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应急预案流程

2023-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麻疹应急预案流程

应急预案救护流程在重大事故抢救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救护流程,并应用到重大事故的抢救中,使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方法:对一批突发重大事故伤者的抢救启动应急预案救护流程,分析记录预案的具体过程和结果。结果:16例患者的整个抢救工作有章可循,能够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地进行,避免了抢救中混乱局面的出现,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对于突发意外重大事故的患者,制订可行的应急预案,采用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专科化的治疗护理,可提高伤员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伤残率。

【关键词】突发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救护流程

1临床资料

2010年04月18日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车祸共造成31名伤情不一外伤病员。16名伤员被送至我院急诊科救护,其中2名伤者头部严重颅脑外伤,6名伤者多处骨折、胸腹闭合伤,1名伤者颅面部严重创伤,院各科室的通力合作、全力抢救,均安然度过危险期,期间无一人因病情判断处理不当出现意外。

2方法

先进的急救指挥系统,完善的突发灾害事件应急预案,科学的急救护理流程,过硬的急救技术是成功抢救突发事件大批伤员、降低死亡和伤残率的关键。

2.1院前救护:①分检:由最先到達现场的院前急救人员对伤员进行分检急救,边抢救危重患者、边了解现场情况,同时报告院内急诊,嘱做好抢救的准备。②现场急救: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地带,通过视、触、听同时进行的方法快速预检患者,依伤情轻重缓急开展现场急救。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场,吸氧;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用不易滑脱的静脉留置针穿刺,用生理盐水快速静脉点滴;伤口止血包扎,骨折用夹板固定,当疑有颈椎骨折或脱位时,应先用颈托固定,忌盲目搬运。③经紧急处置后的危重患者由后续到达的救护车运送回院。运送途中,持续心电监护,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并松解患者衣服,必要时剪去,以利病情观察及体查。

2.2院内抢救:①通知有关部门:院内急诊科护士接到院前的伤情报告后即刻通知科主任、护士长、院总值班,由总值班向上级报告灾情,通知创伤科医生迅速到达急诊科;立即通知科内应急小组、护工机动队,做好抢救准备;科主任、护士长组织人员调配,协调指挥抢救。②分检组:由分诊护士及应急小组组长组成。根据院前护士的交班对患者病情分级,分类编号(用自制的红、黄、绿不同颜色的编号卡系在患者身上)。红色卡表示病情危重,需立即送抢救室抢救,黄色卡为次重,患者暂无生命危险,可在清创缝合室救治,绿色卡为一般的急救患者,可在急诊大厅救治。在分检及伤情评估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患者的意识、创伤部位、程度。对于表情淡漠、沉默不语及反应迟钝者,应警惕存在内脏伤。③抢救治疗组:对每位危重患者的抢救均由两名护士负责,分工协助,与医生默契配合。危重患者按VIPC抢救程序进行急救护理[3]。大型车祸一般多伴复合伤、多发伤,所以不能忽视了机体其他的损伤,尤其要注意闭合性的损伤出血。这批伤员中有2名患者合并有胸腹闭和性损伤、肋骨骨折、脾挫裂伤和肺挫伤,到院时已出现早期休克症状,经急诊紧急处置后送创伤科治疗。④转运联络组:患者经紧急急诊救治后,对急需检查及住院的患者,由该组人员先与相关科室联系,通知做好检查、住院准备。按先急后轻的顺序合理分流患者,所有患者均走绿色通道,先抢救后补办住院手续。⑤专科症状体征的观察:专科方面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骨盆不稳定性骨折、颈椎骨折脊髓损伤、骨筋膜间隙综合征、关节脱位、血管危象、血管吻合口出血、肺栓塞、脂肪栓塞等项目。特别注意对患者专科症状和体征的观察,以便患者得到早期的治疗,一旦发现重要体征应及时报告医生。

