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论文(精选5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考虑农村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加强师生共读,阅读教学要注重情境化,并因才而异因材而教。这些都是比较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第一篇:农村小学语文论文

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法改革

摘 要: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必然要进行教学改革,来使教学的内容与目的更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现阶段,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达不到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要求,这种环境下的教学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加快改革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小学语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思路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农村;现状;改革措施

近些年,对小学语文教法改革是一个新的必然发展趋势,各学校纷纷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改革。但是在农村的小学中,虽然存在改革的呼声,但是改革的成果并不明显,传统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还是占据主导地位。按照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进行识字,阅读和语言类的训练,但是农村较为闭塞的环境使各种创新项目没有办法实施,在教学上自然存在漏洞,不能全面把握教学重点。

一、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少学习动力

在农村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不能使学生们产生兴趣,对语文的学习缺少积极性,教学内容与方法使整个语文教学缺乏动力。强制性的使学生产生动力的方法就是作业量的增加,对于作业的增多,题库的不断扩大,对于作业题的解决反而成了课堂上应该处理的内容,使语文的教学更加畸形化。学生缺少了思维的能力,无论再怎样努力教学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应试教育降低学生语文能力

农村小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考试,语文也不例外。但是语文的作用实质上应该是陶冶人们情操,净化心灵的艺术,这些在教学过程中都看不到。教学内容不连贯,缺少了生机,使语文的魅力和光彩消失。按照语文的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字应用和文化传播,但是在现实中,这些都得不到体现,给语文教学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三)教师教学模式固定

传统的教学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落后,不能满足人们需求,但是在一些地方还是按照曾经的教学思路教学,认字、阅读课文并分段、提炼中心思想这样老套的三步走模式已经达不到现阶段的教学要求。在课堂中,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提问上,对学生的感受很少关注,简单的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结束课程,一样的教学模式,一样的教学效果,却对语文教学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四)原始化的教学手段与内容

农村教学资金不足使教师的教学设备不能更新,很多教具都是用了很长时间的,有些还是教师自己手工制作的,这样的教学环境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达不到标准。语文中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上课模式甚至可以导致学生怕上语文课。教学的手段的落后和内容的古板,教育出来的学生思维缺乏活跃性,没有创新能力,影响了语文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所以,语文教学方法必须要进行改革。

二、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遵循的原则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在改革中,要遵循三点原则:整体教学原则;思维创新原则;素质教育原则。

整体教学原则中,要对课堂整体的进程有所把握,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最佳的教学成果;创新思维原则中,要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摆在首要位置,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素质教育原则就是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主体要求,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

三、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思路与实践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难需要被关注,对教学的改革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关注国家教学改革信息,要通过自己的经验结合课改内容对语文教学进行调整。农村消息比较闭塞的地区应该多订阅有关教育的杂志,开阔视野,与整体教学方向相一致,掌握教学规律。

在语文教学中要大胆创新,做出调整性改革。农村语文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这个趋势是顺应时代变化的,落实到实际,配合地区特点,研究出一套可以实施的改革方案。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对语文内容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相交流的机会,小学生的特点教师要能够掌握,鼓励学生对问题自主探索,整个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观意识,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良好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并且学习的效率加倍。

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保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教学。高水平的教师能够更快的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工作中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满足教育事业中提出的挑战。从我国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农村的教师整体水平不够高并且待遇低,高水平的教师不愿到农村教学。要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并且要不断对教师进行培训,保证教师教学水准的稳定与提升。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顺应时代的特征进行改变,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出学生对语文的喜爱情绪。在课堂中,要避免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应该主动对课程内容探讨学习,教师主要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且保证学生探究方向的正确性。同时在教学上要多鼓励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出学生的天性,对智力与能力有效培养,还能改变语文学习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整体发展趋势得到了纠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要结合农村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改革,而师资和生源的现状就要通过基础工作改变。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长时间的教学改革一定会使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彭爱玲.让小学作文教学富有个性[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2009(11)

[2]陈庆贵.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

[3]王京生.小学语文分组学习法应用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14)

[4]周光义.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语文学刊,2014(10)

作者:吴宝燕

第二篇:农村小学语文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概念。我校地处农村,学生语文养普遍偏低,具体表现在书写差、错别字多、语文知识面狭窄、口头表达能力差、不能使用语言文字表达。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课程资源中,乡村学校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我们乡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乡村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农村教师如何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呢?

