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防控制度

2022-05-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单位开展日常工作的准绳,完善、有效的制度有利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助力单位长远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传染病疫情防控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传染病疫情防控制度

综合医院做好传染病防控与疫情报告工作的体会

工作体会

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是一所建院近百年的综合性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总结我院传染病防控与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有如下做法和体会。

(1)明确“预防为主”的传染病防治方针和综合医院职责。

医疗机构是发现疫情和疫情报告的最主要来源,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检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2)成立感染管理办公室,实行感染管理制度化表格化。

2006年1月我院专门成立了感染管理办公室,配置了3名专职管理人员:主任1人、消毒隔离1人、本人由原作消毒隔离工作转做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原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由电脑室人员兼职)。

结合我院实际,感染管理办公室重新修订下发实施了传染病报告制度与流程、传染病诊断标准、突发公卫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医院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等。同时,完善了门诊日志、病房住院登记、化验室阳性结果登记、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等。

(3)注重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实际工作中,我们多次组织全体临床医生针对传染病报告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并组织考试。对新上岗的责任报告人和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上岗前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有关条款、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各专门病种的报告要求等。例如: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禽流感、艾滋病、急性迟缓性麻痹知识的专项培训。并且组织全体参培人员考试答卷,将考试成绩作为每人本季度继续教育的考试成绩存档。

(4)形成疫情报告网络,将责任分工落实到人头。为了全面动态掌握疫情,我院将检验科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等作为疫情监测点,通过总值班室和门诊大厅的两个报卡箱,形成一条完整的传染病报告网络。

(5)狠抓检查考核,强化疫情报告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为了确保医院传染病疫情完整、及时、准确上报,我们坚持对各种相关科室进行日检和周检。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门诊、病房、化验室各环节的检查和核对,做好检查及处理记录。并且将检查结果作为各科室及相关责任人的考核和奖惩依据;坚持实行了临床医生的首诊负责和报告责任制,化验室人员传染病检验结果报告制,责任疫情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的核查制。

(6)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疫情报告遇到的疑难问题。

针对无化验室阳性结果记录,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为防止漏报也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对新入院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先报未痰检(每日跟踪检查感染科住院患者一览表,排查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待痰检结果出来后,如是“涂阳”再报订正卡片。二是对儿科常见的风疹、水痘、猩红热等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一方面向医生讲明漏报的后果与责任;另方面对就诊人数、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等进行跟踪检查。

针对传染病报卡中住址栏不愿填写的病例,在摸清患者怕填写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社交关系带来影响的心理,向其说明填写住址是为跟踪了解病情和通知使用新药特药。同时我们也会履行为患者保密的责任。

讨 论

从事专职疫情管理直报工作的体会,可以归纳为八句话:一个目标,二个绝不,三个勤字,四个知道,五个有心,六个了解,七个必去,八个不放。

一个目标:要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使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个绝不:绝不让医院发生传染病漏报和迟报。

三个勤字:一定要做到眼勤、嘴勤、腿勤。

四个知道:一定要让每位医生知道报卡的病种、方法、时限、地点。

五个“心”字:即对工作要有进取心、责任心,还要有热心和耐心,最主要一条就是细心。

六个了解:了解国内外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动态;了解传染病报告网上公告栏内发布的最新消息;了解网传的基本知识;了解网上住址栏内区、街道的划分;了解死亡报告卡中死因ICD10疾病代码的基本内容;了解国家卫生部每月公布的传染病疫情通报。

七个必去:凡是有传染病阳性结果登记的部位必去:检验科的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的X光室、CT室。

八个不放:①每天发生的传染病人流向不放过;(门诊病人尽量动员住院治疗;普通病房的要转诊到感染科;不具备转诊条件的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②传染病登记簿登记不好不放过。③门诊日志记录不好不放过。④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不好不放过。⑤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不好不放过。⑥节假日急诊医生往诊;外科医生手术不放过(一定做到在传染病规定时限内报告)。⑦报告卡内容填写不清不放过。⑧报卡中的先进典型不放过。

应建立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间的密切协作的运转机制:①忠实履行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职责,争做专业管理的明白人、传授人、把关人,完整、及时、准确地做好疫情信息直报工作。②开展数据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反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院,为促进两个体系间的密切合作和高效运转提供依据。③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一步落实职责范围内的傳染病疫情报告、密切接触者现场控制、院内感染控制等各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④进一步加强对医院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其早期诊断和处理传染病的能力。⑤完善院内传染病筛查的专门机构,建立及时检查出传染病患者的高效、长效机制。

作者:李 英

第2篇:基层医院新聘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知晓状况的调查分析

为早期发现和早期给予传染疾病的控制,我国一直实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制度,此方法可控制疾病、切断疫情,其是医院工作的主要预防方法[1]。过往我国在应对禽流感、非典等疾病时都通过此项方法进行控制和预防,证明此方法的有效性。2009-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对此项工作进行分析和调查,并和其他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对此工作中的漏报等原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办法以解决这一问题,改善现今的情况,让此工作可以得到顺利的开展,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 艳 李义红 龚光梅

第3篇:疫情防控中行政奖励制度的构建

摘 要:疫情防控中的行政奖励具有弘扬疫情防控正能量、体现疫情防控人性化、实现疫情防控针对性、阐释疫情防控机制的现代治理理念、充实疫情防控手段等价值。疫情防控中行政奖励的前提是受奖励行为符合有益性、合理性、实效性、合法性等客观标准,基于此,受奖励行为类型包括及时预警、自觉防范、投入救治、物质帮助和技术支持等,行政奖励的方式可以是提供就业方便、职级晋升条件的倾向性裁量、享受优惠政策、授予荣誉称号、实物的供给以及金钱的支付。对行政奖励进行统一立法,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行政奖励制度,明确疫情防控中行政奖励的法律属性,完善行政奖励的程序,强化行政奖励的法律效力等,是应予重视的法治进路。

关键词:疫情防控;行政奖励;法治进路

依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情防控由行政系统主导。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政府行政系统在疫情预防和控制中采取了诸多措施,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笔者注意到,我国有关疫情防控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行政高权进行相关控制、监管和处置,如在疫情防控中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以及其他设定义务的行政手段的使用概率较高,行政奖励的使用频率则较低。这并不完全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进入新时代,行政法治应更多体现时代精神,发挥行政奖励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疫情防控中行政奖励制度的构建及其适用进行系统探讨。

一、疫情防控中行政奖励的价值

在行政法治中,行政秩序的形成和行政相对人行为规范化的实现通常有两个路径。一是强迫型路径,即行政主体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制裁性行政行为。即便在法治发达国家,该路径也是不可或缺的。二是激励型路径,即行政主体通过承诺或者实际给予行政相对人一定的利益,使行政相对人支持行政秩序、服从行政管理、配合行政执法。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创立激励法学,核心内容是建构一个通过激励手段体现法治精神的法律学科,在法律体系中设一个重要板块即激励性规范。②这种主张提出了新的社会规制方式,契合现代法律精神。“积极奖励与消极惩罚同样重要”,“在现代立法中关于授权、补贴、减税以及其他财政减免的规定都是积极奖励的重要例证”。③我国行政法治中关于强迫型路径的规范和制度并不少,关于激励型路径的规范和制度则没有形成体系。换言之,行政奖励手段的运用是比较薄弱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会公众和行政相对人都自觉实施了很多行为支持疫情防控,这样的行为应该通过行政奖励予以褒扬。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看,疫情防控中行政奖励的价值突出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弘扬疫情防控正能量

疫情防控考验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能力,其过程是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的目的是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让行政秩序恢复到常态。疫情防控期间社会公众有多种行为倾向,其中有些是比较中性的,如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履行相应的义务、尽到相应的责任,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行为倾向;有些是负面的,如不自觉遵守有关规则,抵制行政部门的防控措施,甚至利用疫情防控期间某些方面的管理疏漏而实施违法行为等;还有一种是自觉、主动地实施有益于疫情控制的行为。对于行政系统而言,在疫情防控中要有效认可中性行为、控制负面行为、褒扬有益的行为。通过褒扬有益的行为,使疫情防控形成正能量,形成一种气场,进而形成一种人们都对疫情防控持积极态度的氛围。只有通过行政奖励才能形成这样的气场和氛围,因为在调动行政相对人积极性方面,行政奖励是最有效的手段。这一点可以用马斯洛的行为心理学理论予以佐证。马斯洛认为,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实现,即自我在社会机制中被认可,进而愿意将自己的能量最大化,“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无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忘怀一切”④。

