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苗免疫接种

2022-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麻疹疫苗免疫接种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探究

摘要:目的:分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内疾控中心人口数据资料、日常督导调查资料、常规接种率报表资料等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并从中明确疫苗接种现状。结果:从常规接种率报表当中可以发现,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麻风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每一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较高。借助详细分析后发现,甲肝疫苗的1岁儿童接种率仅为95.46%,接种率相对于其他多种而言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对接种工作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干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接种质量与接种率,推动国家免疫规划更好落实。

关键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

疫苗接种状况对于儿童的身体健康以及发育情况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国家免疫规划主要是预防疾病、拯救生命、预防病痛以及落实全球健康目标的一项有效策略,借助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与相关传染病发病率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仍然存在许多的疫苗接种问题,其中最为突触且根本的问题之一便是接种率问题[1]-[2]。对此,本文以总结分析方式对我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内疾控中心人口数据资料、日常督导调查资料、常规接种率报表资料等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并从中明确疫苗接种现状。

1.2方法

深入总结并探讨人口数据资料、日常督导调查资料、常规接种率报表资料当中关于疫苗接种率的相关数据,同时对接种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当中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总结统计分析,数据在获取后及时录入系统,并通过系统当中的计数、对比功能实现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方式进行总结,格式如(15.4±0.7),数据在录入后的对比功能以P值实现,以0.05作为标准,在数据小于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有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从常规接种率报表当中可以发现,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麻风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每一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较高。借助详细分析后发现,甲肝疫苗的1岁儿童接种率仅为95.46%,接种率相对于其他多种而言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主观与客观双方面。在客观方面,接种一般是以集中预防接种门诊为主,这一种集体化的接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规范了接种的程序,接种的安全率也比较高,但是也间接导致服务半径的扩大,从而间接降低了接种率[3]。在主观方面,主观因素主要是表现在接种预防部门的工作热情与主动性较差,部分预防接种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没有做好相关协调,导致疫苗补充工作落实不及时,甚至部分的接种部门还存在没有及时安排一类疫苗接种现象,而是采用二类疫苗直接替代一类疫苗,这也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了接种率[4]。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从常规接种率报表当中可以发现,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麻风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每一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较高。借助详细分析后发现,甲肝疫苗的1岁儿童接种率仅为95.46%,接种率相对于其他多种而言数据差异显著(P<0.05)。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理想,所有的疫苗接种率均达到了国家的要求与标准。但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的工作实效性,仍然需要提出并落实关于疫苗接种率的提升改进措施。通过多年工作经验,认为提高疫苗接种率可以借助以下几点措施改进:1、强化管理与建设接种预中心。一方面强化接种门诊的设施设备,并逐渐以数字化的方式建设预防接种中心,为接种人员提供安全、舒适、温馨以及和谐的环境,促使人们在疫苗接种方面保持更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设预防接种点,适当的提升接种疫苗的服务时间,最好是保障7×24的运行模式,最大程度固定的满足不同人群在疫苗接种方面的需求[5]。另外,也可以建立相关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例如qq、微信、短信等途径为家长提供接种的相关工作信息,从而提高接种实效性;2、强化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大多数家长,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因为这一部分家长的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对于疫苗接种的认知几乎为零,导致家长很难会主动配合并积极监督疫苗接种工作。对此,便可以借助发放宣传单、应用电子屏幕以及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开展疫苗接种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民众对于疫苗接种的参与意识与主动性,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3、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对疫苗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促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对于适龄儿童的接种规范形成准确掌握,从而在工作中即使做到查漏补种。在一类疫苗接种方面工作人员應当有较高的认知,不能一味的推广二类疫苗而减少或忽略一类疫苗。另一方面需要对门诊运转、安全接种、疫苗使用以及冷链管理等多方面形成监督,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整改,最大程度提升疫苗接种率,推动国家免疫规划工作顺利落实。

综上所述,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对接种工作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干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接种质量与接种率,推动国家免疫规划更好落实。

参考文献:

[1]结节性硬化症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安全性的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7,31(1):244-245.

