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新西兰差异

2023-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与新西兰差异

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工具差异

1利率市场化的差异

中国与美国利率市场化差异主要表 现在两点: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同、利率机制作用的不同。美国从1970年开始推行利率市场化,到1986年完成,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利率市场化程度很高;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从1980年开始至今仍在继续推进,未完成利率市场化。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的货币政策主要以利率传导机制为主,建立了以利率为中心,包括汇率、通货膨胀率、综合资产价值和货币供应量在内的一揽子综合指标【1]。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实际效应主要是通过利率机制直接传递的嘲。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通过对联邦基金利率的调节进而影响市场利率、资产价格等最终实现对社会总需求的调控目标。利率机制在货币政策实施中的主导地位主要得益于美国健全的利率传导机制。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途径包括:货币供应量、信贷机制、利率机制等,但是利率机制并不是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机制,利率政策在调节我国实际经济中存在阻滞因素,使其无法正常发挥效应。国内许多学者也通过研究论证得出,利率机制在我国不起主要作用,而信贷传导渠道和货币渠道在实际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从以上两点的差异分析可知,利率市场化的完成是运用利率政策调节的基础和前提,通畅的利率传导机制是利率政策能够发挥作用的有力保证。

2货币政策目标设定的差异

中国与美国在货币政策目标设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介目标设定的不同、单一目标与多目标的差异。1993年7月后美联储以“泰勒规则”为指导设定实际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引。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但是三个变量中货币供应量是主要的中介目标。199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贷散规模转向货币供应量,并于1996年正式将M1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同时以MO、M2作为辅助参考 ,现在关注的是M2。再者,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上,早在1977年《联邦储备系统改革法》中,美国就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货币政策的目标,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三个目标。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逐渐将多重的货币政策

目标转为控制通货膨胀此单一目标 。中国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包括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多目标的体系既有一致性也存在矛盾性,由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可知多种货币政策目标在实施中往往无法同时实现,并会影响货币政策整体的实施效应。目前,我国很多学者提出将多重的货币政策目标转为单一的目标。从以上因素分析可知,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确立决定了一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偏好,最终目标的不同往往体现了货币政策工具实施的效果。

3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

中国与美国在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上差异明显,美国已建立起了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而中国未建立。一国货币政策工具不同偏好的选择往往反映了一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一般而言,金融市场发展程度高的国家会选择更具市场化的工具;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低的国家会采用行政干预较浓、力度较大的工具。在美国,完备的金融体系具有发达的市场传导机制,成熟的市场机制可以自主发挥效应使得利率机制能够对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对就业、产出和物价水平产生更加直接稳定的影响 ,这也是美联储选择将利率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主要原因。利率是美国市场体系中的内生经济变量,而利率在中国只是外生变量。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备,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的行政干预色彩较强,市场机制的主导调节作用受限。完备的金融市场可以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良好的货币制度环境会进一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机制的形成,从而为我国利率政策发挥效应提供条件。但是市场中的行政色彩往往会破坏货币政策意向的信号,使得市场无法自主调节最终无法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

第2篇: 中国与北欧教育体制的差异

说到中国的教育体制,大家脑中浮现出的第一个词语可能就是应试教育;而说到美国的教育体制,大家所想到的可能更多是素质教育。

中国当下的应试教育模式

1. 中国如今的应试制度。所谓的“应试制度”,就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水平。当下的中国,选拔人才的方式绝大部分都是应试制度。比如中考、高考,包括以后的考研,大多都是以分数为硬性指标。这样的应试制度很显然有不小的弊端。

一、注重分数的同时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如今考试大多考的是知识的记忆与考试的技巧,而且所考的内容只是学生学习了的所有内容中的一小部分。有的人也许并不会什么东西,但卷子里考的很多内容都是他本人会的,这样考试就不公平,也就是说考试的内容仅仅是含盖了很小的一个范围,对那些认真学习的人来说这个考试是不公正的。同时这样的制度会误导学生,认为只要记住知识就行了,而使他们往往忽略了知识的实际运用,忽略了对自身能力的培养,最后成为一个高分低能的人。