2.体现疫情防控人性化

以人为本作为公法的精神在我国确立得较晚。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既使人权入宪,也规定公权力的行使要有条件、有程序地为私权让渡空间。行政强制的实施要有法律依据,要依法律程序而为,实施后要依法给予行政相对人补偿。⑤我国宪法关于行政权的规定强调其权威性,行政系统可以通过行政高权实施行政行为,这使公法似乎冷冰冰地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2004年修宪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之后,这样的局面发生了变化——公法既有冷冰冰的一面,同时也有温馨的一面、彰显人文关爱的一面。⑥近年来出台的很多行政法文件都不同程度地认可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实施中的人文精神。对于这种精神,只有以规范、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弥补和矫正行政法冷冰冰的一面。疫情防控期间行政奖励手段的运用便具有这样的价值,能使公法无论在规范构成上还是在实施中都越来越人性化。

3.实现疫情防控针对性

疫情防控是一个机制化的过程,这是没有争议的。换言之,政府通过宣布紧急状态而将疫情的预防和控制纳入公共治理秩序,進而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控制机制。这是疫情防控最主要的特征,是其有序化的体现。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疫情防控的内涵之一。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行政主体或者其他公权力部门面对的是一个个问题、一个个案例、一个个行政相对人。通过对一个个病患的治疗、一个个行政相对人的排查,形成了疫情防控总的秩序。正因为此,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多次强调疫情应对的精准性。行政系统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是行政精准性的体现。在疫情防控期间,对有害行为予以精准的制裁和打击,对有益行为予以精准的奖励,就是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置。毫无疑问,行政制裁与行政奖励所适用的行为人和行为对象是完全不同的,尽管它们共存于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中。

4.阐释疫情防控机制的现代治理理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家治理体系作了顶层设计,其中有非常多的能够真正体现治理现代化的理念或方略,最为突出的是要求新的治理体系充分体现治理的给付精神,如强调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⑦给付精神为传统行政法注入了活力。在实现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行政主体要善于运用柔性手段让行政相对人认可行政系统的决策和执法,要学会给予行政相对人利益。行政主体不要运用单一的制裁手段或者强制手段,仅凸显行政主体的权威或者行政相对人作为义务主体的一面;而要换一种思维,换一种逻辑,使行政相对人在与行政主体意志一致、认同一致、行为一致的状态中支持行政主体。在疫情防控中运用行政奖励手段,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尝试。作为一种尝试,行政奖励不是在疫情防控中实施的个别行为,而应作为一种新的治理理念融入新的治理体系。

5.充实疫情防控手段

我国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走的是法治化道路,尤其与2003年防控非典相比,无论是公权力主体还是行政相对人在运用法治手段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的联防联控机制在发布新闻及其他措施中都有非常多的法言法语。人们都关注疫情防控中《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适用,这些成体系的法律规范对疫情防控手段的选择似乎都带有严格管控的特点。如《突发事件应对法》第66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44条规定:“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当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在有关法律规范中,疫情防控的刚性手段居于绝对重要的地位。这使我国历次疫情防控都缺乏适当的柔性手段,甚至缺乏适当的行政关爱,更谈不上对鼓励行政相对人实施有益的行为营造氛围和气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有关职能部门在防控手段上有了新的认识,实施了行政奖励行为。应当说,行政奖励充实了疫情防控手段,具有重要的法治价值。

二、疫情防控中受行政奖励行为的客观标准

疫情防控中的行政奖励是指,政府行政系统对在疫情防控中有突出贡献的行政相对人或者其他私方当事人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激励。我国传统的行政奖励制度大多以授予称号或者给予某种相应的身份为主要手段,使得行政奖励针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或者组织。换言之,行政奖励过程所凸显的是被奖励对象。⑧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实施了一系列行政奖励行为,所针对的是特定主体或者特定主体身份,相应地授予了一定的称号或者荣誉。⑨这些行政奖励与行政法治中传统的行政奖励是相契合的,其中被奖励者或奖励对象只是行政奖励的形式方面,行政奖励只是对某种受到奖励的行为所作的人格化、标签化处理。换言之,疫情防控中的行政奖励主要指向受奖励行为,而不单纯指向受到奖励的行为人,受奖励行为是行政奖励的质的方面。疫情防控中受到行政奖励的行为应当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凡是符合这些标准的行为都在行政奖励的范畴之内,反之就不适用行政奖励。

行政法上受到行政强制或者行政处罚的行为以及获得行政许可的行为都必须符合一定的客观标准。以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为例,该行为应当符合危害性、违法性、应受处罚性等客观标准。疫情防控中受到行政奖励的行为应当符合什么样的客观标准呢?笔者认为下列方面是最基本的标准。

1.有益性

有学者提出:“行政奖励是由于相对人实施了有利于行政管理的行为,为了鼓励这种行为而作出的。”⑩这种界定表明,受到行政奖励的行为是包含特定内容的行为。该行为对行政管理秩序而言,是一种正能量,其与行政管理秩序有机契合,有益于行政秩序的形成和维护;对社会公众而言,能够带来利益;对公共利益而言,能最大限度地予以体现。通常意义上的行政奖励就蕴含这三方面的有益性。疫情防控期间受到行政奖励的行为或者在延缓疫情蔓延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或者在为患者减轻痛苦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有益性在疫情防控期间有特定的考量标准,它与整个疫情的预防和控制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某医院的醫护人员在第一时间预警了疫情的发生,引起其他医护人员及社会公众的注意,该预警行为对于疫情防控就具有有益性。又如,在疫情防控期间为需要救助的人提供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帮助,这类行为也对疫情防控有益。B11有益性是疫情防控期间受行政奖励行为的一项重要的客观标准。

2.合理性

受行政奖励行为的实施主体是多元的,可以是作为行政相对人的个体、社会组织或者企事业单位。由于行政主体及其行政行为的复杂性,对受行政奖励行为的考量较为复杂。疫情防控处于非常时期,其间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与日常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有非常大的区别。时间、空间的特定性对受行政奖励行为提出了理性要求。例如,在一些乡村,村民委员会为防控人员不当流动而采取封村封路的措施,对于该行为的考量就较为复杂。该行为从疫情防控效果来看,可能是有益的;从行为本身来看,则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深而论之,有些行为可能具有形式上的有益性,但不一定具有本质上的合理性。因此,合理性是疫情防控中受行政奖励行为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客观标准。

3.实效性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制裁措施的实施都要求行政相对人的行为有相应的结果,有可以估算的危害性、可以考量的危害程度等。正如有学者指出的:“行政处罚必须公平、公正,没有偏失,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对。”B12而行政奖励行为与行政制裁行为相比,是相对柔性的。实施行政奖励的行政系统是有所付出的,无论这种付出体现在哪些方面,它归根结底是一种公权行为,受到行政奖励的行政相对人则从公权行为中得到了利益。因此,受到行政奖励的行为与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一样,要有实效,要有实际结果可予以柔性或刚性的考量。换言之,疫情防控中受到行政奖励的行为必须符合实效性的客观标准。

4.合法性

学界对行政法上的行政合法性原则没有什么争议。“所谓‘合法’,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狭义的,即依法办事;另一个是广义的,即除依法外,还应有一套确认规范或原则借以保证广泛的行政权(自由裁量权)不被滥用。”B13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揭示了行政主体实施的行为要有法律上的合法性构成要件。理论上讲,该原则是一个具有深层次合法内涵的原则。由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与行政相对人天然地联系在一起,与行政相对人的个体行为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就产生了行政相对人行为的合法性与行政主体行为的合法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行政相对人的行为是合法的,而行政主体对其实施了行政制裁,则行政制裁违反了行政合法性原则。如果行政相对人的行为是违法的,行政主体对其实施了行政制裁,那就体现了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相对人受到行政奖励的行为必须具有合法性,这是不能有任何争议的。

疫情应对期间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和行政主体的行为都发生在非常时期,发生在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紧急状态之下,对这些行为合法性的考量会因非常时期和紧急状态而适当有所淡化。因为在疫情应对期间,公民权利应当有所克减,行政高权应当有所强化,法的规制以及规制过程的法律属性便可能有所弱化。发生在这样非常时期的行政奖励是行政主体实施的正式行政行为,无论情况多么复杂,无论行政相对人受奖励的行为多么特别,该行政奖励都不能缺失合法性。这也是习近平同志强调的依法防疫精神的体现。

