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生科技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

第一篇:大学生科技论文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笔者指导的一项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例,从项目申请与项目结题2个阶段阐述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与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 科技创新 培养

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与科技的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民族与国家,才能引领世界发展的步伐,才能屹立在发展的前沿。大学是知识与信息的生产之所与传播之所,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1]。围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全国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这些科技创新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国家和学校有关部门组织引导下,依靠教师的指导帮助,自主开展的科技学术活动[2]。以笔者2010年指导的一项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例,浅析几点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看法与体会。

1 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地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请流程主要分为八步:第一步,学生收集资料,做好申报准备;第二步,填写项目申请书;第三步,指导教师进行评价(若评价不合格,返回第二步);第四步,上报学院;第五步,学院学术委员会初审(若初审不通过,返回第二步);第六步,上报教务部;第七步,学校评审(若评审不通过,返回第一步);第八步,正式立项。项目结题流程主要分为九步:第一步,学生做课题,撰写结题论文;第二步,填写项目结题报告书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学分申请表;第三步,指导教师审阅结题论文和结题报告书(若审阅不合格,返回第一步);第四步,上报学院;第五步,学院学术委员会初审(若初审不通过,返回第一步);第六步,上报教务部;第七步,学校评审(若评审不通过,返回第一步);第八步,公示结果;第九步,正式结题。

2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包括多个方面,不同学科和专业要求的侧重点不一样,以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2010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里要求学生具备的创新能力包括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1 项目申请阶段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

由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请流程可知,项目申请主要分为八步。笔者认为在这八步中,第一步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操作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基本上没有从事科学研究的经历,这使得他们不知道怎么选题,怎么收集资料,如果只是凭自己的想象或兴趣,那么他们的选题有多大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创新性都是值得考虑的。因此,笔者认为在项目申请阶段,需要把第三步(指导教师进行评价)提到前面,与第一步融合,也即是说,在收集资料之前,学生首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指导教师对这些想法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或者首先由指导教师提出一些大致的研究命题,然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提出的研究命题进行进一步细化,在上述基础上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要研究的命题,然后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确定命题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制定出具体的研究内容,提出创新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 项目结题阶段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

项目申请成功后,接下来便是项目的具体实施和准备结题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试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完成项目研究内容,需要项目组成员学习掌握项目采用的研究方法、收集统计资料、进行试验获取数据、解决收集统计资料和试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笔者指导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例,受时间、试验条件和经费等因素的限制,项目中所用数据不是项目组成员通过试验获取的数据,而是从UNSODA V2.0数据库下载的数据,但是下载的数据有一部分不能直接用于该项目的研究,需要借助于相关软件和模型进行转换,笔者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解决思路,提供了相关软件和模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项目组成员顺利地将项目所需数据整理出来。这一事例表明在指导教师的启迪下,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某一问题,则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这可为他们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掌握相关研究方法与获取试验数据之后,接下来便是如何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进而撰写结题论文,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从事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某一具体项目中,这一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项目得出结论是否科学合理、项目是否能按时结题,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有着重要作用。数据表面上只是一连串的数字符号,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这一连串数字符号反映的信息,得出结论则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关键之一,也是撰写结题报告的前提。以笔者指导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例,笔者发现学生收集到数据后,不知道如何处理数据,不知道如何挖掘数据隐含的信息,得不出相关结论,只是单纯的将数据进行罗列,撰写的结题论文更像一个试验报告,这反映出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匮乏。但是经过指导教师的指引与启迪,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发展能力,也就是说,经过这一过程的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总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价值在于通过项目的申请和结题,揭开科学研究的神秘面纱,让大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研究、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处理分析科学研究中的相关数据与资料、如何利用相关数据与资料撰写科研论文、如何整理与总结研究成果,从而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养成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瞿浩,何家霖,宋之帅.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9~12.

[2] 臧宏,刘宏街,杨方.浅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25~27.

