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苗接种

2022-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麻疹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中外哪儿不同?

时常在微博、论坛、博客里,听到妈妈谈及一些关于中国宝宝注射疫苗和国外宝宝的不同。首先想说的是,每个国家的免疫规划都是基于自己国家的特殊国情和流行病的概率统计而制定的。面对妈妈们的种种疑问,我们找了一些国内关于疫苗接种和免疫学方面的专家,请他们来聊一聊关于中国和外国免疫接种计划的差异。

疫苗的覆盖率有差异

谈起中国疫苗和国外疫苗的差异,我们还是主要把眼光放在疫苗发展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学习一下对方的长处,便于我们的发展和提升。首先从疫苗覆盖率来看,我们国家在不同地区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HIB疫苗,以及肺炎球菌疫苗,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地区,父母可以自费给宝宝注射。而在西部或者不发达地区,在二类疫苗内还没有涉及这两项疫苗。

疫苗的研发技术还有提升空间

国内生产的很多减毒疫苗、灭活疫苗在技术上已相对成熟。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不少同样的疫苗国外已经研制出了安全性更高、异常反应更少的基因重组疫苗。这类疫苗技术上要求更先进、疫苗的研发成本也更高,也是未来我国疫苗的发展方向。

父母对于疫苗接种在认识上有误区

我们国家在疫苗知识的科普和宣传上还需要继续努力,从我平时坐诊与妈妈的接触来看,还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关于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区别有哪些?到底要不要给宝宝自费注射二类疫苗?不少父母都认为,国家倡导注射的一定都归为一类疫苗的范围内了,二类的就属于可打可不打的,不打也没什么关系。其实这就是误区。我们国家的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加起来,跟国外的疫苗种类差不多,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一类和二类的疫苗,国外的宝宝都会打。

“其实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分类和设定,是从国家可操作、可负担的角度出发,是一种行政划分,而不是医学分类。”这是国家CDC(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论坛内一个广为流传的帖子,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不同。

其实,从帮助宝宝建立全面免疫系统的角度出发,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都应该打,都是有必要的。不同的是,二类疫苗需要自己负担费用而已。

问专家:注射疫苗有异常反应的风险,不注射疫苗有患病的风险,到底应该怎么办?

只要是疫苗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其实这件事就等于是用注射疫苗的风险PK患病的风险。而两者的大小,其实已经有专门的免疫部门做过大量的概率统计了,在该地区推荐注射的疫苗,就是注射疫苗的风险小于患病的风险。

而且,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发展是不一样的。这件事上,国外的情况不一定适合国内。

疫苗的现状和当下的国情息息相关

每个国家的疫苗接种安排都基于自己国家的国情,包括疾病发生情况、疫苗研发实力、国家财力、社会保障体系等。我国的疫苗接种安排也正如我们的国情一样,处于不断的发展中。比如2007年以前,我国常规免费接种的疫苗种类只有5种,从2007年开始就增加到了10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也从7种增加到10种。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妈妈不要一听说是国外的就都觉得人家的好,人家的先进。我国的免费疫苗覆盖面,距离欧美发达的国家是有一定的距离;但从国际平均水平来看,我国的免费疫苗覆盖面还排名靠前。比如在亚洲,我国免费接种的疫苗种类和预防的疾病,比日本或韩国都多。

是自费还是免费有不同

在国内,给宝宝注射的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免费的,国家来负担费用;二类疫苗由家长自费、自愿给宝宝接种。二类疫苗自费接种,并不是因为这些疫苗可种可不种,说白了就是因为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承担所有疫苗的费用,所以有些疫苗只能采取自费方式提供。多数发达国家,疫苗被纳入了相应的医疗保险,不需要自己花钱就可以免费接种。

疫苗接种程序存在差异

在疫苗的接种程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以美国为例,他们的疫苗接种时间相对灵活,很多疫苗可以在某个月龄段或年龄段内接种,这些时间段相对宽松,可以在时间段内任意挑选时间去接种。而在中国,疫苗接种时间的规定比较严格,通常是某个具体的月龄或年龄。这和我们的国情也是相关联的,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人口众多的超级大国,这样的接种时间规定会非常明确,可避免让父母选择困难,也便于规范和管理。

问专家:有的妈妈认为,中国宝宝小时候几乎每个月都需要去打疫苗,是不是我们国家注射的疫苗多于其他国家?

这种说法不准确。如果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有很多疫苗属于单苗(一种疫苗预防一种疾病),而发达国家联合疫苗比较多,注射1针就能预防多种疾病,比如五联疫苗、六联疫苗等。比如同样预防10种疾病,我国需要给宝宝注射8针,而使用五联疫苗的国家只需给宝宝注射3针,但从预防的疾病种类来说,我们国家不比发达国家少。

免疫计划有差异,这是正常的

中国的免疫计划和国外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免疫计划是基于当地的流行病情况而制定的。在中国,是由中国政府根据各地疾病流行情况统一制定。全国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特别是一类疫苗种类,基本相同。在规定的接种时间上,南北方会稍有差异。在美国,不同州之间疫苗也会稍有差异,这是由当地州政府根据当地多年的疾病流行情况而制定的。原则上讲,宝宝在哪里居住,就应该按照当地的免疫计划来给宝宝注射疫苗,才能使宝宝免受当地流行疾病的侵袭。

联合疫苗是未来疫苗发展的大趋势

目前,基于技术和财力等因素的制约,我们国家单独接种的疫苗还有很多,这些疫苗首先是成熟和安全的。根据国际疫苗研发的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内的疫苗也将逐渐向联合疫苗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保健福利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疫苗纳入一类疫苗范围。

问专家:国外的疫苗都是免费注射的吗?