三、疫情防控中受行政奖励行为的类型

在我国,行政奖励虽然还没有严格的行政法调整,但在行政法治实践中的运用并不少见。如劳动领域有各个层次的劳动模范称号,有各个行业的劳动模范指标分配;B14科学技术领域有各种级别的自然科学奖励、社会科学奖励;在卫生健康领域、教育领域,有关职能部门都实施了行政奖励行为。总体上讲,我国行政奖励行为的类型尚未形成体系和机制,具有明显的分散化、碎片化的特征。这为疫情防控期间该奖励什么样的行为、不该奖励什么样的行为增加了确定难度。疫情防控有这样一些本质特性需要引起重视。一是发生在非常时期。如前文所述,疫情防控是在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相关法律规定的非常态行政执法状况下发生的。二是与公共卫生事件有关。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与2003年非典一样都是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安全必然是疫情防控期间实施行政奖励所考量的最核心因素。三是有复杂的社会属性。虽然公共卫生事件框定了新冠肺炎疫情所属的基本领域,但防控过程涉及社会管理的绝大多数领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为例,参与主体就涉及十多个职能部门,疫情防控中的行政奖励就存在于这种复杂的社会机制中。上述三方面特性既是对疫情防控中受行政奖励行为进行类型划分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也反映了受行政奖励行为类型的复杂性。概括而言,疫情防控期间受行政奖励行为的类型可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分析。

1.及时预警的行为

此次疫情发生后,我国学界和实务部门都非常关注疫情发生及其防控过程中的信息问题。与疫情有关的信息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信息,即政府行政系统所掌握的以及应当公布的信息。“行政信息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记录’,它包括笔录、书信、书籍、图片、刻印、照片、微缩影片、录音带、可以机器读出的记录与其他非具有固定形式或特征的文件资料及记录影印或复制的各种信息。”B15二是社会性信息,即社会公众下意识地知晓的有关疫情的信息,或者有意识地关注的有关疫情的信息。政府行政系统在此次疫情应对中的信息公开问题不在本文研究的范畴,也与行政奖励没有直接关系。社会性信息则与疫情应对中的行政奖励有关,此次疫情发生后就有医务人员及时在不同范围内传递了相关信息,向政府和社会发出警报。这样的预警行为有的已受到政府行政系统肯定和表扬,但还没有被纳入普遍奖励的范畴。新冠肺炎有强烈的传染性,及时预警对疫情防控有极大的助益,这类行为应当受到行政奖励。

2.自觉防范的行为

社会公众对疫情防范的态度不可忽略,其对疫情防控的作用或者影响甚至超过政府行政系统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基于2003年防控非典的经验,我国社会公众普遍高度重视,自觉进行自我防范。但是,仍有一些人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在疫情期间组织聚会或者大型公众活动。鉴于此,对于在疫情防控期間进行自觉防范的社会个体、行政相对人及其行为,应当予以奖励。这些社会公众自觉在家采取防范措施,并且以此带动其他社会个体或者人群自我防范。对自觉防范行为的奖励有助于为今后应对其他突发事件建构社会性的防范机制。当然,社会公众的自觉防范行为究竟如何定性、如何选择,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如果此类行为的范围过于宽泛,就会使对此类行为的奖励失去行政奖励的制度价值。

3.投入救治的行为

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是此次疫情防控的中心环节之一,既能使患者减轻痛苦、降低死亡率,也能舒缓疫情对其他人群的压力,对于节省医疗成本也非常有益。疫情发生后救治的认定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患者自身投入救治。患者若能抱着乐观的心态,自觉遵守医疗秩序,就是一种正能量的行为。二是医护人员的救治。医护人员在此次疫情应对中是主力军、生力军,有极大的付出。有些医护人员放弃休假,放弃与家人团聚,投入对患者的救治中。三是志愿者在救治过程中的付出。如有些志愿者提供体力上的服务,有些志愿者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务。上述救治行为都在疫情应对的受行政奖励行为范围内,至于哪些具体行为应该受到行政奖励,还需要从技术上进一步考量。

4.提供物质帮助的行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物质方面的供给是不可或缺的,包括医疗方面的物质供给和非医疗方面的物质供给。在我国举国体制下,“对具体问题更有针对性的计划。这样的例子很多:财政政策、关场歇业、事故预防、收入保障、污染治理、保护濒危物种、投资、发展、交通运输、房屋建筑、就业、智能发展,等等”B16。举国体制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优势所在,在该体制下,绝大多数物质资源都由公权力主体提供。另外,存在于社会系统中的资源对疫情防控的支持能很好地补充政府资源,分担公权力主体进行疫情防控的成本。此次疫情发生后,很多企业和社会公众抱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怀,自发在第一时间向疫情严重的地区提供口罩、蔬菜等日用品和食品。这种行为是疫情防控中受行政奖励行为的主要类型之一。

5.提供技术支持的行为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一个社会事件,被深深地贴上了社会性的标签。笔者注意到,人们对此次疫情关注更多的是它的社会属性。因为随着疫情的蔓延,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医患关系问题、行政执法问题、政府责任问题、社会公众权利的克减问题等有所暴露。这些问题淹没了一个与疫情有关的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技术问题或者科学问题。此次疫情是由新冠肺炎病毒引起的,该病毒的源头在哪里、与其他病毒有什么区别、传播速度如何、有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等,都需要科学家进行研究。如果相关研究取得非常好的成果,就应当受到奖励。关于新冠肺炎病毒有很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和科学问题需要解答,提供理想解答方案的行为都在疫情防控中受行政奖励行为之列。

6.其他应受行政奖励的行为

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社会各界有各种各样的积极行为。除了自我隔离,很多社会公众献计献策,如有人提出病毒在电梯内传播应当引起重视,促使有关部门加强对电梯内的消毒工作。这尽管是一个很小的建议,却可能避免很多人受到感染,故应当受到奖励。有学者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探讨疫情防控措施;有学者从法律治理的角度探讨疫情防控手段,所提出的禁食野生动物、强化生物安全的立法建议已经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采纳。此类行为不胜枚举,划入疫情防控中受行政奖励行为具有正当性。

四、疫情防控中行政奖励的方式

如前文所述,我国没有统一的行政奖励法,也没有完整的行政奖励制度,行政法治实践中行政奖励的实施是相对分散的。这种分散性在奖励方式上也有所反映,不同的行政职能部门实施行政奖励的方式千差万别,有的方式既缺少法律依据也缺乏合理性。比如,此次疫情期间出现了高考奖励方式上的乱象,加分者有之,放松招收条件者有之,破格录入名校者有之,等等。行政奖励的方式是行政奖励中最敏感的问题,因为受奖励行为及其当事人就是通过具体的奖励方式而受益的。笔者认为,疫情应对中的行政奖励方式既要与传统的行政奖励方式相衔接,又要与疫情防控这个特定的行政法治事项相契合。具体而言,疫情防控中的行政奖励方式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提供就业方便的方式

提供就业方便是指,对那些在疫情防控期间作出贡献但尚未就业或者工作不理想的受奖励人,使其尽快就业或者有理想的工作。该行政奖励方式适用于特定人群,换言之,不是所有的受奖励人都适合这种奖励方式。此次疫情应对期间有很多外卖小哥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医护人员、被隔离人员提供外卖服务,其中多数人并不一定有理想的工作;有很多未就业者如大学生组成志愿者队伍,他们不计报酬,为被封闭的社区提供这样那样的服务。这些人都是社会弱势群体,对他们而言,授予荣誉称号远不如找到理想的工作实惠。因此,应当为他们提供就业方便。当然,就业问题不仅涉及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更涉及第三方当事人如企业、公司和其他组织,这就要求行政主体在行政治理中依法与第三方形成互利互惠的关系。在公私合作治理的情况下,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B17总而言之,提供就业方便是疫情防控中一种必要且可行的行政奖励方式。

2.职级晋升条件裁量的方式

在当代社会,很多领域都有职级、职位划分,如企业的工人有职级上的划分,医院的医生有职位上的划分,高等院校教师有职称上的划分等。职级晋升条件裁量的奖励方式就针对这些在社会中有一定职位身份的人群。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疫情严重地方的一些医生、护士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方面有突出贡献,有些医生和护士从其他地方“逆行”到疫区,对这些医务工作者的奖励方式应该与他们的职业相契合,职级晋升条件裁量应当是最好的奖励方式。我国关于职级晋升有严格的条件,有些条件是国家层面的,有些条件是地方层面的,有些条件是单位层面的。B18通常情况下,即使是单位确定的职级晋升条件也难以逾越,不能由相关管理部门裁量。在疫情防控期间实施行政奖励,应当让有关管理部门能够在职级晋升条件的适用上有裁量权,通过该裁量权的合理行使让那些在防疫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有职级上的晋升。此次疫情防控中这种奖励方式运用得不多,因为涉及体制机制领域的问题。这也是我国行政奖励刻板化的体现。

