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2022-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

【摘要】 目的 做好護理管理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查阅2011年院病历结合床旁询问、体检。分析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之关系。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无菌操作,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护理管理;院内感染控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43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院内或得的感染。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诊疗手段的多样化。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医疗界的广泛的关注。据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30%-47%医院感染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以及护理管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贯穿于护理活动中。所以,护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而护理管理者成为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这一系统工作的主力军。WHO提出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灭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加强护理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显示得尤为重要,是减少院内感染的关键。

1 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1.1 护理工作中至医院感染的原因 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例:无菌物品被损过期,消毒器械的效果监测,使用消毒剂超有效期,含氯消毒不定时监测,医疗器械在使用中消毒措施不当,消毒灭菌质量缺乏规范性监测。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知识,医护人员手消毒意识不强,感染管理学知识教育为得到普及。科护士长管理不强,治疗室空气、操作台、地面、空气细菌培养超标。治疗碗、止血带、无菌缸等消毒不严。病室环境污染,室内空气未进行消毒终末消毒不彻底等都科造成医学感染。

1.2 技术质量原因 质控检查按自己的标准进行检查,达不到检查标准的一致性。床护比例达不到规定要求,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医院感染几率相对增加。

2 做好组织管理

2.1 为加强医院感染工作,我院设立了医院感染科,由资深的护师担任,由护理部制定了消毒隔离评价标准,建立了护理质量管控小组,立期检查,随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规范各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其中消毒隔离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及流行的基础。

2.3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护士长应及时了解国内外医院感染控制动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参加医院感染控制等护理管理培训班,应用目标管理,质量管理,带领科室护理人员规范相应操作技术使之标准化,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术等。对临床护士及卫生院,做好医院感染的培训教育,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3 医院感染控制的具体措施

3.1 有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消毒液的使用实践,有效浓度,为保证其消毒效果,应做到配置后,使用前、使用中均用专用指示卡测量,紫外线应定期监测并有记录。

3.2 治疗室、病室:空气、地面、桌椅的消毒符合要求,并定期监测,病室做到,一床一巾一桌一布。

3.3 加强一次性物品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广泛用于临床的诊疗中,用量相当大,是各种医源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各护理科室严格按照医用垃圾处理办法执行,做到分类放置。毁形、浸泡、登记、专人保管、立时焚烧,降低医院感染率

3.4 治疗室整洁,区域符合规范物品定点、定位 例:拖把立点放置有标记,重视贮菌所(便器、水池、抹布、垃圾桶等)的清洁。

3.5 消毒灭菌 严格消毒灭菌观念,选择正确消毒方法和消毒剂,每位护士熟悉各类物品的消毒法、消毒液名称浓度及配制方法。无菌物品定位放置,无菌柜定期消毒,无菌物品标记。

3.6 加强重点科学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重视供应室管理。加强无菌空气及无菌物品监测,严格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手术室严格把好手术过程的各个关口。血液净化室要求护理人员无菌观念更强,各技术操作更加行规范。避免因其病人免疫力低下而引发医院内感染。各种医疗用具,如污染的湿化瓶、血压计袖带、听诊器、止血带、体温计等应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

护理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部分,运用现代护理管理手段、方法,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程。遵守无菌技术合理用药等,是保障医疗护理活动的基础,做好护理管理工作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李旭

第2篇: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

[摘要] 目的 探討行护理管理模式对于控制医院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6年1~3月我院收治的24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124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护理组接受护理管理干预,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和培训、避免交叉感染、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操作技术、加强医疗用具管理以及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等,从根本上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水平,以期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并以此为衡量整体护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发生医院感染率、空气质量、平均细菌数等各项指标。 结果 护理组发生医院感染率为4.84%(10例),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7.74%(22例),护理组空气质量环境监测合格率为1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护理组平均细菌数为(162±12.22)CFU/m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2±16.78)CFU/m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行护理管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控制医院空气中所含有的细菌株数,同时,还能够提高医院整体的环境质量,是预防和避免医院发生感染事件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空气质量;细菌株数;环境质量

[

[

[Key words] Hospital infection; Nursing management; Air quality; Bacterial strains; Environmental quality

医院感染主要指的是住院患者与医护人员在护理以及治疗的过程中感染疾病,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还将会影响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而消毒、杀菌以及隔离等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并渗透到医感染控制和预防的各个工作环节,已经成为衡量医疗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不仅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能够确保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4]。本研究通过对行护理管理干预,对于控制和预防我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开展,将2016年1~3月我院收治的24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124例。其中,护理组男64例,女60例,年龄18~75岁,平均(35.4±12.2)岁;常规组男68例,女56例,年龄20~76岁,平均(35.7±12.8)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护理人员需要在医院感染管理组的带领下,成立三级管理体系。一级体系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极强的护理能力和工作责任感,主要为对于护理人员的自我检测,对于监测不合格的问题需要及时总结和处理;二级体系的护理人员需对护士长制定的相关准则进行定期检查;三级体系的护理人员则需要随时进行监督和检查,每周定期检查消毒和隔离的某项内容,并进行准确评分,对于在检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出、现场整改,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进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对于正在落实的管理体系,需要根据相关的卫生法律和法规,并充分结合我院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不断的改正和完善,进而做到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切实可循[5-8]。

