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思维方式差异与英语文化教学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中西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

总体来说有三种差异:一是中式的环式思维方式与西式的线性思维方式;二是中式的整体式思维方式与西式的分析式思维方式, 中国人强调整体与综合, 但英美等西方人注重个体分析;再者, 中式的思维方式具有模糊性, 而西式的却具有相对的精确性。这三种差异还可以理解为, 中式思维方式里有一种意会性, 相对地西式里有的是一种直观性。比如我们往往在写作或与人交谈时喜欢用暗示, 或者喻古论今。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 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对他们来说, 这些都是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东西。

2 思维方式差异对中英文语言的影响

(1) 反映在字形上。像刚才提到的, 中式思维注重意会性, 所以中国的汉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例如, “人”, 直观上就如同一个人站立的姿势, 而“从”, 又如两个人并肩走的姿态, “众”更像三人或更多的人。这些字都能从它们的字型来解释和传达它们自身的字意。类似这样的字词在中文汉字中数不胜数。而英文属于字母文字, 单词由各个字母组成, 字母的形状与组合跟词的意义毫无关系。

(2) 从词义上看, 英文比中文的词义更具具体性。例如:“酒”仅一个单词在中文中就可以概括所有种类的酒, 但英文却需要用不同的单词来定义:“wine” (葡萄酒) , “spirits” (烧酒) , “beer” (啤酒) , “champagne” (香槟酒) , “cocktail” (鸡尾酒) 。因此, 我们可以发现中文更善于用概括性词汇并根据对象把一些不同的修饰词附加到这类词前来构成它的下义词。

另外, 两种思维方式还对各自语言中的语段篇章存在相应的影响, 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差异进行融入文化教学。

3 英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3.1 遵循教材, 汲取有趣的文化内容

在英语中, 无论是单词、对话、还是语法都包含着丰富的西方文化内容, 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 对文化进行巧妙地设计和渗透。比如:在教学颜色的单词时, 可以对颜色进行拓展: (1) 用做人名:Mr.Black、Miss White、Mrs.Brown等。 (2) 与其他名词连用构成特殊含义:“yellow dog”卑鄙小人、“green hand”新手、“white man”善良的人等。 (3) 交通指示灯三种颜色各代表的含义:red light---停、yellow light---等待、green light---行。用颜色做人名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不失为一件稀奇的事, yellow dog中文直译为“黄狗”与英文所表示的含义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这也恰恰是两种思维方式差异的体现。红、黄、绿三色的交通指示灯又是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所有的一切都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 从而能够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的欲望。

3.2 把握课堂, 巧妙地将英语学习与中文知识结合

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中英结合的方法, 让他们在母语上的优势在英语学习中也得到发挥。比如:学生知道成语“血浓于水”, 却不知道用英文如何表达。当被告知:“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就是“血浓于水”的意思时却是异常地兴奋, 用英语表达出来的意思原来也可以如此简单, 学习英语并未如想象中那么可怕。恐惧心理消除了, 自然而然地对英语这门课产生了兴趣。

在我们教师授课过程中不难发现, 当学生对文化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 他们的语言错误就相对减少了。因此, 作为他们的英语老师有必要、有责任适当扩展有关文化方面的课外知识, 培养和加大学生们的外语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对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口语是很有益处的。

总的说来, 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可体现在词汇、句型、句式等。我们在讲英语的同时, 要力图避免母语的干扰, 切忌用母语进行思维, 一对一地翻译出来。我们经常说外语教学要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 这种“语言环境”就是“文化环境”的一部分, 包括“思维环境”。创造语言环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 (think in English) 。值得注意和欣慰的是, 在过去十几年, 外语教学已从纯语言知识教学转移到语言的社会背景和交际作用。改革开放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使得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文化”教学, 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请外教开讲座, 介绍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 然后给学生们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把课余生活开辟成为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 利用各种资源;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开展精彩分呈的各式活动如:开展“英文歌曲比赛”, “英语文化知识竞赛”、“英文演讲比赛”、表演“英语课本剧”等。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这些寓学于乐的活动中, 亲身感受魅力无穷的西方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增强跨文化意识, 从而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的接触, 了解英美文化的机会增多以后, 再加上正规的语言学习, 英语语言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如果我们从基础外语教育抓起, 那么效果就会更显著, 所以, 加大了解中英文化差异, 特别是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对我们中国学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 英语语言教学不能仅为教语言而教, 文化差异, 思维差异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对中英思维方式进行比较, 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领会语言的真正涵义, 并能够正确运用语言, 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不同的语言。由于中英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彼此语言上就存在着很大区别。这种差异无疑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障碍。因此,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要了解中英思维方式差异才能领会英语语言的真正涵义, 从而准确地运用英语, 尽量避免歧义。本文可以帮助教师比较这两种思维方式差异, 将文化融入英语教学, 解决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关键词:思维方式,文化差异,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Jesperson, Otto.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Z].1924.

[2] Kaplan, Robert.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 1966.

[3] 林汝昌, 李曼钰.中西哲学观对英汉语言之影响[M].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青岛:青岛教育出版社, 1999.

[4] 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的理论问题 (下)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5] 汪德华.英汉文化差异及思维方式[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6] 朱希祥.中西旅游文化审美比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上一篇:油井防砂技术研究与应用下一篇:全面质量管理在设计过程中的运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