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突发疫情的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突发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公众的生命健康, 同时对社会的稳定也造成了不利影响。突发疫情对人群生命安全有直接危害, 当影响和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时, 易引起社会混乱和恐慌, 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医院护理管理, 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案, 并针对性的加以实施, 是保障医疗安全, 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突发疫情甲型H1N1流感40例及手足口病1 700例相关资料行回顾性分析, 为探讨传染病突发疫情的护理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 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该院突发疫情甲型H1N1流感40例及手足口病1 700例相关资料行回顾性分析, 对医院感染风险进行概括, 并制定相应对策, 建立联动管理机制,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 方法

1.2.1 医院感染风险概括 (1)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传染病疫情突发时, 多采取成立临床病房的形式, 收入患者大量, 使工作量急骤增加。而护理人员不足, 在应对突发疫情开展健康宣教、治疗、感染控制等护理工作时, 缺乏人力资源, 显著降低了医院感染管理依从性, 如手卫生问题等, 为感染在医院的暴发埋下了隐患。 (2) 护理工作缺乏统一性:传染病突发疫情时, 因大量护理人员从其它科室或医院调配而来, 工作习惯和适应工作的能力存在差别, 对工作流程及环境不熟悉, 使诱发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增加。 (3) 物质、设施短缺:因传染病突发疫情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 不能确定病员大批量性和病情的紧急性, 在突然达到疾病高峰期, 发病率猛升的情况下, 物质供应会有短期不足的情况发生, 如无床单位消毒机, 无流动洗手设施, 或防护用品及其他物质配备不足等[2]。 (4) 健康宣教缺乏:因公众对传染病突发疫情普遍缺乏认识, 对医务人员的相关劝阻依从率低, 在病区频繁出入, 手卫生无法保证, 对疾病传播方式及途径缺乏认识, 如手足口病流行期间, 因高发区地在农村, 多为留守儿童, 外祖父母、祖父母理解能力及卫生习惯均较差, 文化水平低, 对消毒隔离、标准预防无概念, 护理人员宣教力度不够, 增加了传染病突发疫情暴发流行的风险性。 (5) 环境污染:传染病突发疫情发生时, 病房空间有限, 但发病集中, 住院患者在短时间内猛增, 床单位密度较高, 使床边隔离无法有效实现, 且空间内人员太多, 导致空气质量差、不流通, 保洁工作效果差, 医疗废物量和生活垃圾量增加, 易引起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

1.2.2 应对措施分析 (1) 人力资料合理配置:

设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护理部在接到疫情通知后可对预案迅速启动。依据人员情况和工作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调整, 医务人员统筹安排, 统一调配全院护士, 对外院援助护理人员合理安排, 结合排班, 使全体护理人员达到有效整合的标准。将专业知识扎实、操作技能娴熟的护士配置在急病区, 对优势护理力量加以集中, 最大限度的提高护理整体质量[3]。依据人员情况和工作需要行动态调配, 弹性排班, 作息时间合理安排, 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依从性, 调动积极性。 (2) 加强培训:由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对培训计划进行拟定, 开展培训工作, 在传染病突发疫情每次发生时, 将消毒隔离、预防控制、手卫生、护理常规、个人防护等知识以应急技术演练和专题讲座的方式结合进行培训, 对医院内交叉感染行有力控制, 以避免医院成为疫源地。在疫情结束后, 就传染病知识开展培训, 包括应急预案演练、法律法规培训、感染知识掌握及专业技术培训等。就突发疫情的重要性让全体护士有正确的认识, 依靠科学技术加以解决。 (3) 联动管理机制建立:a对感染管理、护理管理制度完善:院感染科、护理部在传染病突发疫情发生时需行联动管理, 传染病病例报告一旦收到, 即立即安排人员行指导和调查。依据切断传播途径、隔离传染源, 对易感染加以保护为原则, 根据病情的不同对对应的隔离消毒方式进行选择, 防止传染病在医院内出现感染暴发。紧跟形势, 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 收集病原体信息及传染病发病信息, 参照《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等规定, 针对不同的病原体、疫情, 对各环节、各部分的管理制度进行制定[4]。并确保制定的实用性、科学性和针对笥, 使各项工作程序化和正规化的发展, 以达到预防交叉感染, 保证隔离病区护理质量的目的。b确保物质、设施充足:在传染病突发疫情事件的处理中, 资源供应得到保障是确保成功的关键。与后勤、设备行及时沟通, 就专业防护设备做好保养和储备, 并根据形势变化, 对物质准备进行调整, 对医疗物资和预防用品行统一调配, 统一使用和管理, 并依据医护人员和患者需求, 对供应计划进行制定, 确保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c科学防护:最大限度的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是隔离病区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 是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如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 依据其传播途径, 采取接触隔离和飞沫隔离措施, 加强人员保护并严格区域管理, 对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加强环境物品的消毒清洁, 将传播途径有效切断[5]。d健康宣教: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就疾病常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 发放宣教资料, 设立板报、宣传版、宣传栏, 提高大家对预防方法、传播途径、注意事项有相应了解,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积极性。e护理操作环节管理: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对医护操作流程加以完善, 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加强手卫生, 对物品和环境行清洁消毒, 降低人员密度, 减少陪护人员, 限制探视次数。f加强感染监测:预防医院感染流行中, 感染监测为重要环节, 监控医生需对可能出现的流行暴发趋势配合医生及时发现, 最大限度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 结果

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突发疫情甲型H1N1流感40例及手足口病1700例在收入治疗的过程中, 未发生院内感染暴发及播散的情况, 均得到良好控制。

3 结语

临床医院感染的预防中, 护理人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是防止医院感染各项措施贯彻和推动的主力军, 在应对传染病突发疫情中, 需对护理人员行合理配置, 保证护理物质储备、应急设备, 加强信息管理, 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提高护理质量、严格加强护理管理, 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在传染病突发流行期间发生的有力措施, 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传染病突发疫情的护理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突发疫情甲型H1N1流感40例及手足口病1700例相关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突发疫情甲型H1N1流感40例及手足口病1700例在收入治疗的过程中, 未发生院内感染暴发及播散的情况, 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 提高护理质量、严格加强护理管理, 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在传染病突发流行期间发生的有力措施, 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意义。

关键词:传染病突发疫情,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控制

参考文献

[1] 索继江, 邢玉斌, 魏华, 等.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10) :1154-1157.

[2] 尹莉.医院传染病管理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9) :228.

[3] 罗东宣, 冯占春, 张剑.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的地位[J].中国医院管理, 2004, 25 (3) :3-5.

[4] 李万红, 邹小英.基层医院手足口病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10B) :72-73.

[5] 杨金瑞.论如何做好卫生领域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沟通工作[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2 (10) :884-886.

上一篇:关于河北省干部驻村推进精准扶贫的调查研究——以涞源县坡水村为例下一篇:高校后勤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