二、偶然因素大,不能很好的选拔出优秀的人才。众所周知,考试很多时候要看临场发挥。而如今许多考试都是一锤定音,比如高考。这就导致了不少优秀人才在发挥失常的情况下被埋没的现象,导致许多时候,在考场上,运气也成为考试重点考察的对象之一。综上可得,中国如今成功被选拔的人才的特点包括了:实力、运气与临场发挥。

2. 地域性的不公平与改革的困难。中国有全国的统一高考,但是同一所大学对不同地区的考生的招生门槛不同。比如说首都北京,国家给予了相当的照顾,北京的教育水平、教育质量不高,可北京考生上大学的机会远比许多其他地区的考生大。或许有要保持首都教育的优越性的政策存在,但对其他地区的考生是很不公平的,这也导致了一系列高考移民的畸形现象出现。虽然大家都知道中国当下教育制度存在不少弊病,都说教育制度亟需改革,但是许多年来改革的成效并不大。就像数年前说要为学生“减负”、如今说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但是这些实施起来的难度非常大。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要从如此多的学生中选拔人才,除了应试教育这个方法以外,其他方法实施起来的难度更加大。所以说,要进行改革,要有效地打破应试教育这个“金科玉律”,难度非常大,这导致了中国教育制度落后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

美国教育体制及其特点

1. 美国教育模式。美国是世界上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教育体系早在其建国时就初具规模,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和逐步完美,形成了今天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级体制。美国现有的院校主要有二年或四年的学制,二年制的多为技术专科学校和社区学院。是连接高中和正规四年制大学的一个桥梁,学费低廉,主要培养美国社会需求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正规四年制的学校主要为文理学院、独立专业学院和综合性大学,代表着美国科研和教学最高水平,培养大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这些院校除教学外,还承担着美国政府的大量高精尖的科研任务。美国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教师在每学期开始时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书目和材料,培养学生自学和学术研究能力,在此基础上争取获得每科6-18个学分,四年制的本科生要想获得学士学位,必须按规定修满120~128个学分,通过考试和撰写学位论文,合格后才能获得学位。

2. 美国教育的特点。美国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很多国家的灌输式教育不同,美国学校注重发掘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美国学校除了设立基础课程外,还设立如缝纫、汽车维修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修读不同课程。即使学生天赋不是特别优秀,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受到极大保护,创造力得到培养,而美国也因此培养出了许多创造性人才。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点与中国学生提倡谦虚不同,许多美国学生都相信自己是天下第一。因为美国教育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己认识自己是比任何人都强的人才。学校考试分数不公开,也不存在排名问题,考试成绩用信封装好后寄给家长。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校给每个学生都灌输公民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维护社会秩序、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所以一般许多美国年轻人都有很强的独立意识,课余兼职打工的学生也多。

中美教育体制应该相互借鉴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说过:“中国的教育态度与美国的教育态度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是的,中国教育虽然比较死板,教育制度也相对落后,但学生的基础学的比较扎实。“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创新,对于美国学生,应该让他们打好基础,这样互相弥补,是最恰当的。换一种说法,对天资高的人,美国教育会好一些,而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讲,中国的教育哲学是比较好的。”显然,要彻底更改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是不现实的,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弥补缺点,多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造出中国式的教育体制制度。

Summary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tructure of education

