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充市经济地理位置的分析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经济地理位置的含义

一个国家、区域或城镇的地理位置对其发展和地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反映地理位置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和经济方面的作用的就是经济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重点反映一个国家、区域或城镇在空间关系上与外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准确定位一个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 有利于正确认识这个地区在国家宏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利于发挥其地区经济优势, 有利于实现该地区的经济科学持续发展。

一方面, 一个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一个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也会因为国家战略、科技进步、能源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升级或重要交通干线的新建等原因发生很大变化。比如深圳, 一百多年前, 还只是一个小渔村, 现在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中国重点建设的全球城市之一。雄安新区的情况, 也和深圳类似。

二、南充市经济地理位置分析

(一) 南充市经济地理位置概述

重庆1小时经济圈和成渝2小时经济圈均圈定南充。在渝西经济走廊的基础上, 加上长寿和涪陵, 形成一个“环都市次发达经济圈”, 与四川泸州、南充、广安及贵州北部部分地区构成重庆城市圈的外围腹地, 形成“1小时经济圈”;这两个经济圈, 再加上渝东南经济带、渝东北经济带, 最终形成重庆“两圈两带”的发展模式。重庆“1小时经济圈”圈定南充, 必将带动南充汽摩、丝绸、能源、水电、旅游等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 南充处于成渝2小时经济圈内。南充市粮食、丝绸、水果、石油天然气、盐碱等资源丰富, 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战略能源基地。同时, 南充市拥有2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10多所二甲以上医院, 高级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众多, 科教文化实力强劲, 是成渝经济圈内第三大人才、科技基地。这为南充市的石油、电子仪器、特色农业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 有利于南充与重庆、成都、两大经济圈的产业合作。同时, 南充作为川东北唯一的大城市, 是川东北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 凭借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毫无争议地成为川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 南充与成都、重庆构成准三角经济区。

(二) 南充市经济地理位置的不利及影响分析

1. 经济地理位置的不利分析

四川形成了以成都平原为中心, 以川南、川西资源开发为重点, 成渝、宝成、成昆铁路和成渝、成南、成乐高速公路为纽带的经济布局。四川省的经济布局可分为四大区域:成都平原、川南地区、川东北、攀西地区, 南充位于川东北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包括成都、绵阳、德阳、乐山、雅安、眉山等市的大部分区县, 该地区凭借其位于四川盆地的有利地理位置, 成为四川经济最发达和辐射带动力最强的区域。而南充是位于地形以丘陵为主, 含有部分山区的川东北经济区域, 通过南广高速、成南高速、成达铁路等连接。南充地区第一产业以粮食种植、蚕桑养殖和经济作物生产为主;第二产业以纺织、石油天然气、食品、医药、化工等为主;第三产业以旅游、文化和电子信息为主, 相比之下南充市偏离成都平原经济区域较远, 与该区域城市、产业、经济联系较少, 这种经济地理位置上的不利较大影响了南充市经济的发展。

2. 南充经济地理位置对产业的影响分析

第一, 文化旅游产业。南充市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 是全国旅游城市, 文化旅游产业说南充的支柱产业, 可惜其文化旅游却没有得到充分地发展。相比之下, 成都以“武侯祠”为核心的三国文化已全国知名, 文化旅游发展如火如荼, 成都已向着成为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这一目标稳步前行。而南充由于经济地理位置的局限, 虽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如三国文化源头——《三国志》文化、四大古城阆中的“状元文化”, 却缺乏相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 IT产业。成都和重庆的IT产业发展得都特别好, 成都正迅速崛起为中国IT产业“第四极”;重庆IT产业辐射圈也正形成。与此相应, 南充已经将IT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发展, 其虽位于成都和重庆的经济圈内, 与成都、重庆形成一个“三角”, 不过却没有进入成都和重庆经济圈的中心位置, 导致其IT产业发展远不如预期。而南充要想单独依靠自身力量, 成为与成都和重庆相应的另一个区域IT中心, 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第三, 电子仪器产业。电子仪器产业一直以来是南充的支柱产业, 不过由于经济地理位置的局限, 仍存在如下问题:第一, 引导和带动力度不足。第二, 南充电子仪器产业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