1.2.2 加强培训和指导 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十分特殊,尤其是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操作技能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护理工作的性质是一种无人员监督、单方认可的独立护理工作,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护理服务以及用药剂量全部是护理人员自行操作,因此,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项相关的卫生指导和教育,进而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道德感。同时,还需要注重加强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教育指导。由于医院感染将会始终贯穿于整个护理环节之中,而有效预防和避免医院感染事件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因此,需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条例》、《消毒操作规范》等相关制度;对于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则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岗前培训,并进行综合考核,得到认可后方可进行正常工作。将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归结为护理人员的培训课程中,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术交流会议和培训课程,及时更新护理知识和护理技术。通过培训和学习的方式,来强化自身的道德意识和安全理念,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切实提高自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9-12]。

1.2.3 规范操作技术 护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过程中,经过国内外的大量调查和研究顯示,医院感染中的25%~45%均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所致。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护理技术和操作手段,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而有规范的操作手段,尤其是遵循无菌的操作原则,不仅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技术,同时,也符合医院的整体管理理念。若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较为薄弱,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操作技术和护理原则,严格按照具体的相关规定执行各种护理措施,使规范化的护理操作始终贯穿于整个护理服务之中[13]。

1.2.4 避免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的手部是传播细菌和病毒的重要途径,根据临床大量研究调查发现,由于医护人员手部卫生不彻底所造成的医院感染率可达整个医院感染事件的30%,而彻底清洁医护人员的手部则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有效手段,护理人员在执行每一项护理工作前、后均需要彻底清洁手部卫生。但是,在实际的护理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对于手部卫生的消毒和清洁并不彻底,严重忽视了手部卫生清洁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管理,我院已经将水龙头改为非手触的感应水龙头,并选择除菌性强、消毒性好的洗手液,并于每一处洗手池的墙壁上张贴正确洗手的示意图,更好地提醒医护人员注重手部卫生的清洁和消毒。同时,在治疗车上同样配备快速洗手液,利于护理人员随时清洁手部卫生。与此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条例,使医护人员能够形成自觉清洁手部卫生的良好习惯,并将手部卫生的清洁作为卫生考核的标准,以期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发生医院感染率、空气质量、平均细菌数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管理效果比对:护理组发生医院感染率为4.84%(10例),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7.74%(2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空气质量环境监测合格率为1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护理组平均细菌数为(162±12.22)CFU/m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2±16.78)CFU/m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医院感染是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评价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医院机构对于患者所开展的一系列治疗和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的协助来共同完成,因此,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如加强医疗用具管理。护理人员是各种医疗用具的直接管理者,对于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具,如体温计、止血带等,需要做到一人一消毒;止血带需要定期清洗和杀菌;湿化瓶需要每天定时更换一次,更换后及时消毒和杀菌,等待干燥后放置指定位置,以待下次使用。对于一次性的医疗用具而言,如输液器、针头、针管、导尿管、注射器等,则需要在使用前仔细检查,避免由于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而造成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医疗器械的含菌量[14]。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需要根据本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积极以质量管理为重点,以技术监管为中心,进而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积极效果,如严格按照消毒制度实施护理操作。由于住院患者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较为薄弱,属于易于发生感染的人群,因此,积极落实消毒和隔离制度,能够有效切断感染的传播和蔓延,是确保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首先,需要时刻确保患者的住院环境清洁和干净,注意空气流通,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需要每天开窗2~3次,每次持续半个小时,必要时,应安装排风扇,进一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个人意愿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22℃~24℃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每天清扫地面一次,每周进行空气消毒两次,必要时可进行随时消毒。严格做到一人一巾,患者的床单和被褥每周更换1~2次;其次,手术室、产房及治疗室等重要科室,需要严格按照消毒和隔离制度执行护理干预,每周定期清洁一次,每月进行空气、物品等各种器械的消毒一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舒适和干净的住院环境,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利于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氛围,进而加快病情的恢复[15]。

本研究经过充分讨论和分析,护理組发生医院感染率为4.84%(10例),显著低于常规组17.74%(22例);护理组空气质量环境监测合格率为100%,显著高于常规组78%,护理组平均细菌数为(162±12.22)CFU/m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2±16.78)CFU/m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贞等[15]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综上所述,通过行护理管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整体的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减少空气中所含有的细菌数量,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

[参考文献]

[1] 陈利红,来金君,王晶晶.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 25(3):662-663,677.

[2] 刘宁,肖琴,刘美玲,等.护理管理在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中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6):1410-1411,1428.

[3] 代珍萍,张春菊.手术室护理管理与普外科医院感染的临床关联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5,8(8):131.

[4] 李小贤,李晋.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3,32(7):143-145.

[5] 齐珊,李润秋,黄惠珍.护理管理与预防医院感染的关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633-634.

[6] 汤玉英,杨瑞蓉.加强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作用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2):258.

[7] 胡红芳.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190-191.

[8] 魏娟,胡丽萍.护理管理控制口腔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4):107-110.

[9] 李小燕.浅谈如何加强护理管理,控制门诊的医院感染[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72-673.

[10] 杨玲,王玉兰,唐丽.手术室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护理管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4):129-130.

[11] 李兰兰.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2044-2045.