[2]孙烨祥,林鸿波,马寅,etal.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5年1-3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监测评价[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7,31(01):101-105+119.

[3]段平常,曹玲生,余文周,etal.云南省边远山区保山市预防接种单位现况和接种服务模式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7,24(01):90-95.

[4]福建省泉州市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疫苗接种现状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8,24(1):1-10.

[5]袁千里,孙校金,崔富强.中国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现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6,14(6):702-707.

作者简介:李金娥 性别:女 出年月:1973年2月 职称:副主任医师 学历: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疾病控制 籍贯:邯郸市 工作单位: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李金娥

第2篇:狂犬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与免疫失败的预防

摘要:探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以及免疫失败的多种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提出预防对策。

关键词:狂犬疫苗 不良反应 免疫失败 预防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近年来,我国家庭养犬数量急剧增长,狂犬病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卫生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显示:死亡率占首位的仍然是狂犬病。而预防狂犬病最关键的是伤口清创处理及全过程接种狂犬病疫苗。现将我市2011年狂犬病疫苗接种工作情况分析如下:

1.基本情况

2011年1-12 月,姜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接待2725 例动物咬伤者,其中三起狂犬连咬数十人事件及5例高危伤者。其中对被动物咬伤后来门诊治疗室注射狂犬病疫苗258例病人,男165人,女93人,年龄3-80岁,均为二级暴露。

2.接种反应

接种不良反应分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疼痛、红斑、水肿、瘙痒、硬结,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发热、寒战、晕厥、无力、头疼、眩晕、肌肉痛、关节痛、胃肠道功能紊乱。258例接种疫苗出现局部不良反应为27例。其中男15人,女12人,不良反应率为10.46%。主要表现为接种24 小时后出现疼痛的为24例,瘙痒为1例,出现红肿的为2例,未出现红斑和水肿。出现全身反应16例,全身反应发生率为6. 2%,接种第1针狂犬疫苗24 小时内,部分患者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接种第二针后部分表现为轻度发热,改用进口狂犬疫苗后,症状得以缓解。

3.不良反应的处理

对于不良反应的处理,首先须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解释,消除紧张情绪,争取患者心理上积极配合全程治疗。其次,对于皮肤的局部护理,主要是进行对症处理,如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与干燥,以防感染,对于有红肿疼痛的患者,及时给予局部的热敷等。

4.接种效果评价

2011年我市共检测2315 例,抗体检测阳性2268例,阳性率为97.97%。尚有47 例抗体检测滴度低于1:50mg,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没有及时正确地处理好伤口,局部伤口的冲洗和消毒,对发病与否有直接影响。(2)疫苗质量不佳,目前,世界卫生组织 (WHO)规定疫苗效价应为大于等于2.5IU/ml。疫苗效价越高,免疫效果越好。疫苗有效期与抗体水平呈正相关,有效期愈长,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愈高,反之愈低。(3)没有及时合理用抗狂犬病血清或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人狂犬免疫球蛋白能直接中和狂犬病毒,对于严重咬伤或伤及危险部位时,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最好。(4)接种方面的因素,如没有及时购苗注射而拖延时间较长,未能按照日程规定注射疫苗。同时接种部位也是影响免疫效果的因数之一。上臂三角肌接种效果最好,臀大肌效果最差。(5)年龄方面的影响,一般青少年最好,老年人较差。这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有关。(6)机体自身因素的影响,被咬伤患者正处于患其他疾病期间,机体重度虚弱或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或严重受寒情况下,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使产生抗体效价降低,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保护作用。(7)其他因素的影响,应用免疫抑制药物,有嗜烟、酗酒及其他刺激性的食物,各种恶性肿瘤和在注射期间不良情绪,剧烈的运动,均可影响免疫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再加强三针狂犬疫苗,96.6%已产生中和抗体 ,尚有一例再次加强三针始终没有产生抗体。

