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德育教学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小学的音乐教育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马克思说过:人类在探究真理时,丝毫不动感情地进行探究的事是一次也没有的。现在没有过,并且以后也不可能有。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庄严的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

第一篇:小学德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近年来,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逐渐意识到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在新课改背景的促进下,小学的德育教学已经得到落实,德育教学工作的落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能怀揣一颗道德的心。德育教学的实施对提高小学生的全面素质有很大的实用意义,能够增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全面发展,改变重知识文化教育轻道德素质教育的现象。本文就小學德育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德育 策略

引言

当前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成为教育的重难点内容,教育必须对德育教学工作足够重视,充分探寻各种德育教学方法。

一、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1.教师与家长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虽然德育教育近年来被教育工作者大力提倡,但是由于教师与家长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没有注意道德品质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这直接导致小学德育教育质量较低。此外,大多数小学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也没有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

2.教学方法落后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枯燥,无法带动教学气氛,小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不高。教学方法的落后会导致德育知识的重点得不到突出,教学缺乏新时期的德育知识特色,小学生也无法领悟到德育知识的精髓所在。教师对小学生的道德引导至关重要,部分教师落后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策略

1.正确认识德育教育的作用,从低年级开始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应该贯穿小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所以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之前,学校应该首先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从低年级就进行德育教育。小学一年级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教育实施效果最为显著的阶段。例如,学生刚入学时,可以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行为习惯、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确切的规定,从而让学生步入小学的那一刻起就了解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从小学生身边的小事进行德育教育,始终如一,历经6年,小学生必定会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开展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整节课堂中。例如在课堂即将开始之初,教师可以与学生针对礼貌的问题进行探讨,如见到不同的人有不同打招呼的方式等,并建立一个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融入德育教学中,真正学会怎样尊重他人,从而成为一个有涵养和有素质的人。

2.做到因材施教

各个年龄段的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以及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就要与学生的学习现状与特点进行结合,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德育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逐渐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与认识,从而得到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另外,学生之间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还需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的变化,从而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进步。

3.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德育教学理念

小学德育教学知识比较枯燥,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教师教学方法的引导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课改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实施,所以教师应对德育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德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促进小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从小学生心理的角度,创设德育教学情境,吸引小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兴趣。在进行德育知识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小学德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将德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事,学生在接受与理解时会更快,并会对此类事件产生亲切感。所以,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教师运用日常生活中发生在学生周边的事例,一定比简单的理论讲解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5.补充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德育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德育教育活动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德育教育课程的质量,所以,活动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学校与教师都要注意德育教育活动内容的选取和体系的组建,将生活中的事件作为德育教育素材,来补充德育教育书本上没有的内容,这样能够有效促使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学生在小学六年的生活中,每个年龄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都不一样,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具体来说,在进行活动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要切实地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德育教育内容。

6.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网络已经得到了普及。信息量的聚变,也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样,在教学领域,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更好地认识德育教育。而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进,学生德育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也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从而确保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促使德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总的来说,加强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

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的开启,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培养学生知识文化能力的同时,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至关重要。通过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了解到了德育教学有效的实施策略,小学学校及教师应提高对德育教学的重视,深入研究德育教学内容,设置严谨的德育教学计划和方案,为小学生提供优质的德育教学引导。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该融入新时期的德育特色,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意识提供教学动力。教师也应提高德育素质,丰富德育教学理念,推动小学德育教学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林雪.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2017(11).

[2]袁利平.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8).

[3]吴秀华.浅谈如何开展少先队活动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J].西部论丛,2017(5).