在一些发达国家,多数疫苗都是免费的,通过保险或者国家来担负费用。但依然存在少数的自费疫苗,比如HPV疫苗(防止宫颈癌的疫苗),在美国或者欧洲、澳洲的不同区域,仍然为自费疫苗。在很多其他发展中国家或者欠发达国家,因为政府不能负担疫苗生产和管理的费用,还不能做到提供完善的预防接种服务。

第2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探究

摘要:目的:分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内疾控中心人口数据资料、日常督导调查资料、常规接种率报表资料等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并从中明确疫苗接种现状。结果:从常规接种率报表当中可以发现,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麻风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每一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较高。借助详细分析后发现,甲肝疫苗的1岁儿童接种率仅为95.46%,接种率相对于其他多种而言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对接种工作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干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接种质量与接种率,推动国家免疫规划更好落实。

关键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

疫苗接种状况对于儿童的身体健康以及发育情况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国家免疫规划主要是预防疾病、拯救生命、预防病痛以及落实全球健康目标的一项有效策略,借助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与相关传染病发病率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仍然存在许多的疫苗接种问题,其中最为突触且根本的问题之一便是接种率问题[1]-[2]。对此,本文以总结分析方式对我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内疾控中心人口数据资料、日常督导调查资料、常规接种率报表资料等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并从中明确疫苗接种现状。

1.2方法

深入总结并探讨人口数据资料、日常督导调查资料、常规接种率报表资料当中关于疫苗接种率的相关数据,同时对接种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当中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总结统计分析,数据在获取后及时录入系统,并通过系统当中的计数、对比功能实现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方式进行总结,格式如(15.4±0.7),数据在录入后的对比功能以P值实现,以0.05作为标准,在数据小于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有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从常规接种率报表当中可以发现,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麻风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每一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较高。借助详细分析后发现,甲肝疫苗的1岁儿童接种率仅为95.46%,接种率相对于其他多种而言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主观与客观双方面。在客观方面,接种一般是以集中预防接种门诊为主,这一种集体化的接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规范了接种的程序,接种的安全率也比较高,但是也间接导致服务半径的扩大,从而间接降低了接种率[3]。在主观方面,主观因素主要是表现在接种预防部门的工作热情与主动性较差,部分预防接种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没有做好相关协调,导致疫苗补充工作落实不及时,甚至部分的接种部门还存在没有及时安排一类疫苗接种现象,而是采用二类疫苗直接替代一类疫苗,这也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了接种率[4]。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从常规接种率报表当中可以发现,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麻风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每一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较高。借助详细分析后发现,甲肝疫苗的1岁儿童接种率仅为95.46%,接种率相对于其他多种而言数据差异显著(P<0.05)。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理想,所有的疫苗接种率均达到了国家的要求与标准。但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的工作实效性,仍然需要提出并落实关于疫苗接种率的提升改进措施。通过多年工作经验,认为提高疫苗接种率可以借助以下几点措施改进:1、强化管理与建设接种预中心。一方面强化接种门诊的设施设备,并逐渐以数字化的方式建设预防接种中心,为接种人员提供安全、舒适、温馨以及和谐的环境,促使人们在疫苗接种方面保持更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设预防接种点,适当的提升接种疫苗的服务时间,最好是保障7×24的运行模式,最大程度固定的满足不同人群在疫苗接种方面的需求[5]。另外,也可以建立相关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例如qq、微信、短信等途径为家长提供接种的相关工作信息,从而提高接种实效性;2、强化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大多数家长,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因为这一部分家长的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对于疫苗接种的认知几乎为零,导致家长很难会主动配合并积极监督疫苗接种工作。对此,便可以借助发放宣传单、应用电子屏幕以及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开展疫苗接种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民众对于疫苗接种的参与意识与主动性,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3、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对疫苗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促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对于适龄儿童的接种规范形成准确掌握,从而在工作中即使做到查漏补种。在一类疫苗接种方面工作人员應当有较高的认知,不能一味的推广二类疫苗而减少或忽略一类疫苗。另一方面需要对门诊运转、安全接种、疫苗使用以及冷链管理等多方面形成监督,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整改,最大程度提升疫苗接种率,推动国家免疫规划工作顺利落实。

综上所述,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对接种工作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干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接种质量与接种率,推动国家免疫规划更好落实。

参考文献:

[1]结节性硬化症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安全性的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7,31(1):244-245.

[2]孙烨祥,林鸿波,马寅,etal.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5年1-3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监测评价[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7,31(01):101-105+119.

[3]段平常,曹玲生,余文周,etal.云南省边远山区保山市预防接种单位现况和接种服务模式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7,24(01):90-95.

[4]福建省泉州市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疫苗接种现状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8,24(1):1-10.

[5]袁千里,孙校金,崔富强.中国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现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6,14(6):702-707.

作者简介:李金娥 性别:女 出年月:1973年2月 职称:副主任医师 学历: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疾病控制 籍贯:邯郸市 工作单位: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李金娥

第3篇:接种疫苗的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摘要在广泛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疫苗的历史、种类、防腐剂、不良反应和安全接种等进行了综述,为接种疫苗的健康风险研究提供科学资料。

关键词疫苗;接种;风险;防腐剂;不良反应

Key wordsVaccination; Inoculation; Risk; Preservative; Adverse reaction

1796年5月14日Jenner進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疫苗接种试验,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天花在地球上已被消灭,人类使用疫苗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

疫苗主要分为死疫苗(又称灭活疫苗)、活疫苗、类毒素、亚单位疫苗、合成疫苗、基因工程疫苗、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和核酸疫苗。其中,灭活疫苗包含组织灭活苗、油乳剂灭活苗和氢氧化铝灭活苗。我国目前使用的传统细菌性疫苗有卡介苗、鼠疫、布氏杆菌、炭疽,病毒性疫苗有麻疹、腮腺炎、脊髓灰质炎。这些传统疫苗效果和安全性较好[2-3]。