作者:刘继龙 王涛

第二篇: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创新思考

摘要: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存在一些问题,与其原本功能的发挥仍有一定的差距。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创新开展,弥补了暑期集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成为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社会实践;创新;思考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是河南科技学院创新的社会实践活动。这项活动紧紧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历经百泉农专、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不同历史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特色,并对同类院校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一、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是河南科技学院创新的社会实践途径

1.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萌芽期

百泉农专时期,学校植物保护专业学生成立了“农技通信咨询小组”,面向全国各地开展农业科技通信咨询活动。经《河南日报》《河南农村报》报道后,一年时间收到全国60多个县市200多封来信,解答了近1000个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2.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发展期

1987年,百泉农专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植物保护、畜牧等农科专业在“农技通信咨询小组”的基础上,率先开展了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

3.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成熟期

2002年,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后,相关院(系)和专业以各自的基础、专业课为重点和突破口,组建了大田作物、蔬菜、食用菌、园艺、植物保护、蔬菜、果品加工、畜牧兽医、农机维修等服务小组。各服务小组届届有负责人,采取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交叉组合进行传、帮、带,保证了届届有骨干组员、级级有学生参与。

多年来,围绕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所进行的教学研究获得了数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改革教学结构,开设专业实践课》于1989年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于1992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职技高师农艺专业技能规范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于1997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在1992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教委决定把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作为大学生实践教育的一个创举在全省高校推广。结合应用型师范教育的特点,学校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一大批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其中《实施“四双工程”,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研究与实践》于2005年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得到同行专家的一致肯定。

4.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具体实践

大学生结合农口专业基础雄厚、职业技术专业多的优势,走出校园,就近、就便与学校周围乡村建立固定联系,3至5人一组承包一家农户,参加农忙时节的生产劳动,深入调查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总结群众的生产经验,为所承包的农户建立发展致富档案,详细记载生产发展情况及规划、目标和措施,并随着农时季节变化及时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帮助农民生产致富。长期以来,参加“科技承包农户”活动的大学生对学院附近的辉县市、新乡县、卫辉市、延津县、长垣县等县市的农家进行科技服务,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和河南电视台等40余家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这一活动。

5.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作用

(1)创新了社会实践的途径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组织方式活,社会影响大。活动中,学生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有机地把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师范教育能力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开辟了实践教育的新途径,成为新形势下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

(2)弥补了暑期集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

经过长期实践,河南科技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学生个人特长,按照组织组团、自愿组团和个人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组织形式,组建了各种专业化的实践团队,使学生利用返乡实习的机会自发、自愿,就近、就地、就便地开展活动,深入了解社会,有目的地进行调研、访谈。在完成暑期集中性的实践活动后,返乡学生还可以紧密结合家乡所在地及其邻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结合自身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采用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单位实习、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多种形式,继续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家在农村的返乡学生,带着致富信息和良种技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活动。

(3)成为教育实践环节的必要补充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主要在教学计划外的课余时间进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囿于教学时间、内容、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在学生喜爱、接受程度和知识运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发现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形成新的认识与思考,对原有的专业知识进行消化和升华,夯实了宽广的知识平台。

(4)成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科技承包农户”使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丰富了对国情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社会、农村、农民、农业的了解,从而增强了拥护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同时,学生通过接触生产实际,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锻炼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二、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

2007年,河南科技学院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就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认真总结:在长期的办学中,学校长期形成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铸就了学校“亲农、爱农、为农”的精神内核,融入教学工作中就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农业情怀和魂魄的职教师资和农业应用型人才,情系“三农”、服务社会、敬业奉献、精心育人。

这一特色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肯定。有关这一特色的支撑材料如下:早在20世纪50年代,学校就形成了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传统,经常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建立农村工作站,开展农村生产调查,总结生产经验,推广农业技术,进行作物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实验研究和技术推广,为推动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百泉农专时期,学校找准专科教育的层次和类型定位,面向基层,强化实践,突出特色,一直承担着全国农林专科教育协作组的组长职责,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龙头地位。另外,受教育部委托,学校制订了农科专业教学计划并印发全国农林高等专科学校参照执行;组织编写了全国统编教材,为我国的农林专科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87年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后,学校秉承重视实践教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研究和探索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规律,坚持“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学术性”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行了实践教学导师制,开设了大学生专业实践课,开展了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制定了完善的技能培养考核标准,实施了职教师资培养的“四双工程”等。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实践教学措施得力,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专业理论扎实、实践技能过硬,而且作风淳朴、工作踏实,用人单位满意,他们称赞学校的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对照和比较有关办学特色的内涵,笔者认为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不失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发扬。