作者:庞琳

第二篇: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新课改下,教育逐步全面化、系统化,改革的教育方式下语文教学要实行德育原则,小学阶段的全面思想教育至关重要,尤其是五年级的小学生,面向初中的过渡时期,更要注重德育,理解德育。德育,是集政治、道德与心理品质于一体的思想教育,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是教育改革之下的一项重要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以多形式的教学方式渗透德育教育,使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方式

小学阶段学生的品德形成极为重要,阅读在教学中也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用以下形式把德育渗透于教学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以达到提升学生德育素质的目的。

一、在课本中创设问题,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改下,情境教育模式逐步深入在教学中,而阅读是一项需要动脑的智力活动,如果要使小学生真正去理解课文,就要创设问题情境,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一方面可以激发小学生求知的欲望,另一方面在寻找答案的阅读过程中,实现了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部编版教材中《清贫》一文讲述的是大官革命者的清贫故事,语文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你们理解的清贫是什么意思?”,“在清贫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接着,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体会革命工作者在为国家做贡献时,理想为自己带来的充实感,虽然国民党士兵在地毯式搜查革命工作者的身上,依旧没有搜到他们想象的贵重物品,因为在革命工作者心中,物质的匮乏不是清贫,最贵重的东西是心中的理想,他们虽然“清贫”,但是快乐。通过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可以使学生深度思考,学习革命者的高尚觉悟,心存理想,努力实现理想,通过在创设问题中,渗透德育教育。

二、在朗读过程中,指导渗透德育教育

朗读课文是德育渗透的有效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深刻地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从而在思想上得到升华,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熟练朗读之后,再有感情地去朗读,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及思想渗透。例如,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朗读《月是故乡明》时,首先让学生试着去泛读一遍课文,并询问学生范读一遍之后,这篇课文大致讲了什么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并加以指导,经过小学生一次次的朗读,和教师从旁的及时指导,层层深入理解,逐步将德育教育渗入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领会朗读的意境。在此基础之上,语文教师可借助网络多媒体的便利条件,在小学生已经能够熟读的情况下,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在音乐声中,将自己融于文字之中,深刻领会作者对故乡的情怀,不论身处何地,都心系故土,培养学生要不忘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三、在欣赏品鉴名句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的千古名句,这些名句之所以源远流长,其内含的优秀德育思想必然是广为傳颂的,有效阅读并理解这些名句中的思想精髓,一方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也在名句中升华了德育教育。例如,小学部编版课文《将相和》中,蔺相如说的一句经典的话,以秦王不守信用为铺垫,引出要拿15城池换和氏璧,否则人玉俱毁的话语,广为后人称赞。语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根据历史背景仔细阅读课文,并分角色带入感情深刻体会去欣赏这些名句,诠释人物性格,蔺相如的临危不惧的果敢,才使得赵国没有蒙受损失,传为佳话,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蔺相如的优秀品质,从名句中体会好的品德,在欣赏名句中渗透优良德育教育。

四、在课本的人物分析中,渗透德育教育

人物的优秀品质影响力不容小觑,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课文中人物的光辉形象需要小学生去效仿,以分析人物值得学习的地方,运用人物力量,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小学生向优秀人物学习,借鉴他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文章《田忌赛马》时,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阅读课文,把握“得意洋洋、轻蔑”等词语语境的阅读,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思想,分析齐威王、田忌、孙膑的人物特点,学习到人物的优秀品质,比如孙膑的冷静,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细心观察的能力。反之,语文教师应教导学生,遇事不应狂妄自大,沉着冷静才能更好地处理好事情,并让小学生积极发言,讲讲他们心中想效仿的人物,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是书本里的,这样,可以加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书本量,也可以使德育教育通过人物分析渗透在教学中。

五、在课本的故事情节构思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走向,而这样的情感走向,是由通过情节来体现表达出来的,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在阅读中分析故事情节的发生起因、发展方向、故事结局,通过对课文情节的全过程剖析,理清课文文脉的基础之上,把握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代入式以共情方式进入故事构思中,以激起小学生的情感共情,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讲解部编版五年级教材《军神》一文时,语文教师应让小学生泛读课文之后,列出故事的发生(一名病人到了沃克的诊所)、故事的发展(在需要右眼摘除眼球这样的剧痛下,病人要求不打麻药,理由是怕损伤大脑,医生佩服)、故事的结果(从医多年的沃克敬佩的称刘伯承为军神),在这样的故事构思中,小学生可以快速进入故事情节,并将情感代入,真切感受刘伯承因为疼痛抓烂新床单的剧痛,从而理解沃克对刘伯承的肃然起敬,那是一种坚韧和勇敢,语文教师在引导小学生体会情节发展的同时,学习刘伯承的勇敢坚韧的优秀品质,渗透德育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多形式的语文阅读教学,在阅读体会中渗透德育教育,以分析、思考、总结、深入理解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分步骤、分层次把教材特点分析透彻,用敏锐的观察力、多样的教学手法,帮助小学生通过阅读带入课本的情境中,以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习、领略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从而塑造健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更好地走入社会。