3结果

启动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抢救16例患者,整个抢救过程紧张有序,运回急诊科的伤员在1小时内均得到了妥善安置。经快速的院前急救、有效的院内抢救及精心的治疗护理, 16名患者全部脱离危险,其中4名危重患者在抢救室行VIPC紧急处置后送ICU病房进一步治疗,有4名患者在清创缝合室救治, 3名患者在急诊大厅救治,无死亡病例出现。

4讨论

4.1完备的急救硬件与完善的应急预案救护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基础:我院院前急救科是与120急救站联合,拥有现代化装备的监护型救护车,急救设备齐全,人员及急救设施均处于备用状态,随身携带通信工具,在市区设有多个急救流动点,缩短了急救半径,因而接到急救指令后可在2 min内出诊,以最快速度赶到急救现场。此次抢救中,院前科在20min内即赶到了现场,按急救护理流程迅速开展现场急救。这批16名患者中有10名患者在现场建立了静脉通道,将有效的急救手段延伸到事故现场,避免了重视现场转运而轻视现场急救,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4.2院前救护和院内抢救的衔接是保证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医院专门成立编制小组,分别应对院外救护及院内抢救,多年合作,工作流程熟悉,通过施本应急预案,形成了一条院前、院内紧密联系的“急救链”。院前人员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及时向院内急诊人员报告相关情况,院内急诊人员即刻启动突发成批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应急小组成员快速到位,同时做好分检分流工作,使危重患者得到优先处理。该“急救链”的形成,既确保了急救人力的供应,又有效争取了抢救时间,保证了抢救的有效性。

4.3领导重视及程序化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保障:在整个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中,院领导一直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要求各相关科室密切配合急诊的抢救工作。充分发挥护理部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职能作用,可以解决抢救过程中医护任务繁重与临床人力、物力不足之间的需求矛盾[4]。同时我院急诊科平时注重培养急诊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训练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要求护士掌握与医生的配合程序。急救护理程序是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护士的抢救意识、预见性的有效方法,能争分夺秒地缩短患者首次施救的时间[5]。因为有了平时的严格训练,所以当发生成批突发事件时,各级医护人员分工明确,抢救工作有章可循,能够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地进行,避免了抢救中混乱局面的出现。

综上所述,对于突发意外重大事故的患者,制订可行的应急预案,采用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专科化的治疗护理,可提高伤员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伤残率。参考文献

[1]詹承豫,顾林生.转危为安:应急预案的作用逻辑[J].中国行政管理,2007,29(5):89-92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ommunity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 manual for managers and policy maker[R].Geneva,1999:7

[3]黄子通主编.急诊抢救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3. 1, 366

[4]吴慧堃,梁丽萍.护理部在救治成批烧伤病员中的职能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4, 3(4): 55

[5]陈巧玲,卢爱金,卢平丽,等.突发群体伤患者的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5(5): 444-445

作者:田雪筠 华敏

第2篇: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车祸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抢救车祸患者的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其在抢救车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抢救的35例车祸患者,对其应用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观察抢救后车祸患者的救治效果。 结果 35例车祸患者在应用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后,整个抢救过程秩序井然,没有出现应急事件中突发大量患者的抢救慌乱现象;在来我院急诊处的车祸患者均在20 ~ 50min内获得了合理的处置;经过我院的救治,35例车祸患者无一例死亡,全部脱离了生命危险,抢救成功率达到100.0%,现已有33例患者痊愈出院,治愈率达到94.3%。 结论 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车祸患者中的应用,可以使患者获得及时的救治,降低车祸患者的死亡率,提高车祸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 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车祸患者

[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care flow-sheet emergency plan in rescue of traffic accident patients

ZHAO Meina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Zhangjiagang TCM Hospital, Zhangjiagang 215600, China