5.讨论

狂犬病的预防责任重大,环节很多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合作。(1)及时严格的伤口处理,及时彻底处理伤口十分必要,伤口局部处理得越早越彻底越好。因为狂犬病毒早期集中于伤口局部,只有及时彻底全面清创,才冲洗掉和杀灭伤口可能存在的部分病毒,有效地防止病毒进一步入侵机体,减少发病机会。一般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刷伤口,最好20%肥皂水冲洗,彻底冲洗伤口至少30分钟,再用75%酒精或2%-3%碘酒擦涂消毒;除非伤及大血管,尚应暂缓缝合和结扎,即使延迟了1-2天,甚至3-4天,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2)及时足量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免疫全程共5针,分别于0(注射当天)、3、7、14、28天进行肌肉注射。如果咬伤当天未注射,可往后延续,不管任何情况都要坚持全程注射,切不可半途而废,以免影响疫苗应有的作用。但全程注射完毕后25-30天内应抽取静脉血做抗体检测,判断免疫效果,确保疫苗预防作用。(3)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提高预防成功率。抗狂犬病血清因其作用快,以弥补注射疫苗后未发挥作用的空隙,以延长潜伏期,发挥出较好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礼平,唐少令,等.人体接种浓缩或纯化狂犬疫苗后水平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4,30(7):76-77.

[2]肖東楼,唐肯,王显军,等.狂犬病防治手册[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作者:卞薇薇

第3篇:垫江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调查及管理探讨

摘要目的:为了解垫江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方法:通过对2011年秋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资料分析。结果:存在着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建证建卡率差、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低等问题。结论:提出利用“妇保”、“儿保”资料,及时为儿童建立“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和接种疫苗;建立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合一的新模式,共推两项工作上台阶;认真实施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有计划地开展补建补种;多形式发送接种信息,预约告之疫苗接种等措施提高“两率”的建议。

关键词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

为了解我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通过对2011年秋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资料分析,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存在着建证建卡率差、接种率低等问题。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垫江县境内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小学2011年入托入学新生。

资料来源:收集各乡镇卫生院、桂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总上报的辖区内2011年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统计报表及相关资料。

资料分析:将收集的垫江县2011年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补证、补种疫苗报表资料,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通过对垫江县2011年秋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数据统计,入幼儿园7 500人,有预防接种证6 709人,持证率89.45%;入小学1年级新生11 526人,有预防接种证9 277人,持证率80.49%;Ⅰ类疫苗接种合格率,脊灰89.69%和73.46%;百白破81.57%和83.34%;麻疹81.91%和83.34%;乙肝91.33%和83.50%;流脑86.03%和54.92%;乙脑78.20%和74.55%。2~3岁入托儿童比6~7岁入学儿童,在持证率和Ⅰ类疫苗接种率上有显著增高,说明低年龄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好于高年龄组儿童。但均与规范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讨论