参考文献

[1].赵欣.文以载道立德树人——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教育[J].教师,2014,(3):10.

[2].何红.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J].基础教育研究,2012,(18).61.

作者:秦小英

第三篇:谈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教学

小学的音乐教育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马克思说过: 人类在探究真理时, 丝毫不动感情地进行探究的事是一次也没有的。现在没有过, 并且以后也不可能有。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任何一首歌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 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 或活泼或庄严的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因此,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教学预设时,增强德育意识,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之前,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 以教材为内容, 以课堂为阵地, 认真钻研教材, 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小学音乐教育中蕴含大量的德育因素,例如,歌颂伟大的祖国、赞颂党、团结友爱、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礼貌谦让、关爱父母、尊敬老师等题材。德育教育贯穿于小学音乐课程学习中的每个阶段,从掌握歌曲的学习到分析作品形成的条件以及音乐作品所带来的影响,随时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丰富的德育教育内涵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去挖掘和发现。

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

在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德育教育的观念,切实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思想基础,分析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

在我们小学音乐的教材中,有很多教材具有明显的德育教育的影子。比如:《国旗国旗多美丽》《我的好妈妈》《我们多么幸福》《爱我中华》……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其中所赋予的思想精髓,这些都具有明显的德育教育。比如有一些教材其蕴含的德育教育比较隐晦,学生不能直接从歌曲中感受到德育品德,需要教师发现和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例如,《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等。

(二)巧设教法,创设情境德育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教材中讲述的故事,将故事中所表述的德育内容生动的给同学,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音乐趣闻趣事、音乐作家传记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例如,我在讲述《卖报歌》时讲述卖报郎为了能够吃饱饭、不饿肚子风里雨里去卖报,“吃不饱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谁告”。以此为对比,告诉学生现在生活的美好,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的难能可贵。

二、音乐赏析,开展学生心灵“美”育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强调“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材内容是丰富多彩、活泼鲜明的。教师应该选择适宜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讲述音乐的内容知识,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例如,我在讲述《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时候,先要讲述学生自己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小英雄王二小的机智勇敢、敢于斗争、不畏强权最终英勇牺牲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思想,并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句歌词所赋予的丰富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对王二小产生崇敬之情,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品质。

三、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学生德育工作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按照当今教育部的指导思想,在现阶段素质教育要求的前提下,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也是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学校和教师都要努里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学生在课外活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德,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磨练学生的意志。为达到预期的效果,学习之前应该预先制定规范的作息时间表,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学习。学生要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该项活动需要一段周期才能见效,教育学生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图新鲜。在合唱的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求个人服从集体,养成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树立全局观念,养成整体意识,把自己的歌声作为整体音响组成因素。注重团队合作,配合默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节奏、旋律、音准、力度、速度的和谐统一。

总的来说,音乐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的特有形式、手段,培养出真善美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真善美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切实落实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育教学内容和质量,不断地去挖掘和发现新的教育发放,才能实现音乐德育教育的目标。

【作者单位:平顶山光明路小学 河南】

作者:张莲

第四篇:探究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

摘 要:德育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德育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进行德育教育的探索,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文章通过对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教学工作进行研究,试着找出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积极探索。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教学时效性;反思;探索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4.053

学校教育可以看成是三个方面的教育:德育、智育和体育,其中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思想基础,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身。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有着启蒙和打基础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德育教育意识