[

[Key words] Emergency plan; Rescue; Care flow-sheet; Traffic accident patients

抢救车祸患者的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可以确保患者迅速获得有效救治,缩短急救护理实践,提升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1]。对于突发车祸的车祸患者,应用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有效避免了现场慌乱现象,降低车祸事故的死亡率[2]。为了探讨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车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35例患者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抢救的车祸患者35例,其中男20例,年龄在25~60岁之间,平均(32.5±3.3)岁。女15例,年龄在17~55岁之间,平均(30.5±2.5)岁。其中重症脑外伤2例,中毒颅脑损伤患者6例,全身多处骨折患者10例,内脏挫伤患者5例,胸部外伤患者5例,2处联合损伤患者5例,3处以上损伤患者2例。

1.2 方法

通过多年处理应急事件的经验总结,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并将此流程准确的应用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抢救的车祸患者35例的救治过程中,简要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见图1。

1.2.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 发生车祸事故医院接到应急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记录清楚车祸详细情况,包括车祸发生的地点、伤者情况、受伤人数、联系人电话等,接到报告者应立即将报告转达,急救车触动,并将情况报告给所在科室的负责人,负责人将情况报告给急诊科室主任、医生以及护士及医院领导[3]。各科室负责人应立即做好急救准备,组织人员设备参与急救过程,按应急预案按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救治。

1.2.2 分检 通过最新到达现场的急救人员对车祸患者实行分检急救,在抢救车祸患者的同时,了解清楚现场的具体受伤情况,并及时反馈回医院急诊科,反馈内容包括伤情、人数等。

1.2.3 现场急救 到达现场的医护人员应立刻将伤者转移至安全的救治地带,是患者首先脱离危险的车祸现场,通过简单观察、触摸、听诊等形式初步快速地了解患者的伤情,准确判断车祸患者的受伤部位、受伤程度、意识是否清晰,以及瞳孔状态、呼吸情况等;触摸患者的脉搏跳动情况以及患者的体温高低,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判断;听患者的发声、心跳等情况综合判断[4]。首先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必要时采取吸氧措施。对患者实施简单的消毒包扎及止血,骨折患者进行夹板固定已经颈固定等手段[5]。对病情较重的患者立即由救护车送回医院急救。在送回医院的途中,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实时观察,确保出现意外情况时的及时治疗。

1.2.4 分检组预检分诊编号 分检组主要负责车祸伤者的接待。分检组人员要了解清楚每个伤员的受伤部位、伤情程度,明确记录清楚并转至对应各科室进行治疗。使伤员的手腕标志、病例内容、抢救记录、检查指标标示等保持一致,保障患者的治疗准确性。做到依据“两个五项指标”进行分类[6]。伤情五项指标,即一般伤势、脑外伤、腹部伤、胸部伤、四肢伤。急救五项指标:神智是否清晰,是否有昏迷现象;呼吸是否通畅,频率是否均匀,过快或过慢(>30次/min或<12次/min);心跳心率是否正常;是否有明显的外伤出血或者血管破裂;神经系统体征是否平稳。

1.2.5 抢救治疗组开展抢救工作 对送来我院治疗的车祸患者做到每位患者配备2名护士进行护理,与医生形成配合,积极开展伤者的抢救工作。对重症患者要实行VIPC的抢救程序进行抢救[7]。保证患者的氧气输入使得呼吸通畅,输液放置患者的昏迷及血量的充足,对重症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并进行骨折复位和骨头的固定。期间我院抢救的车祸患者中,重症脑外伤2例,手术后已转入重症病房进行治疗;中毒颅脑损伤患者6例,实施气管切开术后进行观察;内脏挫伤患者5例,胸部外伤患者5例,其中休克1例,送往急救室进行紧急抢救。全身多处骨折患者10例,联合损伤患者7例,分别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修复。

1.2.6 转运联络组保障工作有序进行 转运联络组负责开展观察各科室伤员情况,积极联络各科室人员。保证伤者手术过程中、检查过程中以及住院过程中的转运顺利。随时做好伤员病情的统计,对伤员情况进行汇总,并及时上报[8]。

