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研究综述报告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济发展一直以来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人类历史进程中有过数次经济中心的转移,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也不一样。以地理分割为特征进行经济发展分析, 或者将经济发展作为地理学研究的一项内容, 早已存在于经济学和地理学的发展当中。如何更好地将二者结合, 探讨经济发展与地理之间的关系, 值得我们思考。

1. 经济地理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1.1 经济地理的定义

经济地理是基于地理学和经济学研究的一门学科, 以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中的地理因素为主要的研究项目。虽然二者的交互作用研究从我国各项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制定起就开始了, 但是, 如今的经济地理学科定义尚不完整。将空间因素纳入到经济学研究中, 或者在地理范畴内研究经济发展的特征, 都不足以全面地描述目前经济地理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可以说, 一切涉及经济学和地理学研究交叉点的, 都可以称为是经济地理。

1.2 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

从经济学角度上, 经济地理研究的内容包括了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经济在地理范畴内的发展状况及原因等;从地理学角度上, 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发展脉络、某一地理环境存在的特定经济发展要素, 以及对特定区域进行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等。实际上, 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以及现在进行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都是经济地理研究成果应用的体现。除了进行传统的经济学与地理学交叉点研究之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环境保护等政策的实施, 经济地理研究内容逐渐扩展到二者的细节结合方面, 从而形成了新经济地理学。

1.3 进行经济地理研究综述报告的意义

研究综述报告是对某一学科领域最近一段时期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过程, 分析研究结果能够使学科发展脉络更加清晰, 而总结则能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进行经济地理研究综述报告, 有助于研究者们理清该学科的各项研究内容, 发现其中的研究空缺并开展实用性更强的研究, 有助于经济地理研究结论的应用和学科的全面发展。

2. 我国经济地理研究进展及结论

2.1 传统经济地理研究进展及结论

传统经济地理将从区位概念入手, 探讨经济发展的差异、发展进程并探讨其中的原因。我国研究者对特定地理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 分析其中的差异, 以东北工业区、长三角、珠三角的对比为主要内容, 研究结果显示地理区位不同, 生产要素不同, 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结果也不一样。目前, 同类研究还向县域经济程度尺度推进, 如南京师范大学陆玉麒等人研究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差异, 就是以县域为研究对象的;传统经济地理还对产业的空间聚集进行研究, 例如, 杨振山利用投入产出表研究空间聚集, 认为投入与产出比例决定了某一产业的聚集空间趋势;从地理环境所形成的交通特征研究经济发展也是传统经济地理的内容之一,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交通的便利性对经济发展具有有利影响, 这种影响继而带动了区域地理的其他要素发展, 如人口和文化等。现代交通要素除了普通的大众运输之外还包括了以科技为基础的新型交通网络, 因此, 金凤君老师, 及学生王成金和王姣娥分别研究了物流网络、民航网络、高铁格局, 并模拟了这些新的交通方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路线提供参考。

2.2 新经济地理研究进展及结论

新经济地理研究围绕着现代经济发展的新要素与区域环境发展的新指标进行, 网络环境、重要资源以及环保事业的发展、全球化经济路线的重置成为细腻经济地理研究的主要方向, 研究者们在这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例如, 石敏俊等人研究了中国各省区碳足迹与碳排放空间转移, 刘卫东带领的团队运用劳动地域分工和地区间相互作用思想, 编制的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得到大家的公认。赵媛、郝丽莎等人研究了中国和世界石油资源和铁矿石等能矿贸易空间流动问题。2012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了世界地理与资源研究中心, 与周边国家和友邦共同研究以大陆、经济共荣体为中心的经济地理内容, 为中国新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建议。

2.3 经济地理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发展

在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中, 理论的提出和研究方法的发展始终是进行应用型研究的基础, 尽管经济地理本身的定义和研究范畴并不固定, 但是并不妨碍相关理论的提出与研究方法的创新。陆大道、樊杰与刘卫东总结了中国主体功能区划和新时期我国区域空间规划的科学基础、方法论基础, 理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颜银根、安虎森等从克鲁格曼“核心——边缘”模型的14个基本假设出发, 进行了细节性的理论研究, 指出企业已执行与市场进入成本之间的关系;胡志丁将演化经济地理理论进行发展, 说明了区域产业发展动态和政府政策之间的必然联系;何雄浪对地理空间基础溢出、环境污染与多重经济地理均衡进行研究, 提出了影响产业空间结构演变的自由贸易度阈值的特征。

3. 经济地理研究发展方向探析

3.1 从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入手进行相关研究

总结我国地理经济研究进展不难发现, 那些在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划界有影响的学者, 对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制定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 个个都是在理论上非常有建树的学者。同样, 青年学者要高度重视以不同形式加强与政府、企业对话, 应该直面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3.2 增强经济地理与其他研究领域之间的交流

近年来, 中国经济地理学很多分支领域研究非常深入, 但部分研究并不把自己的研究小领域放在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的大盘子里去思考, 越做越偏离经济地理学的危险。另外, 需要加强交叉研究。从上面研究, 可以发现, 经济地理与城市地理有很多交叉领域, 相互影响。经济地理学不仅需要与人文地理学其他分支领域加强交流, 还应该与自然地理学和其他自然和社会科学交流。

3.3 进一步加强经济地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创新

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应该坚持走地理学的经济地理学发展之路, 应该更加关注经济活动背后的人文互动关系。在加强经济地理学计量与模拟研究的同时, 更应加强经济空间规律的人文和制度研究。应该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工作中, 从思维方法、工具表达和问题解决方案凸显地理学研究经济现象的优势。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经济地理研究在传统领域和新经济地理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简述, 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区域进步提供了支持。始终保持经济地理研究的应用价值, 从地理环境的细节角度探讨经济与地理之间的关系并创新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是经济地理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对经济地理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 说明经济地理研究综述报告的意义在于对该学科研究进行总结和发展前景展望。最后对我国经济地理研究进展做了分析并提出该学科的发展方向, 希望本能够为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经济地理,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1] 黄健.新经济地理理论与我国产业集聚研究综述[J].金融经济, 2014 (03) :125-126.

[2] 刘志高.中国经济地理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 2014 (10) :115-117.

[3] 胡志丁.经济地理研究的第三种方法:演化经济地理[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10) :100-102.

[4] 何雄浪.地理空间技术溢出、环境污染与多重经济地理均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01) :110-111.

[5] 颜银根.演化经济地理:经济学与地理学之间的第二座桥梁[J].地理科学进展, 2013 (05) :115-116.

上一篇:课程思政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Java程序设计》为例下一篇:基于信息通信企业大数据应用部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