The type of education in nowadays China is chiefly exam-oriented education whose characteristic is selecting people based on the marks they get in the exams. Obviously, this type of education has its disadvantages. The first, it has students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marks but overlook the development of ability. The second, luc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kind of education and it’s inefficient to select the right talented students. Moreover, regional unfairness also exist in nowadays education, which means students in some areas are easier to go to a good college while some others are much harder. Though these disadvantages are known by people, the educational reform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because of actual conditions in China. In America, education is not case as in China. America has been a highly developed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The education in America had quite a scale since America was formed. Students will not get the degrees unless they accumulate enough credit points. Moreover, large discrepancies also occur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n America, education has more freedom. Students have rights to choose what to learn according to their interests, resulting in great diversity in the lessons found up in schools. American education attaches importance to developing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by pay attention to develop their creativity, confidence as well as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us, students in America are reckoned to get a better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than students in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Insufficiencies can not be avoided in both countries’ educational structure. As you can see above, Chinese students lack creative minds, while American students are, comparatively speaking, weaker in basic knowledge. They should learn from each other so that they can make up their own deficiency. In a word, it is not practical to thoroughly change the whole structure of education in China, but it is inspiring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think with a creative mind like American students do.

第3篇:色列人与中国人的差异

1948年建国,710万人口,周边全是敌对的伊斯兰国家,但它却是世界上第二科技强国。以色列本土诞生过10位诺贝尔获奖者。Facebook和Google背后都是犹太人操控,金融寡头和媒体霸主都少不了犹太人。犹太人的神是耶和华,圣经上的的确确记载着犹太人的复国与复兴。但抛开宗教意义,犹太人身上的确有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地方。

犹太人的优势在于创新。犹太人根上的价值观有两条:一是上帝造的每个人都是具足、自主和自由的,二是每个人都有个边界,这个边界往里面去就是自尊。犹太人的自尊有双重意味:一是我的存在要与众不同,这是我唯一的价值;二是我必须尊重别人的首创,但我可以让他的首创更有价值。

有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段子:犹太人在某地开了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然后第二个犹太人来了开了家餐厅,第三个犹太人就开了家超市,这片地方就很繁华了。中国人?第一个中国人开了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中国人肯定再开一个,然后第三个。。。第四个。。。最后是恶性竞争,大家都没得玩。对于中国人来说,商业就是一场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太悲哀了。

犹太人与中国人有着相当的文化差异,这点是值得让我们去思考的:

1. 犹太人活着就是要与众不同,简单地去模仿既定的东西,不是他们的菜。——而我们有高薪的IT工程师辞职去当公务员,只是为了一份稳定、安分守己的工作;

2. 犹太人心目中的商业竞争是竞合,跟你竞争的同时要找到彼此互补的点;中国人是通过模仿,用价格、用规模把你整死(腾讯和360); 3. 犹太人有着强烈的自尊,这个自尊让他们能够守住彼此的边界,可以尊重你的边界;中国人的边界是:你要尊重我的面子,根本不考虑对方的空间;

4. 犹太人善于从无出发去创造妙有,别人搞什么他们就去搞与别人相关联的;中国人是别人搞什么,我也搞什么;

5. 犹太人骨子里面知道自己渺小而寻求合作,他们在互补性的摸索中走向一个共同的市场或者场域的建设;中国人喜欢把所有相关联的控制在自己手中——垄断的国企集团们.... 以色列人知道,YES会带你走向死亡,WHY才会带你走向新生。要养成问问题的习惯,在任何时点都问出一个问题,这样创新就自然呈现了。

中国教育下的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问问题,恐怕这是问题的一个根源。文化虽然很难改变,但是个人的思维方式与处世态度,我相信是可以改进的。

第4篇: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产生差异的原因(最终版)

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产生差异的原因中美教育的差异其时我很早就在思考,当然.我不是专家,用了”思考”这个词可能不太合适,但我又不能找到其它更好的词语来代替,只能将就着用了.

有一句话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想,这句话同样也适合我今天要说的中美教育产生如此大差异的原因.众所周知,中美两国的经济情况是截然不同.美国,作为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经济如何当然不用多说,是实打实的大哥大,其国内的各种基础设施是非常齐全的.

反观中国,虽然近年来中国的GDP大幅提高,目前已经上升到仅次于美国的位置,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种基础设施不完备,中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钱.