一、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结合实际,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见,新课程强调学校要以活动教学为手段,由教室移向生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全体性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在实际的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如我校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少先队实践基地”就是其中一项特色活动,其包括“少先队小记者队和少先队导游队”,为学生开拓了施展个性的空间。

2.激发热情,激活教材“再次生命”。学生们想象力非常丰富,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已获验证的成功的学习方式,自己的游戏等都有可能成为教材“再次开发”的契机。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学完后,有个学生不解地问:“青蛙什么时候出来呀?”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并不熟悉青蛙,但在农村青蛙是常见的“有益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于是,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兴趣作业: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可以亲自去田里看看,可以问爸爸、妈妈,也可以找找有关“青蛙”的图片、文字、故事、歌曲等。经过搜集,同学们不但了解了青蛙的生活特点,还知道了青蛙小时候是蝌蚪,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好好保护它等等的知识。

3.开阔思路,开发有限设施的多种功能。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开阔思路,灵活多样,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有限资源的多种功能。以语文课程与科技活动课程为例,在科技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作品的多种功能。

二、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结合农家中的课程资源,使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孩子们生在农家,长在农家,对农家的蔬菜、水果、玉米、水稻、山芋等作物再熟悉不过了,对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但对城里的孩子也许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陌生的原体。”的表面。当我教到第一册识字㈠第2课时,文中的“禾”就可以结合学生所见,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外形特点以及种植方法。实践告诉我们,乡村孩子的见闻也不少,乡村特有的生活和学习语文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2.凭借学生的经历体验,使理解课文与切身感受相结合。学生本身就是特殊的课程资源。他们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如:游山见闻、急救,失学、父母打工、家庭离异……,也有做农活,捕鱼、逮鸟、种蔬果的体验和收获。这些经历和体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锻炼、合作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把学生的这些经验同课文的感悟结合起来。

3.引发学生的纯真情感,使文本对话与心灵交流相结合。乡村的人际交往相对城市而言更为纯真,更具有人性化。类似于《少年闰土》中“看瓜刺猹”的农趣,“乡村孩子”的农心,“锄禾日当午”的农活,无不隐藏着乡村学生纯真的情感,作为教师,就应当善于发现每一个可能涌流无限生机的“泉眼”,精心疏通,引流学生的真情实感。乡村里的人们有“桃花源”式的绿色交往、张扬人性的交往,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纯真表达,因此更容易使文本的对话与自我的心灵碰撞融合,升华,在口语交际表达中更具“纯净”的语境优势。

三、积极开拓社会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社会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传统的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用语文”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增长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鼓起热情,给予关注,给学生作现场引领,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让学生实实在在去做,以实践代替想象。如在学习十一册口语交际《小记者》时,可让学生以小记者、小调查员的身份去对一些有特色的农民企业家、茶农茶王、菜农大户、教育世家等进行采访、调查和研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采访茶王时,记录下茶业的现况和茶农对学生的寄语,并以小传记的形式写出茶王的坎坷的創业经历。这样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就不是无源之水,就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开发利用农情农俗,培养学生爱乡情感。作为农村小学,应当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热爱农民、关心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每个地方的农业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报道空间。教师可组织学生拍摄富有“农情”的照片,撰写关于“农情”的报道。在深入农村生活、具有切身体验的基础上的作品,显示出十足的“农情味”,从中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文化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教师可以“节”为点,引入到各种“节”或“俗”的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过节的习俗,学生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还藏着这么多知识,他们表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教师也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那睿智的谈吐、丰富的社会阅历、广博的文化知识、真诚细致的人文关怀、独特的人生感悟……都是学生终身受益、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让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发展我们自己,塑造我们自己,超越我们自己,让我们的乡村语文教育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地有效地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叶小娟

第三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摘要】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考虑农村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加强师生共读,阅读教学要注重情境化,并因才而异因材而教。这些都是比较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但语文阅读教学至今还广被诟病。就阅读教学而言,小学语文新课标把课文分为两大类:即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前者要求教师深入钻研,吃透课文内容,上课时精细讲析,让学生透彻理解;后者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自主去读,从而领会相关内容。但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状况一直令人担忧。作为长期执教于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笔者去年参加区里一次教学教研活动,听了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公开课。这位教师上的是一首古诗,上课伊始,教师就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地讲解,从诗的标题到作者,再到时间背景,一字一词,滴水不漏,教师一人在唱“独脚戏”,而学生有的抓耳搔首,有的昏昏欲睡。笔者问旁边的一位学生:“平时,老师是这样上课的吗?”答道:“现在公开课都是,平时又怎会不是呢?”整整一节课,学生对一首阅读教学的诗,完全没有学生个人朗读、分组朗读,更没有班集体朗读,这是阅读教学吗?笔者难以理解。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可见一斑。