[12] 刘立,刘东会,牛艳萍,等.基于风险评估模型的综合医院风险管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8):129-131,135.

[13] 谢彩颜,朱玉兰,潘艳芳,等.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4):11-12.

[14] 陈晶.有效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4):72-73.

[15] 张贞,郭敏.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2):128,130.

作者:蒋晓云

第3篇:加强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关键词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277

建立醫院感染管理组织

建立多极管理网络: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任主任委员,副院长、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护理部主任为副主任委员,各科室主任为委员,医院感人管理委员会下设感染管理科,主持日常工作。各科室的主任、护士长为兼职的感染监察员。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副院长、护理部主任和感染科主任组成领导核心,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权威和业务权威性[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教育

加强各级工作人员的教育,注重培训及考核。由护理部组织,医院感染办公室负责,将医院感染知识作为医护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安全观念[2]。加强对保洁工、护工严格管理。保洁工、护工由护士长严格管理,进行正确洗手、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有关知识的培训,护理部加强督察,提高他们对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和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

建立医院感染法规制度:各医院应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医院感染相关法规制度,如《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处理制度》、《锐器伤管理方法》和《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在临床工作中不断修订和规范。

建立健全报告制度:护理人员遇到发热、特殊病原菌感染、发生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的情况等应在第一时间内上报,并启用相应的应急预案。

制定突发事件医院感染管理预案:护理部应制定医院感染突发事件预案、医疗废物处置、事故应急预案、污水处理应急预案等。

实行岗位责任制:要把预防医院感染落实到每个班次、每个护士和每个护理操作环节,明确感染控制护士职责。

细化各科室管理制度:如安装脚踏式洗手池,引进肘压式消毒剂,在每间病房安装手消毒液,有效防止医护、医患间的交叉感染,对病历定期进行消毒,各科室的电脑、电话定期擦拭消毒等。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

建立感染监控网络:护理部安排定期查房,定期考核,督促严格执行消毒、无菌、隔离制度。对危重患者、实施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发热患者进行监控和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对危重患者实施全程质控,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3]。

监测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患者:重点环节包括各项侵入性操作的无菌操作监控、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各种有创仪器的用后消毒和维护等,定期更换各种管道等。

定期检查:医院感染科定期对院内各科室检查,对治疗室、换药室、内镜室、病区、检验科、供应室,每月1次空气培养,进行细菌监测,及时将信息反馈,并进行效果评价,持续提高感染控制质量。

加强护理工作的管理,持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控制传染源:①合理安排晨晚间护理;②加强对患者排泄物、分泌物等的管理;③加强消毒液的管理。

切断传播途径:①严格进行手的清洁、消毒;②加强医疗用具管理;③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易感人群,合理使用抗生素。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管理是个系统化工程,它需要由全体医生、护士、检验人员、后勤人员和医院行政人员共同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成绩是现代化管理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抓好医院感染管理可减少医源性感染,控制传染病传播,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就公益性和社会性而言,可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 苏迅,任兴华,李晓梅,王君,等.加强护理管理工作,预防医院感染.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0):1246.

2 何志慧.教育护士在感染控制中掌握微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3):129.

3 谢碧芬,刘爱娥,刘翠青,等.标准预防的带教实践与体会.当代护士,2006,4:83-84.

作者:李 颖

第4篇: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

1、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护理部和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医院感染护理控制工作进行全面控制。

2、 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3、 配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部门对护理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护理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指导工勤人员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卫生和消毒隔离知识,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4、 创造条件保证病区工作人员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技术操作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护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5、 对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重点环节、重点流程进行重点监控,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实施目标性监控。

6、 对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指导实施。

7、 遵守《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确保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8、

9、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爆发及发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进行调查,落实应急措施。

第5篇: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 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落实护理管理制度;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共同建立长效监督机制,采取随机检查与定期监测,及时反馈与定期整改,既分工又合作的管理模式,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结果 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得到了加强,医院感染率逐年下降,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结论 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管理;医院感染;质量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和医德医风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卫生部已将此纳入等级医院评审的标准之一[1]。医院感染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监测、报告和控制,预防住院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感染,以达到减少医院感染的目的,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首先涉及护理人员,要做好任何实质性的护理都离不开消毒、灭菌与隔离技术,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存在着交叉管理[2],两者相互渗透。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健全组织机构和加强护理管理是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重要保障

组织机构是管理的基础。我院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进程中,十分重视组织机构的建设,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三级网络组织机构。我们把护理管理自始至终贯穿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之中,其中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包括主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和各科护士长,感染管理科设有专职监控护士2名,每个临床科室都设立了1~2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护理人员担任兼职监控员。从病房的建设、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到环境的监控各个环节都有护理人员的参与,形成了完整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管理链,从而保证了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明确护理人员职责,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职责和制度是管理的保证,是使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程序有效运行的保障。因此,在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组织和人员的职责,以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

1提高认识,统一标准

职责和制度是建立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之上的。过去,由于对医院感染控制意识的整体认识不足,形成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之间的不协调,在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标准上存在分歧,在制度的落实上存在差距,甚至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检查存在抵触情绪,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形同虚设。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日益成熟,和人们对医院感染认识的加深,特别是在非典和禽流感暴发流行以后,大家进一步认识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医院感染管理科也加强了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力度,认真组织学习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并主动与护理部沟通,统一思想和认识。在医院感染控制的标准上,以以上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制度的制定上医院感染管理科与护理部互相切磋、共同参与,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达到了和谐统一。 2.