中美两国都非常重视教育,美国自从与苏联开始争霸就非常重视教育,而中国了更是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但是因为国情不一样,投入到教育上面的资金差距就很大.因为具体数据不好收集,我这里给打击作一估算.2010年,中国的总GDP为5.7451万亿美元,假设中共用于教育的资金占总GDP的4%(总来没有达到过),那么中国的教育投入就将是2298亿美元,当年中国人口为13.46亿,人均为171美元.美国2010年GDP为14.6242万亿美元.按照5%的比例算(远远不止),当年人口为3.1595亿,人均为2314美元.这样估算出来,美国人均所有的教育投入是国人的13倍以上.排除物价的原因,以及中美两国受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等因素,保守估计5倍应该是有的.如此一对比,我们对美国学校小班教育,教室内各种设施丰富多样,而中国呢,一个教室五六十人正常,七八十人不少,超过一百个人也有,教室里面都有些什么呢?电脑?大多数没有.图书?除了课本就没有了.多媒体?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普及?有什么?黑板和粉笔而已.

第5篇:略论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异

文学艺术 CANGSANG

略论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

异 杨姗姗

摘要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都积淀着各自民族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理念,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民族气质。文

章通过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的详细对比分析,阐述了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在神话体系、人生观、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差异 及形成原因,以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文明史上的这两块瑰宝。

关键词希腊神话中国神话差异

弗洛伊德说:“神话是民族的梦。”神话是人类文化最原始的 国和希腊神话分别体现出“崇力”与“崇德”两种神话特质。西方 表现形态之一。不论是中国神话还是希腊神话,其产生的原因都 民族精神中,力量是最受推崇的,是第一位的。反映在神话中,无 是社会经济条件低下、科学文化落后。正因为如此,人类才产生 论天神地祗还是人间英雄,力量是他们发展的一切基础,他们令 了种种的幻想思维,希望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去征服自然、改造自 人倾倒之处也正是“强大神奇、分工细致”的力量,而不是“三皇 然和社会。然而,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由于不同的民族思想、民 五帝”式的“圣德”。希腊神话中赞美崇仰的不是救苦救难的有 族文化等因素,两者又存在着较大差异。 “德”者,而是叱咤风云的有“力”者。一般地讲,“力”的最高形

是战争。在希腊神话里,“战争”、“力”崇拜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西俄德的《神谱》告诉我们,希腊神王的更迭不是像中国帝王的

一、中国古代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差异

“禅让”方式,而是通过“力”的方式实现的。“力”在希腊神话中比较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不是为了得出“梅须逊雪三

分白”的优势论,也不是为了总结“雪却输梅一股香”的不足点。 了大家追逐、崇拜、讴歌的对象。

奥林帕斯诸神很难用“善恶”二字加以评价,而在中国刚好 而是通过比较,探究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民族心理、民族文

相反。中国神话中的神为人们所称颂是因为他们锲而不舍,救世 化,理解这两个民族气质和性格上的深刻差异。

拯民的努力以及熔铸在精神品质中的“德行”。中国神话中创世 1.神话体系不同。总体上来说,希腊神话体系表现为完备、

丰富、具备逻辑性,而中国神话表现为短小、丰富、散乱。希腊的 女娲、天辟神盘古、夸父、文化英雄神农、后羿、治理洪水的鲧,他

们为了整体的利益毫无顾虑地做出自我牺牲,成为美德与贤能 神话世界犹如人间,最高统治者是众神之神宙斯,在他的统治

的化身。神话中的英雄是一种远离世俗生活的道德偶像,神话故 下,有大臣即各种各样的神。他们分工明确,血缘清楚,各司其

职。中国的神话世界虽然也有创世纪神盘古、女娲和后羿、夸父、 事反映的是英雄们的济世美德,厚生爱民意识。纵观中国上古神

话,不乏善恶两势力的永恒斗争,而善的一方总是能取得明显的 禹、蚩尤等超自然力的神,但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血缘关系清