3.享受优惠政策的方式

在我国行政法治中,也许是为了行政管理方便,也许是为了建构行政秩序,也许是为了体现行政许可的法治精神,每个职能部门在其行政管理领域都制定了一定的政策,其中不乏出于部门利益保护考虑的“土政策”。如上幼儿园需要摇号;取得城市户口须符合关于居住期限的条件及其他条件;购房要满足户籍、社会保障金缴纳等方面条件。这些政策性要求在形构行政秩序的同时增加了当事人获取相关资格的难度。享受优惠政策正好与此相对应,让当事人在某种特殊情形下不受此约束,相当于得到优惠。疫情防控中享受优惠政策是一种较好的奖励方式,与提供就业机会相比,该方式实施起来更加方便,因为绝大多数政策由行政主体掌握。在疫情防控期间,行政主体要善于运用政策手段,让有益的行为得到奖励。B19

4.授予荣誉称号的方式

“荣誉称号作为荣誉的重要载体,按照法定的程序被授予给个人或集体,以期激励个人,凝聚集体,从而调动社会的积极性,实现国家荣誉制度的目的。”B20授予荣誉称号主要是精神层面上的奖励,这种奖励方式在实践中运用得较为普遍,如授予科研人员享受政府津贴、诸种学者称号、劳动模范称号、三八红旗手称号等。此次疫情应对期间,有关职能部门实施的行政奖励中也有授予荣誉称号的奖励方式,如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女医务人员(集体)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等称号。B21这种精神奖励比纯粹的物质奖励的效果更加长远。对于在疫情防控中有突出贡献者,政府应善于运用授予荣誉称号的方式予以奖励,可以适用传统的荣誉称号,也可以创立新的荣誉称号。

5.实物供给的方式

在我国行政奖励制度中,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是两个最基本的奖励手段。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更看重精神奖励手段,因其效果比物质奖励更契合计划经济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不再认为从国家获得物质利益是不光彩的事,而认为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都很重要,于是奖金、津贴等物质奖励方式得到较多运用。事实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在利益问题上的表现是不同的。市场经济的利益特征更明显一些,如住房在计划经济下由国家统筹分配,在市场经济下则由当事人自主购买。給予当事人实物是一种很好的奖励方式,疫情防控期间对一些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可以奖励住房、交通工具以及其他有用的实物。

6.金钱支付的方式

金钱支付的方式很容易理解,就是行政主体直接向受奖励人支付现金。在我国,该奖励方式运用的概率非常高,各行政职能部门设立的奖项中几乎都有运用该奖励方式的。在疫情防控期间,行政主体对应受奖励的行为人支付金钱是可以普遍适用的奖励方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关部门实施的行政奖励中就包括金钱支付。B22

上述行政奖励方式中,有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有些(如授予荣誉称号、实物供给、金钱支付)可以普遍适用。上述奖励方式是否并用有非常大的伸缩性,如在授予荣誉称号的同时可配以实物供给,也可配以金钱支付。在行政法治实践中,实施何种具体奖励方式由行政主体自由裁量。上述奖励方式是疫情防控中最主要的行政奖励方式,在这些方式之外还可以有其他奖励方式。

五、疫情防控中行政奖励的法治进路

1.关于行政奖励的统一立法

行政奖励在行政法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给付行政的行政法治背景下B23,其适用空间会越来越大。关于行政奖励应当有规范化的制度,这就要求国家将目前分散的、碎片化的行政奖励规定予以统一,就是说,应当制定统一的行政奖励法。我国对制裁性行政行为已经有专项立法(如《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这些法律使行政制裁制度相对集中、统一。B24行政奖励即使作为一个具体行政行为,也应当像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那样,有一部统一的法典予以规制。统一的行政奖励法是对一般行政奖励的规制,涉及行政奖励的一般原则、一般制度、一般程序与方法。这部统一的立法不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的行政奖励,但对于疫情防控期间的行政奖励是十分关键的,因为它可以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实施行政奖励的法律基础。统一的行政奖励法是形构我国行政法治所必需的,进一步讲,可以为我国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奠定基础。

2.关于应对突发事件的行政奖励制度构建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的类型、级别等作了规定B25,这就在法律上明确了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治理、行政执法、行政行为的作出都进入非常时期。在这个时期,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上的义务比平常有所增加,其權利则比平常有所克减,与此相对应的是行政主体行政职权的强化。在这样的非常态情形下,一般意义上的行政行为需要适度调整,包括强度的调整、程序的调整、行为后果的调整等。行政主体在这个时期实施的行政奖励必须契合这个时期的特点,要与突发事件应对相适应,要超越常态化行政执法下的行政奖励。笔者认为,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应当设置特别行政奖励制度,该制度应当与行政执法的特别时期相适应。疫情防控期间的行政奖励是以统一的行政奖励制度为基础的,如何将疫情防控期间的特别行政奖励与统一的行政奖励制度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构建突发事件应对的行政奖励制度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的行政奖励中有一些特殊的奖励以特别程序进行,这是值得推广的。笔者注意到,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更多地强调政府行政系统的强制权及其他制裁性权力,给行政奖励留下的空间并不多,这是今后完善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制度时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

3.关于疫情防控中行政奖励的法律属性

行政奖励在我国行政法治实践中运用的频率并不低,有相当一部分国务院部门立法文件和地方立法文件都对行政奖励作了一些规定。B26但是,行政奖励在行政法中有什么样的地位还不够明确,学者们对行政奖励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具体行政行为层面。行政奖励行为带有一定的利益给付性,使得学者们忽视了该行为的法律属性。如有学者对行政奖励这样评价:“在形式上具有实现行政目标的有用性和功利性等价值功能,在本质上则具有民主、平衡、合作等良好品质,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B27行政奖励不但没有克减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利益,反而为其带来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利益。我们不能因为行政奖励行为的有益性而淡化其法治属性、法律性质。因为行政奖励是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不仅涉及行政相对人的权益,而且涉及第三人的权益,更涉及国家资源分配。在当今社会治理体系中,行政奖励必然与行政公平、行政公正、行政公开等公法问题密不可分。笔者认为,疫情防控期间的行政奖励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奖励一样,应当具有法律属性,既包括受奖励行为的合法性,更包括行政奖励行为的合法性。在一些法治发达国家,行政奖励不仅是具体行政行为,还是重要的行政法制度。笔者注意到,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有些部门实施行政奖励较为随意,其是否认识到实施行政奖励是一个严肃的行政法治问题,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

4.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行政奖励程序的完善

疫情防控标志着我国行政法治进入非常时期,在紧急状态下或者非常时期,行政程序的执行和实施要有所调整和变通。在通常情形下,行政处罚的实施有三个程序机制,即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简易程序有严格的条件限制而适用得不多,一般程序是行政处罚中适用得最多的程序,听证程序不是必经程序。疫情防控期间行政处罚的实施大多适用简易程序,这是紧急状态下、非常时期行政程序的特点。在普通的行政执法中,行政奖励要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进行,如科学技术奖的颁发频次受严格的程序约束。疫情防控期间行政奖励的程序与其他行政行为的程序一样,也可以简化。此次疫情防控还在进行中,我国有关职能部门已经实施了相应的行政奖励,这实质上就是对行政奖励程序的随机处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如果将近段时间内一些职能部门实施的行政奖励放在法治大视野中考量,就会发现有些行政奖励并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疫情防控期间的行政奖励即使要进行程序上的简化,要适用特别程序,也应当有上位法依据。笔者认为,应当在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或者其他涉及紧急状态的法制中确立行政奖励的程序规则。