3. 南充经济地理位置对交通建设的影响分析

南充由于其经济地理位置的局限, 对其交通建设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削弱了南充与周围城市特别是重点城市在交通上的连结能力, 使南充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势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1) 在高速通道建设方面。高速公路建设缓慢, 南充市无法融入大城市高速交通网络, 这导致南充优势产业无法同周围城市进行更深层次的连通发展。

(2) 在嘉陵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面。嘉陵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 对于南充市和四川省的水运交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南充对高等航道的投资却不足, 导致南充市缺少大型港口货物集散地, 航道的航运承载量小。

(3) 在二级路网建设方面。南充市公路的病害工程多, 危病桥和烂路多, 对于二级路网的高级化建设重视不够。如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公路网络, 做好高速公路与地方各级公路、南充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通道的连接, 提升安全稳定而高效的运输保障能力, 是南充二级路网建设的当务之急。

三、南充市如何克服经济地理位置的不利影响

(一) 产业方面

发展特色龙头产业, 带动城市经济增长。巩固以纺织、机械、食品、电力、石油、化工、电子、医药、服装工业为支柱的多门类、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地方工业体系。加大对石油天然气的发展, 同时要保护环境, 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以第三产业带动南充市的经济快速增长, 重视环保让生态更加优美, 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充分挖掘南充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 特别是三国源文化和古丝绸文化, 以旅游产业为龙头, 整合教育与科技资源, 拓展体育产业, 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相关行业联动发展, 形成全新的文旅产业格局, 把南充真正成为川东北的科教文化中心和国内知名旅游城市。

加快电子信息业发展。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以产业政策为指导, 运用市场竞争机制, 引进和扶持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和有带动能力的电子制造和软件企业, 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生产基地。依托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高校, 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 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促进行业的快速扩张。

(二) 城市布局方面

南充可以在原有的城市现状上, 通过建城东城南副中心, 来疏散城市中心区密度, 并将工业向下风向的嘉陵区迁移。现在的中心城区域将主要建设成为服务功能齐全的城市中央商务区, 大力发展金融、贸易和第三产业, 房地产开发将主要以写字楼、办公楼、白领公寓为主, 市民居家也将向环境和功能完善的城市外围新区拓展。这样就形成了以主城区为核心, 在现有形成的北向发展基础上, 打通城市南北的城市发展地带, 从核心主要沿着南向、北向、东向放射性道路形成串珠式发展轴, 这样更好地使整个城市与乡镇形成良好的联系, 进行城乡统筹安排, 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中小卫星城市为扩展圈、小城镇为延伸的城乡体系。

在城市的整体布局方面, 应充分发挥江城的独有地理优势, 以嘉陵江为中轴、南北并进、东西延伸。向北:城市北部以旧城区为主, 位于嘉陵江上游, 应优化地区功能布局与空间结构, 将符合新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新兴产业、信息港、生物岛、大学园区、高新园区布局于此。向南:城市南部嘉陵区位于嘉陵江下游, 城市主要工业区应布局这里。向东:以南充城市中心区的建设拉动城市重心向东拓展, 将传统商业向高坪——小龙迁移, 使之成为城市功能结构完善、城市中心地位凸显的重要区域。向西:利用城市西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集中力量发展文旅经济, 同时兼顾优质农业和高档度假酒店的发展。

(三) 交通建设方面

加快规划建设南充城市轨道交通。南充市规划轨道交通由2条线组成, 呈现出“Y字”形的线网形式, 贯穿城市中心, 连接城市主要客流集散点, 构建线网整体骨架。

优化城市整体交通体系规划, 改变南充现有交通现状, 建设安全流畅而高效的区域交通网络, 巩固南充在川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完善城市内部道路交通, 合理衔接动态交通、静态交通和人行交通, 科学安排城市重要交通设施的分布。

摘要:经济地理位置是每一个地理事物体现其经济个别化的要素, 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引入经济地理位置的概念, 然后对南充市的经济地理位置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 对南充市如何克服经济地理位置的局限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经济地理位置,城市布局,产业

参考文献

[1] 杨树珍.经济地理位置[M].中国百科网.

[2] 《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8.

上一篇:加强采购质量管理的探讨下一篇:如何有效查找和解决50kW中波发射机推动级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