2落实岗位职责,保证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涉及全体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护理人员是该项工程的主力军[3]。从入院患者的合理安排一直到离院患者的终末处臵,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个班次、每个护士、每个护理操作环节。在管理的侧重点上,护理部着重抓病房管理、医疗用品的消毒与灭菌、隔离与无菌技术以及危重患者的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以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污水污物的处理,重点部门的管理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为主。同时加强对重点部门和特殊部门的双重管理及技术指导,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督促、实施。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目标明确、管理到位。

3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是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基本保证

医院感染是随着医院的形成而产生,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变化。随着新传染病的出现和新医疗技术的应用,医院感染越来越难以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有限。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把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护理部业务学习计划之中。院感科每年举办一次监控员学习班,组织一次专题学习讲座,遇有突发事件,利用发放学习资料,观看录像的方式进行全员培训。每年组织两次院感知识考试,考试成绩进入护理档案;对进修、实习和新上岗的护理人员,由护理部组织、院感科进行岗前院感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每年轮流派监控员和护士长外出学习,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和新进展。回来以后要传达学习精神。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存,以点带面。从而充分发挥了护理部的监管职能,使医院感染考试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保证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

4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加强质量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根本措施

医院管理与质量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没有管理,就谈不上质量。质量管理分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终末质量是目标,环节质量是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一直是我院医疗护理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部以抓环节质量为主,把医院感染控制纳入月质量检查内容,制订了具体的考评细则,量化打分与奖金挂钩;院感科以抓终末质量为重点,采取随机检查与定期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并将检查、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由护理部督促实施,再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效果评价。做到每周有检查、每月有监测、每季有分析,并以医院感染通讯的形式发放到各个科室及相关部门。使全院各个部门都能了解医院感染信息及发展动态,为临床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指明了控制感染的方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我院医院感染率一直控制在3%以下,明显低于国家标准[4],在年终目标管理检查和医院管理年检查中,我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总之,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通力协作是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桥梁[5]。本着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的原则,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协同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华明,易滨.现代医院消毒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11. 2 孙孝芹,崔霞,程军.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7):852-853. 3 苏若兰,赵敏.护理部与感染控制室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协同作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4:431-43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北京.2000-11-30. 5 盛芝云.有效的护理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3):262-263.

13

第6篇:新生儿病室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病室控制医院感染的

管理及护理措施

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病室收治的新生儿危重疾病,需要在特定区域进行监护和治疗。

由于新生儿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能力不足和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其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容易受病原体侵袭,易发生院内感染。

常见所致新生儿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霉菌等,会危害新生儿康复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我院于2007年元月—2008年12月共收住的新生儿319例,发生上呼吸道感染17例,皮肤感染8例、上呼吸道感染率为5.3%;脓疮症感染率为1.8% ,因此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和护理,有效的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更好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新生儿病室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空气污染:

新生儿病室是近年来逐渐被医院重视和分支出来的科室,存在许多建筑布局及功能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基层医院,新生儿室房间过小、过于密集,新生儿床单元占地面积不足3㎡,陪护探视人员多,病室人流量大,使病毒及细菌在空气中悬浮使室内空气受到污染监测空气菌落在733cfu/m3,并有霉菌生长。

1.2医疗用品污染:

用于患儿的器械:听诊器、体温表、小儿喉镜、新生儿气管插管、氧气湿化瓶等,会因操作不严密受污染,以致发生医院感染,经监测听诊器、小儿喉镜,氧气湿化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清洁消毒和更换,细菌培养结果均显示为菌落超标。(使用时间24小时)

1.3婴儿暖箱污染:

早产儿、低体重儿、低体温新生儿、置于暖箱内,由于培养箱内

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加大了置暖箱中的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性。对连续使用的暖箱操作窗及圆窗塑料套物体表面细菌培养;菌落超标,有霉菌生长,并于水槽、水杯的入口处监测出绿脓杆菌。

1.4非医疗用品的污染:

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婴儿床垫、毛巾被、澡具等用品的污染也是造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于婴儿床垫物体表面监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致婴儿脓疮症皮肤感染的发生。奶瓶、毛巾置消毒柜内做消毒和保存,经监测有细菌超标生长现象。

1.5医护人员手的污染:

医护人员手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接触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于婴儿沐浴室护理员手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故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做好手卫生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2、致危险因素的原因

2.1病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

新生儿室过于密集,陪护及探视人员流动次数多,会带来更多的细菌污染。加上紧闭门窗,室内空气不流通是造成空气污染发生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2.2医院感染意识淡薄:

医务人员如对控制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忽略一些看似细小的环节,往往形成通过医疗用品及手的传播途径。比如,听诊器、手的污染、致病菌可通过这些外源传播。

2.3婴儿暖箱使用后未及时清洁消毒:

婴儿暖箱培养完婴儿后,不及时清洁和消毒,经监测水槽排水管口、水杯,细菌培养出绿脓杆菌,也是导致新生儿道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2.4新生儿用品置消毒柜内消毒和保存的误区:

消毒柜其温度并不能达到灭菌要求,监测其内毛巾及消毒柜内壁有大量细菌生长,存在医院感染危害。

3、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护理措施

目前新生儿医院感染已引起医院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其有关新生儿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疗用品及非医疗用品、消毒、灭菌隔离,婴儿暖箱及时有效的清洁,消毒,监测和护理措施,对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管理及护理措施为:

3.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和重视。尤其是加强产科、儿科、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督导他们的无菌技术行为,并认真落实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3.2新生儿病房的空气消毒:

合理设置新生儿床单元,病室安装空气净化器,每日开窗进行有效通风30分钟,避免直流风。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控制陪护及探视人员。对病室物体表面、门把手每日用250mg/L84消毒液擦拭消毒。对隔离新生儿病室采用3%过氧化氢水溶液20ml/m3喷雾消毒。

3.3医疗用品的消毒

氧气湿化瓶及管道每日更换、消毒。湿化液每4小时更换(使用灭菌蒸馏水)听诊器、体温表等用品一婴一用一消毒。

3.4婴儿暖箱的消毒:

做好婴儿暖箱全面及时有效的清洁消毒和监测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严格执行每培养完一个婴儿,对暖箱必须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制度,尤其是对水槽、水杯、操作窗、垫圈、圆窗塑料套空气输入管及床搁板的清洗和消毒,对以上易受污染,藏污纳垢的关键部件,用500mg/L84消毒液浸泡、擦拭,3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或擦拭,再用洁净无水布擦干;对操作窗、圆窗塑料套、水槽、水杯采样经细菌培养,均无菌生长,达到清除感染隐患的目的,避免由此引起的新生儿医院感染。

3.5医护人员手卫生:

每个新生儿床单元均放置洁夫柔消毒凝胶一瓶,供操作前后或连续操作时手卫生使用,做到每次接触每次消毒,为切断传播途径起到

有效的控制作用。

3.6非医疗用品的消毒:

奶瓶、奶嘴、毛巾、婴儿用品每次使用、清洗后均选压力蒸汽灭菌方法。做到一婴一用一灭菌,取消消毒柜内消毒和保存婴儿用品的方法。

3.7分组护理:

对隔离新生儿采取分组护理措施,床头标明隔离种类,护理用品床旁固定使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对隔离婴儿暖箱用后做好终末消毒,经监测合格,贴消毒合格标示。

3.8加强呼吸道护理:

针对呼吸道的感染因素,加强对新生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利于痰液流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防止粘膜损伤。吸氧时每4小时更换氧气湿化液,鼻腔内有粘液用消毒棉花轻轻擦去,喂养过程中动作应缓慢避免误吸。

3.9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柔嫩,易擦伤感染应保持新生儿床垫、毛巾衣物洁净、干燥、无渣屑,每天清洗,防止肛门周围的粪便污染阴道及尿道,皮肤褶皱处扑上适量婴儿用粉,婴儿用品一婴一用一更换,避免交叉感染。

4.0脐部护理:

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局部干燥。每日检查脐带有无渗血和脓液,涂以75%酒精消毒,用无菌辅料覆盖。

4.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产科技术,预防产科并发症,减少侵入性操作,避免外源性感染。

4.2加强监测、监督管理机制:

监测和监督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每月定期监测手术室、产房、婴儿沐浴室、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空气及物体表面,尤其是加强对婴儿暖箱的细菌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整改,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

5、小结

我院将新生儿病室作为重点监控部门,开展目标性监测,对存在的隐患、实施早期干预和防范。针对新生儿易感因素和部位,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和减少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

第7篇:医院感染与护理安全

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

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级网络。

 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

 感染管理科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二级网络。

 由专职医生、专职护士、专职检验、公共卫生管理等专业人员组织。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

 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三级网络。  由科主任、护士长、兼职监控医生、兼职监控护士组成。

医院感染事件警示

 2005年12月11日,安徽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 ,发生严重医源性感染、造成9例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9月发生的严重医院感染事件 8名新生儿死亡。

 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2009年3月18日到19日发生新生儿院内感染事件,造成5名患儿死亡。

 2009年3月30日,山西省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发生20名患者因血液透析感染丙肝的事件。

存在诸多医疗安全隐患

 宿州市立医院管理混乱,与不具备医疗服务资质的公司签订协议,与非医疗机构违法、违规合作,手术过程中的相关设备没有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严重违反诊疗技术规范并造成严重后果、社会影响极坏。

 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不合理,人流与物流相互交叉;对部分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和器具采用了错误的消毒方法;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进行手卫生;用于新生儿的肝素封管液无使用时间标识等。部分医务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和奶嘴、新生儿暖箱注水口等无进行检测,新生儿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新生儿吸氧所用的湿化瓶没有更换,消毒液浓度也不合格。医务人员严重缺乏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  两所医院违反了《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对血液透析器的处理过程不规范,不进行测漏试验和质量监测,消毒方法不正确。对丙肝抗体阳性患者不能实施专机血液透析和病区处理血液透析器,存在交叉感染和安全隐患。