5.关于强化疫情防控中行政奖励的法律效力

在行政行为理论中,关于行政行为效力的理论是比较成熟的。学者们普遍认可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公定力、拘束力和强制力,如有学者提出“行政行为是产生外部法律效果的行为。法律效果表现为主体行为所导致的相对人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或消灭”B28。行政奖励是具体行政行为的一种,当然应当具备具体行政行为的四大效力。在行政法治实践中,给行政相对人设定义务的行政行为比较敏感,容易受到行政相对人质疑,因而行政主体对此类行政行为效力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对行政奖励行为的效力有所忽视。疫情防控期间行政奖励的法律效力如何,理论上对此还没有明确的阐释。实践中有些行政奖励虽然在形式上已经向社会宣示,但并没有落到实处。B29笔者认为,疫情防控期间的行政奖励发生在非常时期,其效力不能弱化。在疫情防控中,行政奖励不仅是对受奖励的行为人当下精神的褒扬,还能对他们今后获取其他利益有所帮助。就形构行政法治秩序而言,行政奖励能够弘扬正能量,前提条件是强化行政奖励的法律效力。

注释

①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9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国务院组织构建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该机制的运作过程具有明显的行政系统主导性。

②参见倪正茂:《激励法学探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35页。

③[英]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彭小龙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60页。

④[美]亚伯拉罕·马斯洛:《人性能达到的境界》,曹晓慧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第53页。

⑤我国《行政强制法》第4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该法第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中有违法行为或者扩大强制执行范围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⑥我国2004年修宪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公法体系中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政府治理的人性化。党的十九大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公权力主体“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会使我国公法的精神气质发生一定的变化。

⑦《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5页。

⑧行政法上的奖励对象主要是行政相对人,因为行政奖励本身是由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疫情防控中的行政奖励也存在于行政系统内部,如对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务员或者其他行政公职人员的奖励,但这种奖励属于另一个范畴。

⑨例如,中宣部、全国妇联等联合发布“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國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⑩林莉红:《行政奖励诉讼初探》,《法学杂志》2002年第2期。

B11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有关部门对因疫情而受到物质方面影响的行政相对人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对疑似患者或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这两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B12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77页。

B13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305页。

B14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授予的“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此外,还有一些行业劳动模范称号,如“全国物流行业劳动模范”“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

B15应松年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371页。

B16[美]兰迪·T.西蒙斯:《政府为什么会失败》,张媛译,新华出版社,2017年,第51页。

B17[英]达霖·格里姆塞等:《PPP革命》,济邦咨询公司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3页。

B18以高等院校高级职称的晋升为例,教育部有相关规定,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在教育部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设置了一定的条件,各高校又在以上规定的框架内制定了适合本校职称晋升情况的条件,各高校的条件有非常大的差别。

B19这方面的一个范例是,2020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对参加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优先晋升职称或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参加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表现突出、获得记功以上奖励或获得相同层次以上表彰的医务人员,可直接聘用至高一等级专业技术岗位。本单位没有岗位空缺的,可采取特设岗位等方式,不受本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B20阮汩君:《荣誉称号的困境与法律规制》,《广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B21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评选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全国妇联、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关于评选表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女医务人员(集体)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的通知》;全国妇联发布《关于评选表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女性(集体)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的通知》。

B22例如,2020年1月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经费保障政策的通知》提出:“对于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和病原检测等工作相关人员,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补助;对于参加疫情防控的其他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补助。”

B23参见谢睿智主编:《法律百科全书(行政法),三民书局,2008年,第243页。

B24在《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出台之前,我国行政制裁碎片化的倾向十分明显,这两部法律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这两个最基本的行政制裁手段作了统一规定,避免了分散立法等立法碎片化的情形。

B25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42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B26例如,《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60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有奖举报制度,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举报属实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5条规定:“国家实行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对查证属实的举报,给予举报人奖励。举报人举报所在企业食品安全重大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加大奖励力度。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由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等有关部门制定。”

B27傅红伟:《行政奖励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2页。

B28杨海坤、章志远:《中国行政法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14页。

B29比如,某行政职能部门答应在疫情防控期间给有关医护人员每天一定数额的补贴(姑且将这种补贴理解为行政奖励),但疫情结束后重新对发放政策进行解释,补充了发放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拿到补贴的医护人员应当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否则收回已发给他的补贴。这样的事件反映了行政执法的随意性、行政行为依据的伸缩性,从行政奖励制度的法律属性角度考量,体现了行政奖励制度没有正当的法律效力,即对行政主体和第三人没有约束力,仅能约束行政相对人。这种做法显然有悖于行政行为的四大效力。

责任编辑:邓 林

作者:关保英

第4篇:小屯一中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及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包括预防接种证查验、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及追踪、传染病疫情报告、师生定期体检、个人卫生管理、学生健康档案管理、消毒及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

一、晨、午检制度

(一)每天统计患病学生人数及情况,确保有疫情立即报告,同时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切断传染途径。

(二)卫生室(保健室)是晨检工作的督促管理部门,应具体做好晨检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三)各班主任为本班学生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班学生的晨检工作。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做到“一看、二问、三摸、四量”。一看:肤色、有无皮疹、情形;二问:有无腹泻、腹痛、发热等不适症状;三摸:有无发热、发冷;四量:必要时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学生有发热(体温超过37.5℃)、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眼结膜充血、腮腺肿大、咳嗽或身体异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立即报告校医(保健老师),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作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四)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及管理制度。

1、每天上午10时前,下午3时前班主任要如实、详细报告,实行“零”报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或确诊传染病患者,责任人要及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送卫生室(保健室),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教育、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3、患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学生必须回家(或学校专设隔离室)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课,直至病情痊愈、隔离期满,凭病愈证明方可回班级上课。在隔离期间,校医(保健教师)、班主任要跟踪了解学生病情好转情况,学生痊愈后出示医院证明并经学校同意后方可回校学习。发热学生退热48小时后才能回校。回校时必须持病历到卫生室(保健室)办理有关手续后才能回课室上课。患有气管炎、胃肠炎等常见病、慢性病的学生,在发病时期,以学生身体健康为主,指导就医,劝其回家休息治疗,不带病上课,以免贻误病情。

4、卫生室(保健室)每天根据“晨午检”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对发热学生、教职工进行列册登记,出现重大疫情或可疑情况时应立即向当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班主任分别对疑似传染病患的学生进行每日随访、追踪,及时了解其诊治情况。隔离病人做到“二不”(不上课、不外出活动)。因晨、午检不负责任,疏于职守而至校园或班级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有关人员要负相应法律责任。对缓报、瞒报、漏报者,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6、晨、午检时间以外师生中发现有疑似传染病患者,全校师生人人有责任及时报告。

7、一旦发生疫情,校医(保健老师)及时做好登记统计,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当同一个班级、同一楼层或同一宿舍里1天内出现3例或3天内出现有5例及以上发热(体温≥38℃),伴咳嗽、咽痛、肌肉酸痛、头痛等类似流感症状的学生,及时电话报告。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和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教育学生每天晨起后感到不适,要求家长带去医院诊治,不要带病上学。对正在治疗而要求上学的学生及家长要做好说服劝止工作,留在家中治疗休息,隔离期满,痊愈后才能上学。

9、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应尽量减少集体活动。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在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学生要与其他班级学生相对隔离,寄宿生隔离在隔离宿舍,禁止与其他学生用餐、游戏和活动。

二、消毒制度

(一)场所消毒

1、学校食堂的餐厅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配餐间每天使用前用紫外线进行一次空气消毒。紫外线灯消毒超过1000小时要更换。

2、季节性传染性疾病流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需对食堂采取医学措施时,必须积极协助相关消毒工作。对教室、功能室、办公室的消毒,可使用有效含氯量500mg/L的消毒液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疫点消毒)要增加消毒次数,可请疾控中心操作或指导下进行,消毒结束后要通风换气。

(二)学校饮水机消毒要求

1、每天安排专人对学校每层楼的饮水机进行卫生清洁、消毒。

2、每台饮水机均由供水商进行检测,定期(三个月或半年一次)为饮水机检修、消毒,并有检修、消毒的时间标识。

3、由饮水机公司定期更换滤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安全、卫生的饮用水饮用。

4、做好饮水机清洁消毒、检测和更换滤芯等工作的日常记录。

(三)消毒灭菌保障措施

1、有消毒灭菌器材,如喷雾器、紫外线消毒灯。

2、有常用必需的消毒药(剂),如过氧乙酸、消毒片等,并定期检查消毒药(剂)有效期限。

3、掌握配制消毒药(剂)浓度及用量技术,准确配制消毒药(剂)浓度及所需消毒液用量。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实行分类管理。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二)设立传染病报告领导小组及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1、传染病报告领导小组

长:王利杰

黎帅锋

副组长:潘要伟

和峰涛

魏延杰

苏广产 组

员:校中层领导及各班班主任

2、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学校各班班主任担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疑似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