疫苗已经成为常规的医疗保健手段。调查表明,有57%志愿者认为疫苗是不安全的[1,4]。Bonaccorsi等[5]研究表明学生在2007~2009年每年拒绝接种流感疫苗的比例分别为10.3%、12.1%和12.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3年12月9日,湖南省3名婴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2名婴儿死亡。截止12月27日,全国因接种疫苗死亡婴儿病例增加至16例。这使疫苗安全问题变得非常严峻。

1接种疫苗存在的风险

1.1疫苗本身的质量因素疫苗生物学特征、疫苗的纯度、均匀度和制造工艺、疫苗中的附加剂、疫苗污染外源性因子,这些因素都可不同程度地引起接种反应[6]。

1.2疫苗管理不当的风险因素疫苗非冷链转运,已开启的疫苗暴露空气中,超过规定存放时间被细菌污染均可能引起接种后的不良反应[6-7]。

1.3接种者自身的风险因素接种者的遗传因素和机体素质会影响接种的效果[6]。

1.4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不规范的操作(使用未消毒器具、溶解过程污染、不适当的操作技术)引起的感染或损伤;没有接种疫苗经验的护士或者实习生,其相关知识和风险意识较低,也可能存在接种风险[8-9]。

1.5医护人员面临的风险医护人员在职业性的三角肌肌注法疫苗接种多年以后,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10]。

2疫苗的防腐剂

2.1硫柳汞硫柳汞具有抗细菌和霉菌的活性,可用0.1%酊剂进行皮肤消毒,0.02%~0.1%水溶液进行伤口消毒,其最主要用途是作为药物制剂,主要是作为生物制品的防腐剂。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硫柳汞一直被用于防止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污染疫苗,特别是在已打开的疫苗瓶中[11-12]。

2.1.1作用机理。重金属离子与菌体中酶蛋白的-SH(巯基)结合而使酶失去活性,但对细菌抗原和血清蛋白的损害极其微弱[13]。

2.1.2毒性及危害。硫柳汞在药品和生物制品中的使用浓度一般为0.02%~0.05%,通常认为使用浓度小于0.1%时没有毒性。接触大剂量硫柳汞时,会产生较强的毒性[14]。增效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eIPV)与百白破三联疫苗(DTP)组合成四价疫苗,可简化疫苗接种程序,但某些DTP含硫柳汞,可能会引起eIPV变质[15]。儿童在幼年从接种的疫苗中吸收汞的总量等于健康人一生中摄取的全部的汞量,汞中毒的后果最明显的就是产生自闭症和多动症[16]。

2.1.3生产工艺的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含硫柳汞疫苗是当地生产的,而许多当地的生产者并不具备无汞防腐剂的专业知识和生产能力[17]。

2.2其他防腐剂

2.2.1氯仿。氯仿微溶于水,作为防腐剂常用的浓度为05%。氯仿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制品质量的影响较小。抗毒素和胎盘球蛋白液等大多用氯仿作为防腐剂[18]。

2.2.2硝酸汞苯。硝酸汞苯对G+细菌的抑菌作用最强,而对G-杆菌的抑菌作用稍差。其缺点是难溶于水,在制品中易出现白色沉淀物或微小凝块。这种现象在冰箱保存的制品中特易发生,近年已被淘汰[18]。

2.2.3苯酚。苯酚对细菌繁殖体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早期常用0.5%苯酚作为防腐剂,但因其毒性较大,对制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近年来已很少使用,但是在某些肠道死菌疫苗中等仍用其作为防腐剂[18]。

3常见疫苗的不良反应

3.1流感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微流涕、鼻塞等为类流感症状,心悸、高血压、胸闷、失眠、单纯性疱疹等反应,严重反应时有过敏性休克。人用狂犬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过敏反应[19]。张雪[20]报道流感裂解疫苗的接种副反应发生率约为69.9/10万,接种副反应症状为非严重性的发热,无严重接种副反应发生,全部病例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2008年,在接种泰国制造的灭活流感疫苗后,495名泰国医护人员中有14名被确定具有血清病样反应,这些医护人员产生了发热、肌痛、关节痛和注射部位红斑等不良反应[21]。

3.2百白破三联疫苗注射后不良反应较重,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全身低热、疲惫头痛,甚至有高热者。其中,最主要的是局部红肿、疼痛、硬结,这些症状占注射者的50%以上,给儿童造成了较大的痛苦[22]。

3.3乙肝疫苗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较多,通常是由于减毒的病毒感染所致或接种后短暂出现的过敏反应。乙肝疫苗可引起皮疹、荨麻疹、喉头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疱疹等过敏反应[23]。

3.4其他疫苗接种问题所有疫苗均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疫苗接种产生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风险在6周内较9~42周高52%(相对发病率1.52%;95%可信区间1.17%~199%),最大的风险在疫苗接种后2~4周。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病人呈急性或亚急性临床症状,经过治疗多数可完全恢复,少数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痹和双侧面瘫[24]。推荐的常规疫苗的不良反应一般较少,主要为接种部位疼痛、红斑或炎症。这些局部反应较为常见,占受种者的50%以上,而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烦躁或活动减弱等)较为少见[25]。

4疫苗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疫苗在运输、保存、使用整个过程中均应采用冷链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其效价质量。注射疫苗时应注意注射的深度和部位,否则会造成神经或神经附近麻痹。必须使疫苗处于适当的低温下,在运输储存及重溶后和使用期间绝不可超过有效期[26-27]。

(2) 接种前询问健康状况及过敏史,接种后不要立即离开现场,就地观察半小时;准备必需的急救药品及器械,对有反应者应详细观察,对症处理[28]。

(3) 夏季如需同時接种2种或2种以上疫苗时,接种单位应尽量将其分开接种,或将疫苗接种间隔时间延长,减少接种反应的发生[29]。

(4) 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减毒不足会使疫苗的安全性不能保证,而减毒过度又有可能降低疫苗的免疫原性;接种后可经粪便排毒,病毒在体内毒力返祖的可能性仍然存在[30]。

