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疑似病例

2023-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麻疹疑似病例

疑似麻疹调查报告

托克逊县发生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调查报告

2015年02月16日,我中心接到托克逊县人民医院通知报告一例麻疹疑似病例。我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现将调查处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患者木斯塔帕,男,2014年05月15日出生,居住于托克逊县夏乡7大队4队。

二、免疫史

因患儿8个月龄,2015年2月6日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

三、麻疹疫情核实及处理情况

经调查核实,患者,2015年2月15日发热,最高温度为38.9℃,2月16日出现皮疹后,到托克逊县人民医院就诊,以“麻疹疑似病例”报告,并立即隔离治疗。

四、防控措施

在开展病例调查的同时,为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流行与蔓延。我院迅速采取了以下防控措施:

一、迅速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辖区内开展了病例主动搜索,调查后发现无相关病例发生。对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避免与他人接触。

二、对病家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三、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由我中心组织专业人

员于2月16日下午对夏乡7大队4队患儿家长进行含麻疹疫苗的应急接种 。

四、对其所在村所有15岁以下儿童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确保麻疹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五、自患儿出现皮疹14天内,对与其接触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告知其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和体征,要及时上报、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六、要求乡村医生加强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托克逊县疾控中心 二〇一五年二月十六日

第2篇:疑似麻疹处置流调报告

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关于1例麻疹病例调查处置的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x,男,6月龄/出生2011年12月9日,现住址西安

市xxx小区,联系电话:xxxxx 。 全小区648户,人口数1944 人,15岁以下儿童 212 人,该小区近年来无麻疹病例发生。

二、流行病学调查

(一)患者基本情况

1、发病情况

2012年5月中旬,患儿xxx因拉肚子断断续续就诊于附近xx医院,xx医院,xxxx儿童医院,症状时好时坏。6月22日晚患儿出现发热,体温38.5。6月23日早上去xxx院门诊就诊。门诊以“上呼吸道感染”留观输液三天,症状有所好转。6月26日晚 患儿再度出现发热,体温38.5。6月27日早上即去xxx院就诊,以“支气管炎”收住院。28日早上患儿烧未退,并口腔内及额头上出现疹子,xxxx院随即会诊,疑似麻疹病例建议家属转院。28日下午14时转入xxx儿童医院。在儿童医院住院治疗。

2、既往接种史

据调查,患者不足8月龄未接种麻疹疫苗,未接触过发热、出疹患者。

(二)密切接触者调查

6月28日我社区中心对xxx小区逐门逐户进行地毯式摸

底调查,确定11 人为密切接触者。

(三)15岁以下人群的免疫史状况

xxxx小区15岁以下儿童 212人,其中8月龄以下儿童

19 人,8月龄-14岁儿童193人,均有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

三、采取措施

1、在xxx小区及患儿居住周围开展了发热、出疹病例主动搜

索,共发现 0 例发热病例,确诊为0,现 0。

2、对xxxx小区及患儿居住周围开展了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共接种麻疹疫苗164 人,1人因禁忌症未接种麻疹疫苗。3人已

出过麻疹拒绝接种。12个未到月龄。

3、指导患儿家属及xxxx小区对 11 名密切接触者居家进行

医学观察。要求近期加强发热、出疹病例主动监测,发现病例及

时报告。

4、指导密切接触者、及患儿家中进行终末消毒,用84消毒

液对地面、桌面、门窗进行喷洒、擦拭。

5、在xxx小区对辖区居民开展了麻疹防治知识宣传,提醒居

民加强卫生,注意开窗通风,密切观察,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

及时就医。

四、实验室结果及结论

经麻疹血清学实验检测,根据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

结果,经专家诊断排除麻疹。

附:麻疹疫情应急调查处置表

二○一二年六 月 二十八 日

附件1麻疹疫情应急调查处置表

病例报告单位: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时间:2012. 06.28

病例现住址: xx街道阳光假日小区

1、麻疹病例基本情况

患者姓名 xxxxx性别 男年龄 6月龄家长姓名 xxxx

电话xxxxxxxx工作单位:无

2、该病例所在村(居委会)发热、出疹病例的主动搜索情况

本辖区总共 648户,搜索户120户

1月内有0例发热出疹病例

3、病例所在地的接种率评估和补种

密切接触者11人,密切接触者接种11人,

辖区内15岁以下儿童212人,

有含麻疹成份疫苗免疫史212人,无免疫史0人,

免疫史不祥 0人,本次接种164人,

8月龄-6周岁接种98人,7岁及以上接种4人。15岁以上62人

4.采取措施

住院隔离治疗 1人,居家隔离观察 11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1

人,对疫源地和群众所采取的消毒、宣传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用84

消毒液按1:200比例进行消毒,病例所在地发放麻疹防病知识宣传单,对

周围人群进行发热、出疹病例主动搜索并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调查处置单位: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处置时间:2012年 6 月28日