三、与时俱进,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

1.加强领导和投入,构建保障机制

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与改革开放同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河南科技学院实践育人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也成为展示学院社会形象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当前,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推动此项活动迈上新台阶。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深化,特别是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选拔、科普推广工程等,找准问题,分析不足,统筹谋划,加强领导和投入,为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构建良好的保障机制。

2.加强总结和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在总结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经验和揭示其所体现精神的基础上,应大力倡导这种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校报、校广播电台、校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条幅等载体,发扬精神,传承文化,使之成为学校软实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团队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网络风采展示、评优表彰大会等形式进行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成果的宣传与推广,扩大实践成果的覆盖面,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如鼓励优秀的实践调研组参加“挑战杯”竞赛、申请相关学术基金等,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活动与专业学习、学术科研之间的紧密衔接。

3.完善学生参与机制,使活动内容落到实处

要完善各级学生参与机制。大一新生走出校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要接触实践;大二学生结合理论,体验生活,感悟社会,要理解实践;大三以上学生以及研究生结合自身专业,确立目标,学以致用,进行目标实践。这样,就形成了递进式、系统化的工作机制,使不同层次的实践更符合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切实参与到活动中来,各取所需、各有收获。

4.充实育人内涵,拓展活动范围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不断强化和充实“科技承包农户”的科学内涵、思政教育内涵、素质教育内涵等。要结合“双岗实习、置换培训”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实习模式,拓展活动范围,在“科技承包农户”的基础上,深入农林牧副渔有关企业,使青年大学生广泛而近距离地接触社会现实,更全面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归宿感,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牢牢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成为立场鲜明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5.完善过程指导,师生教学相长

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全程指导。如指导学生如何确立服务主题、如何科学组建团队、如何制订科学的计划、如何进行团队管理、如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等,做到在“校园——实践地——校园”这一空间转移过程中进行不同侧重点的指导。同时,通过教学互动,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既增加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曦.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李立国.关于高校办学特色的几点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06,(10).

责编:晓岚

作者:赵长春

第三篇:基于科技竞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针对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各种科技竞赛为载体,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形成科技创新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证参考,有利于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科技竞赛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时提到,提高中华民族创新水平,将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型强国,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涌现,尤其要发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成为科技创新坚实的后备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它明确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目标和方向。高校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使命与责职,高等教育是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措施。[1]

中国教育部在2014年公布的改革措施已经明确: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 200所学校中,将有50%的院校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2-3]科技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4]。例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祝向荣等[5]倡导积极投身到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其实践结果表明,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发展。

尽管上述研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研究成果对于学生整体知识水平较差、以及科研平台建设较为薄弱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是不够的,需要探索更加全面的培养模式。只有在继续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不断总结有益经验,才能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的不断深入。

1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院校扩招幅度的不断加大,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水平饱受批评与质疑。例如长江大学谭俊华等[6]开展的调查显示,有68%的大学生走向就业岗位后,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般”或者“较差”,只有9%的单位和高校任课教师认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为“优”。在数据面前能够很直观的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缺失。

笔者采用配额抽样法(Quota Sampling)针对应用型本科在校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态度、学校政策、在科技创新训练或者竞赛中存在的问题等。根據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1.1 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对科技创新的参与度不高

受到传统教育的诸多影响,许多大学生认为在学校期间只要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就行,别的都不用涉及。此外,有些大学生本身不愿参与各种创新活动,他们大部分沉迷于电脑和手机,或者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也就没有参与创新活动的意识和动力。

1.2 整体知识水平较低,缺少创新技能

随着我国大学招生人数增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在当前应试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因此,绝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缺少创新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在进行相应的科技创新实践中很难跟上指导老师的思路。

1.3 应用型本科院校用于创新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

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践活动,需要学校具有相关的创新政策、硬件实验设备、师资科研项目等条件来作为基础保障。在上述三个条件中,教师水平以及相关科研项目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条件。然而,这恰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最为紧缺的。

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是高等教育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和根本任务。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2.1 建立健全新型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性,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在封闭的学校里的“通过课堂教学,学习专业知识”的教学模式,因此使学校教育远离工程实际,脱离产业需要,造成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不相适应。[7]