(5)要减少接种疫苗的风险,首先要加强疫苗生产的管理,注意疫苗的保存,绝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疫苗,减少添加剂的使用;其次,对护士注射疫苗进行培训,使用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注射器;再次在预防接种时,加强预检,调查接种者的健康状况和过敏史;最后建立科学、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正确评估并有效控制风险[28]。

5风险应对实例

5.1建立科学的应对体系2002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SARS)在我国广东省首发,并迅速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SARS疫情导致了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然而,人口众多、流动频繁的美国,在突发的SARS疫情中低感染、零死亡,这与其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部门联动合作、信息通畅等应对措施,尤其是风险沟通机制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31]。建立科学、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正确评估并有效控制风险,可将安全性风险降到最低[32]。

5.2防腐剂减量研究与实践罗翀[33]将乙肝疫苗中的硫柳汞由原来的30~70 μg/ml降低至1~2 μg/ml仍然可保证疫苗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由此可见,对疫苗防腐剂的减量使用研究也不失为权宜之计。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和其他公共卫生署(Public health service,PHS)于1999年7月发表了关于硫柳汞的联合声明,建议减少在疫苗制造工艺中加入的硫柳汞的用量[14]。疫苗制造商、继美国国会委托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和PHS在不造成免疫接种系统混乱的情况下,通过合作来降低疫苗硫柳汞含量或用不含硫柳汞的配方替代[34]。2003年,欧美市场正广泛推广不含硫柳汞的疫苗[35]。WHO建议对新生儿避免使用含硫柳汞的乙型肝炎疫苗[12]。目前国内许多免疫规划制品,如重组乙肝疫苗等已取消使用硫柳汞[14]。

6展望

疫苗作为预防医学领域的成就之一,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但其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临床在使用疫苗时务必要规范使用流程,做好防护工作。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低添加剂甚至无添加剂的疫苗已逐步得到使用。研制新型的、更为安全的疫苗,也是将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沈心亮,蒋韬.中国疫苗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3,31(4):60-66.

[2] 梁强,赵瑞祯.疫苗简介[J].生物学教学,2005,30(7):59-60.

[3] 昂琼.常用疫苗的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7):83.

[4] SMITH PHILIP J,KENNEDY ALLISON M,WOOTEN KAREN,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health care providers' influence on parents who have concerns about vaccine safety and vaccination coverage[J].Pediatrics,2006,118(5):1287-1292.

[5] BONACCORSI G,LORINI C,PORCHIA B R,et al.Influenza vaccination:coverage and risk perception among students of the health professions at Florence University,Italy[J].Ann Ig,2013,25(3):181-189.

[6] 靳里平.疫苗接种风险因素中相关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J].医学动物防制,2011,27(1):82-84.

[7] 张顺生.疫苗安全问题亟待关注[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0,(7):73-74.

[8] 阮萍.当今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及伦理问题[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7):14.

[9] ZHANG J,WHILE A,E,NORMAN I J.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ation knowledge,risk perception,health beliefs and vaccination behaviours of nurses [J].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2012,140(9):1569-1577.

[10] FUNDERBURKE P L,SPENCER L.Hepatitis B immunity in high risk health care workers.Seven years post vaccination [J].AAOHN Journal: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ccupational Health Nurses,2000,48(7):325-330.

[11] 罗明生,高天惠,宋民宪.中国药用辅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62.

[12] 史久华.疫苗防腐剂硫柳汞[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2000,23(3):105-107.

[13] 洪小栩,佘清.含硫柳汞成分生物制品的安全问题[J].中国药品標准,2006,7(5):73-74.

[14] 何鹏,梁争论.硫柳汞防腐剂在人用疫苗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2013,26(1):135-138.

[15] 吴炳元,姜述德.硫柳汞对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效力的有害作用[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1995,18(2):86-87.

[16] 申立国.医药中的谎言[J].黑龙江科学,2012,(11):50.

[17] 赵惠敏,佟之复,张见麟.作为疫苗防腐剂的硫柳汞[J].疾病监测,2000,15(11):438-440.

[18] 卢锦汉,章以浩,赵铠.医学生物制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80.

[19] 路长飞,谢彦军,林鑫,等.328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数据分析[J].药学研究,2013,32(1):59-61.

[20] 张雪,曹丽.人群接种流感裂解疫苗的安全性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929-930.

[21] APISARNTHANARAK ANUCHA,UYEKI TIMOTHY M,MILLER ELAINE R,et al.Serum sicknesslike reaction associated with inactivated influenza vaccination among Thai health care personnel: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09,47(1):18-22.

[22] 王凤荣,宋培林,梁颖,等.浅谈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7):273.

[23] 陈丽芳,邓云峰,娄建石.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6,23(7):615-618.

[24] KWONG JEFFREY C,VASA PRIYA P,CAMPITELLI MICHAEL A,et al.Risk of Guillain-Barre syndrome after 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ation and influenza health-care encounters:a self-controlled study[J].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13,13(9):769-776.

[25] 周祖木.当前对免疫接种的争议:疫苗安全性[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2003,26(6):259-261.

[26] 邱惠娟,毛美霞.安全接种的护理体会[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181.

[27] 张珂.疫苗安全接种技术[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2005,28(3):115-117.

[28] 李玉春.接种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引起不良反应5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1,10(2):103.

[29] 万刚凤,聂萍英,肖红茂,等.同时接种两种疫苗引起不良反应1例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0,16(6):9.

[30] 任爱国,马俊荣,冯福民,等.国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2001,15(4):357-359.

[31] 郑登峰,周玉清,岳晨妍,等.风险沟通与疫苗相关事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8(6):561-565.