提高辖区内适龄儿童建证率、Ⅰ类疫苗接种合格率既是免疫规划的中心工作。要整合资源,多措并举提高“两率”。⑴利用妇幼部门的孕产妇保健资料,全面掌握辖区新生儿出生情况,及时为其建立“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基层医疗机构,对辖区内所有孕产妇从怀孕的第12周就要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开始健康管理。妇幼机构还要定期统计上月各乡镇、社区新生儿出生的基本情况。要充分利用好此些信息:①对所有新出生儿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②对所有辖区内新出生儿童建立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并发放预防接种本、预约成长期间的疫苗接种。⑵拓展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为儿童补建“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和接种疫苗。基层医疗机构要对辖区内新生儿家庭开展访视,要对0~6岁儿童建立《健康手册》。要将预防接种纳入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去做,在日常的健康管理中,要重点检查儿童有无预防接种证、免疫规划疫苗是否按时全程接种,要建立转介机制,若遇儿童无证和未接种疫苗,及时转介到预防接种门诊补证和补种。⑶建立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合一的新模式,共推两项工作上新台阶。基层医院,疫苗接种和儿童保健各是一拨人在做,两者信息互不交流、工作互不往来,要将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整合,儿童无论是到医院来搞保健还是来接种疫苗,都先由儿童保健医师分诊,需要接种疫苗的,就转入接种疫苗程序,若需儿保的就做儿保。⑷认真实施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有计划地开展补建补种。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能有效促进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管理,保持疫苗的高接种率,为控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在学校的流行发挥积极作用[1]。①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协调,督促教育、卫生部门认真实施。②要加强对从事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要让他们熟记0~6岁儿童,需要免疫疫苗的品种、程序、针剂次。③入学入托查验时,卫生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蹲守,现场督导查验工作。④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参与查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教育,要宣传查验预防接种的目的和好处,求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⑸多形式发送接种信息,预约告之疫苗接种。基层预防接种门诊首先要全面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每个月末要通过系统进行认真筛查下月各村有哪些儿童需要接种疫苗、要接种哪种疫苗,打印《疫苗接种通知单》,派由村医生等有目的地发放到需接种儿童监护人手中,通知其按时前来接种疫苗。其次是在接种本次疫苗时,在其预防接种证上,用铅笔填写预约下次接种疫苗时间、接种疫苗品名,发放知情同意书。

参考文献

1魏小慶.我国儿童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11,32(6).

作者:吴作成

第4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告知书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告知书(通知单)

(8月龄―4岁儿童)

尊敬的儿童家长: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

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8月龄至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活动。所有8个月至4岁(既2005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儿童,无论以前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患过麻疹史,我们都会免费为他们注射一针麻疹疫苗。

您的孩子姓名为,出生日期年月日,是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对象,为避免麻疹对您孩子身体健康的危害,请带孩子于2010年9月日,并携带本通知单和预防接种证到预防接种门诊(点) 接种麻疹疫苗。

联系人:叶莉 ,联系电话:86816439

如果您的孩子有如下情况,可不接种:

1、患免疫缺陷疾病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2、有麻疹疫苗(或含麻疹疫苗成份联合疫苗)、鸡蛋、青霉素过敏史;

3、患严重疾病和严重营养不良。

有如下情况,暂缓接种:

1、急性或慢性感染者、发热者(≥38℃);

2、1个月以内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者和注射类减毒活疫苗。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创建一个健康幸福的末来! 如果没有以上情况,同意接种,请家长签字

预防接种门诊﹙点﹚

年月日

第5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总结

2010年华一医院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总结

一、背景

我国于2005年确立了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目前全国麻疹发病水平距消除标准仍有较大差距。为了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根据国家下发的《2010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用手册》,我院于2010年9月11-28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接种人群为辖区内的全部8月龄~14岁(1995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中国籍儿童。接种目标为以街乡、学校为单位,学龄前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5%。

二、前期准备情况

(一)组织领导

于2010年8月20日昌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会后,我院防保科立即制定本院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方案、应急预案, 成立领导小组。并积极与辖区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沟通,了解辖区内人口状况。于2010年8月26日下午,院领导针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召开全面动员大会,要求全院各个科室无条件在人力物力上给予防保科工作支持。

(二)经费投入

接种补助经费和工作经费的申请、落实及使用情况,完成附表2。

(三)人员培训

于9月3日下午,在市区两级培训的基础上防保科再次进行院内工作人员培训,仔细讲解市、区两级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手册及本院工作方案、接种反应、应急处理、关键技术等相关知识。

(四)疫苗与冷链

疫苗和注射器领取数量,分发方式;冷链保障、运转情况,完成附表4。

(五)社会动员与宣传

制定计划后,主动与镇政府社会事务科联系,并于2010年8月27日参加地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会,向辖区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负责人介绍我院工作方案及工作进展时间安排。同时要求学校、幼儿园发放接种通知并收取免疫接种本,并要求各个单位9月6日上报调查表。

