有了爱心,你才会努力,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现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于感恩,是在感恩中静心学习,尽心工作,用爱心回报社会。

三、做个有心人,及时的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活动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活动中我投入激情了吗?孩子们为什么喜欢或者不喜欢?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再上这个活动,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可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同时,要边反思,边记录,用键盘留下文字,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

四、有承担才有成长。

三年前,领导安排我做了班长,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也是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平台。在这三年里,我尽我所能、用心地做好领导安排给我的这份工作,熟悉了班级管理,让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也有所提升。

五、有爱心、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

人的智力是不等的,有差距的,也就造成了学习的差异。要想把孩子都达到统一标准是不可能,也就是说教好所有的孩子是不容易的。用统一的眼光看不同的孩子是不对的。要用不同的尺子来量孩子,发现孩子与与众不同的长处。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孩子,那样你满眼基本上都是差的孩子。孔子弟子三千,贤者才七十二。爱因斯坦小学呆头呆脑,学校开除;黑格尔大学毕业,辅导员的评价:“此人智力中等,不善长哲学”。没有想到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黑格尔成为哲学大师。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我们怎能凭孩子的一时表现,判断他的一生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知道自己身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要说年轻就是资本,只要有着不甘落后的进取心,激情地奋斗、开拓、进取,一定会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第9篇:教师成长感悟

冯忠杰

一、转变思想

教育教学理论缺乏的困惑使我对初为人师的激情感淡了很多。这几年也就是凭着所积累的一些教学经验,原地踏步地工作着而已,教育教学理论的不足使我裹足不前,失去了动力与方向。但我内心仍希望能把学生带进一个乐趣的课堂,全新教育好学生。有一段话说的很好:“你的过去不必辉煌,你的未来必须辉煌。有的人活一万天,只是活一天重复一万次,复制昨天的代价是浪费今天和断送明天,没有目标的人生只是活命。” 现在,我已经深刻意识到了,人生要有目标,有目标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二、正确树立人生价值取向。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践者。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对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体制,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仅要关注教学理论,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更要关注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向综合能力的探究性教学、多维的体验性教学、互动交往性教学的方面发展。要“把教学当成一种事业去追求,把每节课都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的一个机会,把上好一堂课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牢记:“教学是

事业,事业需要奉献;教学是科学,科学需要探索;教学是艺术,艺术需要创新。”

三、教育理论的提升

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本次的学习让我的理论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次培训让我理解了数学的本质:数学是一种独特的人类文化,只有真正的站在一种文化的高度去理解数学,认识数学,我们的数学教育才可能真正的提升品味。让我知道了:教育信息化不是教育技术信息化,我们要关注信息,重视培养信息素养,而不仅仅只是关注信息技能;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进行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教育教学绩效,一定要保证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让我认识了数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数学是思维的工具;数学是科学的工具;数学是理性的艺术;数学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等等。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