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一旦疫情爆发,疫情报告人应严格遵守层层上报的工作原则,通告疫情。

(三)疫情报告要求

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3、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4、报告顺序和时间:

班主任→政教处→分管校领导→校领导→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重大疫情由疫情报告人于1小时内上报疾控中心校和教育、卫生行政部门。

5、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在卫生室(保健室)保留三年。

四、学生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一)做到七不:不留长指甲、男生不留长发和染发、不喝生水、不挑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画乱涂。

(二)做到四勤:勤洗头、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三)讲究食品卫生,不吃不清洁的食物;不买路边摊零食;不暴饮暴食。

(四)注意用眼卫生,看书写字姿势端正。不躺着看书,不在强烈的阳光下或光线暗淡的地方看书。不在行驶的车船或行走时看书。用眼时间不能过长。每日要按规定做眼保健操。看书时眼睛与书本要保持三十公分左右的距离。

(五)穿戴要整洁大方。在校不得穿高跟鞋,上体育课不得穿皮鞋,上课禁止戴帽子、穿拖鞋和背心。

(六)早晚刷牙,饭后嗽口,饭前便后要洗手。

小屯镇第一初级中学

第5篇: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传染病发生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扩散,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1、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责:组织领导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工作,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使应急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同时向教育局、卫生局、防疫站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协同有关卫生部门做好传染病疫情控制工作。

2、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各班班主任: 各年级组长:

工作职责:组织指导师生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各年级组长负责,预防、控制、检查及有关情况收集,把各种信息及时报送给学校办公室。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现场应急处置。

二、健全制度 防控有力

1、责任制度:学校校长为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班班主任为责任报告人,校医为学校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上报有关情况,学校其余教师、部门要积极配合责任人的工作,承担相应的防控责任。

2、疫情报告制度:对师生出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传染病疫情(如疑似血吸虫、艾滋病、狂犬病、禽流感、流脑、流感、甲肝、乙肝、麻疹、二号病、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各班主任、要立即通报给学校责任报告人和常务负责人,同时将病人实行隔离,学校立即通报区卫生防疫站、家长及区教育局办公室,并由区卫生防疫站对其进行诊断检查,如确诊为传染病,将按区卫生防疫站的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3、晨检制度:各班每日朝会(早读)时间,班主任老师负责对各班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观察、询问,科任老师做好对学生个人、教室等清洁卫生检查,如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各班主任要立即报告给学校责任报告人校医,并做好记载。

4、缺课、缺勤登记制度:各班班主任要做好缺课学生的登记,弄清缺课学生的原因,如遇缺课学生有与传染病相似的病症,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小

1组,应立即核实患病情况,做出相应处理。该生必须具有医院病情证明,才能允许返校上课。各级部组长要做缺勤教师的登记,并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小组,查明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

5、就诊登记制度:各班班主任,各组部组长,应做好学生、教师就诊登记,凡发现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员,应登记在册,及时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学校及时向有关单位汇报。

6、值班制度:行政人员按照要求切实认真做好值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班主任要做到信息24小时畅通,做到随时能联系。

7、传染病预防宣传制度:学校每期要组织开展一次“预防传染病”的课外活动,上一堂有关“预防传染病”的课,由校医进行一次“传染病预防”的电视讲座,4—6年级写一篇有关“预防传染病”的作文。利用集会、影视、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方式及时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少先队要开展一次有关“传染病预防”的主题队会活动。

8、校园清洁制度。各班每天进行清洁大扫除,坚决不留卫生死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保证有良好的卫生环境。

9、责任追究制度:对疫情有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或处置不当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者的责任。

三、传染病预防措施

1、教育学生留意自己及同学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立即报告老师。

2、教育师生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3、学校是人群集中的场所(教室、寝室、多功能室、食堂、图书室、计算机房等)须保持清洁及空气流通,窗户必须经常打开。

4、学生常触摸的物品和器械,如计算机键盘、课桌、儿童玩具等要在校医的指导下进行定期消毒。

5、洗手池旁应备皂液,不设公用毛巾。

6、学校安排的大型室内集体活动或会议应注意场地空气流通,清洁卫生。

7、学校要抓好食堂管理,饭菜品种多样,满足师生在校用餐。要求学生餐前必须洗手,严禁多人使用盆装水洗手。学校应与卫生部门联系,加强对学校周边饮食餐馆的卫生监督。

8、学校食堂的食品应符合卫生要求,要求学校炊事员及值班老师上岗操作前必须洗手、消毒、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工作,确保师生身体健康。食堂炊事人员持证上岗,工作时必须戴口罩。

9、学校班级的有关防病信息,除按正常渠道外,不得擅自在学生、教师、家长和新闻媒体发布,注意正确宣传,防止师生恐慌,以维护学校稳定。

四、现场应急处置办法

1、发现传染病病人,必须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报告。并立即对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及相关人员隔离,等待医务、防疫工作人员到后,按医务人员要求进行处置。现场教师及工作人员要按有关规定沉着应对,做好现场人员的稳定工作,并同时向当地政府、医院、防疫部门报告。

2、传染病病人的诊断以政府向社会公布的定点医院诊断为准,任何个人不得自行散布疫情,否则将追究责任。

3、患病停课的学生,各班要安排好学习,以布置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在家进行自学。

五、后勤保障和物质准备

学校要保证预防控制传染病所需经费。按防疫部门要求,储备消毒器材、个人防护物品,比如口罩、手套等,以保障应急任务的执行。

六、评估总结

传染病疫情事件处理完毕后,学校要认真对处理过程进行评估总结,分析经验教训,提出类似事件的处理改进意见,并形成书面材料,归档。在事件处理过程中,也应注意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

第6篇: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XX幼儿园

为了有效预防传染病发生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扩散,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1、XX市第XX幼儿园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责:组织领导XX幼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工作,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使应急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同时向区教育局、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协同有关卫生部门做好传染病疫情控制工作。

2、XX市第XX幼儿园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长、各年级组长

工作职责:组织指导师生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各年级组长负责,预防、控制、检查及有关情况收集,把各种信息及时报送给园办公室。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现场应急处置。

二、健全制度防控有力

1、责任制度:幼儿园园长XX同志为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班班长为责任报告人,副园长XX为常务负责人,XX同志为学校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上报有关情况,学校其余教师、部门要积极配合责任人的工作,承担相应的防控责任。

2、疫情报告制度:对师生出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传染病疫情(如疑似血吸虫、艾滋病、狂犬病、禽流感、流脑、流感、甲肝、乙肝、麻疹、二号病、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各班班长要立即通报给学校责任报告人和常务负责人,同时将病人实行隔离,学校立即通报区疾控中心、家长及区教育局办公室,并由区疾控中心对其进行诊断检查,如确诊为传染病,将按区疾控中心的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3、晨检制度:各班每日早接时间,当班老师负责对各班幼儿健康状况进行观察、询问,做好对幼儿个人清洁卫生的检查,如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各班班长要立即报告给学校责任报告人张晴艳,并做好记载。

4、缺课、缺勤登记制度:各班班长要做好缺课幼儿的登记,弄清缺课幼儿的原因,如遇缺课幼儿有与传染病相似的病症,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小组,应立即核实患病情况,做出相应处理。该生必须具有医院病情证明,才能允许返校上课。副园长沈茜要做缺勤教师的登记,并立即报告园领导小组,查明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

5、就诊登记制度:各班班长应做好幼儿就诊登记,凡发现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幼儿,应登记在册,及时向幼儿园领导小组汇报,幼儿园及时向有关单位汇报。

6、值班制度:行政人员按照要求切实认真做好值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班班长要做到信息24小时畅通,做到随时能联系。

7、传染病预防宣传制度:利用讲故事、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方式及时对幼儿、家长和教师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8、校园清洁制度。各班每天进行清洁扫除,坚决不留卫生死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保证有良好的卫生环境。

9、责任追究制度:对疫情有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或处置不当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者的责任。

三、传染病预防措施

1、各班当班教师要留意幼儿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立即报告校医。

2、教育师生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3、幼儿园是人群集中的场所(教室、寝室、多功能室、食堂等)须保持清洁及空气流通,窗户必须经常打开。