[32] 王亚丽,董铎,杜晓曦.我国疫苗风险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药物警戒,2012,9(1):26-29.

[33] 罗翀.疫苗中硫柳汞的争议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4):190-191.

[34] 严有望,孙正川.关于含硫柳汞防腐剂疫苗的使用建议[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2000,23(3):104-105.

[35] 孙亮.不含防腐剂的流感疫苗[J].世界医学杂志,2004(14):92.

作者:孙丹蕾等

第4篇:麻疹疫苗接种总结

韩家林小学麻疹疫苗接种总结

我校结合上级文件要求,积极主动的配合镇卫生所接种麻疹 疫苗。从接到通知起我校就及时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成立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做好对学生、学生家长的宣传工作,粘贴疫苗标语;布置好接种室和观察室,并且备有专门人员负责各室,以便配合卫生院工作;班主任负责带好本班学生,并观察学生的变化有问题及时上报;然后还有专门教师负责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大家热情主动的配合下我校麻疹疫苗接种完成百分之九十四,还有几名学生因为暂时生病医生建议缓中,有几名学生因为自身对药物有过敏史因此未接种。总体效果良好,受到镇卫生院的好评。

第5篇:医院组织同学免费接种麻疹疫苗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麻疹疫苗免疫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在学生中的发生和流行,5月8日我院科教科组织开展2010级和2011级学生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在急诊科医生、ICU科护士、感染管理科、科教科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接种任务。

接种前我院感染管理科宋晓莉科长详细介绍接种麻疹疫苗的注意事项、接种禁忌症、防治麻疹的方法。宋科长说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传染性强,易爆发流行,但同学们保持室内卫生和通风,积极体育锻炼,若无禁忌接种麻疹疫苗是可以有效预防的。听了科长的讲解,同学们对麻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本次接种工作,医院积极联系我市疾控中心,并得到了市疾控中心的大力支持。据悉本次疫苗接种采取自愿原则,我班共有25名学生接种疫苗,未发生类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第6篇:麻疹疫苗预防接种禁忌症

告知书

患有以下疾病者,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1、有过敏史者;

2、已知免疫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3、患严重疾病者;

4、营养极度不良者。

有以上症状者请家长或监护人主动告知接种医生。 如果在接种时体温超过38℃,暂缓接种麻疹疫苗。 接种后应观察30分钟后方可离开

脊灰疫苗接种禁忌症及缓种原则公示

◆有下列情况之一均为脊灰疫苗接种禁忌症:

⑴ 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 ⑵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发热者; ⑶ 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⑷ 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缓种脊灰疫苗:

⑴ 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 ⑵ 1个月内接种过其他减毒活疫苗;

⑶ 强化免疫期间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待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 ★ 接种疫苗后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

第7篇: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问题解答

1、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之一。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传染性极强,要超过甲流,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由飞沫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的情况。通常病人在出疹前4天到出疹后4天均有传染性。

麻疹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红色斑丘状皮疹首先见于面部,而后遍及全身,大约持续4~7天,皮疹消退后有时会伴有脱屑现象。 麻疹危害严重,常见并发症包括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罕见并发症有腹泻和脑炎等,特别当儿童营养不良时,常常引起并发症死亡,病死率可高达10%。

2、麻疹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麻疹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与疫苗接种情况密切相关。

在麻疹疫苗使用以前,我国麻疹发病水平很高。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1950~1965年,未进行麻疹疫苗大规模接种前,我国年平均麻疹发病率为590/10万。我国过去民间一直有“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俗语,这里的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如在1959年发生了全国范围内的麻疹大流行,报告发病数约1000万,报告死亡人数约30万,年报告发病率高达1432/10万,病死率约为3%。

1965年我国开始使用液体剂型麻疹疫苗,此后发病率不断下降,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发病率在200/10万~600/10万之间波动,报告发病数在150万例

至500万例之间。1978年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并开始建立冷链系统,麻疹发病下降更为显著,实施麻疹计划免疫之后,我国的麻疹发病率下降了近99%。

1986年,麻疹疫苗改为有效期较长的冻干疫苗,并对儿童执行8月龄和7周岁两剂次免疫方案,此后报告发病率在4/10万~12/10 万之间波动。 1998年我国提出加速麻疹控制的目标、提高了麻疹疫苗的接种普及率,当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4.5/10万,此后每年报告病例数为 6万~10万例左右。2004年全国开始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由于统计方式发生变化,2005年麻疹报告发病率水平较上年增加近一倍,达9.5/10万,同年全国麻疹疫苗第2剂次免疫程序由7周岁提前至18月龄~2周岁接种,疫苗剂量由原来的0.2ml/剂次调整为0.5ml/剂次。

2006年,我国所在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确定了到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将麻疹发病率降到0.1/10万以下,消除本土麻疹病毒传播。2006年、2007年、2008年,我国麻疹报告发病率接近10/10万,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消除麻疹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为实现该目标,更为了有效保护我国民众特别是儿童的健康与生命,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我国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出了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其中包括在做好儿童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以提高人群免疫力;同时开展疾病监测、加强疫情控制、控制风疹、控制医院感染、加强健康促进等。实施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之后,2009年全国麻疹发病大幅下降,报告病例52461例,发病率达到3.9/10万,每10000例病例中仅有7例死亡,为历史最低水平,但距离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将麻疹发病率降至0.1/10万以下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3、为什么能够消除麻疹?