二、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加强师生共读,阅读教学要注重情境化,并因才而异因材而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加强师生共读

教师应该加强师生共读的阅读教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她应该在领到课本时了解新教材有什么变动、有哪些课文类型;还有哪些是讲读课文、哪些是阅读课文等等,以便未雨绸缪,做好教学计划。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朗读,朗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方法。”这个要求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朗读是一种读书的基本方法,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古人对读书的见解,与新课标中朗读的涵义是一脉相承的,至今具有启发意义。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所编选的课文都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去读,通过读这个环节去理解、去体味诗文中的涵义,并想象和加深对诗文中所描绘事物的认知;通过读,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受到熏陶,甚至终生难忘。鲁迅先生当年读书塾时,先生要求学生大声读书,学生琅琅读书,先生与学生一起共读。可见,师生共读可以使师生之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教学相长。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方法。如果课堂上不让学生去读,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就把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压抑、沉闷、毫无生气,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只有师生共读,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阅读教学情境化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重情境教学法,使阅读教学做到“情景交融”。如,上学期,笔者听了一节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课,课文是一首七律诗《长征》,这首诗大气磅礴,气势恢弘,读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上课时,教师并不是急着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介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但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中一段绕不过去的历史,距今已经半个多世纪,生活于今天的孩子对于这些艰苦岁月知之甚少,而它又是对青少年进行红色基因教育的极好教材,对于长征这段革命历程的历史作回忆介绍是十分必要的,出于这些考虑,这位教师上课时,利用媒体手段,先播放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这些史实,让学生认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七律《长征》这首诗,学生通过朗读,脑海里浮现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雄伟历史画卷,情景交融,思想上受到熏陶教育。笔者想,这位教师这样处理阅读教学,把课文与史实教育结合起来的做法,比起那些一字一句讲解,一人唱“独角戏”的“填鸭式”教学有用得多,也比起那些抽象空洞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教育效果好得多。

(三)因才而异,因材而教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长期的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课堂教学要改革,就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教育质量。要做到这些,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要加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学法,并做到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如果永远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没有出路的。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将不断出现,只有不断创新教法,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阅读教学不能盲目照搬,要根据教学实际,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而教”,也就是说,阅读教学要做到因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因应不同的教材内容而采取不同的教法。只有采取灵活的阅读教学方法,教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农村小学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适合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无论城市或乡村小学,如果阅读教学没有创新,阅读教学的路只能越走越窄,最终只会走向死胡洞。比如,本来是一篇阅读课文,课堂上师生应该一起互动,并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的主动权要还给学生,除了师生共读还要让学生自主阅读才能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善于大胆创新,不断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向青.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天津教育,2021(12):36-37.

[2]范弘.農村小学语文阅读课情景教学方法的创设及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1(9):3.

[3]牟晓玲.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3).

责任编辑 钟海英

作者:杨贤

第四篇: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革新

摘 要:语文学科是对学生成长有特殊教育意义的学科,但是在农村小学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语文学科的低效教学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鉴于此,本文对农村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现状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旨在指导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实践。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革新

笔者通过对多位小学农村语文学科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难以提起兴趣,课上精神游离、涣散,课下语文学科作业完成情况不佳,语文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自主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等语文学科基本素養,学生语文学科的整体学习情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的理念、方法等有待优化。笔者结合自身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农村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现状与策略提出以下几点看法,旨在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语文学科在农村小学教育中虽然受重视程度很高,但是其教学的效果却一般。通过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笔者发现这其中既有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要想使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针对语文学科教学的困境展开分析很有必要,具体如下。

1. 学校与教师方面

农村小学尽管对语文学科教育很重视,但是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在语文学科教育方面投入较少。农村小学图书馆利用率不高,且图书都不怎么实用,图书种类不够丰富且现有图书与学科教材不是很匹配。学校对阅读课程安排较少,学习的目的纯粹是应试教育,忽略了阅读的积累。另外,农村小学对于语文学科教师的培训活动也较少开展,不利于教师语文学科职业素养的提升。

笔者通过课堂旁听,以及与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语文学科教学都是遵一个固定模式,即:讲解生字、词语,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音近字,串讲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及中心主旨,讲解练习题等。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这一程式化的步骤来教学语文学科,很少有教师积极对语文学科教学的模式进行改进,致使语文学科教学十分低效。