4、幼儿常触摸的物品和器械,如桌椅凳子、儿童玩具等要在校医的指导下进行定期消毒并做好登记。

5、洗手池旁应备肥皂,洗手后幼儿一人一巾。

6、幼儿园安排的大型室内集体活动或会议应注意场地空气流通,清洁卫生。

7、要抓好食堂管理,饭菜品种多样,满足幼儿在园用餐。要求幼儿餐前必须洗手,严禁多人使用盆装水洗手。幼儿园应与卫生部门联系,加强对幼儿园周边饮食餐馆的卫生监督。

8、幼儿食堂的食品应符合卫生要求,要求学校炊事员及值班老师上岗操作前必须洗手、消毒、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工作,确保师生身体健康。食堂炊事人员持证上岗,工作时必须戴口罩。

9、幼儿园班级的有关防病信息,除按正常渠道外,不得擅自在幼儿、教师、家长和新闻媒体发布,注意正确宣传,防止师生恐慌,以维护幼儿园稳定。

四、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发现传染病病人,必须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报告。并立即对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及相关人员隔离,等待医务、防疫工作人员到后,按医务人员要求进行处置。现场教师及工作人员要按有关规定沉着应对,做好现场人员的稳定工作,并同时向当地政府、医院、防疫部门报告。

2、传染病病人的诊断以政府向社会公布的定点医院诊断为准,任何个人不得自行散布疫情,否则将追究责任。

五、后勤保障和物质准备

幼儿园要保证预防控制传染病所需经费。按防疫部门要求,储备消毒器材、个人防护物品比如口罩、手套等,以保障应急任务的执行。

六、评估总结

传染病疫情事件处理完毕后,幼儿园要认真对处理过程进行评估总结,分析经验教训,提出类似事件的处理改进意见,并形成书面材料,归档。在事件处理过程中,也应注意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

七、培训与演练

幼儿园每学期针对制定的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全园师生进行演练,使师生熟练了解和掌握相关流程,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八、落实责任

幼儿园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园长时第一责任人,各应急小组负责人和成员责任落实,各司其职。本应急处置预案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幼儿园的相关规定执行。

九、附则

本预案由幼儿园安全领导小组制定并负责解释。

本预案自二0XX年X月X日起实施。

第7篇:幼儿园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一、

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工作小组

长:

副组长:

员:各班班主任

二、

传染病应急工作机构及职责

(一)

联络组:负责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沟通联络;监督全园教师防传染病情况。

(二)预防组:落实督查全国传染病工作的报告、登记、统计、分析和传染病管理工作;指导全园教职工做好班级、园内环境、教室内的消毒工作,指导教职工了解传染病消毒隔离要求。

(三)宣传组:教职工对幼儿、家长进行防治传染病知识的普及宣传。

(四)后勤组;落实督查全园防治传染病工作的物质储备;负责防治疫情工作保障、交通、通讯等。

三、日常工作要求

(一)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通过各种形式对幼儿及家长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根据实际情况出好宣传专刊;利用家长会、宣传栏、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常见传染病如:流感、流脑、脑炎、禽流感、水痘等为重点的预防知识。(三)认真开展好环境卫生及幼儿用具、玩具的消毒的消毒工作。

(四)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加强食堂的管理,严格购物登记、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严禁从业人员带病上岗。保健员每日进行消毒卫生工作检查;行政及后勤组长对每日原料进行复核验收。

(五)按规定有计划地协助医疗部门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六)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坚持开展每日的体育锻炼活动,保证户外活动时间。

(七)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八)做好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九)保证传染病预防的资金。

四、应急处理

(一)发生传染病后,第一发现人立即向领导小组成员汇报,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妇幼所、疾控中心报告。

(二)保健老师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将患儿隔离病送往医院。

(三)认真开展环境卫生及幼儿用具、玩具的消毒工作。

(四)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疾病发生。加强食堂的管理,严格购物登记、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严禁从业人员带病上岗。保健员每日进行消毒卫生工作坚查;行政及后勤组长对每日原料进行复核验收。

(五)按规定有计划地协助医疗部门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六)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坚持开展每日的体育锻炼活动,保证户外活动时间。

(七)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染病源。

(八)做好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九)保证传染病预防的资金。

四、应急处理

(一)发生传染病后,第一发现人立即向领导小组成员汇报,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妇幼所、疾控中心报告。

(二)保健老师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将患儿隔离病送往医院。

(三)观察患儿所在班级有无发热、皮疹等症状出现,时间为21天(从确诊的最后一例病例算起)。

(四)加强每天入园儿童的晨检、午检工作,一旦发现有传染病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并做好疫情报告。

(五)加强与缺勤儿童的联系,每天了解缺勤原因,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六)患儿返园时,应具有医疗机构出具的病愈证明。

(七)幼儿园要时刻保证消毒药品充足、消毒器具正常运转。

第8篇:县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自查报告

一、20__年上半年重点传染病疫情情况

20__年上半年,全县共上报重点传染病__种__例,无死亡。发病率为__/__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__%。

(一)结核病:肺结核报告__例,发病率为__/__万,占总发病数__%,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__%。

(二)乙肝报告__例,发病率为__/__万,占总发病数__%,与去年相比下降__%。

(三)手足口病报告__例,发病率__/__万,占总发病率__%,与去年相比下降__%。

(四)艾滋病报告__例,发病率__/__万,占总发病率__%,与去年相比上升__%。

(五)无狂犬病和出血热病例报告。

二、重点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一)乙肝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根据省市要求,我县及时制定下发了《____县重点人群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细化了接种措施,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组织召开了全县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启动暨培训会。各接种单位扎实开展了的重点人群摸底接种登记工作,全县共摸底登记需要补种人群共计__人剂次。__月份将开展第一轮补种工作。

(二)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组织制定了《____县手足口病防治方案》、《____县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实行了“村级随访、乡镇管理、县级诊疗、市级抢救”的医疗救治策略。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散居儿童为重点人群,以托幼机构和小学为重点场所,推行“84化”规范消毒流程,定期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召开了全县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会,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疫情监测和疫情分析工作。同时,加强与宣传、教育、财政、妇联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防控对策。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职责明确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机制。提高了防控能力,确保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全县无重症、死亡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发生。

(三)艾滋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并下发了《____县学校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全覆盖工作方案》、《____县医务人员“一对一”关爱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全覆盖工作方案》、《____县预防艾滋病实施安全套免费提供全覆盖工作方案》和《____县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县疾控中心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建设,县医院、妇保院、中医医院艾滋病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正在积极筹建。招募了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医务人员,组建了全县医务人员“一对一”关爱团队、青年学生志愿者队伍、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巡讲团队,组织了负责关爱医务人员和宣传教育巡讲人员的培训班,为__名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随机分配了一位关爱医务人员结成了对子,组织开展了__次普通中学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宾馆等公共场所张贴艾滋病防治宣传画__处,摆放艾滋病宣传资料__间,摆放安全套__间,覆盖率分别是__%、__%、__%。

(四)结核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制定了《____县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指定县医院为县级结核病诊疗定点医院,县医院对照《__省结核病定点医院设置标准(20__版)》要求,设立专区,建立结核病实验室,配备人员,建立了科室。目前,县疾控中心已将相关资料、物资、患者等移交给县医院,并向社会公布。进一步优化了结核病防治体系。同时,在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中增加了结核病初筛的内容。

(五)狂犬病防治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对照《__省犬伤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20__版)》要求,组织县医院完成了犬伤门诊建设。硬件建设、配套设施、人员配备等符合《标准》,已经通过市级验收,向社会公布。规范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提高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能力与工作质量。

(六)流行性出血热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制定了《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方案》,加强了疫情监测和处置工作。

三、项目经费执行情况

县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卫生、计生、人社、财政、民政、教育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加强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了各部门职责,落实了专项资金,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防控措施,保障了各项防治工作的落实。

(一)艾滋病防治项目

落实了国家“五扩大、六加强”政策和“四免一关怀”策略。为符合条件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的抗病毒药物,接受抗病毒治疗。对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实施母婴阻断,及时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县上研究制定了艾滋病患者救助和扶贫办法,正在对需要求助的人员进行核实。同时,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监测检测等覆盖面,加强组织领导、关怀救助、血液管理、权益保护、防治队伍建设、医疗保障等工作。

20__年,外地新增报告我县艾滋病感染者__例。全县累计发现报告HIV/AIDS病例__例,查无此人__例、失访__例、死亡__例。进行抗病毒治疗__例,每月随访__次,并予以免费CD4监测、病毒载量监测及耐药监测。完成自愿咨询检测__人,开展暗娼人群行为干预__人次,高危人群HIV检测__人次,在押人员HIV抗体检测__次累计__人次。共印制发放宣传材料__余份,悬挂宣传标语__条,开展健康巡讲__次,接受群众咨询__余人次。20__年上级艾滋病防治经费到位__万元,无专项资金支出。