2 结果

在接到报告紧急启动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后,35例车祸患者整个抢救过程秩序井然,没有出现应急事件中突发大量患者的抢救慌乱现象。在来我院急诊处的车祸患者均在20~50min内获得了合理的处置。重症脑外伤2例,中度颅脑损伤患者6例经手术治疗后有1名留院治疗,其余痊愈出院。全身多处骨折患者10例,内脏挫伤患者5例,胸部外伤患者5例,2处联合损伤患者5例,3处以上损伤患者2例,除1例继续治疗后,其余痊愈出院。35例车祸患者无一例死亡,抢救成功率达到100.0%,现已有33名患者痊愈出院,治愈率达到94.3%。

3 讨论

3.1 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

开展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的目的是规范应急救治过程的各个环节,保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9]。车祸患者往往具有突发性、病情复杂、场面混乱等特点,另外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如果急救护理没有统一性和指导性,那么抢救工作就会变得混乱,甚至引起医疗纠纷,错过了急救的黄金时间[10]。因此,一方面要科学的、高效的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够更加熟练的进行护理操作,从而提高急救护理的质量。我院在接到应急报告的同时,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保障了救治过程的快速有效。

3.2 急救护理优势

我院对于车祸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应用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的优点如下:第一,急诊科车辆装备现代化,能准确定位导航,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急救现场,车上急救配套设备齐全。第二,我院人员在近几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一支机能精良的救治队伍。在急救任务下达时,能够快速的形成急救队伍,为急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第三,“急救链”也是成功抢救的保障。我院各个科室之间联系紧密,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针对性治疗,同时转运联络组的有效运行也保证了患者的救治[11-12]。

期间我院抢救的35例车祸患者无一例死亡,全部抢救成功率,治愈率也达到94.3%,这都得益于我院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对于突发车祸的车祸患者,应用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在车祸救治过程中的熟练应用进行,可以防治现场的慌乱现象,使患者获得及时的救治。健全的各个分组和有效的抢救,降低了车祸患者的死亡率,提高车祸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在今后的应急处置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为更好的救治车祸患者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瑜,王惠卿,王秀珉,等.突发事件或批伤员现场急救程序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2):79-80.

[2] 刘红霞.突发公共事件中伤员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8):79-80.

[3] 黄子通.急诊抢救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366.

[4] 李军,李素玲.护理应急预案在急诊成批伤员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9):1536-1538.

[5] 黎小群,何满红,钟娟,等. 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成批爆震烧伤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06,5(3):58-60.

[6] 郑艳玲. 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成批车祸伤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0, 5(12):105-106.

[7] 罗书兰,余利丹,曹婷,等. 急救护理流程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2(1):1722-1724.

[8] Sun Shuli, Lang Xiaochuan, Wang Jinyu. Application of first aid nursing procedure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hock experience of [J].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 Academy of the PLA journal, 2009, 5 (6): 500-501.

[9] 赵小斐,张红娟,李冬梅,等. 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5(21):36-37.

[10] 张倩倩.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青岛医药卫生,2013,4(25):294-295.

[11] Xu Yan, Wang Hongling, Jin Rui. A batch of road traffic injury on pre hospital and in-hospital emergency to explore nursing mode [J]. Chemists (Second Half), 2012,9 (27): 585-586.

[12] 黄秀娟,罗莉玲,黄健.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体会[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6(11):192-193.