第3篇: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1

洪江市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

监测试点工作方案

食源性疾病监测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科学性强、组织严密、运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根据《2011年怀化市食源性疾病监测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的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种类繁多,且有些致病因子所导致的疾病在早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不典型,因此医疗机构虽然能对患者所罹患的疾病进行诊断,却无法将这些疾病与可能的食源性致病因子联系起来,从而延缓了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实施。本监测方案旨在建立医院食源性疾病报告机制,以发现目前常规疾病监测难以覆盖、具有潜在公共卫生意义、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二、工作目标

建立以临床征候群为基础、以医院为监测点和报告主体的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临床报告和预警机制,及时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分析,早期发现具有潜在公共卫生意义的食源性健康损害。

三、工作机制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强化此项工作,成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周秋平(院长) 副组长:杨根岚 申联柏

成 员:姜矢舟 曾令明 向 梅 李 春 刘 英

李 军 佘国强 杨 霞 高 强 赵 文

向菊珍(专干) 陈晓琴(专干)

领导小组总负责、医务科督查和各临床科室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和模式,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和时效性。

四、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具体组织、协调医院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报告工作,对上报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及时组织专家会诊进行确认;组织开展相关医疗机构监测知识培训;落实监测工作所需经费;医务科对医院各临床科室疾病的监测报告等情况进行督导,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各临床科室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涉及本辖区就诊患者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报告、处置等工作。

(二)临床科室

1、做好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病例临床观察、监测工作,在日常接诊过程中一旦发现符合定义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按照要求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医务科及时组织院内会诊,完整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登记表》,按规定及时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当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时,积极配合进行病例相关信息的调查,并且提供相应的诊疗记录。

3、积极参加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相关的培训;医务科和科教科开展对有关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医务人员识别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能力。

4、指定专干具体负责医院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的搜集、通知医务科院内组织会诊、填写会诊报告卡、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周记录、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络等工作。

(三)医务科

1、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规范组织开展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病例监测工作,并要求专干及时将监测报告报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接受专干从临床科室收集的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负责对报告卡的内容进行审核,发现错误或问题应及时纠正。

3、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迅速有效进行调查,组织院内相关专家进行会诊,同时将会诊结果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开展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

5、负责开展对临床科室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并不定期对医务人员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进行指导。

6、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相关病例/事件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主要监测的临床科室

选择急诊科、儿科、内科和门诊为主要监测点。

(二)监测对象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人群为医院所接诊的全部相关就诊患者,重点监测的科室为内科(如消化内科、肾内科和神经内科等)、急诊科和儿科,重点监测对象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三)监测内容

1.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定义

本监测方案所指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针对的是一组用目前的知识难以解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或事件,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及流行病学特征(如发病年龄、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流行病学知识等无法解释;

(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未能找到相关病因; (3)医院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未能明确相关原因;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并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 (例如:三鹿奶粉所致婴幼儿罹患“肾结石”事件满足了上述特征。由于我国婴幼儿肾结石自然发病率低于十万分之一,因此婴幼儿罹患“肾结石”本身就是一种罕见的健康损害事件;其次摄入三鹿奶粉后出现婴幼儿死亡事件;三是短时间内被诊断为“肾结石”的婴幼儿病例异常增多,与往年相比发病率异常增高(如兰州市解放军第一医院自2008年6月收治第一名“肾结石”患儿后的短短两个多月内,收治的“肾结石”患儿迅速上升到14名),原因却无法解释。)

2、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情况 本方案中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不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方案监测的范畴:

(1)国家法定传染病; (2)原因明确的食物中毒;

(3)诊断和鉴别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4)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3、具体内容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相关就诊患者的一般信息、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具体见《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四)监测报告流程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以医院为单位,由医院的医务处或预防保健科具体负责进行个案/事件报告,监测报告流程为:

1、监测对象到医院就诊,临床医生发现符合本监测系统定义的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2、接诊医生及时完整、准确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并上报专管人员;

3、医务处或预防保健科专管人员汇集报告卡;

4、医务处或预防保健科专管人员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诊是否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并且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登记表》;

5、医务处或预防保健科专管人员将会诊确认后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1日内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病例的病历复印件(含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同时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周记录》;

6、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纸质报告卡并认真审核后,应立即向市卫生局汇报,市卫生局立即组织包括临床、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必要时可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专家支援)3日内进行会诊确认,该专家组的决定为最终结果;

7、经专家组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网络填报电子报告卡,并将信息反馈医院;同时,医院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8、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其它信息,对报告病例/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整个报告过程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协调,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合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领导小组、医务科和各行政职能部门、各相关监测点临床科室要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工作措施。

(二)突出重点,积极主动

监测点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活动中,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工作细致,发现符合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应及时主动地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并上报医院专管人员,专管人员应主动向医务科和主管院领导报告,并组织院内专家进行会诊并及时报疾病控制机构。

医务科和科教科要强化培训,医务科协助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准确收集资料,保证调查质量。

(三)强化督导,狠抓落实

领导小组加强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的检查指导,医务科组织对监测点临床科室的监测、报告等情况进行督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监测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洪江市人民医院 2011年8月20日

第4篇:麻疹病例个案调查报告(供基层单位)

麻疹病例个案调查报告(参考模板)

(基层调查单位用)

1. 背景信息

1.1 近一年以来当地麻疹发病情况。

1.2 病例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学、流动情况、近期旅行史等。

2. 病例发病就诊经过、诊断情况

3. 标本采集及检测结果、病例分类情况

4. 病例感染来源分析

5. 病例免疫史情况

常规免疫、强化免疫、接种剂次、接种时间、疫苗种类、未种或迟种原因。

6. 病例接触者情况

6.1 日常生活接触

调查密切接触者基本情况、与病例的关系和接触情况、既往麻疹患病史和免疫史、是否发病、是否应急接种等情况。

6.2 集体环境接触情况

所在集体单位人数、年龄构成、接触方式及频率、是否开展应急接种及接种结果、后续发病情况。

7. 控制措施

7.1 病例管理、治疗情况

7.2 病例隔离情况

8.调查小结

9. 附个案调查表、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一览表。

第5篇:麻疹确诊病例调查报告撰写内容格式

1、疫情的发现经过

病例如何发现的?大疫情?主动搜索?家长报告?“道听途说”?

2、病例的基本情况

病例出生日期,职业,工作单位等

3、病例的发病就诊情况

病例何时发病?首发症状是什么?详细描述病例的各种临床症状及其发生的时间,如XX日发热,体温?,服用药物情况?XX日出疹,疹子的形状,痛痒,顺序等等。病例何时就诊?在哪家医疗机构?

4、疫情发生地的基本情况

病例现住址的一般情况,所在接种点的情况,一类疫苗的接种率情况,麻疹疫苗的接种情况,麻疹逾期未种跟踪情况等

5、疫情发生地现场走访的情况

患者周围人群的发病情况(幼儿询问周围经常在一起的其他儿童发病和免疫情况,幼儿园和学校要调查同班级学生的发病和免疫情况),至少调查5人以上。

6、免疫史:病例的风疹、麻疹等相关疫苗的接种情况(针次、时间、名称等),要现场看到接种证,不能提供接种证的可查看儿童免疫信息化系统或前往其接种的医疗进行调查,如上述两种方法均不能得到接种情况,则询问家长

7、接触史:病例在发病前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是否接触过类似的病例

8、活动史:病例在发病前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是否外出?到过哪些可能的暴露地点,如医疗机构,其他病例家中等

9、应急接种情况:接种人员的性别、年龄、接触方式等

10、控制措施

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医院隔离或居家隔离

对病例周围人群进行应急接种:通过调查对与病例密切接触的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接种,附上接种者的名单。

做好病例居住地、生活和活动场所的消毒工作

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其他针对性措施:如在调查接种点时发现的问题,可提出针对性措施,如每月跟踪麻疹疫苗逾期未种者,至8月龄麻疹疫苗优先接种等。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