消除麻疹从技术上可行。因为虽然麻疹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且抗原性稳定。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目前我们有可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

消除麻疹从操作层面也是可行的。国际经验证明,消除麻疹是可以实现的,如美洲区从2002年11月起就实现了消除麻疹目标;国内消灭天花和脊灰的经验也证明,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是可以控制、消除、甚至消灭的。

4、什么是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用麻疹病毒减毒株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麻疹。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麻疹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我国与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使用的麻疹疫苗株均为A基因型麻疹病毒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

我国曾对国内外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了为期25年的免疫持久性对比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我国生产的疫苗与国外生产的疫苗在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方面没有任何差别。

5、我的孩子已经接种过麻疹疫苗/麻风腮疫苗,这次还需要接种么?

麻疹疫苗接种后,一般情况下个体可以得到有效保护。但这也根据受种者 年龄及个人体质的不同而异,接种后没有产生抗体的情况称为免疫无应答(或免疫不成功),这部分人在周围有麻疹流行的情况下有可能被感染。

麻疹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通常情况下,麻疹疫苗在8月龄接种首剂时约为85%,也就是说100个受种儿童有85 个会产生免疫力,在18月龄复种时血清抗体阳转率约为95%。完成2剂次接种者,血清抗体阳转率可能达到99%,但仍存在免疫不成功的人群。免疫不成功的人群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麻疹局部暴发。对于人群来讲,需要有至少95%的人有抗体才可以产生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对于个体而言,通过强化免疫再次接种麻疹疫苗,可以使未接种麻疹疫苗或接种后免疫无应答的孩子增加产生抗体的机会,降低感染麻疹的风险。而且,即使个体没有产生抗体,通过强化免疫建立起来的人群免疫屏障也会对孩子们产生保护作用。

强化免疫为各种原因导致免疫不成功的人群提供了一次补种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免疫史不详或未完成2剂次免疫的人群尤为必要,因此国际上在开展强化免疫时,通常不考虑目标人群既往的麻疹疫苗免疫史,都接种1剂麻疹疫苗,以便建立起高水平的人群免疫屏障。因此,除具有接种禁忌证的人群外,其他目标人群都应该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强化免疫期间接种麻疹疫苗。

需要强调的两点是:首先,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多次接种麻疹疫苗不会增大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第二,接种麻疹疫苗既是对个体的保护也是对群体的保护,未接种者发病会影响周围其它人的健康。只有人群免疫力达到很高水平,才有可能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彻底消除麻疹的危害。

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是政府在充分考虑个体及群体疾病控制效果的基础上为解决公共卫生问题采取的利民举措。家长有权利让自己的孩子得到预防麻疹的机会,同时也有义务为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保护

我国儿童不受麻疹疾病的侵扰作出贡献。当然,疫苗接种需要家长知情同意,如有发热等身体不适、禁忌证等情况可缓种或不接种麻疹疫苗。

6 如果我的孩子已经得过麻疹了,还用接种么?

如果是经实验室确诊得过了麻疹,理论上不需要再接种麻疹疫苗。但很多情况下,麻疹的诊断是医生临床诊断,未经实验室的严格病毒检测,也可能是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被当做麻疹。所以,就本次强化免疫而言,建议您的孩子再接种一剂麻疹疫苗。

7、为什么这两年频繁开展麻疹疫苗接种活动?

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是我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做出的郑重承诺。近年来,我县根据全省的统一安排,先后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应急接种、查漏补种活动,但因时间不统

一、范围各不同、对象有差异,人口流动大,以及小范围强化免疫活动声势小、工作落实难度大,相对削弱了强化免疫短期内在人群中建立有效持久的免疫屏障、全面提高人群免疫力的作用。因此,为了加速消除麻疹进程,省卫生厅决定统一在全省范围内和重点地区对适龄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系列活动,一举解决多年累积的易感人群问题,建立起高水平的全人群免疫屏障。

8、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收费么?

麻疹疫苗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对儿童家长不收取任何费用,疫苗及注射器费用均由国家财政负担。

9、麻疹疫苗剂量是多少?

目标儿童人群无论其既往免疫史及麻疹患病史如何,凡无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的儿童均接种1剂次(0.5毫升)麻疹疫苗。

10、我的孩子在本地没有户口,可以接种吗?是否需要回老家接种?

预防接种实行居住地管理,也就是说,不管孩子有没有本地户口,均可以在现居住地接种,不必回老家接种。

11、家长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如何接种?

当儿童家长在外务工时,可由其他儿童监护人带领儿童去居住地接种单位按时接种疫苗。

12、 对于特殊情况的孩子,能否上门接种?符合哪些条件,可以申请上门接种?向谁申请?手续是怎样的?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对入户接种有明确规定: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用入户巡回方式进行预防接种;当实施群体性接种、应急接种等工作时,接种人员也可根据当地接种方案的安排,开展上门接种或查漏补种。

13、麻疹疫苗的接种禁忌是什么?

预防接种前,请家长务必了解孩子的身体健康状态并如实告知接种医生。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如对硫酸庆大霉素或硫酸卡那霉素过敏);

(2)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阿瑟氏反应、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过敏性疾病;

(3)正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4)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5)曾患或正患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病、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暂时不能接种麻疹疫苗,可在以后条件适宜时予以补种:

(1)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

(2)近期注射过麻疹疫苗或其他减毒活疫苗,需间隔1个月后补种; (3)强化免疫期间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待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

14、我的孩子是过敏体质,能不能接种?

如果您的孩子对麻疹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及抗生素(硫酸庆大霉素和硫酸卡那霉素)过敏则不能接种。如果对麻疹疫苗所含成分不过敏且无其它禁忌证,通常可以接种,需注意加强观察。

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阿瑟氏反应、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过敏性疾病者不能接种。

对过敏物不详的过敏体质者,由于存在对麻疹疫苗过敏的可能性,请家长在带孩子接种麻疹疫苗前仔细核实过敏史,再决定是否接种麻疹疫苗。

具体情况也可咨询接种人员。

15、我的孩子有慢性疾病,能不能接种?