(收稿日期:2014-12-22)

作者:赵美娜

第3篇:麻疹应急预案

张公庙镇麻疹疫情卫生应急预案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麻疹患者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目前,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做好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及时采取有效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麻疹疫情蔓延,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以“力争不蔓延、确保不死亡”为工作目标,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入手,抓好麻疹防治工作,为保障我辖区广大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医疗救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郭于春 副组长:唐 波 成 员:严为民 孙元海 刘清平 王扬眉 陈琦 职 责:贯彻落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工作部署;制定和修订麻疹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负责应对突发麻疹疫情和麻疹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的演练、实施、指挥和协调工作。

(二)临床救援组

组 长:严为民 副组长:李林洲

成 员:陈海军 王扬眉 刘清平 刘玉英

职 责:负责预检分诊工作,对发热、皮疹、咳嗽等病人做好体温测量,对疑似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指导病人的诊断、治疗、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疑难、疑似病人的会诊及病人的转诊、转院工作。

(三)感染控制组

组 长:孙元海 副组长:夏尊琦

成 员:陆绪菊 尹绍先 刘申霞

职 责:熟练掌握《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负责就诊流程和防护指导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

(四)消毒隔离组

组 长:刘清平

成 员:王扬眉 曹辉华 刘海珍 职 责:负责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配备和流程管理,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监督指导;空气、排泄物、物体表面、和医疗用品的消毒及监测;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五)疫情报告组

组 长:唐 波

成 员:刘清平 刘海珍 曹红萍

职 责:负责麻疹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负责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规范管理及培训;负责疫情登记,确保24小时内疫情报告通讯畅通,及时收集、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应对麻疹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人员要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目标,从预案下发起立即进入应急准备状态,随时准备开展应对突发疫情的医疗救治工作,要求各成员必须24小时开机,如因信息不畅通造成的损失及后果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二)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演练和医疗救治工作

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麻疹相关防控知识、诊疗方案、处置原则、工作流程等。加强麻疹病例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做好麻疹疑似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和医疗救治,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规定要求,配备有一定临床经验、经过麻疹诊疗知识培训的医师出诊。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和筛查,对疑似病人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进行医学观察,临床诊断病人转隔离病房治疗,排除的患者转普通门诊治疗。

(四)严格落实感染控制要求

建立并落实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完善工作规范和流程,有效开展消毒隔离工作,科学实施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加强麻疹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对麻疹就诊病例要做好隔离,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症状严重者延长至14天,减少与他人接触,避免感染其他患者。要加强人流和物流的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五)完善疫情报告管理

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麻疹病例的网络直报工作。保证报告病例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定做到不瞒报、不误报、不漏报。对于门诊就诊病例,接诊医生要详细填写病人真实情况和联系方式,并及时通知上报疾控中心,以便开展个案调查等工作。

(六)妥善做好病例转运工作

要设置专门的区域停放转运救护车辆,配置洗消设施,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司机、救护车辆负责麻疹病例的转运工作,并做好病例转运交接记录。

(七)做好医疗救治物资贮备工作

储备必需的抢救设备、药品、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要及时评估储备的医疗资源,一旦资源不足,应及时汇报。

张公庙镇中心卫生院

二0一三年六月十五日

第4篇:麻疹应急预案

清道卫生院麻疹防治工作应急预案

为切实加强我院麻疹防治工作的领导,有效应对我镇可能出现的麻疹疫情,强化对疫情防控和病例救治工作的技术指导,提高科学防治水平,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积极预防、有效控制麻疹在我镇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绵竹市疾控中心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麻疹防治工作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清道卫生院麻疹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文科 副组长:陈

员: 张国东

李兴洪

王开兵

方秀琼 廖清玉

廖敏 主要职责:负责对全镇麻疹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指导监督并协调院内外工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我院麻疹防治工作情况,以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下设三个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和防控知识宣传组。

疫情防控组成员: 组长:廖清玉

成员:赵敏、张绍静、孔婷婷、申兵、古朝阳

疫情防控组职责为:负责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和方案,组织开展疫情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消毒隔离等工作,落实对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组织对重大疫情的处置。