2010年8月30日—2010年9月3日,防保科每日派专人与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沟通,了解调查进展情况,同时进行发放宣传品、张贴宣传画,并对临时接种点进行验收。于9月3日完成辖区所有接种点验收。在此期间,了解各村、居委会调查情况进展情况不好,于9月3日与社会事务科沟通,要求政府督促各单位加快调查工作。

在此期间,防保科验收接种点17个,发放宣传品2000张,接种通知单4000份,出车7天,走访联络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每个单位2—3次。

(六)摸底调查

摸底调查开展方法、摸底儿童数等。完成附表3。

三、接种实施与结果

(一)接种点设置与现场接种

在本院防保科设立一个长期接种点,在三个村委会、三个学校、八所幼儿园共设置十四个临时接种点,要求每个单位在接种时有足够的人员维持秩序协助观察;每个接种点设三个登记人员、三个接种人员,一个副反应观察人员,保证在接种点内的登记、接种、观察区域内秩序顺畅;所有强化免疫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前后其他减毒类活疫苗间隔至少28天安排接种。

(二)接种完成情况

分年龄组报告接种率;分别以区和镇(街道)为单位报告接种情况,完成附表3。

疫苗、注射器使用情况,完成附表4。

(三)督导与评估

(四)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整个强化免疫现场接种实施过程及之后2个月的 AEFI 发生情况,完成附表6。

四、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本次强化免疫积累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6篇: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总结

根据《文昌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和市卫生局工作会议精神,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8月15日在全市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现将我院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按照市局安排,我院于8月17日成立了由院长亲自负责的麻疹强化免疫工作领导小组,在当地政府麻疹强化免疫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根据我院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本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的实施计划;对本辖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计划、组织、培训、宣传、实施及协调工作具体负责,强化措施保证疫苗在冷藏条件下储存、运送、供应充足;事前对学校及托幼机构、村组所在地的接种人数进行收集摸底,完善了接种善后的处理工作。

二、加强技术培训,确保接种工作顺利有序

我院于8月15日开展了预防接种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①强化免疫的目的、意义;②强化免疫对象、时间、指标;③组织实施;④宣传动员方法;⑤应种儿童摸底登记方法、要求和效果评价;⑥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⑦接种现场的安排、人员配置、组织管理、接种禁忌症和接种技术;⑧免疫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⑨各种表格的填写和上报。

三、广泛宣传,普及疾病防控知识

我院从8月19日起利用场镇有利环境悬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横幅2幅、张贴接种宣传画20张(标语10幅)、办健康知识板报、墙报1处、积极联系村组干部宣传麻疹强化免疫知识等形式进行了系统宣传,。

对于学校儿童相对集中的重点地区――我院积极联系学校,对全体师生进行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宣传工作,积极动员儿童家长带领孩子进行疫苗接种。

四、积极进行接种前摸底调查工作

为了准确掌握目标儿童人数,提前登记所有应种儿童,保证高接种率,我院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和计生部门、各村委进行密切配合,深入了解辖区目标儿童数。乡村医生会同村干部和其他村民委员开展摸底登记工作。特别要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基础较薄弱,流动人口活动频繁地方的摸底登记工作。学生摸底登记以学校提供的学生花名册为主。9月5日我院摸底调查工作顺利完成。一共摸底到接种对象有1806人。

五、规范操作,严格要求,确保接种工作顺利实施

我院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定点接种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9月11日至9月20日,在我院的预防接种门诊设立了固定接种点,在接种过程中得到了医院各科室医务人员的大力配合,在上级专家的监督下对学生进行了分班、分批次的接种工作,在接种时,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流程,对接种学生进行逐一登记,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管进行集中回收。对学龄前应接种儿童,通过采取反复通知和动员等措施,在预防接种门诊定时、定点独接种,并做好了登记。对于回收的使用后的一次性针管我院及时按要求进行了销毁。截至9月22日,我院共计接种1158人(含乡域外接种儿童133人),其中接种学生699人,接种学龄前儿童459人。因各类原因未种对象有648人(其中外出