标准化管理—强化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一部分:管理规范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 操作规范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护理人员如能正确认识和掌握各项有关知识和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而在临床实践中做好消毒隔离、灭菌、无菌操作等工作是保证临床护理活动安全的基础,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工作是降低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医院感染检查内容

 医院感染制度、规范、流程落实是否到位;  紫外线灯管、动态消毒机的使用是否正确;  科室工作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是否熟练;  科室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存放是否符合要求;  科室消毒液的配制使用是否正确;  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是否规范;

 医疗废物管理是否符合《条例》规定;

 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有无不当之处;  消毒隔离、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是否合适。 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存在问题:

1、紫外线灯管配备不足,悬挂位置不正确,紫外线灯消毒效果难以达到。灯管有灰不清洁、不亮。

2、动态消毒机未定期清洁、未按时消毒,甚至拔掉插头。

3、 工作人员手卫生知识未掌握。洗手时间不够。 无/不用干手设施。速干手消毒剂不使用。 洗手指征未能做到。手卫生依从性不够。

4、 科室对无菌容器未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有过期。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消毒。无菌物品使用后无开启标记。

5、无菌物品管理不当.无菌物品随意存放,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混放。无菌包包布脏,有洞。

6、医疗器械有血迹、锈斑、清洁不彻底。

7、工作人员对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如84消毒液)没有熟练掌握,未进行浓度监测。过淡、过浓。存有过期的消毒用品。 

8、 加药一把抓。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9、不严格执行隔离防护技术,防护不当,隔离标识及隔离措施落实不够。 

10、医疗垃圾有混装。用黄色垃圾袋装私人用品、杂物等。利器盒未及时更换焚烧,登记本不规范交接。

.紫外线灯管配备不足,悬挂位置不正确,紫外线灯消毒效果难以达到。灯管有灰不清洁、不亮。

对策:

1、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每10平方米面积装30瓦灯管1支,悬挂高度距地面2米-2.5米。(紫外线消毒有效距离2米)

2、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管表面的清洁,每周一次用95%酒精纱布擦拭灯管, 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3、紫外线灯管尾部要贴有灯管启用时间标记,并要记录下来。 .动态消毒机未定期清洁、未按时消毒,甚至拔掉插头。 对策:

1、按照动态消毒机使用说明书使用。(及时了解有效时间)

2、空气过滤网、扇叶、格栅经常或不定期的检查、清洗、使之保持正常的空气洁净功能。

3、安装定时器。

4、不能超空间范围使用。应根据说明书安装合适台数的空气消毒机。

5、注意房间的密闭性。消毒时应关闭门窗,保持房间有良好的密闭性,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尽可能减少室内人员数量,以确保消毒效果。 对策

1、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掌握手卫生指征和六步洗手法。

2、洗手指证: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

3、掌握六步洗手方法。

4、卫生手、手消毒效果监测。

a)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5、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6、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手卫生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

这是在病区外的公用洗手间

看到大堂电梯门边的快速手消毒装置了吗?在它的上方是一套简易呼吸器抢救设备装置

病区门边

病区各个不同区域设有不同级别的门禁装置,凭工作卡出入 病区内的办公场所 到处放有快速手消毒剂

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科室对无菌容器未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有过期。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消毒。无菌物品使用后无开启标记。

.无菌物品管理不当.无菌物品随意存放,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混放。无菌包包布脏,有洞。

.医疗器械有血迹、锈斑、清洁不彻底。 对策:

1、按无菌物品的管理、消毒、灭菌要求。

2、按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 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要求。

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工作人员对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如84消毒液)没有熟练掌握,未进行浓度监测。过淡、过浓。存有过期的消毒用品。 对策:

1、正确配置消毒剂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所需 浓度准确配置,并要求登记配置浓度、配置日期、有效期等,以备查验。

2、配制方法。

3、消毒剂细菌总数卫生标准:使用中消毒液≤100 cfu/ml

使用中灭菌液:无菌生长。

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不严格执行隔离防护技术,防护不当,隔离标识及隔离措施落实不够。 对策:解读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

医院感染流行三环节

术语和定义

 1 感染源

 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 2 传播途径

 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路径。  3 易感人群

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 4 标准预防

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医务人员和进入医院的人员采用的一种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术语和定义

5 空气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6 飞沫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7 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8 感染链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术语和定义

 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

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 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医务人员进行每一次可能导致污染物的接触时都必须戴手套。 

—— 衣服或面部可能污染时应当穿隔离衣,戴口罩和眼罩。 

—— 接触感染物品后,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

—— 锐器的正确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器具的正确处理 目

应用最新、最科学的隔离预防和方法,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切断医院感染链,终止空气、飞沫、接触¡°三个¡±主要传播环节,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与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和媒介物中传播。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隔离原则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病疾病的传播途径,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建筑布局符合相应的规定。

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近距离(1米以内)传播。

常见经飞沫传播的疾病:百日咳、白喉、流脑等。 原则:标准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患者的隔离

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减少转运;当需转运,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患者病情容许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

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米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医务人员的防护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不同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可能产生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传播距离较远。

常见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结核、麻疹、肺鼠疫、 肺出血热等。

原则: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标准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患者的隔离:

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 病情容许患者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 应严格空气消毒。  医务人员的防护:

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 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隔离的管理要求

 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 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 手卫生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 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1、MRSA(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葡菌) 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 遵循WS/T 313