若您的孩子患有严重慢性疾病、或处在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时都不能接种。轻度慢性病或慢性病患者稳定期可以接种麻疹疫苗,但应排除其他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

16、我的孩子免疫功能低下,能不能接种?

麻疹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种后,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均会增加,因此明确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能接种麻疹疫苗。一般而言,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患感染性疾病(如经常患感冒、肺炎等),家长借此可大致判断孩子是否免疫功能低下,必要时可到医院做免疫功能检查。

17、我的孩子有神经系统疾患,能不能接种?

曾患或正患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病、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本次强化免疫中不能接种。

18、我的孩子之前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很剧烈,能不能接种?

如果您的孩子既往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如麻疹疫苗、麻疹-风疹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曾发生异常反应,则不能接种麻疹疫苗;以前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曾有一般反应的儿童,恢复后可以接种;如果儿童接种非麻疹成分疫苗后曾发生不良反应,接种麻疹疫苗不一定会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只要不属于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通常可以接种。

19、接种疫苗对人体都有哪些影响,是否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少数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出现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等一般反应,通常1-2天内便会自愈,必要时对症治疗也可完全恢复;接种麻疹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极为罕见,一旦怀疑及时就医也可康复。接种麻疹疫苗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20、如果我的孩子处于发热期/过敏期,错过了强化免疫,如何补种?

如果您的孩子由于发热或过敏等原因错过了强化免疫集中接种的时间,应当在症状消除、恢复健康后尽快去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或指定地点补种。但对麻疹疫苗过敏者不能接种麻疹疫苗。家长可电话咨询接种点询问补种安排。

21、我的孩子刚刚接种过其他疫苗,可否马上接种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如需与其它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应在不同部位接种。麻疹疫苗不可与其它疫苗混合吸入1支注射器内接种。麻疹疫苗与其它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一个月再接种。

22、接种两剂次麻疹疫苗至少应间隔多长时间?

为了保证麻疹疫苗的接种效果,接种两剂次麻疹疫苗之间至少间隔1个月。

23、接种后,我的孩子可能出现哪些反应?为什么孩子接种后会产生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后如何处理?

同所有药物一样,疫苗对人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异物,绝大多数健康人接种后不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只有极少数因个体差异在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麻疹疫苗也是如此。少数人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1)常见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下于2-3天内自行消失;接种疫苗后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一般持续1-2天后自行缓解;接种疫苗后6-12天内,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2)罕见不良反应:重度发热反应。(3)极罕见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注射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如果孩子接种后,出现发热在37.1℃-37.5℃时(腋温),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它疾病;当发热超过37.5℃,或37.5℃以下并伴

有其它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对于红肿直径小于1.5厘米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对于红肿直径1.5厘米至3厘米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红肿直径大于3厘米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一项公共卫生措施,在保护人群健康的同时,极个别人因个体差异承担了发生异常反应的风险。对麻疹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严重疑似异常反应,遵照“先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后,如果认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制订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对受种者给予一次性补偿。

24、如果我的孩子发生不良反应,我该怎么办?

家长一旦怀疑自己的孩子接种麻疹疫苗发生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当地接种单位或疾控机构,报告反应的发生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临床诊治。请家长在接种时主动向接种医生索取当地接种单位或疾控机构的联系方式。

25、接种疫苗之后,孩子以前的病(如肺炎)会复发吗?

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通常不会导致以前的疾病复发或者加重,但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除外,这些严重神经系统疾患属于麻疹疫苗的接种禁忌之一。

26、多次接种麻疹疫苗,会不会对我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影响?会不会增大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多次接种麻疹疫苗,不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负面影响,不会增大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27、假如发生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谁做出最权威的结论?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因此我国法律规定,接种任何疫苗(包括麻疹疫苗)出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通常由县级疾控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对于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重大社会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市级或省级疾控机构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判断反应的发生原因,是否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任何医疗机构和个人不能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结论。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果有争议时,可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的市级、省级医学会申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省级医学会做出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28、什么是偶合症?

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这种疾病发作,与预防接种仅在时间顺序上形成了巧合关联,但并无实质关联。当受种者存在某些基础疾病(自身或其家长对病史并不了解或未向接种医生提供病史),接种时巧合发病(急性复发或加重),也属于偶合症,此时预防接种可能是基础疾病的刺激因素,但疫苗本身不是基础疾病发作的根本原因。

预防接种中最常见的偶合症是偶合急性传染病、内科疾病等。例如,麻疹强化免疫过程中出现的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最严重的偶

合症为猝死,但比较罕见。预防接种后突发死亡可能与受种者本身潜在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有关,或因窒息、感染等因素造成。麻疹疫苗接种后偶合症所涉疾病的发生概率取决于疫苗的接种率及所涉疾病在受种人群中的基础发生率。

第8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总结

2010年华一医院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总结

一、背景

我国于2005年确立了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目前全国麻疹发病水平距消除标准仍有较大差距。为了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根据国家下发的《2010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用手册》,我院于2010年9月11-28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接种人群为辖区内的全部8月龄~14岁(1995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中国籍儿童。接种目标为以街乡、学校为单位,学龄前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5%。

二、前期准备情况

(一)组织领导

于2010年8月20日昌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会后,我院防保科立即制定本院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方案、应急预案, 成立领导小组。并积极与辖区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沟通,了解辖区内人口状况。于2010年8月26日下午,院领导针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召开全面动员大会,要求全院各个科室无条件在人力物力上给予防保科工作支持。

(二)经费投入

接种补助经费和工作经费的申请、落实及使用情况,完成附表2。

(三)人员培训

于9月3日下午,在市区两级培训的基础上防保科再次进行院内工作人员培训,仔细讲解市、区两级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手册及本院工作方案、接种反应、应急处理、关键技术等相关知识。