21人,接种禁忌6人,临时接种禁忌391人,家长拒绝接种5人,其它门诊接种78人,其他原因139人。经统计我院基本完成接种目标任务,接种后无一例异常反应病历发生。

总之,我院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提高认识,认真工作,严格实施,顺利完成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为我镇疾病预防工作开了个好头,在今后我院全体职工踏实工作,为蓬莱镇的公共卫生事业不懈地努力工作。

蓬莱镇卫生院

2010年10月4日

第7篇:麻疹疫苗接种总结

韩家林小学麻疹疫苗接种总结

我校结合上级文件要求,积极主动的配合镇卫生所接种麻疹 疫苗。从接到通知起我校就及时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成立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做好对学生、学生家长的宣传工作,粘贴疫苗标语;布置好接种室和观察室,并且备有专门人员负责各室,以便配合卫生院工作;班主任负责带好本班学生,并观察学生的变化有问题及时上报;然后还有专门教师负责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大家热情主动的配合下我校麻疹疫苗接种完成百分之九十四,还有几名学生因为暂时生病医生建议缓中,有几名学生因为自身对药物有过敏史因此未接种。总体效果良好,受到镇卫生院的好评。

第8篇:麻疹及麻疹疫苗的免疫原理

摘要: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安全有效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应用后,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水平是预防麻疹的主导措施。麻疹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持久性很理想,初次免疫25年后,92.23%仍可测出中和抗体,并存在细胞免疫。

关键词:麻疹 麻疹病毒 免疫 特异性免疫 麻疹疫苗

一.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见于儿童。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流鼻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出现特殊的科氏斑(又称麻疹黏膜斑)和广泛的皮肤斑丘疹。

麻疹感染分期:

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那是麻疹病毒在鼻咽局部黏膜快速繁殖,同时有少量病毒侵入血液;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在这一期,麻疹病毒突破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

前驱期又称:疹前期,实际上是麻疹病毒大量进入血液循环的阶段,一般为3~4天。病人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眼部特殊症状: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汪汪、羞明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再加上口腔颊黏膜上的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的柯氏(Koplik)斑。

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并出现皮疹,红色斑丘疹始见于耳后、颈部,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这是麻疹病毒与人体免疫激战阶段,高热可导致患儿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

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与其他副黏液病毒不同之处为无特殊的神经氨酸酶活力。麻疹病毒为单股负链核糖核酸(RNA)病毒,对较大,镜下一般呈球形,径150~300nm,形态多变,有时可呈丝状。病毒中心由核糖核酸和对称的螺旋形衣壳组成,外盖脂蛋白包膜,上有短小突起带血凝素,可凝集猴红细胞。对最早分离的麻疹病毒Edm株进行基因测序,已知其基因组不分节,长度约15893bp,共有六个结构基因,编码六个结构蛋白,从3'端开始依次为:核蛋白(N)分子量60×10

3、磷酸蛋白(P)分子量72×10

3、膜蛋白(M)分子量37×10

3、血溶素(F)分子量60×10

3、血凝素蛋白(H)分子量78×103~80×103以及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大蛋白(L)分子量210×103,其中N、P、L蛋白与病毒RNA结合,而另外三种M、H、F蛋白则与病毒包膜结合。N蛋白为麻疹病毒的主要蛋白,以磷酸化形式存在,在基因包装、复制和表达方面发挥主要作用,还参加RNA的结合,核膜结构的形成等。P基因可编码三种长度不同的蛋白,即P、C、V蛋白。P蛋白为磷酸化的聚合酶结合蛋白,与N及mRNA结合成复合物,参与RNA的包膜和调控N蛋白的细胞定位。V蛋白和C蛋白可能具有调控复制与转录的功能。L基因编码的蛋白与一般依赖RNA的RNA聚合酶相同。P与L蛋白和核衣壳共同形成核蛋白复合物。M基因编码的膜蛋白处于病毒包膜与核壳体之间,为一种非糖基化蛋白,形成病毒包膜的内层,维持病毒颗粒的完整,作用于病毒的繁殖,与病毒装配和芽生有关。F基因编码融合蛋白,为一种糖基化蛋白,在包膜表层,其前体F0无生物活性,裂解为F1和F2蛋白时才具活性。F蛋白与病毒的血溶活性和细胞膜融合活性有关,当病毒扩散时,使细胞与细胞融合。H基因编码血凝蛋白,为一种糖基化表面蛋白,有血凝作用,为血凝素,在病毒黏附于宿主细胞时起作用。现已知H蛋白含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可与存在于宿主细胞表面的麻疹病毒受体(CD46)结合,启动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感染过程。