优势或彻底胜利。支配这些故事的是一些或隐或现的“道德原 楚,社会分工明确的神世界。希腊的众神之主宙斯则总是活跃在

神世界,统治神世界。同时,中国神话只是散见于先秦典籍之中, 则”,反映着当时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或道德要求。随着神话的 以屈原的《楚辞·天问》和《山海经》记录较多,内容简约,没有一 历史化运动,众多神灵亦或英雄都逐渐取得了人性、人形,化为

众多文化英雄和圣君贤臣。中国的神总有善恶之分,反映在民族 部完整的中国神话故事集,直至上世纪50年代才有一本袁珂的

信仰上“崇德求贤”的倾向自然就十分强烈。 《中国古代神话》问世,但仍不够详尽。而希腊神话则在公元前

4.人生观不同。希腊神话中的诸神给人的一种整体面貌便 11~前9世纪的荷马史诗中就有了大量记载,神们的故事丰富

是生之乐趣。那些高居于奥林波斯山上的众神们似乎不需要费 生动,关系清楚。公元前8~前7世纪希腊人赫西俄德的《神

多少心力去操心什么大事,也不必为人类去进行种种的伦理导 谱》,进一步整理出希腊神的谱系,展示了一个血缘关系完备的

引和教诫,大部分时间是在寻欢作乐,并因此而引出许多无谓的 神的世界。

争吵,神近乎是人了。因此宙斯就缺少类似三皇五帝们的威严和 2.神的形象塑造不同。中国神话英雄不食人间烟火,正襟危

坐,不苟言笑,注重品行与德操。他们没有性格,在他们身上唯有 神圣,同时也就没有了由威严而来的恐惧感。这说明了古希腊的

神话中透露出浓厚“人本主义”色彩。 神圣的光圈和纯洁的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倒是中国神话是

相对而言,中国神话中众神们关注的主要是社会整体的和 名副其实的“神话”。中国人对自己创造出的神寄托着自己的理

谐与事业的成败。他们不看重个人情感的追求,也不像希腊诸神 想与希望:一般而言,神具有威严庄重的品格、伟大的志向以及 那样情绪大起大落。中国神话中充斥着对英雄的歌颂,歌颂那些 为实现伟大理想而奋斗的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特别在伦理道

为大众谋利益的神,如精卫、后羿、大禹等。不同于希腊神话的 德上更难显出瑕疵。如果说中国神话将人神化,那么希腊神话则

“人本主义”,中国神话显示出厚实的“民本主义”。这种勤劳勇 是将神人化。正如意大利思想家维柯所说,不是神创造了人,而

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神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古希 敢、坚韧不拔、维护群体利益、坚信美好未来的民族个性熏陶和

化育了中华民族并代代相传。 腊神不但集中了人类外貌美的诸多优点,而且完全按人的心理

动机思考和行动。他们具有和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真

实全面地表现了人的品性和本性,从这一点来讲,希腊神话更像

二、中西神话差异的原因 “人话”。希腊神话中的神充满着凡夫俗子的种种感情欲望——— 1.地理因素。不同于四通八达的现今社会,古代人类的社会 恋爱、嫉妒、争斗等,凡人应有的优点与缺点神也同时具有,有很 文化总是相当程度地受制于当地的环境,而使其带有一定的地 强的世俗性。 域特色。希腊是诸岛环绕的半岛,境内地少山多,东部的奥林波

3.民族信仰不同。在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作用下,中 斯山是全国的最高山峰。古希腊人出于对山的一种莫名的迷信 250-- ··2009·1

第6篇: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婚姻观的差异

我的家庭婚姻观

——中西家庭婚姻观的比较

摘要: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因为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中国的传统婚姻观,一般都讲百年好合,一定终身。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家庭中出现裂缝甚至解构的也为数不少,小问题可以调解,大问题比如原则性的问题,就容易发生家庭破裂。西方式的婚姻观,在建立家庭之前后,都依据双方情感