1 医疗救治组: 组长:方秀琼

成员:张国东、王开彬、张礼娟、俞秀平

医疗救治组职责为:负责对麻疹疑似病例的初步医疗救治工作。落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技术指南,防止院内疫情传播;组织开展麻疹诊疗方案、医院感染控制等技术培训,提高我院医疗救治、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和水平。

防控知识宣传组: 组长:赵敏

成员:申兵、孔婷婷、张绍静、古朝阳

防控知识宣传组职责为:按照科学、客观、适度的原则,组织防控工作知识宣传,保障疫情处置工作开展和社会安定。普及麻疹预防知识,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和焦躁情绪。

二、人力及物资药品储备 后勤保障组: 组长:廖敏

成员:唐宗珂、左国会、申兵、黄佰健

积极组织,做好各类应急储备,健全应急储备工作。抽调各科室精干人员,加入麻疹防控小组;克服困难,充实物资储备,配备防护镜、隔离服,防护口罩等院感防控物品。

三、疾病检测及防控

1、加强辖区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做好宣传动员,使广大群众知晓麻疹的危害性,积极与学校协调沟通,共同做好学校

2 和托幼机构及适龄人群的麻疹疫苗查漏补种。

2、开设发热门诊,加强门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选派内科有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坐诊,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建立、健全门诊登记工作,规范诊疗流程,接诊医生要切实做好麻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遇有发热及出疹样症状患者,要高度警惕,详细登记患者姓名、家庭地址和电话等信息,以备及时报告。

四、报告程序

发现人麻疹症状怀疑病例,经医疗救治组会诊后按程序报绵竹市疾控中心。

清道卫生院

2015年4月1日

第5篇:麻疹防控应急预案

王庆坨镇九街小学卫生服务中心

麻疹防控应急预案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麻疹患者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目前,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做好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及时采取有效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麻疹疫情蔓延,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以“力争不蔓延、确保不死亡”为工作目标,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入手,根据传染病属地化管理的原则,配合区域内各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共同抓好麻疹防治工作,为保障我辖区广大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医疗救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孟庆香 副组长:马继红 成 员:全体教师

职 责:贯彻落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工作部署;制定和修订麻疹医疗救治应急预案;负责中心应对突发麻疹疫情和麻疹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的演练、实施、指挥和协调工作。

(二)临床救援组

组 长:孟庆香 副组长:马继红 成 员:全体教师

(三)感染控制组

组 长:孟庆香 副组长:马继红 成 员:全体教师

职 责:熟练掌握《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负责就诊流程和防护指导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

(四)消毒隔离组

组 长:孟庆香 成 员:全体教师

职 责:负责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配备和流程管理,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监督指导;空气、排泄物、物体表面、和医疗用品的消毒及监测;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五)疫情报告组 组 长:王佳 成 员:全体教师

职 责:负责麻疹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负责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规范管理及培训;负责疫情登记,确保24小时内疫情报告通讯畅通,及时收集、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应对麻疹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人员要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目标,从预案下发起立即进入应急准备状态,随时准备开展应对突发疫情的医疗救治工作,要求各成员必须24小时开机,如因信息不畅通造成的损失及后果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二)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演练和医疗救治工作

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麻疹相关防控知识、诊疗方案、处置原则、工作流程等。加强麻疹病例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做好麻疹疑似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和医疗救治,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执行国家7版《传染病学》中规定的“普通麻疹临床症状消失,出疹后5天,均可以出院。如,延长至出诊后10天”的出院标准。

(三)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规定要求,配备有一定临床经验、经过麻疹诊疗知识培训的医师出诊。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和筛查,对疑似病人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进行医学观察,临床诊断病人转隔离病房治疗,排除的患者转普通门诊治疗。

(四)做好病例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工作

报告麻疹病例的科室负责对就诊的麻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标本,或通知疾控中心取样,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标本采集率要达到100%,血标本分离血清后应放置4℃冷藏,并及时将血清标本送达疾控中心。

