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学法律基础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陕西高校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研究

摘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完备的法治是现代文明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包括两个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前者是要求要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律制度体系;后者要求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包含的伦理道德的信仰,即社会公众对法律忠诚的信仰。如果说前者是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后者就是法治得以实现和法律信仰得以形成的关键。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大学学习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的培养,对中国的法治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法律信仰蕴含着大学生对法及法律的最高期望,是对正义、民主、平等、自由、人权、效率、秩序等法律价值的追求,包含着实现法治、最终实现人类幸福生活的理想。大学生法律信仰具有社会主义现代法律信仰缺失的普遍现象,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又有自己的特征。 本课题为深入研究高校学生法律信仰的现状及法律信仰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包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11所高校的3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课题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200份,收回问卷3047份,回收率为95.2%,其中,有效问卷2928份,有效率为96.1%。 通过“大学生法律信仰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和结果,从大学生知法程度、社会实践状况、依法治国的法律意识、守法状况、平等观念、权利意识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目前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现状,总结了问卷所反映的八个基本问题,得出目前陕西高校大学生的法律信仰现状的基本结论: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 高校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法律文化的缺失,表现为古代传统法律文化的缺陷和现代校园法律文化的缺失;第二,法制环境不完善,表现为法制不健全、执法机制有时失灵和司法腐败现象的频出;第三,法律信仰形成的理论障碍即法律工具主义;第四,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表现为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和情感自控能力低下。 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和法律信仰缺失的成因分析,从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优化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加强大学生心理和价值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四个方面入手,提出切实能够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对策。希望本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帮助,对帮助大学生培养法律信仰方面做出贡献。

关键词:法律信仰;信仰缺失;问卷调查;教学模式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法律信仰”在法学理论上的提出

1.1.2 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

1.1.3 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是法律信仰提出的直接原因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案

1.3.2 研究方法及相关措施

1.4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法律信仰的理论研究

2.1 法律信仰与相似概念的界定

2.2 法律信仰的演变和要素

2.2.1 法律信仰形成的三部曲

2.2.2 法律之所以被信仰的要素

2.3 主体信仰法律的主观条件

2.4 法律信仰的三个法律要素

2.4.1 法律信仰与规范神圣

2.4.2 法律信仰与法律权威

2.4.3 法律信用:法律信仰的实践要求

3 陕西高校大学生法律信仰及法律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3.1 大学生法律信仰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和问卷的基本内容

3.1.1 基本原则

3.1.2 问卷的基本内容

3.2 大学生法律信仰调查的实施过程

3.2.1 准备阶段

3.2.2 调查阶段

3.2.3 研究总结阶段

3.3 大学生法律信仰调查的数据结果

3.4 大学生法律信仰问卷调查的基本结论:法律信仰缺失

4 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成因分析

4.1 法律文化缺陷

4.1.1 古代传统法律文化缺陷

4.1.2 现代校园法律文化缺失

4.2 法治环境不完善

4.2.1 法制不健全

4.2.2 执法机制有时失灵

4.2.3 司法腐败现象影响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构建

4.3 法律信仰形成的理论障碍

4.3.1 法律本质的阶级性

4.3.2 法律内容的片面性

4.3.3 法律功能的单一性

4.4 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4.4.1 法律知识匮乏

4.4.2 法律意识淡薄

4.4.3 大学生情感自控能力的影响

5 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对策

5.1 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5.1.1 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5.1.2 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5.2 优化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模式

5.2.1 优化教育内容

5.2.2 改进教学方法

5.2.3 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

5.3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价值观教育

5.3.1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5.3.2 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5.4 加强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坚定法律信仰

5.4.1 组建大学生实践基地

5.4.2 组织法律知识竞赛

5.4.3 组建学生社团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获奖论文

附录 大学生法律信仰调查问卷

上一篇:企业法务会计论文提纲下一篇: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