关键词:爱情 家庭 婚姻 比较

(一)

在西方人眼里,爱就是爱,很简单。而且西班牙中产阶级对婚姻的态度是很认真的。中国会这么“开放”,让杰斯相当吃惊。杰斯认为流行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必须优美,内容也应当健康,它应该宣扬一些值得提倡的男女情怀。如果每个新娘在“明天将成为别人的新娘”的时候,还可以“最后一次想别的男人”,是一件让新郎无法接受的事,这样的婚姻将来怎么可能长久。如果这样的歌曲能广泛流行和传唱,社会的文明度怎么可能提高?如果每个人的行为都像《心雨》那样,家庭怎么可能和谐?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家庭不和谐,社会就会堕落。这就是一个西班牙人对中国流行歌曲各位在继续往下看的时候,可否先在心里想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男人,正在参加一个重要的比赛,这时候,你妻子生孩子了,你会退出比赛,赶去陪妻子生孩子吗?如果你是一个女人,你觉得你老公这个时候应该回来吗?想好的话,就请带着你自己的回答继续往下看吧。

有这样一件全世界的NBA球迷们都津津乐道的事情,火箭队的头号球手麦迪在火箭对爵士的比赛中途突然退场,致使火箭队输给了爵士队。麦迪中途离开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在火箭对爵士上半场比赛还没有结束的时候,麦迪一位助手打电话给火箭新闻主管内尔松,说小麦的未婚妻哈里斯腹痛难忍,被送往医院生产,他们的儿子即将诞生。内尔松把这个消息转告给了训练师琼斯,等到前两节比赛结束,琼斯就拉住小麦传达了这个消息。焦急的麦迪立刻换掉球衣,迫不及待地赶往医院,一个多小时后,儿子出生了,火箭也输球了。虽然麦迪知道自己对球队无比重要,他的离开很可能让火箭赔掉一场胜利,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家庭永远都是第一位,这个时候,火箭形势再凶险,也只能退居其后。

没有人指责麦迪,在美国,陪着老婆生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火箭主教练范甘迪也没有埋怨他们的头号球星,“我们输球并不是因为他不在这里,而是因为

我们在进攻上无能,我们都是职业球员,所以我们没有借口”。在美国社会,主流的观点永远是家庭比工作重要,当工作和家庭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让位的都会是工作。对NBA熟悉一点的朋友也都知道,只要NBA球队中的球员因为家庭发生重大事情,诸如孩子出生、亲人病重或者死亡等原因请假,即使是在打总决赛,球队都会一律准假,毫无疑义。

但是,在中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在中国,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榜样,主流思想宣扬的也是先国后家、先公后私的意识,违反者便会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仅就体育圈来说,不要说老婆生产运动员仍然坚持在赛场奋战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是亲人去世运动员忍住悲痛坚持比赛的也屡见不鲜。所以,不少中国的火箭球迷认为球队形势那么危急,身为头号球星的麦迪应该竭力争胜,率队打完比赛,不应该一时儿女情长,不识大体。现在,我就先来测测诸位的爱情婚姻观,请你先在心里想一想,你是支持小麦离开呢?还是反对小麦离开?

为什么同样是人,但对于婚姻家庭的观念却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呢?麦迪有句名言:“我就是自己家的‘囚犯’,我愿意成为这样的角色”,试想,做为麦迪的妻子,该是多么的幸福呀?可是,在中国呢?有几个男人能做到这点?能说出这样的话?有几个女人可以享受到这种殊荣?既然文化、道德传统等诸多因素决定了人们对于家庭婚姻观念的不同,那么朋友们,你们可曾经想过,我们现在所遵循的婚姻家庭观念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吗?是符合人性的吗?