(五)严格落实中心感染控制要求

建立并落实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完善工作规范和流程,有效开展消毒隔离工作,科学实施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加强麻疹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对麻疹就诊病例要做好中心内隔离,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症状严重者延长至10天,减少与他人接触,避免感染其他患者。要加强人流和物流的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六)完善疫情报告管理

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麻疹病例的网络直报工作。保证报告一○病例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定做到不瞒报、不误报、不漏报。对于门诊就诊病例,接诊医生要详细填写病人真实情况和联系方式,并及时通知上级疾控中心,以便开展个案调查等工作。

(七)妥善做好病例转运工作 要设置专门的区域停放转运救护车辆,配置洗消设施,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司机、救护车辆负责麻疹病例的转运工作,并做好病例转运交接记录。

(八)做好医疗救治物资贮备工作

储备必需的抢救设备、药品、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要及时评估储备的医疗资源,一旦资源不足,应及时汇报。

第6篇:应急预案及流程

非医疗意外伤害应急预案

第一条 总则

为加强我院对非医疗意外伤害事件的处理,保障医院和患者的利益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

一、医院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医疗事故处理、突发事件、紧急救援等)协调有关部门工作。

二、院办公室、医务科负责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其他有关部门和临床、医技科室、后勤部门配合院办公室、医务科处理伤害事故。

三、发生非医疗意外伤害事件的科室,应当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处理意外伤害事件,将患者的伤害降低至最小程度。

四、医院对发生非医疗意外伤害的科室和直接责任人员,按我院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条 病人投诉的处理

一、医院办公室负责公布医院的投诉电话,建立投诉登记本。办公室受理病人的电话及信函等投诉,根据投诉内容、范围转交相关职能科室处理;并协助职能科室交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投诉者。

二、病人向我院工作人员投诉,对一般性问题,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反馈科室整改。对较大隐患的投诉,应协调后勤整改。

第四条 意外事件的处理

一、病人在我院就医活动过程中发生非医疗意外伤害,应当立即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应当及时向医务科报告。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相应的处理措施,力争将伤害损伤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导致患者死亡的事件,应立即向业务院长报告,院长或者被授权人应该规定时间内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三、发生事件后,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和职能部门,应该在医务科的统一安排下配合做好处理工作。对可能引发恶性事件的重大情况,应该报告县卫计局和公安、消防部门。

四、医院科室和医务人员在报告的同时,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五、医院设立损害抢救小组,由业务院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及各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成,负责事件发生后或其他紧急情况下的抢救工作。

六、协商解决事件的后续问题,对处理的结果及协议书上有医患双方的签字。患者一方签字一般由病人本人签字,患者本人不能签字的,由患者的近亲属或委托受权的其他关系人签字。

七、如协商不成的按相关的法定程序办理。

八、事件处理后,医务科应该把所有资料归档,并对发生事件的科室和有关人员提处理意见。

九、本《预案》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医疗损害处置预案

为加强我院对医疗损害事件的处理,保障医院和患者的利益制定本预案。

一、医院医务科负责医疗损害投诉的登记,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相关职能部门及医院领导。

二、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差错时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积极做好解释工作。

三、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医务科报告。

四、医务科接到医疗事故报告后,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向业务院长报告,同时向患者通报、解释。

五、发生医疗事故时,医务科及时向县卫计局报告。

六、发生医疗事故时,医务科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医院医疗行为安全预警机制和程序

一、总则

为了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院的医疗行业的安全性和长足发展,特制定医院医疗行为安全预警机制和程序。希望各科室认真遵照执行,提高医疗行为的安全性。

二、组织工作

医院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处理委员会组成)协调、处理有关工作。

三、医疗风险防范制度

1、医务人员严格执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在其注册范围内执业,严禁跨专业范围执业。

2、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院各种规章制度,恪守医疗服务道德。

3、医院医疗质量及医疗事故处理处理委员会具体负责监督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并向其提供咨询服务。