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文化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把文化知识学好了,才能在以后的升学和工作中找到出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更不用说把德育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了。学校虽然为学生安排了德育教育方面的课程,但是没有认真落实德育教育工作,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照本宣科”,直接按照教材的内容讲给学生听,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没有将德育课程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得教学内容空洞无物。甚至有的教师为了拼成绩,把思想品德课换成语数英等基础学科,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与其花时间去教育学生,还不如多上几节“正课”来提高学习成绩。这种轻视德育的思想使得学生的德育教育被严重忽视,阻碍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1]。

(二)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灌输式教育,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讲课,很少与学生互动和交流,讲课形式过于枯燥乏味,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德育课程渗透时也是采取灌输式教育方式,告诉学生應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但是德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是不同的,它需要学生在对教学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与知识产生共鸣,才能够达到教育渗透的效果[2]。因此,由于本身就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加上传统式灌输教育的弊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课堂效果并不明显,这就大大影响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进程。

(三)教育活动形式化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注重文化课等主课的教学,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作用。他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德育教育只是空谈理论。从课堂内容上来说,教师没有做到将课本知识与一些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从生活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课外活动上来讲,教师虽然也会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但是大多数是学校组织的活动,或者是上一级部门安排的教学任务,从教师本身来说,很少开展一些课外德育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

(四)评价方式落后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评价学生的好坏基本都是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这种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还会使学生受到影响,重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轻道德素质的培养。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一味地寻找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忽略了自己德育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是与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的[3]。

(五)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家长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认识存在着偏差。他们普遍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好就行,德育教育不重要,还有的家长认为既然把孩子交到了学校,德育教育就是教师的工作。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造成了学生桀骜不驯的性格,也有的家长给孩子压力过大,让他们对学习没有动力;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也给教师的德育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教学方法

(一)从小培养学生德育素质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贯串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小学阶段正是为德育教育夯实基础的时期,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坚持德育教育从小培养的方针。在小学阶段,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初期,教师就可以着手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为学生传授高效的学习方法,明确学校的学习纪律等,这些都是德育教育的体现[4]。另外,教师还要在各科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目标。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时,还要把课本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用举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他人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开展有趣的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会怎样去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品格,切忌“照本宣科”,不能对课本知识过于依赖。

(二)运用热点事件调动学生情感

课堂教学的枯燥性往往使德育教育教学事倍功半。明明教师很努力地传授知识,学生却对于课堂内容不感兴趣,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对他们的兴趣爱好等进行细致的了解,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太过枯燥,没有实际的例子,学生也很难融入教学场景。这时,教师可以试着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时事相结合,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让他们自愿参与德育教学的讨论。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同理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在课堂上讲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对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再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再借助这些热点事件进行德育教育,使之成为很好的教学素材。

(三)注重德育教学的实践性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将书本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多开展一些德育活动。教师在对策划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对活动的内容严格要求,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实践活动充分融合,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实践时,要把“教育性”和“实践性”始终贯串于实践活动的始终。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到培養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祖国、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等精神,层层递进,不断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教师可以开展的德育实践活动有很多,比如:带学生去养老院和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到附近的科研基地看展览;到历史博物馆参观等,通过这些德育活动,让学生受到感染,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德育教育的渗透。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趣味化,让学生参与其中,也增加了他们学习的乐趣。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素质教育的内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兼顾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光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还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各种表现,如:迟到早退、和教师及同学的关系、学雷锋做好事等角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评价机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整体水平。在对学生道德素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德育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观察和研究,并做出合理的分析,不断更新道德素质评价标准,让德育素质评价制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五)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针对学生家庭德育教育缺失的问题,教师应当与家长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让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这样,教师在学校的教学活动才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家长德育教育培训会,帮助家长树立家庭德育教育观念,学会德育教育的正确方法。还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方式,在课堂上对家长和学生的关系进行充分的了解,找出相应的德育教育措施。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学生、教师和家长在玩乐中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动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成长。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时效性是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面对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要从改变德育意识和观念入手,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淑贵.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分析[J].教育艺术,2017(6):14.

[2]矫民峰.浅析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7(6):164.