(二)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这句话已经成了我们目前评判婚姻的一把尺子,可是这句话里,又隐藏了一个致命的悖论:爱情和婚姻究竟是什么关系,究竟应该谁服从谁?如果婚姻应该服从于爱情,那还要婚姻做什么?可是,如果要爱情服从于婚姻,那岂不是要求人类可以控制自己的爱情?可是,爱情真的是可以自我控制的吗?你可以收放自如的要求自己去爱一个人,或者不爱一个人吗?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是爱情,“爱情”这个令世人皆魂牵梦萦的情感是否可以胜任“婚姻的基础”这一角色呢?

爱情因其可以带来深沉的幸福感以及诸多惊心动魄的心理感受而使其成为人类共同追求与认同的一种情感。若干个世纪以来,爱情一直是哲学、宗教、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诸多领域激烈争论的一个命题。尽管人类对于爱情的评价因着文化的差异而各有不同,但爱情也有着许多共同的特性。爱情是男女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强烈的倾慕之情,包含精神和肉体的两个方面,爱情一旦产生,就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产生出巨大的能量。爱情是欢乐的,天真的,幸福的,

可一旦破裂,便会带来深沉的痛苦,甚至短暂的离别,都会产生轻重不同的痛苦感觉。

西方从古罗马时代就开始研究爱情,而中国,从诗经开始就出现了赞颂爱情的诗句。我们还是来看看中西方一些名人对爱情的评价吧:

费尔巴哈:爱情,就是要成为一个人。

莎士比亚:一个人明明知道沉迷在爱情里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可是,在讥笑他人的浅薄无聊以后,偏偏会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照样陷入爱情温柔的怀抱。因为美妙的男欢女爱,是天衣无缝的珠联璧合。

卢梭:如果说爱情使人忧心不安的话,则尊重是令人信任的;一个诚实的人是不会单单爱而不敬的,因为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

歌德:在爱情中,最宝贵的不是占有,而是彼此的尊重与爱慕。

弗洛伊德:健康而正常的爱情,需要以来两种情感的结合,一方面是两心相悦的挚爱的情,另一方面是肉感的性欲。

塞万提斯:情欲只求取乐,欢乐之后,欲念消退,所谓爱情也就完了。这是天然的分界线,不能逾越,只有真正的爱情才是无限量的。

冈察洛夫:爱情的基础不是那种虚伪的动摇的情感-----它娇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经不起一撮金子的诱惑,听不得几句暧昧的话语,那种坚强的爱情,愿意赴汤蹈火。

孟子:食色,性也。

林语堂:一个没有孩子的妻子就是情妇,而一个有孩子的情妇就是妻子。 周国平: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现在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

苏青:就是为肉体着想,我也主张须看重精神恋爱。

傅雷: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多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情人的眼光一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不想到这一着,必招来无穷的痛苦。

老舍:爱情要是没有苦味,甜蜜从何处领略?爱情要是没有眼泪,笑声从何处飞来?爱情是神秘的,宝贵的,必要的,没有他,世界上只有一片枯草,一带黄沙,为爱情而哭而昏乱是有味的,真实的!人们要得不着恋爱的自由,一切的自由都是假的,人若没有两性的爱,一切的爱都是虚空。

胡适:爱情的代价是痛苦,爱情的方式是忍受痛苦。

(三) 对于爱情的论断,古今中外,难以记述。但细究中西方的爱情论调,可以发现一些细微的本质异同,西方人是崇尚爱情的,除了宗教中将“性欲”作为一个

需要抑制的东西去约束外,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是带着崇敬的心理去接受的。但在中国,大多数的人,对爱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因素,需要又排斥,接受又逃避,既憧憬爱情激动人心的一面,又恐惧爱情令人痛苦的一面,甚至于直接将爱情视为痛苦。这种矛盾的心态恰恰来自于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爱情,从孔子的时代起,就未能名正言顺的登上大雅之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如此看轻女性的儒家创始人,中国文化的老祖,又何以能倡导出一个平等的爱情观?所以说,中国人的爱情观从开始就打上了畸形的烙印,以这种畸形的爱情观为基础的婚姻又如何能幸福?