(四)疫苗与冷链

疫苗和注射器领取数量,分发方式;冷链保障、运转情况,完成附表4。

(五)社会动员与宣传

制定计划后,主动与镇政府社会事务科联系,并于2010年8月27日参加地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会,向辖区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负责人介绍我院工作方案及工作进展时间安排。同时要求学校、幼儿园发放接种通知并收取免疫接种本,并要求各个单位9月6日上报调查表。

2010年8月30日—2010年9月3日,防保科每日派专人与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沟通,了解调查进展情况,同时进行发放宣传品、张贴宣传画,并对临时接种点进行验收。于9月3日完成辖区所有接种点验收。在此期间,了解各村、居委会调查情况进展情况不好,于9月3日与社会事务科沟通,要求政府督促各单位加快调查工作。

在此期间,防保科验收接种点17个,发放宣传品2000张,接种通知单4000份,出车7天,走访联络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每个单位2—3次。

(六)摸底调查

摸底调查开展方法、摸底儿童数等。完成附表3。

三、接种实施与结果

(一)接种点设置与现场接种

在本院防保科设立一个长期接种点,在三个村委会、三个学校、八所幼儿园共设置十四个临时接种点,要求每个单位在接种时有足够的人员维持秩序协助观察;每个接种点设三个登记人员、三个接种人员,一个副反应观察人员,保证在接种点内的登记、接种、观察区域内秩序顺畅;所有强化免疫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前后其他减毒类活疫苗间隔至少28天安排接种。

(二)接种完成情况

分年龄组报告接种率;分别以区和镇(街道)为单位报告接种情况,完成附表3。

疫苗、注射器使用情况,完成附表4。

(三)督导与评估

(四)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整个强化免疫现场接种实施过程及之后2个月的 AEFI 发生情况,完成附表6。

四、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本次强化免疫积累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9篇:“麻疹疫苗接种活动安排”政府工作计划

一、实施范围和目标人群

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区各医院、各乡镇卫生院抽调局部医护人员协助防保站实施应急接种工作。各乡镇防保站要向当地政府汇报本次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工作。实施并完成好此次活动。

全市范围内所有8个月龄至14周岁儿童一律免费接种单价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剂量为0.5ml禁止用二类疫苗替代)既往有麻疹病史及具有麻疹疫苗接种禁忌症者或在3个月内证实接种过麻疹疫苗或含有麻疹疫苗成份的多价疫苗的除外。

二、任务指标

全市8个月龄至14周岁儿童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率要达到100%既往有麻疹病史及具有麻疹疫苗接种禁忌症者或在3个月内证实种过麻疹疫苗或含有麻疹疫苗成份的多价疫苗的除外)

三、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并成立 市 年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活动领导小组和督导小组,具体负责应急接种工作的实施和督导。相关部门配合。各乡(镇、街)村委会、居民委员会负责本次应急接种工作的组织实施。成立由有关专家组成的麻疹疫苗副反应处置小组”负责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和副反应的处置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工作的具体实施、质量控制和疫苗接种副反应处置等技术工作。各乡(镇、街)麻疹疫苗接种中出现副反应情况要及时向处置小组汇报。

市卫生防疫站负责疫苗、注射器材和免疫接种登记表格的贮存、运输、分发、技术指导、实施接种督导、人员培训和适龄儿童统计工作。教育部门和学校负责学校应急接种工作的宣传、接种通知单”发放和在校学生接种的组织工作。社区儿童、托幼机构儿童到市区防保站接种。宣传、公安等部门负责本次活动的宣传、报道、治安秩序保证工作。

(二)广泛宣传。广泛开展应急接种的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保证儿童家长都能充分了解本次活动的意义、时间、地点。流动人口聚集地、学校或人群聚集地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每个接种点都要设立明显标志,悬挂宣传标语,张贴宣传画,保证每名儿童家长都能收到接种相关信息”

(三)做好人员培训。市防疫站要在4月1日对各乡镇及市区防保站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保证全市顺利完成应急接种工作。

四、几点要求。

(一)做好冷链的运转和后勤保证工作。市防疫站负责本次麻疹应急接种所需疫苗的分发。防疫站、各防保站要制定好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接种器材、相关资料的合理分发,保证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各村防疫员在接种疫苗期间都必需使用合格的冷藏包,确保疫苗效价。要严格执行接种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胜利率。

(二)认真落实现场接种工作。为保证接种质量。要通过反复通知和动员等措施,确保所有儿童到指定接种地点接种。乡镇由乡医、包村乡干部、村委会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工作小组;市区由防保站、包片医院和居委会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学校由校长、班主任组织学生到接种点接种。现场接种完成后,依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学校、市场和流动人口聚集地对免疫活动实施快速评估。

(三)配备好应急处理的药品、器材。具体要求为:

接种器械:75%酒精、镊子、消毒棉球或棉签、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

5ml10ml注射器,急救器械药品:0.1%肾上腺素针剂。抗过敏药物,糖水等惯例急救药品。

并认真填好记录。所用过的注射器、安瓶由防保站、医院统一回收、销毁。

(四)落实检查督导工作。市防疫站要向各乡镇派定点督导员。并在督导活动结束时,将督导结果及时反馈到被督导单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开展接种率快速评估工作。市卫生行政部门要在 年 月 日。评估重点是容易漏种人群,如市场、流动人口聚集地和以往工作单薄的区域。乡卫生院在应急接种结束后,要对村级上报的接种率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对低于95%单位,立即返工重新接种。

(六)为保证接种平安和便于统一布置。各地不要安排麻疹疫苗惯例接种工作,待应急接种完成后,恢复麻疹疫苗惯例免疫接种。

五、应急接种活动评价和总结。

活动完成后,要对应急接种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逐级上报。村级在 月 日之前报至乡防保站;乡级在 月 日之前报到市防疫站;市级在 月 日前报到 市疾控中心。

【范文网】

上一篇:大学民族宗教工作报告下一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