4、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三基”培训制度进行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牢固掌握医疗基本知识、技能、理论,并不断对医学新动向进行学习、掌握,以加强医疗活动的安全性。

5、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医院《技术准入制度》开展新诊疗科目。

6、医护人员具备执业资格,按注册专业依法诚信服务。不得违法出租科室、违规发布医疗广告现象,不得超范围执业,不得安排无执业资格人员或未在本单位注册的医护人员独立执业,杜绝让无医师执业资格人员从事麻醉、等诊断治疗工作。

7、严格手术分级制度,坚决杜绝越级、越格手术,对一些重大性医疗行为及新开展的手术应报医务科及分管院长审批。

8、对住院病人的一切技术性操作,要按照各级种类专业技术人员职责范围进行;对复杂、疑难或有一定危险性的操作,要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决不允许进修或实习医生擅自处理。

9、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告知。即:适应的履行患者知情同意权。

10、医务人员严格按医院《医疗事故处理预案》的规定,来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及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11、医务人员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病历管理规定》进行医疗文书的书写及管理。

12、医院对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的科室和直接责任人员,按医院有关的规定处理。

四、医疗风险预警程序

1、医院质量管理部门不定期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2、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执业规范进行诊疗活动。

3、对涉及医疗风险的行为要严格按照医院规章制度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4、出现医疗风险现象及时与医疗风险管理部门汇报。

5、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严格按照医疗质量评定标准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进行考核。并对发生医疗损害按医院《医疗事故处理预案》进行处理。

五、附则

该制度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并认真学习相关的配套规章制度。

夏津县中医院

2014年12月28日

第7篇:医院应急预案-发生用药差错事故应急预案及流程

发生用药差错事故应急预案及流程

【应急措施】

1.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医嘱、用药查对制度等)及操作规范,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2. 对特殊药物和新用药物,应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其性质、作用、副作用、用法、剂量、配伍禁忌等。

3. 出现给药差错时,应立即停药,通知医生、护士长,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4. 遵医嘱对症处理,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用药错误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

5. 对出现差错的药物及液体进行妥善保管,患者及家属有异议时,应按有关程序进行封存。

6. 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呼叫医生,备抢救药品、物品,对症抢救,做好抢救记录。

7. 执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上报不良事件。 【流程】

发生用药错误→立即停药,通知医生、护士长→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遵医嘱对症处理→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对症抢救,做好抢救记录→报不良事件。

第8篇:火灾应急预案和流程

一、火灾应急预案

1、报告:发现火情后立即呼叫周围人员分别组织灭火,同时报告保卫处及上级领导,夜间电话通知总值班及值班护士长。如发现火情大、无法扑灭时,马上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2、灭火及疏散、转移病人:

(1)根据火情,使用现有的灭火器材和组织人员积极扑救;

(2)关好邻近房间的门窗,以减慢火势蔓延速度;

(3)尽可能切断电源、撤出易燃易爆物品并抢救贵重仪器设备重要科技资料;

(4)将患者疏散到安全地带,稳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5)组织患者撤离时,不要乘坐电梯,可走安全通道。叮嘱患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可能以最低的姿势或匍匐快速前进。

3、组织患者撤离方案,由各科室根据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

二、火灾应急流程

1、发现火情后要冲静面对,立即呼叫周围人员.分别组织灭火及报告消防值班人员和上级领导;

2、火势较小时,组织人力合理应用病室内的消防器材和自来水积极灭火;

3、火势猛烈时,马上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4、关闭邻近火情房间的门窗,以减慢火势蔓延;

5、尽可能切断电源,撤出易燃易爆物品,贵重仪器设备及有价值资料;

6、将患者疏散到安全地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7、组织患者撤离时,不要乘坐电梯,可走安全通道。叮嘱患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可能以最低的姿势或匍匐快速前进。

上一篇:控规重点整理下一篇:小学优秀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