应用型本科强调“应用”二字,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首先应该从转变培养理念着手,针对实际情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逐渐摒弃常规“通过课堂教学,学习专业知识”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所占比重。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科技竞赛的热情,需要加大对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意义的宣传,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比如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和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和老师主动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另一方面,对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进行等级和权重分配,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该评价指标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机结合,寻求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途径。

2.2 建立相应保障机制

完善的保障机制能够确保科技竞赛科学良好地运行。例如,把科技竞赛制度建设纳入高等教育制度体系之中,成为制度化、常规性的工作。由于在现行教育制度下,科技竞赛不属于教学计划,教师在竞赛中的工作量难以计入工作量考核,各类竞赛项目繁多,学生也难以全部参与,需要建立完善的高校科技竞赛管理制度,对竞赛项目进行筛选和规范化的过程管理,为科技竞赛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加强实验室、创新训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类实验室、图书馆、工程训练中心等已有的校内资源,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尽可能为科技竞赛活动服务;加强科技创新校园文化的建设,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竞赛的论坛、讲座、沙龙、科技节等活动,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

2.3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科研项目的内容以及科学研究的思想融入到课堂当中,把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传授知识和研究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8]

教师通过将自己的科研项目进行提炼和总结,将科研项目内容适当的分解到课堂教学、毕业设计以及科技竞赛等环节。而学生通过组成科技兴趣小组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当中,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和创新的动力,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如图1所示。

例如考虑到所在机械工程学院学生的知识水平特点,笔者将承担的企业横向课题内容进行适当提炼,以机械结构设计与机电控制为主要内容,以“高海拔地区智能化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为题目成功获批2016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

3 结语

通过基于科技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近两年来,笔者所在的江苏理工学院参加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江苏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荣获了各类奖项。此外,以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科技项目为契机,切实提高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這些科技竞赛活动有效弥补了课堂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创了一条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曾祥春,吴志锋.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现状及发展述评[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 13-15.

[2]黄景飞,刘忠. 应用型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6(20):51-52.

[3]吴婷,唐伏龙,杨春敏.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2):98-99.

[4]范孟男,冯明智,胡煜. 科技创新竞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与思考[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262-263.

[5]祝向荣, 黎阳, 朱志刚, 等. 积极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 培养创新型人才[J]. 高教学刊,2016(3): 220-221.

[6]谭俊华,龚娅. 浅析开展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意义[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12): 97-98.

[7]王伟. 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思考[J]. 统计与管理, 2015(3): 187-189.

[8]郭虹, 王铁军.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5(4): 126-127.

作者:李奇林 金博雅 丁凯 雷卫宁

第四篇:大学生科技创业进入理性期

近日,科技部下发《关于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标志着一项旨在引导全国孵化系统帮助大学生创业,带动数万名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

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旨在依托国家科技创业孵化体系,通过提供创业环境与硬件保障、创业培训与辅导、专业技术公共平台和投融资服务、市场拓展服务,以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扶植等特殊优势,引导集聚社会资源,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持续不断地培养和储备大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

近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在沪完成国内首次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从事的创业项目中,社会服务业占34.63%,制造业占13.27%,金融、保险业12.94%,真正参与高科技创业,仅占创业人数的17.11%。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

孵化器在推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独特作用早已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引导大学生以技术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孵化器在特定时期的重要使命。引导大学生以科技创业带动社会就业工作,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特定时期的重点任务之一。

新近出台的《实施方案》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有何重要意义?“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与单纯的“大学生创业基地”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样来突出“科技”的力量来创造大学生的未来?政府选择“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的标准是什么?政府又将对积极申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的孵化器给予何种优惠政策?对以上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实施方案》制定的起草人之一、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张峰海。

中国科技财富: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选择孵化器的理由是什么?