然而,就算西方的爱情观比较合乎人性,比较成熟,可这种爱情的本质也注定了它不可能给婚姻带来幸福。诚如情爱大师瓦西列夫所说:爱情是本能和思想,是疯狂和理性,是自发和自觉,是激情和修养,是残忍和慈悲。爱情的种种特质都决定了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爱情跟其他快乐一样,需要一定的刺激,如果没有不快乐做陪衬,这种快乐就会显得平淡,一般说来,晴空万里的爱情会很快的消失,爱情的幸福离开陪衬的感受就不复存在。因此,爱情需要一点点嫉妒、猜疑和戏剧性的游戏,需要一层淡淡的忧伤。爱情要想长久,要想始终保持激情,就要求爱情对象的精神世界极其丰富,要永不停滞,相爱的双方都必须具有细腻的心灵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善于观察的能力。否则,再热烈的爱情也终会平淡,消失,毁灭。

爱情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这个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所证实。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哈赞和多罗瑟历时两年调查了37对不同文化背景的5000对夫妻,得出了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爱情最多只能保持18-30个月,此后,两人要么分道扬镳,要么过上一生平淡的夫妻生活。有证据表明,爱情是大脑中的一种“化学鸡尾酒”激发出来的,这些化学物质即是:多巴胺,苯乙胺和催产素,而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在体内最多只能保持两年。可见,爱情本身就是一种阶段性的东西,它赋予人们的刺激感和幸福感总是被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而且在时间上也呈现从高到低的下滑趋势,到最后,麻木和厌倦就产生了。这就是千百年来被人苦苦追求的爱情的本质,它短暂,易变,动荡,不稳定,让如此不确定的东西做为婚姻的基础,婚姻还会是安全幸福的吗?

喜新厌旧是人类的本性,可是幸福的婚姻就必须排斥喜新厌旧,这一点对于女人来说,可能容易做到,但对于男人,你们觉得容易吗?从美国的状况来看,目前,传统模式的一夫一妻制,即一对夫妻生活在一起,共同抚养子女的婚姻已经不足10%,单亲家庭占到美国现实婚姻的一半以上,而同居家庭,系列婚姻,同性婚姻,群婚,开放式婚姻等婚姻形式已经占到美国家庭数目的40%左右,而且还有增长的趋势。所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的婚姻形式提出了质疑:我们的婚姻究竟怎么了?

其实,造成人们婚姻困惑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思维:“婚姻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我以上的论述都是在试图说明,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推敲的论断。因为,爱情和婚姻的本质是格格不入的,爱情需要不断变化,而婚姻却寻求稳固不变,将两种自相矛盾的东西拴在一起,怎么可能不导致冲突,而冲突的受害人自然就是人类本身了。在西方,人们没有受到什么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所以,一段婚姻没有了爱情,就走到了尽头,在中国,因为种种的原因,婚姻即使没有了爱情,可还能继续存在,因为维持婚姻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亲情,比如责任,比如道德,比如家族的观念等等,这本是很可贵的东西,甚至是可以推广的西方世界的一种维持并发展婚姻的思想体系,可中国人却又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的这一套并不好,认为西方人所说的“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才是正确的,所以,中国人也困惑了,一些家庭也算幸福的男人和女人都困惑了,没有了爱,我们还算幸福的家庭,美满的婚姻吗?

如果整个社会都能树立一种观念:爱情只是婚姻建立的基础,而婚姻的维持和发展应该是友情,亲情,责任,义务,善良,宽容等种种中国文化中的优良品质,即使没有爱情,我们也可以让婚姻变的温馨而快乐,这样我们也就不会羡慕和感叹别人的婚姻是充满浪漫爱情的,怀疑自己是悲惨痛苦的,那么大家在面对婚姻的时候,是不是会轻松许多,坚定许多?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