二. 人体免疫原理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免疫涉及特异性成分和非特异性成分。非特异性成分不需要事先暴露,可以立刻响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病原体的入侵。特异性免疫是在主体的寿命期内发展起来的,是专门针对某个病原体的免疫。

人体免疫系统共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可以清除异物。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

第三道防线免疫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其中,淋巴B细胞“负责”体液免疫;淋巴T细胞“负责”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最后往往也须要体液免疫来善后),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过程: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转化为致敏T细胞(也叫效应T细胞),细胞免疫的产生也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三个阶段。其作用机制包括两个方面:(1)致敏T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当致敏T细胞与被病毒入侵的靶细胞接触时,两者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刺激作用,使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靶细胞内渗透压改变,靶细胞肿胀、溶解以致死亡。致敏T细胞在杀伤靶细胞过程中,本身未受伤害,可重新攻击其他靶细胞。参与这种作用的致敏T细胞,称为杀伤T细胞。(2)通过淋巴因子相互配合、协同杀伤靶细胞。如皮肤反应因子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吞噬细胞易于从血管内游出;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可招引相应的免疫细胞向抗原所在部位集中,以利于对抗原进行吞噬、杀伤、清除等。由于各种淋巴因子的协同作用,扩大了免疫效果,达到清除抗原异物的目的。

体液免疫过程:B细胞是参与体液免疫的致敏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能与靶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即为抗体。

第一步:B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与互补的抗原分子结合后,活化、长大,并迅速分裂产生一个有同样免疫能力的细胞群——克隆、无性繁殖系。其中一部分成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一部分发展为记忆( B )细胞。 第二步:需要巨噬细胞和TH细胞的参与。吞噬细胞表面带有MHCⅡ分子,它们吞噬入侵的病原体,抗原分子经吞噬细胞处理后表达在细胞膜上,夹在MHCⅡ分子的沟中。TH细胞表面带有不同的受体,能识别吞噬细胞表面MHC+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物。B细胞表面带有MHC分子,可和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TH细胞可刺激结合Ag的B细胞分化。这一步比第一步作用更强大。 第三步浆细胞产生抗体: 浆细胞一般停留在各种淋巴结。每一个浆细胞每秒钟能产生2000个抗体,它们寿命很短,经几天大量产生抗体之后就死去,而抗体则进入血液循环发挥生理作用。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两短臂末端高变区与抗原结合,抗体的柄端(FC)可与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使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吞噬。

二次免疫反应过程:

记忆细胞也分泌抗体,它们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当同样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能更快的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再次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它比初次反应更快,也更强烈。

三. 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全称: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Vaccine.Live),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麻疹疫苗系用麻疹病毒减毒株接种鸡胚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后冻干制成。按瓿签所示用量加灭菌注射用水待完全溶解后使用。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注射可起到预防麻疹的作用,安全有效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应用后,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水平是预防麻疹的主导措施。

活疫苗的特点:活疫苗可以在免疫体内繁殖;刺激机体产生全面的系统免疫反应和局部免疫反应;免疫力持久,有利于清除局部野毒;产量高、生产成本低。但是,该类疫苗残毒在自然界动物群体内持续传递后有毒力增强和返祖危险;有不同抗原的干扰现象;