2. 家长与学生方面

造成农村语文学科低效教学的因素,除了学校、教师因素,家长和学生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很多农村的家长对阅读不够重视,农村学生阅读基础较差,阅读分析能力不好,所以在阅读教学上老师也教得很吃力。其次,很多农村的学生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太高,学生处于低年级的时候,还能对其语文学科的学习展开辅导,但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的难度也会变大,很多家长这时就会感觉对于学生语文学科的辅导有心无力。再次,很多学生本身就对枯燥的语文学科学习难以产生积极性,再加上缺乏家长的有力监管,很多学生放学后对手机、电脑等较为沉迷,导致语文学科成绩下滑严重,影响了学习语文学科的信心,产生厌学语文学科的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语文学科的学习越来越差。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

1. 创设良好的教学条件

良好的语文学科教学条件,不仅可以使语文学科教学的形式得以丰富、改进,还能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研究的兴趣被点燃,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以优化。首先,学校要对阅读教学加以重视,积极安排阅读课程,注重阅读积累。其次,由于农村家庭对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投入很少,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课外资源严重不足。学校可以加强对图书馆的使用,更新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种读物,有助于使其眼界得到拓展,能使其见识得到丰富。再次,学校可以过一段时间举办一次语文学科教师职业素养培训活动。培训的内容不能只包括教师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包括语文学科教学的技能培训,以及师德培训等。通过这一举措的实施,有助于教师语文学科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2. 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增加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设施固然重要,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使语文学科教学的方法得以优化。因为学生不爱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乏味,因此,丰富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方法很有必要。通过丰富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方法,就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增强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认真听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听课效率。

例如,在学习《珍珠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借助大屏幕展示几张珍珠鸟的图片,学生在看到这个可爱的小鸟时都非常喜欢。教师:同学们,图片中是什么呢?学生:小鸟!教师: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学生:不知道!教师:这种鸟叫做珍珠鸟。作者冯骥才也有几只珍珠鸟,他的珍珠鸟特别有趣,会跑到他的杯子上喝水,还会在他的肩膀上睡觉,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可爱的珍珠鸟吧!学生:好!不同于以往教师直接展开对课文剖析的形式,而是换了一种有趣的课程引入形式,使学生对于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燃起了浓厚的探索兴趣,课堂教学的气氛立即变得活泼起来,语文学科教学的效果得到显著优化。

3. 实现家校共育

小学生区别于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其心智还不太成熟,其学习方面需要家长的辅助。只有学校、家长各尽好自己的职责,才能使语文学科教学的效率显著提升。首先,学校可以过一段时间就召开一次家长会,使家长对学生在校的语文学科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同时,由于平时家长工作忙,经过家长会就能对孩子近期各方面状况加强了解。学校和家长还可以就学生目前的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同时家长也能在家里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其次,关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学校和教师都会尽最大的能力来帮助学生,同时学生语文学科的课外学习也不能放松,家长应在学生语文学科的课外学习中发挥好辅导作用。家长对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辅导,不仅表现在辅导其语文学科的作业,还要对学生日常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加以指导,使学生在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里,学会得体地进行表达、交流。通过将家校共育模式应用于小学农村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能使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更上一层台阶。

小结

总之,在当前农村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中还存在很多困境,学校与教师,以及家长与学生要审视自身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不足,积极对农村语文学科教育开展探索。只有通过各方的配合、努力,才能使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的问题得以改善,教学的效率得以优化,有助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晶晶.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39):158.

[2] 李云洲.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的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129.

作者:陈玲

第五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摘 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教学探讨

一、新时代语文课程标准,学生阅读占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版)对于小学生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

二、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要让学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经历阅讀过程。

(一)让学生自己读书

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老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

(二)让学生自己提问

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既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质疑。可先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读,也是学生由“读会”走向“会读”迈出的最成功的一步。

(三)让学生自己说话

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只有将交际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只要多说多练,学生说的水平才能不断进步。而且通过这种个性张扬,能转化为学生更具有个性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倡导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系学生终生的一件大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书本的学习,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与合作学习,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书籍等加以整理,进行专题阅读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合作阅读,积累内化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且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悦,也提升了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

四、拓宽阅读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充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创意朗读

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领会不同,读出来的情感就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角度去体会课文,去感触课文,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读出自己的情感。

(二)适时引导学生想像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课文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此处做出合理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

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结尾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情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于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发展了自我,在想象中获得真切的体验,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经历,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这可提问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长”字?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本是甜的”。能从小就体味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钱理群.《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出版.2012-06-01.

作者:李跃华

上一篇:纳税服务论文下一篇:美术培训论文