(二)结核病防治项目

落实了“两免一加强”政策,加强了结核病防控工作,降低了发病率,提高了治愈率。全年完成结核病就诊__例,其中新涂阳__例、复治涂阳__例、涂阴__例;转诊__人、到位__人、到位率__%,应追踪__人、实际追踪__人、追踪率__%,追踪到位__人,到位率__%;完成活动性肺结核__例,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__人,筛查__人,筛查率__%,未检出患者。对初治患者访视__次以上,复治患者访视__次以上。举办业务知识培训__期,累计培训__人次,开展督导检查__次,累计__人次,印制发放结核病宣传单__份,宣传牌__块,电视宣传__次。

20__年,上级结核病防治经费到位__万元。累计支出结核病痰检、网络报告、报病费、督导访视、培训、宣传等费用__万元。

(三)免疫规划项目

制定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提供乙肝疫苗、卡介苗等__种常规疫苗接种服务,接种率均达到__%以上。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脊灰疫苗和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脊灰疫苗应种__人,实种__人,接种率__%;麻疹类疫苗应种__人,实种__人。保持了无脊灰状态,促进了消除麻疹,有效控制了乙肝发病率,全县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

20__年,上级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到位__万元。累计支出免疫规划接种、疫苗冷链信息监测系统建设、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平台建设、督导检查等费用__万元。

(四)地方病防治项目

实施了碘缺乏病监测、大骨节病筛查、克山病病例搜索和重点监测,完善了重点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和防制长效机制。一是完成了__个乡镇7-12岁儿童大骨节病普查工作,共普查__人,拍片__人,手片显示全部正常。二是完成了__名常住居民克山病普查的临床体格检查和__导联心电图描记等相关临床检查,查出潜在型克山病为__人,落实了专人进行追踪随访。三是完成了__个乡镇__个行政村累计__户居民家庭食用碘盐的监测,碘盐合格率__%。随机调查了8-10岁儿童__名,未查出甲状腺肿大病人。对__个乡镇的__名8-10岁儿童和__名孕期3月龄的妇女进行了尿碘检测,合格率分别为__%、__%。

20__年,上级地方病防治工作经费到位__万元。累计支出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盐监测费用__万元。

(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项目

开展了精神疾病患者筛查,对发现疑似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市精神卫生中心,配合其进行诊断工作。对排查发现的确诊重性精神病人,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统一建立健康档案,纳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落实定期随访。累计为__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规范管理__名,规范管理率__%。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排查和随访管理,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减少患者因病导致的社会危害事件的发生。

(六)手足口、布病、疟疾等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治项目

一是根据《__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__-20__年)》要求,积极开展消除疟疾行动。

开展了__次县乡医疗机构相关临床医生防治疟疾技能培训,县乡医疗机构相关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培训的比例达__%。对__名“三热”病人开展了疟原虫血检,血检合格率__%。开展督导检查__次,__人次;集中宣传__次,印发宣传单__份。__年至今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发生。二是开展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工作。对报告的临床手足口病病例,累计采样__例,实验室确诊__例,排除__例。无重症、死亡病例发生。对全县托幼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__次__人次督导检查,发放手足口病防治宣传画__张、宣传单__份、宣传标语__条,业务知识培训__期__人次,对发病儿童开展个案调查__人次。三是开展了布病监测调查。累计调查__人,抽血检验__份,发现疑似病例__例,实验室检测为阳性,落实了专人负责追踪、随访。同时加强了流感、出血热、麻风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

20__年,上级手足口、布病、疟疾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经费到位__万元。累计支出宣传、培训、物资储备、督导计__万元。

(七)慢性病防治项目

一是开展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积极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日等各类健康主题日,开展经常性“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主题宣传活动,全县累计组织大型宣传活动__余次,在县电视台举办“__”栏目__期,制作了健康宣传展板__余块。同时,各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微博、微信、LED显示屏、网站等信息平台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了群众健康教育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二是实施了肿瘤随访登记、死因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登记报告等项目。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明确了职责分工和基本任务。肿瘤登记上报__例,死因监测登记上报__例,心脑血管登记上报__例。

四、主要做法和亮点

(一)政府支持,财政投入只增不减

一是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全部实行全额预算机制,医院的基本建设、基本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员工资、人才队伍建设、离退休人员费用、运行经费及政策性亏损由县财政兜底。

二是基层医疗机构办公经费县财政按甲级卫生院__万、乙级卫生院__万元/年预算,每年设立人才培训基金__万元和奖励基金__万元;县级公立医院办公费县财政按__元/人、车辆补助经费__万元/辆预算,每年预算培训经费__万元、奖励基金__万元、医疗风险基金__万元、医疗救助基金__万元、急救网络运行经费__万元。三是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其他政府指令性任务,由县财政给予专项支付。

今年,县人民政府克服县财政困难的实际,在充分利用县有限财力给于卫生事业投入的情况下,加大卫生事业的各项投入,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启动了县疾控中心实验楼建设项目,建成了县医院传染病区及结核病门诊、犬伤门诊,县域内__家二级医疗机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正在积极筹建。每年预算__万元用于一线防疫工作人员防疫津贴补助,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经费__万元,按照全县人均__元预算结核病防治经费。把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对各相关部门、各乡镇目标考核内容。

(二)部门联防,推动防控工作齐抓共管

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防控责任明确,各司其职,今年召开了__次联防联控工作会议,及时研究制定防控措施,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共同解决。县民政局将符合条件的艾滋病患者,按照规定纳入了社会救助范围。县人社局落实了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中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毒感染者及结核病患者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县老区扶贫局制定了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毒感感染者扶贫措施,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艾滋病患者给予资金支持。县教育局加强了对学校(托幼机构)重点传染病防控各项措施,制定了相关传染病防控预案,积极落实了晨午检、因病追踪、消毒等工作。同时,宣传、农牧、计生、公安等部门积极配合,做到了传染病防控工作有人管、事情有人办,联系畅通,办理及时。

(三)措施到位,形成医防合作新格局

一是动员到位,卫生系统内部形成共识。

加强对广大医务人员的思想发动,充分调动广大医务卫生人员参与传染病防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统一思想、增强意识,凝心聚力,树立预防为主理念,做到人人参与。二是广泛宣传,群众主动防控传染病意识不断增强。结合卫生下乡,科技之春宣传月、卫生主题宣传日等大型活动,充分利用大众媒体,丰富宣传内容,积极组织卫生防疫员开展结核病、手足口病、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相关政策法规知识的宣传。三是强化培训,卫生人员防控能力有所提高。先后组织开展了县乡级结核病、手足口病、重点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知识培训会,各医疗卫生单位积极组织本单位职工开展相关知识培训,乡镇卫生院还组织村医培训,做到了医务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控培训全覆盖。四是精密配合,各项防控措施有序推进。县疾控中心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扎实开展,及时分析监测信息,并持续指导、督导防控措施落实。各医疗机构院内感染控制制度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报送、预检分诊、消毒管理、传染病患者隔离治疗等各项感染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县卫生监督所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结合全县传染病防控形势,组织开展了以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传染病疫情信息报送、传染病病人管理,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消毒管理为重点的执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依法处置,确保了传染病防控为重点的各项卫生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到位。县爱卫办积极组织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控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运行机制。

五、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经费投入仍显不足。

随着对医改的不断深入,县财政压力逐年增大。近年来,我县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但因财力有限投入不足,而疾病预防控制目前承担项目工作较多,经费占卫生经费的比例较低,部分财政预算经费落实不到位,不能与项目工作进度匹配。加之,检验、监测设备不能及时更新,使部分项目无法正常开展。

(二)专业人员严重短缺。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难以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即使引进也难以留住。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大多为非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缺乏系统专业培训,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与当前日渐繁重的疾控工作不相适应。

六、对策及措施

(一)适度增加各级财政对疾病预防控制经费的投入,及时拨付预算资金,不断更新设施设备,与当前建立“预防为主”卫生新格局平行推进。

(二)加强防控队伍建设。

通过继续教育、在职培训、引进人才等形式,提高现有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专业技能,努力营造尊重知识、重用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打造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的疾控专业化队伍。

第9篇: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 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 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 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 发现本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 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 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 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 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 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

流行性乙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

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上一篇:工程建设简报下一篇:银行客户经理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