麻疹疫苗免疫原理:当疫苗接种到人体后,刺激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动物机体的抗原提呈细胞将疫苗进行处理、加工和递呈给特异性淋巴细胞(T和B淋巴细胞),然后淋巴细胞对疫苗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最后产生免疫效应分子(抗体和细胞因子)及免疫效应细胞,并最终将疫苗从动物机体中清除,这个过程称为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有三大特点,一是特异性,即我们用麻疹疫苗只能产生针对麻疹疫苗的免疫效应分子和免疫效应细胞。二是具有一定的免疫期,就是当我们用疫苗进行免疫后,刺激体内产生的免疫应答会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护人体不受这种病原的侵袭,具有一定的保护期限,从数月至数年,甚至终身不等。三是具有免疫记忆,在疫苗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类细胞叫免疫记忆细胞,这种细胞具有记忆能力,能识别与注射的疫苗相同的抗原。接种疫苗就是运用免疫应答的三大特点,使免疫机体免受病原的侵袭。

接种对象:

① 8月龄以上的易感者:初免年龄为8月龄,再免疫年龄为7周岁。也可8月龄初免,1.5-2岁再免疫1针以减少初免失败的易感者。 麻疹疫苗

② 病例发生后的应急接种:其对象是病人活动范围的易感者。流行地区接种率应在95%以上。接种时间愈早愈好,在首代病例出现后疫情尚未蔓延之前接种完毕。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最长可达21天。接种疫苗后7-12天就可产生抗体,比感染后产生抗体的时间短,因此对易感者进行应急接种可控制疫情蔓延或终止流行。对麻疹潜伏期的儿童接种疫苗后一般没有不良反应,在麻疹感染后1-2天内接种疫苗可阻止病毒血症的产生,使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减轻。 没有注射过麻疹疫苗而又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和不宜接种疫苗者,可应用丙种球蛋白,但这种免疫力一般只能维持2-3周,此后如再接触麻疹患儿又可再次感染。因此,若以后无禁忌的8月龄以上儿童必须接种各种麻疹疫苗。

四. 研究新进展

1.南非研究人员通过对比较注射和气雾剂吸入两种方法发现,气雾剂形态的疫苗通过面罩吸入人体,效果和注射相同甚至更佳。在南非的研究人员发现,喷雾麻疹疫苗的防病能力胜于旧疫苗。新疫苗暂时还没有得到任何的管理机构的认可。不过,研究人员将在08年4月把研究成果提交世界卫生组织。但是,即使新疫苗得到认可,仍可能需要三年的时间疫苗才能广泛流通使用。

2、在植物中表达可食用的麻疹疫苗是一种新的尝试。研究表明 在烟草中表达麻疹病毒H蛋白,口服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但滴度较低。有学者将麻疹病毒的植物疫苗与DNA疫苗联合应用,在小鼠中取得了显著的免疫效果。

口服疫苗能够避免注射接种时引起的副反应,降低对接种人员的技术要求,适合发展中国家使用。与其他类型的疫苗联合应用是植物疫苗发展方向之一。

第9篇:麻疹疫苗预防接种禁忌症

告知书

患有以下疾病者,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1、有过敏史者;

2、已知免疫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3、患严重疾病者;

4、营养极度不良者。

有以上症状者请家长或监护人主动告知接种医生。 如果在接种时体温超过38℃,暂缓接种麻疹疫苗。 接种后应观察30分钟后方可离开

脊灰疫苗接种禁忌症及缓种原则公示

◆有下列情况之一均为脊灰疫苗接种禁忌症:

⑴ 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 ⑵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发热者; ⑶ 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⑷ 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缓种脊灰疫苗:

⑴ 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 ⑵ 1个月内接种过其他减毒活疫苗;

⑶ 强化免疫期间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待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 ★ 接种疫苗后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

上一篇:公司规章制度修订版下一篇:学习好习惯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