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口罩、防护镜。 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要穿隔离衣  仪器设备用后清洁、消毒/灭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 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后抹布用后消毒  床单位终末消毒  标本密闭容器运送

 医疗废物密闭容器运送  生活用品无需特殊处理

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解除隔离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2、VRSA(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  单间隔离

 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 严格遵循WS/T 313

 进入病室戴口罩,近距离操作戴防护镜(吸痰、插管等)  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 仪器设备专用,用后严格清洁与灭菌。

 物体表面用消毒液浸湿抹布擦拭,抹布专用。  终末清洁消毒。

 标本密闭容器运送。

 生活用品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 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

3、其他多重耐药菌

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 遵循WS/T 313

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口罩、防护镜。 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要穿隔离衣

 仪器设备用后应清洁、消毒和/灭菌 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加药一把抓,无菌操作时未戴口罩/口罩配戴不正确,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对策:

1、按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

2、按照《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要求。

3、正确使用医用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使用原则

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 在有效期内使用。  正确使用。

防护用品(PPE)的种类

 口罩  护目镜  手套

 隔离衣和防护服  鞋套

 防水围裙  帽子

口罩(1)

 口罩的作用

 口罩可预防经空气、飞沫传播的疾病;

 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等传染性物质溅入医护人员的口及鼻腔粘膜。  口罩产品要求

 符合GB 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或选用符合N95标准防护口罩。  符合YY/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 符合GB 19084-2003《普通脱脂纱布口罩》标准。 

口罩(2)

常用口罩分类:

 纱布口罩,外科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  常用口罩的特点:

 不同类型的口罩有不同的特点。  口罩选用原则:

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口罩(3)

 注意事项:

 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 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 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我院院感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

.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不清有混装。

.黄色医疗废物袋超过3/4 过满。袋口未扎紧。封口贴(中文标签)方法不正确,未注明废物产生的科室、日期、类别、备注等。 .

随意用黄色垃圾袋装私人用品、杂物。 .由于利器盒造价较贵,一次性使用增加了科室的负担,因此出现重复使用或减少使用的现象。利器盒未及时更换焚烧。 对策:

1、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医疗废物:指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免疫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2、医疗废物正确交接、登记(移交者/接收者签名)。

医疗废物分类

(1)感染性废物: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等。 (2)损伤性废物:医用针头、缝合针、刀片、手术锯等。 (3)病理性废物: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手术和诊疗过程遗弃的人体器官等。 (4)化学性废物: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实验中废弃的化学试剂。 (5)药物性废物:废弃的一般性药物、过期药品、血制品、免疫制剂等。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ª¡ª包装袋 ¡ª¡ª利器盒

¡ª¡ª周转箱(桶)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造成患者住院日的延长,使患者、家庭、社会加大了经济支出,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与安危,同时阻碍着医疗质量的提高,甚 至对医院声誉,对社会安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第8篇: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控制

【关键词】 护理工作;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护理工作是医院的一项主体工作,护理队伍也是医院的主要群体,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指导时都与病人密切接触,因此,医院感染控制与护理工作密不可分。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规范护理工作程序、培养护士的慎独修养,能有效地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

1 医院感染的诱发因素

1.1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1.2 置入性操作 如呼吸机的使用和气管切开插管均可增加感染机会,泌尿系统的感染与导尿及导尿管的留置有密切关系。

1.3 环境污染因素 医院中传染源多,环境污染严重,病区中的公用卫生用具如水池、便器、拖把、抹布等常有污染。

1.4 探视与陪留人员过多 由探视者或陪留人员把病原菌带入医院,给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增加了感染机会。

2 预防控制感染的对策

2.1 强化教育,提高医务人员预防控制感染意识 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从职业的社会义务方面理解医院感染工作,从心理上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定势,进而形成稳定的职业道德行为,自觉按照要求完成工作,用高尚的医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力提倡和弘扬慎独精神。

2.2 规范护理操作程序,预防医院感染

2.2.1 重视手卫生,操作前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集中操作时必须坚持一人一项一洗手。

2.2.2 引流管护理操作时要带乳胶手套,严格按程序擦洗消毒,尿管夹闭,定时开放,位置不得高于膀胱位。

2.2.3 测量体温时推治疗车,带清洁弯盘,将体温计从消毒液内取出擦干,放在弯盘内,测完体温后及时将体温计浸泡在消毒液内。

3 规范消毒措施

3.1 输液用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3.2 治疗室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物体表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2次。

3.3 病房内床头桌、门把手每日擦拭2次,一桌一巾一消毒。

3.4 病区内湿化瓶、湿化液、氧气管每日更换消毒,定期监测。

3.5 病房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定期紫外线消毒。

3.6 病区内拖把统一悬挂,标识鲜明,不交叉使用。

4 规范医疗垃圾的管理

4.1 医疗垃圾容器盛放,标识明确,专用朔料袋封口运送。

4.2 感染性垃圾装入规定颜色的塑料袋内,封口贴上特殊感染垃圾标识。

4.3 全院医疗垃圾集中处置,统一运送。

5 加强病房管理,减少医院感染

5.1 限制探视,减少病房空气污染机会,创造清洁、整齐、舒适、安全的修养环境。

5.2 同病种患者收住同一房间,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居住管理。

5.3 特使感染患者住单人房间,物品专用,禁止串病房。

6 重视健康教育,预防医院感染

6.1 指导患者饭前便后认真洗手,根据病情进食易消化饮食,不宜进食生冷、剩菜、剩饭。

6.2 预防交叉感染,根据气候变化增加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6.3 保持口腔、皮肤、会阴清洁,饭后要漱口,及时更换清洁内衣。

6.4 留置管道的病人要注意预防管道脱出,引流管口要放低,防止引流液逆行。

总之,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息息相关,广大护理工作者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程序,为患者创造安全可靠的修养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炜.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手册[M].宁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2010.10.