[3]曹晓慧.浅析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中华少年,2018(2):115.

[4]李艳芬.浅析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学周刊,2018(2):51.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李德禄

第五篇:谈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教学

【摘要】音乐是一门包含情感的艺术,在进行音乐授课的时候,加强落实德育内容,有利于音乐教学活动质量得到整体提升。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优美的旋律与动听的歌声中,引导学习者扩展眼界,思考更多的问题,净化学习者的心灵。因此,将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作为德育培养的阵地是正确的选择。深入探究音乐旋律背后的内容,融入德育内容,有利于促进音乐教学意义的升华。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 德育教学

1.于音乐教材欣赏过程中表达德育内容

对课本音乐进行欣赏,是课堂中的重要教学方法。音乐之所以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是因为无论是音乐学习内容,还是音乐学习手段,都极具美感。音乐教育与德育的结合,就是于音乐作品的艺术美中发现人文美,促进教学活动的升级。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情感基调活泼鲜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小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组织学生了解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更多的德育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声音,通过猜测去了解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自然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讨论,去分享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之后,教师让学生再一次欣赏音乐作品,将自己听到的画面绘制出来,做一个音乐欣赏成果展。于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体悟音乐作品的美感,自主领悟音乐作品中的德育内容,有利于促进小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品德素质水平的提高。

2.于音乐课外活动过程中实践德育内容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只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有限的时间是明显不足的。在新课程标准出台与实施的今天,在教育部创新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教师需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去扩展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形式。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这种教学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的落实。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为小学生设置贴近教学内容、可行性高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于课外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磨炼小学生的意志。为了促进教育预期效果的实现,教师要在课外活动开展之前做好规范的时间规划,并按照这一规划严格执行,从而促进课外活动教学效果的达成。教师要用严格的课外活动规划要求学生,定期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学生持之以恒精神的形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间完全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合唱能力形成与提高,教师要为学生安排好合唱学习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完成小组音乐学习任务,每周定期活动两次,促进学生之间合唱默契的形成。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音乐作品的节奏与旋律,提高音准与合唱的和谐性,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3.增强德育意识,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歌曲教学中

教师应树立牢固的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尤其对于歌曲教学,教师可以以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让音乐课堂不仅成为提高学生演唱能力的阵地,更成为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主途径。如,《卖报歌》是一首三十年代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曲作者聂耳是一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为革命创作了许多进步的音乐作品外,更应该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学生通过对歌曲的学习,知道了这首歌曲深刻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对未来光明生活的渴望。通过今昔生活的对比,从而教育学生要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4.把握音乐要素,寓德育于欣赏教学之中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的活动。教师应紧紧抓住乐(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塑造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乐(歌)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还能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的自豪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歌曲《游子吟》是一首对母爱的赞歌,堪称千古绝唱。学生在听赏时仿佛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灯下正为远在他乡的儿子缝制衣裳的场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词朴素自然,亲切感人,既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无巧琢雕饰,更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听者的心弦,催人泪下。通过欣赏,使学生懂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进而教育学生要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5.音乐赏析,开展学生心灵“美”育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强调“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材内容是丰富多彩、活泼鲜明的。教师应该选择适宜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讲述音乐的内容知识,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例如,我在讲述《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时候,先要讲述学生自己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小英雄王二小的机智勇敢、敢于斗争、不畏强权最终英勇牺牲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思想,并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句歌词所赋予的丰富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对王二小产生崇敬之情,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品质。

6.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学生德育工作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按照当今教育部的指导思想,在现阶段素质教育要求的前提下,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也是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学校和教师都要努里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学生在课外活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德,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磨练学生的意志。为达到预期的效果,学习之前应该预先制定规范的作息时间表,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学习。学生要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该项活动需要一段周期才能见效,教育学生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图新鲜。在合唱的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求个人服从集体,养成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树立全局观念,养成整体意识,把自己的歌声作为整体音响组成因素。注重团队合作,配合默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节奏、旋律、音准、力度、速度的和谐统一。

作者:王梅

上一篇:相关教育论文下一篇:小学教育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