张峰海:一是我国孵化器已具备较完善的创业辅导和服务支撑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成熟的运营管理辅导体系、专业化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制度化的企业访问跟踪和市场拓展机制,建立了创新基金和不低于300万元的创业孵化基金,为其他任何科技创业中介所不具备;

二是孵化器为国家造就了大批成功的科技创业企业和就业岗位。目前孵化毕业的31764家科技企业,仅毕业时提供的创业就业岗位达到130万个(企业毕业时平均39.5人),其中,大中专以上的学生人数超过40万人(平均占企业员工的1/3以上);

三是孵化器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创新、创业、创税源泉。全国孵化器每年保持在孵企业超过4万家,创业企业的存活率超过70%,高于非孵化企业的10倍以上。其中,仅2008年孵化器新增的创业企业5443家,向国家高新区和社会输送毕业企业4719家,其中,年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1127家、被兼并或收购的65家,并有13家已毕业企业成功上市。

孵化器事业已经成为地方科技管理工作亮点和重要抓手,同时也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环境建设,培育了大批成功的后备力量。为此,我们在认真总结已经开展的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试点基础上,结合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武汉等许多城市依托孵化器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的经验,引导大学生以技术创业带动社会就业工作,是孵化器在特定时期的重点任务之一。

中国科技财富: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实施方案》的背景是什么?总体目标是什么?

张峰海:首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紧迫。2009年我国有超过600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加上存量的毕业生、城镇待业青年和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其次,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如何充分发挥大学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

第三,大学生科技创业对就业有显著的带动作用。根据对科技创业企业成长规律的研究,在孵化器,通常一个企业初创时会有3-5人的创业团队,到孵化毕业时一般会形成40人左右的就业规模,到产业化阶段企业创造的岗位将达到200人以上。而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岗位成员具有高学历、高素质、低年龄的特点,因此,引导大学生科技创业,是直接创造大学生就业岗位的高端模式,也是以科技创业带动更多社会就业的有效形式。

我们将依托孵化器在3年多的时间建立一批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力争实现每个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平均吸纳30个以上大学生创业团队,共创办上万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孵化毕业7000家大学生企业。通过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期望在计划期限内培育出500家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收入达1000万元的规模企业,带动数万名大学生就业。

中国科技财富:对全国已经存在的零散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将起到什么规范作用?

张峰海: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孵化器加强与大学合作,逐步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科技创业能力;引导社会资源向大学生科技创业集聚,营造良好的创业孵化环境,形成全方位、深层次、高效率的创业保障和运行机制;通过引导大学生以科技创业带动社会就业,为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培育并储备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我们支持社会其他机构和非国家级孵化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工作,并且对成效显著的,可参照专业孵化器界定标准,优先纳入国家孵化器认定程序。

中国科技财富:政府选择“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的标准是什么?政府又将对积极申请 “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的孵化器给予何种优惠政策?

张峰海:基地的主体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包括:创业中心、软件园、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基地的设立需同时具备以下7个条件:

1、孵化器设立不少于300万元的创业孵化基金或资金。并对基地内的大学生科技创业活动和科技项目给予优先支持、资助或投资。

2、孵化器与一所(含一所)以上大学建立促进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合作关系。明确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实验室开放、教研资源及大学生学籍、户籍、档案管理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和支持。

3、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培训机制。开展国家科技产业政策解读、科技创业案例剖析、科技创业咨询与引导等培训。

4、组织大学生创业实践和交流。每年至少组织一期大学生到在孵企业见习活动,每期一般不少于20个工作日和10个见习岗位。

5、提供大学生模拟创业服务。对每个大学生创业团队至少保证3个月的免费工位或公共场地,并无偿提供创业咨询和项目论证服务。

6、提供大学生企业的创业服务。包括企业注册服务、“一对一”创业辅导、统一的财务代理、总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和使用期限不少于2年的免费场地、非盈利的专业技术平台服务和电脑等办公设备保障。

7、已经吸纳10个以上大学生创业团队,并承诺3年内吸纳30个以上大學生创业团队。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出台其他政策支持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包括降低大学生企业申报国家有关科技计划和扶植基金的门槛、简化申报程序、提供快速资助、连续扶植等,以降低大学生的创业成本,提高存活率、成长率和社会贡献率。

中国科技财富:科技部火炬中心之前为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做了哪些工作?