[2] 胡必杰,郭燕红,刘荣辉.中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5.

第9篇:医院护理人员感染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科别 姓名 记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2、标准预防 又称为双向预防,是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不论是否有明显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黏膜接触。以预防疾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预防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无菌操作: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组织或其它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如外科手术需防止细菌进入伤口。在各种生物实验中,为了防止微生物地生长和繁殖影响实验的进行,也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

4、飞沫传播:飞沫传播,即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一般情况下,飞沫传播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可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距离2米以上是绝对安全的。因为,没有外部条件(如风力)的帮助,飞沫喷射到两米以外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医疗废物的分类为:( )、( )、( )

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医院护理人员感染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医院护理人员感染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2、开启的各种溶酶超过( )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3、无菌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 )cm的柜内,

过期物品应( )灭菌。

4、新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 )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

6、进入人体织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 );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7、抽出的注射药液须注明时间,超过( )不得使用。

8、物品的浸泡消毒、污染物具的表面擦拭消毒、饮用水和污水污物的消毒宜选用( )消毒剂。

9、( )泛指通过洗手、手部消毒或者外科刷手等方法来清洁消毒手部。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导尿管频率为( ),普通集尿袋为( )。

11、能够扎(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锐器物称为( )。

12、无菌包外须标明( )、( ),物品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12、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就立即( )。

13三种隔离标示中, 蓝色表示( )隔离 ,黄色表示( )隔离,粉红色表示( )隔离。

三、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X,每题1分,共15分。

1、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属于感染性废物。( )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可使用。 ( )

3、导尿管不慎脱出,应当立即插好导尿管。医院护理人员感染知识测试题及答案文章医院护理人员感染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出自,此链接!。 ( )

4、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 )

5、连续使用的吸氧管、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须每日更换;湿化液应用过滤水。 ( )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属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 )

7、检出一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病人,科室采取了接触隔离措施。 ( )

8、MRSA的病人要到放射科做CT检查,将检查单交给病人,让他直接去到放射科检查。 ( )

9、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之一。 ( )

10、输液输血器材、注射器、针头、导尿管、活检钳等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严格灭菌.。 ( )

11、血压计袖带、压脉带、听诊器、床头柜、床单等属于低度危险性物品,需按时清洗干净,用低效消毒方法即可,有污染时采取高水平消毒。 ( )

12、 无菌棉签须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 )

13、 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 而采取的措施。 ( )

14、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 )

15、空气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 )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洗手 D、隔离传染病人

2、医疗废物在暂存间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D )

A、10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 48小时;E、72小时。

3、 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C )

A. 标准预防+空气隔离;B. 标准预防+飞沫隔离;C. 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D. 标准预防 +严密隔离; E、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

4、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的目的是( B )

A.检查液体有无特殊气味;B.冲洗瓶口; C.查看溶液的颜色;D.检查溶液有无沉淀。

5、终末消毒是指:( A )

A、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原居住点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

B、指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C、指对医院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

D、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组织感染。

E、对所有场所的彻底清洁消毒。

(二)多项选择题:

6、手消毒指征( ):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B、穿脱隔离衣前后;C、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D、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E、接触消毒灭菌物品后。

7、医务人员正确洗手方法( ):

A、掌心相对揉搓;B、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掌心对掌心揉搓;C、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D、拇指在掌中揉搓; E、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8、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 )

A、手感潮湿; B、与潮湿物接触或浸水;C、在有效期内; D、包装松散;

E、无菌包不慎掉地。医院护理人员感染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卫生题库。

9、职业暴露处理措施:( )

A、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B、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

C、用0.5%碘伏消毒伤口,并包扎; D、被暴露的粘膜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E、常规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10、个人防护用品包括( )

A. 口罩; B、手套; C、护目镜; D、隔离衣; E、防护服。

五、回答题:15分。

1、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5分

(1)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清洁双手;(2)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3)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4)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

(5)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6)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有哪些?10分

1) 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2) 戴手套;

3) 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4)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4、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感染病例的

现象。

2、 戊二醛 被认为目前灭菌效果最好的化学灭菌剂,科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3、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 发生 3例以上 同种同源感病例的现象。

4、标准预防:针对所有在医院中治疗的病人,不必考虑其诊断,适用于血液、体液、分泌物(除汗液外)、不完整的皮肤、粘膜等。

5、目前灭菌速度快、灭菌效果好、经济、坏境污染最小的灭菌方法是: 压力蒸汽灭菌法 。

上一篇:谢谢你来过我的世界下一篇:党委书记基层党建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