张峰海:我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压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密切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科技部火炬中心确立了引导大学生以科技创业促进社会就业的目标,并且集聚许多资源给予引导,形成了具有广泛带动效应的高端就业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充分调研,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政策扶植。2007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无偿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23个,资金920万元;2008年支持项目30个,资金1200万元。同时,创新基金推动了许多地方政府、社会团体、民间组织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

二是结合赛事,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业热情。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总结中国宁波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技创业赛事的经验和成效基础上,先后在30个城市的孵化器,对3200多位科技创业者进行了创业、融资和企业经营培训工作,引导了大批大学生进行科技创业。

中国科技财富:“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与单纯的“大学生创业基地”相比,有什么不同?具有哪些优势?怎样来突出“科技“的力量来创造大学生的未来?

张峰海:针对我国大学缺乏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企业死亡率过高的现象,主要围绕就业观念、创业教育、创业经验、创业磨练、团队精神等重点、难点问题,利用孵化器业已形成的创业服务、孵化、保障体系,开展四项工作。

一是利用孵化体系,构建与高校合作的科技创业培训机制。孵化器与高校的紧密合作,有助于在高校的创业课程设置中,注入科技创业案例剖析、科技产业化政策解读等内容,并通过创业者与大学生的对话、交流、创业咨询等多种活动,引导和激励更多的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提升“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结合在孵企业,组织大学生开展创业见习活动。创业不同于就业,需要从零起步、从小做起,尤其是技术创业,必须深入到创业企业的第一线,了解创业过程,感受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诸多磨练。强化大学生与在孵企业、技术创业者的深度交流、共识和见习工作,是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提升创业能力的关键环节。

三是整合创业要素,组织大学生创业前的模拟实训活动。接受过创业培训和见习的大学生,通过孵化器无偿提供的一定空间、期限和办公设施,结合创业教育中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现有的教研资源,利用孵化器所能提供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在孵化器和见习企业的指导下,整理创业思路、评估创业项目、筹集创业资金、规划企业运行。

四是实施企业注册,践行大学生创业孵化活动。经过创业培训、见习、模拟阶段的大学生,通过孵化器提供优惠的办公场地、公共服务以及创业辅导、财务代理、研发保障和孵育活动,注册企业、开展科技创业工作。

《中国科技财富》:据出台《实施方案》已有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方案实施处于什么阶段?

张峰海:目前,许多城市依托孵化器启动了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工作,并提供相应配套政策。

北京海淀区发布“1+20”政策,区财政对孵化器开展创业辅导、培训等增值服务投入给予30%经费补贴、对孵化器为在孵企业的现金投资给予30%资助、对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的优惠服务给予50%经费支持。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推出科技见习岗位和注册资本零首付;杨浦科创中心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由孵化器发起的1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并发放500万元创业服务券。

广东省从2009年起安排5000万元到1亿元的专项资金,重点资助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

杭州市依托孵化器开展“放飞梦想、激情创业”系列活动,针对大学生举办创业项目专场发布会、创业政策解读讲座、孵化器与大学生互动活动。在5月24日举办的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上,有93家孵化企业现场招聘,初步达成意向的岗位近500个。

中国科技财富:科技部火炬中心将采取哪些积极措施来推动《实施方案》的落实?

张峰海:依托孵化器构建我国大学生科技创业促就业机制,是一个紧迫的全新课题,需要科学规划、积极推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体系。目前的主要支持措施有:

一是依托国家科技创业孵化体系,提供创业环境与硬件保障、创业培训与辅导、专业技术公共平台和投融资服务、市场拓展服务。

二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對服务于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国家级孵化器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优先支持,并对成效显著的加大资助力度。

三是对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内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优先支持,并作特别“标识”。

四是对投资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的风投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支持力度。

作者:王文娟

第五篇:大学科技园与科技企业孵化链

摘要: 大学科技园、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者相互协作可以构成孵化科技型企业的一个链条,本文在总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提出“科技企业孵化链”这一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界定,使之更为清晰明确。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科技企业孵化链”是本文作者在长期对大学科技园、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所接触到的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状,创新性的提出的一个概念。虽然之前也有学者和专家提出过类似的见解,例如,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的乐文,他提出“以企业孵化为基础,以产业孵化为导向的价值链管理模式”,认为脱离产业单独谈企业孵化已不合时宜,而是将其看作完整的体系。但本文首次针对不同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明确了相应的孵化主体和孵化内容,并按照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孵化链条。科技企业孵化链是指在科技型企业从生产、发展到成熟的不同阶段,应由不同的孵化机构,整合不同的孵化服务项

目,包括投资机制、扶持方式、人才流动机制等,对企业进行科学有效的孵化。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特征

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创新,其技术与产品需要通过创新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被市场所广泛接受和认可,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知识、技术较为密集,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呈跳跃式发展,成长周期较短。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拥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多的无形资产,大多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而存在、发展,对于全社会的科技进步、促进就业及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相比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成长前景的一批。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表现其优越于传统产业高成长性的同时,也无法摆脱其高风险的特征。

高新区

1988年5月以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为基础,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高新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并给与18条优惠政策,为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共建成54个国家级高新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在内的五大支柱产业结构,但五大支柱产业规模较小且较为分散。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已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题,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推动产业规模由小而分散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高新区也从创立之初以注重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转变。

高新区以自主创新作为推动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各项经济指标年均增长超过30%,相比建立之初增长过百倍。在知识产权方面,截止2004年底,54个国家级高新区共拥有发明专利数13073个,购买国外专利数435件,申请专利25895件,其中发明专利12216件,占47.18%,有13个高新区中申请发明专利数比例超过50%[1]。高新区是各个区域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核心区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

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最早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迄今为止,已建设有49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69万元,人均工业总产值为40.36万元,人均工业增加值为11.31万元,人均上缴税额为2.3万元,人均出口创汇1.46万美元。当前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扩大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积累建设资金;开发国内紧缺产品,满足全国生产建设需要;及时掌握和传播经济技术信息;培养各方面人才,以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工作的需

要。

高新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别

(1)高新区的产业和产品分布较集中,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为主,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五大支柱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也占有较大比重,但其产业、产品分布较宽泛,大量存在于传统产业。本文选取2003年的数据来说明这一区别。截止2003年,国家高新区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2238家,占企业总数的67.7%。而同年,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9.15%。由此可见,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及企业的比例低于高新区 [3]。

(2)高新区在技术创新、成果孵化、吸引人才方面的成效更明显;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引进外资、外企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绩更为突出。2003年全国高新区研发总支出为419.52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2.44%。与之相比,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引进外资、外企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具有优势。2003年末,全国49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有外商投资企业数14411家,占开发区企业总数的51.72% [3]。由此可见,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综合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科技企业孵化链

首先,大学科技园应对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孵化。该阶段,企业一般拥有一些科研项目或未定型的产品,此时企业急需的资源是科研技术指导及科技性研发人才,同时辅以一定的种子基金帮助其顺利启动。大学科技园利用其自身优势激起处于高校与企业联结点的特殊地位,成为该阶段科技型企业的最佳孵化主体。大学科技园通过对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进行孵化,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高质量的科技型企业。其次,当企业项目、产品顺利研发成功,企业实力得到增强,一般成为能够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该阶段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进行产业化,急需工程技术和工艺人才;同时,由于产品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并无绝对把握,企业无法从一般融资机构,如银行等获取产业化所需的资金,此时风险投资的介入显得至关重要,高新区在技术创新和成果孵化方面成绩显著,既可为该阶段企业产品的产业化提供平台,又可提供充足的工程技术和工艺人才及风险投资,从而成为孵化产业化阶段科技型企业的最佳选择。最后,产业化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批量型扩散运用阶段,需要考虑的已不仅是产品创新方面的问题,由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管理类及市场营销人才的重要性凸显;同时,由于产业化的成功,产品获得市场认可,获取银行贷款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甚至通过IPO上市,进行国际化发展也可以进入企业日程。这时,企业种类更为齐全,各类人才汇集,更多外资进入,更为外向型发展和接近国际市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更适合这一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小结

本文通过对大学科技园、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仔细对比,从完整的“科技企业孵化链”角度,明确大学科技园应对什么样的企业进行孵化,应当提供怎样的孵化服务,使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清晰。从这一角度看,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是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浮华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题,使之成为输出优质高新技术企业的源头。

参考文献:

[1]徐冠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国家高新区建设与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6,(8),1-8

[2]王树海,闫耀民.国家高新区未来发展对策研究[J].太原科技,2009,(6)11-13

[3]张克俊.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比较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6,(3),22-26

作者简介:

胡巍(1985-),男,汉族,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科技产业管理。

作者:胡 巍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发展论文下一篇:道路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